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流体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2019-05-22 6页 pdf 532KB 46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豆浆

暂无简介

举报
流体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 1.1 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d) (a)流体的分子;(b)流体内的固体颗粒;(c)几何的点;(d)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 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1.2 作用于流体的质量力包括:(c) (a)压力;(b)摩擦阻力;(c)重力;(d)表面张力。 1.3 单位质量力的国际单位是:(d) (a)N;(b)Pa;(c) kgN / ;(d) 2/ sm 。 1.4 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的因素是:(b) (a)剪应力和压强;(b)剪应力和剪应变率;(c)剪应力和...
流体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选择题(单选题) 1.1 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d) (a)流体的分子;(b)流体内的固体颗粒;(c)几何的点;(d)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 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1.2 作用于流体的质量力包括:(c) (a)压力;(b)摩擦阻力;(c)重力;(d)表面张力。 1.3 单位质量力的国际单位是:(d) (a)N;(b)Pa;(c) kgN / ;(d) 2/ sm 。 1.4 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的因素是:(b) (a)剪应力和压强;(b)剪应力和剪应变率;(c)剪应力和剪应变;(d)剪应力和流 速。 1.5 水的动力黏度μ随温度的升高:(b)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 1.6 流体运动黏度 的国际单位是:(a) (a) 2/ sm ;(b) 2/mN ;(c) mkg / ;(d) 2/msN  。 1.7 无黏性流体的特征是:(c) (a)黏度是常数;(b)不可压缩;(c)无黏性;(d)符合 RTp  。 1.8 当水的压强增加 1个大气压时,水的密度增大约为:(a) (a)1/20000;(b)1/10000;(c)1/4000;(d)1/2000。 1.9 水的密度为 1000 3kg/m ,2L水的质量和重量是多少? 解: 1000 0.002 2m V    (kg) 2 9.807 19.614G mg    (N) 答:2L水的质量是 2kg,重量是 19.614N。 1.10 体积为 0.5 3m 的油料,重量为 4410N,试求该油料的密度是多少? 解: 4410 9.807 899.3580.5 m G g V V     (kg/m 3) 答:该油料的密度是 899.358kg/m3。 1.11某液体的动力黏度为 0.005 Pa s ,其密度为 850 3/kg m ,试求其运动黏度。 解: 60.005 5.882 10850       (m2/s) 答:其运动黏度为 65.882 10 m2/s。 1.12 有一底面积为 60cm×40cm的平板,质量为 5Kg,沿一与水平面成 20°角的斜面下滑, 平面与斜面之间的油层厚度为 0.6mm,若下滑速度 0.84 /m s,求油的动力黏度  。 U G G T F s 0.6mm 20° 解:平板受力如图。 G T N U s 沿 s轴投影,有: sin 20 0G T   sin 20UT A G      ∴ 3 2sin 20 5 9.807 sin 20 0.6 10 5.0 100.6 0.4 0.84 G U A                ( kgm s ) 答:油的动力黏度 25.0 10   kgm s 。 1.13 为了进行绝缘处理,将导线从充满绝缘涂料的模具中间拉过。已知导线直径为 0.8mm; 涂料的黏度 =0.02 Pa s ,模具的直径为 0.9mm,长度为 20mm,导线的牵拉速度为 50 /m s,试求所需牵拉力。 20mm U U τ τ 00 5m m 解:   50 10000.02 200.9 0.8 2 U       (kN/m 2) 3 30.8 10 20 10 20 1.01T d l              (N) 答:所需牵拉力为1.01N。 1.14 一圆锥体绕其中心轴作等角速度旋转 =16 /rad s ,锥体与固定壁面间的距离  =1mm,用  =0.1 Pa s 的润滑油充满间隙,锥底半径 R=0.3m,高 H=0.5m。求作用 于圆锥体的阻力矩。 H R δ ω 解:选择坐标如图,在 z处半径为 r的微元力矩为 dM 。 z x yo θ 3 2 22 2 cos r rdz r H RdM dA r dzr H              其中 r zR H ∴ 2 2 3 3 3 0 2H H R RM z dzH H      3 2 2 2 R H R     3 2 2 3 0.1 16 0.3 0.5 0.32 1 10         39.568 (N m ) 答:作用于圆锥体的阻力矩为39.568 N m 。 1.15 活塞加压,缸体内液体的压强为 0.1Mpa时,体积为 1000 3cm ,压强为 10Mpa时, 体积为 995 3cm ,试求液体的体积弹性模量。 解:   610 0.1 10 9.9p     (Mpa)   6 6995 1000 10 5 10V         (m3) 6 9 6 6 9.9 10 1.98 105 10 1000 10 pK V V             (pa) 答:液体的体积弹性模量 91.98 10K   pa。 1.16 图示为压力表校正器,器内充满压缩系数为 k =4.75×10-10 Nm /2 的液压油,由手轮 丝杠推进活塞加压,已知活塞直径为 1cm,丝杠螺距为 2mm,加压前油的体积为 200mL,为使油压达到 20Mpa,手轮要摇多少转? d 解:∵ V VK p    ∴ 10 6 6 64.75 10 200 10 20 10 1.9 10V KV p                 (m3) 设手轮摇动圈数为 n,则有 24n d l V           6 22 2 3 4 1.9 104 12.10 1 10 2 10 Vn d l               圈 即要摇动 12圈以上。 答:手轮要摇 12转以上。 1.17 图示为一水暖系统,为了防止水温升高时,体积膨胀将水管胀裂,在系统顶部设一膨 胀水箱。若系统内水的总体积为 8 3m ,加温前后温差为 50℃,在其温度范围内水的 膨胀系数 V =0.00051/℃。求膨胀水箱的最小容积。 散热器 锅炉 解:∵ V V V T   ∴ 0.00051 8 50 0.204VV V T       (m3) 答:膨胀水箱的最小容积0.204m3。 1.18 钢贮罐内装满 10℃的水,密封加热到 75℃,在加热增压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水的 热膨胀系数 V =4.1×10-4/℃,体积弹性模量 k =2×109 2/mN ,罐体坚固,假设容积 不变,试估算加热后罐壁承受的压强。 解:∵ V V V T   ∴自由膨胀下有: V V TV     又∵ pK V V    ∴  4 94.1 10 2 10 75 10 53.3VVp K K TV                (Mpa) 加热后,钢罐内的压强为 0 53.3p p p    Mpa。设 0 0p  (表压强)。 答:加热后罐壁承受的压强是53.3Mpa。 1.19 汽车上路时,轮胎内空气的温度为 20℃,绝对压强为 395kPa,行驶后轮胎内空气的 的温度上升到 50℃,试求这时的压强。 解:设满足理想气体方程,则有: 1 2 2395273 20 273 50 V p VpV RT     假设 1 2V V ,可解得 2 323 395 435.4293p p    (kPa) 答:这时的压强为 435.4 kPa。 第二章习题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 2.1 静止流体中存在:(a) (a)压应力;(b)压应力和拉应力;(c)压应力和剪应力;(d)压应力、拉应力和剪 应力。 2.2 相对压强的起算基准是:(c) (a)绝对真空;(b)1个大气压;(c)当地大气压;(d)液面压强。 2.3 金属压力表的读值是:(b) (a)绝对压强;(b)相对压强;(c)绝对压强加当地大气压;(d)相对压强加当地大 气压。 2.4 某点的真空度为 65000Pa,当地大气压为 0.1MPa,该点的绝对压强为:(d) (a)65000Pa;(b)55000Pa;(c)35000Pa;(d)165000Pa。 2.5 绝对压强 absp 与相对压强 p、真空度 Vp 、当地大气压 ap 之间的关系是:(c) (a) absp = p + Vp ;(b) p = absp + ap ;(c) Vp = ap - absp ;(d) p = Vp + Vp 。 2.6 在密闭容器上装有 U形水银测压计,其中 1、2、3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压强关系 为:(c) 3 2 1 水 汞 (a) 1p > 2p > 3p ;(b) 1p = 2p = 3p ;(c) 1p < 2p < 3p ;(d) 2p < 1p < 3p 。 2.7 用 U形水银压差计测量水管内 A、B两点的压强差,水银面高差 hp=10cm, Ap - Bp 为: (b) A B h p (a)13.33kPa;(b)12.35kPa;(c)9.8kPa;(d)6.4kPa。 2.8 露天水池,水深 5 m处的相对压强为:(b) (a)5kPa;(b)49kPa;(c)147kPa;(d)205kPa。 2.9 垂直放置的矩形平板挡水,水深 3m,静水总压力 P的作用点到水面的距离 Dy 为:(c) y D 3m (a)1.25m;(b)1.5m;(c)2m;(d)2.5m。 2.10 圆形水桶,顶部及底部用环箍紧,桶内盛满液体,顶箍与底箍所受张力之比为:(a) (a)1/2;(b)1.0;(c)2;(d)3。 2.11 在液体中潜体所受浮力的大小:(b) (a)与潜体的密度成正比;(b)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c)与潜体淹没的深度成正比; (d)与液体表面的压强成反比。 2.12 正常成人的血压是收缩压 100~120mmHg,舒张压 60~90mmHg,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是 多少 Pa? 解:∵ 1mm 3101.325 10 133.3760   Pa ∴收缩压:100 120 mmHg 13.33 kPa 16.00 kPa 舒张压:60 90 mmHg 8.00 kPa 12.00 kPa 答: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收缩压: 100 120 mmHg 13.33 kPa 16.00 kPa;舒张压: 60 90 mmHg 8.00 kPa 12.00 kPa。 2.13 密闭容器,测压管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h =1.8m,液体的密度为 850kg/m3,求液面压 强。 p0 h 解: 0 850 9.807 1.8a ap p gh p      相对压强为:15.00kPa。 绝对压强为:116.33kPa。 答:液面相对压强为15.00kPa,绝对压强为116.33 kPa。 2.14 密闭容器,压力表的示值为 4900N/m2,压力表中心比 A点高 0.4m,A点在水下 1.5m,, 求水面压强。 p0 A 1.5m 0.4m 解: 0 1.1ap p p g   4900 1.1 1000 9.807ap     5.888ap  (kPa) 相对压强为: 5.888 kPa。 绝对压强为:95.437 kPa。 答:水面相对压强为 5.888 kPa,绝对压强为95.437 kPa。 2.15 水箱形状如图所示,底部有 4个支座,试求水箱底面上总压力和 4个支座的支座反力, 并讨论总压力和支座反力不相等的原因。 1m 1m 3m 3m 3m 1m 解:(1)总压力: 4 3 3 353.052ZP A p g      (kN) (2)支反力:  1 1 1 3 3 3R W W W W g         总 水 箱 箱 9807 28 274.596W   箱 kN W 箱 不同之原因:总压力位底面水压力与面积的乘积,为压力体 g 。而支座反力与水体 重量及箱体重力相平衡,而水体重量为水的实际体积 g 。 答:水箱底面上总压力是353.052kN,4个支座的支座反力是 274.596 kN。 2.16 盛满水的容器,顶口装有活塞 A,直径 d =0.4m,容器底的直径D =1.0m,高h =1.8m, 如活塞上加力 2520N(包括活塞自重),求容器底的压强和总压力。 D d G A h 解:(1)容器底的压强: 2 2520 9807 1.8 37.706 4 D Ap p gh d        (kPa)(相对压强) (2)容器底的总压力: 2 2 31 37.706 10 29.6144 4D D DP Ap D p          (kN) 答:容器底的压强为37.706kPa,总压力为 29.614 kN。 2.17 用多管水银测压计测压,图中标高的单位为 m,试求水面的压强 0p 。 水Δ3.0p0 水 Δ1.4 Δ 2.5 Δ 1.2 Δ 2.3 汞 解:  0 4 3.0 1.4p p g      5 2.5 1.4 3.0 1.4Hgp g g             2.3 1.2 2.5 1.2 2.5 1.4 3.0 1.4a Hg Hgp g g g g               2.3 2.5 1.2 1.4 2.5 3.0 1.2 1.4a Hgp g g             2.3 2.5 1.2 1.4 13.6 2.5 3.0 1.2 1.4ap g g             265.00ap  (kPa) 答:水面的压强 0p 265.00 kPa。 2.18 盛有水的密闭容器,水面压强为 0p ,当容器自由下落时,求水中压强分部规律。 p0 g 解:选择坐标系, z轴铅垂朝上。 由欧拉运动方程: 1 0z pf z   其中 0zf g g    ∴ 0pz   , 0p  即水中压强分布 0p p 答:水中压强分部规律为 0p p 。 2.19 圆柱形容器的半径R =15cm,高H =50cm,盛水深 h =30cm,若容器以等角速度绕 z轴旋转,试求最大为多少时不致使水从容器中溢出。 h H ω D z 解:建立随圆柱容器一起转动的坐标系oxyz,o点在水面最低点。 则有: 0x pf x   0y pf y   0z pf z   即有: x y zf dx f dy f dz dp     其中: zf g  ; 2 2cosxf r x    ; 2 2sinyf r y    故有:  2 2dp x dx y dy gdz      2 2 20 2p p gz x y     2 2 0 2p p gz r    当在自由面时, 0p p ,∴自由面满足 2 2 0 2z rg  ∴  0 0 0p p g z z p gh      上式说明,对任意点    , , ,x y z r z 的压强,依然等于自由面压强 0p g 水深 。 ∴等压面为旋转、相互平行的抛物面。 答:最大为 18.67rad/s时不致使水从容器中溢出。 2.20 装满油的圆柱形容器,直径D =80cm,油的密度  =801 3/mkg ,顶盖中心点装有真 空表,表的读值为 4900Pa,试求:(1)容器静止时,作用于顶盖上总压力的大小和 方向;(2)容器以角速度 =20 sr / 旋转时,真空表的读值不变,作用于顶盖上总压 力的大小和方向。 ω D ρ油 解:(1)∵ 4.9v ap p p   kPa ∴相对压强 4.9ap p p    kPa 2 24.9 4.9 0.8 2.464 4 DP pA            (kN) 负号说明顶盖所受作用力指向下。 (2)当 20  r/s时,压强分布满足  2 2 20 2p p gz x y    坐顶中心为坐标原点,∴    , , 0,0,0x y z  时, 0 4.9p   kPa  2 2 20 2A AP pdA p gz x y dA          2 22 2 0 0 0 2 D p r d rdr          2 2 2 40 0 2 2 8 D p r r      2 2 40 4 64 p D D    2 2 40.8 20 8014.9 0.84 64 1000         3.98 (kN) 总压力指向上方。 答:(1)容器静止时,作用于顶盖上总压力的大小为 2.46 kN,方向向下;(2)容器以角速 度 =20 sr / 旋转时,真空表的读值不变,作用于顶盖上总压力为3.98 kN,方向指向 上方。 2.21 绘制题图中 AB面上的压强分布图。 A B h1 h2 A B h2 h1 h A B 解: A B ρgh1 ρgh1 ρgh1 ρgh2 A B ρg(h2-h1) ρg(h2-h1) A B ρgh 2.22 河水深H =12m,沉箱高 h =1.8m,试求:(1)使河床处不漏水,向工作室 A送压缩 空气的压强是多少?(2)画出垂直壁 BC上的压强分布图。 A B C H h 解:(1)当 A室内 C处的压强大于等于水压时,不会发生漏水现象。 ∴ 12 117.684Cp p g    kPa (2)BC压强分布图为: B C 17.653 0 答:使河床处不漏水,向工作室 A送压缩空气的压强是117.684kPa。 2.23 输水管道试压时,压力表的读值为 8.5at,管道直径 d =1m,试求作用在管端法兰堵头 上的静水总压力。 d 解: 2 28.5 98.07 1000 1 654.74 4P p A D p            (kN) 答:作用在管端法兰堵头上的静水总压力为654.7 kN。 2.24 矩形平板闸门 AB,一侧挡水,已知长 l =2m,宽b =1m,形心点水深 ch =2m,倾角  = 45 ,闸门上缘 A处设有转轴,忽略闸门自重及门轴摩擦力,试求开启闸门所需 拉力T 。 l b α B A T h c 解:(1)解析法。 1000 9.807 2 1 2 39.228C CP p A h g bl          (kN) 3 22 2 212 2 2 2.94612 2sin sin 45 12 sin 45sin C C D C CC bl I hy y hy A bl             (m) 对 A点取矩,当开启闸门时,拉力T 满足:   cos 0D AP y y T l       2 12sin sin 2sin cos cos C C C D A h hl lP hP y yT l l                     2 12 2 2 1sin 123.9228cos 2 cos 45 C l lP h l              31.007 (kN) 当 31.007T  kN时,可以开启闸门。 (2)图解法。 压强分布如图所示: P2 P1 TT A B D1 D2 sin 45 12.682A C lp h g       (kPa) sin 45 26.552B C lp h g       (kPa)    12.68 26.55 2 1 39.232 2A B lbP p p        (kN) 对 A点取矩,有 1 1 2 2 cos 45 0P AD P AD T AB       ∴   1 22 2 3 cos 45 A B A lp l b p p l b l T l               212.68 1 1 26.55 12.68 1 3 cos 45         31.009 (kN) 答:开启闸门所需拉力T 31.009 kN。 2.25 矩形闸门高 h =3m,宽b =2m,上游水深 1h =6m,下游水深 2h =4.5m,试求:(1)作 用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2)压力中心的位置。 h h 2 h 1 解:(1)图解法。 压强分布如图所示: h1 h2 p ∵    1 2p h h h h g       1 2h h g   6 4.5 1000 9.807    14.71 (kPa) 14.71 3 2 88.263P p h b       (kN) 合力作用位置:在闸门的几何中心,即距地面 (1.5m, )2 b 处。 (2)解析法。    1 1 1 1.5 6 1.5 9807 3 2 264.789P p A g h hb          (kN) 3 2 2 1 2 2 1124.5 4.54.5 4.5 12 C D C C bh I hy y y A bh            1 20.25 0.75 4.6674.5    (m)  2 2 2 1.5 3 9.807 3 2 176.526P p A g h hb         (kN)  2 22 1 1 1 1 1 1 3 0.75 3.253 C C D C C C C I Iy y yy A y A           (m) 合力: 1 2 88.263P P P   (kN) 合力作用位置(对闸门与渠底接触点取矩):    1 1 1 2 2 2D D Dy P P h y P h y       1 1 1 2 2 2D D D P h y P h yy P       264.789 6 4.667 176.526 4.5 3.25 88.263      1.499 (m) 答:(1)作用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88.263 kN;(2)压力中心的位置在闸门的几何中心, 即距地面 (1.5m, )2 b 处。 2.26 矩形平板闸门一侧挡水,门高 h =1m,宽b =0.8m,挡水深 1h 超过 2m时,闸门 即可自动开启,试求转轴应设的位置 y。 y h h 1 解:当挡水深达到 1h 时,水压力作用位置应作用在转轴上,当水深大于 1h 时,水压力作用 位置应作用于转轴上,使闸门开启。 1 1.5 1000 9.807 1 0.8 11.76842 hP h g hb            (kPa) 2 2 1 1 11.5 1.5562 1.5 12122 D h hy h hh                (m) ∴转轴位置距渠底的距离为: 2 1.556 0.444  (m) 可行性判定:当 1h 增大时 1 2C hy h    增大,则 C C I y A 减小,即压力作用位置距闸门 形越近,即作用力距渠底的距离将大于0.444米。 答:转轴应设的位置 y 0.444 m。 2.27 折板 ABC一侧挡水,板宽b =1m,高度 1h = 2h =2m,倾角 = 45 ,试求作用在折板 上的静水总压力。 A B α h 1 h 2 解:水平分力:     2 1 2 1 2 2 2 1000 9.807 1 78.4562 2x h hP g h h b          (kN)(→) 竖直分力: 1 2 1 2 1cot cot2zP V g g h h h h b           1 2 3 2g h h b   31000 9.807 2 2 12      58.842 (kN)(↓) 2 2 98.07x yP P P   (kN) tan 0.75z x P P   , 1tan 36.87z x P P    答:作用在折板上的静水总压力 98.07P  kN。 2.28 金属矩形平板闸门,门高 h =3m,宽b =1m,由两根工字钢横梁支撑,挡水面与闸门 顶边齐平,如要求两横梁所受的力相等,两横梁的位置 1y 、 2y 应为多少? y 2 y 1 h 解 : P 2 3h R1 R2 y1 y2 静水总压力: 23 1000 9.807 1 44.1322 2 hP g hb        (kN) 总压力作用位置:距渠底 1 13 h  (m) 对总压力作用点取矩,∵ 1 2R R ∴ 1 2 2 2 3 3h y y h   , 1 2 4 3y y h  设水压力合力为 2 P ,对应的水深为 1h ; 2 2 1 2 4 h hgb gb  ∴ 1 2 2.12132h h  (m) ∴ 1 1 2 1.4143y h  (m) 2 1 4 4 1.414 2.5863y h y     (m) 答:两横梁的位置 1y 1.414 m、 2y 2.586 m。 2.29 一弧形闸门,宽 2m,圆心角 = 30 ,半径R =3m,闸门转轴与水平齐平,试求作用 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A B R h α 解:(1)水平压力:    22 3 sin 30sin 2 9.8072 2x RP g b        22.066 (kN)(→) (2)垂向压力: 2 1 1 sin cos12 2zP V g g R R R             2 23 39.807 sin30 cos30 212 2          7.996 (kN)(↑) 合力: 2 2 2 222.066 7.996 23.470x zP P P     (kN) arctan 19.92z x P P    A B P θ 答:作用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 23.470P  kN, 19.92  。 2.30 挡水建筑物一侧挡水,该建筑物为二向曲面(柱面), z = 2x , 为常数,试求单位 宽度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水平分力 xP和铅垂分力 zP 。 h z x 解:(1)水平压力: 2112 2x hP g h gh       (→) (2)铅垂分力:   0 1 ha zP g h z dx    3 03 h aag hx x       3 h a hg ha a       2 3 hgh a (↓) 答:单位宽度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水平分力 212xP gh ,铅垂分力 zP 2 3 hgh a 。 2.31 半径为R,具有铅垂轴的半球壳内盛满液体,求作用在被两个互相正交的垂直平面切 出的 1/4球面上的总压力和作用点D的位置。 z y xO D 解:(1) 2 2 2 1 2 2 32 2 0 0 0 1 2 3 R R R u R z x du zdz gP g zxdz g z R z dz u du gR          (→) 形心坐标 3 2 1 33 4 4 x C gRPz RgA Rg         (2)同理,可求得 313yP gR (↙) (3)  2 32 20 0 0 0 1 1sin 4 cos8 8 3 R z RP V g g r d d dr g                   3 31 4 8 3 6g R gR      (↓) 2 2 2 30.7045x y zP P P P gR    在 xoy 平 行 平 面 的 合 力 为 323 gR , 在 与 ,x y 轴 成 45  铅 垂 面 内 , 6 2arctan arctan arctan 48.0042 3 z xy P P      ∴D点的位置为: sin 48.00 0.743Dz R R  2cos 48.00 0.4732D Dx y R R     答:作用在被两个互相正交的垂直平面切出的 1/4球面上的总压力 30.7045P gR ,作用 点D的位置 0.473D Dx y R  , 0.743Dz R 。 2.32 在水箱的竖直壁面上,装置一均匀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可无摩擦地绕水平轴旋转,其 左半部淹没在水下,试问圆柱体能否在上浮力作用下绕水平轴旋转,并加以论证。 答:不能。因总水压力作用线通过转轴o,对圆柱之矩恒为零。 证明:设转轴处水深为 0h ,圆柱半径为 R,圆柱长为b。 则有 0 02 2xP h g R b gh Rb      (→) 0 0 C Dx Iy h h A  ,到转轴o的作用距离为 0 CI h A。 即  3 2 0 0 2 12 2 3Do b R Ry h R b h   2 2z RP V g b g     (↑) 到o轴的作用距离为 43 R  两力对o轴的矩为: 43x Dx z RP y P    2 2 0 0 42 3 2 3 R R Rgh Rb gbh       3 32 2 3 3g R b R b      0 2.33 密闭盛水容器,水深 1h =60cm, 2h =100cm,水银测压计读值 h =25cm,试求半径 R =0.5m的半球形盖 AB 所受总压力的水平分力和铅垂分力。 A B R h 2 h 1 Δh 解:(1)确定水面压强 0p 。 0 1 Hg Hgp h g g h h                1000 9.807 0.25 13.6 0.6     27.460 (kPa) (2)计算水平分量 xP 。   20 2x CP p A p h g R        227.460 1.0 9.807 0.5     29.269 (kN) (3)计算铅垂分力 zP 。 3 34 1 4 0.5 9.807 2.5673 2 6z RP V g g           (kN) 答:半球形盖 AB 所受总压力的水平分力为 29.269 kN,铅垂分力为 2.567 kN。 2.34 球形密闭容器内部充满水,已知测压管水面标高 1 =8.5m,球外自由水面标高 2 =3.5m,球直径D =2m,球壁重量不计,试求:(1)作用于半球连接螺栓上的总压 力;(2)作用于垂直柱上的水平力和竖向力。 Δ 2 Δ 1 解:(1)取上半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Δ 1 Δ 2 TPz ∵  2 1 24z DP V g g        22 8.5 3.5 1000 9.8074       154.048 (kN) ∴ 154.048zT P  (kN) (2)取下半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Δ 1 Δ 2 Pz' T' Fx Fy Fz ∵    2 21 2 2 8.5 3.5 1000 9.807 154.0484 4z DP g              (kN) 0z zF P T    0x yF F  答:(1)作用于半球连接螺栓上的总压力为154.048 kN;(2)作用于垂直柱上的水平力和竖 向力 0x yF F  。 2.35 极地附近的海面上露出冰山的一角,已知冰山的密度为 920 3/mkg ,海水的密度为 1025 3/mkg ,试求露出海面的冰山体积与海面下的体积之比。 解:设冰山的露出体积为 1V ,在水上体积为 2V 。 则有  1 2 2V V g V g    冰 海水 ∴ 1 2 1 VV        海水 冰 1 2 10251 1 0.114920 V V       海水 冰 答:露出海面的冰山体积与海面下的体积之比为0.114。 第三章习题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 3.1 用欧拉法表示流体质点的加速度 a  等于:(d) (a) 2 2 d r dt  ;(b) ut    ;(c) ( )u u ;(d) ut    + ( )u u 。 3.2 恒定流是:(b) (a)流动随时间按一定规律变化;(b)各空间点上的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c)各 过流断面的速度分布相同;(d)迁移加速度为零。 3.3 一维流动限于:(c) (a)流线是直线;(b)速度分布按直线变化;(c)流动参数是一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 量的函数;(d)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3.4 均匀流是:(b) (a)当地加速度为零;(b)迁移加速度为零;(c)向心加速度为零;(d)合加速度为 零。 3.5 无旋流动限于:(c) (a)流线是直线的流动;(b)迹线是直线的流动;(c)微团无旋转的流动;(d)恒定 流动。 3.6 变直径管,直径 1d =320mm, 2d =160mm,流速 1v =1.5m/s。 2v 为:(c) (a)3m/s;(b)4m/s;(c)6m/s;(d)9m/s。 2.36 已知速度场 xu =2 t +2 x +2 y, yu = t - y + z, zu = t + x - z。试求点(2,2,1)在 t =3 时的加速度。 解: x x x xx x y z u u u ua u u ut x y z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0t x y t y z          2 6 4 2 2t x y z      2 3 2 1t x y z     y y y y y x y z u u u ua u u ut x y z              1 0 1t y z t x z         1 2x y z    z z z z z x y z u u u ua u u ut x y z              1 2 2 2 0t x y t x z        1 2t x y z        3,2,2,1 2 3 3 2 2 2 1 1 34xa          (m/s2)  3,2,2,1 1 2 2 2 3ya      (m/s2)  3,2,2,1 1 3 2 4 1 11za       (m/s2) 2 2 2 2 2 234 3 11 35.86x y za a a a       (m/s2) 答:点(2,2,1)在 t =3时的加速度 35.86a  m/s2。 3.8已知速度场 xu = 2xy , yu =– 33 1 y , zu = xy。试求:(1)点(1,2,3)的加速度;(2) 是几维流动;(3)是恒定流还是非恒定流;(4)是均匀流还是非均匀流。 解:(1) 4 4 42 103 3 x x x x x x y z u u u ua u u u xy xy xyt x y z               5 51 10 0 03 3 y y y y y x y z u u u ua u u u y yt x y z                3 3 31 20 3 3 z z z z z x y z u u u ua u u u xy xy xyt x y z                 41 161,2,3 1 23 3xa     (m/s2)   51 321,2,3 23 3ya    (m/s2)   32 161,2,3 1 23 3xa     (m/s2) 2 2 2 13.06x y za a a a    (m/s2) (2)二维运动,空间点的运动仅与 x、 y坐标有关; (3)为恒定流动,运动要素与 t无关; (4)非均匀流动。 3.9管道收缩段长 l =60cm,直径D =20cm,d =10cm,通过流量Q =0.2 sm /3 ,现逐渐关闭 调节阀门,使流量成线性减小,在 20s内流量减为零,试求在关闭阀门的第 10s时,管轴线 上 A点的加速度(假设断面上速度均匀分布)。 AD d l l 解:解法一 流量函数:    0.20.2 0.2 1 0.0520Q t t t    直径函数:    1 1 2 2 112 2 2 x x xd x D D d d Dl l l          ∴流速方程  0 2l :     2 4, Q tu x t d x 加速度:  , u ua x t ut x        2 2 4 4 1Q Qud x t x d x                  2 3 4 4 20.01 1Q dud x d x x             2 2 1 2 3 4 40.01 d DQd x d x l l            对 A点:         2 1 2 2 3 4 104,10 0.01A Q D da a l d l d l l              2 1 0.2 0.1 0.152 2 d Dd l     (m)  10 0.1Q  (m3/s) 代入得: 2 2 3 4 4 0.1 0.2 0.10.01 35.010.15 0.15 0.6Aa                 (m/s2) 解法二近似解法 u ua ut x     2 1 2 u uu x l   在 10t  (s)时, 0.1Q  (m3/s), 0.15d  (m) ∴ 2 2 4 0.2 4 0.01 1.78 20 u t d d               2 2 0.1 4 40 0.1u     1 2 0.1 4 10 0.2u     2 0.1 4 17.78 0.15u     ∴  40 101.78 17.78 44.472Aa l         (m/s2) 答:在关闭阀门的第 10s时,管轴线上 A点的加速度为35.01m/s2。 3.10已知平面流动的速度场为 xu = a, yu =b , a、b为常数,试求流线方程并画出若干条上 半平面( y >0)的流线。 解:∵ x y dx dy u u ∴ 0bdx ady  bx ay c  或 by x ca   为线性方程 答:流线方程为bx ay c  。 3.11已知平面流动的速度场为 xu =– 22 yx cy  , yu = 22 yx cx  ,其中 c为常数。试求流线方 程并画出若干条流线。 解: ∵ x y dx dy u u ∴ 0cxdx cydy  2 2 2x y c  为圆心在  0,0 的圆族。 答:流线方程为 2 2 2x y c  ,为圆心在  0,0 的圆族。 3.12已知平面流动的速度场为  u =   jtxyitxy )96()64( 。求 t =1时的流线方程,并画 出 1≤ x≤4区间穿过 x轴的 4条流线图形。 解:    4 6 6 9 dx dy y x t y x t  当 1t  秒时,    6 9 4 6y x dx y x y       3 2 3 2 2 3 0y x dx y x y     3 2 0dx dy  ∴3 2x y c  过  1,0 的流线为:3 2 3x y  过  2,0 的流线为:3 2 6x y  过  3,0 的流线为:3 2 9x y  过  4,0 的流线为:3 2 12x y  答: t =1时的流线方程为3 2x y c  。 3.13不可压缩流体,下面的运动能否出现(是否满足连续性条件)? (1) xu =2 22 yx  ; yu = )2( 23 yyxx  (2) xu = yxt 2 ; yu = ytxt 2 (3) xu = xzy 22  ; yu = yzxyz 22  ; zu = 43222 1 yxzx  解:(1)∵  4 2 2 0yx uu x x yx y        ∴不能出现。 (2)∵ 0yx uu t tx y       ∴能出现。 (3)∵ 2 22 2 0yx zuu u z z x z x zx y z           ∴不能出现。 3.14已知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流动,在 y方向的速度分量为 yu = 2y -2 x +2 y。试求速度在 x方 向的分量 xu 。 解:∵ 0yx uux y     ∴  2 2xu yx     ∴      2 2 2 2xu y x c y x xy c y        答:速度在 x方向的分量  2 2xu x xy c y    。 3.15在送风道的壁上有一面积为 0.4 2m 的风口,试求风口出流的平均速度 v。 4m3/s 2.5m3/s 孔口 30° v 解: ∵ 1 2 3Q Q Q  其中: 1 4Q  m3/s, 2 2.5Q  m3/s ∴ 3 4 2.5 1.5Q    (m3/s) 3 1sin 30 0.4 2Q A v v       ∴ 1.5 7.50.2v   (m/s) 答:风口出流的平均速度 7.5v  m/s。 3.16求两平行平板间,流体的单宽流量,已知速度分布为u = ]1[ 2 max    b yu 。式中 y =0 为中心线, y = b 为平板所在位置, maxu 为常数。 解:单宽流量为: 1.0 b b q udy     2 max 0 2 1 b y u dyb            max 12 3u b b      max 4 3 bu 答:两平行平板间,流体的单宽流量为 max 4 3 bu 。 3.17下列两个流动,哪个有旋?哪个无旋?哪个有角变形?哪个无角变形? (1) xu =– ay, yu = ax; zu =0 (2) xu =– 22 yx cy  , yu = 22 yx cx  , zu =0 式中 a、 c是常数。 解:(1)  1 12 2y xt u u a a ax y          有旋。  1 1 02 2y xyx xy u u a ax y            无角变形。 (2) 12 y x t u u x y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2 2 2 2 2 21 2 c x y cx c x y cy x y x y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2 2 2 21 2 c x y c x y x y     0 无旋(不包括奇点 (0,0))。         2 2 2 2 2 22 2 2 2 21 1 02 2 y x yx xy c y x c y xu u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  存在角变形运动。 3.18已知有旋流动的速度场 xu =2 y +3 z , yu =2 z +3 x, zu =2 x +3 y。试求旋转角速度和 角变形速度。 解:  1 1 13 22 2 2yzx uu y z           1 1 13 22 2 2x zy u u z x            1 1 13 22 2 2y xz u u x y          2 2 2 3 2x y z       1 5 2 2 y x yx xy u u x y          1 5 2 2 xz zx xz uu x z          1 5 2 2 yz zy yz uu y z          答:旋转角速度 12x y z     ,角变形速度 5 2yx zx yz     。 第四章习题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 4.1等直径水管,A-A为过流断面,B-B为水平面,1、2、3、4为面上各点,各点的流动参 数有以下关系:(c) A A BB 1 3 2 4 (a) 1p = 2p ;(b) 3p = 4p ;(c) 1z + 1pg = 2z + 2p g ;(d) 3z + 3p g = 4z + 4p g 。 4.2伯努利方程中 z + pg + 2 2 v g  表示:(a) (a)单位重量流体具有的机械能;(b)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机械能;(c)单位体积流体具 有的机械能;(d)通过过流断面流体的总机械能。 4.3水平放置的渐扩管,如忽略水头损失,断面形心点的压强,有以下关系:(c) 1 1 p1 2 2 p2 (a) 1p > 2p ;(b) 1p = 2p ;(c) 1p < 2p ;(d)不定。 4.4黏性流体总水头线沿程的变化是:(a) (a)沿程下降;(b)沿程上升;(c)保持水平;(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5黏性流体测压管水头线的沿程变化是:(d) (a)沿程下降;(b)沿程上升;(c)保持水平;(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6平面流动具有流函数的条件是:(d) 无黏性流体;(b)无旋流动;(c)具有速度势;(d)满足连续性。 4.7一变直径的管段 AB ,直径 Ad =0.2m, Bd =0.4m,高差 h =1.5m,今测得 Ap =30 2/mkN , Bp =40 2/mkN , B处断面平均流速 Bv =1.5 sm / .。试判断水在管中的流动方向。 ×A B× Δh 解:以过 A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则 A、B点单位重量断面平均总机械能为: 42 3 230 10 1.0 1.5 0.40 4.892 1000 9.807 2 9.807 0.2 A A A A A p vH z g g                  (m) 2 3 240 10 1.0 1.51.5 5.692 1000 9.807 2 9.807 B B B B B p vH z g g            (m) ∴水流从 B点向 A点流动。 答:水流从 B点向 A点流动。 4.8利用皮托管原理,测量水管中的点速度 v。如读值 h =60mm,求该点流速。 水 Δh 汞 u 解:   322 2 9.807 12.6 60 10 3.85Hgg hpu              (m/s) 答:该点流速 3.85u  m/s。 4.9水管直径 50mm,末端阀门关闭时,压力表读值为 21 2/mkN 。阀门打开后读值降至 5.5 2/mkN ,如不计水头损失,求通过的流量。 解:(1)水箱水位 321 100 2.141000 9.807 pH z g      (m) (2)阀门开启后,从水箱液面到仪表处列伯努利方程,可得: 2 2 p vH g g  ∴ 35.5 102 2 9.807 2.14 5.571000 9.807 pv g H g                 (m/s) 20.055.57 0.0114Q vA      (m3/s) 答:通过的流量 0.011Q  m3/s。 4.10水在变直径竖管中流动,已知粗管直径 1d =300mm,流速 1v =6 sm / 。为使两断面的压 力表读值相同,试求细管直径(水头损失不计)。 d2 d1 3m 解:以过下压力表处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列伯努利方程如下: 2 2 1 1 1 2 2 2 1 2 1 22 2 w p v p vz z hg g g g           ∵ 1 2 0wh   , 1 3z  m, 2 0z  取 1 2  ,当 1 2p p 时,有: 2 2 2 2 1 12 2 9.807 3 6 94.842v gz v       2 9.74v  (m/s) 由连续性方程 2 2 1 1v A v A ∴ 12 1 2 6300 235.59.74 vd d v    (mm) 答:细管直径为 235.5mm。 4.11为了测量石油管道的流量,安装文丘里流量计,管道直径 1d =200mm,流量计喉管直径 2d =100mm,石油密度  =850 3/mkg ,流量计流量系数  =0.95。现测得水银压差计读书 ph =150mm,问此时管中流量Q是多少。 d1 d2 hp 解: 1Hg pQ K h        油 其中: 0.95  ; 2 2 1 4 4 1 2 0.22 2 9.8074 4 0.0359 0.2 11 0.1 d g K d d                    0.15ph  (m) 1 1Hg Hgp pQ K h K h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 油 水 油 10000.95 0.0359 13.6 1 0.15850          0.0511575 (m3/s) 51.2 (l/s) 答:此时管中流量Q 51.2 l/s。 4.12水箱中的水从一扩散短管流到大气中,直径 1d =100mm,该处绝对压强 1p =0.5大气压, 直径 2d =150mm,试求水头H ,水头损失忽略不计。 H d 1 d 2 解:(1)以出水管轴线为基准面,列管径 1d 与 2d 处的伯努利方程,可得: 2 2 1 1 1 2 2 2 2 2 p v p v g g g g       取 1 2 1.0   , 2 0p  , 1 0.5 101.325 50.663p      kPa ∵ 2 2 11 2 2pv v    ∴ 4 3 2 2 2 1 2 50.663 101 101.325dv d              12 2 4 101.325 4.994 0.15 10.1 v             (m/s) (2)从液面到短管出口列能量(伯努利)方程。 2 2 2 4.994 1.272 2 9.807 vH g   (m) 答:水头H 1.27 m。 4.13离心式通风机用集流器 A从大气中吸入空气,直径 d =200mm处接一根细玻璃管,已 知管中的水上升H =150mm,求进气流量(空气的密度  =1.29 3/mkg )。 H A d 解:以集流器轴线的水平面为基准面,从距进口一定距离的水平处列到测管处的伯努利方程, 可得: 2 2 a Hp p v g g g     不计损失,取 1.0  ∴  2 a Hp pv   其中 0ap  ,则 Hp H g   水 ∴ 2 10002 0.15 9.807 47.761.29 Hgv       水 (m/s) 247.76 0.2 1.54Q vA      (m3/s) 答:进气流量 1.5Q  m3/s。 4.14 一吹风装置,进排风口都直通大气,风扇前、后断面直径 1d = 2d =1m,排风口直径 3d =0.5m,已知排风口风速 3v =40 sm / ,空气的密度  =1.29 3/mkg ,不计压强损失,试 求风扇前、后断面的压强 1p 和 2p 。 d 1 d 2 d 3 解:以过轴线的水平面为基准面,以 2d 及 3d 截面列伯努利方程: 22 3 3 32 2 2 2 2 p vp v g g g g      其中 3 0p  , 3 40v  (m/s), 2 3 1.0   , 2 3 2 3 2 2 dv v d  ∴   4 422 2 23 32 3 2 2 1.29 0.51 40 1 967.52 2 2 1.0 v dp v v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 从大气到 1d 断面,列伯努利方程: 2 1 1 10 0 2 ap p v g g g       其中 1 1.0  , 0ap  (相对压强), 2 3 1 2 3 2 2 dv v v d   ∴ 4 2 2 1 1 1.29 0.540 64.52 2 1.0p v             (Pa) 答:风扇前、后断面的压强 1 64.5p   Pa, 2p 967.5 Pa。 4.15两端开口的等直径U 形管,管内液柱长度为 L,使液面离开平衡位置而造成液 柱振荡,水头损失忽略不计,求液柱的振荡方程 z =  tf 。 2 2 0 0 1 1 z z 解:取 0-0断面为基准面,由非恒定流的伯努利方程: 2 2 1 1 2 2 1 2 0 1 2 2 Lp u p u uz z dlg g g g g t         ∵ 1z z  , 2z z , 1 2 0p p  , 1 2u u ∴ 0 12 Lu L uz dlg t g t      ∴ 2u gzt L   ∵    ,u z t u t   dzu t dt ∴ 2 2 2d z g zdt L  令 cosz c t ,则 2gL  0 0 2 2cos sin 2 g gz z t z tL L        答:液柱的振荡方程 0 0 2 2cos sin 2 g gz z t z tL L        。 4.16水力采煤用水枪在高压下喷射强力水柱冲击煤层,喷嘴出口直径 d =30mm,出口水流 速度 v =54 sm / ,求水流对煤层的冲击力。 解:取控制体如图,受力如图。 v Pa v2 v1 Pa F  2Q v v F    ∴ 2 2 2 20.03 1000 54 2.0614 4 dF Qv v          (kN) 水流对煤层的作用力与 F 构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为 2.061kN,方向向右。 答:水流对煤层的冲击力 2.061F  kN,方向向右。 4.17水由喷嘴射出,已知流量Q =0.4 sm /3 ,主管直径D =0.4 sm / ,喷口直径 d =0.1m, 水头损失不计,求水流作用在喷嘴上的力。 D d 解:(1)取过轴线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列螺栓断面与出口断面的伯努利方程: 2 2 1 1 1 2 202 2 p v v g g g       ∴   422 2 2 11 2 1 2 12 2 v dp v v d              2 21000 50.93 3.18 1291.8542    (kPa) 1 2 1 0.4 4 3.180.4 Qv A     (m/s) 2 2 2 0.4 4 50.930.1 Qv A     (m/s) (2)取控制体如图所示,列动量方程。 p1 v1 F p2 v2  2 1 1 1Q v v p A F    ∴  1 1 2 1F p A Q v v    20.41291.854 1 0.4 50.93 3.18 143.2394         (kN) 答:水流作用在喷嘴上的力为143.239kN。 4.18闸下出流,平板闸门宽b =2m,闸前水深 1h =4m,闸后水深 2h =0.5m,出流量Q =8 sm /3 , 不计摩擦阻力,试求水流对闸门的作用力,并与按静水压强分布规律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h 1 h 2 解:(1)由连续方程 1 1 2 2Q h b v h b v      ∴ 1 1 8 12 4 Qv hb   (m/s) 2 2 8 82 0.5 Qv h b   (m/s) (2)由动量方程,取控制体如图。 P1 v1 P2 v2 F  2 1 1 1 2 2Q v v p A p A F     ∴  1 21 2 2 12 2 h hF g h b g h b Q v v         2 21 2 2 12 2 h h gb Q v v         2 24 0.51000 9.807 2 1000 8 8 12 2             98.46 (kN)  2 21 14 0.5 1000 9.807 3.5 2 120.142 2F g b         静 (kN) 答:水流对闸门的作用力 98.46F  kN,按静水压强分布规律计算的结果 120.14F 静 kN。 4.19矩形断面的平底渠道,其宽度 B为 2.7m,渠底在某断面处抬高 0.5m,该断面上 游的水深为 2m,下游水面降低 0.15m,如忽略边壁和渠底阻力,试求:(1)渠道的 流量;(2)水流对底坎的冲力。 2.0 m 0.5 m 0.1 5m 解:(1)以上游渠底为基准面,列上、下游过水断面的能力方程: 2 2 1 1 1 2 2 2 1 22 2 p v p vz zg g g g         其中: 1 2 0ap p p   , 1 2.0z  m, 2 2.0 0.15 1.85z    m 1 1 1 Q Qv A Bh  , 2 2 2 Q Qv A Bh  1 2.0h  m, 2 2.0 0.15 0.5 1.35h     m ∴  2 2 22 1 1 22 2 2 2 2 1 1 1 2v v Q z z gB h B h              1 12 2 1 2 1 2 22 22 2 2 2 12 1 2 2 1 1 1 g z z g z zQ Bh h hB h B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 2 9.807 0.152.7 1.35 1.351 2           8.47 (m3/s) 1 1 1 8.47 1.572.7 2 Q Qv A Bh    (m/s) 2 2 2 8.47 2.322.7 1.35 Q Qv A Bh    (m/s) (2)取控制体如图,列动量方程. P2 v2 F P1 v1  2 1 1 1 2 2Q v v p A p A F     ∴  1 1 2 2 2 1F p A p A Q v v     2 21 2 2 12 2 h hgB gB Q v v       2 21 2 2 12 h hgB Q v v        2 22 1.351000 9.807 2.7 1000 8.47 2.32 1.572            22.48 (kN) 答:(1)渠道的流量 8.47Q  m3/s;(2)水流对底坎的冲力 22.48F  kN。 4.20下列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流动的速度场分别为: (1) xu = y; yu = x (2) xu = x y ; yu = x y (3) xu = 2 2x y x  ; yu = (2 )xy y  试判断是否满足流函数 和流速势的存在条件,并求 、。 解:(1)∵ 0yx uux y     ,满足连续方程,流速数 存在。 又∵  1 1 1 1 12 2y xz u u x y            ,有旋,故不存在。 ∵ xu yy    , yu xx     d dx dy xdx ydyx y         ∴流速数  2 212 x y c    (2)∵ 1 1 2 0yx uux y        ,流动不存在。 (3)∵  2 1 2 1 0yx uu x xx y         ,故流速数存在。 又∵  1 1 2 2 02 2y xz u u y yx y           ,有旋,故存在势函数。 流函数 与势函数满足:   2 2 2 x y u x y xx y u xy yy x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   3 2 21 1, 3 2x y x xy x c y     2 2dcxy xy yy dy        ∴   2 012c y y c   2 2 3 2 0 1 3 2 x yx xy c     又可解得:  2 313x y y xy c x     ∵ 2 2y dcu xy y xy yx dx          ∴ 0dcdx   , 1c c  ∴ 2 3 1 1 3x y y xy c     4.21 已知平面流动的速度为直线分布,若 0y =4m, 0u =80 /m s,试求:(1)流函数 ;(2) 流动是否为有势流动。 y x u0 y 0 o 解:已知 xu cy ,当 0 4y y  m, 80xu  m/s。 ∴ 20c  (s-1), 20xu y 由连续性条件: 0yx uux y     ,∴ 0 yu y   ∴ 0yu  0 20y xd dx dy u dx u dy dx ydyx y            ∴ 210y c   ,当 0y  时, 0  。 ∴ 210y  ∵  1 1 0 20 102 2y xz u u x y           (s-1) ∴流动有旋。 答:(1)流函数 210y  ;(2)流动有旋。 4.22 已知平面无旋流动的速度为速度势 2 2 2x x y   ,试求流函数和速度场。 解:∵ x y     ; y x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2 2 2 2 2 4 2x y x x y y x y x y           22 2 4xy x x y         2 2 22 2 2 x x yu x x y      ;  22 2 4 y xyu y x y         2 2 22 2 4 2xydx x y dyd dx dyx y x y                 2 2 2 22 2 2 2 24 x yxy dx dy x y x y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2 2 4 2 2 y const x const xy x xy y x xy ydx dy x y x yx y                 2 22 2 2 1 1 x consty const y dyx y x y x y          2 2 2 2 2 2y y x y x y   0 答:流函数 0  ;速度场    2 2 22 2 2 x x yu x x y      ,  22 2 4 y xyu y x y     。 4.23 已知平面无旋流动的流函数 2 3 10xy x y     ,试求速度势和速度场。 解: 3xu xy    , 2yu yx      ∵ 3xu xx     ,∴  2 1 32 x x c y     2dc yy dy      ,∴   2 1 22c y y y       ∴    2 2 2 21 1 1, 3 2 3 22 2 2x y x x y y x y x y         答:  2 21 3 22 x y x y     ; 3xu x  , 2yu y   。 4.24 已知平面无旋流动的速度势 arctan yx     ,试求速度场。 解: 2 2 2 2 1 x y yxu x x yy x           2 2 2 1 1 y xxu y x yy x         4.25 无穷远处有一速度为 0u 的均匀直线来流,坐标原点处有一强度为 q 的汇流,试求两 个流动叠加后的流函数,驻点位置以及流体流入和流过汇流的分界线方程。 解:无穷远均匀直线流的速度势为:在 x方向的流速为 0U , y方向为零。 1 0U x  , 1 0U y  在原点的汇流为: 2 22 ln2 q x y    , 2 2 q   ∴  2 21 2 0 ln4qU x x y        0 0 arctan2 2 q q yU y U y x      零流线方程: 0 arctan 02 q yU y x  驻点位置: 0 2 0, 0, 1 02 1s s y x x y x x q xUy y x                    0 2 2 02 s s xqU x y   02s qx U ∴过  ,0sx 的流线方程为 0  即 0 arctan 02 q yU y x  答:流函数 0 arctan2 q yU y x   ,驻点位置 02s qx U ,流体流入和流过汇流的分界线 方程 0 arctan 02 q yU y x  。
/
本文档为【流体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