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淮河流域污染背景资料

2010-05-11 15页 doc 9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9443

暂无简介

举报
淮河流域污染背景资料淮河流域污染背景资料 第一节:淮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 横贯我国中原腹地的滔滔淮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它蜿蜒东去,千年流淌,整个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经济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孕育、滋养着朴实、勤劳的淮河儿女。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面积为27万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 淮河流域西部...
淮河流域污染背景资料
淮河流域污染背景资料 第一节:淮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 横贯我国中原腹地的滔滔淮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它蜿蜒东去,千年流淌,整个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经济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孕育、滋养着朴实、勤劳的淮河儿女。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面积为27万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 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区,一般高程200~500m(85黄海高程,下同),沙颍河上游石人山高达2153m,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别山区高程在300~1774m;东北部沂蒙山区高程在200~1155m。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为100~200m,南部高程为50~100m,东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苏北平原高程为2~10m;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高程为30~50m。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 (2)社会经济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总人口为1.65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人/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m2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淮河流域耕地面积1333公顷,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农业产值为3880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2433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资源最多,初步探明的煤炭储量有700多亿吨,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淮南、淮北和豫西、鲁西南、苏西北等矿区,且煤种全、煤质好、埋藏浅、分布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目前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一批新的大型矿井正在兴建。流域内火力发电比较发达,大型坑口电站正在兴建。这些煤电产区,不仅为本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而且是长江三角洲和华中等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苏北沿海素为我国重要盐产区,流域内苏北、淮南、豫西等又先后发现多处大型盐矿,可供大量开采。 淮河流域内河渠纵横,库塘众多,湖泊洼地星罗棋布,水域广阔,鱼类资源丰富,有2000多万亩水面,100多种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区。淮河流域有9 万km2的山丘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宜农宜牧,宜林宜果,还蕴藏有一定的水力资源,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好地方。砂石竹木等建筑材料储量大、品种多,也是重要经济优势之一。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八分之一,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流域内现有火电装机近2000万千瓦。近十多年来,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郑州、徐州、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已经崛起。淮河流域1997年工业总产值966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03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4383元,低于全国平均值,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淮河流域沿海还有近1000万亩滩涂可资开垦。流域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5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21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m3,干旱之年还可北引黄河,南引长江补源。境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和,发展农业条件优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 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流域东、中、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以及蚌(埠)合(肥)铁路和建设中的新(沂)长(兴)铁路等。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几年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3)河流水系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km2和8万km2,有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和徐洪河贯通其间。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km,总落差200m。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km,地面落差178m,流域面积3.06万km2;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km,地面落差16m,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km2;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km,地面落差约6m,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km2。 洪泽湖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以外,还有苏北灌溉总渠和向新沂河相机分洪的淮沭新河。 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南岸支流都发源于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区,源短流急,流域面积在2000~7000 km2的有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漴潼河、新汴河、奎濉河,其中除洪汝河、沙颍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区以外,其余都是平原排水河道,流域面积以沙颍河最大,近4万平方公里,其它支流都在3000~16000 km2之间。淮河下游里运河以东,有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滨海河道,承泄里下河及滨海地区的雨水,流域面积为 2.5万km2。 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大都属苏、鲁两省,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多发源于沂蒙山区。泗河流经南四湖,汇集蒙山西部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后,经韩庄运河、中运河、骆马湖、新沂河于灌河口燕尾港入海。沂河、沭河自沂蒙山区平行南下,沂河流至山东省临沂市进入中下游平原,在江苏省邳县入骆马湖,由新沂河入海。在刘家道口和江风口有“分沂入沭”和邳苍分洪道,分别分沂河洪水入沭河和中运河。沭河在大官庄分新、老沭河,老沭河南流至新沂县入新沂河,新沭河东流经石梁河水库,至临洪口入海。 沂沭泗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00 km2的平原排水支流有东鱼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等。该水系直接入海的河流15条,流域面积16100 km2。 第二节 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治理情况 (1)淮河流域的气象水文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16℃。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为-24.1℃。蒸发量南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毫米,无霜期200~240天。自古以来,淮河就是我国南北方的一条自然分界线。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mm,其中淮河水系910mm,沂沭泗水系836mm。山东半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1mm。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淮河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二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区,大于1000mm。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低于7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4倍。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8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230mm,其中淮河水系237mm,沂沭泗水系215mm。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径流深199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分布状况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相似。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大范围持久性降水是由切变线和低涡接连出现而形成。江淮流域6、7月份持久性大范围的降水天气称梅雨。梅雨期长短、雨量的多寡,基本上决定了淮河全年的水情,如1931、1954年梅雨期长、雨量多,形成了全流域性大洪水。梅雨期结束后转入盛夏,淮河流域常受台风袭击,如1965年7月24日出梅,7月27日就有台风袭击洪泽湖地区。查近百年来的台风资料,发现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亦即台风雨可以影响整个淮河流域。台风型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如"75·8"林庄暴雨,6小时雨量830mm接近世界纪录。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一般自南向北或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例如1954年7月几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涡切变线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现在淮南山区,然后向西北方向推进至洪汝河、沙颍河流域,再折向东移至淮北地区,最后在苏北地区消失,一次降水过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由于暴雨移动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2)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 由于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加上特定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淮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繁,举世闻名。流域内大洪、大涝、大旱经常出现。一年之内经常出现旱涝交替或南涝北旱现象。在淮河中下游和淮北地区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现象,危害最大的是大洪水和洪涝组合所造成的灾害,在淮河下游地区还极易遭遇江淮并涨、淮沂并发、洪水风暴潮并袭的严重局面。 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以前,淮河干流河槽较现在宽深,下游直接入海,沿淮无堤,洪水有时虽也漫溢出槽,但灾情不如近数百年严重。1855年黄河北徙后,淮河洪水基本上汇入长江。当洪水较大时,高邮湖水位过高,即引起运河东堤溃决。为此,曾在里运河东堤上建归海五坝,以免全堤溃决。根据现有资料分析,1593年洪水可能是有记载以来淮河流域最恶劣的一次洪水灾害。该年自阴历3月至8月连续降雨,大暴雨10余次,7月下旬又降特大暴雨。“大雨自三月至八月,黑风四塞,雨若悬盆,鱼游城阁,舟行树梢,连发十有三次”。“水自西北来,奔腾澎湃,顷刻百余里,陆地丈许,庐舍田禾漂没罄尽,男妇婴儿,牛畜雉兔,累挂树间”。“淮浸高家堰堤上且数尺,决高良涧至七十余丈,南奔之势若倒海”。“徐州至扬州间,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洪水遍及流域四省,据各地文献记载,人员伤亡和土地城镇淹没的惨烈,均为历史仅见。沂沭泗水系1730年大水,豫、鲁、苏三省受灾,据分析为500年来最大。 黄河北徙以来的140多年中,淮河流域最大洪水年份有1866、1931、1954年等三年。从历史记载看,1866年洪水江淮并涨,受灾57个县,其中淮河受灾20个县,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可能大于1931年;从干支流调查洪水位看,多数低于1931年;从洪泽湖水位比较,与1931年相近;就高邮湖水位看,又低于1931年。据统计1901年到1948年的48年中,全流域共发生42次水灾。最突出的大灾有1916年、1921年和1931年三次。每次洪水泛滥,常使几十个县、市和上千个城镇沦为汪洋泽国,受灾人口数千万,成千上万的人葬身鱼腹。1931年7月流域内普降暴雨,河水陡涨,豫、皖两省沿淮堤防漫决60余处,“麦收三成秋无收,濒淮各县成泽国”,大片地区洪水漫流,“庐舍为墟”,“遍地尸漂”。安徽境内淹没农田2100万亩,蚌埠、寿县、五河等城镇均被洪水淹没,死亡人数2.39万人。洪泽湖最高水位达16.06m,运河堤溃决,从淮阴到扬州,纵横三、四百里,一片汪洋。仅里下河地区即淹没耕地1330万亩,倒塌房屋213万间,灾民350万,淹死、饿死7.7万人。豫、皖、苏三省合计受灾总面积7700万亩,灾民近2000万。 1954年是建国后淮河水系最大洪水年。自6月4日开始全流域普降大雨,以7月份雨量最大,造成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淮干正阳关洪峰流量达12700m3/s,洪泽湖三河闸泄量为10700m3/s。有近300万人投入抗洪斗争,对重要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合理调度已建成的山谷水库和行蓄洪区。治淮初期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保住了淮河重要堤防、津浦铁路、重要工矿城市及苏北里下河等广大地区的安全。但由于洪水过大,且历时长,致使淮北大堤在禹山坝和毛滩两处决口。全流域总计被淹耕地达6464万亩。 1957年是建国后沂沭泗水系最大洪水年,汛期暴雨集中,量大面广,15天大于400mm的雨区达7390km2。沂河临沂洪峰流量达15400m3/s。沭河大官庄实测4910 m3/s。沂沭河及各支流漫溢决口7350处,受灾605万亩,伤亡742人,倒房19万间。南四湖30天洪量达114亿m3,相当于90年一遇洪水,受灾面积1850万亩,倒房230万间。 1968年淮河王家坝以上发生了持续性暴雨,淮滨、王家坝出现了建国后最大洪峰,分别为16600和17600m3/s。由于洪水过大,河道决口甚多。河南省境内淮干共决口281处。濛洼圈堤决口21处,临王段、城西湖上格堤处决口。河南省成灾面积192万亩,倒塌房屋94600间。1969年史、淠河发生暴雨洪水,造成磨子潭、佛子岭水库洪水漫坝,王家坝水位被迫抬高至28.64m,蒙洼进洪。1975年8月洪汝河、沙颍河上中游出现历史罕见洪水,造成我国第一次大型水库(2座)垮坝,人员伤亡惨重。1974年8月,沂沭泗河发生洪水,8月14日沭河大官庄洪峰流量达5400m3/s、水位54.63m是建国后最大值;沂河临沂洪峰流量10600 m3/s、水位65.11m,为继1957年后第二位。由于沂沭泗来水集中,使新沂河8月16日出现了历史最大洪水,沭阳洪峰流量6900 m3/s,相应水位10.59m,邳苍地区洪涝灾害严重。邳苍分洪道林子站最大流量2250 m3/s,骆马湖8月16日最高水位25.30m,均为历史最大值。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水,淮河正阳关、蚌埠水位分别为26.41和21.86m,居建国后第二位,淮河以南和里下河地区各站水位接近或超过1954年最高水位。由于数十万军民的全力抢险和正确调度,保证了淮北大堤、洪泽湖和里运河大堤、重要工矿城市和重要铁路的安全。但是,由于淮干行洪区开启不及时,行洪效果差,河道底水很高,行洪不畅,造成淮干洪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加上沿淮两岸地势低洼和严重的雨情水情,形成“关门淹”。全流域受灾面积达8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40亿元。京沪、淮南等铁路交通几度中断,损失十分严重。 据历史资料,淮河从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的50年中,共发生旱灾260多次,旱灾出现的频次为1.7年发生一次。历史上淮河即为我国旱灾最频繁的地区之一。1924、1942年大旱,淮河“赤地个里,饿殍载道”。建国后,淮河旱灾亦频繁发生(但灾情显著减轻),1949~1998年的50年中,淮河先后出现了1959、1961、1962、1966、1976、1978、1986、1988、1991、1992、1994、1997年等12个大旱年分(大旱出现的频次为4年出现一次)。 淮河1991~1998年旱灾年均成灾农田3098万亩,占全流域耕地面积的16%、较淮河80年代旱灾成灾农田(2433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高3个百分点,更较50、60、70年代旱灾成灾农田占耕地比重高8~9个百分点。淮河旱灾呈逐年加剧之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旱灾已成为淮河的主要自然灾害。1978年大旱不仅农业受灾面积大,工业也严重缺水,蚌埠等城市生活用水也发生了困难,市民只好抽用防空油积水,京沪铁路火车也不能在蚌埠加水,徐州、淮北等城市供水严重不足。淮河各地工厂一般缺水3~4个月,苏北里下河等地区3000多万亩农田严重缺水,只好大量抽、引长江水解决,农业灌抽水占用了大量电力,致使苏北各地工厂停产让电100多天,造成2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1994年淮河出现了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旱灾农田超过1亿亩。成灾农田6000农田万亩,内绝收2000万亩,减产粮食56亿kg,有900万人、150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淮河干流断流时间长达120天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元。 第三节 淮河污染情况 (1)淮河流域污染的第一次爆发 作为中国水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流,淮河直接危害到了两岸人民的生存环境,祸及子孙。“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一首新的歌谣,唱出了淮河儿女心中的锥心刺痛。 淮河流域水污染开始于70年代的后期,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逐渐加剧。当时,由于我国处于特殊的历史年代,加上一个流域污染的危害在当时还不是很明显,国家当时并没有对淮河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这一切,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到了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1994年7月中旬,淮河上游的河南省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污水放了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鱼虾顿时丧生。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地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由于水域严重污染,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2)十年治理淮河 1994年的那次污染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5年8月8日李鹏总理签发了第183号国务院令,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治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6年6月29日国务院又批准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九五”计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家“九五”期间“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1996年的《规划》对淮河水污染防治所设定的目标是,第一阶段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全流域主要污染物COD最大允许排污量由1993年150.14万吨削减到89.02万吨。第二阶段目标:2000年全流域主要污染物COD最大允许排放量削减到36.80万吨;淮河干流、沂河上游以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其他河流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实现淮河水变清。 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以“关、停、禁、改、转”为指导思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周口味精厂等19家重点污染大中型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和停产、限产措施;1996年6月底全流域关闭年产5000吨以下小造纸厂1111家;同年9月底又关闭小化工、小制革、小化肥等“十五小”企业3876家。1997年底全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562家企业有1139家实现达标排放。1994-1997年全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了资金约40亿元,十年来投入了几百亿资金来治理淮河。 由于1996年《规划》的目标没有实现,因此,2003年1月11日,国务院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进行了批复,确定了淮河“十五”的防治目标是: 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将由2000年105.9万吨/年消减到2005年64.3万吨/年;氨氮排放总量将由2000年15.2万吨/年消减到2005年的11.3万吨/年。 以河南为例,现任河南省环保局副局长李景明对公众说起这1994年-2004年,河南怎样治理淮河的情况。河南省淮河流域属发展中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和群众出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建设了一批技术含量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加之河南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总量为461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左右,大量工业超标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致使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水质恶化。流域内部分城乡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水污染纠纷不断,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1993年10月8日和19日,中央电视台“中华环保世纪行”连续对河南省黑河和小洪河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公开报道,引起了河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4年5月国务委员宋健率执法检查团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召开了现场会,拉开了治淮的序幕。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结构性污染,大幅度的削减污染负荷。1996年河南省对淮河流域2800家“十五小”企业实施了关闭,其中小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512家;1997年省辖淮河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566家工业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完成“九七达标”任务;1998年以来,在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巩固达标成果的同时,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一步削减城市生活污染负荷。2000年基本实现了“一控双达标”;2001、2002年连续组织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特别是2003年,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了“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标本兼治,加大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关闭了省辖淮河流域420家造纸企业及草类制浆生产线,减少废水年排放量5700万吨,削减COD年排放量2.17万吨。同时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局的要求,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行动,关闭取缔了污染严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1200家,其中淮河流域411家。2004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也经河南省政府批转下发,1095家违法排污企业将被整顿,其中有451家“十五小”、“新五小”重污染企业将在今年6月25日前被关闭、取缔。这将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进一步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果,改善水环境质量。 1996~2003年,河南省淮河流域GDP由2046亿元增长至3849亿元,增长88%,人口由5500万增至5700万,城市化率由18.4%提高到27.2%,生活污水排放量由3.2亿吨增加到7.8亿吨,而全流域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却由1996年的77.8万吨降至2003年的18.47万吨,削减率76.2%,主要河流COD平均浓度由955mg/L下降为48mg/L,降幅达95%。他举例最为敏感的焦点断面沙颍河沈丘槐店大闸,这是河南的出境断面,1994年COD达到200mg/L,2003年及2004上半年COD大多稳定在40mg/L以下。2000年以后河南境内的淮河干流基本稳定在三类水体,驻马店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必经的“排污沟”练江河,曾经COD达到了2000mg/L,如今也有人在撒网捕鱼。可以说河南基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双赢”。 (3)淮河十年治理的结果 我们看到了以上的报道,可现实是怎么样的呢?1994年-2004年,国家花了十年时间治理淮河,结果如何?2004年的淮河污水团给了我们答案。2004年7月20日至27日,因上游突降暴雨,淮河污染史上最大污水团形成并“扫荡”淮河干流,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达133公里,总量约4亿吨。由于受7月16日到20日淮河上游突降大雨的影响,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河南漯河、周口和安徽阜阳等地相继开闸放水。在洪水的推动下,闸内积存的污水成团下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洪泽湖,顺者昌,逆者亡,满河黑暗,伏尸(鱼虾蟹)千里。 针对这个情况,2004年5月12日,曾培炎副总理对“淮河淮南段水质污染触目惊心”一文作出重要批示:环保总局会同沿淮各省对淮河流域水污染反弹现象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严肃查处不法排污责任者,提出进一步整治意见。2004年5月28日-6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分别派出三个督察组,对沿淮四省21个地市、91个区县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河流断面进行了暗查。 工业污染源的情况 此次暗查,三个组共检查了16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其中,正常生产企业123家(占检查总数的74.5%)(采集重点污染企业排水样品113家,未采到水样的10家);暂时停产的企业42家;据监测,违法严重超标排污的企业52家,占正常生产总数的42.3%,检查总数的31.5%。 1、“十五小”仍然存在 江苏、安徽境内都发现了小造纸企业(江苏宿迁市悦来纸浆厂、江苏盛田造纸厂、江苏境内还发现一些没有厂名的新建造纸厂)。安徽临泉县的小造纸厂虽然停产,但设备还在,随时可以开始生产。 2、没有或长期停止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河南长葛毛纺厂无污水处理设施,COD达20000mg/L多,废水直排河道。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通过在排污口分别设置阀门、闸板、暗道、暗渠、稀释管等装置,更加隐蔽偷排未经处理的超标废水。企业设岗放哨阻挠执法人员进厂对付检查。安徽灵璧县山南造纸厂设有直径50cm的暗排管,安徽霍山县东风造纸将沉淀池设在河边,并设有6、7个直排口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情况 这次行动共检查生活污水处理厂30家,其中建成使用运行正常的有13家,在建的2家,已建成尚未运行5家,管网不配套或没有满负荷运行的3家,对污水不处理进行直排或超标的7家,部分污水处理厂成了淮河治理的“摆设”。 1、没有投入使用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有:河南省信阳市污水处理厂于2003年上半年建成,目前仍在调试设备,建设污水回用工程,至今没有投入运行。安徽淮北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近4年,始终没有正常运行。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表 省 名 称 情 况 河南 信阳市污水处理厂 2003年上半年建成,目前仍在调试设备,建设污水回用工程,迟迟没有投入运行 周口市污水处理厂 2003年上半年建成,5月底刚刚开始进水调试 新郑市污水处理厂 超标排放 江苏 徐州铜山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管网不配套,停运 宿迁市城南区污水处理厂 污水不处理,直接排放 新沂市污水处理厂 接纳了不能处理的造纸废水 邳州市污水处理厂 处理设施闲置不用 山东 济宁市泗水县污水处理厂 污水不处理,直接排放 兖州市污水处理厂 管网不配套,停运 临沂市污水处理厂 污水不处理,直接排放 曲阜市污水处理厂 设闸板,不接纳污水 安徽 阜阳市污水处理厂 管网不配套,只有部分设施运行 淮北市污水处理厂 管网不配套和运行资金不足,停运 亳州市污水处理厂 管网不配套,停运 淮南市污水处理厂 管网不配套,只有部分运行 蚌埠市污水处理厂 建成,部分运行,由丰原集团经营 界首市污水处理厂 在建 涡阳县污水处理厂 在建 2、暗查组到达安徽阜阳市污水处理厂时,只有一个处理池在运转,其它的处理都闲置,任由蓝藻肆意繁殖。 3、山东曲阜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施长期停运,进厂的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系统而是通过匣门挡住直排河道 4、江苏新沂市污水处理厂接纳超标的造纸废水与处理能力严重不相匹配,倒至污水直排。 三、河流断面、闸坝情况   这次暗查中,共采集河流断面水样155份,其中涉及淮河干流的11份,一级支流19条共58份;二级支流13条共33份;三级支流4条共8份;湖泊3个共3份;排水沟6条共6份;涉及沂沭泗水系河流17条、湖泊2个,共35个。通过统计,得出淮河干流水质变化情况如下: 淮河干流水质好于一级支流,一级支流水质好于二级支流,湖水和饮用水质的质量最好,排水沟水质最差。其中: 1、干流情况 监测数据表明蚌埠匣上COD39mg/L、氨氮0.6mg/L;蚌埠市拉丝桥断面污染最严重COD85mg/l、氨氮5mg/l;五河县断面COD67mg/L、氨氮3mg/L 2、支流情况 淮河一级支流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二级支流水质都相对较差。清潩河、岱河、奎河水质恶化,是名副其实的排污河。二级支流中,奎河的支流郎溪河污染较重,沂沐泗水系,污染较重的河流有新沂河、洙赵新河、泗河等。 3、排水沟 这次暗访的6条排水沟,水质都很差。安徽蚌埠市的席家沟及太和县的排污明渠最甚,蚌埠市席家沟COD1581mg/L,太和县排污明渠COD1372mg/L,对淮河的污染更直接,其次是蚌埠市的鲍家沟及界首市的废水塘COD425mg/L及界首市的废水塘COD297mg/L。 4、闸坝情况 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水闸5000多个,相当于每15公里就有一个水闸,大大削弱了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生态功用不复存在,严重影响沿岸群众的生活。一旦提闸放水,这些污水集中下泄,对微山湖和骆马湖水质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上游截断径流,污水下泄,上游以下游为“壑”,污染层层叠加。 第四节 淮河污染源及其污染现状 (1)污染源 淮河流域水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工业污染源以造纸、酿造(酒精、柠檬酸、味精、啤酒)、制革、化工为主要污染行业。其中造纸、酿造污染约占工业污染总负荷的70%;二是生活污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生活污染成为淮河最大污染源;三是面源污染。主要指残留的农药、化肥通过灌溉和降水径流的冲刷进入水体所产生的污染。 1.工业企业超标排污现象较为普遍。1997年后,根据对全流域545个入河排污口监测,直接入河的337个企业排污口中,以COD单项指标评价,超标率为53.4%。2000年底对全流域592个入河排污口监测,直接入河的319个企业排污口中,以COD单项指标评价,超标率为49.2%,其中:河南省69个排污口超标率为40.6%;安徽省71个排污口超标率为56.3%;江苏省129个排污口超标率为42.6%;山东省50个排污口超标率为68%。 目前淮河流域内生活排放的COD和氨氮都占到四分之三左右,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按照计划,在2005年之前建设22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把淮河沿岸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由于缺少资金,到目前为止,淮河“十五”计划投资完成率仅占33%,个别省份甚至不足20%。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全流域尚有85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未动工,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每天产生的大量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淮河及其支流。 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能正常运转。2004年5月28日至6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对沿淮污水处理厂的检查结果表明:检查了30座污水处理厂中,有 17家污水处理厂非正常运行,占检查总数的56.7%。 许多企业虽然建有污水处理厂,也只是在检查组来的时候才开启设备,原因是设备运转费用过高,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2003年莲花味精就因偷排污水被处以1100多万元的经济处罚。莲花味精有治污设备,其排污的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该企业每偷排1天污水,就能省下近10万元的排污费。 同时,城市污水管网不配套以及收不上排污费,也使得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转。2004年3月下旬,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淮河流域检查组到阜阳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检查组离开后污水处理厂就停止了运转,直到被媒体曝光才恢复。 大量“十五小”企业开始死灰复燃,具调查,以淮河下游的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做为淮河中游的重要工业城市,蚌埠市污染治理得如何,也是淮河中游治的一个缩影。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的王岗村。一些小化工企业偷偷建厂、偷偷排污。一条用作排涝灌溉的八里沟,随着附近的工厂越建越多,工厂的污水都往沟排,环村而过的八里沟逐渐变成了污水沟。在这些企业中,既有大型电化厂、化工厂和印染厂,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化工厂,还有被国家环保总局点过名的污染户丰原化工也在其中。而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一些工厂都不间断地向八里沟排放工业污水,污水通过八里沟又直接进入了淮河干流。据暗访组介绍,这些违法排污企业几乎是“家家设有地下机关,户户都有偷排暗道”,想尽一切办法手段,停运污染治理设施来偷排、暗排各类超标污水,以应付环保部门的执法检查,其违法排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性质十分恶劣。暗访组在徐州市铜山县天泉纸业公司看到,这个公司内造纸污水的污泥池中已长出近2米高的柳树,而在造纸污水池中还发现了野生小鱼在游弋,水质净化的絮凝剂加料地上也生出了蜘蛛网,该公司还在排污口设置了清水阀门,遇到环保检查就开阀放出清水来应付。这些现象足以说明,该公司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处于长期停运状态。在铜山县的江苏维维集团潘塘食品饮料公司,检查人员看到,这家公司竟在排污口设置了稀释管道,利用稀释污水手段排污。 暗访组在新沂市暗访时发现,新沂市新大纸业集团公司通过铺设暗道,将超标的造纸污水偷偷排掉,并在排污口设置了“手脚”,在检查时发现10分钟之后,排污口的污水就变成了清水,以蒙骗环保检查。而新沂花厅酒业有限公司通过把暗管铺设到厂外桥下,偷偷排污,暗访组提取该公司偷排污水进行分析化验,竟超过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十倍以上。 2生活污水比重日益加大。 淮河流域生活污水排放剧增,加快了污染速度。1999年开始,城镇生活污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成为淮河的主要污染源,随后几年,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比差越来越大,有的地区已达87%。生活污水急剧增加,加剧了淮河的污染程度。 3. 面源污染。 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在目前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其中约70%的用量流失或残存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大量残留的农药、化肥、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通过灌溉和降水径流的冲刷进入地下和地面水体,直接影响到淮河流域的生态系统。 (2)污染恶果 1.鱼虾的地狱 污染团刚刚掠过的蚌埠,环保专家和蚌埠群众为我们描述了特大污染团通过蚌埠大闸的灾难性情景—— 先锋是鱼鳖,蟹虾是殿卫,无数水族抢着潮头夺命狂奔,无数鱼类跳到岸上逃生,无数龟鳖爬上堤岸乞命。污水的锋头浅黑带亮,阴沉中透出杀机;中腰是稠脓一样的黄绿色,表层水藻欣欣向荣;最后是酱鸭色的“大部队”,满河道浩浩荡荡走了近两天,污团所及处,肃杀一片。 据安徽省环保部门监测,仅沙颍河(淮河上游最大支流)下泄污水形成的巨大污水团所包含的主要污染物接近安徽省2003年全年排放量,污染物总量达5亿吨,COD(化学需氧量)12万吨,氨氮2万多吨。河水主要污染指标在平时的基础上平添7倍,洪泽湖上氨氮超过平时的60倍,水质全为劣五类(指完全丧失水功能的水)。蚌埠市环保局局长杨军华告诉我们:蚌埠环保部门测定分析,这次特大污水团“先头部队”以生活污染物为主,氨氮严重超标,中、后段工业污水居多,COD、高锰酸盐大幅度超标。7月21日起,蚌埠等沿淮城市淮河取水泵被迫停机。刚刚有所恢复的河流生态严重破坏,淮河干流中下游养殖业灾害暂时无法估算。 2.淮河支流边数十“癌症村” 在沙颍河边(淮河支流)一个叫黄孟营的村子里,村党支部书记王林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有2400多人的村子,14年来已有114名村民因患癌症去世。仅今年7月1日以来的两个多月中,村里就有8名癌症患者去世,其中9月1日一天去世3人。王林生说,黄孟营村周围有5条沟、16个坑塘和沙颍河相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沙颍河水开始变黑变臭,村里得结肠炎、直肠癌、食道癌的人特别多。周营乡孟寨村党支部书记孟春田告诉记者,因为离沙颍河太近,他们这里的井水都有股子化肥味,烧开后上面漂着一层沫子,好像一层油,下面白糊糊的一层,全是沉淀物。近10年来,村里因患各类癌症而死亡的村民达80多人。今年下半年新发现的癌症患者就有6人。因为害怕喝水得病,村里不少家庭都买桶装的纯净水喝。开杂货店的村民李华告诉记者,他的店卖得最快的就是桶装纯净水。沈丘县环保局局长刘加强承认,靠近沙颍河两岸,还有主干渠附近的地方,50米以上的浅层地下水都不能饮用像黄孟营这样的“癌症高发村”,在沙颍河沿岸还有不少。沈丘县政协常委、淮河水系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霍岱珊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在对淮河污染反弹情况进行调查时,他听到了群众关于当地癌症高发的议论,并随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仅在沙颍河沈丘段,因地下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癌症患者明显增多的村庄至少有20个,涉及群众近5万人。据霍岱珊介绍,截至目前他初步调查证实的“癌症高发村”就有5个。 2004年7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就此次特大污染在北京发表讲话: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河道基本丧失生态基流,已不能简单称之为河流。枯水季节,死水一潭;洪水季节,毒浪滔天,近万座水库闸坝的修建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变,淮河基本丧失自净能力 。十年治理淮河,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试用环境法基本原理分析淮河污染治理引发的环境法问题。(要求写成一个案例,要有基本理论的详尽说明、法律条文的引述、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具体对策的详细提供等方面) � ①也有人认为淮河治污的投入是193亿,600亿元投入纯属子虚乌有。详见《专家回应淮河治污数字说 六百亿投入属子虚乌有》,《法制日报》2004年9月14日。对此,有观点认为“600亿”是和“193亿”有区别的一个概念,“193亿” 讲的是国家和地方淮河治污投资,而“600亿”还包括了除了这些投资外,还考虑了淮河流域改造、关停数千家企业的投入和损失,以及环保、地质队伍本身建设的投入等“社会成本”,并质疑“193亿”的提法是有意减轻相关部门治淮不力的责任。详见偶正涛、蔡玉高:《淮河治污为何忌讳“10年600亿元”———答邹首民质疑》,《经济参考报》2004年9月20日。
/
本文档为【淮河流域污染背景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