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

2019-11-27 21页 doc 213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建英

教育

举报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8.6防止发电机局部过热6.1发电机绝缘过热监测器发生报警时,运行人员应及时记录并上报发电机运行工况及电气和非电量运行参数,不得盲目将报警信号复位或随意降低监测仪检测灵敏度。经检查确认非监测仪器误报,应立即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必要时停机进行消缺处理。6.2大修时对氢内冷转子进行通风试验,发现风路堵塞及时处理。6.3全氢冷发电机定子线棒出口风温差达到8°C或定子线棒间温差超过80°C时,应立即停机处理。7防止发电机内...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8.6防止发电机局部过热6.1发电机绝缘过热监测器发生报警时,运行人员应及时记录并上报发电机运行工况及电气和非电量运行参数,不得盲目将报警信号复位或随意降低监测仪检测灵敏度。经检查确认非监测仪器误报,应立即取样进行色谱,必要时停机进行消缺处理。6.2大修时对氢内冷转子进行通风试验,发现风路堵塞及时处理。6.3全氢冷发电机定子线棒出口风温差达到8°C或定子线棒间温差超过80°C时,应立即停机处理。7防止发电机内遗留金属异物故障的措施7.1严格现场作业化管理,防止锯条、螺钉、螺母、工具等金属杂物遗留定子内部,特别应对端部线圈的夹缝、上下渐伸线之间位置作详细检查。7.2大修时应对端部紧固件(如压板紧固的螺栓和螺母、支架固定螺母和螺栓、引线夹板螺栓、汇流管所用卡板和螺栓、定子铁芯穿心螺栓等)紧固情况以及定子铁芯边缘硅钢片有无过热、断裂等进行检查。8防止护环开裂8.1发电机转子在运输、存放及大修期间应避免受潮和腐蚀。发电机大修时应对转子护环进行金属探伤和金相检查,检出有裂纹或蚀坑应进行消缺处理,必要时更换为18Mnl8Cr材料的护环。10.8.2大修中测量护环与铁芯轴向间隙,做好记录,与出厂及上次测量数据比对,以判断护环是否存在位移。9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9.1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应安装独立的同期鉴定闭锁继电器。10.9.2新投产、大修机组及同期回路(包括电压交流回路、控制直流回路、整步表、自动准同期装置及同期把手等)发生改动或设备更换的机组.在第一次并网前必须进行以下工作:9.2.1对装置及同期回路进行全面、细致的校核、传动。9.2.2利用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带空载母线升压试验,校核同期电压检测二次回路的正确性,并对整步表及同期检定继电器进行实际校核。9.2.3进行机组假同期试验,试验应包括断路器的手动准同期及自动准同期合闸试验、同期(继电器)闭锁等内容。10防止发电机定子铁芯损坏检修时对定子铁芯进行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如局部松齿、铁芯片短缺、外表面附着黑色油污等,应结合实际异常情况进行发电机定子铁芯故障诊断试验,或温升及铁损试验,检查铁芯片间绝缘有无短路以及铁芯发热情况,分析缺陷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11防止发电机转子绕组接地故障10.11.1当发电机转子回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应立即查明故障点与性质,如系稳定性的金属接地且无法排除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处理。11.2机组检修期间要定期对交直流励磁母线箱内进行清擦、连接设备定期检查,机组投运前励磁绝缘应无异常变化。12防止次同步谐振造成发电机损坏送出线路具有串联补偿的发电厂,应准确掌握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频率,以配合电网管理单位或部门共同防止次同步谐振。13防止励磁系统故障引起发电机损坏13.1有进相运行工况的发电机,其低励限制的定值应在制造厂给定的容许值和保持发电机静稳定的范围内,并定期校验。13.2自动励磁调节器的过励限制和过励保护的定值应在制造厂给定的容许值内,并定期校验。13.3励磁调节器的自动通道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复并投入运行。严禁发电机在手动励磁调节(含按发电机或交流励磁机的磁场电流的闭环调节)下长期运行。在手动励磁调节运行期间,在调节发电机的有功负荷时必须先适当调节发电机的无功负荷,以防止发电机失去静态稳定性。13.4运行中应坚持红外成像检测滑环及碳刷温度,及时调整,保证电刷接触良好;必要时检查集电环椭圆度,椭圆度超标时应处理,运行中碳刷打火应釆取措施消除,不能消除的要停机处理,一旦形成环火必须立即停机。14防止封闭母线凝露弓丨起发电机跳闸故障14.1加强封闭母线微正压装置的运行管理。微正压装置的气源宜取用仪用压缩空气,应具有滤油、滤水过滤(除湿)功能,定期进行封闭母线内空气湿度的测量。有条件时在封闭母线内安装空气湿度在线监测装置。14.2机组运行时微正压装置根据气候条件(如北方冬季干燥)可以退出运行,机组停运时投入微正压装置,但必须保证输出的空气湿度满足在环境温度下不凝露。有条件的可加装热风保养装置,在机组启动前将其投入,母线绝缘正常后退出运行。14.3利用机组检修期间定期对封母内绝缘子进行耐压试验、保压试验,如果保压试验不合格禁止投入运行,并在条件许可时进行清擦;增加主变压器低压侧与封闭母线连接的升高座应设置排污装置,定期检查是否堵塞,运行中定期检查是否存在积液;封闭母线护套回装后应釆取可靠的防雨措施;机组大修时应检查支持绝缘子底座密封垫、盘式绝缘子密封垫、窥视孔密封垫和非金属伸缩节密封垫,如有老化变质现象,应及时更换。11防止发电机励磁系统事故11.1加强励磁系统的管理11.1.1励磁系统应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环境温度不得超过规定要求。励磁调节器与励磁变压器不应置于同一场地内,整流柜冷却通风入口应设置滤网,必要时应釆取防尘降温措施。1.2励磁系统中两套励磁调节器的电压回路应相互独立,使用机端不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防止其中一个故障引起发电机误强励。1.3励磁系统的灭磁能力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且灭磁装置应具备独立于调节器的灭磁能力。灭磁开关的弧压应满足误强励灭磁的要求。1.4自并励系统中,励磁变压器不应釆取高压熔断器作为保护措施。励磁变压器保护定值应与励磁系统强励能力相配合,防止机组强励时保护误动作。1.5励磁变压器的绕组温度应具有有效的监视手段,并控制其温度在设备允许的范围之内。有条件的可装设铁芯温度在线监视装置。1.6当励磁系统中过励限制、低励限制、定子过压或过流限制的控制失效后,相应的发电机保护应完成解列灭磁。1.7励磁系统电源模块应定期检查,且备有备件,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予以更换。2加强励磁系统的基建安装及设备改造的管理2.1励磁变压器高压侧封闭母线外壳用于各相别之间的安全接地连接应釆用大截面金属板,不应釆用导线连接,防止不平衡的强磁场感应电流烧毁连接线。2.2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装置原则上应安装于励磁系统柜。接入保护柜或机组故障录波器的转子正、负极釆用高绝缘的电缆且不能与其他信号共用电缆。3励磁系统的二次控制电缆均应釆用屏蔽电缆,电缆屏蔽层应可靠接地。2.4励磁系统设备改造后,应重新进行阶跃扰动性试验和各种限制环节、电力系统稳定器功能的试验,确认新的励磁系统工作正常,满足标准的要求。控制程序更新升级前,对旧的控制程序和参数进行备份,升级后进行空载试验及新增功能或改动部分功能的测试,确认程序更新后励磁系统功能正常。做好励磁系统改造或程序更新前后的试验记录并备案。3加强励磁系统的调整试验管理3.1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定值设定和调整应由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或认可的技术监督单位按照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试验前应制定完善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备案,试验后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传递函数及自动电压调节器(AVR)最终整定参数应书面报告相关调度部门。3.2机组基建投产或励磁系统大修及改造后,应进行发电机空载和负载阶跃扰动性试验,检查励磁系统动态指标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试验前应编写包括试验项目、安全措施和危险点分析等内容的试验方案并经批准。3.3励磁系统的V/Hz限制环节特性应与发电机或变压器过激磁能力低者相匹配,无论使用定时限还是反时限特性,都应在发电机组对应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前进行限制。V/Hz限制环节在发电机空载和负载工况下都应正确工作。3.4励磁系统如设有定子过压限制环节,应与发电机过压保护定值相配合,该限制环节应在机组保护之前动作。3.5励磁系统低励限制环节动作值的整定应主要考虑发电机定子边段铁芯和结构件发热情况及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并与发电机失磁保护相配合在保护之前动作。当发电机进相运行受到扰动瞬间进入励磁调节器低励限制环节工作区域时,不允许发电机组进入不稳定工作状态。3.6励磁系统的过励限制(即过励磁电流反时限限制和强励电流瞬时限制)环节的特性应与发电机转子的过负荷能力相一致,并与发电机保护中转子过负荷保护定值相配合在保护之前动作。3.7励磁系统定子电流限制环节的特性应与发电机定子的过电流能力相一致,但是不允许出现定子电流限制环节先于转子过励限制动作从而影响发电机强励能力的情况。3.8励磁系统应具有无功调差环节和合理的无功调差系数。接入同一母线的发电机的无功调差系数应基本一致。励磁系统无功调差功能应投入运行。4加强励磁系统运行安全管理4.1并网机组励磁系统应在自动方式下运行。如励磁系统故障或进行试验需退出自动方式,必须及时报告调度部门。4.2励磁调节器的自动通道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复并投入运行。严禁发电机在手动励磁调节(含按发电机或交流励磁机的磁场电流的闭环调节)下长期运行。在手动励磁调节运行期间,在调节发电机的有功负荷时必须先适当调节发电机的无功负荷,以防止发电机失去静态稳定性。4.3进相运行的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应投入自动方式,低励限制器必须投入。4.4励磁系统各限制和保护的定值应在发电机安全运行允许范围内,并定期校验。S修改励磁系统参数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在书面报告有关部门审批并进行相关试验后,方可执行,严禁随意更改励磁系统参数设置。4.6利用自动电压控制(AVC)对发电机调压时,受控机组励磁系统应投入自动方式。7加强励磁系统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内容至少包括:励磁变压器各部件温度应在允许范围内,整流柜的均流系数应不低于0.9,温度无异常,通风孔滤网无堵塞。发电机或励磁机转子碳刷磨损情况在允许范围内,滑环火花不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等。12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事故1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事故1.1加强变压器选型、订货、验收及投运的全过程管理。应选择具有良好运行业绩和成熟制造经验生产厂家的产品。240MVA及以下容量变压器应选用通过突发短路试验验证的产品;500kV变压器和240MVA以上容量变压器,制造厂应提供同类产品突发短路试验报告或抗短路能力计算报告,计算报告应有相关理论和模型试验的技术支持。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都应进行抗震计算。1.2全电缆线路不应釆用重合闸,对于含电缆的混合线路应釆取相应措施,防止变压器连续遭受短路冲击。1.3变压器在遭受近区突发短路后,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绕组变形试验,并与原始记录比较,判断变压器无故障后,方可投运。12.2.1工厂试验时应将供货的套管安装在变压器上进行试验;所有附件在出厂时均应按实际使用方式经过整体预装。12.2.2出厂局部放电试验测量电压为1.5Um/V3-时,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高、中压端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lOOpC。llokV(66kV)电压等级变压器高压侧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lOOpC。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强迫油循环变压器应在油泵全部开启时(除备用油泵)进行局部放电试验。12.2.3生产厂家首次设计、新型号或有运行特殊要求的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在首批次生产系列中应进行例行试验、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承受短路能力的试验视实际情况而定)。12.2.4500kV及以上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电抗器出厂试验应进行短时感应耐压试验。12.2.S新安装和大修后的变压器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或厂家规定进行抽真空、真空注油和热油循环,真空度、抽真空时间、注油速度及热油循环时间、温度均应达到要求。对釆用有载分接开关的变压器油箱应同时按要求抽真空,但应注意抽真空前应用连通管接通本体与开关油室。为防止真空度计水银倒灌进设备中,禁止使用麦氏真空计。12.2.6变压器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相对湿度不大于65%为16h。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为12h。对于分体运输、现场组装的变压器有条件时宜进行真空煤油气相干燥。12.2.7装有密封胶囊、隔膜或波纹管式储油柜的变压器,必须严格按照制造厂说明书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注油,防止空气进入或漏油,并结合大修或停电对胶囊和隔膜、波纹管式储油柜的完好性进行检查。12.2.8充气运输的变压器运到现场后,必须密切监视气体压力,压力过低时(低于0.OlMPa)要补干燥气体,现场放置时间超过3个月的变压器应注油保存,并装上储油柜,严防进水受潮。注油前,必须测定密封气体的压力,核查密封状况,必要时应进行检漏试验。为防止变压器在安装和运行中进水受潮,套管顶部将军帽、储油柜顶部、套管升高座及其连管等处必须密封良好。必要时应测露点。如已发现绝缘受潮,应及时釆取相应措施。12.2.9变压器新油应由厂家提供新油无腐蚀性硫、结构簇、糠醛及油中颗粒度报告,油运抵现场后,应取样在化学和电气绝缘试验合格后,方能注入变压器内。110kV(66kV)及以上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应按照相应规范安装具有时标且有合适量程的三维冲击记录仪。主变压器就位后,制造厂、运输部门、监理单位、用户四方人员应共同验收,记录纸和押运记录应提供用户留存。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50MVA及以上机组高压厂用电变压器在出厂和投产前,应用频响法和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绕组变形以留原始记录;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和120MVA及以上容量的变压器在新安装时应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对110kV(66kV)电压等级变压器在新安装时应抽样进行额定电压下空载损耗试验和负载损耗试验;如有条件时,500kV并联电抗器在新安装时可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验收,应在所有额定运行油泵(如有)启动以及工厂试验电压和时间下,220kV及以上变压器放电量不大于lOOpC。12.2.12加强变压器运行巡视,应特别注意变压器冷却器潜油泵负压区出现的渗漏油,如果出现渗漏应切换停运冷却器组,进行堵漏消除渗漏点。12.2.13对运行10年以上的变压器必须进行一次油中糠醛含量测试,加强油质管理,对运行中油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对不同油种的混油应慎重。12.2.14对运行年限超过15年的储油柜胶囊和隔膜应更换。12.2.15对运行超过20年的薄绝缘、铝线圈变压器,不宜对本体进行改造性大修,也不宜进行迁移安装,应加强技术监督工作并逐步安排更新改造。12.2.16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拆装套管需内部接线或进入后,应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12.2.17积极开展红外检测,新建、改扩建或大修后的变压器(电抗器),应在投运带负荷后不超过1个月内(但至少在24h以后)进行一次精确检测。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电抗器)每年在夏季前后应至少各进行一次精确检测。在高温大负荷运行期间,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电抗器)应增加红外检测次数。精确检测的测量数据和图像应制作报告存档保存。12.2.18铁芯、夹件通过小套管引出接地的变压器,应将接地引线引至适当位置,以便在运行中监测接地线中有无环流,当运行中环流异常变化,应尽快查明原因,严重时应釆取措施及时处理,电流一般控制在100mA以下。12.2.19应严格按照试验周期进行油色谱检验,必要时应装设在线油色谱监测装置。12.2.20大型强迫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在设备选型阶段,除考虑满足容量要求外,应增加对冷却器组冷却风扇通流能力的要求,以防止大型变压器在高温大负荷运行条件下,冷却器全投造成变压器内部油流过快,使变压器油与内部绝缘部件摩擦产生静电,油中带电发生变压器绝缘事故。12.3防止变压器保护事故12.3.1新安装的气体继电器必须经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气体继电器应在真空注油完毕后再安装;瓦斯保护投运前必须对信号跳闸回路进行保护试验。12.3.2变压器本体保护应加强防雨、防震措施,户外布置的压力释放阀、气体继电器和油流速动继电器应加装防雨罩。12.3.3变压器本体保护宜釆用就地跳闸方式,即将变压器本体保护通过较大启动功率中间继电器的两对触点分别直接接入断路器的两个跳闸回路,减少电缆迂回带来的直流接地、对微机保护引入干扰和二次回路断线等不可靠因素。变压器本体、有载分接开关的重瓦斯保护应投跳闸。若需退出重瓦斯保护,应预先制订安全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限期恢复。12.3.5气体继电器应定期校验。当气体继电器发出轻瓦斯动作信号时,应立即检查气体继电器,及时取气样检验,以判明气体成分,同时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查明原因及时排除。12.3.6压力释放阀在交接和变压器大修时应进行校验。12.3.7运行中的变压器的冷却器油回路或通向储油柜各阀门由关闭位置旋转至开启位置时,以及当油位计的油面异常升高或呼吸系统有异常现象,需要打开放油或放气阀门时,均应先将变压器重瓦斯保护退出改投信号。12.3.8变压器运行中,若需将气体继电器集气室的气体排出时,为防止误碰探针,造成瓦斯保护跳闸可将变压器重瓦斯保护切换为信号方式;排气结束后,应将重瓦斯保护恢复为跳闸方式。12.4防止分接开关事故12.4.1无励磁分接开关在改变分接位置后,必须测量使用分接的直流电阻和变比;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后,应测量全程的直流电阻和变比,合格后方可投运。12.4.2安装和检修时应检查无励磁分接开关的弹簧状况、触头表面镀层及接触情况、分接引线是否断裂及紧固件是否松动,机械指示到位后触头所处位置是否到位。12.4.3新购有载分接开关的选择开关应有机械限位功能,束缚电阻应釆用常接方式。12.4.4有载分接开关在安装时应按出厂说明书进行调试检查。要特别注意分接引线距离和固定状况、动静触头间的接触情况和操作机构指示位置的正确性。新安装的有载分接开关,应对切换程序与时间进行测试。12.4.5加强有载分接开关的运行维护管理。当开关动作次数或运行时间达到制造厂规定值时,应进行检修,并对开关的切换程序与时间进行测试。12.5防止变压器套管事故12.5.1新套管供应商应提供型式试验报告,用户必须存有套管将军帽结构图。12.5.2检修时当套管水平存放,安装就位后,带电前必须进行静放,其中330kV及以上套管静放时间应大于36h,110~220kV套管静放时间应大于24h。事故抢修所装上的套管,投运后的3个月内,应取油样进行一次色谱试验。12.5.3如套管的伞裙间距低于规定标准,应釆取加硅橡胶伞裙套等措施,防止污秽闪络。在严重污秽地区运行的变压器,可考虑在瓷套涂防污闪涂料等措施。12.5.4作为备品的110kV(66kV)及以上套管,应竖直放置。如水平存放,其抬高角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以防止电容芯子露出油面受潮。对水平放置保存期超过一年的110kV(66kV)及以上套管,当不能确保电容芯子全部浸没在油面以下时,安装前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额定电压下的介损试验和油色谱分析。12.5.5油纸电容套管在最低环境温度下不应出现负压,应避免频繁取油样分析而造成其负压。运行人员正常巡视应检查记录套管油位情况,注意保持套管油位正常。套管渗漏油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内部受潮损坏。12.5.6加强套管末屏接地检测、检修及运行维护管理,每次拆接末屏后应检查末屏接地状况,在变压器投运时和运行中开展套管末屏接地状况带电测量。12.5.7运行中变压器套管油位视窗无法看清时,继续运行过程中应按周期结合红外成像技术掌握套管内部油位变化情况,防止套管事故发生。12.6防止冷却系统事故12.6.1优先选用自然油循环风冷或自冷方式的变压器。6.2潜油泵的轴承应釆取E级或D级,禁止使用无铭牌、无级别的轴承。对强油导向的变压器油泵应选用转速不大于1500r/min的低速油泵。6.3对强油循环的变压器,在按规定程序开启所有油泵(包括备用)后整个冷却装置上不应出现负压。6.4强油循环的冷却系统必须配置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源,并具备自动切换功能。6.5新建或扩建变压器一般不釆用水冷方式。对特殊场合必须釆用水冷却系统的,应釆用双层铜管冷却系统。6.6变压器冷却系统的工作电源应有三相电压监测,任一相故障失电时,应保证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供电。6.7强油循环冷却系统的两个独立电源应定期进行切换试验,有关信号装置应齐全可靠。6.8强油循环结构的潜油泵启动应逐台启用,延时间隔应在30s以上,以防止气体继电器误动。6.9对于盘式电机油泵,应注意定子和转子的间隙调整,防止铁芯的平面摩擦。运行中如出现过热、振动、杂音及严重漏油等异常时,应安排停运检修。6.10为保证冷却效果,管状结构变压器冷却器每年应进行1~2次冲洗,并宜安排在大负荷来临前进行。6.11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单铜管水冷却变压器,应始终保持油压大于水压,并加强运行维护工作,同时应釆取有效的运行监视方法,及时发现冷却系统泄漏故障。7防止变压器火灾事故7.1按照有关规定完善变压器的消防设施,并加强维护管理,重点防止变压器着火时的事故扩大。7.2釆用排油注氮保护装置的变压器应釆用具有联动功能的双浮球(1)排油注氮启动(触发)功率应大于220Vx5A(DC)。(2)注油阀动作线圈功率应大于220Vx6A(DC)。(3)注氮阀与排油阀间应设有机械连锁阀门。⑷动作逻辑关系应满足本体重瓦斯保护、主变压器断路器跳闸、油箱超压开关(火灾探测器)同时动作时才能启动排油充氮保护。7.4水喷淋动作功率应大于8W,其动作逻辑关系应满足变压器超温保护与变压器断路器跳闸同时动作。7.5变压器本体储油柜与气体继电器间应增设断流阀,以防储油柜中的油下泄而造成火灾扩大。7.6现场进行变压器干燥时,应做好防火措施,防止加热系统故障或线圈过热烧损。7.7应结合例行试验检修,定期对灭火装置进行维护和检查,以防止误动和拒动。8防止互感器事故8.1防止各类油浸式互感器事故8.1.1油浸式互感器应选用带金属膨胀器微正压结构型式。8.1.2所选用电流互感器的动热稳定性能应满足安装地点系统短路容量的要求,一次绕组串联时也应满足安装地点系统短路容量的要求。8.1.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中间变压器高压侧不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8.1.4110(66)~500kV互感器在出厂试验时,局部放电试验的测量8.1.5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应要求制造厂在出厂时进行0.8Un、l.OUn、1.2Un及1.5Un的铁磁谐振试验(注:Un指额定一次相电压,下同)。12.8.1.6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交接试验时,应进行空载电流测量。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1.5Um/S(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或1.9Um/V3(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12.8.1.7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端子所受的机械力不应超过制造厂规定的允许值,其电气连接应接触良好,防止产生过热故障及电位悬浮。互感器已安装完成的互感器若长期未带电运行(llOkV及以上大于半年,35kV及以下一年以上>,在投运前应按照《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DL/T393-2010)进行例行试验。8.1.9在交接试验时,对llo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应逐台进行交流耐受电压试验,交流耐压试验前后应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油浸式设备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110kV(66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24h、220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48h、330kV和500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72h。8.1.10对于220kV及以上等级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其耦合电容器部分是分成多节的,安装时必须按照出厂时的编号以及上下顺序进行安装,严禁互换。8.1.11电流互感器运输应严格遵照设备技术规范和制造厂要求,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互感器运输应在每台产品(或每辆运输车)上安装冲撞记录仪,设备运抵现场后应检查确认,记录数值超过59的,应经评估确认互感器是否需要返厂检查。8.1.12电流互感器一次直阻出厂值和设计值无明显差异,交接时测试值与出厂值也应无明显差异,且相间应无明显差异。8.1.13事故抢修安装的油浸式互感器,应保证静放时间,其中330kV及以上油浸式互感器静放时间应大于36h,110~220kV油浸式互感器静放时间应大于24h。8.1.14对新投运的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1~2年内应取油样进行油色谱、微水分析;对于厂家明确要求不取油样的产品,确需取样或补油时应由制造厂配合进行。8.1.15互感器的一次端子引线连接端要保证接触良好,并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防止产生过热性故障。一次接线端子的等电位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其接线端子之间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引线线夹造成一次绕组短路。8.1.16老型带隔膜式及气垫式储油柜的互感器,应加装金属膨胀器进行密封改造。现场密封改造应在晴好天气进行。对尚未改造的互感器应每年检查顶部密封状况,对老化的胶垫与隔膜应予以更换。对隔膜上有积水的互感器,应对其本体和绝缘油进行有关试验,试验不合格的互感器应退出运行。绝缘性能有问题的老旧互感器,退出运行不再进行改造。8.1.17对硅橡胶套管和加装硅橡胶伞裙的瓷套,应经常检查硅橡胶表面有无放电或老化、龟裂现象,如果有应及时处理。8.1.18运行人员正常巡视应检查记录互感器油位情况。对运行中渗漏油的互感器,应根据情况限期处理,必要时进行油样分析,对于含水量异常的互感器要加强监视或进行油处理。油浸式互感器严重漏油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单元漏油的应立即停止运行。8.1.19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已确认存在严重缺陷的互感器。对怀疑存在缺陷的互感器,应缩短试验周期进行跟踪检查和分析查明原因。对于全密封型互感器,油中气体色谱分析仅H2单项超过注意值时,应跟踪分析,注意其产气速率,并综合诊断:如产气速率增长较快,应加强监视;如监测数据稳定,则属非故障性氢超标,可安排脱气处理;当发现油中有乙炔时,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对绝缘状况有怀疑的互感器应运回试验室进行全面的电气绝缘性能试验,包括局部放电试验。8.1.20如运行中互感器的膨胀器异常伸长顶起上盖,应立即退出运行。当互感器出现异常响声时应退出运行。当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异常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8.1.21当釆用电磁单元为电源测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CI和C2的电容量和介损时,必须严格按照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8.1.22根据电网发展情况,应注意验算电流互感器动热稳定电流是否满足要求。若互感器所在变电站短路电流超过互感器铭牌规定的动热稳定电流值时,应及时改变变比或安排更换。8.1.23严格按照《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664-2008)的规定,开展互感器的精确测温工作。新建、改扩建或大修后的互感器,应在投运后不超过1个月内(但至少在24h以后)进行一次精确检测。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互感器每年在夏季前后应至少各进行一次精确检测。在高温大负荷运行期间,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互感器应增加红外检测次数。精确检测的测量数据和图像应归档保存。8.1.24加强电流互感器末屏接地检测、检修及运行维护管理。对结认末屏接地是否良好。8.2防止110(66)~500kV六氟化硫绝缘电流互感器事故。8.2.1应重视和规范气体绝缘的电流互感器的监造、验收工作。8.2.2如具有电容屏结构,其电容屏连接筒应要求釆用强度足够的铸铝合金制造,以防止因材质偏软导致电容屏连接筒移位。8.2.3加强对绝缘支撑件的检验控制。8.2.4出厂试验时各项试验包括局部放电试验和耐压试验必须逐台进行。8.2.5制造厂应釆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内部构件震动移位。用户自行运输时应按制造厂规定执行。llOkV及以下互感器推荐直立安放运输,220kV及以上互感器必须满足卧倒运输的要求。运输时llokV(66kV)产品每批次超过10台时,每车装109振动子2个,低于10台时每车装109振动子1个;220kV产品每台安装109振动子1个;330kV及以上每台安装带时标的三维冲撞记录仪。到达目的地后检查振动记录装置的记录,若记录数值超过IOg-次或109振动子落下,则产品应返厂解体检查。8.2.7运输时所充气压应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8.2.8进行安装时,密封检查合格后方可对互感器充六氟化硫气体至额定压力,静置24h后进行六氟化硫气体微水测量。气体密度表、继电器必须经校验合格。8.2.9气体绝缘的电流互感器安装后应进行现场老炼试验。老炼试验后进行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D%。条件具备且必要时还宜8.2.10运行中应巡视检查气体密度表,产品年漏气率应小于0.5%。8.2.11若压力表偏出绿色正常压力区时,应引起注意,并及时按制造厂要求停电补充合格的六氟化硫新气。一般应停电补气,个别特殊情况需带电补气时,应在厂家指导下进行。8.2.12补气较多时(表压小于0.2MPa),应进行工频耐压试验。8.2.13交接时六氟化硫气体含水量小于250r几/L。运行中不应超过500r几/L(换算至20°C),若超标时应进行处理。8.2.14设备故障跳闸后,应进行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以确定内部有无放电。避免带故障强送再次放电。8.2.15对长期微渗的互感器应重点开展六氟化硫气体微水量的检测,必要时可缩短检测时间,以掌握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气体微水量变化趋势。13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1防止GIS(包括HGIS)、六氟化硫断路器事故1.1加强对GIS、六氟化硫断路器的选型、订货、安装调试、验收及投运的全过程管理。应选择具有良好运行业绩和成熟制造经验生产厂家的产品。1.2新订货断路器应优先选用弹簧机构、液压机构(包括弹簧储能液压机构)。1.3GIS在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气室的划分,避免某处故障后劣化的六氟化硫气体造成GIS的其他带电部位的闪络,同时也应考虑检修维护的便捷性,保证最大气室气体量不超过8h的气体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13.1.4GIS、六氟化硫断路器设备内部的绝缘操作杆、盆式绝缘子、支撑绝缘子等部件必须经过局部放电试验方可装配,要求在试验电压下单个绝缘件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3pC。1.5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出厂试验时应进行不少于200次的机械操作试验,以保证触头充分磨合。200次操作完成后应彻底清洁壳体内部,再进行其他出厂试验。1.6六氟化硫密度继电器与开关设备本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应满足不拆卸校验密度继电器的要求。密度继电器应装设在与断路器或GIS本体同一运行环境温度的位置,以保证其报警、闭锁触点正确动作。220kV及以上GIS分箱结构的断路器每相应安装独立的密度继电器。户外安装的密度继电器应设置防雨罩,密度继电器防雨箱(罩)应能将表、控制电缆接线端子一起放入,防止指示表、控制电缆接线盒和充放气接口进水受潮。1.7为便于试验和检修,GIS的母线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电缆进线间隔的避雷器、线路电压互感器应设置独立的隔离开关或隔离断口;架空进线的GIS线路间隔的避雷器和线路电压互感器宜釆用外置结构。1.8为防止机组并网断路器单相异常导通造成机组损伤,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机组并网的断路器应釆用三相机械联动式结构。1.9机组并网断路器宜在并网断路器与机组侧隔离开关间装设带电显示装置,在并网操作时先合入并网断路器的母线侧隔离开关,确认装设的带电显示装置显示无电时方可合入并网断路器的机组/主变压器侧隔离开关。1.10用于低温(最低温度为-30°C及以下)、重污秽e级或沿海d级地区的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GIS,宜釆用户内安装方式。1.11开关设备机构箱、汇控箱内应有完善的驱潮防潮装置,防止凝露造成二次设备损坏。1.12室内或地下布置的GIS、六氟化硫开关设备室,应配置相应的六氯化硫泄漏检测报警、强力通风及氧含量检测系统。GIS、罐式断路器及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柱式断路器现场安装过程中,必须釆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移动防尘帐篷等,GIS的孔、盖等打开时,必须使用防尘罩进行封盖。安装现场环境太差、尘土较多或相邻部分正在进行土建施工等情况下应停止安装。1.14六氟化硫开关设备现场安装过程中,在进行抽真空处理时,应釆用出口带有电磁阀的真空处理设备,且在使用前应检查电磁阀动作可靠,防止抽真空设备意外断电造成真空泵油倒灌进入设备内部。并且在真空处理结束后应检查抽真空管的滤芯有无油渍。为防止真空度计水银倒灌进行设备中,禁止使用麦氏真空计。1.15GIS安装过程中必须对导体是否插接良好进行检查,特别对可调整的伸缩节及电缆连接处的导体连接情况应进行重点检查。1.16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新装GIS、罐式断路器进行现场耐压,耐压过程中应进行局部放电检测,有条件时可对GIS设备进行现场冲击耐压试验。GIS出厂试验、现场交接耐压试验中,如发生放电现象,不管是否为自恢复放电,均应解体或开盖检查、查找放电部位。对发现有绝缘损伤或有闪络痕迹的绝缘部件均应进行更换。1.17断路器安装后必须对其二次回路中的防跳继电器、非全相继电器进行传动,并保证在模拟手合于故障条件下断路器不会发生跳跃现象。1.18加强断路器合闸电阻的检测和试验,防止断路器合闸电阻缺陷引发故障。在断路器产品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及例行试验中,应对断路器主触头与合闸电阻触头的时间配合关系进行测试,有条件时应测量合闸电阻的阻值。1.19六氟化硫气体必须经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监督管理中心抽检合格,并出具检测报告后方可使用。1.20六氟化硫气体注入设备后必须进行湿度试验,且应对设备内气体进行六氟化硫纯度检测,必要时进行气体成分分析。1.21应加强运行中GIS和罐式断路器的带电局放检测工作。在大修后应进行局放检测,在大负荷前、经受短路电流冲击后必要时应进行局放检测,对于局放置异常的设备,应同时结合六氟化硫气体分解物检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1.22为防止运行断路器绝缘拉杆断裂造成拒动,应定期检查分合闸缓冲器,防止由于缓冲器性能不良使绝缘拉杆在传动过程中受冲击,同时应加强监视分合闸指示器与绝缘拉杆相连的运动部件相对位置有无变化,或定期进行合、分闸行程曲线测试。对于釆用“螺旋式”连接结构绝缘拉杆的断路器应进行改造。当断路器液压机构突然失压时应申请停电处理。在设备停电前,严禁人为启动油泵,防止断路器慢分。1.24对气动机构应加装汽水分离装置和排污装置,对液压机构应注意液压油油质的变化,必要时应及时滤油或换油。1.25加强开关设备外绝缘的清扫或釆取相应的防污闪措施,当并网断路器断口外绝缘积雪、严重积污时不得进行启机并网操作。1.26当断路器大修时,应检查液压(气动)机构分、合闸阀的阀针脱机装置是否松动或变形,防止由于阀针松动或变形造成断路器拒动。1.27弹簧机构断路器应定期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测试其行程曲线是否符合厂家标准曲线要求。1.28对处于严寒地区、运行10年以上的罐式断路器,应结合例行试验检查瓷质套管法兰浇装部位防水层是否完好,必要时应重新复涂防水胶。1.29加强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检查维护,保证机构箱密封良好,防雨、防尘、通风、防潮等性能良好,并保持内部干燥清洁。1.30加强辅助开关的检查维护,防止由于辅助触点腐蚀、松动变位、转换不灵活、切换不可靠等原因造成开关设备拒动。2防止敞开式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事故2.1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在制造厂必须进行全面组装,调整好各部件的尺寸,并做好相应的标记。2.2隔离开关与其所配装的接地开关间应配有可靠的机械闭锁,机械闭锁应有足够的强度。13.2.3同一间隔内的多台隔离开关的电机电源,在端子箱内必须分别设置独立的开断设备。2.4应在隔离开关绝缘子金属法兰与瓷件的浇装部位涂以性能良好的防水密封胶。2.5新安装或检修后的隔离开关必须进行导电回路电阻测试。2.6新安装的隔离开关手动操作力矩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2.7加强对隔离开关导电部分、转动部分、操作机构、瓷绝缘子等的检查,防止机械卡涩、触头过热、绝缘子断裂等故障的发生。隔离开关各运动部位用润滑脂宜釆用性能良好的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2.8为预防GW6型等类似结构的隔离开关运行中“自动脱落分闸”,在检修中应检查操作机构蜗轮、蜗杆的嗤合情况,确认没有倒转现象;检查并确认刀闸主拐臂调整应过死点;检查平衡弹簧的张力应合适。2.9在运行巡视时,应注意隔离开关、母线支柱绝缘子瓷件及法兰无裂纹,夜间巡视时应注意瓷件无异常电晕现象。2.10隔离开关倒闸操作,应尽量釆用电动操作,并远离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应严格监视隔离开关动作情况,如发现卡滞应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严禁强行操作。2.11定期用红外测温设备检查隔离开关设备的接头、导电部分,特别是在重负荷或高温期间,加强对运行设备温升的监视,发现问题应及时釆取措施。2.12对新安装的隔离开关,隔离开关的中间法兰和根部进行无损探伤。对运行10年以上的隔离开关,每5年对隔离开关中间法兰和根部进行无损探伤。3防止开关柜事故3.1高压开关柜应优先选择LSC2类(具备运行连续性功能)、“五防”功能完备的产品,其外绝缘应满足以下条件:空气绝缘净距离:不小于125mm(对12kV),不小于300mm(对40.5kV)。爬电比距:不小于18mm/kV(对瓷质绝缘),不小于20mm/kV(对有机绝缘)。如釆用热缩套包裹导体结构,则该部位必须满足上述空气绝缘净距离要求;如开关柜釆用复合绝缘或固体绝缘封装等可靠技术,可适当降低其绝缘距离要求。3.2开关柜应选用IAC级(内部故障级别)产品,制造厂应提供相应型式试验报告(报告中附试验试品照片)。选用开关柜时应确认其母线室、断路器室、电缆室相互独立,且均通过相应内部燃弧试验,内部故障电弧允许持续时间应不小于0.5s,试验电流为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对于额定短路开断电流31.5kA以上产品可按照31.5kA进行内部故障电弧试验。封闭式开关柜必须设置压力释放通道。3.3高压开关柜内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等柜内设备应经隔离开关(或隔离手车)与母线相连,严禁与母线直接连接。其前面板模拟显示图必须与其内部接线一致,开关柜可触及隔室、不可触及隔室、活门和机构等关键部位在出厂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警示标识。柜内隔离金属活门应可靠接地,活门机构应选用可独立锁止的结构,防止检修时人员失误打开活门。3.4高压开关柜内的绝缘件(如绝缘子、套管、隔板和触头罩等)应釆用阻燃绝缘材料。3.5应在开关柜配电室配置通风、除湿防潮设备,防止凝露导致绝缘事故。3.6开关柜中所有绝缘件装配前均应进行局放检测,单个绝缘件局部放电量不大于3pC。3.7基建中高压开关柜在安装后应对其一、二次电缆进线处釆取有效封堵措施。3.8为防止开关柜火灾蔓延,在开关柜的柜间、母线室之间及与本柜其他功能隔室之间应釆取有效的封堵隔离措施。3.9高压开关柜应检查泄压通道或压力释放装置,确保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3.10手车开关每次推入柜内后,应保证手车到位和隔离插头接触良好。3.11定期开展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暂态地电压检测,及早发现开关柜内绝缘缺陷,防止由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演变成短路故障。3.12开展开关柜温度检测,对温度异常的开关柜强化监测、分析和处理,防止导电回路过热引发的柜内短路故障。3.13加强带电显示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保证其与柜门间强制闭锁的运行可靠性。防误操作闭锁装置或带电显示装置失灵应作为严重缺陷尽快予以消除。3.14加强高压开关柜巡视检查和状态评估,对操作频繁的开关柜要适当缩短巡检和维护周期。.14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1防止接地网事故1.1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接地网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接地网设计。1.2对于llokV(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变电站,在中性或酸性土壤地区,接地装置选用热镀锌钢为宜,在强碱性土壤地区或者其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的中性土壤地区,宜釆用铜质、铜覆钢(铜层厚度不小于0.8mm)或者其他具有防腐性能材质的接地网。对于室内变电站及地下变电站应釆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铜材料间或铜材料与其他金属间的连接,须釆用放热焊接,不得釆用电弧焊接或压接。1.3在新建工程设计中,校验接地引下线热稳定所用电流应不小于远期可能出现的最大值,有条件地区可按照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考核;接地装置接地体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连接至该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面积的75%。并提出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计算报告。1.4在扩建工程设计中,除应满足14.1.3中新建工程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要求以外,还应对前期已投运的接地装置进行热稳定容量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必须进行改造。1.5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主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1.6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留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必须经确认合格,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在此基础上方可回填土。同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1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应用焊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或者焊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母或防松垫片。1.8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阻抗难以满足要求时,应釆用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防止人身及设备事故,方可投入运行。对弱电设备应有完善的隔离或限压措施,防止接地故障时地电位的升高造成设备损坏。1.9变电站控制室及保护小室应独立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二次等电位接地网,在系统发生近区故障和雷击事故时,以降低二次设备间电位差,减少对二次回路的干扰。1.10对于已投运的接地装置,应每年根据变电站短路容量的变化,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结合短路容量变化情况和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有针对性地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对于变电站中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阻或高阻接地系统,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校核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1.11应根据历次接地引下线的导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检查、处理。1.12定期(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年)通过开挖抽查等手段确定接地网的腐蚀情况,铜质材料接地体的接地网不必定期开挖检查。若接地网接地阻抗或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测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怀疑接地网被严重腐蚀时,应进行开挖检查。如发现接地网腐蚀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处理。2防止雷电过电压事故2.1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开展防雷设计,除地闪密度小于0.78次/(km2.年)的雷区外,22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应全线架设双地线,llOkV线路应全线架设地线。2.2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敞开式变电站应在110~220kV进出线间隔入口处加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变电站所在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不小于50日或者近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不小于3.5次/(km2.年)。变电站110~220kV进出线路走廊在距变电站15km范围内穿越雷电活动频繁(平均雷暴日数不小于40日或近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大于等于2.8次/(km2.年)的丘陵或山区。变电站已发生过雷电波侵入造成断路器等设备损坏。经常处于热备用状态的线路。2.3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应按照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重要程度、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强度、地形地貌及线路结构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配置,重点加强重要线路以及多雷区、强雷区内杆塔和线路的防雷保护。新建和运行的重要线路,应综合釆取减小地线保护角、改善接地装置、适当加强绝缘等措施降低线路雷害风险。针对雷害风险较高的杆塔和线段宜釆用线路避雷器保护。线路杆塔地线宜同期加装接地引下线,并与变电站内地网可靠连接。2.4加强避雷线运行维护工作,定期打开部分线夹检查,保证避雷线与杆塔接地点可靠连接。对于具有绝缘架空地线的线路,要加强放电间隙的检查与维护,确保动作可靠。2.5严禁利用避雷针、变电站构架和带避雷线的杆塔作为低压线、通信线、广播线、电视天线的支柱。2.6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地段的杆塔,可釆用增加垂直接地体、加长接地带、改变接地形式、换土或釆用接地模块等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3防止变压器过电压事故3.1切合llO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空载变压器时,应先将该变压器中性点临时接地。3.2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110~220kv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釆用棒间隙保护方式。对于nokv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不大于185kV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间隙距离及避雷器参数配合应进行校核。间隙动作后,应检查间隙的烧损情况并校核间隙距离。3.3对于低压侧有空载运行或者带短母线运行可能的变压器,宜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4防止谐振过电压事故14.4.1为防止llOkV及以上电压等级断路器断口均压电容与母线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发生谐振过电压,可通过改变运行和操作方式避免形成谐振过电压条件。新建或改造敞开式变电站应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14.4.2为防止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饱和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可釆取以下措施:(1)选用励磁特性饱和点较高的,在1.9Um/々电压下,铁芯磁通不饱和的电压互感器。⑵在电压互感器(包括系统中的用户站)一次绕组中性点对地间串接线性或非线性消谐电阻、加零序电压互感器或在开口三角绕组加阻尼或其他专门消除此类谐振的装置。10kV及以下用户电压互感器一次中性点应不直接接地。5防止弧光接地过电压事故5.1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6~35kV系统,应根据电网发展每3~5年进行一次电容电流测试。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规定时,应及时装设消弧线圈;单相接地电流虽未达到规定值,也可根据运行经验装设消弧线圈,消弧线圈的容量应能满足过补偿的运行要求。在消弧线圈布置上,应避免由于运行方式改变出现部分系统无消弧线圈补偿的情况。对于已经安装消弧线圈、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依然超标的应当釆取消弧线圈增容或者釆取分散补偿方式;对于系统电容电流大于150A及以上的,也可以根据系统实际情况改变中性点接地方式或者在配电线路分散补偿。5.2对于装设手动消弧线圈的6~35kV非有效接地系统,应根据电网发展每3~5年进行一次调谐试验,使手动消弧线圈运行在过补偿状态,合理整定脱谐度,保证电网不对称度不大于相电压的1.5%,中性点位移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15%。5.3对于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在订购前应向制造厂索取能说明该产品可以根据系统电容电流自动进行调谐的试验报告。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投入运行后,应根据实际测量的系统电容电流对其自动调谐功能的准确性进行校核。5.4不接地和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应釆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故障,降低发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风险。6防止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事故6.1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必须坚持在运行中按规程要求进行带电试验。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用带电测试替代定期停电试验,但对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3~5年进行一次停电试验。6.2严格遵守避雷器交流泄漏电流测试周期,雷雨季节前后各测量一次,测试数据应包括全电流及阻性电流。6.311okV及以上电压等级避雷器应安装交流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表计。对已安装在线监测表计的避雷器,有人值班的变电站每天至少巡视一次,每半月记录一次,并加强数据分析。无人值班变电站可结合设备巡视周期进行巡视并记录,强雷雨天气后应进行特巡。15防止输电线路事故15.1防止倒塔事故1.1在特殊地形、极端恶劣气象环境条件下重要输电通道宜釆取差异化设计,适当提高重要线路防冰、防洪、防风等设防水平。15.1.2线路设计时应预防不良地质条件引起的倒塔事故,应避让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不均匀沉降的矿场釆空区及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区;不能避让的线路,应进行稳定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釆取地基处理(如灌浆)、合理的杆塔和基础型式(如大板基础)、加长地脚螺栓等预防塌陷措施。15.1.3对于易发生水土流失、洪水冲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段的杆塔,应釆取加固基础、修筑挡土墙(桩)、截(排)水沟、改造上下边坡等措施,必要时改迁路径。分洪区和洪泛区的杆塔必要时应考虑冲刷作用及漂浮物的撞击影响,并釆取相应防护措施。15.1.4对于河网、沼泽、鱼塘等区域的杆塔,应慎重选择基础型式,基础顶面应高于5年一遇洪水位,如有必要应配置基础围堰、防撞和警示设施。15.1.5新建110kV(66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在农田、人口密集地区不宜釆用拉线塔。已使用的拉线塔如果存在盗割、碰撞损伤等风险应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改造,其中拉V塔不宜连续超过3基,拉门塔等不宜连续15.1.6隐蔽工程应留有影像资料,并经
/
本文档为【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