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山东济南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2023-07-01 26页 doc 169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悠远

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试题研究工作

举报
山东济南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山东济南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截至2020年)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
山东济南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山东济南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截至2020年)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①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太史公曰: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③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危:正直。②衡:违背。③忻(xīn):喜悦,高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王曰:何坐     坐:_________

(2)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_________

(3)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事:_________

(4)既相齐     相: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过王而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策之不以其道

D、余虽为之执鞭          为人谋而不忠乎

11、把下面句子

成现代汉语。(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12、填空。(2分)

甲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展现晏子与楚王的精彩交锋,在反击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运用__________的说理方式赢得胜利。

13、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晏子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9、(1)犯罪(2)往,到(3)辅佐(4)当……宰相

【解析】注意第(1)题“坐”古今异义,第(4)题名词作动词。

10、D【解析】A、连词,

修饰/连词,表转折。B、介词,在/介词,从。C、因为/按照。D、皆为“替”。

11、(1)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2)(他)因为生活俭朴、踏实苦干而受到齐国人的尊重。

【解析】注意第(1)句是反问句,“得无……耶”应翻译成“难道……吗”。第(2)句是省略句,应在句首补充主语“他”,“重”应翻译成“受……尊重”。

12、语言   类比推理

【解析】甲文大量呈现人物的语言,运用语言描写来展现晏子与楚王的精彩交锋。针对楚王诬齐人“善盗”,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准北则为枳”作比,得出两地橘叶相似、味不同的原因在于水土、地气不同。然后采用类比推理的说理方式,指出齐人在齐不盗,人楚则盗,正是楚之水土、地气使然。

13、晏子是一个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出使不辱、节俭谦恭、踏实肯干、敢于直谏、坚持原则的人。

【解析】本题应分别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来

晏子的形象。甲文要依据晏子与楚王论辩的细节与气势来分析,乙文要抓住“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等关键句及司马迁对晏子的评价来分析。

【参考译文】

【甲】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 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 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乙】晏平仲,名婴,东莱夷维人。曾辅佐齐灵公、荠(jì)庄公、齐景公,他因为生活俭朴、踏实苦干而受到齐国人的尊重。即使他当了齐国的宰相,饭桌上常常没有第二盘肉菜,姬妾们也不穿丝绸做的衣服。他上朝时,如果国君问到了他,他就谨慎地陈述意见;如果国君没有问到他,他就谨慎地做事。国家的政治清明时,他就顺着国君的命令去办;国家的政治昏暗时,他就违背国君的命令。因此,在灵公、庄公、景公三代,晏子的名声显扬于诸侯。

太史公说:至于他直言进谏,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所谓“进了朝廷就要想着为国家尽忠,回到家里就要想着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假如晏子现在还活着,我即使去给他赶车,都是高兴的。

(2019山东济南)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①,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②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③,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④。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⑤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皆如此。

(节选自《墨子·法仪》)

【注释】①法仪:法规准则。②百工:从事各种行业的人。③矩:古代画方形的工具。④县:同“悬”,用绳子悬一重物以测定是否垂直的工具。⑤中:符合。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巧者虽不能中,依以从事,犹逾已。

11.本文主要通过(1)的事例(用原文语句回答),阐明(2)的道理。(3分)

【参考答案】

9.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示例;没有技巧的工匠即使不能符合

,(但)依照着去做事,还是能超越自己原来的水平。

【评分意见】本题3分。里点词“依”“道”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1.示例:(1)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或“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2)天下人做事都要有法规准则

【评分意见】本题3分,第一个空占1分,第二个空占2分。

【参考译文】

墨子说: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把事情做好,是从来没有的事。即使士人作了将相,他也必须有法度。即使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也都有法度。工匠们用矩划成方形,用圆规划圆形,用绳墨划成直线,用悬锤定好偏正,(用水平器制好平面)。不论是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要以这五者为法则。巧匠能切合五者的标准,一般工匠虽做不到这样水平,但仿效五者去做,还是要胜过自身的能力。所以工匠们制造物件时,都有法则可循。现在大的如治天下,其次如治大国,却没有法则。

(2019山东济南)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不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B.以头抢地尔    抢:碰,撞

C.休祲降于天    休䘲:吉凶的征兆

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仓鹰击于殿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与臣而将四矣    呼尔而与之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光先帝遗德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

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参考答案】

6.D

【解析】谢:认错,道歉。

/
本文档为【山东济南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