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许昌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网络题库判断题(含答案)

许昌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网络题库判断题(含答案)

2022-07-22 20页 doc 83K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许昌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网络题库判断题(含答案)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错)3、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4、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5、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不断开辟认识发展的新道路。√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的总汇。(错...
许昌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网络题库判断题(含答案)
判断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错)3、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4、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5、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不断开辟认识发展的新道路。√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的总汇。(错)7、费尔巴哈哲学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8、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错)13、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14、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错)15、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错)1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17、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18、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19、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错)20、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2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2、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露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也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资本主义制度。(错)23、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2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6、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8、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错)29、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对)30、为解决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错31、为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3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33、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4、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35、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36、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37、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38、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40、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错)41、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42、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错)43、在总结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对)44、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45、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46、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47、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48、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49、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1、整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2、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对)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错)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错)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对)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错)7、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8、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对)9、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对)10、“存在就是被感知”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错)11、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是客体与主体的区别。(错)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对)13、在事物发展的无限链条中,因果区分是确定的,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对)14、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对)15、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对)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事物没有任何变化。(错)17、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错)18、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历史规律是可以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错)19、错误的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20、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21、现实性范畴是指现实存在的、合乎必然性的客观实在。(对)22、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对)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24、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见不是对物质的反映。(错)2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客观的。(对)26、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对)27、“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正确说明了意识的能动性。(错)28、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对29、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错)3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对)31、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错32、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对)3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对)34、人们能够创造历史,而且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错)35、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错)3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错)3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错)3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对)39、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对立统一的原理。(对)40、自然规律是必然的,因而人们是不会违背的。(错)4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对)4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错)43、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对)4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先进的物质手段。(错)4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错)46、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对)4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对)4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49、整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5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51、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错)52、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错)53、矛盾就是相互排斥。(错)54、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5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对)56、从起源上说,意识是语言发展的产物。(对)57、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对)58、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错)59、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错)60、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错)61、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对)62、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而是主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次要的。(错)6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6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错)65、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错)66、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对)67、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错)68、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对)69、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70、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对)71、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对)7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错)7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74、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错)75、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对)76、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对)7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错)78、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79、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8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81、物质的根本属性不是运动。(错)82、“注意分寸”和“因噎废食”体现了坚持适度的原则。(对)83、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错)84、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对85、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对)86、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对)8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错)88、战略思维能力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对)89、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三维性。(错)90、质变和量变的区别在于是否出现部分质变。(错)91、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就是属于唯物主义。(错)92、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错)9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对)94、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95、世界统一于存在。(错)96、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在于坚持联系的普遍性。(错)97、量变就是量变,是不包含任何质变的。(错)98、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是辩证思维方法。(对)9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原初”物质。(对)10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01、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错)102、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对)103、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动摇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对)10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对)105、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106、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对)107、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对)108、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对)10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110、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对)11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对)11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内部联系。(对)113、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错)114、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错)115、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对)116、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对)117、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对)118、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错)11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错)120、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对)12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错)1、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对)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对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本质上是一致的。对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错)5、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对。6、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错)7、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这种反映特性就是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对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对9、实践出真知,所以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亲身实践。(错)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错)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对)12、“信则灵,不诚则不灵。”错13、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对)14、从感觉、知觉到表象包含了认识由部分到全体、有直接到间接的趋势。所以这个阶段就是“抽象思维”阶段。(对)15、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的不同之一在于前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对16、认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对17、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对18、认识来源于实践,先实践,然后才能产生认识,因此,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活动。错19、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错)2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对2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对)2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标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错)23、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错误)24、人类的任何实践形式都离不开意识活动,精神文化的生产是一个纯粹的意识活动。(错)25、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错误)26、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对)27、自由与必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对)28、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对)29、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对)30、“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错)31、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32、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首先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错)33、唯意志论把自由理解为毫无限制的绝对自由。(错)3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35、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对)36、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错)3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对)38、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3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严重缺陷在于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错)40、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对)41、感性认识与事物直接相联,因而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可信的。(错)42、由于价值评价主体的不同,所以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错)4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错)44、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对4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46、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对)47、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对)48、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对)49、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对50、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例子说明,人们可以摆脱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错)5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对)52、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对)53、人民群众只能间接地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错54、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也就否认了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错)55、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时,就不再有阶级统治的性质。错56、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对)57、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规律性的过程,与人们的目的、意识、激情无关。(错)58、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而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对)59、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错)60、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力是无限的。对 61、哲学是一种以更为间接和抽象的方式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式。对6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对)6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错64、 相对真理是指包含错误的真理。(错)65、客体就是自然物,自然物就是客体。(错)66、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错)67、价值评价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对)68、“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种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69、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对)70、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人,人也只能是实践的主体。(错)7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错)72、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错)73、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对)74、“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一观点阐明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对)75、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类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错)7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对)77、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对)78、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的主体只看做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对)79、宿命论完全抹杀人类自由的可能。(错)8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对)81、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对)82、实践客体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可划分为天然客体与人工客体。(对)83、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对)84、坚持认识世界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到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对)85、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和动物本身一样是不自由的。(对)86、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对)87、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对)88、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对)89、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错)90、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91、认识开始于经验。(错)92、“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这句话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对)93、“人的认识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对)94、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对)95、绝对真理就是终极真理。(错)96、实践主体的精神力量只包括知识因素不包括非知识因素。(错)97、既然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因而认识的正确与否是无法检验的。(错)98、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99、“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对)100、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对)101、被社会公认的思想就是真理。(错)10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错)103、真理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就是规律。(错)104、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错)105、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错)106、“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对)1、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对)对错2、科学技术经常“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错)对错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意思是说社会革命始终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错)对错4、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对)对错5、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包括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对)对错6、人民群众也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定力量。(错)对错7、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对)对错8、生产关系越超前,越是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错)对错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对)对错10、上层建筑包括经济权力、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错)对错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在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对对错1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错)对错13、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对对错14、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劳动对象。(错)对错15、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人民群众的作用。(对)对错16、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不是一个历史范畴。(错)对错17、要从必然性或偶然性中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错)对错1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对)对错19、唯物史观既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对)对错20、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对)对错21、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跟进变化和发展。(错)对错2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对)对错23、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对)对错24、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错)对错25、社会革命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对)对错26、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非决定因素。(错)对错27、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则社会发展程度高。( 对)对错28、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错)对错29、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错)对错30、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的人。(对)对错31、改革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对)对错32、人们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对)对错33、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对)对错34、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提出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的思想,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对错35、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而创造条件。(对)对错36、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对)对错37、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人物会走向反面。(对)对错38、无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对)对错39、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对)对错40、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对)对错41、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对)对错42、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对)对错4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对)对错44、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对)对错4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对错46、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对)对错47、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对)对错48、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对)对错49、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对)对错50、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例子说明,人们可以摆脱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错)对错5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对)对错52、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对)对错53、人民群众只能间接地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错)对错54、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也就否认了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错)对错55、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时,就不再有阶级统治的性质。(错)对错56、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对)对错57、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规律性的过程,与人们的目的、意识、激情无关。(错)对错58、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而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对)对错59、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对)对错60、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力是无限的。(对)对错61、哲学是一种以更为间接和抽象的方式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式。(对)对错6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对)对错6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对)。对错64、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对)对错65、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错)对错66、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中伴随着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还会时常出现反复甚至倒退。(对)对错67、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科学技术。(错)对错68、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对)对错69、人类历史上存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两种基本类型。(错)对错70、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对)对错71、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对)对错72、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对)对错73、生产力中还包含科学技术因素。(对 )对错74、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对错75、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对)对对错76、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对)对错77、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对)78、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 )对错79、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对错80、唯物史观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这个“动力的动力”就是人们的各种需要。√对错8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对错82、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 )对错8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对错8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统治地位。( √ )对错85、生产工具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对错86、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对错87、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对错88、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统一。(√ )对错89、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全部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 )对错90、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对错91、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对错9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过程上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相适合到不相适合,再到新的相适合。√对错93、道德是最直接、最集中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对错9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对错95、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差别,有些人的作用大些,有些人的作用小些,有些人不起作用。×对错96、唯心史观在说明社会历史时,只停留在人类历史活动的表面,它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对错97、马克思主义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就否定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对错98、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对错99、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对错100、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对错1、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对)对错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前提条件。(对)对错3、生产价格=生产成本K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对)对错4、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对)对错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决定商品购买者的命运(错)对错6、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一种生产关系,而且还是一种运动,是一个通过不同阶段的循环运动过程。(对)对错7、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的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关系。(错)对错8、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不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错)对错9、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可变资本增大。(错)对错10、剩余价值的产生就是由于货币所有者把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使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这也是资本增殖的秘密。(错)对错1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错)对错12、利息率总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上下活动,还要受供求关系、习惯、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对)对错13、价格以价值为基础,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恰恰是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对错14、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错)对错15、货币资本是指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其职能就是在资本循环的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错)对错16、劳动是指人们用来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一般人类生产活动。(对)对错17、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自然关系。(对)对错18、资本周转速度决定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错)对错19、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各部门大多数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对错20、银行利润来源于借款企业工商企业的利润,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银行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对)对错21、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对)对错22、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错)对错23、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说明生产价格以平均利润为存在前提。(错)对错24、复杂劳动,就是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的劳动。(对)对错25、简单价值形式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一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错)对错26、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的学说,从而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错)对错27、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对)对错28、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社会财富的占有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对)对错29、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对)对错30、价值规律存在的客观前提是商品经济,只要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错)对错31、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实质上也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了。(对)对错3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错)对错33、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所经历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销售时间之和。(对)对错34、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所以货币就是资本。(错)对错35、交换价值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错)对错36、银行利润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对)对错37、加快资本周转,关键是要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对)对错38、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一样都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错)对错39、存在社会分工就会产生商品经济。(错)对错4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次劳动,前得生产使用价值;后者创造商品价值。(错)对错41、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错)对错42、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低。(对)对错4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以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来进行的。(错)对错44、商品总是和交换分不开的。如果不是用来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商品。(对)对错45、商品,本质上是有用的劳动产品。(对)对错46、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因为它们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错)对错47、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错)对错4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剩余价值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错)对错49、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价值,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价值。(错)对错50、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对)对错51、“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错)对错5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对)对错53、货币的出现意味着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错)对错5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形式。(错)对错55、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错)对错56、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是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对)对错57、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毫无关系。(错对错58、科学社会主义由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指的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建立。(错)对错59、借贷资本实质上是一种商品化的资本。(对)对错60、世界货币职能指在一国货币越出国境中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错)对错61、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对)对错62、再生产按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错)对错6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等价交换。(对)对错6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价值以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错)对错65、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专有物。(错)对错66、商品资本,指的就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其职能是通过售卖,把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转化为货币,实现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对错67、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资本主义企业。(对)对错68、价格虽然经常随供求变化而时涨时落,但并不会脱离价值这根轴线,它总是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对)对错69、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由社会的条件决定的,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对)对错70、形态各异的使用价值之所有能够以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就因为在使用价值背后隐藏着一种同质的东西作为互相通约的基础,这就是价值。(对)对错71、资本家采取种种手段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从而提高利润率,因此,利润率的高低,直接表明剥削程度的高低。(错)对错72、从局部或短期看,价格可能低于或高于价值,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或全社会看,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仍然是相等的。(对)对错73、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凡是资本家都有能获得平均利润,借贷资本家也不例外。(对)对错74、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量上,它是商品售价减去生产费用也就是成本价格的余额。(错)对错75、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对)对错76、凝结在物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错)对错77、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对)78、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错)79、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对80、货币执行流通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就行了。(对)80、货币执行流通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就行了。(错)81、生产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处于生产阶段的资本,其职能是将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带有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对)82、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错)83、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对)8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是有足够的货币积累。(错)85、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对)86、生产资本的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生产中创造的。(对)87、简单劳动,就是不需过任何专门培养和训练,一个健全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对)8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对)89、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对)90、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对)91、货币形式是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来表示。(对)92、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因而生产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对)93、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即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增殖的规律。(对)94、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对)95、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生产就是直接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对)96、“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对)97、利息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而分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对)98、在整个资本中,不变资本并不能创造价值增殖,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创造价值增殖,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对)99、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对)100、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错)101、货币的出现,它使商品世界分裂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转化为价值;一极是货币,是价值的化身。(对)102、股息是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公司的赢利中分得的收入,其实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对)103、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对)104、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对)10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流通速度增加,一定时期社会所需的流通货币量就减少。(对)106、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性转移的,其周转速度比较快;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逐次转移的,其周转速度比较慢。(对)10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对)108、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是体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这是劳动力商品关键。(对)109、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通过商业资本家来进行的。(错)110、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资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对)111、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对)11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对)113、“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是说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错)114、劳动者出卖的只能是劳动,而不能是劳动力。(错)115、商品的价值就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错)116、无论是流通领域的竞争,还是生产领域的竞争,对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都是一种外在压力。(对)117、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成正比例,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对)118、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都按平均利润率获得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对)119、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相对剩余价值。它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对)
/
本文档为【许昌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网络题库判断题(含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