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外国教学教育史复习资料题及标准答案

2021-08-01 3页 doc 81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要太帅

暂无简介

举报
外国教学教育史复习资料题及标准答案-/PAGE2012年《外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它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2、星期日学校:是指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亦称“主日学校”。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1780年由英国出版业者、慈善家雷克斯在英格兰首创,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星期同学校最初仅教阅读《圣经》,以后又教初步的读、写、算知...
外国教学教育史复习资料题及标准答案
-/PAGE2012年《外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它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2、星期日学校:是指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亦称“主日学校”。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1780年由英国出版业者、慈善家雷克斯在英格兰首创,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星期同学校最初仅教阅读《圣经》,以后又教初步的读、写、算知识。由于星期日学校利用休息日把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已有250万学生。3、庆应义塾:它创建于1858年,由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2750.htm"\t"_blank"福泽谕吉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9709.htm"\t"_blank"江户(东京旧称)的筑地铁炮州购地开办,最初取名“兰学塾”,兰学塾主要传授西方的数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及历史方面的知识。该学塾在1868年,即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858811.htm"\t"_blank"庆应4年,更名庆应义塾。19世纪80年代,庆应义塾发展成为庆应大学,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4、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是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改革中,教育主管人洪堡和费希特等人提出的大学观和办学原则。主要含义是:大学不仅有教育功能,且应有研究功能,高等学校应同时是科学研究机构。教授不仅是教师,且首先应是研究者,教学不只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且要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行为规范。这一原则在19世纪后半期及20世纪初,随着德国大学的成功而有广泛的国际影响。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这种起源说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作了专门的和详细地论述。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所著的《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老年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原始人的教育的起源。7、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这是苏联学者最先提出来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这一观点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8、公学:是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学校自成系统,管理权为贵族和教会掌握,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学费昂贵。主要招收经过严格的选择性考试的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以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高材生,造就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学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有大学预科性质。学校规模不大,多实行男女分校,课程注重人文学科,侧重古典语和外语。都设有古典语、现代语和数理三科,重视公民责任、严格纪律的训练,宗教教育也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爱弥儿》: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10、《雄辩术原理》:这本书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11、泛爱学校: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他按照卢梭的教育观点,提出了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等极富新意的办校设想,呼吁人们捐资办学,将结果引来了包括奥地利国王、俄国女皇在内的一批达官贵族的支持,学校于1774年12月正式开学。泛爱学校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直观,学生常在游戏、表演、诵读、交流、心算等活动中学习。12、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它是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卡斯特创立。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了。13、《民主主义与教育》:本书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图》、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在书中杜威把民主主义的发展与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旨在指出这些发展所标明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方面的变革。二、改错题1、斯巴达的学校都是由私人管理。错,“私人”改为“国家”2、亚里士多德是古罗马的教育家。错,“罗马”改为“希腊”3、西欧第一所中世纪大学是威尼斯大学。错,“威尼斯”改为“萨莱诺”4、文艺复兴实质是一次封建阶级的文化革命。错,“封建”改为“资产”5、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1886年的《国民学校章程》。错,“1886”改为“1786”6、《教育诗篇》是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名著。错,“克鲁普斯卡娅”改为“马卡连柯”7、“三艺“是文法、修辞、算数。错,“算术”改为“辩证法”8、柏拉图把培养军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错,“军人”改为“哲学王”9、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普通人民的教育。错,“普通人民”改为“世俗封建主”10、人文主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压制儿童的学习兴趣。错,“压制”改为“激发”11、日本的近代教育仅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性质。错,日本近代教育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崇尚知识和科学技术、广泛吸取外国文化教育的资本主义气息,另一方面:封建性和军国主义。12、在外国教育史上,洛克是实质训练论的代表人物。错,“实质训练论”改为“绅士教育或者形式训练”13、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错,“军事体育”改为“文雅”14、苏格拉底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错,“苏格拉底”改为“柏拉图”15、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的教育远远高于同一时期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形式。对,中世纪早期西欧的教育是落后的,不及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16、经院哲学内部的“唯实论”的斗争,对于中世纪后期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有很大影响。对,经院哲学内部出现了反对派唯名论和正统派唯实论之间的斗争,对于中世纪后期的教育影响巨大。1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提倡经院主义的教育方法。错,“提倡”改为“反对”1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实行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错,“地方分权”改为“中央集权”1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于14世纪。错,“14”改为“17”20、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本杰明.富兰克林。错,“本杰明.富兰克林”改为“贺拉斯.曼”三、简答题1、简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2、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形式有哪些?中世纪时期,教会学校一直是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基督教的教育机构有:(1)修道院(又称修道院学校);(2)主教学校(又叫座堂学校)(3)堂区学校3、苏联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内涵是什么?191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公布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1)主要内容《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统一劳动学校”。所谓“统一”,是指所有的儿童都应进同一类型的学校,全都有权沿着这个阶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所谓“劳动”即强调“新学校应当是劳动的”,并且把劳动列入学校课程,是学生通过劳动能“积极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去认识世界”。(2)统一劳动学校的阶段划分统一劳动学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级学校招收8-13岁的儿童,学习期限5年;第二级学校招收13-17岁的少年和青年,学习期限4年。两级学校均是免费的,并且相互衔接。(3)评价《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取消了一切必要的、合理的教育制度,取消教学,完全废除考试和家庭作业,不正确地解释教师的作用,过高地估计了劳动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等。虽然它存在一些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但毕竟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教育立法,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4、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的内涵是什么?夸梅纽斯教育理论体系的根本性原则就是教育适用自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的特点。5、简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6、简述洛克的体育、德育、智育的思想。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论述。关于体育,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认为每个绅士的身体都必须能适应以后活动中面临的艰苦环境。针对当时贵族子弟多娇生惯养的风气,他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吃苦耐劳。关于德育,他认为德行比知识更重要,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及其基础。德育的任务就是锻炼绅士的意志,做到理性、克制、刚毅、勇敢、诚实、智慧和仁爱等。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要重视理性的领导,其次要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强调德育中早期教育、行为习惯和良好榜样,主张尽可能不要使用体罚。关于智育,洛克尤其强调两点:一是德行重于学问,二是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洛克的教育思想带有世俗化和功利性的特点,对英国及西欧教育的现代化有一定的影响。7、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两种教育,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斯巴达相比,雅典的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表现如下:(1)雅典教育要求学生在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斯巴达的教育中是找不到的。(2)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身强体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商人、而不是斯巴达单纯的军事教育,把学生训练成为只会打仗的士兵。(3)雅典把知识教育作为培养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和官吏的最主要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学到航海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这是斯巴达教育望尘莫及的。(4)雅典对音乐教育的要求比斯巴达要高得多,斯巴达设置音乐唱歌仅仅为了在战场上鼓舞士气,而雅典的音乐教育主要在培养人的节奏感,进而作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有利武器,雅典的音乐教育是其和谐教育和文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与斯巴达实用性的国家导向教育相比,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的反对,对自由教育的强调等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大影响。8、骑士教育有哪几个阶段?骑士教育分三个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7岁前由母亲在家抚养和教育,其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尊重长上的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2)侍童教育阶段。7岁后.封建主之家按等级把儿子(一般为次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官邸中充当随仆或侍童;侍奉主人和主妇,同时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一直到14、15岁;(3)侍从教育阶段。从14、15岁开始进入待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侍从还要侍奉领主和主妇,侍从教育阶段在21岁时结束,举行授职典礼,授以骑士称号。9、《国防教育法》的内容是什么?(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10、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斯宾塞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主张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斯宾塞认为,个人生活中有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社会关系、闲暇娱乐等五个方面的活动;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只有教给科学知识,才能使人为圆满完成各种生活活动做准备。斯宾塞还从知识的比较价值、训练价值、教育价值等各方面论证了科学知识对训练智力的作用更大,更有教育作用,更有实用价值。因此,他认为科学在门类繁多的课程体系中应居中心地位,并将众多的科学课程分为五类,要求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和侧重。斯宾塞认为,科学教育在方法上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注意既传授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上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等原则,鼓动儿童主动学习。 11、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幼教理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培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我教育、感官教育(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培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学习。(3)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培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视为“园丁”,须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乃至教学(如“恩物”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12、简述马卡连柯对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所做的贡献。马卡连柯对集体主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提出集体的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教育理论提出平行教育的影响提出前景教育的教学原则注重集体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培养,强调教师集体和教师个人在其中的作用。13、“智者派”的教育贡献有哪些?“智者派”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对古希腊的文化教育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惟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2)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与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科目,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因而,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3)智者重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把道德与政治的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者统治者的教育。(4)智者的出现表明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5)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才真正成型,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14、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是什么?中世纪大学最初具有行会的性质,中世纪大学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培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专业学院来进行。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学生大学”,一种为“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南欧的大学,如意大利、法国(巴黎大学除外)、西班牙等国的大学多属此类。巴黎大学则是“先生大学”的典型,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15、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校教育法》与《教育基本法》配套,其主要内容如下:(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2)采用六三三四制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高级中学以施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4)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学校教育法》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以及幼儿园教育、特殊教育等做了一些规定。该法案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它使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但有些条款还不完善,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16、简述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主要表现为:(1)首次提出系统的学校制度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民主要求。(2)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了优秀的教科书。(3)系统地总结并创立了一整套学校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实施集体教学的班级授课制度。(4)详细研究了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规则,并试图建立分科的教学方法。其中,教学理论部分成为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5)他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就有开创性,他撰写的《母育学校》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6)《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夸美纽斯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17、试析乌申斯基的民族性原则?乌申斯基在其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中,始终强调民族性问题。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是他的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第一,乌申斯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明显的针对性,是对沙俄农奴教育制度及其官方民族性的有力反驳。第二,乌申斯基的教育民族性原则主张建立具有本民族特色、符合全民族利益的教育体系。第三,乌申斯基的教育民族性原则,主张在建立本国独特的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吸收、借鉴别国有益的经验。第四,乌申斯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要求培养具有民族情感、道德高尚的人,要形成新一代人爱国主义思想。第五,乌申斯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要求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必须用祖国语言进行教育和教学。四、论述题1、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在美德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1、关于美德的定义。(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定义。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凡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到好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去做,没有明知是善而不为善而反为恶者。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所以,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苏格拉底所说的善,无疑是符合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所谓正义、勇敢、刚毅、节制等等品德,并且把知和行等同起来(2)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两类: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后者才是伦理学讨论的对象。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方是过度,一是不及,美德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亚里士多德并不将欲望排除在美德之外,欲望、理性的统一,也就是介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项,就是美德,美德也包含非理性的环节在自身之内。2、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强调知识对道德行为的指导意义,要求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要求把知识和德行统一起来。(2)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认为应该掌握伦理美德,实现欲望、意向、理性的统一,理性的东西和非理性的东西的统一。3、关于美德教育的方法(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苏格拉底从神学唯心论出发,以美德来源于知识为基础,认为神早已把善的知识给予了人的灵魂,所以,知识是先天就有的,它们以一种模糊的状态潜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之显露、发展、明确起来,“美德由教育而来”。在教育方法方面,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把潜藏于别人心灵中的美德知识诱导出来。通过与对方的一问一答,反复诘难,使对方陷于矛盾,怀疑自己原来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逐步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得出普遍性的原则,一般性的概念。(2)亚里土多德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倡实践,美德既非生来就有,也非与天性无关,自然给了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我们应在实践中获得这些德行,美德在于实践。在实践德行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讨论了哪些问题?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答:(1)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从19世纪开始,美国全国统一的公立小学作为公立的和普及的教育制度的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了。到20世纪初期,美国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19世纪末,一种与小学相联系的中学又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进人20世纪以后,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美国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①中学课程的变革进人20世纪后,美国教育飞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建立有别于欧洲的美国式中等教育。1891年,美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人委员会’,专门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1895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三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础。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不同于欧洲教育的特色,对美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②中学职能的变革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智力教育模式忽视社会职能,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受到批判,引发了改组中等教育的改革。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1918年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并将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概括为:健康;常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地使用闲暇;道德品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改组学制,形成六三三制,并建立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③“八年研究”计划“八年研究,也称“三十所学校实验”,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起的一项大规模教育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来寻求解决中学教育目标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建立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有机衔接,以期建立新型的中等学校模式,协调中学升学与就业的双重目标;同时也证明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2)历史和现实意义(自己归纳)3、试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答: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自然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强调教育要以人的自然发展为中心。自然教育的体现主要包括: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基本含义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归于自然”,主张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回归于保持完整的大自然,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二是“消极教育”,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天性,顺应儿童身心的发展秩序,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②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与公民教育对立的“自然人”的目标。“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又是自由的人,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具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这区别于传统的公民教育培养目标,但是到后期,卢梭也开始提倡公民教育,着重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强调其忠诚感,对“自然人”进行了一些补充。③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别具一格的分阶段教育。将自然人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按照年龄划分,针对每一阶段提出培养的目标和方法,采用具体的内容,渗透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从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人手,使每一阶段的教育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还着重提倡女子教育。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意义①卢梭主张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的发展,认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特点,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自然的教育基本原则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施教。这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影响了几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奠定了欧美新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②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归于自然”、遵从天性,就是要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卢梭所提出的“自然人”实际上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他在这个问题的论述中所包含的重视普遍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强调手脑并用、身心两健、培养独立判断力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是教育思想中宝贵理论财富。③卢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并以此为标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他对封建教育腐朽性的揭露切中时弊,对新教育所提出的设想则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对整个欧洲,对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美各国的教育家都在研究、实践、修正和丰富卢梭的教育思想,新的儿童观被广为普及。卢梭提出的研究学生、研究儿童的号召,也一直是19世纪乃至20世纪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3)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局限(谈自己的观点)4、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关于影响儿童个体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二者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二者相同之处①他们都试图从各自的哲学认识论、政治哲学观等角度出发,来阐述儿童或个体是如何获得知识、形成理性的。②他们所探讨的都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总的看也就是遗传、环境(教育)因素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2)二者的不同之处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是一种内发论,它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其主要内容有:①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②思维、共相与外界无关,存在于人的灵魂内部;③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己被遗忘的知识。因此,“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④人生来就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是金质、银质、钢铁质。一个人的天赋将决定他在今后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才德。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一种“外铄论”,它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这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但亚里士多德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是有限的。①人的灵魂(意识)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当感觉印象进入灵魂(意识)时,要经过思维加工,它会引起灵魂性质的变化.而蜡块接受带印的黄金戒指的印记时仍然是原来蜡块性质没有发生改变;②人与外界的关系不是纯粹被动的关系,人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人的自觉能动性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强调个体遗传因素对于其后天学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他过分夸大了遗传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认为人一生下来的“金”、“银”、“铜铁”质会决定他们后天的发展.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也只是唤起先天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则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然而,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没有任何能力,就像白板一块,过分夸大了后天环境的作用,否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5、20世纪前期,德、日两国教育改革中都出现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最后又都导致了法西斯专制主义教育,二者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应当吸取什么教训?一战以后,德国开始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但德国社会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逐步演变为法西斯专制主义。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教育成为法西斯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同样,日本教育也呈现出极端的军国主义色彩,在二战中两国的教育都成为侵略的工具,但二者仍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表现如下:德国教育的特点①多轨性、等级性和阶级性。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教育具有鲜明的多轨性、等级性和阶级性。三轨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将学校分为三类:国民学校、中间学校和文科中学。其中文科中学在德国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②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向。魏玛共和国时期,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衔接。但是在指导思想上也出现了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向,为以后纳粹时期德国教育演变为法西斯统治的工具提供了机会。③法西斯化。纳粹时期,德国学校教育出现倒退。希特勒实行法西斯专政使得教育也被纳入法西斯化的轨道,成为纳粹实施法西斯专政统治的工具。日本教育的特点①民族主义加强。20世纪初期到20年代,日本为了继承其传统文化、抵御西方文化的影响。②引进国外教育思想。1890年,日本制定了《教育敕语》,把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民族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忠孝为日本国体之精华,日本教育之渊源。③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具体表现在:第一,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控制。第二,大力发展高中,加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衔接。第三,改善和加强女子中等教育。第四,颁布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法令。④高等教育得到发展。1918又颁布了修订的《大学令》,强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允许创办私立大学和地方公立大学;大学可设立多科大学,也可设立单科大学等。《大学令》颁布以后,日本的大学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大学令》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了日本大学的教育体系。⑤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日本的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主要表现为:加强对师生民主进步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加强教育的军国主义内容;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到1937年以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战时教育体制.教育成为战争的工具和机器。教训:(谈自己的观点)6、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内容与现实意义如何?答题思路:(各点需展开)(1)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内容杜威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标示出杜威的教育观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生长”。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2)杜威教育本质论的现实意义7、你怎么评价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体系?答: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他的重要著作《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论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教育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上帝就是真理了解上帝可通过世俗知识(理性)和内省(信仰)的方式,世俗知识是为信仰服务的,必须绝对服从《圣经》。通过理性和思想而不是感觉,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和知识。(2)“原罪论”与“禁欲说”奥古斯丁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宣扬“赎罪论”,认为人要去恶从善,依靠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要依靠上帝才能解救;他提倡“禁欲说”,宣扬“灵魂不灭论”,认为人性本恶,只有信仰上帝,摧毁欲望,才能从恶性中解脱,上升到神的境界。因此,他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必要的,奥古斯丁的这种理论支配了欧洲教育达1000年之久。(3)宗教教育奥古斯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和神学服务,《圣经》是最主要的教材。对于古希腊和罗马的世俗文化,他主张要有条件地吸取并为基督教服务。他认为文法、修辞、逻辑等学科,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为异教服务,也可以为基督教服务。他说可以保留这些学科的形式,同时以《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对其加以改变。同样,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也可以改变,使它们为基督教服务。(4)平等思想他认为上帝的子民是平等的,都可以得救,这就促进了教育平等思想的产生。奥古斯丁创立的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为基督教哲学开创了新的纪元。他的教育哲学对西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教会控制的各级学校,无不以他的教育哲学为指针。了解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是理解罗马帝国后期和西欧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环节。8、比较19世纪欧美和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异同。19世纪欧美和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相应的,各国在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欧美和日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相同之处,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1)欧美与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点①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近代教育体制,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补充,使其更加系统全面。纵向来看,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横向来看,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以及师范教育,形成一个全面的体系。欧美国家早巳建立起来,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才逐渐建立起完整的近代教育体制。②都以法律促成教育体制的完善。在具体实施上,欧美和日本都用颁布法律的形式来强制性的实施教育方面的改革,用法律的力量来促使教育体制的更加完善,使其实施变得更加方便。如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学制令》,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美国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促进农工学院的发展。③在初等教育上,都开始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而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并且颁布具体的义务教育法来督促实行。这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如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对5一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日本明治维新时也大力提倡初等义务教育。④在中等教育上,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加强教师方面的教育,提高整个教师群体的素质,保障师范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利于普通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日本颁布的《师范学校令》将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两类,分别为公立小学和寻常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和校长。⑤在高等教育上,主张自由的学术研究。提倡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形成了新的办学特色,实行学术自由,“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大学具有办学的自主权;聘请知名学者任教;重视学术研究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如德国柏林大学的兴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兴建,这些大学都体现出这些特点。(2)欧美与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点①欧美教育的发展和日本教育改革的重心不一致。欧美教育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完善和发展,19世纪的改革只是针对原有的教育体翻进行修补完善,并没有推倒重新建立的意思。而日本的教育改革思路则不一致,明治维新本质上是一场从封建道路向资本主义道路迈进的过程,日本则要将原有的封建教育体制全面废止,重新向西方学资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并将其与日本的国情相结合,建立起符合日本的教育体制,是一个逐渐渐进,并且努力尝试的过程。②明治维新一方面使日本教育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已表现出军国主义色彩.欧美则不具备。日本的教育改革也留有很多封建残余,而这些封建思想主导着教育思想的发展,例如忠于天皇等思想。最终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将日本国民带入到战争中,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的重大弊端。9、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答: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二者教育理论既有统一性,也存在着对立,其表现如下:(1)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统一性①他们对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理解,是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前提。赫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受康德和费希特影响,其在《普通教育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与其哲学认识论是密不可分的。而杜威的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的。②赫尔巴特和杜威都十分关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以及教学过程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建构在这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而由于二者在哲学认识论、教育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教育目的认识上: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要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成为普鲁士优秀的公民。杜威则认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社会性的要求和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因此,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及改革的基本方法。杜威理论中理想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等。虽然二者的论述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2)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对立点①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更重视个人的观念的培养,杜威则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重视人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毅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等。在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还要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②在课程内容上,赫尔巴特提倡分科课程,而杜威强调活动课程。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另一类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分科课程理论。而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这种活动性的课程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纺织、绘画、唱歌、讲故事、阅读等形式。他认为,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总的来说,是一种综合各门学科的活动课程。同时,杜威还指出成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成年人的经验也是有指导价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③教学过程方面,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杜威强调五步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杜威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共同活动、共同经验,书本降到次要的位置,活动和经验才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也不限于教室。他把思维的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子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五,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④在教师和儿童的地位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主导,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赫尔巴特在这方面重点论述的是纪律问题。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他提出。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到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杜威十分关注在教育中儿童兴趣的发挥和经验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实质上是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的东西,强调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个体在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要求等。(3)在教育史上,一般来说,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则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两大派在教育理论上的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中心”的对立,即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这两个派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中心的“对立”揭示了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相互联系的几个因素。无论是现代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还是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反驳,他们的争论都离不开“三个中心”的问题,而对对方的批判也都击中了对方教育理论中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五、多选题1、下列哪几项运动是斯巴达“五项竞技”的教育内容:(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铁饼E投标枪2、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ABCD)A相对主义B个人主义C感觉主义D怀疑主义E理性主义3、下列哪几项是“骑士七技”的内容:(ABCDEFG)A骑马B游泳C投枪D击剑E打猎F弈棋G吟诗4、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存在哪些教派:(ABCD)A天主教B路德派新教C加尔文派新教D英国国教E伊斯兰教5、1886年日本首任文部大臣森有礼颁布了一些法令,统称为《学校令》,包括(ABCD)A《帝国大学令》B《师范学校令》C《中学校令》D《小学校令》E《大学校令》6、福禄培尔认为教育应遵循如下教育规律:(ABCD)A统一的原则B顺应自然的原则C发展的原则D创造的原则E和谐的原则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BCDE)A教育出现阶级性,教育权不平等B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C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E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于原始状态8、下列哪几项道德品质属于希腊思想家所概括的“四大德”:(ACDF)A智慧B忠诚C勇敢D正义E坚韧F节制9、中世纪大学往往分哪几科:(ABCD)A文B法C神D医E史10、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ABCDE)A人文主义B古典主义C世俗性D宗教性E贵族性11、英国的公学是(AD)教育机构。A私立B公立C初等D中等E高等12、赞科夫的“发展教学论”的教学原则的内容(ABCDE)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B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E使班级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13、古巴比伦的“泥板书舍”中有(ABCD)A校父B专家C大兄长D校子E校长14、西塞罗在谈到言语修养时,提出应达到哪些标准?(ABCD)A表达正确B通俗易懂C优美生动D与主题相称E逻辑严谨15、阿拉伯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ABCDE)A昆它布B宫廷学校和官邸学校C学馆D清真寺E图书馆16、17、18世纪英国的慈善学校有(ABCDE)A免费学校B贫儿学校C乞儿学校D流动学校E工作学校17、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B)A自然教育思想B泛智思想C要素教育思想D心理学化思想18、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四个阶段(BCDE)A假设B明了(或清晰)C联合(或联想)D系统E方法六、单选题:1、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DA生动活泼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2、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3、夸美纽斯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是:()AA《母育学校》B《父母必读》C《人的教育》D《泛智先声》4、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DA蒙田B拉伯雷C莫尔D维多里诺5、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设立的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是()AA帝国大学B柏林大学C文部省D法兰西教育部6、《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苏联()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文件。CA20年代B30年代C建国初期D卫国战争7、20世纪30年代,美国针对大学与中学的关系问题所作的研究称作()。BA课程运动B八年研究C开放大学运动D社区学院运动8、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CA《教育论》B《普通教育学》C《人是教育的对象》D《教育漫话》9、蒙台梭利认为,在进行感官教育的过程中,成人对儿童要()AA给予活动的自由B尽量加以干涉C不予理睬D严加管束10、福禄培尔为幼儿游戏和活动设计的教具,取名为()CA积木B作业C恩物D手工劳动11、下列那个选项与古代印度教育没有关联的是( )DA婆罗门 B比丘尼 C古儒学校 D亚历山大12、下列哪些教育机构是属于基督教教育机构()AA修道院学校 教区学校 主教学校 耶稣会学校B泛爱学校 教区学校  文法学校  僧侣学校C大学 古典文科中学  骑士学院  公学D文实中学  文法中学 实科中学  综合中学13、下面大学中,属于典型的“先生大学”的是()DA萨莱诺大学B牛津大学C波隆那大学D巴黎大学14、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CA《乌托邦》B《太阳城》C《巨人传》D《传》15、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B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学校三轨制D多元制16、1810年德国文教总管洪堡所创立的()对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A文教部B帝国大学C慕尼黑大学D柏林大学17、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改革片面强调()AA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B生产劳动教育C思想品德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18、二战后,美国颁布的()建立一个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衔接的学校系统,肯定了美国的6-3-3学制的地位。BA《国防教育法》B《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C《史密斯—休斯法》D《中小学教育法》19、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是()AA贺拉斯.曼B帕克C杜威D克伯屈20、福泽谕吉的教育代表作是()AA《劝学篇》B《学制令》C《实业补习学校规程》D《全人教育论》21、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原则CA正面教育影响原则B高速度、高难度原则C平行教育影响原则D最优化原则22、古希腊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数、()、天文、音乐等。BA物理B几何C化学D生物23、古罗马共和前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AA农民和军人B官吏和顺民C演说家D哲学家24、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A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25、中世纪将宗教教育和武士教育合为一体的教育是()CA教会教育B武士教育C骑士教育D世俗教育26、夸美纽斯为6-12岁的
/
本文档为【外国教学教育史复习资料题及标准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