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2018-11-10 50页 doc 415KB 10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44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二、教材分析&nb...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一、学生基本情况我班现有学生44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2.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3.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4.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3.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二、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课时安排一、四则运算(9课时)二、位置与方向(6课时)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3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5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4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7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七、统计(3课时)八、数学广角(5课时)  小管家......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2月24日—2月28日 四则运算(例1例2例3)四则运算(练习例4) 32 二 3月3日~3月7日 四则运算(例5例6)四则运算(例6练习) 22 机动1 三 3月10日~3月14日 方向与位置(例1例2练习)方向与位置(例3) 31 机动1 四 3月17日~3月21日 方向与位置(例4练习)加法运算定理(例1例2例3) 23 五 3月24日~3月28日 乘法运算定理(例1~例3)练习简便计算(例1例2例3) 22 六 3月31日~4月4日 简便计算(例4例5练习)综合运用:营养午餐 31 七 4月7日~4月11日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 12 清明节 八 4月14日~4月18日 小数的读写练习小数的性质(例1~例3) 12 机动2 九 4月21日~4月25日 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小数点的移动 22 机动1 十 4月28日~5月2日 小数点的移动练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 五一节 十一 5月5日~5月9日 生活中的小数整理与复习三角形的特征(例1~例2) 212 十二 5月12日~5月16日 三角形的特征(例3)三角形的分类及内角和练习图形的拼组 131 十三 5月19日~5月23日 小数的加减法(例1例2)练习小数的加减法例3及练习 32 十四 5月26日~5月30日 小数的加减法例4及练习整理与复习 22 十五 6月2日~6月6日 统计(例1例2)统计练习 21 端午节 十六 6月9日~6月13日 数学广角(例1例2例3)及练习综合运用:小管家 41 十七 6月16日~6月20日 期末总复习 5 十八 6月23日~6月27日 期末总复习 5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五、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1-4页例1、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口算。(指名回答)72-12=47+36=64+27=158-19=48-21=64+33=2、笔算。(指名板演)647+258=925—146=二、主题图引入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新的学习。1、出示书本情境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你们根据图中所给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给出了正确的解答。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共同回到滑冰场,看看那里的情况。2、出示例1.(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应怎样列式计算呢?(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3)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反馈交流。(指名汇报)方法a.72-44=28(人)28+85=113(人)b.72-44+85请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5)两种方法的对比。这两种方法从思路上无论是分步列式还是综合算式,都是解决加、减两步运算的问题,而加、减在数学上属于同级运算,那么综合算式中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加、减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混合运算)(6)计算:72-44+85(指名板演)运算过程:72-44+85=28+85=113(人)7、抢答:36+54-57先算什么,再算什么?8、观察这些题目,它们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运算顺序又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加减法混合运算。都是先算前面的一步,再算后面的一步。问: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三、拓展提高72-36+28=72+28-36=100-36=64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适当调整算式的运算顺序(把题中数前的运算符号一同“搬家”)。注意:在递等式计算中,没参加运算的数要连同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抄写下来。四:巩固练习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五、总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72-44=28(人)72-44+8528+85=113(人)=28+85=113(人)教学反思本节课同学们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冰天雪地”的出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得到答案。是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P4页例2、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口算。(指名回答)25×4=210×6=36÷4=124÷4=2、提问: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指名回答)二、新授。出示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怎样预计6天要接待多少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并各自列出综合算式。指名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算式。方法:a.先算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再求出6天接待的人数,列式为987÷3×6B.先算出6天里有几个3天,再求出6天接待的人数,列式为6÷3×987这两个综合算式分别只含有乘除法,那么只含有乘除法的同级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又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只含有乘除法的同级混合运算。(板书:乘除混合运算)3、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两道题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计算的顺序。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再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板书987÷3×6=329×6=1974(人)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板书:6÷3×987=2×987=1974(人)总结归纳计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三、拓展提高72×36÷8=72÷8×36=9×36=324在计算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没有括号)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适当调整算式的运算顺序(把题中某数前的运算符号一同“搬家”),结果不变。四、巩固提高1、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2、练习一第1题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五、总结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987÷3×66÷3×987=329×6=2×987=1974(人)=1974(人)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          第三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综合算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指名板演)64+28-4572×4÷12186÷6×42、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呢?(指名回答)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如果在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板书课题: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从图画上你观察到什么了?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2、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所列的综合算式。方法:a、24+24+24÷2b、24×2+24÷23、以上两种算式各表示的意义是怎样的?小组交流讨论,弄清算式每步表示什么。①方法a、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②方法b、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4、根据算式的意义,你认为这两道算式应怎样计算?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试算。指两名学生板演试算。(1)24+24+24÷2(2)24×2+24÷2=24+24+12=48+12=48+12=60(元)=60(元)5、根据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你知道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吗?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6、出示问题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①理解题意:找回的钱=已付的钱—买3张成人票的钱②列式100-24×3③明确计算过程根据算式的意义,先算乘法求出3张成人票的钱,再算减法求找回的钱。④解答100-24×3=100-72=28(元)三、巩固练习1、计算582-18×10时,应先算()法,再算()法。2、计算68×10+582时,应先算()法,再算()法。3、P7/做一做四、总结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含有两级运算(1)24+24+24÷2(2)24×2+24÷2=24+24+12=48+12=48+12=60(元)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   第四课时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4,第11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计算。(指名板书,并说出运算顺序)270—180÷3024÷8×2132—24×3129+98÷142、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如果在算式里有括号,又该怎样的顺序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讨论:怎样计算要多派几名保洁员?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3、方法:(1)270÷30-180÷30=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4、说一说两种算式的意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回答)5、讨论:为什么算式(2)中270—180要用小括号括起来?明确;要先计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位游人,所以必须先计算270—180。如果不用括号,算式就应先算180÷30,与解题思路不一致。因此要先计算270—180,就必须用括号将其括起来,表示应先计算括号里面的算式。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三:巩固练习。1、P11“做一做”。2、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3、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4、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四:总结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1)270÷30-180÷30(2)(270-180)÷30=9-6                =90÷3=3(名)          =3(名)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大部分同学能通过分析处理信息探索解题思路并正确列出式子,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例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同时掌握有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掌握括号的用处。 第五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内容:课本第11页例5,第12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能准确地计算较复杂的三步试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三步式题中,小括号内含有加、减和乘、除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规范地用脱式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指名回答)20+30÷390÷30+312×3+4120÷3×5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指名回答)150—100÷5×4(43+57)×(38—31)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几种类型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5。 (1)42+6×(12-4)(2)42+6×12-42、提问:这两道题中各含有哪几种运算?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3、计算。(指名板演、改错)4、小组交流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结论:相同点:①参与运算的数相同;②运算符号相同。③数和运算符号的排列顺序相同。不同点:①第一小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②两个小题的运算顺序不同,第一题先求差,再求积,最后求和;③第二小题先求积,再求和,最后求差;计算结果不同。   强调:在计算中,运算顺序很重要,计算时要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5、总结归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2)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板书)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板书)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三、巩固练习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1-111÷37)×5  1000-(280+650÷13)  (95-19×5)÷74  (270+180)÷30-15)2、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四:总结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42+6×(12-4)(2)42+6×12-4=42+6×8=42+72-4=42+48=114-4=90=110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板书)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板书)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并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有一小部分同学计算时不够熟练,运算顺序又混淆了。第六课时0的运算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2、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指名回答)100+0=0×78=154-0=0÷23=128-128=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28+570÷3147×2—26二、探究新知。1、回忆。0的意义?你了解哪些有关0的运算?①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②全班交流。2、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5×0=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5=03、质疑。(1)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5÷0=0÷0=①引发思考。②小组交流。③举例说明观点。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观点2:讨论“0÷0”,它的结果是多少呢?①0÷0=0②0÷0=1(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个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三、随堂练习1、脱式计算400+612÷12×4118+153÷17×9480-(32+32÷4)(374-265+238)×6四、总结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5×0=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5=0教学反思: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于0的运算。学生可能对于关于0的除法的解释会更加困难一些,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学生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件上,而且能够根据一道算式来说明。第七课时四则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7-14题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运算能力。2、通过正确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整理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将知识系统化。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混合运算。(指名板书)630÷9+8=  45+8-23=     43-(23+17)=       100×(2+3)=60÷(2×3)=    50+100÷2= 2、把下面各组算式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指名回答)12×4=48  6×7=42   48+42=90 综合算式:  24÷3=8  108-8=100  100×5=500 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7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2、练习二第8题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3、练习二第9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10题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三、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四、板书设计四则运算练习课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景,巧妙地本节课知识重难点贯穿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四则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四则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2、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下面来总结一下都学了哪些内容?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交流(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知识网络图四则运算: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得0。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0,结果得原数有关0的运算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没有括号的两、三步算式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100÷5×374+例1.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先算除法、乘法,再算加法。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除法,仍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例2.计算:(440-280)×(300-260)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法。总结: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或者说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小括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1.口算下面各题,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0+24÷6100-60÷590÷5+425×10-4(30+24)÷6(100-60)÷590÷(5+4)25×(10-4)2、填一填:(1)一个数加上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2)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58÷2×00÷14+63÷724÷(75-67)9+9×9-94、一头牛重48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是牛的6倍,一只大象比一头牛重多少千克?5、(列综合式子解决)一台彩电售价6500元,小红目前有5600元存款,如果从现在起她每个月存90元,她要几个月才能买上彩电?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5、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五、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确定物体位置教学内容:课本P17~18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教学重点: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练习。(指名回答)(1)◎在★的()方向上,▲ ◎ □○ ★ ☆★在◎的()方向上。△ ◇ ●(2)△在●的()方向上。(3)★在()的正北方,()在★的正北方。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1)他们在干吗?(定向越野运动)(2)你知道什么是公园定向运动吗?(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3)你们想去参加定向运动吗?如果你想去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就必须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这样才能赢得比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2、教学例1(1)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关于位置与方向的哪些知识?(指名回答)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示)引导:位置是相对的,要指出一个物体的位置方向,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2)出示例1情境图。①小组讨论。定向运动从起点开始,首先从起点到1号检查点,因此要想知道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什么地方为参照物呢?②要知道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起点为参照物。板书:·③了解学生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号检查点的位置。讨论:怎样说更准确?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位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离起点距离大约是1千米。东与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为什么?东与北之间的夹角是90°,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说成北偏东60°小结: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 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2、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确定物体位置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知识理解得很好,可见,在教学中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融为一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教学内容:课本P19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在图中正确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够在图中正确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名回答)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而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如果给出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你能在平面图上标出建筑物的位置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板书: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出示例2:学习在图中标出建筑物的位置。1、确定校园的四个方向;2、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三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都是相对校门而言,因此画图时要以校门为观测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图标。3、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方向上,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观测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方向标的纵轴重合,以量角器所对正北方向的0刻度线为起点向偏东方向找35°的角,画出角的另一条边。图书馆就在角的这一边所在直线上。4、用刻度尺根据建筑物的方向、距离确定其位置。(1)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如果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1厘米的线段,上面写明50米。 (2)根据各建筑物到观测点的距离,用刻度尺确定其位置。5、画出建筑物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6、学生独立在教材上标出教学楼、体育馆的位置。7、总结: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节课是给出地图,说出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五、板书设计绘制平面示意图教学反思:从学生的课堂练习来看,学生画图还存在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也有学生方向找错。根据这些情况,在下次的教学时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例3教学目标:1、在学会确定任意位置方向的基础上,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在学会确定任意位置方向的基础上,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难点: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的具体关系:方向相反,角度相等,距离相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量角器、直尺、铅笔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回答。(指名回答)如果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那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如果老师站在正南方呢?(西方)那就可以说我们的位置关系就是相对的。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中的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板书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二、探究新知出示例3.1、你能确定北京和上海的位置吗?(学生不知道方向和距离所以说得不准确)多媒体展示:两地的距离2、现在你能确定北京和上海的位置吗?(只知道距离和大致方向,所以还不确定)多媒体展示:两地方位十字坐标和角度3、现在谁来说说北京和上海的位置?(小组讨论)根据学生的描述课件展示:(1)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2)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4、观察这两个城市的位置描述,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城市的位置是相对对方来说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距离相同。三、复习巩固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2、完成练习第1、2两题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学习方向知识为主,学生对各个位置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生活实际操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祖国人民的伟大。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第四课时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教学内容:课本P23例4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正确正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1、填空。(出示课件,指名回答)2、看图描述路线图。(指名回答)二、探究新知学习例41、投影出示主题图。2、观察主题图。3、说一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4、小组合作: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3)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5、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6、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做一个定向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方位知识,不过,真正的定向运动还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在平时,我们要加强锻炼,等你觉得准备得比较充分时,就可以参加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刺激的活动了。四、巩固练习1、反馈做一做2、完成练习四第3题3、设计一个小小动物园。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六、板书设计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教学反思:学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从以往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出错的地方主要是方向上的表述(方位和角度)。今天,上本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每天上学的路线,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又是一个难题,因为课堂上学的是平面图,而这是实际生活,又是立体的,通过引导后逐步弄清了,在此基础上,我出示路线图,让学生先尝试说(先请优秀学生说,再请中等学生,最后请后进生说),然后结合学生的描述进行评点。整堂课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描述为主轴,对正确评点的学生给以鼓励。整堂课气氛较浓,学习热情较高,避免了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作业反馈的情况也很乐观。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4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间的位置、方向和距离。  2
/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