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误区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误区与对策

2021-06-24 3页 pdf 250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916672

暂无简介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误区与对策·22·化 学 教 育              2013年第7期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误区与对策王良洪(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224011)摘要 小组交流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形式。目前小组交流讨论存在重形式轻效率、讲数量限时间、求合作弃引导、重结果轻过程等误区,要以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为切入点,恰当及时运用交流讨论,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使交流讨论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形式。关键词 课堂交流讨论 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化学教学!!  “合作、交流、讨论”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只能是浮光掠影。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误区与对策
·22·化 学 教 育              2013年第7期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误区与对策王良洪(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224011)摘要 小组交流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形式。目前小组交流讨论存在重形式轻效率、讲数量限时间、求合作弃引导、重结果轻过程等误区,要以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为切入点,恰当及时运用交流讨论,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使交流讨论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形式。关键词 课堂交流讨论 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化学教学!!  “合作、交流、讨论”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只能是浮光掠影。位、彰显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等方面起着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者曾对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地独立思考。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等主题进行过讨论[1~4],有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小组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交汇、思维碰撞、情感交融,合作学习中的“讨论”却较少被关注,有些教师由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进入误1.3 求合作弃引导,虚假繁荣区,“有效性”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有些教师对有的课堂讨论追求的是学生完全的自由,教师课堂讨论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这一问题值得广大教成为旁观者。表面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确立师给予应有的重视。了,但这样的讨论有可能忽略了课堂讨论的实质,1 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存在的误区变成了“街谈巷议”,甚至是偏激的发泄。有的学1.1 重形式轻效率,华而不实生滔滔不绝,在讨论时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与同学发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是为了体现课生争执,这样看似争论得很激烈,实际上是失去了堂的互动理念,根本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每堂控制的“假繁荣”,根本就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课都要搬出“讨论”“小组合作”这一环节。课堂花。与此同时,那些胆小、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上教师一宣布问题,学生便七嘴八舌,热闹非凡。的学生,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也有的学生不自觉可仔细一听,这热闹的课堂讨论的背后是只“作”地把自己看作弱势群体,在讨论中或害怕被人反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击,或怕提出的问题被同学嘲笑而选择了沉默。由大多数学生“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于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不一样,对某一问题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地东拉的理解就会有差异,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若不西扯、高谈阔论,偏离了讨论的主题。这种不切实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加以指导、点际、生搬硬套的做法,导致课堂讨论走向形式化和拨,就会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乱表演化,教学效率低下。说。这样大大降低了课堂讨论的参与度,更谈不上课堂讨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课堂讨论既要突出生生互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要根据教学动,又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突出不同观点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课堂讨论,即使的碰撞,师生互动中体现情感的交流与理智的调需要进行课堂讨论,也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那节。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不能失去自我,些一目了然的问题或难度过大、学生没有相应的知忘了引导。识储备、讨论无结果的问题就不宜讨论。1.4 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动力1.2 讲数量限时间,浮光掠影有的教师对课堂讨论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失去了动力。动,把传统的“满堂灌”演变为“满堂论”,一节其实,许多学生在讨论的关键之处都期待着教师的课提出十多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课堂容量是增大点拨和评价,他们想知道,教师对他们的讨论是如了,却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何看待的?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某种良好的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行为,比如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思维时,教师如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给你们1min能及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某时间进行思考”、“给你们2min时间进行讨论”,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从而激发其继续进这种恩赐式的“自由”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行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潜能更无从谈起。这样的讨论,充其量课堂讨论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ChineseChemicalSociety&BeijingNormalUniversity)Allrightsreserved.http://www.hxjy.org2013年第7期               化 学 教 育·23·合,教师除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地评2.1.4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进行“讨论”价外,更要注重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方法、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等进行评价,对表现哪怕问题是古怪、离奇、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评价成的,教师都不能取笑或批评他们,而是要善于从他为课堂讨论的催化剂。们所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要耐心与学生一起2 化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性“讨论”的策略探讨、解答,切莫不了了之。例如,笔者在讲离子2.1 以学生的“学”为切入点共存有关习题的课堂上,一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2.1.1 在学生情绪涣散时进行“讨论”师,H与Cl也不能大量共存,会生成HCl气教育心理学,课堂开始后的10min内,体。当时,笔者并未生气,而是引导学生讨论何为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最佳状态,课堂的最后10盐酸?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通过讨min,学生则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教论,该学生脸上很自然地露出了笑容。师应在这2个时间段里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师只有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才能使学生喜欢提问,才能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注意!!学习活动的多样化。例如,在“Na2CO3和提出问题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NaHCO3的性质”一轮复习时,如果仅由老师讲授,课堂气氛很沉闷,这些,学生可以先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行自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相互补充,此时教师可2.2 以教师的“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做如下思考和讨论:2.2.1 需要突出重点时进行“讨论”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1)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和解决主要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讨论,在(2)如何除去Na2CO3中少量NaHCO3?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就能使学生留(3)如何除去NaHCO3中少量Na2CO3?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4)如何实现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数目问题,关于NA的问题,等效平衡问题,离子通过这些问题的合作讨论,学生就会在积极活浓度大小比较,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展开。跃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Na2CO3和NaHCO3的相关性质,并能灵活加以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手2.2.2 需要突破难点时进行“讨论”段,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或规律等,设习的积极性。关键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太计一些环环相扣或层层分解的讨论会收到事半功倍难,也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原电池内容教学时,教师可。2.1.2 在学生认识偏差时进行“讨论”将实验分解成以下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在课堂讲授和练习过程中,难免有学生对教学(1)将Zn片插入稀H2SO4中;内容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此时若能抓好这类具有普(2)将Cu片插入稀H2SO4中;遍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往往比教师的“独(3)将Zn片与Cu片同时插入稀H2SO4中;白”效率要高。例如,在讲离子共存的问题时,同(4)将Zn片与Cu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3+-H2SO4中;学们能理解Al 与HCO3之间会发生双水解相互--(5)将实验(4)中的Zn与Cu片之间再接入促进而不能大量共存,当问到AlO2与HCO3能否共存时,部分学生认为能,因为2者水解都呈碱一个检流计。性,不能相互促进使水解到底;大部分学生毫不犹教师边操作边提问题边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同豫地说不能,因为相互促进水解。这时老师要引导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种由浅入深增设问题台阶的方式,易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强学生探索问题学生讨论:NaAlO2溶液中通少量CO2发生什么反的能力。应,苯酚钠溶液中通少量CO2发生什么反应,要求学生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类2.2.3 需要扩展深化时进行“讨论”-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型和反应产物,通过讨论学生自然会理解AlO2与-识和接受能力予以扩展和深化,以拓宽学生的视HCO3不能共存是因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2.1.3 在学生答题被卡住时进行“讨论”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笔者在进行电解质、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常出现非电解质这一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判断H2O是不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一时难以回答或回答错误的情是电解质,有的同学认为是,也有同学认为不是,况。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运用集体智慧因为纯H2O基本不能导电。可见学生的判断仅停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向NH4Al(SO4)2溶留在课本上给概念下的定义,即用在水溶液或者熔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会有什么现象呢?学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来判断问题。这时老师就要从本生一时很难分析得清离子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不质上对概念进行延伸拓展,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防让学生借助于铝盐分别与强碱和弱碱的反应进行题:讨论。(1)NaCl溶液能导电吗?©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ChineseChemicalSociety&BeijingNormalUniversity)Allrightsreserved.http://www.hxjy.org·24·化 学 教 育              2013年第7期(2)NaCl是电解质吗?Na2CO3好还是NaHCO3好。(3)NaCl固体能导电吗?2.2.5 需要巩固时进行“讨论”(4)熔融NaCl能导电吗?讨论是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即使教师(5)物质能否导电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讲解十分详尽、清晰,但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全部讨论后,学生就能更深层次地从电离的角度重接受。若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及时展开讨论,让学生新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起回顾、总结,则能有效地将知识变成学生思维通过对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不仅能较好地调动的产物。例如,在Al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讲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Al、Al2O3、Al(OH)3的化学性质后,可组织学生所学知识,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讨论,Al元素在碱性条件一般以什么形式存在,思维能力的发展。酸性条件下一般以什么形式存在。这种总结不仅能2.2.4 需要联系实际时进行“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Al元素在不同pH环境中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将教材知识与的存在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Al2O3、Al(OH)3的两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解决问参 考 文 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Cl2这节内容时,可引导学[1]邱长群.化学教育,2012,33(6):19-23生讨论自来水为何有一种特殊气味,在讲SO2的 漂白性时,可让学生讨论旧报纸为何会发黄,在讲[2] 李鹏鸽,赵河林.化学教育,2011,32(5):23-25[3] 江旭峰,沈彬.化学教育,2008,29(11):49-51,58蛋白质时可让学生讨论误服重金属盐该如何急救?[4] 王法高.化学教育,2005,26(3):29-30,60在讲盐类水解时可让学生讨论厨房里去除油污选择(上接第21页)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的作用,从而提出问题:常见电池有哪些?在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作答的基础上追问: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从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而激发学生对电池工作原理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入3 4种引入方法的比较分析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引入方式,便产生了分析:这个引课内容体现了化学生活化的痕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使教师选择迹。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见闻,了不同的引入方式,从上述4个新课引入的案例提高了化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为学生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参考。但是将知识的同一课题,4位教师,不同的引入,各有各的结果摆在了新课开始,使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受特点,各有各的收获,就“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到了制约,学生的思维无法扩散,学生一旦获得有这一节课的新课引入,笔者认为以“问题解决”为关知识,就会失去再探究的欲望。如果能将这样的本的新课引入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引起学生学化学事实放在新课之后,作为发散学生思维,解决习的兴趣,效果相对于其他的引入更好。当面对不实际问题的拓展训练,则更会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同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故事引入、化学事实使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引入、化学发展史引入都各有各的优点,并不存在2.4 以“问题解决”为本的新课引入那种引入方法一定优于另一种引入方法,不同的内“问题解决”本身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使学生在容、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问题”的驱动下,自行探究,通过搜集信息、处创设高效的新课引入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课理信息、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增长知题,相同的内容,可有不同的处理,这也符合新课识与才干,发展健全的个性。程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应通过不断教师4的引入:提问:什么是“地球一小时”,地实践与反思,认真掌握引课的技能,在激趣、引有谁参与了这次全球性的活动?“地球一小时”的发思考等方面下工夫,让学生真正在课的开始部分目的是什么?电能的来源是什么?我国的发电方式就投入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享受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什么?火力发电的弊端是什么?是否能实现参 考 文 献化学能到电能的直接转化呢?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1] 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南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0-42[2] 夏雪梅.上海教育科研,2011,(3):63-66式的转换,同时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3] 余凤仙.上海教育科研,2011,(3):73-75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4] 刘银.化学教育,2007,28(1):23-25分析:这种通过问题的引入方法,不仅能激发©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ChineseChemicalSociety&BeijingNormalUniversity)Allrightsreserved.http://www.hxjy.org
/
本文档为【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误区与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