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陆海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陆海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2019-02-04 21页 doc 64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陆海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第 1 页 共 17 页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03级(1)班 陆海斌 指导老师:徐跃华 摘要 本文对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重点探讨了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及其理论依据,结合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的认识,进一步探寻了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的原因。通过两者的对比发现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其在嵌合性、稳定性及发展途径上都能够做到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本文对其可借鉴经验进行归纳,在制度层面到运作层面提出相关的启示,希望这些启示能够对内地学...
陆海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第 1 页 共 17 页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03级(1)班 陆海斌 指导老师:徐跃华 摘要 本文对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重点探讨了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及其理论依据,结合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的认识,进一步探寻了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的原因。通过两者的对比发现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其在嵌合性、稳定性及发展途径上都能够做到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本文对其可借鉴经验进行归纳,在层面到运作层面提出相关的启示,希望这些启示能够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制度 ABSTRACT Reviewing the sourc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ocial work of HONGKONG ’s schools systemical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unning mode and theory basis of the social work of HONGKONG ’s schools. Combining the cognition to the puzzledom of inl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easons of the puzzledom profoundly. Through comparing the inland and HONGKONG ’s, it is found that the advantage of running mode of HONGKONG ’s schools is that it can knit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well in the combinability, stability and the developing approach.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revelation from system to running aspect, hoping that it will influence the inl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actively. KEY WORDS social work of schools ;running mode ;system 目录 1.前言 (4)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4)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5) 1.4 主要解决问 (5) 1.5 概念界定 (5) 2.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 (5) 2.1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6) 2.1.1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 (6) 2.1.2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6) 2.2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 (6) 2.2.1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目标 (7) 2.2.2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 (7) 2.3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特点 (8) 2.3.1清晰的理论基础 (8) 2.3.2工作开展以理论为依据 (9) 2.3.3管理体制有利于开展工作 (9) 3.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 (9) 3.1 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9) 3.2 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分析 (10) 3.2.1内地学校辅导工作体系建立时间短暂 (10) 3.2.2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地位未受重视 (10) 3.2.3“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二者观念上的混淆 (11) 3.2.4内地民间社会服务团体严重缺乏 (11) 4.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启示 (11) 4.1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的宏观制度启示 (11) 4.1.1社会转型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11) 4.1.2政府工作和社会工作本身职业化的制度化要求 (12) 4.2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的嵌合性启示 (12) 4.2.1满足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 (12) 4.2.2符合学生个人成长社会化规律 (12) 4.2.3与社会工作整体事业全面发展相嵌合 (12) 4.3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过程中的多层面发展 (13) 4.3.1政府积极主导,民间组织权利支持 (13) 4.3.2积极主动探讨,从试验到普及 (14) 4.3.3服务内容注重普遍化和个性化 (14) 5.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种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由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一致,围绕着学校中心工作解决的问题,以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在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的范围内,因此,获得了体制的有力支持,作用也较显著。这种体制内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但也造成学校社会工作在内地尚未发展成独立的、专门化和职业化的社会事业。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传统价值理论的无情颠覆,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他们面临的成长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学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衰退,单一的教化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成长的需要,内地推行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化、职业化的运作势在必行。然而试图在中国内地建立起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尚停留在理念和口号的阶段,同制度化与普及化仍相去甚远。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事业的开展主要是借鉴着香港的经验。香港学校的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相当的成熟与完善。香港在探索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内容以及整体运作模式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内地学习。 1.2本课题研究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外在学校中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学生社会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台湾有李丽日[1]的《国中国小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建构之研究》,内地有张宇莲[2]《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管向梅[3]的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对中国的启示、宣兆凯[4]的《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文军的[5]《学校社会工作略论》以及沈黎[6]的《关于我国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等等。 上述对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发。但是,前人研究中比较少涉及具体分析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而这种运作模式将决定学校社会工作 的开展及其发展趋势。此为也没有针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情况提出香港学校社会工作适合中国内地国情的借鉴经验。纵观前人的研究,关于对中国内地借鉴香港经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择“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作为题目,希望得出可借鉴经验。 1.3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法。在文献研究中,主要对内地外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人文献和官方文献,对个人文献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个人学位论文以及来自个学术期刊的个人论文和专著。官方的文献主要包括报刊和一些官方公布的数据资料。选择文献以后,主要运用二次分析的方法对文献进行研究。 1.4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对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等资料分析,在次基础上对香港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相关经验;另一方面,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得知内地学校社会工作运作的概况。把两组分析进行对比,在运作模式的层面上总结出适合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借鉴的经验。对香港某部分适合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推广。希望能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促进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1.5概念界定 本文所采用的“学校社会工作”概念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沦、原则和方法,致力于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以克服其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个人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目标。“运作模式”是指学校社会工作基本功能,提供服务的途径,提供服务时的重点关注点和所取得的支持力量。 2.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 2.1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1.1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产物。社会工作是盛行于西方国家的一种制度,萌芽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伴随迅猛的工业化过程,是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尖锐的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面对弱小群体的恶劣生存条件,教会组织本着基督“爱你的邻人”的训诫在教徒中倡导互相扶助,在社会上帮助弱小。当时的德国政府迅速意识到这种活动对安定社会、稳固政权的积极意义,支持和资助这类活动,并制定政策和法律,使这类活动制度化和国家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国家福利制度,盛行于当代欧洲和北美国家。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发起也有赖于当地教会机构,是在各类宗教团体倡导和推行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政府主要以拨款的方式参与和进行调控。 2.1.2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首先由社会服务机构开始推行。1971年,世界信义宗社会服务处、香港明爱、圣雅各福群会、基督教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开始在中小学推行学校社会工作。1974年,香港政府在部分学校开展另一项实验,由社会福利署辖下的家庭服务中心将个案工作服务延伸至学校。政府在1977年进行评估,肯定学校社会工作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同年,制定了“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程序计划”,对学校社会工作给予政策和经费上的承担,确立了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1982年,全港中学都获得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香港政府于1979年发表的《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进人80年代的社会福利》和1991年发表的《跨越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都充分肯定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需要,并制定了提供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表明应由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所有的学校提供服务。香港政府在1991年的白皮书中承诺,在1995至1996年要达到为每2000个学生提供1名学校社工服务的目标,且已提前一年达到。到2000年,全港已完全实现了“一校一社工”的目标,工作也从补救性质逐渐转为发展及预防,全港的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 2.2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 2.2.1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目标 根据香港的相关政策规定,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目标是:一是协助学生个人成长,二是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并学习解决个人、家庭或学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困难,三是关注教育制度及政策对学生的影响,尽力为学生争取足够及适当的教育机会。社会福利署在《学校社会服务工作指引》中规定学校社工的角色是襄助者、社会教育者、咨询者、资源调配者、研究者、倡导者、调节者。1991年,政府发表的《跨越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更明确指出,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在学校中找出有需要的青少年,以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可见,学校社工的职责是解决学生问题,协助其成长。而且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不单单是学生自身的改变,也包括改变周围的教育环境。 2.2.2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7]大体有四种: (1)传统临床模式:焦点放在被认定有社会适应困难和情绪困扰的个别学生身上,这些困扰被视为阻碍学生在学校发挥应有潜能的主因。在这个模式下,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有困扰问题的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协调人际关系。 (2)学校变更模式:这种模式的注意力集中在学校的和设施条件能否发挥应有的效能。此模式认为功能欠佳的规范和设施往往会妨碍学生成长,并导致学生问题的增加及恶化,学校社工的目的在顺应社会不断变迁的需要,改变那些功能欠佳的学校规范和设施。这种模式易造成社工人员与学校的对立,不易实施。 (3)社区学校模式:焦点是放在社区组织阻挡或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情况。在此模式下,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促使社区居民,特别是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政策,支持学校的做法,以发展学校的教育去协助有困难的学生。 (4)社会互动模式:焦点在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重视学生身边如学校、家庭、社区等体系,注重改善学生个人与身边环境的交互关系。此种模式被认为是前三种模式的结合,最为可取。 此四种模式通常联合使用,依照情况、特殊需要及资源而定。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采用第一种模式,采用第四种模式的工作人员在增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其中具体操作方法包括:面谈、家访、开小组、各种教育活 动、外在环境的改变、政策倡议及改动。以下是三个具体例子: 例1个案工作法—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发现班内某男生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严重口吃现象,不仅阻碍语言发展,人际关系也大受影响。班主任将此男生交由学校社会工作员处理。学校社会工作员在约谈该生之后,进行家访,与家长做较深人广泛的会谈,发现该生父亲最近由船员转业工厂工作,由于作息时间规律,有时间对儿子进行前所未有的严格督查,致使该生产生极度焦虑,由于不适应来自父母的过高期望,逐渐发生口吃。学校社工针对亲子关系给予辅导,并介绍家长运用儿童咨询中心或家长访谈中心的服务。不久由于亲子关系改善,该生的口吃问题也解决了。 例2小组工作法—以去除考试焦虑并养成适宜的面对考试的态度为目标的小组,通常由8到10名学生组成,学校社会工作员提供成员肯定训练和肌肉松弛训练,逐步矫正他们对考试的感受。 例3社区工作法—学校社会工作者鉴于学区的学童及青少年放学后,多有打架滋事破坏社区安宁的事发生,向政府或社区有关部门提议在该社区实施“放学后社区活动方案”,该方案为学生设计了许多有益活动,使得该区学生于放学之后可以有充分的休闲娱乐活动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2.3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特点 2.3.1清晰的理论基础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有清晰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问题,大多数时候是学生所处环境的问题,如家庭问题、学校体制问题,所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光着眼于学生本身,更要关心学生所处的环境。学校社会工作就是要从多个角度理解学生的问题,从多方面人手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这方面学校社工的角色是很积极主动的,他有权利深人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如果发现家庭有问题,或者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或者将这个家庭转介给有关专家,如果问题是与贫穷有关就帮助这个家庭申请政府的资助。他还有权利要求修改不合理的学校规定乃至政府政策。现在内地基础教育改革也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配合,但还仅仅停留在口头阶段,鲜有系统做法出台,就是开展较早、目前很普及的家庭教育,也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并没有将学生问题与家庭情况结合起来,特别是没有帮助家庭的行动,须知家庭不一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 细致具体的帮助,而不单单是教育。 2.3.2工作开展以理论为基础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手法以理论为基础,主动多样。工作员十分注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动向并将之结合到日常工作中,所以受理论指导,不断有新方法提出以解决新问题,成效显著。主动性表现在社工在校内除了帮助找上门来的学生外,还主动到班级接触学生,找出需要帮助的学生,或者与班主任和教师沟通,请他们转介学生,不仅个别地帮助学生,还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大型教育活动或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或组织不同主题的小组,利用小组动力解决成员的共同问题,如考试焦虑问题。在校外,除了注意与家庭沟通外,还关注社区的教育环境,承担学校与社区沟通的任务,特别是注意善用社区资源以辅助学校教育。内地学校在做学生、家庭和社区工作时方法很少,也缺乏主动性。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多数都处在“守株待兔”的状态,心理教师很少主动接近学生去找出有需要的个体,所以很被动,工作难以开展。 2.3.3管理体制有利于开展工作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管理体制也很有利于开展工作。如学校社工不是学校的员工,与学校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很容易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由于社工来自助人机构,对社会的各种资源了解颇多,在开展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帮助有需要家庭申请适当的政府援助。督导制度也有利于对单枪匹马在学校开展工作的社工进行及时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消除无助感,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动力。目前内地心理咨询工作就缺乏上述这些优势,令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 3.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 3.1 内地学校社会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学校社会工作在内地还没有发展成专门化的学科和社会事业,但这方面的活动却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建立和社会工作活动的广泛开展而出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事业和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各种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由学校组织开展的,但由于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一致,是围绕在学校中心工作,教育管理体制的范围内,因此,获得了体制的有力支持,作用也较显著。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尚未发展成独立的、专门化的社会事业。这既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有关。如果说,改革开放前,非专门化的学校社会工作在组织形式及工作方法上尚能基本适应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管理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资源的主要调配者由国家转向社会,社会组织、阶层分化加剧,办学形式多样化,学校教育职能日趋专门化,原有学校社会工作的运行模式及方法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必然会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专门化、社会化提出迫切要求。 3.2内地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困境分析 由于内地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建立才十几年的历史,社会对于社会工作的认同这几年才有所好转,所以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仍遭遇到不少困境。 3.2.1 内地学校辅导工作体系建立时间短暂 自20世纪80年代,内地的一些大中小学便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但仅限于个别发达城市与重点学校。其模式通常仅限于课堂教育,即心理辅导课的开设,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辅导工作模式相去甚远。直至1999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任务、途径、原则、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意见。至此,专业学生辅导工作体系才算初步建立,但文件却丝毫未提及学校社会工作。学生辅导工作体系的建立,是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基石,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仍困难重重。 3.2.2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地位未受重视 在内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地位与专业形象都未获得社会的认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情况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一,社会工作在内地发展历史很短; 其二,本土化遭遇困难,社会参与、社会融合仍有困难;其三,职业资格未获确立,既无香港的社工注册制度,且内地目前仍未将社会工作列为一种职业;其四,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与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这样,要说服教育体系、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接纳学校社工进入学校存在困难。 3.2.3“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二者观念上的混淆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两者虽有关联,而且互相配合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的功效,然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心理辅导工作注重“人的本体”,而社会工作则注重“人在情景”,这导致了两者的最终差异。然而,内地教育界却普遍存在对二者观念上的混淆,认为学校社会工作仅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简单重复,既然已有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则无需学校社工的存在。 3.2.4内地民间社会服务团体严重缺乏 近些年来,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原因之一便是第三部门的严重缺乏及其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历史中,最先的倡导者与推动者便是民间社会服务团体,它们有着特别的敏锐性、灵活性与奉献精神,这是政府机构无法替代的。然而在内地,由于独特的历史原因,民间团体严重缺乏,少量的现有机构也能力有限。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缺乏,就成了影响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建立的重要因素。 4.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对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启示4.1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的宏观制度启示 4.1.1社会转型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当前,内地正处在高速转型期,原来以“单位”为轴心的社会事业传统组织模式正在被以“社区”和专业“社会团体”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事业组织模式所替代。同时,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有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问题多多少少与学校、学生和家长发生着某种关联,例如,城市外来人口及其在城市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社 会转型的一种产物。因此,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式有效地解决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的或有问题的人们,并不只是一种“头疼医头”的应付,更是保持社会稳定,创建现代城市的有效运作模式和良好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4.1.2政府工作和社会工作本身职业化的制度化要求 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职业的社会工作是“去行政化的”,但它却能够有效地帮助政府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从而帮助政府“变小”。职业的社会工作以人为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以帮助弱势人群为己任,以专业化的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为目标,从而可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4.2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的嵌合性启示 4.2.1满足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 与学校教育不同,学校社会工作不是在学校体制内,而是在学校体制外;不是在教学活动中,而是在教学活动外;不是采用班级教育的方式,而主要采用个案和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的。学校社会工作也不同于生活化的家庭教育,它以专业化的形式,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运用系统的专业化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究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也恰恰是这种专业化特征使学校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4.2.2符合学生个人成长社会化规律 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要得到知识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以实现理想的社会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诸如行为、情绪、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无法在学校教师或家长中得到充分的解决。据调查,内地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在行为或情绪上遇到困难时通常是压在心里不说或只告诉自己的好朋友,而不是首先告诉教师或家长。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4.2.3与社会工作整体事业全面发展相嵌合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不仅已成为一项专门化的社会事业,而且其工作的开展也已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美国自1907年开始推行学校社会工作以来,学校社会工作已成为社会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43年美国全国访问教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isiting Teachers)正式改组为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从而在体制上进步确定学校社会工作的地位。目前,内地社会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建设,不仅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且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中小学校中及时开展职业化、专业化的学校社会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内地的社会工作事业,而且对各项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4.3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过程中的多层面发展 4.3.1政府积极主导,民间组织权利支持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最初是由民间团体创导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政府政策和经济上的积极支持,在发展的过程中,两者的通力合作是这项运作模式迅速发展的动力。中国内地由于独特的历史原因,民间团体极度缺乏,很难像香港的民间团体那样起先导作用。因此,中国内地的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需要寻求政府的支持,把政府作为推行这项运作模式的主导力量。推行这项运作模式,首先社工的职业地位必须得到认定,从事学校杜会工作的人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政府应当重视在社工院校中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课程的设置,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学校社工人才,也可以通过进修的方式满足校外人员的专业需求。在内地现有的政府力量中,以服务促进青少年成长为宗旨的共青团组织是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最佳力量。共青团组织是内地青少年工作最主要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同时,共青团具有丰富的青少年工作的经验和相对专业的工作队伍。国家可以在共青团组织中的社区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下,设立学校社会工作机构,作为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指导力量。学校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国家、省、市的共青团的常设机构,在引人专业学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基础上向中小学提供社工服务,同时对学校社会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估。进行定期的、可持续的、制度化的评估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民间机构也是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内地目前尚缺乏专业的社会服务 机构,一些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的人才通过学校社工的专业培训可以作为补充加人学校社会工作的队伍。同时,民间机构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可以作为政府机构制定政策的信息来源。例如,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就可以由一些权威的民间机构通过社会调查来确定。另外,把民间机构作为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机构则能使评估更具有公正性和科学性。 4.3.2积极主动探讨,从试验到普及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工作必须积极提倡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然后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从建立到推广,再到完善也是如此。内地的学校社会工作的推行可以借鉴香港在探索过程中的先试验后推广的经验。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难点就是是否为学校当局接纳与融合。因此,共青团组织可以先挑选较易融人的学校作为先期的对象。合作的关系也应由慢人快,由浅人深。推动的初期,建立示范学校的方法最为可行。由点到面的铺开方式,是在现阶段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的最佳策略。先从个别学校开始,然后从中评估反馈,继而全面推动,这既有利于学校体系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可,又使推行的模式更具操作性和专业性。香港1978年取消在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政策,一直被香港社工界认为是推行学校社会工作中的最大的失误。我们应该加以避免。由于我们处于推行的初期,学校社会工作从小学推行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因为:其一,我们的学校社工在实际操作中经验缺乏,相对而言小学生的问题较为容易处理;其二,中学生的偏差行为通常从小学开始埋下隐患。因此,内地从小学开始试点学校社会工作,既减轻了推行的难度,又有利于其预防性功能的发挥,减少日后问题的复杂化。 4.3.3服务内容注重普遍化和个性化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具体的服务内容,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做法是普遍性与个性化的统一,既注重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人际关系方面的普遍性的问题,同时,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如上文提到的新移民间题、黑社会影响、药物滥用等等。因此,根据内地的国情,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也可以分为一般与特殊两部分。学生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沟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可以由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单项大型辅导或咨询活动的方式解决。同时,内地传统教育中缺乏的压力处理技巧、社交技巧、领袖训练等内容都可以由学校社工通过发展性小组等活动提供。对 于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都需要运用更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技巧来处理。如:备受关注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就必须针对这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防止其走上不良道路;再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疏导;残疾或智障青少年自立信心建立;不良青少年的跟进服务等等,就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更多的付出。学校社会工作的另一个服务功能就是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为学生服务。基于此项功能,服务内容还包括为老师提供的支援及培训服务、参与学校危机处理的服务,为家长提供的咨询、辅导、转介、家访服务,对为社区进行的协调资源服务等等。 5.结论 内地的学校社会工作在起步和发展上滞后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但是它的建立具有充分的必要性。近年来,内地的青少年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与其家庭、学校、社区密不可分。同时,问题的类型也不只局限于学业和交友,性、经济、心理和生理的诸多问题也困扰着他们。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服务的多元化。只是掌握心理辅导知识的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任课教师兼任学生的辅导工作更存在着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而具备了社会工作技巧、心理辅导知识等专业技巧的学校社工则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社工可以作为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枢纽,整合有效的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 内地在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障碍。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成功推行中的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内地借鉴和学习。 致谢 又是一个春天。春暖花开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一页。感谢母校四年以来的悉心培育,感谢这么漂亮的一个大学城校园。在这,她使我增长了智慧、丰富了知识,让我在实践学习中成长。 雨的滋润总是那么的甜蜜。十分感激指导老师徐跃华副教授以及刘念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本文的选题、结构的改善以及内容的丰富等方面给予的认真、细致的指导。对于这篇论文,徐老师每次在课后都不辞劳累的耐心的给我指导,提出许多有益而且中肯的意见。徐老师的为人和广阔知识层面实在让我感到钦佩!而刘念老师胸怀着的社工理念精神让我受益颇多。在这,我衷心的感谢两位老师!还有,我该感谢外国语学院的杜同学,她不仅帮助我为我翻译论文的摘要,而且还在我的论文开始和结束都不断的给我建议和鼓励。总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太感谢你们了! 因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写作较为仓促,文章难免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斧正。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李丽日.国中国小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建构之研究[M].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研究 所博士论文,2000. [2]张宇莲.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1999(1). [3]管向梅.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示[J].社会工作,2004. [4]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5]文军.学校社会工作略论[J].社会工作,2003. [6]沈黎.关于我国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4. [7] 管向梅.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示[J].社会工作,2004. [8]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服务[M].学富事业文化有限公司,2003. [9]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10]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 [11]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 1995(2). [12] Malcolm Payne.Modern Social Work Theroy[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3]陈良瑾.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J].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1). [14]周永新 .社会工作学新论[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 [15]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 [16]李宝库、王青山.社会工作在中国[J].社会工作研究,1994(1). [17]嘎日达、林泉.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工作,1996(2). [18]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 [19]陈犀成、黄河.社会工作概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0]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05.
/
本文档为【陆海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分析及其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