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

2022-02-03 5页 doc 280KB 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090276

暂无简介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PAGEPAGE1第2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017·天津卷,92015·浙江卷,192015·北京卷,182015·四川卷,8  对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考查会集中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及其理论成...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
PAGEPAGE1第2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017·天津卷,92015·浙江卷,192015·北京卷,182015·四川卷,8  对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考查会集中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及其理论成果等内容。命题角度一般会集中在人物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社会作用三个方面分值:2~4分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形成(1)背景①政治:鸦片战争后,__民族危机__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屡屡碰壁。②阶级:19世纪末,以__孙中山__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③个人: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2)过程①1905年,孙中山提出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__三民主义__”。(3)内容三民主义纲领含义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__清朝封建__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__民主共和国__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__国民共享__基础(4)评价①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__辛亥革命__的重要理论指导。②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2.实践(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__君主专制__政体。(2)法制建设: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__中华民国临时约法__》。(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3.发展(1)背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__联俄、联共、扶助农工__”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①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民权为__一般平民__所共有。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__节制资本__,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4)评价①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__国民革命__时期的旗帜。②局限性:仍属于__资产阶级民主主义__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C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C.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D.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解析 根据材料“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可知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过程迥异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国有问题,不能说明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可知孙中山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孙中山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全面认识三民主义1.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即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新旧三民主义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发展的贡献(1)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民主共和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例题】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中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面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B.“创立民国”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天下为公”解析 从“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可以得出重点为“平民”,也就是民生主义,A项正确;“创立民国”是民权主义的核心,B项错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体现为民族主义,C项错误;“天下为公”体现了反对封建帝制,D项错误。1.“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 D )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思想解析 A项错误,材料虽然说地方上的一切资源为地方政府所有,但却是为百姓所用,并不是由地方政府随意支配,所以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并且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不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所以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材料表明孙中山要将地方政府在各处的收益用以照顾弱势群体、提高社会福利,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民生思想,故选D项。2.关于核定地价,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孙中山这种设想是基于( B )A.防止社会革命爆发B.防范地主们弄虚作假C.防止地主垄断土地D.消除按面积纳税的弊端解析 材料中孙中山的设想是防范地主以贱报贵或以贵报贱,所以提出两个条件,按地价征税及按地契之价收买,故B项正确。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毛泽东思想(1)萌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①主要著作:《__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__》《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②内容:坚持__无产阶级__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①主要著作:《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__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_》。②内容: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①主要著作:《论持久战》《__新民主主义论__》《论联合政府》。②内容:创造性地提出__新民主主义革命__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4)丰富发展: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①主要著作:《__论人民民主专政__》《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②内容:规定在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__国家学说__;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5)历史地位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②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③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邓小平理论(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某些领导人坚持“__两个凡是__”的错误思想,实质是继续“左”倾错误。②1978年5月,__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__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__十一届三中全会__召开。(2)过程阶段时间内容发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__改革开放__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设__中国特色__的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__初级阶段__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市场经济__体制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邓小平理论__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历史地位①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②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__先进生产力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地位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②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三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1.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A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解析 依据材料“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可知,毛泽东欣赏的是陈独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因此A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错误,毛泽东的思想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项是在十年对峙时期才逐渐清晰的,故排除。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C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解析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其具体思想之间是继承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不同口号的背后,有质与量的区别,这是现象方面的差异,并非口号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走向深入,“大跃进”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认识的不足,“发展才是硬道理”,背后是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步,故C项正确;口号的变化主要原因来自于内因,国际形势是外因,故D项错误。一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2.影响(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2)在中国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例题1】 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应出自毛泽东的哪部著作( C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192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1930年,不符合时间限制,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C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不符合时间限制,D项错误。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例题2】 1992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材料中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C )A.打破经济体制的束缚B.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解析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1978年以后就开始了,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是在1993年提出的,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结合材料“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南方谈话中谈到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1.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解析 从材料中时间信息“1926年”可排除B项,因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D项错误;由“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2.2014年8月22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学术界普遍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B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B.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解析 邓小平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B项是它们的主要相同点,A、D两项符合邓小平改革开放,C项只符合列宁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典例1】 (浙江卷)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说法正确,但不能说明题干材料的历史变迁【解析】 刘邦代表的是封建君主,奉行的是君主专制;孙中山代表的是近代资产阶级,主张的是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B项。【答题】 B【典例2】 (2017·天津卷)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期间B《论联合政府》发表于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共七大上C《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解析】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于1957年在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训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符合材料中“国家……空前统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规范答题】 D1.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C )A.反对西方个人自由B.认识到欧洲民主的局限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D.个人自由与国家的不相容解析 材料所述是孙中山晚年的看法,其认识到中国当时需要的不是“为个人争自由”,而是“要用到国家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结合当时20世纪20年代的背景,应该反映的是其反帝的主张,所以是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目的。2.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在此强调( B )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井冈山斗争的艰巨和复杂,故A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既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也表明国民党“围剿”的破产,具有伟大意义,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影响,而非可能性,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于农村,不限于边界,故D项错误。1.(北京卷)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D )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解析 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历史人物应为毛泽东。依据毛泽东重大革命活动和撰写的理论文章可知目录空缺部分发生的时间界定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到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之间,符合这一时序的内容只有1945年8月到10月的重庆谈判,故选D项。2.(四川卷)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B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解析 材料主旨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获赞誉,但也有违反中央精神和毛泽东思想的批评,说明当时“左”倾思想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思想亟待解放,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当时“左”的思想在社会上仍占据主导,并没有实现社会舆论的“百花齐放”,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召开,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安排‘后事’”“坐牢”说明“左”倾思想仍然存在,“两个凡是”影响很大,故D项错误。
/
本文档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