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综合自然地理题库

2018-05-29 2页 doc 741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举报
综合自然地理题库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 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 自然大区—自然地区&mdash...
综合自然地理题库
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 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 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 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A. 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8.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是:C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9.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0.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1.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2.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13.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18.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C.减少增加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3.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24.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25.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26.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C.减少增加27.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8.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上界在:A.大气层顶部B.对流层顶部C.臭氧层顶部D.平流层顶部2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A.分异性B.地带性C.分层性D.无序性30.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的学者是:A.牛文元B.瓦伦纽斯C.道库恰耶夫D.陈传康31.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A.辐射平衡B.辐射差C.辐照差D.辐射净差32.组成成分具有一致性的土地分级单位是:A.地方B.限区C.相D.土地单元33.第一次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分区的是:A.黄秉维B.陈传康C.林超D.罗开富34.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埃拉托色尼D.托勒密35.以下人物,既是科学史上十大科学家之一,又是地理学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洪堡D.李希霍芬36.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是()提出的。A.黄秉维B.道库恰耶夫C.洪堡D.伊萨钦科37.内陆地区节律振幅和频率(A)沿海及海洋区域A.大于B.小于C.近似等于D.没有可比性38.下列四个自然带中,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不定项)A南美洲的热带草原带B亚欧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C亚洲的温带草原带D非洲的热带雨林带 填空题1.自然地理学五大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2.认识自然界所依靠的两个途径: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理环境。4.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5.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6.从研究领域上看地理学可分为: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7.从研究时段上看地理学可分为: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8.自然环境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分层性。10.伊萨钦科认为地理壳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石圈的底界11.从宏观的角度可将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分为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活质有机体四大类。12.自然地理环境能量组成中以太阳辐射能最为重要。13.地质循环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类基本的地质过程。14.水体所起的重要环境作用在于其潜热特性15.埃拉托色尼被称为地理学之父。16.瓦伦纽斯是第一个试图将有关地球知识进行理论概括和的学者,第一个接近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认为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外部表面,研究地球的水界和陆界的学者。17.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是洪堡。18.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李特尔。19.俄国地理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20.《禹贡》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21.《管子地员篇》是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22.陈传康教授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作硬性规定,而应视研究问题的性质有相应的变化。23.按系统功能可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24.开放系统能通过反馈进行自我调节。25.系统的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26.辐射平衡值表示了地表太阳能量的净收入,是更为直接的动力基础。27.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意义的地球内能包括地热和重力。28.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具有以下特点:总量守恒,形式多样,单向流动,逐级分散。29.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夷平化”,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崎岖化”,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不同区域目前现存的自然地理系统的状况。30.水和热的矛盾是推动自然综合体演化的基本矛盾。31.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实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功能和整体效应的重要过程32.节律性包括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33.周期性节律包括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34.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35.非地带性的典型表现是地表的构造区域性。36.水平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分带性的统称37.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理论基础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38.《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39.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地球内能。40.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41.纬度地带性产生根源是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42.经度地带性产生根源是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4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根源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的相互作用。44.现代地理学的奠基者是德国地理大师洪堡和李特尔45.明确提出“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是地理大师洪堡46.主张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强调变化中的“人和自然的统一”的是地理大师李特尔47.中国学者牛文元把自然地理环境限于一个较薄的空间内,视之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取名“自然地理面”48.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加,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49.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导致能量输入、转换存在周期性变化。50.气候旋回根据时间尺度的长短分为世纪内旋回、超世纪旋回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三种51.地域分异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是地带性、非地带性5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53.气候旋回根据时间尺度的长短分为世纪内旋回、超世纪旋回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三种。54.地域分异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55.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称为省性;非地带性条件下的地带性称为带段性;56.水平地带的交替方式称为地带谱57.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称为垂直地带谱。58.垂直地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59.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永久冰雪带60.非地带性分异最大尺度的表现形式就是全球的海陆分异。61.大陆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的最明显,可形成横跨整个大陆,大致与纬线平行的条带状综合自然地域单位。62.干湿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得最明显。63.经向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共同作用于地表形成了水平地带性,在区域尺度表现为带段性和省性。64.自然地带通常以该带中的典型植被类型的名称命名。65.热量和温度随海拔高度递减,水分随海拔高度先递增而后转为递减。66.同一高度的山地如果处在不同的纬度自然带,垂直带的数量在低纬多,在高纬少。67.同一类型垂直带出现的高度在低纬地区高,在高纬地区低。68.山地高度是垂直带谱完备性的先决条件。只有高逾雪线的山地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垂直带谱。69.狭义的理解,地带性主要是指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70.地貌部位引起的分异是引起地方性分异的基本因素。71.小气候的形成主要起因于下垫面的差异,其中主要是地貌部位的差别。72.土地分级通常分为三级,分别为相、限区、地方。73.土地的组合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递变型和重复型两大类。 名词解释1.天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2.人为环境:自然条件经过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3.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因此,自然地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综合体或景观。4.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所谓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结合方式)。5.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结构是指维持着空间结构的自然综合体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式。6.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7.辐射平衡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以连续的长波辐射输出到外部空间,辐射输入与辐射输出之差称为辐射平衡。8.熵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程度9.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故称耗散结构。10.节律性自然地理过程(及其现象)随时间重复出现的变化规律。11.昼夜节律由于地球自转而出现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昼夜更替而重复出现的现象。12.季节节律由于地球公转而出现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以季节(年)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13.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14.阶段性节律是指生物类群在周期性或旋回性变化的背景上,以一定阶段为周期表现出的突变性的重复。15.负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是抑制系统偏离原状态则称为负反馈。16.正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加剧了系统脱离原状态则为正反馈。17.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做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18.地带性由于地球形状、运动特性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导致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19.非地带性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20.纬向地带性是地带性规律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21.经向地带性是非地带性规律在地表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仲,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22.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按垂直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分异。山体高度越大,垂直带就越多。23.垂直地带谱是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它反映了自然综合体在山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域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24.地方性是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由局地分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陆地表面小范围、小尺度的分异规律性,地方性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最低级的地域分异。25.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气候、一个土壤变种、一个植被群丛的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26.限区是相有规律地组合成的中级土地分级单位,它通常相当于一个初级(中等)地貌形态单元,是外貌最清楚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在其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物质的搬运、化学元素的迁移方向相同。27.地方是限区有规律地组合成的高级土地单位。28.综合自然区划简称自然区划,是划分地表自然区域的方法,是根据地域内部差异性,把不同的地段加以区分,把相似的部分加以合并,组成一个单元,确定单元界线,然后根据区域的从属关系,建立一个区域的等级系统。29.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31.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32.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33.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34.树线垂直带谱中森林的上限。33.雪线永久冰雪带的下界。34.土地结构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区域内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35.显域性地域把反映地带性特征为主的地域称为显域性地域;36.隐域性地域则是反映非地带性特征为主的地域。37.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地段的划分和合并,即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划分出一些综合自然地理特征一致性和内部复杂性的程度有差别、级别不同和大小不等的个体土地地段。38.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地类型对某种经济利用的适宜程度,它可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不适宜几种。39.土地限制性是由于土地存在的某种不利因素限制了土地的某种用途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40. 简答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②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④人类聚居的场所2.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般特性①分层性②交织性③集中性④综合性⑤差异性⑥多级性3.理解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P38+ppt4.理解辐射平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辐射平衡随纬度增加逐渐减少,在40°处达到平衡,南北纬40°之间辐射平衡为正值,热量盈余,纬度大于40°的地方,辐射平衡为负值,热量亏损。5.理解地球形状和大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章PPT)6.理解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地理效应。(第四章PPT)7.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①支配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基本过程的能量,几乎全部都从外部进来;②自然地理环境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不断进化发展,并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③宇宙因素和行星因素合称为天文因素,天文因素给予自然地理环境以数学规则性的影响,使得自然地理过程出现周期性和地带性;地球因素破坏规则性,两者共同作用,支配自然地理环境演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规律;④自然地理环境附近的地圈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8.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①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建立起一定的结构,从而完成一定的功能、形成整体效应。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实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功能和整体效应的重要过程;②物质循环必然伴随着能量转换与传输。如水的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③物质循环与物质平衡不可分割。不平衡,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出现物质循环、能量传输,最终又达到相对平衡;④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是旋回发展的复杂过程。如生物循环、水循环。9.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变的基本特点①演化是不可逆的前进过程②演化是不断重复的节律过程③演化是前进与节律的统一过程10.非地带性因素一定导致东西向分异吗?(第七章PPT)11.科学的土地概念包含哪些内容?土地概念包括下列内容:(1)土地具有—定的综合自然特征。这主要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所体现的整体性特征。(2)土地是具有一定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的地段,其规模随土地等级的大小而不同,在空间上彼此存在—定的镶嵌组合关系,即地域结构关系。(3)土地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4)土地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除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定的经济利用价值。因此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改造。12.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非常密切:(1)结构是保证物质、能量、信息流通的渠道。(2)功能是维持结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没有无结构的功能,也没有无功能的结构。13.地方性与地带性、非地带性之间有什么关系。(1)地带性——就是由于地球形状、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2)非地带性——是指由于地球产生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和构造运动而形成的有规律分异。(3)地方性——就是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由局地分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陆地表面小范围、小尺度的分异规律性。14.综合区划的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之间有什么关系?主导因素原则与综合性原则并不矛盾:综合性原则强调在进行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区域的各组成要素和地域分异因素。主导因素原则强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查明某个具体自然区域形成和分异的主导因素。基于上述认识,有的自然区划工作者把这两个原则合称为综合性分析与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原则15.综合自然区划有哪两种方法?(1)顺序划分法;即“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着眼于地域分异规律,按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划分出最高级区域单位,然后注记向下划分低级单位;(2)合并法:又称为“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是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单位开始,然后根据地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把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单位。16.简述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导致地域分化和各种差异的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地球外部,即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布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另一个来自地球内部,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导致不沿纬度方向的分异,称为非地带性分异因素(或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17.试述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答: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18.为什么说地貌部位是影响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1)因为地貌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的日照和通风条件,改变气温和湿度的分配状况,出现局地小气候差异;(2)地貌部位不同,地表排水条件地下水埋深条件均有较大差异,加剧和延缓地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造成地面局部差异;(3)不同的地貌部位,使地表组成物质、小气候和潜水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的土种和土壤变种,不同的生物群落,从而引起土地自然综合体的有规律的变化。19.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经度)地带性的成因是什么?对我国气候有何影响?纬度地带性是太阳能沿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干湿度地带性的形成是由大陆本身的大小、形状、与其相邻的海洋远近对比决定的。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纬度地带性:自南向北依次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干湿度地带性:自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递变。20.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地貌部位引起的分异;小气候引起的分异;岩性、土质(地表组成物质)和排水条件引起的分异。2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是什么带性?为什么?地方性。塔里木盆地本属干旱气候,但由于局部地貌和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差异引起地表组成物质与能量的再分异,进而影响了该地植被群丛的变化,形成了绿洲。22.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周期性节律与旋回性节律有什么不同?自然地理过程(及其现象)随时间重复出现的变化规律称为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其中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严格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发生的基础是自求自转和公转及其地表光、热、水的周期性变化,而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同周期性节律相比,更为高级,更为复杂。23.纬向地带性的成因是什么?简单说明其在地貌上的表现。热量分带是纬向地带性的形成原因,在地貌方面,由于其外营力具有纬向地带性,因此决定于外力作用的地貌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纬向地带性,地貌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尤其与气候带相适应,在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的水热组合,促使外力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发生变化,举例。。。24.什么是垂直地带性?它是怎样产生的?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其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地带的前提条件,而垂直更替的直接原因在于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随地势高度的变化。25.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是最小的自然综合体、土地分级的下限单位;(2)相内部各自然地理组成成分自身具有最一致的性质;(3)是自然条件均一的土地地段;(4)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能力最弱。26.格里戈里耶夫和布迪科共同创立了辐射干燥指数:,式子中R、L、r各指什么?这个指数有什么地理意义?①R为辐射平衡;L为蒸发潜热;r为年降水总量;②R和r为相关变量,在同一经线方向可以出现辐射干燥指数相同的地区,而同一纬度带中,由于离海的远近不同,r不同,因此同一纬线方向会出现辐射干燥指数不同的地区。因此,用R值确定纬向自然地带,用辐射干燥指数确定经向自然地带,整个地表可视为有R值和R/Lr值构成的水平网络结构。27.下图所示的反馈回路是哪一种类型的反馈?并以下图为例,说明对该反馈进行简单说明。①负反馈②反馈就是将输出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如果反馈的结果是抑制系统偏离原状态则称为负反馈。上图表示了河谷坡面与河道系统中坡面侵蚀的负反馈回路。如果谷底河道侵蚀增加,则谷坡角度增大,坡面侵蚀随之加强,导致更多的坡面组成物质进入河床,河床的堆积加强使河道侵蚀受到抑制,这样系统便回到稳定状态。①正反馈②反馈就是将输出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如果反馈的结果加剧了系统脱离原状态则为正反馈。如上图所示,在坡面侵蚀过程中,土壤渗透能力减小能引起坡面径流增加,进而加强了对土壤疏松表层的侵蚀,使得土壤渗透能力进一步减小,最终破坏了系统的原有状态。28.垂直地带具有哪些特征?①带幅窄,递变急剧;②带间联系密切;③水热对比特殊;④节律变化同步;⑤微域差异显著。29.读图,将表示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的图补充完整。112页图7.7(2)将下图叠置交替单列系统补充完整 论述题1.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中,柴达木盆地的归属问题曾引起长期争论,李世英、杨纫章强调把柴达木盆地划归蒙新高原或西北区,多数学者则主张将其划入青藏高寒区,请根据所学的区划原则,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2.马铃薯的种薯必须在低温条件下才能较好地保留,在南方山地地区,低处的马铃薯留种容易退化,常常需要从较寒冷的北方进行调种。而在贵州、川东岭谷区,人们便利用山上,特别是山地夷平面和亚高山草甸带的冷凉条件,作为马铃薯的留种基地,向山外平原,川地附近供应种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3.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是利用当地的地形特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养鱼,堆土筑基,填高地势,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来种植果树。既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又充分地利用土地的空间。请对这一农业行为进行进行理论上的解释。4.橡胶树原产地为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现在的盛产地则为南亚、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马来西亚是目前世界上产胶最多的国家。橡胶树从巴西引种到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比较顺利,而从南亚引种到中国则遭遇很大的困难和挫折。中国引种橡胶树最早开始于1904年,由云南土司刀安仁(1872—1913)从新加坡引进种苗约8000株,种在云南西南部盈江县凤凰山(约24.5°N,海拔980m),至90年代初期尚存活1株。到1949年止,全国植胶面积不足3000hm2,主要集中在海南岛,年产干胶不过200t。请对比下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早期引种橡胶存在困难的自然原因。5.严格地说,经向地带性是否属于地带性?在中学教学中,应如何讲解地带性和非地带性?6.白居易在庐山写下了著名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解释这一诗句所包含的地理学原理。7.仅用降水量是否能有效描述一个地区的干燥度?格里戈里耶夫和布迪科共同创立的辐射干燥指数是如何表述的?具有什么地理意义?8.地貌是否具有地带性特征?为什么?9.非地带性因素作用于大陆便形成大陆经向地带性,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异。请问非地带性一定会造成东西向分异吗?试举一例进行说明。10.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天山山脉中部,海拔约2500米,面积2383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草原。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相对于海拔较低地区的干旱景象,该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除了有冰川融水作为水源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1.自然带连线题世界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沙漠狐荒漠土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黇鹿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寒带苔原带寒带苔原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土极地冰原带寒带冰原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
/
本文档为【综合自然地理题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