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学案新人教版

2021-10-15 5页 doc 769KB 166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hs154

hx主要从事图文设计、ppt制作,范文写作!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学案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二、西藏和平解放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课堂练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学案新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二、西藏和平解放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的,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课堂练习】例题:(09年溧水一模)2009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隆重举行。你知道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答案:C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举行    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渡江战役胜利4.一首老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开国大典 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1阿沛•阿旺晋美和平解放西藏CDBB【教学建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可以采取对比的进行分析,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进一步认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嘴脸。第2课最可爱的人【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黄继光、邱少云1.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08年中考)某班排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答案:C1.为了整顿课堂纪律,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你觉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最适合在这个班会上宣讲()A.罗盛教B.黄继光C.邱少云D.孔繁森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3.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A.中国人民解放军B.朝鲜人民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朝军队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A.邱少云B.黄继光C.罗盛教D.杨根思【答案】黄继光邱少云CBCB【教学建议】让学生理解抗美援朝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并可帮助学生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出兵朝鲜,其原因复杂,必须从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结合起来分析。第3课土地改革【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意义√√【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2.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制度,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课堂练习】例题:(09江宁二模)右图,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场景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C.它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制度,但允许地主阶级存在D.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答案:B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4.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1950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封建土地地主国家工业化BDCA【教学建议】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可用多种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然后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和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____。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例题:(08玄武一模)由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A1.五一节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A.解放战争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2.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建什么?能造桌子,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A.优先发展重工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4.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七千人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答案】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建设人才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AADD【教学建议】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刻认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也在进行当中,因而才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注意本文前后两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第5课三大改造【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三大改造√√【学习笔记】【自主学习】1.到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和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2.三大改造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课堂练习】例题:(08建邺一模)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A.开国典礼B.完成了土地改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完成三大改造答案:D1.当今的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合作化C.手工业合作化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4.认为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答案】1956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BAA【教学建议】通过老师讲述,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并强调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发生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和运动,是党在探索道路中的一次严重。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有“”之称的;被誉为“两弹元勋”的;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县委书记等。他们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课堂练习】例题:(09溧水一模)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答案:A1.“前年卖粮用筐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下,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2.建国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有①三大改造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发展状况1952576065ADBC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4.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5.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心慰的当属 ()A.王进喜B.邓稼先C.雷锋D.焦裕禄【答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失误铁人王进喜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CCCAA【教学建议】本课教学中突出“探索”一词,强调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而探索中必然也会有失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课文中的图片信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补充这方面的图像或资料,使学生从具体的历史史实中认识“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关于“模范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片和先进事迹介绍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课程标准】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动乱和灾难1.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出现了、工厂停工“”的动乱局面。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1976年,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课堂练习】例题:(09联合体一模)很多人的姓名深深地打上他出生时期的历史烙印。下列姓名中,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是A.张援朝B.李建国C.马文革D.王跃进答案:C1.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2.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题是“文革往事”。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A.王老师,1954年    B.张老师,1976年C.李老师,1982年    D.郑老师,1978年3.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害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一起冤案③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一组是()A.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B.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C.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答案】学校停课闹革命江青反革命集团AADD【教学建议】强调文化大革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的,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教师可用多媒体、幻灯片或图片等方式展示当时大动乱时期的有关情况,让学生了解认识“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等几方面都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从而体会这场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2.经过“文化大革命”,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联合体2009年一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实现伟大的转折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路线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B. 四项基本原则C.发动和依靠群众D.改革开放答案:A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奠定了()A.组织基础B.政治基础C.思想基础D.经济基础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4.我党历史上有两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分别是()A.中共一大遵义会议B.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D.中共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5.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答案】11978两个凡是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平反冤假错案第四部BCABD【教学建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讲授时注意不能停留在课本内容的表面,更不能照本宣科,而应结合文革时期我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错误加以分析,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讨论正确的做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性意义。第9课改革开放【课程标准】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国有企业的改革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2008年中考)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①深圳②汕头③香港④澳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A1.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1\*GB3①沿海开放城市=2\*GB3②经济特区=3\*GB3③沿海经济开发区=4\*GB3④内地A.=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B.=2\*GB3②=1\*GB3①=3\*GB3③=4\*GB3④C.=3\*GB3③=4\*GB3④=1\*GB3①=2\*GB3②D.=4\*GB3④=3\*GB3③=2\*GB3②=1\*GB3①【答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深圳汕头厦门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DADB【教学建议】本课在教学中应注意讲清改革开放包括两个概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又包括农村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改革,而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对改革开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改革开放的总师邓小平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中共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2009年中考)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A.党的诞生B.打开国门C.南巡讲话D.高举旗帜答案:D1.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这三位人物是()A.孙中山、陈独秀、邓小平B.林则徐、陈独秀、邓小平C.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D.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某同学查找了“一国两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与他探究的历史人物相关的活动还有()A.发动西安事变 B.参与重庆谈判C.挺进大别山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人物是()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十五大DCBC【教学建议】对于第一目,由于《中考考点》只要求学生知道“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句话,教师往往会忽略课本的第一、二段内容,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结论,这样不利于对课文两目内容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讲清邓小平在各个时期的贡献,这样学生对第二目“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的政策。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玄武2009年一模)“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名称的出现源于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答案:B1.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A.民族区域自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科教兴国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是()A.民族区域自治B.各民族共同发展C.西部大开发D.大杂居、小聚居3.50年前西藏开始进行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源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团结原则4.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主持人宣读了当晚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名单。以下选手不是来自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A.广西壮族选手C.新疆维吾尔族选手C.宁夏回族选手D.云南白族选手【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新疆维吾尔西藏民族团结民族各民族共同发展西部大开发AABD【教学建议】本课在教学中应注意始终贯彻“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观念,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回顾相关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这样,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就不难理解了。12课香港和澳门回归【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制度。“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年7月1日,中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月日,中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鼓楼2009年一模)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C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A.香港B.澳门C.台湾D.西藏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②)1921年1935年1949年1978年1997年当家作主伟大转折洗雪国耻(①)生死攸关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D.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十五大”召开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答案】台湾邓小平一国两制大陆资本主义祖国统一1997英1220葡DCCD【教学建议】新课之前,应让学生明确祖国统一既包括处理好民族问题,又包括解决好历史遗留的港澳台问题,使学生对11、12课形成完整的认识;关于“一国两制”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理解“一国”与“两制”、两制之间的关系;而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师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香港、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从而认识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正义之举。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2009年中考)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双方都认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A.和平统一方针B.通邮、通航、通商政策C.互补互利原则D.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B.“九二共识”后C.“汪辜会谈”后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A.民间交往B.两岸“三通”C.台湾分裂势力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答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人员往来互相促进BDAC【教学建议】本课考点要求较为简单,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只围绕考试进行,对于台湾问题的由来、海峡两岸关系由敌对到缓、乃至密切的过程等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引导学生分析;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和第12课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  钢铁长城【课程标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为例,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1.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舰队。2.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二、导弹部队的发展1.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任务。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课堂练习】例题: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答案:B1.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2.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3.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66年4.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A.核反击B.核攻击C.核威胁D.核追击【答案】华东军区海军南海1956核反击1966DBDA【教学建议】对于人民海军的建立及发展,要充分利用近代史上中国有海无防的状况进行对比学习;对于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重大成就,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课上展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科技强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观点。《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课堂练习】例题:(江宁区2009年二模)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答案:D1.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3.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4.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答案】周恩来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基本准则CACB【教学建议】本课所涉及的外交成就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后到1955年,本节课的三个学习内容之间互相之间有相应的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到国与国之间相处准则的提出,再到这一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运用中所取得的成功。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程标准】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上海APEC会议√【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课堂练习】例题:(白下区2009年二模)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案:D1.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3.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尼克松访华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1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79中国台湾亚太经合组织2001上海DDCD【教学建议】本课主要突出了二个阶段的外交成就,一个是20世纪70年代,一个是200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要特别注意二个事件,二个公报,一个是尼克松访华,一个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学生往往会把尼克松访华当做中美正式建交的事件。此外,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和正式建交时的《中美建交公报》要加以区分。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程标准】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两弹一星”√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学习笔记】【自主学习】一、“两弹一星”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二、籼型杂交水稻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课堂练习】例题:(溧水县2008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1.下列图片中,哪一幅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BCD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00年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焦裕禄【答案】19641970东方红1号5神州一号袁隆平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AACC【教学建议】本课的“两弹”从课本的描述中应该是原子弹和导弹,注意和两弹元勋加以区分。籼型杂水稻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籼”这个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别字。“神舟”飞船的“舟”字,注意不要写成“州”字。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笔记】【自主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2.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课堂练习】例题:(高淳县2009年二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答案:D1.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2.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3.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4.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答案】信息化因特网双刃剑DBAD【教学建议】本课在学习863计划时,可以通过学生对高科技的关注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八个高科技领域,教师可以重点挑一个和学生一起重点了解。对于网络的认识与讨论,也可以更加加深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课程标准】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笔记】【自主学习】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课堂练习】例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A.学前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义务教育答案:D1.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2.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B.扫除文盲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普及大学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答案】2000BACC【教学建议】本课所涉及的教育方面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了解一些教育方面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清楚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还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大学的情况。增加一些视频资料,增强感性认识。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北京“申奥”成功√【学习笔记】【自主学习】走向世界体育强国1.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课堂练习】例题:下列关于新中国体育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许海峰为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B.中国乒乓球自20世纪50年代起硕果累累,成为“国球”C.中国女子排球队曾经获得“五连冠”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答案:A1.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A.文艺事业B.体育事业C.科技事业D.教育事业2.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A.亚运会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D.奥林匹克运动会3.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A.女子排球B.乒乓球C.男子射击D.自由体操4.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A.德国足球世界杯B.北京奥运会C.都灵冬奥会D.多哈亚运会【答案】200829ADCB【教学建议】本课在教学中可适当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加以介绍,如学生比较熟悉的《红岩》等,还可以结合学生现在熟知的一些影视作品来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文艺成就。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体育知识,可以适当增加介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程标准】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学习笔记】【自主学习】衣食住行的变迁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课堂练习】例题:(南京市2008年中考)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图3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内容()A.教育保障B.养老保险C.失业保险D.医疗保障答案:D1.下列变化中,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A.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B.出现“黄金周”旅游热C.私家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D.凭票、证购买食品2.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②食物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③铁饭碗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着千篇一律,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B.改革开放后人们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C.1995年国家在农村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很快,乘坐飞机已不是稀罕事4.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答案】单调丰富多彩综合国力DDCB【教学建议】本课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从衣、食、住、行、就业和保障方面来学习,可以事先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后的情况,也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
本文档为【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学案新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