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2019-06-28 6页 doc 128KB 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晓明

教书育人

举报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一、中药化学  二、研究对象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  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  过去认为是无效成分的...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一、中药化学  二、研究对象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  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  过去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现在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多糖)。  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 第一节 绪论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   特点: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   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2.渗漉法  特点:提取效率高,不加热,不破坏成分。  3.煎煮法  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  优点:效率较高  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连续回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器  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缺点:不适用遇热破坏成分。   6.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提取。  7.升华法  具有升华性的成分。  如樟树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  利用超声波产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最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物质。  优点  3.低温下提取,对“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  缺点  对极性大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差,设备造价高。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水    B.甲醇   C.二氧化碳 D.三氧化二铝   E.二氧化硅   【配伍选择题】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连续回流提取法  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较高的是  2.只能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  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  4.中药提取含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方法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及重结晶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差异。   ①结晶的条件  结晶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溶剂。  ③溶剂的选择  b.高温对结晶物质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  c.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者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过滤除去杂质)。  ⑤化合物纯度的判定方法  a.结晶形态与色泽:结晶均匀、一致。  b.熔点与熔距:熔点明确、熔距敏锐(1~2℃)  c.色谱法:三种以上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  d.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   (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极性差异分离  ①水提醇沉法:多糖、蛋白质等沉淀  ②醇提水沉法: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  (3)利用酸碱性进行分离  ①酸提取碱沉淀:生物碱提取分离。  ②碱提取酸沉淀: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判断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是  A.膜过滤   B.显色反应   C.HPLC  D.溶解度测定   E.液-液萃取   【多项选择题】  结晶法精制固体成分时,要求  A.溶剂对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B.溶剂对成分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  C.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不溶解  D.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容易溶解  E.加热溶解后,趁热过滤后母液要迅速降温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1)液-液萃取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K不同而达到分离。   (5)液-液分配柱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氰基(-CN)与氨基(-NH)  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石蜡油、RP-2、RP-8及RP-18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1)物理吸附  无选择性,过程可逆,应用最广。  ①硅胶、氧化铝——极性吸附剂  ②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  (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极性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程度,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有关。  (4)吸附柱色谱用于物质分离的注意事项  ②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样品;  ④酸性物质用硅胶,碱性物质用氧化铝;  ⑤TLC组分Rf达到0.2~0.3时溶剂可用于柱色谱。   (5)聚酰胺柱层析   吸附原理:  聚酰胺不溶于水及常用有机溶剂,对碱稳定,对酸(尤其无机酸)稳定性较差。  原理为“氢键吸附”。  吸附规律:  A.酚羟基数目: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    B.酚羟基位置: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C.分子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D.洗脱溶剂的影响:  水<甲醇<丙酮<稀氢氧化钠<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  聚酰胺对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鞣质例外),故特别适合于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脱鞣处理。   (6)大孔吸附树脂法  吸附原理:  通过物理吸附(范德华力、氢键吸附)和分子筛性能。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两相溶剂分配法分离的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组分  A.分子量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分配系数不同  D.吸附能力不同   E.氢键缔合能力不同    聚酰胺的吸附原理是  A.相似者容易吸附   B.相似者难于吸附  C.离子交换吸附   D.氢键吸附  E.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   【多项选择题】  与极性大小有关的概念有  A.偶极矩   B.比旋光度   C.极化度  D.介电常数   E.折光率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1)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利用分子筛原理分离物质,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大分子化合物被排阻在外部难以进入,因此大分子物质首先被洗出。     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分离  原理: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不同而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外观为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6.根据物质沸点进行分离  利用混合组分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在水中不溶解但可膨胀的材料是  A.葡聚糖凝胶   B.氧化铝   C.硅胶  D.透析膜   E.活性炭   A.聚酰胺   B.离子交换树脂   C.硅胶   D.大孔吸附树脂   E.膜分离  具有氢键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是  对碱稳定,酸不稳定的吸附剂是  同时具有吸附性和分子筛性能的吸附剂是 四、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二)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1.分子式确定  (3)高分辨率质谱法(HR-MS)  2.质谱(MS)  测定有机分子的分子量、求算分子式、推断结构信息。  3.红外光谱(IR)   4000~1500cm-1的区域为特征频率区,许多特征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可据此进行鉴别。  1500~600cm-1的区域为指纹区,真伪鉴别。   4.紫外光谱(UV)  分子结构中具有共轭体系化合物才能在紫外光区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应用:  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测定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5.核磁共振(NMR)   1H-NMR:提供不同氢原子情况。主要为化学位移(δ),偶合常数(J)及质子数(积分面积)。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测定化合物纯度的常用方法是  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   C.薄层色谱  D.柱色谱   E.超声波   【配伍选择题】  A.纸色谱法 B.高效液相法   C.气相法  D.质谱法   E.紫外法   1.推断化合物骨架的方法  2.推断分子量的是   【多项选择题】  1H-NMR能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  A.质子化学位移   B.碳核化学位移  C.质子的积分面积   D.质子间的偶合常数  E.质子与碳的偶合常数 第03讲 生物碱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 第二节 生物碱  一、基本   (一)定义: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二)生物碱的分布和存在  多集中在某一器官。  生物碱在不同植物中含量差别很大。  多数以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其他尚有以生物碱苷及N-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生物碱的结构和分类  1.吡啶类生物碱  (1)简单吡啶类  槟榔碱、槟榔次碱(槟榔)、烟碱等   (2)双稠哌啶类  具喹诺里西啶母核,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2.莨菪烷类  莨菪碱(洋金花)  莨菪烷  莨菪碱   3.异喹啉类生物碱  ②双苄基异喹啉类  汉防己甲素、乙素蝙蝠葛碱.   (3)原小檗碱类  小檗碱类:多为季铵碱,如小檗碱(黄连)   原小檗碱类:多为叔胺碱,如延胡索乙素(延胡索)   (4)吗啡烷类  吗啡、可待因(罂粟)   5.有机胺类生物碱   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如麻黄碱、秋水仙碱。  二、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少数呈液态(烟碱、槟榔碱、毒芹碱);  少数液态及小分子生物碱有挥发性—麻黄碱、烟碱;  个别生物碱有升华性——咖啡因。  少数有颜色(小檗碱、蛇根碱黄色,药根碱红色);有的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如利血平。  多苦,少数辛辣味,个别具甜味(甜菜碱)。  (二)旋光性   生物碱大多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性(旋光度受手性碳构型、测定溶液、PH、浓度等影响)。  生理活性:  多数:L>d ——莨菪碱散瞳作用  少数:d>L——古柯碱局麻作用 (三)溶解性  1.生物碱  (1)亲脂性生物碱  尤其易溶于三氯甲烷中。  (2)亲水性生物碱  季铵碱(小檗碱)  N-氧化物结构的生物碱(氧化苦参碱)  少数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烟碱)  酰胺类生物碱(秋水仙碱、咖啡碱)   (3)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  ①两性生物碱  含酚羟基(吗啡)或羧基生物碱(槟榔次碱)前者溶于NaOH,后者溶于NaHCO3。   ②内酯型(喜树碱)或内酰胺(苦参碱)生物碱:溶解性类似亲脂性生物碱,但强碱溶液中,内酯或内酰胺开环形成羧酸盐,酸化后环合析出  2.生物碱盐  一般易溶于水:   注意:某些生物碱盐难溶于水,如小檗碱盐酸盐、麻黄碱草酸盐   (四)碱性   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接受质子而显碱性。  1.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碱性大小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  2.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SP3>SP2>SP   (2)电性效应   ①诱导效应  供电诱导效应(烷基):氮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  吸电诱导效应(含氧基团、双键、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减弱。  并非所有双键和羟基都使生物碱碱性减小,一些环叔胺碱的氮原子附近具有α、β-双键或α羟基,可使叔胺碱异构成季铵碱显强碱性。   有些生物碱的叔胺氮原子处于稠环的桥头,由于分子刚性结构不能发生转位变成季铵型,双键或者羟基只能起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碱性减弱。如阿马林、新士的宁碱性小于士的宁。   ②共轭效应  苯胺型:P-π共轭,氮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下降,碱性降低。   酰胺型:P-π共轭,氮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下降,形成极弱碱。     胍基型:胍基接受质子形成季铵离子,体系高度共振稳定,碱性增强。   (3)空间效应  生物碱碱性降低   (4)氢键效应  生物碱成盐后,氮原子附近有羟基、羰基处于有利于成稳定分子内氢键,碱性增强。   (五)沉淀反应  在酸水或稀醇中进行:  碘化铋钾(橘红色沉淀)  碘化汞钾(类白色沉淀)  碘-碘化钾(棕色沉淀)  硅钨酸(灰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饱和苦味酸(中性条件下,黄色沉淀)  雷氏铵盐与季铵碱生成红色沉淀  注意:  少数生物碱不与一般的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如麻黄碱、吗啡、咖啡碱等。而酸水提取液中常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鞣质等一些非生物碱类成分,它们也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作用产生沉淀。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生物碱在不同植物的含量差别  A.极小   B.较小   C.很大   D.相近   E.相同   生物碱PKa值表示的是   A.生物碱的熔点高低   B.生物碱的溶解度大小   C.生物碱的沸点高低   D.生物碱的碱性强弱  E.生物碱的折光率大小   常作为生物碱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显色剂是  A.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间二硝基苯试剂   D.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  E.邻二硝基苯试剂   【配伍选择题】  A.小檗碱   B.N-甲基金雀花碱   C.咖啡碱   D.新番木鳖碱   E.吗啡  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  具有水溶性的生物碱   【多项选择题】  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有  A.氮原子杂化方式   B.诱导效应   C.共轭效应   D.空间效应   E.氢键效应 第04讲 含有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三、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苦参  1.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中国药典》以其为指标成分。此外还有羟基苦参碱、去氢苦参碱等,都属于双稠哌啶类生物碱,是喹喏里西啶类衍生物。  (1)性状  苦参碱有α-、β-、γ-,δ-四种,除γ-苦参碱为液体其他均为结晶,常见α-苦参碱。   (2)碱性  苦参类生物碱含两个氮原子,一个为叔胺氮,另一个为酰胺氮,几乎不显碱性。叔胺氮处于骈合环之间,立体效应较小,所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碱性较强。  (3)溶解性  苦参碱可溶于水和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溶剂,氧化苦参碱具配位键,亲水性更强,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醚,可利用二者溶解性差异将其分离。  极性: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3.生物活性  苦参总生物碱具有利尿消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抗缺氧等作用。  4.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苦参碱可导致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产生倦怠、乏力等不良反应;苦参栓可致外阴过敏;苦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并导致恶心、呕吐等。   (二)山豆根  1.山豆根主要生物碱及化学结构  生物碱是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大多属于喹喏里西啶类。《中国药典》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2.山豆根主要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山豆根有抗癌、抗溃疡、抗菌作用;此外,山豆根还有升高白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及保肝作用。  3.山豆根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山豆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超剂量用药(大于10g)。因此,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一般以3~6g为宜。中毒成分可能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以及槐果碱。   (三)麻黄  1.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麻黄所含生物碱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中国药典》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此外还含有少量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麻黄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均在侧链上,为有机胺类生物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属仲胺衍生物,互为立体异构体。   2.理化性质  (1)性状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为无色结晶,有旋光性和挥发性。   (2)碱性  氮原子在侧链上,碱性较强(有机胺类)。伪麻黄碱的共轭酸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所以伪麻黄碱的碱性(pKa9.74)稍强于麻黄碱(pKa9.58)。  (3)溶解性  游离麻黄生物碱可溶于水,伪麻黄碱在水中溶解度较麻黄碱小;二者也可溶于三氯甲烷。  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   3.鉴别反应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能和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   (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  (2)铜络盐反应  4.生物活性  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兴奋大脑和呼吸,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伪麻黄碱有升压、利尿作用;甲基麻黄碱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5.应用注意  用量过大可引起头痛、心悸、大汗不止、体温及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甚至昏迷、惊厥呼吸及排尿困难,心肌梗死或死亡。   (四)黄连  1.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黄连有效成分主要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木兰碱等,以小檗碱含量最高(10%),《中国药典》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这些生物碱都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除木兰碱为阿朴菲型外都属于原小檗碱型,且都是季铵型生物碱。  2.小檗碱的理化性质   (1)性状  小檗碱为黄色针晶,盐酸小檗碱为黄色小针状结晶,加热至220℃分解生成红棕色小檗红碱,小檗碱及其盐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2)碱性  水溶液呈强碱性(季铵碱,pKa11.5)   (3)溶解性  小檗碱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冷乙醇溶解度小,难溶于氯仿、丙酮。  硫酸盐和磷酸盐的水溶度较大,盐酸盐的水溶度较小。  小檗碱和大分子的有机酸盐水溶度都很小。黄连与甘草、黄芩、大黄等配伍时,由于小檗碱与甘草酸、黄芩苷、大黄鞣质等形成难溶于水的盐或复合物而析出。   3.小檗碱的鉴别反应  小檗碱除了能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外,还具有以下特征性鉴别反应:   1.在碱性条件下与丙酮加成,生成黄色结晶型加成物;  2.酸水液加漂白粉(或通入氯气),溶液即变樱红色。  4.生物活性  黄连其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还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溃疡、免疫调节及抗癌等作用。  5.应用注意  外用或口服偶引起过敏性皮疹,小檗碱注射引起皮疹、血小板减少以致过敏性休克,静脉大量给予小檗碱可引起循环、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五)延胡索  1.延胡索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性质  延胡索含有多种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等,多数属原小檗碱型,《中国药典》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2.延胡索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延胡索生物总碱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延胡索乙素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对慢性持续性疼痛及内脏钝痛的效果较好。  3.延胡索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临床应用延胡索乙素,毒副作用较小,一般用量对心率、血压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在治疗量时,可能有眩晕、乏力、偶有恶心、过量可出现呼吸抑制、帕金森综合征等表现。   (六)防己  1.防己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防己有效成分主要是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和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中国药典》以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为指标成分。前者结构中7位取代基为甲氧基,极性小;后者为酚羟基,极性较大。  2.防己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汉防己甲素具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溃疡、保肝等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免疫力和耐缺氧作用等;汉防己乙素具有抗炎镇痛、降压、抗肿瘤作用等。  3.防己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轻度嗜睡、乏力、恶心、腹部不适,个别人服后大便次数增加,停药后症状可缓解;静注部位可能发生疼痛或静脉炎。   (七)川乌  1.主要成分结构  主要为二萜类生物碱,主要是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常和乙酸或苯甲酸结合成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毒性强)。  2.毒性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双酯型的生物碱毒性大,是主要的有毒成分。在碱水中加热或直接水浸泡水解酯键,生成单酯型的乌头次碱或醇胺型乌头原碱(几乎无毒),但疗效不低。   3.生物活性  乌头和附子提取物具有镇痛、消炎、麻醉、降压等作用;附子具有升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日本附子分离出去甲乌药碱,有强心作用。  4.应用注意  乌头碱类化合物有剧毒,2~4mg即可致人死亡。不良反应涉及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   (八)洋金花   1.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主要有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  2.莨菪烷类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性状  莨菪碱为针晶,其外消旋体阿托品为长柱型结晶、加热易升华。东莨菪碱为液体,一水化物为结晶。山莨菪碱为无色针晶。樟柳碱氢溴酸盐为白色针晶。  (2)旋光性  阿托品(外消旋体)无旋光性,其它均有左旋光性。  (3)碱性   莨菪碱>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和樟柳碱  (pKa9.65)     (pKa7.5)  (4)溶解性  东莨菪碱或樟柳碱山莨菪碱莨菪碱或阿托品  水   可溶    可溶  难溶   CCl4   难溶….  可溶  易溶  (5)水解性  莨菪烷类生物碱都是酯类,易水解、尤其在碱性水溶液中更易水解   3.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鉴别反应  具生物碱通性,与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  (1)氯化汞沉淀反应  氯化汞加热 莨菪碱(阿托品)—红色沉淀  东莨菪碱—白色沉淀  (2)Vitali反应   发烟硝酸和苛性碱醇液。  莨菪碱或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阳性  樟柳碱:阴性(不具备莨菪酸)  (3)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DDL)  樟柳碱:阳性(含羟基莨菪酸)  莨菪碱或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阴性   4.生物活性  莨菪碱及阿托品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东莨菪碱除具有莨菪碱的活性外,还具有镇静、麻醉作用。  5.洋金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食用过量或误食易致中毒,少儿较为多见。其中毒机制主要为M-胆碱反应。对周围神经表现为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也可影响呼吸及温度调节中枢。   (九)天仙子  1.天仙子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天仙子主要的生物碱有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  《中国药典》以东莨菪碱和莨若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2.天仙子主要生物碱的生理活性  天仙子含有的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对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并能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还可用于锑剂中毒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  3.天仙子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天仙子的安全用药范围很窄。过量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心脏病患者及孕妇忌用,用量控制在0.06~0.6g。   (十)马钱子  1.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毒性  马钱子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中国药典》以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属于吲哚类衍生物。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味极苦,毒性极强。  2.马钱子生物碱的鉴别方法  (1)与硝酸作用  (2)与浓硫酸/重铬酸钾作用  3.马钱子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马钱子碱有镇痛作用,并具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马钱子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马钱子主要含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前者是主要的有效成分亦是有毒成分,成人用量5~10mg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此外,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十一)千里光  1.千里光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千里光所含有的生物碱主要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主要化学成分有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宁碱及痕量的阿多尼弗林碱等。  阿多尼弗林碱由千里光次碱和千里光酸组成。  2.千里光主要生物碱的生理活性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一些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一些有肝毒、致畸、致突变、致癌等毒性。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3.千里光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千里光具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使用时应该严格注意。《中国药典》以阿多尼弗林碱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含量不得过0.004%。   (十二)雷公藤  1.雷公藤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中国药典》以雷公藤甲素为指标成分,为二萜类化合物。  雷公藤生物碱主要为两类: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主要为雷公藤碱等;精眯类生物碱有苯乙烯南蛇碱等。  2.雷公藤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雷公藤生物碱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等活性。  3.雷公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等。后期还可能发生骨髓抑制、黏膜靡烂、脱发、抽搐等,严重者可能发生休克、昏迷及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麻黄碱不具备的性质是  A.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   B.可溶于水   C.可溶于三氯甲烷   D.具有挥发性   E.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   【配伍选择题】  A.氧化苦参碱   B.樟柳碱   C.莨菪碱   D.小檗碱   E.乌头碱  属季铵型生物碱的是  属二萜双酯型生物碱的是  属喹喏里西啶衍生物的是   【多项选择题】  Vitali反应能用于检识  A.樟柳碱   B.莨菪碱   C.阿托品   D.东莨菪碱   E.山莨菪碱 第05讲 糖和苷 第三节 糖和苷类化合  一、糖及分类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  1.D型和L型  (1)Fisher投影式:距羰基最远的不对称C的-OH向右为D,-OH向左为L。    (2)Haworth式:不对称碳原子C5(吡喃糖)或C4(呋喃糖)上的取代基方向,向上为D,向下为L。    2.α和β  Fischer式中C1-OH与原C5(六碳糖)或C4(五碳糖)-OH顺式为α,反式为β。Haworth式中C1-OH与C5(或C4)取代基在同侧为β型,异侧为α型。   根据其能否水解和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  1.单糖   不能再被简单地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2.低聚糖  由2~9个单糖聚合而成,也称为寡糖。   3.多糖  由10个以上的单糖聚合而成,其性质也不同于单糖和低聚糖。   (一)单糖  1.五碳醛糖:D-木糖、L-阿拉伯糖等。     2.甲基五碳糖:L-鼠李糖等。     3.六碳醛糖: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     4.六碳酮糖:D-果糖(Fru)     5.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等。   (二)低聚糖  根据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分为:  非还原糖:两个单糖以端基羟基脱水缩合,没有还原性如蔗糖、海藻糖。  还原糖:两个单糖不以端基羟基脱水缩合,有还原性。如槐糖、樱草糖。   (三)多糖  由10个以上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糖多没有甜味,也没有还原性。  水不溶:纤维素、甲壳素等,分子呈直链型;  水溶物:淀粉、糖肝原等,分子呈支链型。  淀粉由直链的糖淀粉和支链的胶淀粉组成。糖淀粉能溶于热水;胶淀粉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呈胶状。  糖淀粉遇碘呈蓝色,而胶淀粉遇碘呈紫红色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单糖是  A.多元醇   B.羧酸   C.多羟基醛或酮   D.酯   E.醚     二、苷及其分类  定义:苷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  苷类一般是无味的,但也有苦的和甜的。  苷的亲水性与糖基数目有关系,亲水性随糖基增多而增大。  多数苷为左旋,水解后生成的糖为右旋,因而混合物呈右旋。   (一)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分类  按苷元结构分为蒽醌苷、香豆素苷、黄酮苷、皂苷等。  (二)按苷类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分类  原生苷:原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苷称为原生苷。  次生苷:水解后,失去一部分的糖的苷。    (三)按苷键原子分类  1.氧苷:数量最多,最常见  (1)醇苷:苷元醇羟基与糖缩合(红景天苷)  (2)酚苷:苷元酚羟基与糖缩合(天麻苷)  (3)氰苷:具有α-羟基腈的苷(苦杏仁苷)  水解生成的苷元α-羟基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为醛(酮)和氢氰酸。  (4)酯苷:苷元中羧基与糖缩合(山慈菇苷)  苷键既有缩醛又有酯性质,易被酸碱水解。  (5)吲哚苷:吲哚醇与糖结合的苷  蓼蓝中特有的靛苷为一种吲哚苷,其苷元吲哚醇无色易氧化成暗蓝色的靛蓝。中药青黛就是粗制靛蓝,有抗病毒作用。   2.硫苷  糖半缩醛羟基和苷元上巯基(-SH)缩合。如萝卜苷、芥子苷。  芥子苷经芥子酶水解,生成的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酯类,具有止痛和消炎作用。   3.氮苷  糖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上氮原子缩合。是组成核酸重要化合物。另外,中药巴豆中的巴豆苷是氮苷。   4.碳苷  糖端基碳原子直接与苷元碳原子相连。碳苷水溶解性小,难于水解,如牡荆素、芦荟苷。   (四)其他分类  按连接单糖的数目:单糖苷、双糖苷。   按连接糖的链数:单糖链苷、双糖链苷。   按生理活性:强心苷。   按苷特殊物理性质:皂苷。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碳苷的是  A.山慈菇苷A   B.黑芥子苷   C.巴豆苷   D.芦荟苷   E.毛茛苷   【配伍选择题】  A.氧苷   B.硫苷   C.氮苷   D.三糖苷   E.二糖苷   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形成的苷是  巯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形成的苷是  苷元上的氮与糖端基羟基脱水形成的苷是     三、糖和苷化学性质  (一)糖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羟基反应  3.羰基反应  (二)苷键的裂解  1.酸催化水解  苷键具有缩醛结构,容易被稀酸催化水解,反应在水或稀醇中进行。  (1)按苷键原子的不同  N-苷>O-苷>S-苷>C-苷  N电子云密度高,易接受质子,易水解;C上无游离电子对,不易质子化,难水解。   (2)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容易水解  (3)酮糖苷比醛糖苷容易水解  酮糖苷多为呋喃糖苷。  (4)吡喃糖苷中  吡喃环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于水解:  (5)氨基糖较难水解,羟基糖次之,去氧糖最易水解  (6)芳香族苷较脂肪族苷容易水解   (7)小基团时:横键>竖键(横键易质子化)  大基团时:竖键>横键(苷不稳定)   注意:可采用二相酸水解法,使对酸不稳定的苷元结构得以保留。    2.碱催化水解  一般的苷键为缩醛结构,对稀碱较稳定,不容易被碱水解,很少用碱水解。只适用于酯苷、酚苷、烯醇苷及β位有吸电子基的苷。  3.酶催化水解  酶水解特点:专属性高;反应温和,得到真正的苷元;水解有渐进性,可得到次级苷,有助于判断苷键构型。  麦芽糖酶:仅水解α-葡萄糖苷键(高专属性)  苦杏仁酶:主要水解β-葡萄糖苷键,及其他六碳醛糖β-苷键(低专属性)  转化糖酶:水解β-果糖苷键。   (三)显色反应  糖和苷类化合物最重要的反应:Molish反应  试剂:5%α-萘酚乙醇液,浓硫酸  现象:液面间产生紫色环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根据苷键原子不同,最容易被酸水解的是  A.硫苷   B.氮苷   C.碳苷   D.酯苷   E.氧苷   【多项选择题】  能被碱催化水解的苷是  A.醇苷   B.酚苷   C.酯苷   D.稀醇苷   E.β位有吸电子基取代的苷   四、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苦杏仁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苦杏仁主要含有苦杏仁苷,《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规定含量不低于3.0%。  苦杏仁苷是一种氰苷,水解得到的苷元α-羟基苯乙腈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氢氰酸,其中苯甲醛具有特殊香味,通常将此作为鉴别苦杏仁苷的方法。取本品数粒,加水共研,发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二)桃仁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桃仁含有氰苷化合物,其中苦杏仁苷的量为1.5%~3.0%,《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规定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三)郁李仁  郁李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规定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第06讲 醌类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是分子中具有不饱酮的一类化学成分。在许多常用中药如大黄、虎杖、丹参、紫草等存在此类化合物,许多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一、结构与分类  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  (一)苯醌类  苯醌类化合物分邻苯醌、对苯醌两类。邻苯醌不稳定,故天然存在的主要为对苯醌的衍生物   (二)萘醌类  天然存在的萘醌类分为α(1,4)、β(1,2)及amphi(2,6)三种类型。大多数是α-萘醌类衍生物。  中药紫草含多种萘醌类成分   (三)菲醌类  天然菲醌分为邻菲醌及对菲醌两种类型,如从中药丹参根中分离得到醌衍生物,具有抗菌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四)蒽醌类  分为单蒽核和双蒽核两大类。  1.单蒽核类  (1)蒽醌及苷类  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的分布,可将羟基蒽醌分为两类:  ①大黄素型  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呈黄色。  ②茜草素型  羟基分布在同一侧的苯环上,多为橙黄或橙红色,主要存在于茜草科植物中。  (2)氧化蒽酚类  蒽醌在碱性溶液中被锌粉还原成氧化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二酚,二者均不稳定,较少存在于植物中。  (3)蒽酚或蒽酮  蒽醌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蒽酮。   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存在于新鲜植物中,在加工贮藏中会缓缓氧化为蒽醌。贮存2年以上的大黄检测不到蒽酚类成分。   2.双蒽核类  (1)二蒽酮类  二蒽酮类分为中位连接(C10-C10′)和α位(C1-C1′或C4-C4′)相连。  多以苷的形式存在。如番泻苷A,B,C,D。  二蒽酮类化合物C10-C10′易于断裂成相应的蒽酮类化合物,经FeCl3氧化生成蒽醌类化合物。  (2)二蒽醌类   两个蒽醌环都是相同对称的,由于空间位阻的排斥,两个蒽环呈反向排列。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A.在一个苯环的β位   B.在两个苯环的β位   C.在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D.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E.在醌环上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醌类多为有色结晶体,一般为黄色至紫红色苯醌,苯醌及萘醌多以游离态存在;蒽醌多结合成苷。  (二)挥发性和升华性  游离的醌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萘醌还具有挥发性。   (三)溶解性   H2O MeOH EtOH Et2O CHCL3 游离醌 - + + + + 成苷 +(热) + + - -   (四)酸碱性  醌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显酸性。  1.带羧基的醌类酸性较强;  2.羟基位于苯醌或萘醌的醌核上属插烯酸结构,酸性与带羧基的蒽醌类衍生物类似;  3.β酚羟基的醌类酸性大于α酚羟基;  4.酚羟基数目越多,则酸性增强。  -COOH>2个以上β-OH>1个β-OH>2个以上α-OH>1个α-OH  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溶解顺序  5%NaHCO3:含-COOH、2个或以上β-OH  5%Na2CO3:含1个β-OH  1%NaOH:含2个或2个以上α-OH   5%NaOH:含1个α-OH   由于羰基上的氧原子具有微弱的碱性,能溶于浓硫酸中生成(钅羊)盐再转成阳碳离子,同时颜色显著加深。   (五)显色反应  1.菲格尔反应(Feigl反应)  范围:醌类衍生物  试剂:碱、醛类、邻二硝基苯  现象:紫色  2.无色亚甲蓝反应  苯醌与萘醌专用显色剂,显蓝色斑点   3.Borntrger反应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液显红-紫色的反应相应的蒽酚、蒽酮及二蒽酮只显黄色,需经氧化成蒽醌后方变为红色。  4.Kesting-Craven反应  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  反应官能团:苯醌和萘醌中未被取代的位置。  现象:蓝绿色或蓝紫色。  应用:区分蒽醌和苯醌、萘醌。     5.金属离子反应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α-羟基或邻二酚羟基能和Pb2+、Mg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络合物。不同酚羟基,显色不一。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关于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酚羟基越多,酸性越强  B.氨基越多,酸性越强  C.芳基越多,酸性越强  D.甲基越多,酸性越强  E.甲氧基越多,酸性越强   【配伍选择题】  A.Feigl反应   B.无色亚甲蓝显色   C.Borntrger反应   D.Kestin-Crave反应   E.金属离子络合反应  所有醌类化合物均可反应的是  鉴别α羟基或邻二酚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是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颜色加深的是   【多项选择题】  可用于检识游离萘醌类化合物的有  A.Feigl反应   B.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C.Kestin-Craven反应   D.Kedde反应   E.Molish反应   三、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大黄  1.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含量3~5%。  (1)游离蒽醌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   (2)蒽醌苷类   (3)二蒽酮苷  番泻苷A、B、C、D、E、F。  2.大黄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大黄产生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番泻苷类,游离蒽醌类的泻下作用较弱;大黄具有抗菌作用,以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作用较强。此外,还具有抗肿瘤、利胆保肝、利尿、止血作用等。  (二)虎杖  虎杖主要含有蒽醌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二苯乙烯类、黄酮类、水溶性多糖和鞣质等成分。蒽醌类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此外,还含有非蒽醌类的化合物如虎杖苷等。《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不得少于 0.60%,虎杖苷不得少于0.15%。  (三)何首乌  1.何首乌主要蒽醌类成分  何首乌主要为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中国药典》以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  2.何首乌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何首乌中的蒽醌类成分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等作用;此外,具有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及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四)芦荟   1.芦荟主要蒽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  芦荟中主要成分是羟基蒽醌类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中国药典》以芦荟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2.芦荟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抑菌、抗病毒、抗肿瘤、健胃、通便等作用。   (五)决明子  1.决明子主要蒽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  蒽醌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成分,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等。《中国药典》以大黄酚、橙黄决明素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  2.决明子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决明子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决明子还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及降压、降血清胆固醇的功效,对防治血管硬化与高血压有显著效果。  (六)丹参  1.丹参的主要菲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  包括脂溶性成分菲醌类和水溶性成分,《中国药典》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   2.丹参主要菲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丹参药理作用有减轻心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等。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七)紫草  1.紫草的主要萘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化学成分为萘醌类化合物,包括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羟基萘醌总含量。  2.紫草主要萘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活性,还有抗肝脏氧化损伤和抗受孕作用。另外紫草素作为天然色素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印染工业中。   历年考点  【配伍选择题】  A.蒽醌   B.木脂素   C.黄酮   D.萘醌   E.菲醌  大黄中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  虎杖中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  丹参中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 第07讲 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五节 香豆素和木脂  香豆素类  一、结构与分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仅在苯环上有取代基,多数在7-位有含氧基团取代,7-羟基香豆素(伞形花内酯)可认为是香豆素的母体。   (二)呋喃香豆素  1.6,7-呋喃骈香豆素类(线型):  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2.7,8-呋喃骈香豆素类(角型):  以白芷内酯为代表,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  (三)吡喃香豆素  1.6,7-吡喃型香豆素(线型):  以花椒内酯为代表。  2.7,8-吡喃型香豆素(角型):  以邪蒿内酯为代表。  (四)异香豆素类  异香豆素是香豆素的异物体,在植物体中存在的多数是二氢香豆素的衍生物。代表化合物茵陈炔内酯。  (五)其他香豆素类  指在香豆素的α-吡喃酮环上具有取代基的一类香豆素,取代基接在C-3或C-4位置上。  另外,香豆素尚有二聚体或三聚体存在。   二、理化性质  1.性状  天然游离的香豆素多为较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成苷后则无挥发性和升华性。  2.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三氯甲烷和乙醚;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和乙醇,难溶于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3.荧光性质  可见光下无荧光性,在紫外下显荧光。  7-OH香豆素呈较强的蓝色荧光;  加碱荧光更强,转为绿色。  8位引入羟基则荧光减至极弱,甚至无荧光;  呋喃型香豆素多显蓝色荧光。  4.内酯的碱水解  香豆素具有内酯环,与碱液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酸化又可环合成内酯。  与碱加热时间过长,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异构化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再酸化也无法环合为内酯。  碱水解反应的易→难  利用此性质进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精制,即先溶解于热碱水溶液,酸化后沉淀,借以和杂质分离达到提取和精制的目的。   5.显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红色。  (2)三氯化铁反应  酚羟基反应生成蓝绿色。  (3)Gibb’s反应及Emerson反应    要求有游离得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无取代。  可用这两个反应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香豆素分子在碱性条件下内酯环被水解后所生成的酚羟基,如果其对位(即C-6位)无取代基存在,可与Gibb’s或Emerson试剂反应产生蓝色或红色。    历年真题  【最佳选择题】  香豆素能溶于碱水是因为其具备  A.酮基   B.内酯环   C.苯环   D.甲氧基   E.糖   【多项选择题】  香豆素结构中酚羟基对位有活泼氢,可发生  A.异羟肟酸铁反应   B.三氯化铁反应   C.Gibbs或Emerson反应  D.Dragendorff反应   E.盐酸-镁粉反应 木脂素  木脂素为C6-C3结构,通常为二聚物。  木脂素多数不挥发,游离木脂素亲脂性,成苷后水溶性增大。  Labat反应: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   三、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秦皮  主要成分:香豆素类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素等。《中国药典》测定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总量不得少于1.0%。显示强大的抑菌作用。  (二)前胡  前胡的香豆素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中国药典》测定白花前胡甲、乙素的含量。  紫花前胡以线型吡喃和呋喃香豆素为主,白花前胡以角型吡喃香豆素为主。  (三)肿节风  肿节风又名草珊瑚。含有香豆素如异秦皮啶等。《中国药典》测定异秦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  (四)补骨脂  补骨脂含多种香豆素类成分,《中国药典》测定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四、含木脂素中药  (一)五味子  主要含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中国药典》测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二)厚朴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主要含木脂素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测定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  (三)连翘  1.连翘中主要木脂素及主要化学结构  连翘中的木脂素类成分多为双环氧木脂素及木脂内酯,《中国药典》以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2.连翘含木脂素成分的生物活性  连翘苷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连翘木脂素能够清除脑缺血损伤产生的大量自由基。  (四)细辛  1.细辛中主要成分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木脂素类和黄酮类。《中国药典》以细辛脂素指标成为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同时规定挥发油不得少于2.0%。  2.细辛的生物活性  细辛具有抗菌作用,降低血小板的活性,降低血压、平喘、抗惊厥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3.细辛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细辛含有痕量的马兜铃酸I,有明显的肝肾毒性。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五味子中木脂素的主要结构类型是  A.新木脂   B.厚朴酚木脂素   C.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   D.联苯环丁烷型木脂素   E.内酯型木脂素 第08讲 黄酮类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  一、结构与分类  根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  1.黄酮类   2.黄酮醇类  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含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   3.二氢黄酮类  黄酮
/
本文档为【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