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

2019-11-25 30页 ppt 574KB 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13771067619

从事社区医疗工作多年,对基层医疗有丰富的经验

举报
201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任清亮2013年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概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职业卫生标准分为九类,其中包括化学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
201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任清亮2013年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十五条规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概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职业卫生标准分为九类,其中包括化学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两大类。 第六条规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包括: (一)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 (二)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三)职业病诊断标准; (四)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五)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概述 《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与《职业病防治法》配套的职业卫生标准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概述 2007年我国对2002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将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2007版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主体性限值)。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配套、补充)。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工作地点(WorkSite)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作业地点。 有害物质浓度示方法: 我国采用重量浓度,即每立方米容积空气中含有害物质的质量,以毫克/立方米表示(mg/m3)。 国外采用体积浓度,即ppm表示。 换算:mg/m3=ppm×M/24.45 职业接触限值表示 1、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30mg/m3。 2、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MAC)为10mg/m3。 化学有害因素本标准所指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及生物因素; 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微米以下。数量:毒物339项(MAC53项;PC-TWA和PC-STEL118项;PC-TWA170项)。粉尘47项(PC-TWA和超限倍数)。生物2项。物理因素9项。正确使用说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应用: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小时工作日内(工种)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应用个体采样器采样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个人接触状况;工作场所的定点采样(区域采样、工时调查),可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用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要求在监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地点,进行监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分钟的空气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分钟时,以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相配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推算出的接触限值。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对现有毒理学和工业卫生学资料不足以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时,按下表推算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值(表A1)。表A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大小与超限倍数关系[举例]例如,某物质的PC-TWA为5mg/m3,从上表查出超限倍数为2.5,则PC-STEL为12.5mg/m3。粉尘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该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两倍,即其超限倍数均为2。最高容许浓度的应用:该职业接触限值是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应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样品。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须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对于标以(皮)字的有毒物质,应积极防止皮肤污染。某些化学物质(如有机磷化合物、三硝基甲苯等)在工作场所中经皮肤吸收是重要的侵入途径,应采用个人防护,防止皮肤的污染。#对粉尘制定了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超限倍数(两倍的PC-TWA)两种接触限值,应尽量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进行评价,尚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条件时,可测定总粉尘浓度进行评价。#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资料,应测定各自物质的浓度,并分别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 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 备注 5d/w,=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5d/w,≠8h/d 85 计算8h等效声级 ≠5d/w 85 计算40h等效声级 噪声测量结果注意事项: 1、结果是针对操作工人和工种的,不是作业环境噪声声级。 2、结果是3个数据的对数平均值,不是算数值。等效声级的计算依据是相应岗位对数平均值。 3、定点测量的噪声声级可作为岗位噪声数据,但不能用限值评价,仅作参考。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GBZ2.1-2007、GBZ2.2-2007于A正式实施。 A2007年11月1日 B2007年11月30日 C2007年12月30日 D2008年2月1日 2、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A制定并发布。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卫生部、环境保护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 3、GBZ2.1-2007中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包括C。 A化学物质、粉尘 B化学物质 C化学物质、生物因素 D化学物质、粉尘、生物因素 4、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理解正确的是D A只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就不会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B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可以理解为安全与危险程度的精确界限。 C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D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5、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A。 APC-TWA、PC-STEL、MAC BPC-TWA、PC-STEL、MAC、超限倍数 CTWA、STEL、MAC DTWA、STEL、MAC、超限倍数 二、是非题(每题5分,共50分) 1、PC-STEL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 3、MAC是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4、即使当日TWA符合要求时,短时间接触浓度也不应超过PC-STEL。(√) 5、对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即使当日TWA符合要求时,短时间接触浓度也不应超过超限倍数所对应的短时间接触浓度。(√) 6、如果某化学物质未制定PC-STEL,其PC-TWA为20mg/m3,其最大超限倍数为2,则该物质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不应超过40mg/m3。(√) 7、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基于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定的,所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安全与危险程度的精确界限,也不能简单的用以判断化学物质毒性等级。(√) 8、对分别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PC-TWA的粉尘(煤、水泥、矽),应测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由受过职业卫生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使用。(√) 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不可用于非职业性接触。(√)
/
本文档为【201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