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2018-05-13 39页 ppt 2MB 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旋律

几年的财务工作经验,现认财务主管一职!精通各种财务管理软件

举报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十四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第二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三节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一)国民产出与国民生产总值(二)潜在和现实国民生产总值(三)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四)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关系三、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二、就业与失业一、国民生产总值知识框架(五)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产出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国民产出又称总产出,它反映一国的生产水平。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有多个,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其中GNP最常...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十四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第二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三节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一)国民产出与国民生产总值(二)潜在和现实国民生产总值(三)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四)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关系三、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二、就业与失业一、国民生产总值知识框架(五)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产出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国民产出又称总产出,它反映一国的生产水平。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有多个,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其中GNP最常用。经济学中常常用GNP来示一国总产出或一国财富量,并且把GNP与国民收入混用。(一)国民产出与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现实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实际发生的国民生产总值,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经济能够生产的总产值。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长期内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资源的最大生产潜力。当一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这时经济在此产出水平上也达到了充分就业。所以,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又叫充分就业国民生产总值。现实国民生产总值可能大于、小于、等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二)潜在和现实国民生产总值(三)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支出法是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收入法是根据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入流量来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增值法是根据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产品的增值或贡献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生产角度分配或收入角度使用或支出角度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经过误差调整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应是相等的。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核算GNP的方法的内容见表14—1。表14—1支出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支出法、收入法、增值法所具有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即实现了的总收入恒等于实现了的总支出,即:(四)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关系总支出≡总收入总支出由消费支出(C)、总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C)、净出口(X-M)四部分组成;总收入是由消费(C)、余下的储蓄(S)以及税收(T)三部分组成。C+I+G+(X-M)≡C+S+T在上述等式中,左边总支出即总需求,右边总收入即总供给。Y≡AD≡C+I+G+(X-M)Y≡AS≡C+S+TY≡AD≡AS或C+I+G+(X-M)≡Y≡C+S+T实际的或实现的总需求与总供给都可以代表国民生产总值,就是说:假设不考虑政府参与和进出口,国民经济仅涉及企业和居民两部分。因此,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式可简化为:C+I≡Y≡C+S这个恒等式表明,在产品流量方面,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除了用于消费之外,剩余部分都用于投资;在收入流量方面,国民生产总值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任何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必然相等,这种恒等关系不仅是由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复式记账法,而且在概念上也是成立的。如果关心的是未来的或未实现的或预期的投资和储蓄,那么二者就不一定恒等了。I≡S投资与储蓄恒等式:如果S>I,GNP下降;如果S计划
的或者预拟的总需求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总供给。简化成投资和储蓄以后,可表示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它是对国民生产总值做一系列扣除之后,加上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性支付而得到的。(五)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过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了解其他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量(见表14—2)。表14—2收入核算中的四个基本总量表14—2中所列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可支配收入(DPI)的关系,可以简括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实际上不付给家庭的部分,再减去家庭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加上家庭得到的转移支付。它也可以表述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折旧和一切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再减去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加上家庭得到的转移支付。还可以表述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企业总储蓄(包括折旧和企业未分配利润),再减去政府的净税收(等于总税收扣去转移支付)。(1)劳动力就业者与失业者之总和为劳动力。劳动力不包括未成年人、在校学生、退休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人。(2)失业没有工作但仍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成年人称为失业者。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就业是指在业并参加全日工作。(3)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Okun)对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与失业率变化关系的描述。根据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现实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2%,将引起失业率降低1%。(这一关系表明,增加就业和增加国民产出实际是一回事。要解决失业问题,只要增加国民产出就行了。)二、就业与失业(1)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在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衡量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它是指某种价格指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增长的百分比。三、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第二节总需求与总供给(一)总需求(二)总需求曲线(一)总供给(三)总供给曲线二、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一、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知识框架(二)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总需求是指给定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的需求的总额。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价格水平,居民的收入,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   一、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总需求按照需求主体划分,可分解为居民的需求、企业(单位)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国外部门的需求等。总需求可以被看做是这些方面的需求总和。总需求按照需求对象划分,可分解为对投资品的需求和对消费品的需求,或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和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因此,总需求又可以被看做是对这些商品的需求总和。总需求曲线表示对各种产品的需求总量和对应的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总需求曲线的这种形状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就越小;反之,价格水平越低,总需求就越大(见图14—1)。(二)总需求曲线图14—1 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是指给定现行价格、生产能力和成本,所有企业想要生产并出售的产品总量。当不考虑自给性产品时,总产出才等于总供给,才可以说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有生产资源(主要是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以及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即社会的技术水平。劳动力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将推动潜在产出水平的提高。二、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总供给与潜在产出水平有密切联系:企业一般打算在潜在产出水平上进行生产。如果价格低、需求不足,企业可能在低于潜在产出的水平上进行生产;而在价格高、需求旺盛的条件下,企业可能偶尔在高于潜在产出的水平上进行生产。在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中通常使用的总供给概念,就是实际总供给,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已经生产和进口的,并已经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总量。只有在分析与潜在总供给的关系时,我们才在通常所说的总供给概念前冠以“实际”二字,否则总供给就指实际总供给。与实际总供给相对而言的是潜在总供给,是指在现有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不能仅仅理解为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可能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二)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包含三层意思:(1)现有的全部经济资源在可能的条件下均被动员起来,投入经济过程之中,不存在能够被运用而未被运用的闲置经济资源。(2)被动员起来,并已投入经济过程中的经济资源,处于合理的配置和最佳的组合状态。(3)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可能达到的程度上,单位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限度。如何缩小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之间的差距,使实际总供给最大限度地趋近于潜在总供给,是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所有企业想要生产的产出总量和对应的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多数学者认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不论价格水平如何,产出水平即供给水平总是等于潜在国民产出。长期总供给曲线之所以是垂直的,是因为在长期内,所有投入品和产出品的价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灵活变动的。投入品的价格(如工资率等)随产出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成本增长率等于价格增长率。这种价格的变动对企业没有影响。所以,总供给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它决定于技术、生产资源的供给和生产资源的正常利用率,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在潜在国民产出水平上的一条垂直线(见图14—2)。图14—2 总供给曲线分析:从图14—2中所给出的总供给曲线可以看出,它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情况。(1)总供给曲线在点a以左时,大体上是一条水平线。它的经济含义是:这时社会上还存在着一部分闲置资源,因此即使物价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总供给数量也会随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即可以在不提高价格水平的情况下,增加总供给。这一模型,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所以呈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又称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2)总供给曲线在ab之间,呈向右上方延伸之势。它的经济含义是:这时社会上已不存在便宜的闲置资源;总供给的增加,主要依靠社会平均的单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如果没有相应的物价总水平的提高,供给者是不愿继续增加总供给的数量的。在这种情况下,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供给规模的变动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情况在短期中存在,所以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3)总供给曲线在点b以上时,基本上是一条垂直线。它的经济含义是:这时的总供给已经趋近于潜在的总供给,继续动员社会闲置资源和提高社会平均的单位资源利用效率的余地已经极小。因此,无论这时社会的总需求如何增加,物价总水平怎样上涨,都难以使总供给的规模继续扩大。资源充分利用,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无法增加,这种情况在长期中存在,故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一)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二)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国民收入(一)“滞涨”的原因(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及效果三、总供求模型的运用二、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一、总供求模型知识框架(三)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三)生产能力的提高一国经济中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决定的。一、总供求模型由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均衡)决定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水平。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描绘在同一坐标系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在点E(均衡点)相交,总供求均衡所决定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为Y0,从而也决定了相对应的总就业量,此时的价格水平为P0。(见图14—3)图14—3 总供求均衡与国民收入决定只有总供求均衡时,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才相对不变或稳定。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收入始终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即:总供给=总需求=Y图14—4说明了总需求曲线移动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前,总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减,不会引起价格变化。图14—5说明了总需求曲线移动在资源利用接近充分就业状况时,总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图14—6说明了总需求曲线变动在资源充分利用、达到充分就业状况以后,这时总需求增减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但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因为,资源运用达到极限后不可能再增加。】二、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一)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凯恩斯认为,达到充分就业后总需求再增加,此时总需求为过度需求,过度需求只引起通货膨胀,而总供给不变。图14—4总需求曲线移动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图14—7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图14—6总需求曲线移动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图14—5总需求曲线移动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ADf)是指全社会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没有失业时的总需求,又叫潜在总需求。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曲线与潜在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决定的国民收入水平(Yf)(见图14—7)。(二)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国民收入只有当实际总需求曲线等于充分就业或潜在的总需求曲线(点E的曲线)时,才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当AD=ADf,Y=Yf时,充分就业;当AD=AD1,Y=Y1时,存在失业;当AD=AD2,Y=Y2时,价格水平、国民收入和就业逐渐上升;当AD=AD3,Y=Yf时,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之差,即Yf-Y1或Yf-Y2是国民生产总值缺口,此时存在失业。国民生产总值缺口的存在是由于实际总需求曲线低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曲线,即AD2协议
。(4)出现潜在产出水平的生产率下降。5.为什么下列各项目不被计入GNP中?(1)饭店厨师在自己家里或朋友家里烹制的膳食。(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4)从放一张1978年录制的鲍勃·达兰的唱片中所得到的满足和享受。(5)在二级市场上购买1000股股票。6.在任何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消费一定等于投资和消费。但是,假设我们在1989年1月1日这一天考虑这一年的经济运动,计划的、预拟的储蓄和消费就不一定等于计划的、预拟的投资和消费。出现这种不均衡时,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会怎样(SI,S=I)?7.如果你认为教会鹦鹉学会“储蓄”(总供给)和“投资”(总需求),就能使它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者,那你就错了。因为决定和影响I、S的因素很多。试举出一些影响I、S的因素。8.尽可能全面地解读图14—12的经济意义。图14—12 GNP的决定及其影响谢谢观赏!制作:王艳洁E-mail:yanjiewang1260@163.com
/
本文档为【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相关资料
热门搜索
你可能还喜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