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

2019-06-06 40页 ppt 948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青松

暂无简介

举报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 导入:《红楼梦》中有一段写林黛玉听戏文,听到的是《牡丹亭》里的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后感叹一句“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人间词话》十则王国维 学习目标: 1、结合文本、概括、解释并能举例说明“境界说”的基本概念及观点。 2、学习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来鉴赏诗词。 3、学习第一至六则。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ld...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
导入:《红楼梦》中有一段写林黛玉听戏文,听到的是《牡丹亭》里的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后感叹一句“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人间词话》十则王国维 学习目标: 1、结合文本、概括、解释并能举例说明“境界说”的基本概念及观点。 2、学习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来鉴赏诗词。 3、学习第一至六则。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与联系。《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傅雷家书》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整体把握 本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理解“境界”的内涵 读第一、五则后,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例: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有“境界”吗?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境界:一组融合了诗人情感的物像组合成的一种情境,是情与景的交融。1、围绕“境界”王国维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造境”与“写境”“造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2、“造境”与“写境”有何区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造境”与“写境”4、研读第三、四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巳《鹊踏枝》 “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落花飘零,哀伤——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是“有我之境”。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如何理解“无我”之说?这里明明有个悠然的诗人吗?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寒波”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鸟,融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因为自己思归的心急切,就特别灵敏地感到“寒波澹澹”、“白鸟悠悠”了。元好问又何尝是真的“无我”呢?只是“我”没有直露而已。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属“无我之境”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ADBC问题探究 1、袁行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这样解释“意境”: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像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袁行霈的观点与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是否矛盾?怎样理解? 不矛盾。即使是“无我之境”也是有“情景交融”的。还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这里我们很难看出作者的情感在哪里,但是是不是完全没有感情呢?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 所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有我之境”情在景上,“无我之境”是情在景下。2、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为什么?(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现为“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包含三层含义: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2.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3.除了以上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炼字的技巧。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②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闹”字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张先①《天仙子》水调②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③,伤流景④,往事后期空记省⑤。沙上并禽⑥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⑦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⑧应满径。注释:  ①时为嘉禾小倅(cuì):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嘉州,宋代郡名,即秀州。倅:副职。这里指判官。②水调:曲牌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流行于唐。③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④流景:似水年华。⑤后期:瞻望未来。记:思念。省(xǐng):反思,省悟。⑥并禽:双栖的鸟类。⑦弄:摆弄。⑧落红:落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孤寂的“静”的心情。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其实这三种境界还远不止在那些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身上,同学们能不能联系或历史的,或现实的,或自己的,或他人的经历谈谈呢?第八、九则把“境界说”与作家本身的内在修养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应该有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修身而成“大家” 一是以苏东坡、辛稼轩为例,肯定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决定了词的境界。 二是推崇“大家”之作,揭示了境界各构成元素的特征。沁人心脾,指所抒之情应情深而动人;写景必豁人耳目,指所写之景应特征分明,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辞脱口而出,则指言语的自然真切。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 首先指出诗人要“入乎其内”,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又需“出乎其外”,超脱出来,“胸中无物”,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摆脱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深刻独到的内容。 其次,以周邦彦、姜白石为例,进行具体评判。小结 《人间词话》节选部分以“境界”为核心,阐述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等问题,广泛触及了主观与客观、景与情等美学问题。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人间词话王国维有我之境:显我,外露,物的人化无我之境;隐我,内蕴,人的物化第一境界:志存高远悬思知第二境界:孜孜以求苦索行第三境界:豁然开朗顿悟得诗词境界人生境界问题研讨 一、文中多次提到“境界”,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不一致。 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 第五则提到“境界”,说明“情”也是构成境界的元素,而“有境界”的作品应该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 第六则提到“境界”,具体说明“境界”应该得到真切生动的表现。 第七则提到“境界”,是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有时也称“境”,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指客观景物,有的指情,有的指两者的统一,有的指造诣程度,等等。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应该是其主要内涵。二、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著追求。 从第八、九则看,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有真性情。 从第十则看,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课外推荐阅读《人间词话》 精矣,王国维!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赞叹王国维的博大精深:“先生之学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郭沫若:“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 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人间词话》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其他艺术欣赏领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本小书,是我们后学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好书。这一节课只算老师抛砖引玉,推荐课外读一读《人间词话》。
/
本文档为【《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