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2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

2022-08-26 8页 doc 297KB 21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坚持101

暂无简介

举报
202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及课标解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测试题(一)1.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    )和(        )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2.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    )、(     )的学习和发展机会。3.(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5.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   )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
202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2022年版)》测试题3套及课标解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测试题(一)1.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    )和(        )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2.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    )、(     )的学习和发展机会。3.(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5.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   )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6.科学探究包括(   )、(   )、(   )、(   )、(   )、(   )、(   )、(   )等8个要素。7.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    )与(    )。8、在实事求是方面,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9.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0.运用科学、技术和        ,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49.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11.教科书是            的载体,它系统地呈现了        的内容。教科书的编写应以     为指向,从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要力求体现以     为本,而不是单纯呈现课程内容。12.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        、         和          。13.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探究活动可分为     、       和             。14.小学科学倡导          学习方式。15.STEM是科学、      、    与     的简称,是一种以    、           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16.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教师应注意①                          。②                      。答案1.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适合的、公平的。3.科学探究。4.探究活动。5.质疑与反思。6.1-2年级: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4年级: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5-6年级: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8.工程,人工世界。9.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10.新证据。11.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等8个要素。13.课程内容,科学习。学生的学习,学生。15.活动性、生动性和开放性。16.指导性探究、引导性探究和自主性探究。测试题(二)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    )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    ),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    )、(    )(    )的课程。3.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注重(    )与(    )的结合、(    )与(    )的结合、(    )与(    )的结合、(    )与(    )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     )、(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   )的能力.4.小学科学应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   )、(   )的意识和(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    )、(    )、(    )、(    )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      )。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                   ”的观点,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7科学教师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      、      的关系,正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8.教材包括     、     、     和     ,它们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9.科学教师要     地使用教材。这是科学教师     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     的机会。10.         是 教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          及学生探究活动的            ,它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落实于课堂的基本保证。11.学具包括观察和实验材料、制作材料及相应的         。学具的设计,应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         的材料,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载体。1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资源的    、    、    和      。13.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  )设计(    ),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14.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    )、(   )、类比等,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15.小学科学强调(    )和(    ),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    )的能力、(    )的能力、(    )的能力、(    )的能力,以及(    )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    )、(    )和(    );重视科学与(    )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    )和热爱科学的品质。16、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    ) 为宗旨,涵盖(    )、(    )、(    )、(    )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为总目标和(    ) 。17、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            、正确的(      )和(    )。18.在科学态度方面,应培养学生具有基于(    )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19.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    ),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    )。20.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需要对它们运用    、    、       、         、     等方法进行研究。参考答案1.立德树人,科学素养。2.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3.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动手与动脑、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4.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和沟通的能力.5.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6.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主要概念。7.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8、学段且标、课程且标9.学生活动手册。县体指导,真实记录。10、工具。有结构。12.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经济性。13.问题,研究,证据,推理。14.概括、推理。15.做中学和学中思,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人文,科学伦理精神。16、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17、技术与工程,科学的兴趣、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18.证据和推理。19.质疑,创新。20.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测试题(三)1.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    )和(        )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2.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    )、(     )的学习和发展机会。3.(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5.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   )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6.科学探究包括(   )、(   )、(   )、(   )、(   )、(   )、(   )、(   )等8个要素。7.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    )与(    )。8、在实事求是方面,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9.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0.运用科学、技术和        ,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49.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11.教科书是            的载体,它系统地呈现了        的内容。教科书的编写应以     为指向,从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要力求体现以     为本,而不是单纯呈现课程内容。12.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        、         和          。13.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探究活动可分为     、       和             。14.小学科学倡导          学习方式。15.STEM是科学、      、    与     的简称,是一种以    、           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16.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教师应注意①                          。②                      。答案1.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适合的、公平的。3.科学探究。4.探究活动。5.质疑与反思。6.1-2年级: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4年级: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5-6年级: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8.工程,人工世界。9.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10.新证据。11.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8个要素。13.课程内容,科学习。学生的学习,学生。15.活动性、生动性和开放性。16.指导性探究、引导性探究和自主性探究。(重要)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起了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相关的介绍文章陆续发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承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哪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出哪些特点?对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这些内容将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教学。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七个部分组成。此外,《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新增了以下内容: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段目标;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等。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研读,可以发现不少新的特点,体现了新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国家的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打通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要求,科学课程也不例外。这虽然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但也对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上,需要瞻前顾后,注重前后联系,关注学段衔接,从整体和大局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设计逻辑非常严密。从学段上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设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体现了进阶要求;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来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纲,由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各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基石,也是课程培养的目标。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科学观念是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载体。它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还包括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作为素养的科学观念既包含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又包含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是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思维作为科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个重大突破。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多数学科都非常重视思维培养,因为这是关键能力的核心。《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发散、突破定式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还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即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推理与论证、创新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实践指的是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是关键能力之一,主要在于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开展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所有学科都应培养的共通能力,它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能力支撑。探究实践也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概念的理解和建构,培养其刻苦坚韧的精神和毅力,提高其多方面的能力。态度责任指的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生所有的核心素养最终将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灵魂。课程标准是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的,体现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特点。只有掌握核心的知识,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所以,由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三)更加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本次所有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也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特点。课程方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学科的实践性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课程标准(2022年版)》淡化了四大领域的名称,隐去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凸显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强化了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旨在通过这些概念的学习,逐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四个跨学科概念。强调综合性,就要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整合学科知识,统筹设计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学生的生活情境是综合的,而科学课程研究的是学生周围的世界,所以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综合的。这是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强调实践性,是为了变革育人方式。过去,教育过度注重书本学习和纸笔考试,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却缺乏应有的能力。如今,加强实践性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它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其中,技术与工程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抓手,其地位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得到了强化。学生必做的探究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的内容,它针对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设置了最低要求,目的是促进我国实验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四)以核心概念为主体建构内容结构《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炼了十三个核心概念来组织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形成核心素养,这继承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思想。聚焦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利于通过集中精力学习最少的知识,达到最大的效果。《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建构了内容结构,如图1。图121世纪以来,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影响,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提倡让学生获得许多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提倡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这是因为核心概念是可以迁移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周围的生活现象和事件,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利用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有利于达到“学得少效果好”的目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四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为主线,旨在让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技术与工程实践三者实现有机整合。(五)以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学习进阶是近年来国际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刻画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六至八年),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某一概念或主题的过程中,思维是依次进阶的。“进”描述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方向,“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和学段为经线,以学科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为纬线,构成了一个纵横交汇的内容框架,建构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相关的教学提示和活动设计与之匹配,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一为例,进阶内容体系如表2。表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识点的进阶内容体系学生的学习进阶过程就像爬楼梯的过程,起点是学生在未接受教育之前的原有经验,目标是接受教育后所要达到的水平,中间过程类似于逐级上升的台阶,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达到的不同水平。当前,通过学习进阶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实现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六)新增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它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其中的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四个学段对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描述,呈现每个学段结束时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特征,并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以该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典型表现特征为依据进行整体性描述,反映不同学段素养表现特征的质性差异,为有效实施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等提供了指导。三、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科特点,以素养为导向,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导向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一)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首先,教师要确定指向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关键。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以其中的案例为例,具体如下:科学观念目标——不但要确定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还要关注它的应用,如通过分类对典型现象的分析,能简单描述一年四季的典型现象与主要特点,初步了解季节变化会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科学思维目标——要写明运用哪些科学思维方法做什么,如观察季节礼盒中的物品,通过交流、分析、归纳,概括出季节的特点以及制作季节礼盒的方法;探究实践目标——要写出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及其要求,如对教师提供的礼盒清单进行交流、辨析,能完成夏季礼盒的制作;态度责任目标——要写出通过什么培养什么态度责任,如通过观察、交流、制作等活动,培养进一步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素养导向,以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迁移应用,及时学习效果和素养培养效果。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科学课程提倡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但也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二)强化动手实践,促进学思结合动手实践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动脑相配合,教学效果更佳。浙江省监测结果表明,动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为这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方式。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使思维过程外显,使交流得以顺畅进行。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推理论证为科学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撑。(三)着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把握好学段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十分重要。教师要学会阅读《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其中的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关联起来进行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程内容的进阶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不超过标准也不低于标准的要求。评价要体现素养导向,教师要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分量,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和多元性,同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其中,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则要综合平时与期末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要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如在命题时,要把握好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以此确定题目的难度系数,多采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题目,体现导向性。考试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更要考查他们迁移应用和在新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考试的素养导向,做到“教—学—评”一致。《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给人们传递了很多前沿的信息。教师要学会以此来指导日常教学,把用教材教和用课程标准教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内化为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
本文档为【202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