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2021-10-18 3页 doc 255KB 12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慢慢老师

暂无简介

举报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PAGE\*MERGEFORMAT12015-11-2,百度文库,做题,自己做,习题版绪论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2.心理过程: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心理过程。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4.情感过程: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5.意志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二、填空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PAGE\*MERGEFORMAT12015-11-2,百度文库,做题,自己做,习题版绪论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2.心理过程: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心理过程。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4.情感过程: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5.意志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二、填空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最普遍、最熟悉、最真切的现象,但也是最复杂、最深奥、最难以捉摸的现象。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类。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认知的过程。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是情感过程。8.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称为个性。三、选择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知和个性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B)。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四、判断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N)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N)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N)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N)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N)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Y)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N,意志过程)8.心理活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N,也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9.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N)五、简答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意志过程具有调控作用。第二节心理的基本特性一、填空1.人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完善。3.脑的进化过程不是强拆重建,而是不断、、和的过程。4.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是公里,也就是每秒米。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和发布各种信息。6.大脑分为四个机能区,其中枕叶与有关,颞叶与有关,顶叶与有关,额叶与有关。7.大脑皮层上绝大部分部位不承担具体感觉和运动机能,集中用于处理,如。8.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和。9.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表面占成人大脑皮层的,7岁达到。10.心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没有客观现实,人脑酒无从反映。1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是、的反映,与照镜子不是一回事。1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和的影响,同时,还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二、选择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A.3B.2C.4D.5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A.感觉信息B.触觉信息C.知觉信息D.体觉信息3.儿童到()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A.10B.8C.5D.74.比较而言,()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A.物质环境B.社会环境C.自然环境D.家庭环境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A.主观能动的B.消极被动的C.客观主动的D,积极主观的三、判断1.人脑也是一种器官,心理就是它的机能。()2.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对称的。()3.大脑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信息。()4.心理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反映,()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与镜子反映镜像是一回事。()6.人类生活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7.人脑对环境的反映是客观的,有什么就能反映什么。()8.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带着主观色彩的。()9.儿童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时,其大脑如同一张白纸。()10.婴幼儿具有朴素理论。()四、简答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节幼儿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学科。2.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3-6岁儿童,是研究人在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3.学前期4.年龄特征: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某一特定年龄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二、填空1.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3-6岁的儿童。2.儿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近200年的事。3.洛克摈弃了传统观念,提出儿童的心理最初只是一块白板,它的变化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4.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5.王守仁(阳明)指出,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6.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人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一书为标志的。7.年龄特征是指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8.我们习惯上将婴幼儿期称为学前期。三、简答1.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答:(1)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学习幼儿心理学课程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认识教育对象,培养科学的儿童观;第一,幼儿心理学为幼儿的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第二,儿童心理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维护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诊断和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儿童智力发育不全和神经、精神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2)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第四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一、名词解释1.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再从这些材料、数据、事实重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组或者几个年龄组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4.观察法:是有、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5.实验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的,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验法是一种由计划、有控制的观察。6.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概括和总结。二、填空1.心理学是一门强调实证的学科。实证材料必须通过规范的方法得到,这就是科研方法。2.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变量也发生变化,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3.研究方法按时间取向,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4,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5.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6.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7.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群体观察和重点观察。8.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9.从工具上分,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0.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机构性观察。11.从观察目的上分,观察法分为验证性观察和探索性观察。12.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13实验法是实证研究中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14.科学的目标是理论而不是材料。1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坚持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也就是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三、选择1.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C)。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谈话法2.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D)。A.描述和解释B.分析和归纳C.预测和控制D.概括和总结四、简答观察法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答: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群体观察和重点观察。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从工具上分,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机构性观察。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认知的概述一、名词解释1.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2.习惯化:当一个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做习惯化。3.去习惯化:与习惯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于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二、填空1.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认知。2.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都有认知的成分。4.我们说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5.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采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在婴幼儿心理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新成果。2015-11-4第二节婴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感觉: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2.知觉:心理学上把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叫做知觉。3.视敏度:是指从一定距离处感知两个临近点的能力。4.深度知觉:是指对自身与物体之间距离的感知。5.可知度:就是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6.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的行动与某种结果之间联系的理解。7.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8.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9.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二、填空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在于,感觉指人脑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而知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反应。2.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有两个重要的器官,它们分别是嘴和手。3.儿童辨别方向时,先会辨别上下,然后是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4.多通道感知既包括双向接触,也包括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5.多通道感知说明幼小的婴儿就已具备良好的信息组合的能力。6.促进儿童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跨通道感知。7.自我效能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9.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10.一般说来,儿童的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就越大。婴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开始迅速发展。11.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5-7分钟,4岁儿童可集中注意15分钟,5岁儿童可集中注意20分钟,6岁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25分钟,7岁儿童可集中注意30分钟。三、选择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A)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A.新生儿期B.婴儿晚期C.幼儿初期D.先学前期2.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A)结合起来。A.名称B.明度C.色调D.饱和度3.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4.“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A)。A.深度知觉B.方位知觉C.大小知觉D.形状知觉5.儿童掌握方位知觉的顺序是(D)。A.上下、左右、前后B.左右、前后、上下C.前后、上下、左右D.上下、前后、左右6.新生儿视觉的最佳距离是(C)。A.20厘米B.25厘米C.30厘米D.35厘米7.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B)能够正确辨别前后。A.3岁B.4岁C.5岁D.6岁8.学前儿童的颜色视觉(辨色力)在何时发生?(A)A.出生后三四个月B.1岁C.6个月D.2岁9.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部分5岁儿童开始能以(C)为中心辨别左右。A.父母B.同伴C.自身D.他人10.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C)A.成人的指导B.对象的特点C.儿童的目标D.儿童的身体条件1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A)。A.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12.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A)。A.注意B.想象C.需要D.思维1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A)。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两者都占优势D.两者都不占优势14.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B)。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5.儿童不被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所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画画,这是(A)。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6.幼儿在上课时低头搞小动作,老师发现后,最好是(D)。A.叫他的名字B.叫他站起来C.马上叫他站一边D.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拍他17.下列现象属于有意注意的是(B)。A.窗外一声巨响,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外B.幼儿自始至终认真听老师讲故事C.万绿丛中一点红D.造型独特的、会动的玩具引起幼儿的注意2015年11月5日星期四四、判断1.各种感觉在儿童出生后逐步产生,最先产生的是视觉。(N)2.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Y)3.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听觉反应。(N)4.儿童年龄越小,视敏度越高。(N)5.新生儿没有痛觉。(N)6.新生儿对人脸比较感兴趣。(N)7.儿童的视觉敏感度比正常成人要好一些。(N)8.男孩子的辨色力比女孩子强些。(N)9.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左右、前后。(Y)10.俗话说:“小孩的眼睛亮,耳朵灵。”这说明儿童年龄越小,视力和听力越好。(N)11.多通道感知表明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过程。(Y)12.儿童被动地接受环境中的信息,从而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N)13.自我效能感就是儿童对自己的能力(能干什么)和兴趣(喜欢什么)的认识。(N)14.早期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要趁早。(N)15.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儿童一定患有“多动症”,应请医生治疗。(N)16.新颖、鲜艳的东西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所以教师上课时的穿着打扮应新颖、鲜艳,使幼儿有新奇感。(Y)17.无意注意不如有意注意好。(N)18.注意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Y)19.有意注意的产生与外界刺激物无关。(N)20.无意注意的产生既与客观刺激的特点有关,也与个体的主观状态有关。(Y)21.无意注意就是不注意。(N)22.在儿童注意发展的过程中,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N)23.小班幼儿的注意可稳定地集中10分钟左右。(N)2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维持幼儿的有意注意。(N)25.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Y)26.强刺激一定比弱刺激更容易引起无意注意。(N)27.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得越鲜艳、越突出、越多变越好。(N)五、简答1.视知觉有哪些功能?答: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识。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答:第一,客观条件。首先与刺激物的强度有关,刺激物之间的对比,也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最后,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第二,主观条件。首先是人的需要和兴趣,其次是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再次是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无意注意。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答: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动用意志,排除干扰;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间接兴趣。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幼儿记忆的发展名词解释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的目的和任务,不需任何识记方法和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或意志努力的识记。机械识记:是运用多次重复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自传体记忆:是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感觉记忆: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接受了刺激后,就形成了感觉记忆。可保持0.25-2秒。短时记忆:通过复述,感觉记忆就转化成短时记忆(可保持1分钟以内)。长时记忆:再通过复述和编码,短时记忆又转化为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记忆恢复现象:就是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婴儿期记忆缺失:婴儿很早就开始有记忆,但是没有人能记得生命最初两三年的事情。为什么早期的记忆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消失呢?这一奇怪的现象叫做婴儿记忆缺失。记忆策略:是指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记忆活动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组织性策略:是指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分别组成不同类别,编入各种主题,使材料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加以改组,以便于记忆的一种策略。提取策略:所有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平时都不在意识水平上,如果我们需要回想起某个信息时,就需要经过提取的过程。一个人在回忆过程中,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特定信息回收到意识水平上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提取策略。填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记忆主要包括识记、再认和回忆几个基本环节。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成人通常很少能回忆起三四岁之前发生的事情,这种现象叫做婴儿期记忆缺失。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这种现象被称为记忆恢复现象。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始终占主导地位。幼儿对处于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信息回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恢复选择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B)。按照记忆的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态度)幼儿只有机械记忆,没有意义记忆。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记”是“忆”的前提。2.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D)。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记忆容量不足D.婴儿期记忆缺失3.“死记硬背”属于(A)。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有意识记D.无意识记4.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同学,能立即把他认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叫作(C)。A.回忆B.识记C.再认D.记忆恢复5.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A)。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C.机械识记D.无意识记6.我们学习数理化、语文、外语等文化课,主要属于(B)。A.情绪记忆B.语词记忆C.形象记忆D.运动记忆7.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D)。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8.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A)。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识记9.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B)。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10.通过(D)可以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四、判断1.幼儿常常能记住不理解的事物,因为他们的机械识记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N)2.及时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手段。(Y)3.幼儿机械识记效果好。教幼儿记忆材料,只要多次重复学习就可以了。(N)4.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再认和回忆。(Y)5.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区别在于它们识记的内容是否有意义。(N)6.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的。(N)7.在幼儿期,无意识记占优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N)8.无意识记是幼儿主要的记忆形式,随儿童年龄增大,理解能力增强,无意识记逐渐消亡。(N)9.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感觉记忆。(N)10.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识记方法的记忆,因此,在儿童的有意识记发展起来后,运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会使儿童的识记效果更好。(N)11.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得不一定能回忆。(N)12.幼儿活动的动机对他们的有意记忆有很大影响。(Y)五、简答1.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因素有哪些?答:引起幼儿无意识记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因素指的是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内部因素与幼儿的兴趣、情绪状态、态度有关,也与儿童的智力了水平和活动方式(如有没有直接参加活动和实际操作)有关。其中,幼儿的情绪状态时影响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幼儿有哪些记忆策略?答: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说明幼儿记忆中组织性策略的发展特点?答:组织性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在长时记忆中,记忆材料的分类是提高记忆效果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时,婴幼儿只是善于按照物品的本质属性或单词的意义来分类。随着幼儿对语义理解的不断深化,一旦他们能通过语义的组织方式来保存信息,组织策略的运用会更加灵活和准确。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第四节幼儿想象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3.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而自觉进行的想象。4.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5.创造想象:是根据已有的表象,在头脑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6.幻想:就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实现的事物的想象。7.积极的幻想:是指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能实现的幻想。8.消极的幻想:是指不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幻想。9.表象:是个体早先感知过的对象在头脑里的图像记忆,是儿童知识的主要内容。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二、填空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心理过程。2.根据目的性和自觉性的不同,想象可以分为和两类。3.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将想象分为和两类。4.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个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独立地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符号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5.有意想象是指而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实现的事物的想象。6.在幼儿的想象中,想象和想象占主导地位,和想象开始发展。7.幼儿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性和性。8.幼儿教师设计一种新的教具,主要是想象,听故事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想象。三、选择1.建筑师设计出一幢大楼的形状,这种想象属于(C);建筑工人根据所设计的图纸,头脑中产生大楼的立体形状,这种想象属于(B)。A.空想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2.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是指(B)。A.想象B.表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3.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个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独立地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想象是(A)。A.创造想象B.有意想象C.无意想象D.再造想象4.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承认的语言描述,这一特点是指(B)。A.创造想象B.有意想象C.无意想象D.再造想象5.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是(C)。A.拟人化B.夸张性C.独立性D.经验性6.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未实现事物的想象叫做(A)。A.幻想B.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7.在语言或符号的提示下产生的想象是(C)。A.梦想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8.想象发生的时间是(B)。A.刚出生B.2岁左右C.3岁D.6岁左右9.梦是(A)的一种极端形式。A.幻想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10.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D)上。A.表象储备B.实践要求C.知识经验D.新颖程度11.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B)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无意想象12.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B)。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13.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B)。A.感知B.表象C.记忆D.想象14.有人想修炼成仙的想象是(D)。A.理想B.空想C.梦想D.幻想15.一幼儿画画时,本来在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就把树涂掉又去画兔子,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A)。A.再造想象多于创造想象B.想象易于现实相混淆C.主题易变不稳定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四、判断1.想象是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加工的心理活动。(N)2.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N)3.想象是人一出生就具备的心理活动。(N)4.有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N)5.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相混淆,这是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N)6.儿童在2岁左右出现了想象的萌芽。(N)7.梦是有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表现。(N)8.再造想象属于无意想象的一种。(N)9.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Y)10.相对于再造想象来说,创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N)11.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想象。(N)12.对于吴承恩来说,孙悟空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对于每个读者则是再造想象的结果。(N)13.幼儿的想象力比成人强,想象内容非常丰富。(N)五、简答概述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答:(1)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由于缺乏经验,儿童早期的想象似乎常常还与知觉的过程相纠缠,他们往往只是用想象来补充他们所感知的东西,所以他们常常把想象的东西与现实混淆起来。(3)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期(即3-6岁)儿童想象活动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幼儿思维的发展名词解释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直觉行动思维:是借助动作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高级心理活动。表征:儿童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时,头脑里一定有一个关于动作的意图和计划。也就是说儿童开始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这就是表征。推理: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最根本的策略是进行推理。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引出新信息的加工过程。演绎推理:就是根据一些假设为真的前提,得出结论。归纳推理:是从许多特殊信息中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似事物之间也有相应的关系。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填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小班幼儿的思维还明显保留着大量的直觉行动思维思维的成分,大班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进行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思维。使用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概括性和组织性。思维的概括性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感知是认识活动的低级形式,属感性认识;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属理性认识。选择儿童思维发生在(D)。A.0—1岁B.1—1.5岁C.1.5—2岁D.1—3岁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是(A)。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婴儿思维的主要方式是(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自我中心性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问一名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幼儿回答“都是白的,长的”,这表明了该幼儿思维的(A)。具体形象性B.抽象逻辑性C.直觉行动性D.感知行动性儿童最初的思维方式是(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其借助的思维工具是(B)。形象B.表象C.动作D.语词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B)。概念B.思维C.想象D.语言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A)的思维特性。概括性B.直接性C.抽象性D.间接性一系列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被称为(A)。问题解决B.概念形成C.抽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D)。判断B.决策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人脑对同类食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C)的一个特点。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这种认识属于(D)。感知B.记忆C.想象D.思维儿童从冰箱拿东西时,东西摸起来很凉,久而久之,他们知道凡是冰箱里的东西都是凉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思维的(A)。间接性B.概括性C.具体性D.固定性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体现了思维的(B)。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房屋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晕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C)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B)。创造表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C)。创造表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D)。创造想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判断思维的产生以感知为基础,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感知的发展。(Y)儿童的思维产生在学龄期,6—7岁左右。(N)由于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幼儿还不能掌握概念。(N)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是演绎推理。(N)婴儿借助于一个工具把他想要的东西能拿到手里时就表示思维发生了。(N)幼儿还完全不能分类。(N)3岁前的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长大后直觉行动思维就会消失。(Y)形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低于抽象思维,因此应该限制形象思维的发展。(N)儿童在幼儿期主要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N)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N)简答简述思维的特点。答:第一,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事物,而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第二,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从同一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出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第三,组织性,指的是思维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答:新生儿以感知作为认识世界的主导方法,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思维遵循着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路线逐步成熟。幼儿根据什么获得概念?答:首先,直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此外儿童头脑中的范畴类型也是进行分类获得概念的重要因素。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实物概念,即具体实物的概念。第一阶段:只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和在生活中的感知联系来概括;第二阶段,按照物体的某一种特殊的非本质特点来概括。这种突出的非本质特点往往是物体的主要用途;第三阶段,能按物体的几种非本质的或自发的包括本质的属性形成实物概念;第四阶段,能按物体的本质特点进行概括,从而形成实物概念。幼儿掌握社会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指关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概念。第一阶段,笼统的两极,如好人-坏人,这是儿童所掌握的社会概念是不分化的而且又是静止的;第二阶段,以具体化为分化依据,形成社会概念;第三阶段,逐步以本质属性为依据,形成社会概念。6.幼儿的计数受到哪些原则的支配?答:第一,一一对应原则。2。5-3岁的幼儿已经部分地掌握,在计数时,一个物体只能分配一个数字;第二,稳定次序原则。每次计数必须按照同样顺序的数值进行;第三,基数原则。在数一堆东西的时,最后一个数值名就是这堆东西的总数;第四,抽象原则。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计数的对象。第五,次序无关原则。一组物体,无论从哪一个开始计数,结果都是一样的。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一、名词解释1.面部表情:这是情绪在面部肌肉上的表现。2.体势表情:这是情绪在身体动作和姿态上的表现。3.言语表情:这是情绪在语言、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方面的表现。二、填空1.人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体验叫作情绪和情感。2.愉快、欣喜属于积极情感,恐惧、愤怒、悲伤属于消极情感。3.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4.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本质内容。5.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体势表情和言语表情。6.新生儿借助面部表情及动作能引起、维持、调整与成人的交流。7.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8.情绪特征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选择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D)A.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B.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C.客观事物的整体面貌D.客观事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C)是情感产生的基础。A.意志B.需要C.认识D.个性四、判断1.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N)2.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N)3.情绪受到情感的制约和调节。(Y)4.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N)5.从个体发生的过程来看,先有情感,后有情绪。(N)6.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暂时性。(N)7.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情绪和情感。(N)8.儿童早期的情感创伤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Y)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五、简答你是怎么认识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答:第一,密切相关的。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第二,区别在,1.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2.情绪就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就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不轻易流露出来。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第二节早期情绪的发生一、名词解释1.陌生人焦虑2.分离焦虑二、填空1.新生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饿、冷、痛、和。2.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哭和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3.新生儿的皮肤受到时,嘴角有类似微笑的反射。4.婴儿出现真正的微笑是在第周,出现社会性微笑是在个月。5.引起婴儿最初恐惧的两大因素,一是,二是。6.从个月左右起,婴儿出现了与相联系的恐惧,7.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对刺激物产生恐惧反应。8.儿童的焦虑主要与环境中的有关,集中表现在和。9.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从个月开始表现,到个月时最为严重,岁以后强度逐渐减弱。10.大部分孩子从个月起明显表现出分离焦虑。11.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和三个阶段。12.分离焦虑容易引起儿童的下降。三、选择1.原始情绪包括()。A.怕、喜、哀B.喜、怒、爱C.怕、怒、爱D.怒、怕、笑2.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价值。A.报到B.生理C.心理D.社会3.怕生这种情绪一般在婴儿第()个月开始出现。A.3B.6C.8D.104.分离焦虑的第二阶段是()。A.对抗阶段B.失望阶段C.哭泣阶段D.出走阶段四、判断1.新生儿的怕是因为看不到母亲引起的。()2.限制新生儿的活动会引起新生儿发怒。3.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出现对亲近的人的选择性微笑了。4.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5.分离焦虑对儿童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6.长时期的分离焦虑能锻炼婴儿的独立能力。五、简答1.婴儿的哭有哪几种类型?2.幼儿的分离焦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情绪动因:引发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2.道德感:是人所持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理智感:是指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4.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5.适应性调控:是以社会能够容忍或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或延续表达某种情绪。情绪调控的过程就是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要求人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能力,表达适度。6.功能性调控:这类调控服从于个人的目的,以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每个人对自身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调控,往往与实现个人的目的有关。7.特征性调控:从调控特征来看,往往是为了调控一种情绪,就需要激发和调动另一种活动,而且情绪调动不可避免地涉及生理的、认知的、行为的诸方面。特征性调控主要反映个体对情绪的调控手段。8.情绪掩蔽: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定、利益的冲突人们会采取某种策略,使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这就叫情绪掩蔽。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二、填空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化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2.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和运用表情的能力。3.在3岁以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主要是生理需要。4.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对教师微笑、对小朋友笑,其中后两类微笑属于社会性微笑。5.在幼儿园中大班幼儿中,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动因作用越来越大。6.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成人评价而引起。7.幼儿幽默感的萌芽表现为幼儿会。8.中班幼儿爱告状,是由道德感激发出来的一种行为。9.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主要表现为幼儿高级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10.适应性调控就是按社会能够容忍或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或暂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11.功能性调控是为了服从个人的目的,以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12.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13.幼儿已经具备了三种情绪调控策略,它们是建构性策略、回避策略和破坏策略。14.幼儿情绪掩蔽受规则驱动和情境驱动两个因素的影响。15.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父母、同伴和教师。16.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教师可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感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三、选择1.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B)。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2.幼儿在玩智力游戏时,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否则就会不高兴,这表现了幼儿(C)。A.情绪的冲动性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3.幼儿常会因争夺玩具而打架,在地上撒泼,体现了他们情绪的(A)。A.易冲动性B.不稳定性C.外露性D.易受感染性4.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C)。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情绪易外露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D.幼儿的情绪易外露5.幼儿在看图书时,指着“坏人”说“坏蛋、坏蛋”,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A)开始发展起来了。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是非感6.“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与(C)相联系的情绪体验。A.思维B.注意C.记忆D.感觉四、判断1.学前儿童是无忧无虑的。(N)2.儿童告状是其道德感发展的表现。(Y)3.拆卸玩具的行为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Y)4.幼儿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N)5.儿童的哭与笑是同时发生的,都是出生时就有的。(N)6.恐惧属于消极情绪,它只会给婴幼儿带来消极作用。(N)7.儿童运用表情的能力高于理解表情的能力。(N)8.婴儿刚出生就能哭,说明人生来是痛苦的。(N)2015年11月17日星期二五、简答题1.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如何正确评价幼儿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越来越强。第一,情绪的冲动型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即在成人的要求下,由于服从成人的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第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婴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和短暂的;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情境的变化关系密切,容易受外部因素的感染。幼儿晚期情绪比较稳定,情境性和受感染性逐渐减少。第三,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和内隐。婴儿期从幼儿初期的儿童,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幼儿调节情绪的外部表现的能力比调节情绪本身的能力发展得早。幼儿晚期,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第四,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出现了最为常见的建构性策略。回避策略的出现,标志着幼儿社会化的进步。还出现了第三种策略,破坏性策略。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概述名词解释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内化:是指来自外部的社会规范逐渐过渡到意识方面,并在行动中重新表现出来,变成一种自觉的规范行为。自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评价三个方面,从社会化角度来看,完整的自我包括角色系统和能力结构两方面。角色系统: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个自我发展完善的人能在不同情境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不会出现错误的角色行为。能力结构:自我中的能力结构是指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实际能力,如表现在外部的交往技巧、语言的选择、表情的流露、遵守规则等,还有表现在内部的对特定情境的感知、适度自控、及时决策、准确反馈等。二、填空1.心理学的社会化着重研究社会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对各种反映的结果。3.社会化研究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影响,这些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4.儿童掌握社会规范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内化过程。5.内化就是由外部的社会规范逐渐向意识过渡,并在行动中重新表现出来,变成一种自觉的规范行为。6.社会化不是消灭个体,也不是消除个体差异。7.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也就越强。8.儿童社会化的前提是认知发展。9.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形成完整自我,从而使儿童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正常地发挥应有的作用。10.自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评价三个方面。11.完整的自我包括角色系统和能力结构两个方面。三、选择题1.社会化研究与人面对面的心理关系,即(D)。A.亲子关系B.同伴关系C.师生关系D.人际关系2.每个儿童都以自己特有的(B)进行社会化。A.需要、兴趣和智力B.风格、速率和程度C.遗传、环境和教育D.民族、文化和信仰社会化的前提是(D)。A.教育B.道德C.文化D.认知4.能力包括(C)。文字能力和操作能力B.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C.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D.智商和情商四、判断1.儿童社会化是一个被环境塑造的过程。(N)2.社会化就是不要固守个人观点,按社会规范做人。(N)3.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N)4.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成果。(Y)有什么样的认知发展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化。(N)认知是社会化的前提,情感是社会化的动力。(N)角色系统就是一个人能够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自如地转换不同角色行为的能力。(N)儿童的角色系统就是孩子、同伴、学生的总和。(N)角色系统和能力结构的整合,构成完整的自我。(Y)五、简答题1.情感对社会化有什么重要价值?答:情感在认知和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动力作用,能调节人的行为。社会化的目标是什么?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从而使儿童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正常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认知、情感、社会化三者的关系是什么?答:认知、情感、社会化三者密不可分,认知是社会化的前提,社会化丰富了人的情感和认知,情感推动着认知和社会化,共同构成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幼儿语言的发展名词解释积极:指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语用能力:是指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独白、集体独白。填空儿童从不会讲话到能够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的,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前语言时期”。儿童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从量表到质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能力等方面。儿童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在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哪些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被称为积极词汇。儿童早期的语言就具备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功能。儿童语言的表达从最初的单词句到双词句,再到简单句,最后出现完整句。语言是一套社会化的、规范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具体行为。对于儿童来说,用语言来交流首先根据所处情境以及听者的特点决定说话的内容和形式。有研究指出,4岁的幼儿已经能达到这一点。从5岁开始,儿童能独立连贯地复述一个故事。从1—2岁儿童语言的习得策略上看,有指物策略和表现策略两类。选择婴儿对语音,尤其是对母亲的语音偏爱发生于(B)时期。胎儿中后期B.新生儿期C.婴儿期D.幼儿期儿童是在(A)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的。听和说B.听和模仿C.听和想D.想和说3.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不仅有个别差异,还有(D)差异。地区B.民族C.经济D.性别判断婴儿对语言的知觉是从名词开始的。(N)9—12个月的婴儿能将听到的各种语音转换成音素。(Y)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N)词汇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Y)积极词汇就是讲好话的词汇。(N)消极词汇就是不理解词义或不能正确实用的词汇。(N)儿童最初的语言具有情感、意动和指物功能,但单词句只有指物功能。(N)语用能力是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Y)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就是内部语言。(N)儿童语言的习得有性别差异,通常是男孩好于女孩。(N)简答什么是儿童语言中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答: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指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2—6岁儿童的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如何?答:第一,从浑然一体到逐步分化;第二,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第三,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第四,句子长度由短到长。幼儿良好的复述能力表现出哪些特性?答:独立性、完整性、逻辑性和语言的生动流畅性。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自我中心语言:重复、独白、集体独白。社会化语言: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第三节幼儿的亲子关
/
本文档为【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