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_于云洪

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_于云洪

2018-02-10 9页 pdf 455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8601

暂无简介

举报
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_于云洪《盐业史研究》2014年2期·8·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于云洪摘要:鲁北莱州湾南岸滩涂广阔,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海盐生产条件优越。考古发现证明,先秦时期这里海盐生产规模很大。文献记载夏朝青州有了盐贡赋;商朝时期寿光双王城等众多制盐遗址群的发现;西汉北海盐官的设置;元朝时期盐业衙门遗存雕龙碑的发现;明清时期盐场官台场盐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建国以后羊口盐场、富国盐场的建设,都反映了自古及今鲁北莱州湾盐业的发展。关键词:鲁北;莱州湾;官台场;盐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129文献标识码:A...
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_于云洪
《盐业史研究》2014年2期·8·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于云洪摘要:鲁北莱州湾南岸滩涂广阔,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海盐生产条件优越。考古发现证明,先秦时期这里海盐生产规模很大。文献记载夏朝青州有了盐贡赋;商朝时期寿光双王城等众多制盐遗址群的发现;西汉北海盐官的设置;元朝时期盐业衙门遗存雕龙碑的发现;明清时期盐场官台场盐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建国以后羊口盐场、富国盐场的建设,都反映了自古及今鲁北莱州湾盐业的发展。关键词:鲁北;莱州湾;官台场;盐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64(2014)02—0008—09制盐业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山东北部濒临渤海,拥有广阔的海岸线以及滩涂,盐业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海路交通发达,是理想的产盐区。山东盐产,历史悠久。炎帝时代,已有夙沙部落“煮海为盐”的传说。近几年考古界对寿光双王城水库商代制盐遗址的发现佐证了莱州湾的盐业发展。春秋时代,管仲相齐,首创盐法,“正渠展之盐,通东莱之产,而齐以富强”①,故有“古代盐产之富,莫盛于山东;盐法之兴亦,莫先于山东”②之说。汉代盐官的设置,使盐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唐代至明清时期鲁北制盐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建国以后更是发展到鼎盛,使山东海盐生产跃居全国第一位。一、鲁北莱州湾南岸海盐生产的自然资源和条件海盐生产主要是露天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气候条件都非常优越,为莱州湾海盐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一)莱州湾拥有丰富的制盐资源莱州湾的制盐主要为海盐,而海盐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海水和地下卤水。莱州湾不仅海水盐度高,而且地下卤水储藏丰富。据测量,莱州湾近海层海水盐度,“上半年为增盐期,下半年为降盐期,到6月份达到最高值”③。卤水浓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海盐产量的高低。而莱州湾南岸滩涂的地下卤水(浓缩海水)含量非常丰富。从掖县虎头崖往西,经掖县井滩区、昌邑、潍北寒亭、寿光、广饶至垦利的6县区滨海地带,是山东省浓缩海水储存量最大、浓度最高的集中地区。经中国盐资源勘探队、山东省水文地质大队、山东省水文地质总站及山东省制盐工业研究所等地质、科研单位的勘探和调查查明:莱州湾卤水矿区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这一带地下卤水储量达74亿多立方米④。寒亭北部“盐区地下埋藏着9—17波美度的卤水,含盐量一般在100—150克/升,最高达190克/升,是海水含盐———————————作者简介:于云洪(1964-),女,潍坊学院“山东省海盐文化研究基地”副教授。①曾仰丰.中国盐政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66.②③山东省盐务局.山东省盐业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2.④姜波.潍坊市盐和盐化工发展的现状及前景[J].海洋与洋岸带开发,1991,(2).于云洪: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9·量的5—6倍。盐卤分三层垂向分布在80米深度的粉砂层中,由南向北,厚度和浓度增加,分布面广”①。潍坊寿光盐区地下卤水蕴藏丰富,“地下卤水储量:在整个盐区中,储量为58.32亿,占整个莱州湾沿岸卤水带储水量的78.41%”,“胶莱河、弥河下游局部有高浓度块段,中心浓度高达19°Be′”②。昌邑市北部盐区,东起胶莱河口,西至虞河口,“地下卤水,分为潜水卤水层和承压卤水层。潜水卤水层一般7—11米,卤水浓度为6—12.2°Be′;承压卤水层,卤水浓度在6—12.5°Be′”。莱州湾沿岸的地下卤水分布面广,埋藏浅,储量多,浓度高,宜于开发。莱州湾南岸滩涂地下储量丰富的高浓度卤水,为海盐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二)适宜的气候条件莱州湾的制盐最早是煮盐,一方面是煮海水成盐;另一方面煮地下沉积高浓度卤水加工而成。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载:“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这证明了古代人们利用卤水加工成盐的事实。从夏商周时期到元朝以前,鲁北制盐主要采用煮盐或者煎盐方式,技术简单,易于制作。从元朝以后,制盐的方法得到改善,由原来的煮盐、煎盐改为晒盐。所以从元明清时期至今,山东海滩晒盐非常普遍。原盐自实行滩晒方式以来即是露天生产,气候条件对滩晒海盐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鲁北莱州湾区域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制盐的气象要素主要包括:第一蒸发量大。蒸发量是决定海盐产量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山东盐区全年蒸发量的平均值大致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除黄河三角洲和羊口盐场以外,莱州湾沿岸的年平均蒸发量均在2200—2400毫米之间”③,其中羊口盐场的蒸发量最高为2946毫米。水汽的大量蒸发,加速了盐晶的形成。第二降水量的多少也是决定出盐快慢的重要因素。降水量大,湿度就大,出盐就慢;反之,降水量小,相对湿度就小,蒸发量就大,出盐就快。莱州湾位于山东北部,特别是潍坊市北部区域占据绝大多数,此区域属于降水偏少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在600—650毫米”④,相对湿度较小,卤水蒸发较快。第三光照时间充足。山东省盐区每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398—3021小时,莱州盐场全年日照时间为2809小时,羊口盐场为2699小时。光照时间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莱州湾南岸潍坊的“年辐射量为125千卡/厘米2·年以上”⑤,其中春季(3—5月)达到39千卡/厘米2·年以上;夏季(6—8月),达到38千卡/厘米2·年以上;秋季辐射量较低,仅为25—27.8千卡/厘米2·年以上,占全年总辐射量的21—22%。莱州湾盐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强度高、地面气温高,是莱州湾区域海盐生产的又一重要因素。第四风力条件优越。在经济发展中,干热风对于农业是灾害性天气,而对于海盐生产则是理想天气,特别是春晒是盐业生产的黄金季节,俗有“小满前后出神盐”⑥之说。莱州湾南岸盐区,因地处蒙古高压的东南部,常有一股股冷空气爆发南下,因而经常出现较大范围的偏北大风,且风速较大。特别是夏季温度高,经常出现干热风,这对于盐田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有利于盐的结晶和盐产量的提高。二、莱州湾南岸早期制盐业的特点莱州湾盐区是山东省主要产盐区,早期制盐———————————①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寒亭区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2.②潍坊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潍坊市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③④⑤山东省盐务局.山东省盐业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2.⑥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盐业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盐业史研究》2014年2期·10·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起步早,发展规模大,产盐量高,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发达的海盐生产区域。(一)文献史料记载莱州湾盐业起步最早据《太平御览·引世本》记载:“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煮海为盐”①。古代夙和宿两字通用,夙沙氏何许人也?一曰“黄帝臣”;一曰“炎帝之诸侯”;一曰“夙沙瞿子”②。《淮南子·道应训》载:“夙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夙沙之民即夙沙氏族”,“神农”即炎帝。炎帝当时主要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山东中部和北部又是东夷部落活动中心,因此说夙沙氏为炎帝之诸侯是可信的。《鲁连子》载:“宿沙瞿子善煮盐,使煮滔沙,虽十宿不能得。”③这说明夙沙瞿子就是盐的发明者,而盐的生产最早应该就在五千年前的黄帝和炎帝时期所统辖的山东北部莱州湾区域。如果说“夙沙氏”发明制盐仅仅是传说的话,那么中国早期的文献记载,从文字证实了海盐生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厥贡盐絺”,此文献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青州就开始向夏王贡纳盐了。古青州之地包括今山东中北部、辽宁南部、朝鲜西部,莱州湾南岸包括在其中,这不能不说当时海盐生产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了。(二)海盐生产规模大莱州湾的渤海南岸地区,考古学家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众多制盐遗址群和制盐器具盔形器,用地下实物佐证了鲁北莱州湾南岸制盐最晚在商周时期,这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海盐生产遗址,而且海盐生产规模很大。1.大量盐业遗址群的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随着当地对滨海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发,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残片,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重视。从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莱州湾沿岸地区的昌邑、寒亭、寿光、广饶、博兴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利津、沾化、无棣等沿海一带进行了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发现和确定了广饶东北坞—南河崖、寿光双王城—大荒北央、寒亭央子、沾化杨家等商周时期大型盐业遗址群。盐业遗址总数已达200余处④。这些遗址群,每群大约由几十处盐业遗址组成。每处遗址群的面积从上百平方千米、数十平方千米至数平方千米不等。这些遗址群主要有: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遗址群面积达到30平方千米,已发现古遗址83处,其中龙山文化中期遗址3处,商代至西周初期76处,东周时期4处,金元时期6处。”⑤寿光大荒央子盐业遗址群,“共发现盐业遗址33处(新发现31处),其中西周早期27处,东周时期遗址10处,集中分布在东西2100米、南北1400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范围内,遗址着落非常密集”⑥。广饶东北坞和南河崖二个盐业遗址群。东北坞遗址群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约2.5千米,面积近9平方千米,发现34处盐业遗址。南河崖遗址群“面积约5平方千米,发现了61处商周遗址,其中商末周初遗址53处,东周时期12处,遗址分布密度大,是目前发现的最密集的盐业遗址群,平均每平方千米就有12处,部分遗址相隔仅有50米”⑦。潍坊寒亭央子制盐遗址群。这个制盐遗址群———————————①世本·作篇[Z]//(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五(张澍辑本引《北堂书钞》).并按语云:"宿沙,一作质沙".②卢南乔.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C].济南:齐鲁书社,1979.③(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十五,卷九百三十五[O].(引《鲁连子》).④⑤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8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⑥燕生东,兰玉富.2007年鲁北沿海地区先秦盐业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J].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008,(36).⑦李水城,燕生东.山东广饶南河崖发现大规模制盐遗址群[N].中国文物报,2008-04-23.于云洪: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11·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群“以固堤场为中心,东到烽台、西利渔,西至韩家庙子,南至河北岭子、崔家央子,北止林家央子、蔡家央子,东西长14千米、南北宽7.5千米,面积达上百平方千米”①,从出土的盔形器看,遗址性质应为盐业遗存。昌邑瓦城盐业遗址(群),位于昌邑市龙池镇东利渔瓦城一带,大湾口古泻湖东北部,北距西利渔盐业遗址(群)仅5千米。昌邑市博物馆采集到的盔形器两件,均残,时代为西周早期中、后段②。最近的系统考古调查,已发现盐业遗址6处,均属于西周早期。这么多制盐遗址群的发现,表明了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制盐达到了相当高的规模,制盐已经成为先秦时期鲁北地区非常普遍的手工业部门了。2.发现了大量的制盐用具——盔形器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国考古工作者为了弄清楚鲁北海盐的发展,在进行制盐遗址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的盔形器。盔形器,属商周时期的遗物。该器物为夹粗砂灰陶,侈口,圆唇,折沿,斜腹内收为尖底。手制,胎厚坚硬,表面饰螺旋形粗绳纹。该器物造形特殊,主要发现于山东北部沿海地区,经专家考证,为古代人们煮盐用的器皿。1959年,山东在广饶王家冈和寿光南袁村发现了两件盔形器③。1976年,原益都县博物馆在青州赵铺遗址,出土一些盔形器口沿残片和一件完整盔形器,还清理了一座陶窑,窑中发现盔形器残片④。1984年春,山东省文化厅文物局和山东大学联合举办山东省文博干部田野发掘短训班,对青州凤凰台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7件盔形器⑤。1988—1990年,昌乐后于刘遗址发现有龙山、商周和汉代的遗存,其中在商周时期多个灰坑中出土有盔形器共计8件⑥。潍坊市寒亭区崔家央子遗址中发现了2件盔形器。在莱州湾中东部昌邑市的唐央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特大型盔形器,口径36.15厘米,通高68.15厘米,器表拍印交错绳纹。此器质地、形态及花纹与莱州湾常见盔形器类似,唯体积甚大。据说此地曾发现10余个盔形器集中排列、器口朝上的遗迹⑦。2012年6月,考古学者燕生东在寿光市田柳刘家桥村“瓦子铺”发现了“商周时期煮盐盔形器作坊遗址”⑧。燕教授在对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的多次考古发掘中,发现95﹪以上的陶器为盔形器,证明双王城遗址是鲁北地区目前发现商周时期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⑨。盔形器的年代大多为商周时期的器物,又分布于鲁北莱州湾沿岸,盔形器形态厚重,纹饰粗深,内壁往往附着白色凝结物,外壁常见草拌泥烧土。另根据《管子》记载“煮海为盐”的地理位置相近⑩,由此推测盔形器即是商周时期生产海盐的用具○11。3.制盐流程的完整海水或者卤水煮盐,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据燕生东教授考证,在鲁北莱州湾发现的众多制盐遗址中,每一个遗址就是一个———————————①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8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②⑦○11李水城,兰玉富,王辉.鲁北—胶东盐业考古调查记.华夏考古[J].2009,(1).③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④夏名采.青州市赵铺遗址的清理[M]//海岱考古:第一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凤凰台遗址发掘[M]//海岱考古:第一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⑥潍坊市博物馆,昌乐县文物管理所.昌乐县后于刘遗址发掘[M]//海岱考古:第五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⑧寿光煮盐盔形器作坊遗址[N].齐鲁晚报,2012-06-06.⑨高振庆.中国最大古盐场露真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7-25.⑩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M].北京:中华书局,1979.《盐业史研究》2014年2期·12·制盐单元作坊,特别是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制盐流程清晰,它包含了卤水坑井、卤水沟、沉淀过滤池、蒸发池、储卤坑、大型盐灶、灶棚、烧火煮盐的工作间、生活用蓄淡水坑、储藏生活用品的窖穴等①。寿光双王城遗址不仅是商周以来的制盐中心,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制盐遗址,这个遗址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先民的“取卤—制卤—煮盐”的制盐流程。(三)莱州湾海盐生产量大自古及今,莱州湾海盐生产量都很大。早在商朝时期,“经初步计算,每处制盐作坊单元一次举火就能获盐上千斤,殷墟时期,双王城就有同时共存制盐单元约50处,东北坞也有20多处。仅双王城每年就要达四五万斤,整个渤海南岸地区,不下10余处大规模的盐业遗址群,年产量至少几十万斤,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如果每一制盐单位有盐工10人,仅双王城就有盐工四五百人,而整个渤海南岸地区,直接参与盐业生产的人数应在数千人以上”②。春秋时期齐国,因为管仲改革,发展鱼盐之利,使“齐有渠展之盐”③,“请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④,“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说的是春季起始官府不得大批雇佣农民从事食盐生产。“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⑤正是由于齐国产盐,而周边各诸侯国“籴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⑥。海盐成为齐国主要的对外贸易产品。《管子·海王篇》云:“海王之国,谨正盐筴。⋯⋯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筴之,商日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万乘之国正九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今夫给之盐筴,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此即将盐收归国有官营,加价以当税之义。亦即今日之专卖。”⑦这段史料说明了食盐已经成为人们饮食中的必需品,而且盐的税利也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三、莱州湾制盐业的发展我国的海盐业发展于夏商周时期,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鲁北莱州湾海盐生产,从夏朝一直到现在,延续不断。数千年来,海盐业一直都是我国海洋开发的主要行业。海盐制业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又兼之事关国计民生,因而受到历代统治集团的重视。莱州湾自古及今的海盐发展分为先秦、秦汉至宋元明清、民国至建国、建国至现在四个大时期。在这四个时期中,有快速发展时期,也有发展低沉时期,可谓跌宕起伏,但总的来说是呈现了发展趋势。(一)先秦时期制盐的起步夏朝时期,莱州湾南岸的青州,就向夏王进贡盐,这是史料记载的莱州湾海盐生产的开始。从商朝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的发现,制盐器具众多,证明商朝制盐达到了一定规模。春秋,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盐法——正———————————①②燕生东.渤海南岸地区商周时期盐业考古发现与研究[D].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③管子:卷二十三·轻重甲[Z].④管子:卷二十二·海王[Z].⑤管子.卷二十三·轻重甲[Z].春秋时期齐国的重量单位为升,豆,区,釜,钟。其中:升,豆,区为四进位。而釜和钟为十进位,十釜为一“钟”。百升之盐,七十六斤十二两十九铢二累为釜,当米六斗四升,“锺二千(十釜之盐,七百六十八斤为锺,当米六斛四斗),十锺二万,百锺二十万,千锺二百万”。引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五.⑥(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五·征榷考二[Z].⑦曹国卿.民国丛书:第2编·37·经济类·财政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于云洪: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13·盐筴,使当时齐国的盐业从生产到销售都有了严格的制度。齐国的制盐业蜚声四海,其海盐产品远销梁、赵、宋、卫等诸侯国,海盐业已成为齐国的财政支柱。(二)两汉至宋元时期盐业的快速发展。西汉初年,煮海水为盐,为各封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海盐制业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繁荣和发展。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制盐的控制,采纳了东郭咸阳的建议,定官卖盐铁之制,全国设置盐官37处,史载:“出盐多者置盐官”①。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有盐官者二十八郡”②,“山东凡十县,曰都昌、曰寿光、曰曲成、曰东牟、曰惤县、曰昌阳、曰当利、曰海曲、曰计斤、曰长广,综计郡县盐官三十有四,而山东一区,独居多数”③。在山东的十县中,设于鲁北莱州湾制盐区的盐官就占到了半数,这证明莱州湾南岸是重要的海盐生产区。特别是在莱州市西由镇街西村发现的铜质盐官印,印面铸有四个阴文大字,右读为“右盐主官”。据考,历史上主管盐务的官职,仅汉代时称“盐官”,并分为左、右。三国时改为“司盐都尉”“司盐监盐官”,晋在“司盐都尉”之下设“司盐监丞”,无“左盐”“右盐”之称,以后也再无称“盐官”者。因此“右盐主官”一职当是汉代的官职④。据考证,此枚特大铜质官印“不是用于盐政等公务文书封泥或文书本身之上的,而应当是用来封盐的专用封记图章”⑤。由此可以证明,莱州湾区域制盐业不仅起源早,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汉代时期海盐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魏晋隋唐时期莱州湾制盐业发展处于低落时期。“魏晋以降,山东先后为石赵、慕容、苻秦、元魏所据,盐业退化,不逮往古。”⑥东魏的海盐生产,“自迁邺后,于沧、瀛、幽、青四州,傍海煮盐。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置灶四百五十二,幽州置灶一百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⑦。从中可以得知,青州的制盐收入是当时东魏重要的财政来源。隋唐时期,莱州湾制盐业的地位被江淮盐业所取代。“唐时藩镇为患,山东产盐之地迭为佔據,私擅盐利,仙芝黄巢均以盐枭倡乱山东,则其盐业衰败,可以知矣。”⑧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山东制盐的有“青州千乘县⑨;莱州掖县⑩、胶水、即墨;⋯⋯密州诸城、莒”○11。经济学家郑学檬等在《中国经济通史》中考证了“青州的北海、登州的蓬莱都是唐代的海盐产区”,但产盐地方不多。“中唐以后,海盐生产在东海和南海沿岸获得了空前发展。”○12显然,山东鲁北的盐产在唐朝时期已经落后于南方的江淮和浙江地区了。宋初,山东盐政始复归一,产地划为两区,一属京东路,初于密州设涛雒场,后增登州四场;一属河北路,初设滨州场,后分四务。靖康末,金取宋地,于莒州设十二场,曰涛雒、临洪、独———————————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八·百官志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5.②瞿宣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甲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③⑥⑧曾仰丰.中国盐政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66-67.④崔天勇.莱州市出土盐官印考[C//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20周年文集(1972-1992).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⑤崔天勇.罕见的大型汉代盐官印[M]//邓华,丁宁,张京明.中国海盐之都——潍坊盐文化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⑦○11杨强.北洋之利——古代渤黄海区域的海洋经济:中册[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M].“河南道(六)·青州”,“有盐官”.地理志载“有铁官”.⑩(唐)欧阳修.新唐书:卷三十八[M].“地理志(二)·河南道”,“有盐井二”.○12马新.汉唐时代的海盐生产[J].盐业史研究,1997,(2).《盐业史研究》2014年2期·14·木、板浦、信阳、西繇、衡村、黄县、巨风、福山、临海、文登。又设密州五场,即墨、莱阳二场,宁海州五场,场名弗可详考①。而这些产盐之地都不在鲁北莱州湾区域。仅有宋代《太平寰宇记》记有“青州土产有盐,自然是指海盐”;又据《元丰九域志》载:“寿光县有二盐务。”②金朝建立以后,因为淮河以北地区都划归其统治,制盐业取得了进步。“金朝一方面继承了辽与北宋北方的盐产资源;另一方面,又比较注重对这些资源及其相关地域的进一步开发。”③尤其是盐场的设置,较前代大大增加。据《金史》记载:“沧州和山东盐司下辖9个盐场,其中山东益都路盐场有:益都场、博兴场、寿光场、广陵场和滨州场。”④由此可以看出,鲁北莱州湾地区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制盐业的发展规模不大。(三)元明清时期盐业的繁荣元明清时期,莱州湾区域制盐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繁荣景象。在灭南宋前,元朝盐业管理多因袭金制,在辽阳、大都、河间和山东等海盐产区设官征税。元统一全国后,为管理盐业产销,元朝设都转运盐使司⑤,秩正三品,“掌场灶,榷办盐货,以资国用”⑥。沿海区域各海盐产区先后设有辽阳、大都、河间、山东四区盐司,后并大都盐司于河间盐司,形成辽阳、河间和山东三盐司。其中山东盐区:元太宗二年(1230),元朝在山东设益都课税所,拨灶户2170隶之。太宗六年,又设山东盐运司。中统三年(1262),益都课税所隶属山东盐运司。后盐业管理机构增减无常,至至元十二年(1275)方改立山东都转运司⑦。著名方志学家于钦在《齐乘》中载:“官台在寿光北七十里,有盐官。”制盐规模也不断增大。2012年8月,考古专家燕生东在寿光考古时发现了元朝盐业衙门的遗存——雕龙碑。在石碑的右下角刻有“本司自至治元年”等字样,据此可以断定此碑成于元朝至治元年,距今有近700年的历史。碑的右上角刻有“高家岗场、王家岗场”等字样。“通过高家岗场、王家岗场等字样,可以断定这是一块元朝时期盐运司衙署碑,同时表明官台村早在元朝就是盐业衙门——官台场的所在地。”⑧据《元史·食货志》载:“山东省所隶之场,凡一十有九,曰官台、曰王家冈、曰固堤⋯⋯。”官台场名列前茅,其地理位置以中疃村(今寿光营里镇)为中心,左右伸张较远,西至广饶县王家冈场,向东越过宁家墩(即丰台岭)直至潍县固堤场,东西长达100余里。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得到了印证。明代山东盐区与元朝盐场相同,下辖盐场19个:“曰信阳、曰涛雒、曰石河、曰行村、曰登宁、曰西繇,曰海沧、曰王家冈、曰官台、曰固堤、曰高家港、曰新镇、曰宁海、曰丰国、曰永阜、曰利国、曰丰民场、曰永利、曰富国。”⑨19个盐场中,属于莱州湾区域的就占据1/3。由此可见,当时鲁北地区海盐业的发达。“康熙十六年(1677),裁高家港、新镇并入王家冈,裁宁海、丰国并入永阜,裁利国并入富国,裁丰民并入永利,裁行村并入石河。十八年,又裁官台、固堤改归寿光、潍县管理。雍正八年(1730)复设官台,以固堤并入,裁海沧并入西繇。道光十三年(1833),裁登宁并入西繇,裁信阳并入涛雒,凡裁十一场,并为八场,终清之世,———————————①⑨曾仰丰.中国盐政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67.②③④杨强.北洋之利——古代渤黄海区域的海洋经济:中册[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⑤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⑥(明)宋濂.元史:卷八十五·百官志·一[Z].⑦(明)宋濂.元史:卷九十四·食货·二·盐法[Z].⑧张耀东.山东寿光发现元朝盐业衙门遗存——雕龙碑[N].潍坊晚报,2012-08-06.于云洪: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15·无所变更。”①乾隆时代,因为政局稳定,实行恤灶惠商政策,保护盐商运销,因而出现了清代第一次产丰销畅的好局面,官台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官台场盐滩发展到405副,计地543亩,每年配票46605张(每票325斤),富国场年配票3865张。”②从光绪二十二年开始,官台盐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光绪二十一年,山东最大盐场——永阜盐场被黄河水冲毁,复滩无望,名存实废。经山东巡抚李秉衡题准,在官台与王家冈两个盐场大量辟滩,至光绪二十七年,官台场辟新滩348副,每年约计产盐1.7万吨。光绪三十四年,盐田发展到405副(包括裁并的固堤场盐田113副)。此时莱州湾盐区以官台场最大。其范围“东到潍县固堤场东界,距昌邑中庄130里;西到李家坞庄80里,西北到乐安(广饶县)县界;南至中疃庄35里;北至渤海15里。东西总长120里,南北宽100里。辖有宋家、郑家、官台、郭垣、宅科、宁家沟、肖垣、横垣、林垣、崔垣10处产盐地”③。此时的官台场在山东盐场中由第三位跃居第一位。(四)民国之后至今莱州湾区域制盐业1.民国时期至建国前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中国的制盐业受到很大的影响,莱州湾区域盐业也不例外的受到重创。民国五年(1916),官台场与王家冈场合并为一场,改名王官场④。民国七年,场署由侯镇迁驻羊角沟,此时王官盐场共有盐滩1025副,同时寿光、安乐(今广饶)两县及外地部分富裕户大量投资,在羊角沟以北、以西、以南辟滩晒盐,并投资建成从滩地至羊角沟坨基的轻轨铁路40华里,往羊角沟运盐。因此,王官场曾一时号称繁荣之区。但是,民国十七年,军阀孙殿英部两个团到羊角沟强行驻防,非法抢盐倒卖,使王官场的海盐生产大受影响。抗日战争时期,莱州湾的王官盐场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地方部队张景月部所占据,官兵到处抢盐贩卖,刮取盐利,致使盐业生产无法进行。2.建国以后鲁北盐业鼎盛发展。建国以后,鲁北制盐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50年,山东省设有青州、日照、胶澳、金口、石岛、威宁、莱州、羊口、埕口九处盐场。”⑤到1988年,全省共有盐场115个,其中国营7个,县营38个,乡镇经营29个,乡村联营6个,村办26个,其他4个⑥。在这115个盐场中,到1985年,潍坊市境内共有县营集体盐场7处,即寿光县的卫东、岔河盐场、昌邑的灶户、利渔、傲里盐场、寒亭第一、第二盐场、共计年产原盐31.15万吨,占全市原盐总产量的37%。从1986年开始,盐业进入新的复兴时期,至1988年,盐田面积达到81.26万公亩,生产原盐57.52万吨,到1989年,县属集体盐场,原盐生产量达到106.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莱州湾南岸特别是潍坊区域的两个国营盐场寿光菜秧子盐场和山东羊口盐场,规模不断扩大,原盐产量直线上升,到1990年,这两个盐场“共有职工6990人,盐田面积151.45万公亩,1989年生产原盐126.2万吨,占全市原盐总产量的32.5%”⑦。除了集体盐场和国营盐场以外,莱州湾南岸盐区的乡镇盐场也发展红火。近海的寿光、潍坊、昌邑3县社会自筹资金,扩滩晒盐。昌邑拥有盐田约3万亩。到1978年,昌邑实现了“滩成方、———————————①④曾仰丰.中国盐政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67.②⑦潍坊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潍坊市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③山东省寿光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寿光县志[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2.⑤⑥山东省盐务局.山东省盐业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2.《盐业史研究》2014年2期·16·路成网、盐井成行”的局面,1979年盐田有效面积976863公亩①。寿光“1972年,近海的杨庄、卧铺、羊角沟、南河、大家洼(现在的海化)、道口、侯镇等乡镇就建有部分盐田,从事盐业生产。⋯⋯1977年,全寿光县有22处公社、178个大队到北部地区建盐田晒盐。1980年,社队盐场占地面积30.1万亩,建滩334.5副,盐田面积27.66万公亩,生产能力35万吨。到1989年,乡镇盐场盐田总面积达89.59万公亩,年产原盐94.6万吨,年工业总产值8794万元。其组织形式为寿光县第一联营盐场、第二联营盐场、第三联营盐场、第四联营盐场、卧铺乡联营盐场、杨庄乡联营盐场、道口乡联营盐场、大家洼镇联营盐场、岔河乡联营盐场、侯镇联营盐场”②。截止到2012年,山东寿光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原盐年产量达420万吨,加上寿光在区域外控股开发的海盐,年总产量能达到1420万吨,占全国总量近1/6。此外,寿光已建立了全国首个原盐储备市场,拥有大型物流基地11处,形成原盐年仓储能力500万吨。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海盐之都”③。总之,改革开放以来,莱州湾制盐区出现了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景象。盐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盐田分布星罗棋布。到目前为止,山东海盐生产量升为全国首位,鲁北海盐又位居山东榜首。(责任编辑:周聪)TheDevelopmentofSaltIndustryonSouthCoastofLaizhouBayinNorthernShandongYuYunhongAbstract:Widebeach,abundantundergroundbrineandfavorableclimateareexcellentconditionsforseasaltproductiononthesouthcoastofLaizhouBayinnorthernShandong.Archaeologicalfindprovesthattherewasalargescaleofseasaltproductioninthepre-Qinperiod.Andmoreevidenceisasfollows:thedocumentinXiaDynastyrecordstheexistenceofsalttaxinQingzhou;thedevelopmentofsaltproductioninShangDynastyleftalargenumberofrelicsinShuangwangcheng,Shouguang;inWesternHanDynasty,saltofficerswereestablishedinBeihai;thecarveddragonsteleofsaltYamen(governmentalofficeinfeudalChina)inYuanDynastywasunearthed;GuantaiSalternwasfoundedanddevelopedduringMingandQingdynasties,andthenYangkouSaltworksandFuguoSaltworksafterfound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llaboveevidenceshowsthedevelopmentofsaltindustryonthesouthcoastofLaizhouBaysinceancienttimes.Keywords:northernShandong;LaizhouBay;GuantaiSaltern———————————①山东省昌邑县志编纂委员会.昌邑县志[M].内部发行,1987.②山东省寿光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寿光县志[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2:193.③邓华,丁宁,张京明.中国海盐之都——潍坊盐文化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
本文档为【论鲁北莱州湾南岸区域盐业的发展_于云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