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湖北省仙桃市某苯甲醇化工厂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9-02-02 10页 doc 668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举报
湖北省仙桃市某苯甲醇化工厂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苯甲醇用作药膏的防腐剂,纤维、尼龙丝及塑料薄膜的干燥剂,聚氯乙烯的稳定剂,照相显影剂,醋酸纤维、墨水、涂料、油漆、环氧树脂...
湖北省仙桃市某苯甲醇化工厂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苯甲醇用作药膏的防腐剂,纤维、尼龙丝及塑料薄膜的干燥剂,聚氯乙烯的稳定剂,照相显影剂,醋酸纤维、墨水、涂料、油漆、环氧树脂涂料、染料、酪蛋白、虫胶及明胶等的溶剂,也用于制取香料和调味剂(多数为脂肪酸的苯甲醇酯),以作为肥皂、香水、化妆品和其他产品中的添加剂。由于与石英和羊毛纤维具有几乎相同的折射率,因此用作石英和羊毛纤维的鉴别剂。香料工业中用作定香剂和稀释剂。 苯甲醇有麻醉作用,对眼部、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均对身体有害。摄入后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刺激、惊厥、昏迷,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大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230mg/kg。苯甲醇进入人体后,首先被氧化为苯甲酸,然后与肝中的甘氨酸缩合,以马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了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本项目的可行性,在已经得到建设厂址及周围状况进行现状调查和工程的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于我的知识有限,这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一定存在一些错误或纰漏,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1 总则 1.1项目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求得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与东荆河之间,江汉平原腹地,1991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1992—2001年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综合实力首强县(市),1997年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县(市)。沔城回族镇位于仙桃市治西南33公里处,2003年征用土地300亩,启动了工业园区建设。2004年,完成了水、电通信及土路基配套工程。该拟建项目为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0000吨苯甲醇生产项目,该项目属新建项目。工程建设主要包括苯甲醇在生产过程中的水解、精馏等生产装置及配电、给排水、通风、环保设施、仓库、办公楼等必要的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办公设施。拟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约26668m2,其中绿化面积为1800m2,项目建设期12个月,于2006年7月初试生产。 1.2评价原则与目的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贯彻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原则,依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的指导思想,在评价过程中突出“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达标排放”、“风险防范”的评述。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预测和分析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拟建项目建成后污染防治对策,降低拟建项目造成的环境风险,提出节能降耗和节水措施,为拟建项目的设计运行、环境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上述指导原则下,本次评价主要目的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湖北省保护条例》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一切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或改建工业区域必须实行环评评审制度。仙桃市该工业区属于必须实行环评评审制度的工业区域,所以根据相关资料,编制出本工业的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主要为:通过对区域规划方主成份性、可操作性和多样性原则。工厂内产业案和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工厂内资源定位的调整主要涉及到各产业发展所需的原辅材和环境方面存在的优劣势条件,分析工厂规划与料、能源、水源等资源因素和接纳产业发展而产生工厂资源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矛盾性,找出工厂规定的废气、废水等环境要素;其影响的环境主题主要划布局和产业定位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包括资源和环境两个要素。工厂产业定位合理性改进建议,帮助完善工厂规划,以减少工厂开发风险,避免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因此,工厂发展产业定位的优化与调整是该工厂环评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通过对拟建项目生产工艺、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确定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和产生量,确定工程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在对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预测拟建项目投产后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分析厂址选择的合理性,论证拟建项目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及减轻或防治污染的建议,为拟建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环发[2001]17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第77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8《化学工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化计字781号文件(1990); 9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 10《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化计发[1997]234号文;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 -1993) 14其他有关工程技术资料。 15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16《湖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2005 17湖北省环境保护局鄂环字[1998]第5号文《湖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 18《仙桃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1.4 评价时段和评价工作等级 1.4.1 评价时段 根据拟建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特点,本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主要为建设期。各因子评价时段见表1-1: 表1-1 评价时段表 序号 评价专题 评价时段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期 2 水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期 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期 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建设期 1.4.2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的有关规定,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依据见表1-2: 表1-2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三级) Pi(m3/h) 地形 Pi>2.5×109 2.5×109>Pi>2.5×108 Pi<2.5×108 复杂地形 一 二 三 平 原 二 三 三 表中:复杂地形指山区、丘陵、沼泽、大中城市的地区等。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Pi — 等标排放量(m3/h); Qi — 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 —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一般选用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本项目工程的废气排放量较多(3816 m3/h),经过计算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具体指标见表1-3: 表1-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二级标准) 污 染 因 子 标准限值 (单位:mg/m3)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SO2 0.50 0.15 0.06 NO2 0.24 0.12 0.08 TSP / 0.30 0.20 1.4.3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 m3/d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等 地面水水域规模:小 受纳水体柴河:Ⅴ类水体 地面水水质要求:Ⅲ类(GB3838-2002),具体指标见表1-4: 表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除pH外) 参数 pH CODCr CODMn BOD5 DO NH3-N TP 石油类 Ⅱ类标准 6~9 ≤15 ≤4 ≤3 ≥6 ≤0.5 ≤0.1 ≤0.05 Ⅲ类标准 6~9 ≤20 ≤6 ≤4 ≥5 ≤1.0 ≤0.2 ≤0.05 废水经环保装置处理达标排放至柴河,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确定地面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4.4噪声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规定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本工程厂址所在地区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的3类地区,项目投产后,噪声设备对厂界噪声影响不大,确定本次噪声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较大,但受影响人口很少,因此,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只做厂界达标分析。本项目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Ⅲ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5: 表1-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单位:dB(A)) 参 数 昼间 夜间 II类标准 60 50 Ⅲ类标准 65 55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具体指标见表1-6: 表1-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施工阶段 主 要 噪 声 源 噪声限值(dB(A))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75 55 打 桩 各种打桩机 85 禁止施工 结 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 70 55 装 修 吊车、升降机 65 55 综上,湖北省仙桃市某苯甲醇化工厂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二级评价内容要求执行;水环境、声环境评价等级按照三级评价执行。 1.5 评价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以仙桃市沔城镇工业园区内规划用地范围为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控制区域。噪声评价范围 项目 评价范围 重点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 10km范围 厂区及邻近的居民区和村庄 地表水 项目排污口入河上游100米、下游100米处 柴河 地下水 厂区附近2km范围内 厂址附近及下游方向饮用水 噪 声 厂界往外100m及周围村庄、居民点 邻近的居民区及村庄 表1-7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 1.6 评价因子 本次环评所确定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的评价因子详见表1-8: 表1-8 评价因子确定表 评价专题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预测 苯甲醇、氯化苄 地表水 现状 pH、COD、BOD5、石油类、氨氮、挥发酚 预测 COD 地下水 现状 pH、砷、铅、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 预测 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噪声 现状 LAeqdB(A) 预测 LAeqdB(A) 1.7 评价标准 1.7.1环境质量标准 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工业集中区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为: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8);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8);Ⅲ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8);Ⅲ类标准。 具体见表1-9: 表1-9 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执行标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类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 噪 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Ⅲ类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2)地表水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3)噪声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III类标准。 具体见表1-10: 表1-10 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 目 执 行 标 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环境空气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地表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 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III类 (4)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2008]089号文);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8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大纲阶段,二是报告书阶段。报告书经有关环境保护部门批复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即全部结束,具体评价程序见图1-1: 2 建设项目概况 2.1项目名称及性质 项目名称:年产10000吨苯甲醇生产项目 承办单位: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工业园区内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投资:5000万元 职工人数:组织定员8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10人,销售人员10人,生产及设备维护人员40人,其他人员15人 工作制度:年工作日为300天,实行三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 项目建设期:12个月,计划于2006年7月初试生产 2.2 项目地理位置 拟建厂址位于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工业园区内,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 图2—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2.3 项目基本组成 占地面积:26668m2 绿化面积:1800m2 生产规模:年产10000吨苯甲醇 主要产品:苯甲醇 项目组成:主要包括苯甲醇在生产过程中的水解、精馏等生产装置及配电、给排水、通风、环保设施、仓库、办公楼等必要的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办公设施 2.4绿化措施 该项目属于化工行业,生产工艺要求具有洁净的生产环境,厂区的绿化对洁净环境的建立和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业园区内应搞好绿化工作,美化环境,利用绿色植物起到吸音、降噪、减尘、净化空气等作用来改善环境。主要绿化点有: (1)厂区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和绿篱。 (2)在厂界设置米绿化带,种植高大常绿树种,如樟树、槐树、广玉兰、松柏等。 按照项目总体规划,有足够的绿化覆盖率,绿化面积达1800m2。 3工程分析 3.1主要原料、辅料及动力消耗 拟建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和消耗情况见表3-1: 表3-1 主要原料、辅料及动力消耗表 序号 名称 用量 供应来源 1 氯化苄 13000吨/年 2 纯碱 6000吨/年 3 煤 4000吨/年 4 水 4.1 生产用水 5.75 m3/d 沔城镇自来水公司 4.2 循环冷却水 70m3/d 地下深水井 4.3 生活用水 2.25m3/d 沔城镇自来水公司 5 电 120万千万/时 沔城镇电力公司 (1)氯化苄 拟建项目所用的主要原料为氯化苄,是苯的一个氢被氯甲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它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氯化苄又称苄基氯、氯化甲苯,无色透明液体,可燃。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熔点39℃,沸点179.3℃,相对密度1.1002(20/20℃),折射率1.5391,闪点73℃。不溶于水,但能与水蒸气一同挥发。溶于乙醚、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14%(体积)。有毒,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有催泪作用。氯化苄是医药、染料、农药、合成香料、增塑剂及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中间体,以氯化苄为原料可合成上百种有用的化学品。由于氯化苄的甲基氯原子的不稳定性,易被—OH、—NH2、—CN等所置换,可衍生出一系列有机中间体,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2)纯碱 所需的主要辅助原料为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日化、建材、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等领域, 用作制造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分析领域。为长线产品,可在市场上采购。本工程原料、辅料的供应方便可靠。 3.2 物料衡算 生产苯甲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主反应:2C6H5CH2Cl + Na2CO3 + H2O = 2C6H5CH2OH + 2NaCl + CO2 126.5 106 18 108 58.5 44 副反应:2C6H5CH2OH + 2C6H5CH2Cl + Na2CO3 = 2C6H5CH2OCH2C6H5 +2NaCl 108 126.5 106 198 58.5 + CO2 + H2O 44 18 反应过程的示意框图如下: 图3—1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 表3—2 氯化苄制苯甲醇的物料衡算 (基准:2吨氯化苄原料,以100%计) 输入 输出 原料 质量 /kg 产物/kg 质量 C6H5CH2Cl Na2CO3 水 2000 1000 7100 苯甲醇 苯甲醚 NaCl 水 CO2 1622 86 925 7119 348 总计 10100 总计 10100 3.3 工艺过程 通过氯化苄与碱的水溶液共沸水解得到苯甲醇,同时伴随生成副产物二苄醚的副反应。氯化苄水解法可以分为直接水解法和相转移催化水解法,而直接水解法又可以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 本生产项目采用的是连续法,即氯化苄与碱溶液在高温(180~275℃)及高压(1~6.8MPa)下充分混合后,导入水解区,水解时间只需几分钟,连续法的优点是副产物极少,并可在塔式反应器中进行。在适宜的条件下,纯度99.8%的苯甲醇产率为98%,也可以用串联的带搅拌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 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3-2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3.4公用工程 3.4.1给排水 1.厂区的给水 项目总用水量为78m3/d,水源取自地下深井水,其中冷却水用量为70m3/d;生产和生活用水沔城镇自来水公司提供,日用水量为8m3。 2.厂区的排水 冷却水排放量67m3/d,生产用水排放量2.65m3/d,生活污水排放量4.2m3/d。 项目水平衡图见图3-3: 图3-3 项目水平衡图 注:*项目排放水中含未提纯完的杂质,故排放量大于用水量 3.4.2供热 该项目选用4t/h锅炉一台,年耗平顶山煤540t。 3.4.3 电力 本项目年用电量较大,车间内配备采用集中控制。电器部分的设计和安装应严格按甲类防爆区域的要求进行。动力设备应选防爆电机或采取隔离措施。照明选用防爆灯,所有设备包括厂房必须有静电和接地装置。 3.4.4消防 消防设计应按“建筑设计规范GB16-87”、“建筑物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中有关要求进行消防给水设计。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厂房周围留有足够的防火通道,做到畅通无阻。按照《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罐区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或固定式水炮和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 3.5污染物产生状况分析 3.5.1废水 拟建项目废水可分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公用工程排水。 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洗涤工段,该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时每2天精馏3釜原料,由此推算工艺排水量为1.65m3/d;车间冲洗水排放量为1m3/d。每2t原料生产出成品0.75t、杂环类物质0.6t和0.56t半成品母液,其它有机物质0.09t基本随废水外排,故废水排放量较少,但有机物浓度大,CODcr浓度值较高,根据类比调查和实测数据,废水中CODCr浓度为7000~8000mg/L。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2m3/d,CODCr浓度为200mg/L。 3.5.2废气 (1)供热废气 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燃煤供热产生的烟气。拟选用一台4t/h的锅炉供热,锅炉全年运行时间为300d,年耗河南平顶山煤4000t。煤质见表3-3: 表3-3 河南平顶山煤煤质情况表 项目 低位发热值 灰分 全硫分 烟尘中可燃物 量值 5000kcal/kg 36% 1.6% 10% 根据锅炉煤种、耗煤量、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烟尘、SO2排放量及排放浓度。 (1)烟气排放量 Q烟尘=B•A•dfh(1-η)(1-Cfh) 式中: B—耗煤量(kg/h),下同; A—煤的灰分,取36%; dfh—烟气中烟尘灰分量的百分比,取15%; η—除尘效率,取96%; Cfh—烟气中可燃物的百分含量,取10%。 (2) SO2排放量 QSO2=1.6•B•S(1-η) 式中:S—煤中全硫分含量,取0.6%; η—硫去除率,取15%。 (3)烟气量 Vao=1.05Qdy/1000+0.278 Vyo=1.04Qdy/1000+0.77 Vy= Vyo+1.0160(α-1)Vao V=βVy 式中:Qdy—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取5000kcal/kg; Vao—理论空气量,Nm3/kg; Vyo—理论烟气量,Nm3/kg; Va —实际烟气量,Nm3/kg; α—过剩空气系数,取1.7; V—实际排气量,Nm3/kg; β—烟气管道系统漏风系数,取值1.25 (4)烟尘、SO2浓度 C烟尘=Q烟尘/(V•B)106 CSO2=QSO2/(V•B)106 经计算,烟气量及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 烟气量:3816m3/h(915.84×104m3/a) 烟尘:3850mg/m3,8.75kg/h(2.1t/a) SO2:771.76mg/m3,1.75kg/h(4.21t/a) 烟气主要污染物烟尘及SO2排放浓度,对比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和表2Ⅱ时段标准限值要求,即烟尘200mg/m3,SO2900mg/m3,锅炉烟尘排放浓度在不处理的情况下均超过排放标准。 (2)无组织排放 该项目属于综合性化工项目,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和产生易挥发的物料,形成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量的大小与生产装置的工艺水平、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按该项目设计要求不应存在,但在日常生产中,由于腐蚀、老化、操作管理不善以及原料和产品的装卸、运输等,即由于“跑、冒、滴、漏”而产生无组织排放。经类比调查,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苯甲醇、氯化苄蒸汽,主要来源是生产装置的塔、釜和贮运系统中的贮槽、接头、阀门、管道等部位以及装卸、运输等过程的“跑、冒、滴、漏”。 苯甲醇、氯化苄在常温下的蒸发量较小,无组织排放量按0.05%计算,苯甲醇、氯化苄年排放量分别为 5t/a、6.5t/a。 对于生产过程中苯甲醇、氯化苄的无组织排放,应从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加强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减少无组织排放量。 3.5.3 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锅炉房鼓风机和引风机以及冷冻机噪声,其声源值见表3-4: 表3-4 项目设备噪声一览表 噪声源 数量 单台设备噪声值 冷冻机 1台 75dB(A) 锅炉风机 2台 92-105dB(A) 3.5.4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废分为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两类。 拟建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锅炉灰渣与下脚料。现有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见表3-5: 表3-5 工程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 名 称 产生量(t/a) 污染物特征或成分 处置措施 锅炉灰渣 180 一般无机物 外运作建材使用 下脚料 160 各种杂环类有机物 出售后再利用 生活垃圾 6 无机物、有机物等 集中清运 3.6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 3.6.1 废水污染分析及处理方案 该项目废水主要表现为有机物超标,项目的受纳水体柴河主要接纳沔城镇生产和生活污水,经现状监测,其COD值为87.26mg/L,表明柴河已受到比较严重的有机污染,若此高浓度有机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往柴河,将会给下游水体及农作物灌溉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必须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予以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对废水的处理实行清污分流的原则,建立各自的独立排放系统,其冷却水循环使用;生产废水(包括生产洗涤水和车间地面冲洗水)单独收集后进入处理系统,经调查,生产反应釜中的洗涤废水每两天排放三次,每次排放1.1t,平均每天排放1.65t,每天冲洗地面废水为1t,经计算每天生产废水排放量平均为2.65t/d,该废水主要含难降解的有机物如杂环化合物等,因此建议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该废水进行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⑴用漂白粉对废水进行氧化,降低废水中CODCr的浓度值,经过化学法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0%; ⑵将废水过滤,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杂质,防止由于悬浮物较多造成炭层表面堵塞; ⑶最后用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水溶性微量有机物,同时去除有机污染物形成的色度。经过活性炭一级吸附后,CODCr去除率为75%-80%,BOD5去除率为85%以上,SS去除率为80%-90%。外排废水经过氧化、过滤、活性炭二级吸附处理后,出水水质CODCr≤100mg/L,BOD5≤20 mg/L ,SS≤70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厂区排水系统。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该项目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进入厂区排水系统。根据该工艺,预计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投资约12万元,污水处理运行费用1.8元/m3水。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在经上述建议方法处理达标的前提下,与冷却水一起排往柴河,经估算,其CODCr浓度可进一步降至30mg/L左右,不会对受纳水体柴河产生进一步的污染。 3.6.2 废气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1)锅炉烟尘 建议公司对锅炉所排放的废气采用冲击式水浴法进行处理,经类比同类处理工艺,该处理设施对烟尘去除效率可达96%,S02脱除率为15%左右,处理后烟尘出口浓度为154mg/m3,SO2出口浓度为656mg/m3,均低于排放标准(烟尘为200mg/m3,SO2900mg/m3)的要求。 根据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装机容量≥1.5t/h的锅炉,烟囱最低允许高度为25m。 锅炉除尘脱硫装置基建费用为5万元。 (2)生产废气 对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具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芳香族废气的处理,建议采用燃烧法处理。 燃烧法是通过燃烧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使之成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燃烧净化法广泛应用于处理有机溶剂蒸气等。由于项目生产废气排放量较小,可在废气排放口设贮气柜,以维持压力的稳定,再在出口处装设燃烧器,使废气燃烧。 生产废气处理系统费用为4万元。 3.6.3 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有: (1)风机安装进风消声器、减振器及软接头; (2)风机房内安装玻纤棉吸声; (3)植树吸声减噪。 3.6.4 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生产过程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下脚料、锅炉煤渣和生活垃圾。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下脚料,主要是各种杂环类有机物,燃烧热值较高,经收集后出售给有关单位综合利用(可作燃料或提纯后使用)。 燃煤炉渣可用作建筑材料用于铺路等使用。 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3.6.5 其他处理措施 鉴于原料及成品均属有毒、易燃物质。因此在生产、贮存及运输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另外据现场调查该生产车间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由于芳香族化合物挥发所致,因此对于物料应尽量密封,同时车间工人作业时要配备口罩等劳保用品,定期体检,防止职业病的产生。 3.7清洁生产分析 3.7.1 清洁生产目标 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通过产品的开发设计,原料的使用,良好的企业管理,合理的工艺,有效的物料循环,综合利用等途径,实施工业生产,包括生产产品消费的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最少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清洁生产将产品生产和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资源、能源配置利用的最大效率和环境成本的最小量化,是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清洁生产是一项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环保策略。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等。 3.7.2 清洁生产措施 为降低末端治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保证废水达标排放,我们建议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要严格贯彻污染预防原则,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发生,在此基础上采取实用技术进行末端治理,确保生产废水达标排放。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建议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如下的清洁生产措施: (1)改进生产安排,平衡水量水质; (2)冷却水回用,提高水利用率; 此外,在日常生产中要提高操作员工的节约意识,如及时关闭水阀,控制水洗流量,以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操作员工。因此,应对员工进行严格的上岗前培训,提高操作员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3)物料循环回用; 在不影响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对物料进行循环回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4)强化管理,清污分流; (5)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生产工艺。 本工程将通过在内部管理、生产工艺与设备选择、原辅材料选用和管理、废物回收利用等几方面采取合理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有效地控制污染,公司拟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和措施,可大大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较好地实现清洁生产。 3.8 交通运输情况 本设计中的项目位于沔城镇工业园区内,该工业园区距31 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30公里,仙(桃)监(利)公路横贯东西,与省级仙监公路相连,可见其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3.9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项目位于沔城镇工业园区内,用地性质属工业用地,符合沔城镇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沔城镇村镇建设规划。该工业园区距31 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30公里,仙(桃)监(利)公路横贯东西,与省级仙监公路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物料运输便利。 另外,厂区基础设施完备,有利于生产。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尾气)、废水、噪声经采取有效治理后,对厂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噪声质量影响不大。 因此,该项目厂址的选择基本合理。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4.1自然环境概况 4.1.1地理位置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与东荆河之间,江汉平原腹地。面积2538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1494100人。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跨东经112O55ˊ-113O49ˊ,北纬30O04ˊ-30O22ˊ,东临武汉市,西与潜江接壤,南临东荆河,与洪湖、监利一衣带水,北枕汉江,与天门、汉川隔江相望。 沔城回族镇位于仙桃市治西南33公里处,东与仙桃郭河镇接壤,西与仙桃市通海口镇相连,南抵东荆河,与荆州洪湖市曹市的施家港隔河相望,北靠通州河,过河即为百里排湖。面积3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619亩。 沔城回族镇是湖北省唯一的回族镇。建镇二十年来,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获得国家、省部委表彰达十多项,特别是在城镇建设和精神文明方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乡镇”、两届城镇建设与管理“楚天杯”等。全镇版图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其中回族5000人),耕地面2.4万亩,镇辖江北村、七红村、二羊村、洲岭村、黄金村、城郊村、古柏门村、邵沈渡村、王河村、上官村、袁娄村、南桥村12个村。 本项目位于沔城镇工业园区内,距31 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30公里,仙(桃)监(利)公路横贯东西,与省级仙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 。 4.1.2地形地貌、工程地质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境内地势低平,海拔最高34.5米,最低21.5米,旧称水乡泽国。现有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天然河流6条,有排湖、鲫鱼湖、保丰湖等千亩以上的湖泊9个。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 该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表地层为新生代第四系,地基承受力为7-12t/m2,地震烈度为VI度。该区域地下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岩盐。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境内平原洼地占总面积的80.93%;大致构成“八地半滩分半水”的格局。 4.1.3气象条件 仙桃市属亚热带季风候区,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但时有旱涝、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4.8小时,平均每天5—6小时,日照率为46%,基本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平均气温16.3℃,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一般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4。2℃(1977.1.30);7月是热,极端最高气温39.3℃(2003.8.2)。无霜期258天。 仙桃市所在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NNE向,其频率20%,各有关气象参数如下:年最高气温38.8℃,年最低气温-14.2℃,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压1012hPa;年平均风速2.7m/s。 4.1.4河流 仙桃市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公里。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公里,仙桃段全长约6km,据多年历史资料,其多年历史最高水位36.24m,历史最低水位22.94m;历史最大流量14600m3/s,最小流量为180m3/s;平均河宽220m,平均河深2.5m。 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公里,流域面积2520平方公里;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杨林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公里,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公里。   仙桃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8亿立方米,多为涝水排泄;汉江、东荆河平均过境容水量分别为445.6亿立方米、47.7亿立方米,是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 4.1.5地下水 地下水储量在5.10—7.10亿立方米之间,有补给保证的承压力开采资源为5.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可开采水量21.4万立方米,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水库”。 4.2社会环境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仙桃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1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1992—2001年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综合实力首强县(市),1997年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县(市)。沔城回族镇位于仙桃市治西南33公里处,东与仙桃郭河镇接壤,西与仙桃市通海口镇相连,南抵东荆河,与荆州洪湖市曹市的施家港隔河相望,北靠通州河,过河即为百里排湖。面积36.8平方公里,耕地21619亩,有回、汉、蒙、土民族5725户。辖12个村,1个居委会。距市区35千米。面积36.09平方千米,人口25586人(2004年),其中回族3080人。镇区位于镇域北部,城区面积达 3.75 平方公里,已建城面积 1.8 平方公里。 2006 年,全镇生产总值达 2 亿元,财政收入 650 万元。工业形成了以化工为主导,机电、精密铸造为两翼的新型民族工业体系。 沔城工业发展后劲实足。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5家,固定资产达5.1亿元。2005年工业实现现价产值4.7亿元,销售收入4.3亿元。镇内企业实现集群式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民华机电为支撑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以绿色家园为支撑的环保化工企业,以湖北奥源蛋品为支撑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向产业链条化发展。今年招商引资取得较大突破,共招引项目7个,协议引资1.26亿元,实际到位3600万元。不断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巩巢引凤”之势。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工业园区水、电、路进行改造和上档升级,初步形成道路纵横贯通,下水网管齐全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高标准现代化工业园,基本实现了民族工业园“三年成规模”的目标。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武汉舒居科技、投资1500万元的绿色家园二期生产线、投资1000万元的忠平精铸、投资500万元的奥源蛋品纷纷在园区落户投产。全面推进老企业技改扩规,使老企业焕发新活力。镇委充分认识技改扩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组织专班为企业跑市场、找信息、促融资,使黄朝饮品、神峰木业、宏翔皮革、三帮公司等一批老企业焕发新活力,销售收入直线上升,利润成倍增长。 2003年征用土地300亩,启动了工业园区建设。2004年,完成了水、电通信及土路基配套工程。园区框架全面拉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永恒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绿色化工有限公司、医药包装生产线等项目5个。其中,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预计第一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利税22 0万元,五年内产值过亿元,利税超千万,为镇工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基本上形成了以机电、皮革、化工等为骨干支撑企业的现代新型工业园。 拟建项目位于工业园内,全镇基本形成了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旅游产品、机电机械等四个支柱行业,行业优势和企业规模优势已经显现,工业结构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4.3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2006年环境质量报告显示:项目所在地内各污染物小时地面浓度贡献值均较小,均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上看呈好转趋势,空气污染以扬尘引起的污染为主,该地区2000年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结果(表4-1)显示:城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TSP,达标率为77%~80%,SO2和NO2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表4-1 仙桃市2000年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 监测 内容 日均值浓度mg/m3 最大值 最小值 达标率% 年均值 SO2 0.031 0.005 100 0.007 NO2 0.053 0.003 100 0.022 TSP 0.536 0.032 77.8 0.198 SO2 0.138 0.005 100 0.010 NO2 0.066 0.001 100 0.028 TSP 0.530 0.055 80 0.199 污染物对各敏感点典型日均浓度、年长期平均浓度影响小,预测条件下各敏感点处污染物浓度基本不超标。污染物对各敏感点年小时浓度与现状值叠加后,因现状值已经接近或达到标准限值,叠加值出现少量超标,本项目贡献值远低于现状值。 区域噪声昼间为63dB(A),夜间为50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的要求。柴河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Ⅳ类水体的要求。地下水水质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4.4 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仙桃市面积为2538km2,其中平原洼地2054 km2,占总面积的80.93%;水域面积335.13 km2,占总面积的13.21%;沼泽地、苇林及沙滩地108.8 km2,占总面积的4.29%;堤防39.6 km2,占总面积的1.56%。全市水资源由地表水、过境客水、地下水在部分构成,年均水资源总量376.9亿m3。过境客水按取水量计算,年均水资源量55.1亿m3,人均水量4338亿m3。 境内野生动植物较多。动物类有獐、兔、獾、野猫、黄鼠狼、獐鸡、野鸡、野鸭、大雁、乌龟、鳖、黄鳝等;植物类主要包括红莲、莲藕、菱角等。 仙桃市作为一个原始植被破坏殆尽的平原农区,林业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十分突出。近几年来,仙桃市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资源管理。林业生产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仙桃市的林业生产由四旁植树,速生丰产林建设逐步发展到以建设农田林网为主,结合四旁植树,农林间作,成片造林、“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全市现有活立木3782万株,总蓄积量92万立方米,林木总面积53.32万亩,森林覆盖率15.2%,林业用地绿化率99.2%,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36.94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93%。村庄绿化率61%,公路绿化率98%。河渠堤绿化率99%,城镇绿化率25%,市区绿化率31%,1998年我市被国家绿委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市”的光荣称号。 5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5.1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5.1.1气候背景 评价区地处湖北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气候温和,是适应农作物生长的一块宝地。 境内气温差异很小,南北温差摄氏0.1°,东西温差摄氏0.3°左右。其季节变换较为明显,春温时短多雾,夏热时长多雨,秋日晴和时短,冬日干冷时长。春秋两季均为65天,夏冬两季分别为120天、115天。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5℃,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一般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4。2℃(1977.1.30);7月是热,极端最高气温39.3℃(2003.8.2)。无霜期258天。年降雨量1014毫米,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常年主导风向为ENE。 5.1.2 近地面风场基本特征 用沔城镇气象站近三年(1999~2001)逐日观测资料对该区域的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分析。 (1) 风速 图5-1 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 (实线:代表常年平均值;虚线:代表近三年平均值) (2)各风向出现频率 图5-2为各季、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 图5-2 近三年各季、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1999~2001年) (3)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 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如图5-3所示: 图5-3 近三年各风向平均风速玫瑰图 (1999~2001年) (4)风速廓线 近地层大气各种层结稳定度的风速廓线可用幂指数表示,其表达式为: 式中:UZ——高度Z处的风速(m/s); U10——地面10米处的风速(m/s); P——指数,为地面粗糙度与大气稳定度的函数; Z——排气筒几何高度(m); Z10——风速U10处的层结高度(m)徐州市区不同稳定度条件下的P值。 5.1.3 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与风频和风速的比成正比,含静风效应的污染系数计算公式为:Xi=16×fi/ui+4/3×f0 式中:fi——各风向出现频率,%; f0——静风频率,%; ui——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m/s; i=1,2,3,…,16。 图5-4为各季、年污染系数玫瑰图。由表、图可以看出,从污染系数和风向频率玫瑰图综合分析,在污染源的偏北(N)方位受污染较重。 春 夏 全年 秋 冬 图5-4 近三年各季、年污染系数玫瑰图 (1999~2001年) 5.1.4 大气稳定度 从该地区近三年各季、年各级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以及近三年各时次各级稳定度出现频率可以看出:本地大气稳定度以中性为主,年出现频率为46.8%,不稳定层结出现频率较少。冬、春季大气层结趋于稳定,夏、秋二季不稳定层结出现频率高于年均值,但大气稳定度分布仍以中性为主。 5.1.5联合频率 利用周村气象站1999~2001年逐月逐日风向、风速、云量资料,统计出该评价区域的各气象条件联合频率。 5.1.6逆温特征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辛店电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993年),对该评价区域逆温特征分析如下: 表5 -1 评价区冬季、夏季辐射逆温特征对比分析 项目 冬季 夏季 辐射逆温出现频率(%) 90 60 最大逆温强度(℃/50m) 3.5 2.1 平均逆温强度(℃/50m) 2.0 1.4 辐射逆温平均持续时间(h) 12.5 10.2 辐射逆温平均厚度(m) 139 118 辐射逆温最大厚度(m) 355 244 由表可见,该区域辐射逆温出现频率冬季多,夏季较少。 5.1.7 大气污染潜势分析 根据污染气象资料分析,评价区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影响利弊皆存。 拟建厂区周围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该评价区域风速相对较大、静风出现频率相对较少,对空气污染物的迅速扩散、稀释较为有利。其中静风频率为16.48%,小于1.5~3.0m/s风速出现频率最多为51.80%。风速较大、静风小风出现频率较小,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5.2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5.2.1拟建工程空气污染源参数 拟建工程污染源参数见表5 -2: 表5 -2 拟建工程污染源参数 污染源 废气量 (Nm3/h) 烟囱高度 (m) 出口内径 (m) 废气温度 (℃) 丁醇 (Kg/h) 丙烯酸丁酯 (Kg/h) 泵机 1800 18 0.4 常温 0.175 0.28 5.2.2预测因子和内容 (1)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为丁醇和丙烯酸丁酯。 (2)预测内容 ①有风气象条件下 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和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②不利气象条件下(静风、小风) 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5.2.3预测范围 本次对仙桃市沔城镇工业园区内进行了预测。 5.2.4 预测方法 根据预测评价范围和污染源参数,结合气象资料,选取点源模式进行计算。以拟建工程18m高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坐标中心点,计算3Km范围内污染物的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5.2.5 预测模式的选取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1)大气扩散模式 采用《导则》推荐的扩散模式进行计算。 ①有风(U10≥1.5m/s)时点源扩散模式: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地面任一点(X、Y)1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EMBED Equation.2 EMBED Equation.2 式中:C——1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 Q——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Y——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铅直扩散参数,m; He——排气筒有效高度,m; U——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按U=U10(z/z10)p计算。 排气筒下风方最大落地浓度Cm及其出现距离Xm采用导则给出的公式计算。 ②小风(1.5 m/s>U10≥0.5m/s)和静风时(U10<0.5m/s)点源扩散模式: 式中: 、 分别是静风及小风时的横向和铅直扩散参数的回归系数。 (2)烟气抬升公式 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拟建工程烟气热释放率小于1700kJ/s,故采用下述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 ①有风时,不稳定或中性条件: ΔH=2(1.5VsD+0.01Qh)/U 上式中:ΔH——烟气抬升高度,m; 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U——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m/s; Qh——烟气热释放率,kJ/s,由下式计算: 式中:Qv——实际排烟率,m3/s; Pa——大气压,hpa; Ts——烟气出口处温度,K; ΔT——烟气出口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K。 ②有风时,稳定条件下: ΔH= Qh 1/3(dTa/dz+0.0098)-1/3U-1/3 式中:dT年/dz—排气筒几何高度以上大气的温度梯度,k/m。 ③静风和小风时: (3)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①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指数P: 本次评价按导则HJ/T2.3-93中7.5节推荐方法确定P指数,评价区域属丘陵山区的城乡混合区,按城市取值,见表5-3: 表5-3 各级稳定度下的P值 稳定度 B C D E、F P指数 0.15 0.20 0.25 0.30 ②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有风时,按《导则》HJ/T2.3-93中B2节推荐方法确定大气扩散参数,评价区域属丘陵山区的城市近郊区,其扩散参数选取方法同工业区,选取方法如下:B级不提级,C级提到B级,D、E、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按表5-3、表5-4查算,由此确定取样时间为0.5小时的扩散参数。 小风、静风时,按《导则》HJ/T2.3-93中B3节推荐方法确定扩散参数。按表5 -4查算: 表5 -4 横向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参数(取样时间0.5h) 扩散参数 稳定度等级 a1 γ1 下风距离/m σy=γ1xa1 B 0.914370 0.865014 0.281846 0.396353 0~1000 >1000 C 0.914370 0.865014 0.281846 0.396353 0~1000 >1000 D 0.924279 0.885157 0.177154 0.232123 0~1000 >1000 E 0.929418 0.888723 0.110726 0.146669 0~1000 >1000 F 0.920818 0.896864 0.0864001 0.101947 0~1000 >1000 表5 -5 垂直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参数(取样时间0.5h) 扩散参数 稳定度等级 a2 γ2 下风距离/m σz=γ2xa2 B 0.964435 1.09356 0.127190 0.0570251 0~500 > 500 C 0.964435 1.09356 0.127190 0.0570251 0~500 > 500 D 0.917595 0.106803 > 0 E 0.826212 0.632023 0.104634 0.400167 0~1000 1000~10000 F 0.788370 0.565188 0.0927529 0.433384 0~1000 1000~10000 表5 -6 小风、静风扩散参数的系数 稳定度 γ01 γ02 U10<0.5m/s 1.5m/s>U10≥0.5m/s U10<0.5m/s 1.5m/s>U10≥0.5m/s B C D E F 0.76 0.55 0.47 0.44 0.44 0.56 0.35 0.27 0.24 0.24 0.47 0.21 0.12 0.07 0.05 0.47 0.21 0.12 0.07 0.05 导则中推荐的扩散参数取样时间为0.5小时,在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铅直方向扩散参数σz不变,横向扩散参数及稀释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σyτ2、σyτ1——对应取样时间为τ2、τ1时的横向扩散参数,m; q——时间稀释指数,根据表5-7确定: 表5 -7 时间稀释指数取值 适用时间范围(小时) 时间稀释指数q值 1≤T<100 0.3 0.5≤T<1 0.2 5.2.6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 (1)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表5-8、表5-9分别为有风条件下丁醇和丙烯酸丁酯地面轴线浓度预测结果。从地面轴线浓度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浓度较低,400m(拟建项目与最近居民区的距离)处丁醇的最大浓度为0.005mg/m3、丙烯酸丁酯的最大浓度为 0.009mg/m3。 表5 -8 有风条件下丁醇轴线浓度分布(mg/m3) 距离(m) B C D E F 1.5 2.5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2.0 3.0 200 0.006 0.004 0.005 0.003 0.003 0.002 0.006 0.004 0.003 0.003 0.002 0.004 0.003 0.002 0.001 0.001 400 0.002 0.002 0.002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1 0.001 0.006 0.004 0.003 0.005 0.004 6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4 0.003 0.002 0.005 0.004 8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1 0.004 0.003 1000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4 0.002 表5 -9 有风条件下丙烯酸丁酯轴线浓度分布(mg/m3) 距离(m) B C D E F 1.5 2.5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2.0 3.0 200 0.010 0.006 0.008 0.005 0.004 0.003 0.009 0.007 0.005 0.004 0.004 0.006 0.004 0.003 0.002 0.001 400 0.004 0.002 0.003 0.002 0.001 0.001 0.006 0.004 0.003 0.002 0.002 0.009 0.006 0.005 0.009 0.006 600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1 0.001 0.007 0.004 0.003 0.009 0.006 8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0.003 0.002 0.007 0.005 10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6 0.004 12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1 0.005 0.003 1400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4 0.003 16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18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20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表5.2-9、表5.2-10分别为有风时丁醇和丙烯酸丁酯在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在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丁醇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75mg/m3,丙烯酸丁酯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119mg/m3。丁醇绝对最大落地浓度为0.0075mg/m3,出现在风速为 1.5m/s的B类稳定度下,出现距离为142m。丙烯酸丁酯绝对最大落地浓度为0.0119mg/m3,出现在风速为 1.5m/s的B类稳定度下,出现距离为142m。 丁醇与丙烯酸丁酯小时浓度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大落地浓度低于苏联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次浓度值0.1mg/m3,低于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丁醇一次浓度值0.3mg/m3,只占此两个标准值的7.5%、2.5%,均不超标。 在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90~0.0119mg/m3。绝对最大落地浓度为0.0119mg/m3,出现在风速为1.5m/s的B类稳定度下,出现距离为142m。丙烯酸丁酯小时浓度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拟建项目的丙烯酸丁酯最大落地浓度较低。 表5 -10丁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稳定度 最大小时浓度(mg/m3) 出现风速(m/s) 出现距离(m) B 0.0075 1.5 142 C 0.0059 2.0 135 D 0.0058 2.0 206 E 0.0062 2.0 321 F 0.0056 2.0 487 绝对最大 0.0075 1.5 142 表5 -11 丙烯酸丁酯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稳定度 最大小时浓度(mg/m3) 出现风速(m/s) 出现距离(m) B 0.0119 1.5 142 C 0.0094 2.0 135 D 0.0092 2.0 206 E 0.0099 2.0 321 F 0.0090 3.0 487 绝对最大 0.0119 1.5 142 (2)不利气象条件下(小风、静风)落地浓度 表5-12、表5-13分别为丁醇、丙烯酸丁酯静风、小风时的落地浓度,烯酸丁酯浓度也较低。 表5 -12 拟建工程静风、小风时丁醇落地浓度(mg/m3) 稳定度 静风 小风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B 0.0158 11 0.0145 21 C 0.0165 31 0.0135 49 D 0.0140 53 0.0109 89 E 0.0133 81 0.0097 137 F 0.0095 113 0.0069 193 绝对最大 0.0165 31 0.0145 21 表5 -13 拟建工程静风、小风时丙烯酸丁酯落地浓度(mg/m3) 稳定度 静风 小风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B 0.0253 11 0.0232 21 C 0.0264 31 0.0217 49 D 0.0231 53 0.0175 89 E 0.0213 81 0.0155 137 F 0.0152 113 0.0111 193 绝对最大 0.0264 31 0.0232 21 5.2.7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 根据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评价该项目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5.3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及卫生防护距离 针对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的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本次评价对无组织排放进行评价, 预测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厂界浓度及丁醇的卫生防护距离。 5.3.1 厂界浓度 厂界浓度预测采用HJ/T2.2—93“技术导则大气部分”7.5.6.2节中面源模式,并对 和 进行修正。 5.3.2卫生防护距离 为防止无组织排放对厂界周围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保护人体健康,必须在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工况条件下,由无组织排放源散发的有害成分对厂界周围居民健康不致造成危害的最小距离。采用《制定大气污染物地方标准的技术方法》(GB/TB13021—91)中推荐方法进行计算。 由工程分析可知,拟建工程工艺废气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主要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对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计算公式为: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根据资料查询结果,国内外目前对VOC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均针对室内空气,没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考虑到室内空气质量要求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本环评选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的室内空气TVOC浓度限值为0.60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5.3.3 废气排放标准 废气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新建企业的二级排放标准。 表5-1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 浓度(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排气筒高度(m) 二级标准 监控点 浓度(mg/m3) 颗粒物 120 15 3.5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1.0 二氧 化硫 550 15 2.6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0.40 氮氧 化物 240 15 0.77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0.12 苯 12 15 0.50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0.40 甲苯 40 15 3.1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2.4 二甲苯 70 15 1.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2 非甲烷 总烃 120 15 10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4.0 5.4小结 拟建项目所排工艺废气中的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浓度较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最大落地浓度较低,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6.1地表水污染源调查 6.1.1调查范围与内容 工业园周围河水域废水总排放口起至下游2000m流域内。 6.1.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中的表2有关标准,即COD为150mg/l、SS为200mg/l。 6.1.3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 式中:qi——废水中i种污染物的年排放量,t/a;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某污染的等标污染负荷Pn 区域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 区域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总 某污染物在污染源或区域中污染负荷比Ki、Ki总 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n 6.1.4评价结果 总结出评价区主要废水污染源和污染物评价结果。 6.2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6.2.1地表水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的布设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①总体和宏观上反映水系或区域得 水环境质量状况;   ②隔断面的具日位置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   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   ④考虑实际采样时的信息量,经济。代表性,可行性,方便性。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确定为:pH、COD、BOD、石油类、氨氮、挥发酚等共6项,同时测量各断面的水温、河宽、河深、流速等水文参数。 (3)监测时间和频率 工厂周围河水,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即直接排放)情况下对河纳污水域水质的影响分别进行预测。 (4)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6-1: 表6-1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项 目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PH 玻璃电极法 —— COD 重铬酸钾法 5 BOD 稀释与接种法 2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0.01 氨氮 纳氏比色法 0.05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 0.002 6.2.2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Ⅳ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6-2: 表6-2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项目 pH COD BOD 石油类 氨氮 挥发酚 评价标准 6-9 30 6 0.5 1.5 0.01 (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即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值之比。对于pH值,不计算单项指数,只评定其符合标准(√)或不符合标准(×)。 6.3地表水影响评价 6.3.1 预测因子和预测断面的选择 根据项目废水排放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预测因子为COD。 6.3.2 预测模式的选取 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进行水环境质量预测,计算公式为: C=(CpQp+ChQh)/(Qp+Qh) 式中:C——污染物混合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S-P混合衰减模式进行预测。预测模式如下: 式中:C——预测浓度值,mg/l; C0——完全混合浓度值,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值,mg/l; Cn——污染物水域现状值,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Qn——河流流量,m3/s; X——预测距离,m; K1——河流耗氧系数,1/d; u——河流流速,m/s。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由下式估算: L=1.8BU/〔4H(gHI)1/2〕 式中:L——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2; U —— 纵向断面平均流速,m/s; H —— 平均水深,m; B —— 河流宽度,m; I —— 水力坡降,m/m。 6.3.3 预测结果及评价 预测结果见表6-3: 表6-3 地表水预测结果表(单位:mg/l) 断面 COD浓度预测值 COD浓度现状值 COD浓度变化值 2# 119.24 119 +0.24 由表6-3可见,本项目废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生化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中的二级标准。 6.3.4水环境保护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严格监督执法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政府要充分发挥执法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的作用。2008年2月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就加大了政府对水环境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取水许可和水资源征收管理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以及各类税法等法律法规也需要相应修订和完善,保证法律间的协调一致性,建立健全水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同时,应加快《有毒化学品管理法》、《固体废弃物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改变目前的分割管理方式,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管理网络,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改变传统的行政区域管理为以流域限批为主,区域限批为辅,二者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如小电镀厂等,要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对其治污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督和执法;对排污、治污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搬等措施消除污染源。 (2)加强污水处理技术工作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一般来说包含以下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它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三级处理是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污水的处理过程并不一定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3)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及减污措施 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由排污企业向该功能区管理,居委会和环保主管部门申请接管量,企业不得自行申请总量。 (4)企业内部废水管理 ①做好工厂废水的预处理; ②工厂应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事故池,确保各类废水做到有效收集处理,严禁将高浓度废水稀释排放。 (5)节水及中水回用 ①清洁水回用; ②蒸汽冷凝水应进行回收利用。 (6)其他节水措施 鼓励区内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禁止引进高浓度废水排放量大的项目,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7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7.1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7.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监测点网布设原则: ①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控制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须能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质量空间变化; ② 监测重点为供水目的的含水层; ③监控地下水重点污染区及可能产生污染的地区,监视污染源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动态变化,以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的污染特征; ④ 能反映地下水补给源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⑤监控地下水水位下降的漏斗区、地面沉降以及本区域的特殊水文地质问题; ⑥ 考虑工业建设项目、矿山开发、水利工程、石油开发及农业活动等对地下水的影响; ⑦ 监测点网布设密度的原则为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稀;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密,非污染区稀。尽可能以最少的监测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 ⑧ 考虑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实际采样的可行性、方便性,尽可能从经常使用的民井、生产井以 及泉水中选择布设监测点; ⑨监测点网不要轻易变动,尽量保持单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2)监测项目 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确定为pH、砷、铅、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共12项。 (3)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7-1: 表7-1 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项 目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pH 玻璃电极法 0.05pH单位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氯甲酸银分分光光度法 0.007 总硬度 EDTA综合滴定法 5.0 氯化物 离子色谱法 0.04 氟化物 氟试剂法 0.09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高锰酸钾指数 0.5 挥发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分光光度法 0.002 硝酸盐氮 离子色谱法 0.01 亚硝酸盐氮 分光光度法 0.001 铅 示波极法 0.02 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 0.10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3 7.1.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具体见表7-2: 表7-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L 项 目 (Ⅲ类)标准 项 目 (Ⅲ类)标准 pH值 6.5—8.5 挥发酚类 ≤0.002 总硬度 ≤450 氰化物 ≤0.05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六价铬 ≤0.05 硫酸盐 ≤250 砷化物 ≤0.05 氯化物 ≤250 汞 ≤0.001 硝酸盐氮 ≤20 氟化物 ≤1.0 亚硝酸盐氮 ≤0.02 氨 氮 ≤0.2 高锰酸盐指数 ≤3.0 细菌总数(个/mL) ≤100 大肠菌群(个/毫升) ≤3.0 (2)评价方法 评价因子选取pH、砷、铅、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指标,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即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值之比。 7.2 地下水影响分析 7.2.1 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厂区周围地下水储量在5.10—7.10亿立方米之间,有补给保证的承压力开采资源为5.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可开采水量21.4万立方米。 7.2.2 影响分析 本项目各单元在工程设计时均采用防渗或防漏效果很好的装置设备,装置内排水管道均采用密封、防渗的材料,各单元排放的废水经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故拟建工程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 在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难免存在着设备的无组织泄漏以及其他方式的无组织排放,甚至存在着由于自然灾害及认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性排放的可能性,这些废水可通过渗漏作用对厂址区地下水产生污染。 为了保护下游区域地下水资源,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拟建厂区污水的无组织泄漏,严把质量关,杜绝因材制、制管、防腐涂层、焊接缺陷及与运行失误而造成管线泄漏,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强化监控手段,定期检查,对厂区及其附近环境敏感地区的水井定期进行检测,保护评价区地下水资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评价区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较小。 8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8.1 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8.1.1 噪声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本方案的噪声监测采用网格布点法。 (2)监测方法及条件 监测工作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仪器采用AWA6218B噪声统计分析仪,该仪器定期进行了检定,经鉴定合格。使用前进行了校准,整机灵敏度相差小于0.2分贝。 监测条件为风力1级,阴天天气下进行。测量时传声器离地面高1.2m,周围避开其它反射物,对同一监测点每次测量时位置和高度保持不变。传声器加戴防风罩,声级计用“A”计权网络,动态特性为“慢”。 (3)监测项目 测量各监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 8.1.2 噪声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标准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 (2)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采用超标分贝法对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P = Leq-Lb 式中: P——超标值,dB(A); Leq——监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dB(A); Lb ——评价标准值,dB(A)。 8.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2.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分析 区内噪声主要为工业企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 (1)工业企业噪声 本报告采用根据预测模式中的点声源模式、室内声源模式和格林公式进行计算。工业项目噪声强度与具体产品和设备有关,经类比分析,生产车间平均声级以及计算得出的干扰半径(r65表示噪声级衰减为65dB(A)所需距离,亦称干扰半径,其余类似),见表8-1: 表8-1 各种车间的噪声干扰半径 区域 行业 车间内平均声级 r65 r60 r55 r50 徐州 机械加工等 75db(A) 12m 16m 27m 49m (2)施工噪声 集中区得建设开始过程中其区内道路、公建、厂房等建设过程均会产生施工噪声。 施工现场施工时集体有多少台设备同时运转,现在很难预测。一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预测;三个阶段分为土石方阶段,使用的设备有挖土机、推土机、运土卡车;结构阶段,使用的设备有砖机、混凝土破碎机、搅拌机 、卷扬机、压缩机等;装修阶段使用的设备有吊车、升降机等将所产生的噪声叠加后预测对某距离的总声压级。 表8-2 各个阶段设备同时运转到达预定的距离总声压级 dB(A) 距离(m) 施工 阶段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土石方阶段 82.5 76.2 72.4 70.6 67.5 65.7 62.9 结构阶段 77.5 71.3 67.5 65.7 62.5 60.7 57.7 装修阶段 55 49 47 45 43 40 38 根据上面的表的噪声预测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所产生的噪声比较严重,按各个施工阶段来预测,土石方阶段三种设备运转在100米以外能达到《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土石方阶段75dB(A)标准,结构阶段6台设备同时运转,在施工外围100米以外可达到施工厂界结构阶段70 dB(A) 标准,装修阶段在施工现场边界就可以达到装修阶段65 dB(A)标准。 对于在距离施工场地边界很近进行施工时,(除开装修阶段)即便是单台设备单独运转也会使施工场界的噪声值超出施工限值标准。 8.2.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模式 工业噪声源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声源,应分别计算。本次评价采用导则HJ/T2.4-1995中推荐的模式进行预测,模式如下: ①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LA(r) = LAref (r0)-(Adiv+Abar+Aatm+Aexc) 式中:LA(r) ——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 LAref (r0) ——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A);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bar——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exc——附加衰减量,dB(A)。 (2)室内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①首先计算出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LAi = Lwi +10lg(Q/4πri2+4/R) 式中:LAi ——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dB(A); Lwi ——某个声源的声功率级,dB(A); ri ​——室内某个声源与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m; R​——房间常数,m2; Q——方向性因子。 ②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声压级: L1(T) = 10lg[∑100.1LAi] ③计算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L2(T) = L1(T)-(TL+6) 式中:TL——厂房的平均隔声量,dB(A)。 ④将室外声级L2(T)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Lw: Lw= L2(T) + 10lgS 式中:S——透声面积,m2。 ⑤等效室外声源的位置为围护结构的位置,其声功率级为Lw,由此按室外声源方法计算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3)格林公式 式中: ——车间内离墙面内侧1m处的声级,dB(A); ——受声点声级,dB(A); TL——建筑物隔声量,dB(A); S——建筑物表面积, ; r——受声点离墙距离,m。 (4)计算总声压级 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 in,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n,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 out,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out,j,则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为: 式中:T ——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 N ——室外声源的个数; M ——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5)参数的确定 ①厂房的平均隔声量TL:门窗关闭时取TL=20dB(A);门窗开启时取TL=15dB(A);无门窗墙体TL=25dB(A); ②本工程中的主要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计算时Adiv=20lg(r/r0); ③空气吸收衰减量 Aatm Aatm= (r-r0)a/100 其中r、r0分别为预测点和参考点到声源的距离,a为空气吸收系数,其随频率和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拟建项目噪声以中低频为主,空气吸收性衰减很小,预测时可忽略不计。 ④Abar 由于主要噪声设备所处车间分散布置,噪声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将受到厂房或其他车间的阻挡影响,从而引起声能量的衰减,具体衰减量将根据声音的不同传播途径而分别进行计算。 ⑤附加衰减量Aexc 主要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根据现有厂区布置和噪声源强及外环境状况,可以忽略本项附加衰减量。 (6)预测结果 根据拟建项目中主要噪声源情况,利用以上预测模式和参数计算得各预测点噪声值,再与现状值进行叠加便可得各预测点的预测结果。 8.2.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Ⅱ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评价方法与噪声现状评价相同,采用超标分贝法。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见表8-6。预测计算结果,正常生产情况下,厂界噪声值昼夜均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要求;项目产噪设备正常运转时噪声源强较低,产生的噪声对厂界外影响较小,预测结果表明,该点的噪声未超标。 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在生产运营期间应定期维护设备,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避免由于运转不正常而产生的噪声;加大厂区和周围地区的绿地面积并尽可能地种植树木,既美化环境又可减少噪声的传播。 8.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可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在主次干道周围多种植些树有利于噪声的削减,主干道种植绿化带大约15~10米,其中包括高的树木和矮的灌木分别用以削减高处和地处的噪声,用以削减地处的噪声。次干道种植绿化带大约10米以下; (2)若主干道旁有较多的居民住宅等声环境保护目标,应在主干道两边建立隔音墙利于噪声的削减; (3)选用低噪声的设备; (4)科学统筹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明确土地使用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预防环境噪声污染; (5)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改进、加强管理等; (6)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声源隔声、减振等; (7)受声点防护; (8)若主干道旁有较多的居民住宅等声环境保护目标,应在主干道两边建立隔音墙利于噪声的削减。 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9.1 固体废物的产生 固体废物作为一类环境污染物质,若处理处置不当,会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孳生,臭气熏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应遵循分类原则、回收利用原则、减量化原则、无公害原则及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厂区内固体废物种类复杂、污染性质不同,因此需要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按照废物的毒害特性及主要成分按以下几类分别进行处理处置: (1)一般垃圾 这部分垃圾主要为来自厂区内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垃圾这类垃圾毒性小,直接环境危害较小,集中收集后,不能利用的有机成分等,由专人将垃圾集中在垃圾清运站,利用密封垃圾储运设施运走,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消纳。可回收利用的组分由垃圾回收站回收利用。 另外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也会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污染环境该地暴雨频率高,强度大,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同时泥浆水还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危险固体废物 主要为工艺中使用的各类废化学试剂,全部交由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理。 (3)水处理污泥 污水处理站污泥经脱水处理后送入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 将不同类型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堆存,并对不同污染情况的污染物分别处理处置,存在危险的固体废物将由有资质的处理公司接收焚烧处理,在运输过程中对危险固体废物单独存放,采用密闭罐装,防止废物外泄。在采取适当妥善的方式,并加强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管理情况下,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产生的各类固废均能妥善处理,去处明确,不会对外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有三,一是污水预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约30t/a,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二是废弃包装材料,约32t/a,由废品回收公司回收后综合利用;三是生活垃圾,全部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 因此,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9.2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生活垃圾产生量可按规划人口进行估算,该项目组织定员8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10人,销售人员10人,生产及设备维护人员40人,其他人员15人。实行三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年工作日为300天,本次环评按垃圾产生量1.2kg/d.人计算。 公式如下:Q=Σnq/1000(t/d) 式中:Q——生活垃圾日产生量; n——规划人口数; q——每人每天垃圾产生量。 预测产生量分别为4.8t/a。 9.3固体废弃物保护措施 一般工业固废分为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建议把一般工业固废中不可回收的固废和生活垃圾送至徐州市垃圾填埋场处置,可回收的工业固废可以回收再利用。 危险固废按照国家危险固废的管理有关规定,要送至有资质处置单位处置。 10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期约为12个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的清理、土石方的挖掘、物料的运输和堆存等环节,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0.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在施工期间挖掘地基、土地平整等将导致泥土裸露,原材物料的大量堆存,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因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施工阶段、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和天气条件不同而差异较大。扬尘污染主要影响局部的空气环境。 施工扬尘是施工活动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施工扬尘的大小随施工季节、施工管理等不同差别甚大,影响可达150~300m。通过类比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6m/s时,施工的扬尘污染有如下结果: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建筑工地扬尘影响为下风向150m,被影响地区TSP平均浓度为0.49mg/Nm3左右,相当大气质量标准1.6倍;围栏对减少施工扬尘污染有一定作用,风速为0.5m/s时,可使影响距离缩短40%左右。 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打桩、开挖、回填、道路浇注、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则更为严重。 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的施工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60%。道路扬尘的起尘量与运输车车速、载重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对湿度度等有关。为有效控制汽车扬尘量,应采取密封运输、限速行驶、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一般每天洒水4~5次)等措施。 施工扬尘的另一种情况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 施工扬尘造成的污染仅是短期、局部的影响,施工完成后就会消失。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须制定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减缓扬尘的有效措施是应在施工现场厂界加设围栏,注意建筑材料的堆放,尤其是水泥、石灰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有条件的工地对于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堆放在工棚内,可将地面做硬化处理或洒水以减少扬尘的影响,施工车辆轮胎带泥时,应冲洗干净后再上路等。 10.2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期由于施工人员多,建筑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需排放一定的生活污水,若处置不当,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污染,故应管理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排放,应设置临时厕所和化粪池,并对食堂废水进行隔油处理,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生活污水量大且大部分为冲厕水,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施工期冲车水SS含量较高,其中矿物油的含量亦超过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采取生活排水有组织排放,不随意漫流,不在施工区域内冲洗汽车,可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综上所述,施工期环境影响是短期的且受人为、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0.3 噪声环境影晌分析 施工场地噪声会影响施工现场周围和道路两侧的声环境。施工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卸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时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 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大的是机械噪声。 表10-1为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启动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3~8dB(A)。在这类施工机械中,噪声最高的为冲击式打桩机,达110dB(A)。另外,混凝土振捣器、静压式打桩机和钻孔式灌注桩机也较高,在80dB(A)以上。 表10-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 序号 施工机械 测量声级(dB(A)) 测量距离(m) 1 挖掘机 79 15 2 压路机 73 10 3 铲土机 75 15 4 自卸卡车 70 15 5 冲击式打桩机 110 22 6 钻孔式灌注桩机 81 15 7 静压式打桩机 80 15 8 混凝土搅拌机 79 15 9 混凝土振捣器 80 12 10 升降机 72 15 表10-2为主要施工设备噪声的距离衰减情况。由表可知,这类机械噪声在空旷地带的传播距离较远,对东南侧60m阮家浜3户居民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作业中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尤其是夜间严禁打桩机等进行施工作业,减少这类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施工阶段,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 表10-2 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单位:m) 序号 施工机械 声级(dB(A)) 55 60 65 70 75 85 1 挖掘机 190 120 75 40 22 2 冲击式打桩机 1950 1450 1000 700 440 165 3 混凝土振捣器 200 110 66 37 21 4 混凝土搅拌机 190 120 75 42 25 5 升降机 80 44 25 14 10 10.4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土石施工开挖的渣土、碎石等;物料运送过程中的物料损耗,包括砂石、混凝土;铺路修整阶段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其中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和平整场地,不外排。对废弃的建材等应充分回收利用,剩余部分与生活垃圾运往城管部门指定地点,运输中应注意占盖防止洒落污染沿途环境。 本项目建设工程完成后,会残留少部分废弃的建筑材料,若处置不当,遇暴雨降水等会被冲刷流失到水环境中造成水污染,故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规范运输,不能随地洒落物料,不能随意倾倒、堆放建筑垃圾,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运多余或废弃的建筑材料或建筑垃圾。 在施工期间,施工队伍的生活垃圾也要及时收集,生活垃圾主要为就餐后的废饭盒、办公区的少量日常垃圾。这些垃圾将设封闭式垃圾站,将垃圾收集后到指定垃圾站分类进行消纳处理,并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如果施工期间能及时收集、清理和转运施工及生活垃圾,则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上述废物如不及时清理和消除,或在运输时产生遗洒现象,都将对市容卫生、公众健康及道路交通产生不利影响,故应以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管理。 10.5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 通过对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噪声和扬尘,由于施工期是短期的、局部的,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0.5.1控制扬尘污染措施 施工场地每天定时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1 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 2 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 3 施工渣土外运车辆应加盖蓬布,减少沿路遗洒; 4 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 5 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应用帆布覆盖; 6 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尽量少用干水泥。 10.5.2控制生活污水设施 施工中的生活污水,采用处理达标后排放,严禁无序排放。 10.5.3控制噪声污染措施 施工期间噪声控制措施主要有: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安排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避开周围环境对噪声的敏感时间,减少夜间施工量,尽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整个工期; ②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拟建厂址最近的村庄是西北部的黑土村,因此,施工时尽量将高噪声设备不布置在厂址西北侧; ③降低设备声级。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 ④降低人为噪声。根据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噪声防治条例的要求施工,以免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 ⑤建立临时声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可适当建立单面声障; ⑥将固定源设在远离住户的地方,并设立简单屏蔽以便隔声; ⑦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等。 10.5.4控制固体废物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要严格实行定点堆放,并及时清运处理; ②生活垃圾应分类回收,做到日产日清,严禁随地丢弃; ③对施工开挖的土壤应有计划的分层回填,并尽量将表土回填表层。对于因取土破坏的植被,待施工完成后尽快按厂区绿化方案恢复。 施工期间比较明显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噪声和扬尘,本项目位于工业区产业基地,附近均为企业,项目于居民居住地较远,因此本项目的施工阶段不会对居民产生影响。 11 环保措施论证 11.1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措施论证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和产生易挥发的物料,由于腐蚀、老化、操作管理不善以及原料和产品的装卸、运输等,即由于“跑、冒、滴、漏”而产生无组织排放。经类比调查,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主要来源是生产装置的塔、釜和贮运系统中的贮槽、接头、阀门、管道等部位以及装卸、运输等过程的“跑、冒、滴、漏”,但常温下的蒸发量较小。 对于无组织排放,应从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加强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减少无组织排放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尽量减少各种物料的贮存数量,减少挥发量; ②成品装车采用管道泵装车; ③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④各生产环节采取定量指标考核制度,奖优罚劣,既可提高管理水平,又可有效降低无组织排放量; ⑤物料的储存输送必须采取密闭措施,以减少挥发; ⑥厂区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率,以净化环境空气。 11.2节水措施分析 本项目有热电装置,供水水源县自来水厂市政供水管网,用水量较大,因此,节约用水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项目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分别设置了冷却水和冷冻水循环系统,对发电机、空压机冷却废水和冷冻机水进行回收利用,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排放的净下水用于绿化;卫生间采用自闭冲洗阀;对所排放的工艺废水,实行清污分流,分别纳入污水和净下水系统,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处理成本。 11.3绿化 实践表明:栽花种草植树,搞好绿化,具有减噪、防尘、美化环境等作用。根据可行性方案,本工程除新建厂房和道路、停车场占地外,其余用地均进行绿化,种植草坪和树木,在厂区南侧和东侧都有集中植树用地,企业拟投入绿化资金80万元,以营造生产所需的良好环境。 (1)加强厂区内的绿化,绿化率要求大于30%,不能有裸土,绿化主要集中在: ①靠天洪公路一侧,建议留10m宽的绿化带; ②厂区入口、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建议留5m宽的绿化带; (2)绿化树种以草坪、乔木为主,结合灌木。 11.4环保投资分析 环保投资与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HJ——环境保护投资与该工程基建投资的比例; ET——环境保护设施投资,万元; JT——该工程基建投资费用,万元。 12 环境风险评价 12.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收水平。 12.2 风险因素识别 根据生产工艺及装置情况分析,该项目生产原料产品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液体,同时生产工艺过程中有可燃性尾气产生。结类行业污染事故情况的调查,造成该项目事故性污染的因素主要为原料的运输、装卸、储存;管道及设备的泄漏,爆炸;生产装置的爆炸等事故。 1、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分析; 2、中毒危险因素分析; 3、腐蚀灼伤危险因素分析; 4、运输与贮存可能产生的风险。 12.3 风险防范措施 (1)安全管理机构; (2)风险防范措施; (3)减缓及应急措施。 12.4 风险应急预案 12.4.1 工程项目应急措施 (1)应急设备、器材; (2)现场管理应急措施; (3)现场监测措施; (4)现场善后计划措施。 12.4.2 工厂应急措施 (1)工厂减少危害的防范措施; (2)工厂应急救援措施。 12.4.3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 (1)事故应急预案的目标; (2)风险事故处置程序: ①风险事故处置程序 风险事故处置的核心是及时报警,正确决策,迅速补救,各部门充分配合、协调行动。 ②应急反应计划 应急反应计划一般应包括:a应急组织及其职责;b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c应急通讯联络;d事故后果评价;e应急监测;f应急安全与医学救援;h撤离措施;i应急报告;g应急救援;k应急状态终止等。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1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主要往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型工业园方向建设,循环经济的要旨是将经济生活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是物质和能量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高效和持续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型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为主,其核心是以资源−生产−再生资源循环模式为导向,通过工业系统结构的生态重组,推动工业系统的生态化质变,向持续的工业即生态体系演进。 (1)节能、环保与节约资源是园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 (2)加强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回收利用,对现有生产生活废水采取分散处理,处理达标后的污水部分综合利用,近、远期送六圩污水处理厂进行一级生化处理,排放大运河。 (3)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工程。继续加强生态知识、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普及工作,与镇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提高居民对循环社会和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水平,鼓励和奖励符合循环社会理念的消费行为。 13.2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 本项目为化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项目建成运行后,必然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由于采用了清洁的生产工艺,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根据预测结果,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较小,是可以接受的,主要的环境影响表现在:废气中甲醛、甲醇以及工业粉尘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很小影响,以及固体废物、噪声、生态以及施工期等方面微弱影响。 产业区现有用地基本为二类工业用地、镇区居民点用地及基础设施用地,产业区建成后,所在区域由农田生态转变为城镇生态,其工业建设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大幅度增加,公共绿地、生态防护绿地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对产业区范围的生态要素和周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实行的是清洁生产的原则。在装置方面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燃料,采用先进的工艺,并采取各种环保措施使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污染物处理方面,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和废液进行焚烧处理,对有机废水进行生化处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环境影响的正效益大于负效益。 13.3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地、市的工业产生政策。项目建设后,能促进当地的发展,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本项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13.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在建设项目上马时,必须实行“三同时”原则,即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因此,本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在建设项目实施时,配套“三废”污染物的处理、处置设施,实现废水、废气的达标排放。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经济效益比较直观,容易用货币计算,而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则很难用货币直接计算,因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定量化,目前还有较大难度,一般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14 公众参与 14.1调查目的和方式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让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本项目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以期减少企群的相互摩擦,使企业的规划、设计、生产更完善、更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综合和长远效益。同时又有利于区域的环境保护,为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总体布局、环保措施等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公众调查主要采用发放调查表、随机调查形式,调查公众对本改扩建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14.2 公众参与的原则 调查表格的发放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为原则。所谓代表性,是指被调查 对象具有代表性,是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性还要求调查对象必须包括生活在 上述企业周围或生活环境能受到企业的影响。随机性是指被调查对象的选择应具 有统计学上的随机抽样的特点,在已确定样本类型的人群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 被调查者应是机会均等,公正无偏,不带有调查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主观意向。 14.3 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 为使本次公众参与结果具有代表性,调查范围确定为本项目所在地周围的居民,另外,还有仙桃市沔城镇镇政府等相关政府部门也作相应的调查。 14.4 调查内容 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本年产10000吨苯甲醇生产项目的了解程度; (2)公众对本项目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 (3)本项目是否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4)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5)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和建议。 14.4.1现场公示 在建设项目工业园周围进行了现场公示。 14.4.2网上公示 在环评报告书初稿完成后,在当地环境公众网上进行项目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周围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同时提供了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4.4.3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是发放问卷与实地询问相结合,调查表格的发放以代表性和随 机性相结合为原则。首先向被调查人员介绍项目的背景、建设地点、建设内容与 规模、项目周围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等情况后,发放《公众参与意见 调查表》,以填写完成的调查表作为评价的依据。 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周边公众的意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切实落实噪声、固体废物的治理工作。根据预测,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噪声对周围敏感点处满足其参照标准限值。建设单位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确保各项环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将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低,从而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结论 15.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环境空气 COD和SS均符合排放标准。SO2、烟尘现状排放量符合排放标准,常规因子监测结果表明,SO2和NO2的一次值、日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2)声环境 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厂界声环境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 类区的标准限值。 15.2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 (1)该项目不设置锅炉及其它对大气有影响的污染源; (2)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在运转时将会产生噪音,由于这些设备被设置在建筑物内,经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达到Ⅰ类噪声标准; (3)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办公室、生产厂房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包装袋,总量约为3.5t/a,企业对各种垃圾有专人负责收集和清运,只有按要求进行消纳处理就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5.3环保措施结论及建议 (1)加强企业的清洁生产管理,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减少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 (2)各种生产设备要进行必要的减振和隔声处理; (3)对组装过程中产生的包装袋应单独收集,进行回收处理; (4)制定严格的垃圾收集、存放、外运规定,由专人负责,采用封闭的存放和外运措施,防止飞扬、异味和运输过程中的遗洒。 15.4生态环境保护小结 园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周边土地肥沃。野生动物、鸟类种类丰富。 产业区建成后大量种植,绿化规划远期绿地率不低于30%,强化了绿化功能。节能、环保与节约资源,加强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回收利用,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工程。本项目尽量减少了各阶段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局.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 陆书玉,栾胜基,朱坦.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0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08. [5] 李淑芹,孟宪林.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2. [6]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等. 环境监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T131一2003开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 耿海清.《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展望》.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4-5. 谢辞 这次课程设计不仅让我们更加巩固所学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更加了解专业知识,也暴露出我们很多的不足,这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次自我提高的机会,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不仅得到了老师的指导,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这与我这次能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有很大关系,非常感谢他们。 首先是要感谢学院的老师们给我们安排了这次课程设计,也感谢教我们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杨红刚老师,只有学习过这门课程我们才能进行这次的设计,同时杨红刚老师也是这次课设的指导老师,他在百忙之中还精心帮我们安排这次的课设,同时还耐心详细的向大家讲解,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所以非常感谢杨老师。 最后要感谢我的同学们,这次的课程设计工作量较大,难度也较大,没有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是很难准确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大家不仅慷慨地共享资料,还通过讨论或者问老师一起把不会的知识弄懂,并且互相鼓励,在这里也向我的同学们表示感谢。 目录 1前言 1 总则 2 1.1项目由来 2 1.2评价原则与目的 2 1.3编制依据 3 1.4 评价时段和评价工作等级 4 1.4.1 评价时段 4 1.4.2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4 1.4.3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 5 1.4.4噪声评价工作等级 6 1.5 评价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7 1.6 评价因子 8 1.7 评价标准 9 1.7.1环境质量标准 9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9 1.8评价工作程序 10 2 建设项目概况 12 2.1项目名称及性质 12 2.2 项目地理位置 12 2.3 项目基本组成 13 2.4绿化措施 13 3工程分析 15 3.1主要原料、辅料及动力消耗 15 3.2 物料衡算 16 3.3 工艺过程 17 3.4公用工程 18 3.4.1给排水 18 3.4.2供热 19 3.4.3 电力 19 3.4.4消防 19 3.5污染物产生状况分析 20 3.5.1废水 20 3.5.2废气 20 3.5.3 噪声 22 3.5.4固体废物 22 3.6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 23 3.6.1 废水污染分析及处理方案 23 3.6.2 废气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24 3.6.3 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25 3.6.4 固体废弃物 25 3.6.5 其他处理措施 25 3.7清洁生产分析 25 3.7.1 清洁生产目标 25 3.7.2 清洁生产措施 26 3.8 交通运输情况 27 3.9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7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28 4.1自然环境概况 28 4.1.1地理位置 28 4.1.2地形地貌、工程地质 28 4.1.3气象条件 29 4.1.4河流 29 4.1.5地下水 30 4.2社会环境概况 30 4.3环境质量状况 31 4.4 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32 5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34 5.1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34 5.1.1气候背景 34 5.1.2 近地面风场基本特征 34 5.1.3 污染系数 36 5.1.4 大气稳定度 37 5.1.5联合频率 37 5.1.6逆温特征分析 37 5.1.7 大气污染潜势分析 38 5.2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38 5.2.1拟建工程空气污染源参数 38 5.2.2预测因子和内容 39 5.2.3预测范围 39 5.2.4 预测方法 39 5.2.5 预测模式的选取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39 5.2.6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 44 5.2.7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 49 5.3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及卫生防护距离 49 5.3.1 厂界浓度 49 5.3.2卫生防护距离 50 5.3.3 废气排放标准 50 5.4小结 51 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52 6.1地表水污染源调查 52 6.1.1调查范围与内容 52 6.1.2评价标准 52 6.1.3评价方法 52 6.1.4评价结果 53 6.2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53 6.2.1地表水现状监测 53 6.2.2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 54 6.3地表水影响评价 54 6.3.1 预测因子和预测断面的选择 54 6.3.2 预测模式的选取 55 6.3.3 预测结果及评价 56 6.3.4水环境保护措施 56 7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58 7.1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58 7.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58 7.1.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59 7.2 地下水影响分析 60 7.2.1 水文地质特征 60 7.2.2 影响分析 60 8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62 8.1 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62 8.1.1 噪声现状监测 62 8.1.2 噪声现状评价 62 8.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 8.2.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分析 63 8.2.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64 8.2.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67 8.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7 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8 9.1 固体废物的产生 68 9.2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69 9.3固体废弃物保护措施 69 10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0 10.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70 10.2 水环境影响分析 71 10.3 噪声环境影晌分析 71 10.4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73 10.5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 74 10.5.1控制扬尘污染措施 74 10.5.2控制生活污水设施 74 10.5.3控制噪声污染措施 74 10.5.4控制固体废物措施 75 11 环保措施论证 76 11.1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措施论证 76 11.2节水措施分析 76 11.3绿化 77 11.4环保投资分析 77 12 环境风险评价 78 12.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78 12.2 风险因素识别 78 12.3 风险防范措施 78 12.4 风险应急预案 79 12.4.1 工程项目应急措施 79 12.4.2 工厂应急措施 79 12.4.3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 79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0 13.1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80 13.2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 80 13.3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81 13.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1 14 公众参与 82 14.1调查目的和方式 82 14.2 公众参与的原则 82 14.3 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 82 14.4 调查内容 82 14.4.1现场公示 83 14.4.2网上公示 83 14.4.3问卷调查 83 15 结论 84 15.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84 15.2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 84 15.3环保措施结论及建议 84 15.4生态环境保护小结 85 参考文献 86 谢辞 87 项目评价委托书 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区环境状况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 确定环境问题及环境因子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调查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图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 现场调查与监测分析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自然环境与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水环境和固体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社会经济调查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专家咨询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报主管部门预审 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资料收集 C6H5CH2Cl Na2CO3 H2O 水解反应 C6H5CH2OH C6H5CH2OCH2C6H5 NaCl H2O CO2� 精馏 成品 废液 分馏 副产品 油相 废水 排放 尾气 深冷 排放 油水分离 废水 树酯吸附 精 馏 初馏 废液 氯化苄纯碱水 低沸重新反应 车间冲洗水 1.25m3/d 生产用水 1.5m3/d 排放67 m3/d 损耗1.05 m3/d 排放4.2m3/d 损耗3 m3/d 损耗0.25 m3/d 排放1m3/d 排放1.65m3/d* 深井水用量70m3/d (冷却用水) 自来水用量8m3/d 生产用水 2.75 m3/d 生活用水 5.25 m3/d 总用量 78m3/d 废水 排放 二级吸附 一级吸附 过滤 氧化 � EMBED Equation.3 ��� _1050931556.unknown _1050931731.unknown _1061207308.unknown _1089999953.unknown _1089999954.unknown _1089999955.unknown _1089999956.unknown _1089999957.unknown _1089999958.unknown _1117428789.unknown _1117428891.unknown _1140697609.unknown _1140697610.unknown _1140697611.unknown _1140697612.unknown _1140697613.unknown _1140697614.unknown _1140697615.unknown _1140697616.unknown _1140697617.unknown _1140697618.unknown _1140697619.unknown _1140697620.unknown _1140697621.unknown _1140697623.unknown _1140697624.unknown _1140697626.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917.unknown _1234567918.unknown _1234567919.unknown _1234567920.unknown _1420290124.unknown
/
本文档为【湖北省仙桃市某苯甲醇化工厂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