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

2021-02-19 68页 ppt 1MB 36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举报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五章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精选PPT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区域差异显著,为了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生产力,有效实施区域管理,根据区域分异和地域分工等理论,结合历史、自然和经济国情,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国土进行区域划分,凝炼各区基本地理特征,找出不同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展望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区域划分的方案,通常包括区划原则、指标体系和区划图(含区划级序)3个核心部分,它们既是区域地理研究的成果表达,也是认识区域地理格局、指导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本章前言精选PPT区域分异理论(regio...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五章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精选PPT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区域差异显著,为了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生产力,有效实施区域管理,根据区域分异和地域分工等理论,结合历史、自然和经济国情,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国土进行区域划分,凝炼各区基本地理特征,找出不同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展望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区域划分的,通常包括区划原则、指标体系和区划图(含区划级序)3个核心部分,它们既是区域地理研究的成果表达,也是认识区域地理格局、指导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本章前言精选PPT区域分异理论(regionaldifferentiationtheory)三维地带性(threedimensionzonality)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regionalization)综合自然区划(integratedphysicalregionalization)农业区划(agriculturalregionalization)城镇区划(urbanregionalization)经济区划(economicregionalization)地理区划(geographicalregionalization)关键词精选PPT中国境内行政区划自然综合体经济综合体地理综合体自然区划农业区划城镇区划经济区划地理分区区域划分理论基础历史沿革主要方案区划应用相关问逻辑框架精选PPT第五章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第二节中国行政区划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1区域区划图32区划地域分异原则标志指标划区方法划区区划理论体系区划与划区图解精选PPT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基本理论(一)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自然综合体的重要特点是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它是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的现象。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通常表现是相互作用和综合影响的,这决定了地域分异具有水热组合的自然地带性。精选PPT地域分异认识思路图解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三维地带性三维地带性是发生在高原区域的特殊水热组合地带规律,典型代表区域是青藏高原。从三维地带性观点出发,高原边缘的垂直带与毗邻的水平地带有联系,在内部其基带或优势垂直带在高原面上联结、展布,反映出自然地带的水平分异,反过来又制约着垂直自然带的特点。受大气环流和高原地势格局的制约,形成了高原温度、水分条件地域组合的不同,呈现从东南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的变化,在自然景观上表现为:山地森林—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的带状更迭与中国温带相应的自然地带比较,它们在水分状况特点上相似,而以温度偏低表现出高原自身的特色。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二)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发生学原则指所划分的区域要具有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发展的共同性。这里既强调区域历史演化上的共同性,又关注区划单元未来发展演变特点的共同性。因为区划最终要落实在现代自然综合体上,所以可理解为区域单元的自然特征是历史和现代发生形成的综合反映。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及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与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元,是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主导因素原则通常选取能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指标作为确定区域界限的主要根据。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区域共轭性原则强调每个具体的区划单元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域单元,不能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的单元。这一原则决定了区划单元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着某一区划单元的分离部分。应把“区划区域”与“类型区域”加以区分,即区划区域是个性的,类型区域却可在空间上重复出现。应用性原则也称服务性原则或目的性原则,指自然区划应有明确的应用方向,或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人类有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应用性原则有丰富的内涵,因自然区划服务的方向不同或区划的目的不一样,区划采取的原则、方法、指标以及区域体系就有所区别,区划结果也不相同。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三)自然区划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地理相关法从事物之间的关系着眼来进行自然区划的方法。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聚类分析法遥感分析法基于区域基本单元数据库,把相互差异的自然地理区域或区域要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区划方法,是借助于数学分析的区划方法。基于区域遥感图像,把相互差异的自然地理区域进行解译和分区、分类的区划方法。主导标志法从自然要素中选取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标志进行自然区划的方法。精选PPT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由宏观到微观的区域划分由微观到宏观的区域合并自然区划途径自上而下的划分自下而上的合并1432区域案例自上而下划分与自下而上合并精选PPT二、自然区划的历史演进中国最早的区划是战国时《尚书·禹贡》中划分的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分别阐述其山川、湖泽、土壤、矿物等。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九州”区划——公元前5世纪《禹贡》——世界最早的区划《禹贡》一开头就说“禹别九州,随山睿川,任土作贡”,是说夏禹在治水过程中,将全国的土地划分为九州,再根据九州土壤的肥力等级制定赋税。这说明当时对各州土壤的了解,是在制定赋税的要求下产生的。精选PPT中国主要自然区划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195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在部门地理区划工作基础上,由黄秉维主持编制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区划对象:中国地表自然界区划目的:为农、林、牧、水利事业(大农业)服务区划基本原则:高级区划单位遵循地带性原则,体现为气候-土壤-生物一致性,低级区划单位遵循非地带性原则,体现为地形和地表物质的分异区划方法:自上而下划分,主要采用主导标志和部门叠置方法区划体系:多级序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将全国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青藏高原区),6个热量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18个自然地区和亚地区,28个自然地带和亚地带,90个自然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区划图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区域体系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指标体系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修改1965年修改:将东部温度带细划亚热带分为3个热带分为3个1986年修改:将高原地带的思想体现青藏高原热量带分为3个基础雄厚而扎实理论与内容体系完整目的明确为农业生产服务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基本评价精选PPT四、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与海域划分(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处于欧亚大陆东缘,地势相对低平,土层深厚,季风影响显著,风向和降水依季节变化,夏季多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气候湿润,河网纵横,由南而北随温度差异发育着不同类型的森林植被和土壤。由于人类活动广泛而长期的深刻影响,天然森林大多不复存在,几乎可垦的土地都被辟为农田,区内城镇密度大,农村居住点遍布。这里也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东部季风区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西北干旱区位置靠近欧亚大陆中心,在中国的第二阶梯上,东南季风对其影响很小,加之有山脉横亘其上,因而气候为干旱或半干旱。河流稀少,主要为内流区。相应的植被为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只在较高山地才有山地森林和高山草甸存在。土壤一般瘠薄,盐渍化常见。在广大的盆地中,多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存在,为风沙的重要来源地。区内人类活动的影响虽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强烈,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风沙危害和草原退化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青藏高原区世界最高大的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m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寒,辐射强烈,风力强劲;在高原的腹地,由区外进入的水汽不多,但由于气温低,在高山之上有较多的冰川存在。由于生存环境严酷,植物和动物种类较少,植被主要为高寒荒漠与高寒草原。高原的东南部,峡谷深切,植被垂直分布,主要是亚高山森林与高山草甸。区内人口稀少或为无人区,人类活动的较大影响局限于部分河谷地区。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二)中国海域划分暖温带海区包括北部的黄、渤海,鱼类组成区系属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是小黄鱼的主要产区。亚热带海区包括东海西部、东北部和南海北部近岸水域,鱼类组成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中日亚区,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区。热带海区包括南海南部、东海东南部和台湾省东岸水域,鱼类组成属西太平洋印度-马来亚区系,盛产鲱鲤、鲷、金枪鱼和旗鱼等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根据地形和水文特征,通常将中国海划分为五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连线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侧启东角与朝鲜半岛西南侧济州岛之间连线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台湾以东海区: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北的太平洋水域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三)两条最重要的自然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素称“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分野”。中国自然区划中,把此线作为亚热带的北界。它是全国最为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在气候上此线以南,最冷月均温高于0℃,土壤与河流基本上不冻结,作物全年可以生长,有常绿阔叶树。此线以北则相反,最冷月均温低于0℃,土壤与河流有冻结现象,作物不能全年生长,基本上没有常绿阔叶树。秦岭—淮河一线400mm等降水线现在用以划分全国东南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此线是沿东北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经燕山、太行山、吕梁山、黄土高原北部向西南到青藏高原东南部。此线是中国主要农区与主要牧区、森林与草原的分野。此线以西,反映水分状况的干燥度大于1.25,大部为内流区,除部分山地降水较多外,其他地区都比较干旱,为主要牧业区。此线以东,干燥度小于1.25,大部为外流区,降水丰富,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精选PPT第二节中国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分原则行政区是依据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地理、历史及国防等多种因素,并便于国家分组管理而划分的分级管理系统。因此,在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时,应综合考虑:政治原则、经济原则、民族原则、历史原则、自然原则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了行政区划的萌芽,历经了各朝代的政区划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的性质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配合社会改革,恢复和发展经济,团结各族人民,巩固政权,对原有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精选PPT1949年中国行政区划第二节中国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1954年中国行政区划精选PPT三、行政区划的现状(一)行政区划级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有关法律、法则的规定,中国基本上实行省-县-乡三级制的行政区划体制省与县之间的“地区”,县与乡之间的“区”属上级政府的派出机关,不作为一级政权机构少数民族地区设有自治州或盟的自治区或省则为自治区(省)-自治州(盟)-自治县(县)-民族乡(乡、镇)四级第二节中国行政区划(二)行政区划方案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283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62个县级行政区;43275个乡级行政区。精选PPT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一、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的联系与区别农业区划是农村经济区划的重要基础,是对发展农业的生产条件和资源的分析评价,也是对各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关键问题、发展方向与建设途径的研究,它是农村经济区划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农村经济区划是包括农业经济在内的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区域研究,是农业区划的发展和拓宽联系精选PPT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区域发展条件、结构和布局;农村经济区划则主要研究农村经济(重点是第一、二、三产业)区域发展条件、结构和布局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农业生产本身的有关问题,农村经济区划则研究农村产业的投入产出,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方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农业生产区域,农村经济区划则要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个区域的经济联系农村经济区划是综合性的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实际上是一种部门经济区划,也可以说农业区划是一种自然-经济区划区别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二、《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区划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果最丰富的代表性区划是《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这一研究成果,有力推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区划工作的蓬勃开展。(一)区划理论与方法基础理论农业区划具有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双重性。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农业生态经济理论等。区划原则与方法原则:明确的市场经济观点;鲜明的生产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长期的观点方法:定性分析分区法和定量分区法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综合农业区划综合自然区划农业气候区划农业自然区划地貌区划土壤与植被区划水文与潜水区划农业部门区划种植业区划粮食区划经济作物区划林业区划牧业区划渔业区划农业技术区划农业水利区划农业机械化区划农业化肥区划农业能源区划(二)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的基础区划体系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三)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根据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农业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保持一定行政区划的完整性等,把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8个二级区。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中国综合农业分区系统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三、中国农村经济区划(一)区划目的与原则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达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促进农村地区间、城乡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农村经济网络,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区划目的区划原则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与发展水平的相近性资源潜力与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区位相关性与行政区界的相对完整性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二)分类指标与分区方法结构类指标: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社会文化结构趋势类指标:发展速度、资源潜力市场化程度指标:商品率、市场建设情况经济联系与开放程度类指标:设施建设、产值比重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分类指标分区方法通过聚类分析,结合区位、自然条件、社会联系等不可定量因子,把全国农村经济区划分为九大区。精选PPT(三)中国农村经济区划分方案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全国农村经济带与农村经济区划体系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精选PPT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一、基于图论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基于图论原理,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应用多个指标,对全国的434个城市进行了综合实力评价,借鉴经济区划的d△系理论和Rd链方法,提出了全国城市经济区区划方案:两大经济地带三条经济开发轴线九大城市经济区33个二级区精选PPT(一)区划理论与方法结节区域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从纯几何学的角度说,一个平面图形(区域)最彻底的划分是三角形(三点三条连接线),它是编制一个紧致网的最小单元。要形成具有节点的结节区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形组成连接图。Rd链城市经济区组建方法根据图论原理,城市经济区的组建可运用Rd链方法。有一定实力的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交通线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城市,称为一个d系,三个d系组成一个三角形的基本经济单元,称之为d△系。按照不同层次的d△系,进一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d△系联接起来,即为Rd链。一个Rd链的范围就是组建城市经济区的范围。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中心城市实力指数评价方法在现代交通运输状况下,每个城市与其周围的城市一般都有3条以上的连接通道。为了比较准确地反映各城市的节点层次,运用主因子R分析方法进行城市实力指数的多指标定量评价分析。中国城市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包括经济实力和物质实力指标;第二层次将上述两方面的实力进一步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辐射能力和吸引能力三个指标集;第三层次为33个具体统计指标。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二)中国的d△系和Rd链以北方京津、中部上海、南方广州为顶点组成了中国Ⅰ级d△系,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发展地带。广大的西部地区为西部经济发展地带。Ⅱ级d系城市38座,它们在通道网的组合下构成了中国的Ⅱ级d△系和Rd链,从而形成了中国Ⅰ级城市经济区的基础。中国Ⅱ级d△系和Rd链组合表(1989年)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中国d△系和Rd链示意图中国现有Ⅲ级d系城市102座,通道网形成中国Ⅱ级城市经济区基础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三)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案依据中国d△系和Rd链的现状,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为:两大经济发展地带、三条经济开发轴带、九大城市经济区。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中国城市经济区区划方案精选PPT二、基于实证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一)区划原则中心城市原则联系方向原则腹地原则可达性原则过渡界线原则用实证的方法,兼顾对内对外两种经济联系,提出了开放条件下中国跨省区的城市经济区区划。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二)实证分析方法城市中心性的确定人流、物流、信息流联系及腹地分析核心区腹地范围研究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精选PPT(三)中国城市经济区区划方案一级城市经济区根据核心区与腹地之间联系强度的高低,把中国的城市经济地域划分为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3个一级城市经济区,分别命名为北方区、东中区和南方区。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中国一级城市经济区分布精选PPT二级城市经济区依据城市经济区的组织原则,综合各因素,划分出11个二级区:华北、华东、华南、东北、西南、西北、新疆、西藏、山东、福建、湖北。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中国二级城市经济区分布精选PPT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一、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经济原则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三)社会原则(二)生态原则为保证区域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促使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经济区划中要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合起来,注意增强不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精选PPT二、基于政府的中国经济区划方案1949年以来,由政府公布、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中国经济区划主要有3种:经济协作区、三大经济地带、七大经济区。(一)经济协作区中国在1949年以后实行着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划分了6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区(包括黑、吉、辽);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西北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华东区(包括鲁、苏、皖、沪、浙、赣、闽、台);中南区(包括豫、鄂、湘、粤、桂);西南区(包括川、贵、滇、藏)。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精选PPT(二)三大经济地带老三分法东部地带: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暂不包括港、澳、台);中部地带: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九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九省、自治区。中国在“七五”期间提出了地区经济的梯度开发思想,以沿海为基地,以其经济技术优势开发内地资源,进而再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形成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内陆地区三大经济地带。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精选PPT新三分法东部地带: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有所变化,广西和内蒙古被划入西部。(二)三大经济地带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精选PPT(三)七大经济区从国情出发,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精选PPT七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坐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东南沿海经济区: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大西南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肇庆西北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精选PPT三、基于学者的中国经济区划方案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地理学者与经济学者也对中国经济区划提出过许多方案。(一)“六分法”综合经济区刘再兴的六大经济区方案是:东北区(黑、吉、辽、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黄河中下游区(包括下游环渤海区的京、津、冀、鲁和中游的晋、豫、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鄂、湘、赣)、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港、澳、台)、西南区(川、黔、滇、藏)、西北区(陕、甘、宁、青、新)。(二)“七分法”综合经济区徐逢贤等人提出将全国划分为七大流域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西北五省经济联合开发区、黄河流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澜沧江流域经济区、西南区、闽南三角地带经济区。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精选PPT(三)“八分法”综合经济区李善同等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大经济区域: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四)“九分法”综合经济区王建等人出于对全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考虑,参照日本的都市圈模型,提出到2010年在我国建设“九大都市圈”的设想。九大都市圈的划分是:京津冀都市圈,沈大都市圈,吉黑都市圈,包括济南、青岛在内的济青都市圈,湘鄂赣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长江中下游都市圈,上海都市圈。(五)“十分法”综合经济区杨吾扬等的十大经济区方案是:东北区、京津区、晋陕区、山东区、上海区、中南区、四川区、东南区、西南区、大西区。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精选PPT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地理分区是在对地球表层系统时空分异格局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融自然与社会指标体系为一体的地域划分。地理分区一、地理分区的理论认识(一)地域分异规律与地理分区原则自然和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相结合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发生统一性原则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精选PPT(二)地理分区的指标体系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精选PPT(三)地理分区单位与方法地理分区的单位地理分区,首先要确定与不同层次相对应的地域单位,不同层次的地域单位与相应的地域单元如何对应,这是地理分区单位要解决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必须解决自然与行政界线的统一问题。地理分区的方法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地理相关法、景观制图法、聚类分析方法、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精选PPT(四)对地理分区的理论认识黄秉维晚年指出:时代变了,(区划)工作的客体对象没有改变,然而应用和服务的对象却有了不同,主要由为农业社会服务转向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应当有一个适当的顾及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全国综合区划。郑度、刘燕华等认为: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单纯对自然或某一部门进行的区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亟待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工作,并指出了编制中国综合区划方案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精选PPT二、中国地理分区初步方案理论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一级分区体现东、中、西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即体现自然东西差异(海陆、地势、景观地带等)和三大经济地带差异二级分区体现南北的区域差异。即体现气候南北差异和资源结构、农业布局、工业结构等的南北差异二级分区体现区域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差异性。即体现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差异二级分区保持面积较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大地貌单元区域的相对完整性分区界线保持省级行政区的完整性。一方面行政区界线较稳定,另一方面各项经济统计和政策法规均以行政区为单位予以实施体现区域地理特征,为中国地理教学服务分区原则精选PPT中国地理分区东部地带含辽吉黑地区、京津冀鲁豫地区、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粤桂闽港澳地区。中部地带含内蒙古地区、晋陕甘宁地区、川渝地区、云贵地区。西部地带含新疆地区、青藏地区。海洋地带含渤海区、黄海区、台湾岛与东海区、海南岛与南海区。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精选PPT本章思考题1.如何将地域分异理论用于中国自然区划?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3.中国农业区划对生产布局有何应用价值?4.中国城镇区划有哪些基本原则?5.中国地理分区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6.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精选PPT主要参考文献1.陈栋生.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几个问题[J].生产力布局与国土规划,1986,(4):3-14.2.樊杰.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59(增刊):33-40.3.封志明.一个基于土地利用详查的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新方案[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25-333.4.傅伯杰,刘国华,陈立顶,等.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生态学报,2001,21(1):1-6.5.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等.中国陆地表层系统分区初探[J].地理学报,2002,57(5):515-522.6.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郭焕成,刘盛和.二十一世纪我国农业区划研究的主要任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20(4):38-41.8.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9.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65.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2.韩渊丰.中国区域地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侯学煜.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4.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初步草案[M].地理学报,1958,24(4):348-365.15.黄秉维.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6.李善同.侯永志.中国大陆:划分8大社会经济区域[J].经济前沿.2003(5):12-15.17.刘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支持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1-9.精选PPT主要参考文献18.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9.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刘燕华,郑度,葛全胜,等.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J].地理研究,2005,24(3):321-329.21.陆心贤.中国经济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2.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3.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自然区划概要》编写组.中国自然区划概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4.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5.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区划——中国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任美锷、包浩生.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7.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8.孙鸿烈,张荣祖.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地带性原理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9.王建.中国发展:区域与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0.吴传均,郭焕成.中国土地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1.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2.徐逢贤,王振中,吴瑞祥.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未来对策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1997,(3):22-30.精选PPT主要参考文献33.许学工,后立胜,林辉平.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J].地理学报,2002,57(4):451-458.34.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5.杨开忠,权晓红.我国行政区划改革思路的再探讨[M].中国方域,1998,(2):2.36.杨树珍.中国经济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37.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第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8.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9.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0.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1.赵松乔.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一个新方案[J].地理学报,1983,38(1):1-10.42.张莉.中国经济区研究评述[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39-45.43.郑度,傅小锋.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理科学,1999,19(3):193-197.44.郑度,葛全胜,张雪芹,等.中国区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2005,24(3):330-344.41.郑度.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研究[J].中国科学(D辑).1996,26(4):336-341.42.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3.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辑部.中学教师地图集:中国地图分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44.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5.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6.中国科学院中华地理志编辑部编纂.中国自然区划草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精选PPT相关网站1.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index.htm2.中国景观网:http://www.china-scape.com/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http://www.mlr.gov.cn/index.jsp4.景观中国:http://www.landscapecn.com/5.土人景观:http://www.turenscape.com/homepage.asp6.楚人景观网:http://www.churenscape.com/7.中国基础研究网: http://www.br.gov.cn/8.地理频道:http://www.dlpd.com第五章结束精选PPT
/
本文档为【《中国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