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翻译理论

2021-07-31 3页 doc 19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爱国

人民教育工作者

举报
翻译理论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理论发轫于公元前1世纪,以古罗马帝国政治家和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前106—43)发表的《论演说术》x标志。中世纪时期从西罗马帝国崩溃起(476年)至15世纪文艺复兴止。代表人物曼里乌•波伊提乌。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末起至17世纪初止,代表人物: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马丁•路德和乔治•查普曼。近代时期从17世纪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黄金时代)。代表人物:约翰•德莱顿,夏尔•巴托,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莱尔马赫,施雷格尔(AugustSxhlegel,1767--1815)和洪堡。现当代翻译理论时...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理论发轫于公元前1世纪,以古罗马帝国政治家和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前106—43)发表的《论演说术》x标志。中世纪时期从西罗马帝国崩溃起(476年)至15世纪文艺复兴止。代表人物曼里乌•波伊提乌。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末起至17世纪初止,代表人物: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马丁•路德和乔治•查普曼。近代时期从17世纪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黄金时代)。代表人物:约翰•德莱顿,夏尔•巴托,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莱尔马赫,施雷格尔(AugustSxhlegel,1767--1815)和洪堡。现当代翻译理论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起至今。“翻译范围之广,形式之多,规模之大,成果之丰,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谭载喜•《西方翻译史》1991),四大学派:a、布拉格学派:创始人是马西休斯,特鲁贝茨考伊和雅可布逊.代表人物有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乔治•穆南、冉佩尔特、维内.主要论点是:(一)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二)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b、伦敦派:创始人是弗斯.代表人物弗斯、卡特福德、萨瓦里和纽马克.主要论点是: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c、美国结构派;d、交际理论派。6.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介绍有六大学派:a、语言学派:代表安德烈•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b、交际学派:现于7、80年代,代表奈达和雷伯恩。其理论渊源是信息论c、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d、文学—文化学派;e、结构学派;f、社会符号学派。7.布拉格学派:创始人是马西休斯(VilemMathesius,1882—1938)和两名俄国移民特鲁贝茨考伊(NikolayS·Trubetskoy,1890--1938)和雅可布逊(RomanJakobson,1896--1982)。主要代表人物有解渴的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JiriLevy)、法国的乔治·穆南(GeorgeMounin)、德国的冉佩尔特(R·Jumpelt)、加拿大的维内(Jean-PaulVinay),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罗曼·雅可布逊和列维。主要论点是:a.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知功能、表达功能等b.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8.伦敦学派:有英国特色的语言学派。创始人弗斯(J·R·Firth,1890-1960),主要代表人物弗斯、卡特福德(JohnCatford)、萨瓦里(TheodoreHoroaceSavory)和纽马克(PeterNewmark)。该派的主要论点: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弗斯认为,(一)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二)完全的翻译不等于完美的翻译;(三)在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中,甲语言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是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乙种语言的。但两种语言的文化越是接近,社会环境是相似,翻译的困难就越小,原语和译语之间的桥梁就越易架构。萨瓦里则在归纳翻译家们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项翻译指导原则:(一)必须译出原文文字;(二)必须译出原文意思;(三)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四)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五)必须反映原作风格;(六)必须带有译者风格;(七)必须译成与原文同时代的作品;(八)必须译成与译者同时代的作品;(九)可以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十)不可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十一)诗体必须译成诗体。这是六对相互矛盾的翻译原则,一者可以根据本人所好,根据原文,语文及读者的,分别选用不同的原则。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和“语义翻译法”(semanticapproach)的概念,提出了“关联翻译法”(associativeapproach)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9.语言学派:现代翻译理论是从语言学派开始的,该派兴起于5、60年代,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一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所作的严密分析为基础,研究原语和译语之间在词法与句法上的一系列对应和转换规则,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卡特福德(JohnCatford)、早年的奈达(EugeneA·Nida)和前联邦德国威尔斯(WolframWilss,1925--)。10.交际学派交际学派出现于7、80年代,以奈达和雷伯恩为代表(Nida&Reyburn),其理论渊源是信息论(又称通讯理论或交际理论和社会语言学)。11.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60年代初,美国依阿华大学首次开设翻译培训班安格尔(PaulAngel)的积极倡导与推动美国文学翻译协会也于70年代后期成立,出版了为《翻译》的学术杂志。代表人物有诗人兼翻译家庞德(EzraPound)等;该派以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兹(Richards)的理论为依归,注重文学翻译实践,以及通过翻译研究来理解文学作品,其研究重点和方法与古代的语文学派比较相像。12.学—文化学派:该派70年代发祥于低地国家(荷兰与比利时)的“翻译研究”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翻译教授霍姆斯(JamesHolmes)、比利时学者、后移民美国并任教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勒费维尔(AmdreLefevere)和英国学者、沃里克大学教授巴斯内特(USANbassnett)。该学派认为,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主要方法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无助于增进人们对于文学翻译的了解,因而沿用了近代翻译时期的阐释方法。13.多元体系派:创始人是特拉维夫大学的埃文—佐哈尔(Even--Zohar)和图里(Toury)“多元体系”指的是由文学内部及文学外部的相关系统构成的整个网络体系,这些相关系统之间存在着等级关系。翻译究派和多元体系派在翻译思想上的差别在于:前者更相信译文可以对译语文化中的文学常规和文化产生影响;而后者则更相信译语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和文学常规主宰着译者的美学预设与先见,并进而影响到其翻译决策。14.结构学派:产生于60年代后期的法国,创始人是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Derrida)。它在当代翻译理论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15.社会符号学派:产生于80年代中期,其代表人物是奈达(Nida)。该派的理论渊源是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莫里斯(CharlesMorris)提出的符号学三大关系:符号与其所指称或描写的实体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语义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是符号句法关系,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符号用法关系。在自然语言中,与这三种关系相对应的是语言符号(包括音素、字素、音节、词素、词、短语、分句、句子乃至话语)的三类意义,即指称意义、(语)言内(部)意义和语用意义。这三类语义作为一个整体,统统构成了词语和话语的总体社会符号意义。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有言内意义(主要为语法意义);在技术性文本中,指称意义非常突出;16.苏联翻译理论的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安德烈·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文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基维·加切奇拉泽。费道罗夫在其《翻译理论概要》(1953)一书中指出:(一)翻译的过程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二)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研究范围;(三)翻译理论有三部分组成:翻译史、翻译纵论和翻译分论;(四)可译性是语言的本质。巴尔胡达罗夫与1975年发表《语言与翻译》一书。在书中他提出:(1)翻译理论是一门语言学学科;(2)翻译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描写;(3)语义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所指意义、实用意义、符号内部意义)加以研究和传达;(4)在六个层次上建立等值翻译,即音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和话语层。加切奇拉泽则在《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一书中指出:(1)文学翻译必须坚持创造性原则;(2)文艺翻译必须运用现实主义方法;(3)文艺翻译不能纳入语言学研究范围。
/
本文档为【翻译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