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4慢性胃炎

14慢性胃炎

2010-02-20 5页 doc 443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5959

暂无简介

举报
14慢性胃炎慢性胃炎(验案) 【概述】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上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胀问、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院痛”、“胃痞’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
1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验案) 【概述】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上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胀问、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院痛”、“胃痞’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有关。可因嗜食辛辣。      长期饮酒、饮食生冷,损伤脾胃;或因忧思伤脾、忿怒伤肝,肝胃不和,均可导致本病;若进一步发展,或气郁化火,伤及胃阴,胃失润降;或脾阳虚弱,失于温煦;或病久伤络,血脉瘀滞;均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      【诊断要点】      1: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烧心、恶心、呕吐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2:胃镜检查是确诊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在直视下根据形态可分为三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根据部位可分为胃窦炎、胃体胃炎。      3:实验室检查      (1)胃酸测定: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2)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胃窦炎含量一般正常,胃体胃炎常升高,尤其恶性贫血者上升更加明显。      (3)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者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4)其他检查:萎缩性胃炎血清中可出现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或胃泌素抗体。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诊断。      【辩证分型】      1:湿热互结 症状:胃脘疼痛灼热,院腹胀闷,泛恶,干呕,渴不欲饮,口苦口臭,尿黄,肠鸣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结,气机不畅,故见胃脘疼痛灼热,脘腹胀问;胃气上逆测感泛恶,干呕;湿热内盛,津不上承,故有渴不欲饮,口苦口臭;湿热下注则尿黄;湿热伤及肠道,传化失常,故有肠鸣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结之象。 治则:清化热湿,和中止痛。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蒲公英30克 党参12克 大枣15克 煅瓦楞30克 炙甘草6克 随症加减:胃胀者,加枳壳15克,以理气;湿重者,加藿香9克、厚朴6克,以化湿;热重者,加生大黄6克,以清热;呕吐者,加姜竹茹9克,以降逆止呕。      2:肝胃气滞 症状;胃脘疼痛,连及胁肋,胀闷不适,食后尤甚,嗳气嘈杂,呕恶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征候分析: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见胃院疼痛,连及胁肋;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可有胀问不适,食后尤甚,暖气嘈杂,呕恶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为肝胃气滞之象。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枳壳15克 柴胡6克 香附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川栋子9克 延胡索9克 瓦楞子30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随症加减:口苦口干者,加左金丸6克,以辛开苦降;泛酸明显者,加乌贼骨IS克,以制酸。      3: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食后胀满,呕吐清涎,纳食减少,腹泻便溏,四肢酸软,畏寒喜暖,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证候分析: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故有胃脘隐痛;虚则喜按;寒则喜暖;脾虚运化迟缓,水饮停胃,故有食后胀满,呕吐清涎,纳食减少,腹泻便溏;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酸软;阳虚则生内寒,可有畏寒喜暖;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为中虚有寒,脾阳不振之征。 治则: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附子理中九加减。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陈皮6克 半夏9克 木香g克 砂仁3克 附子6克 干姜6克 甘草6克 随症加减:神疲甚者,加黄芪15克,以加强补气功效;纳少者,加鸡内金6克、谷麦芽各15克,以助消化。      4:胃阴亏损 症状:胃脘疼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食后饱胀,干呕嗳气,口于舌燥,渴喜冷饮,便干。舌红少津有裂纹,脉细数。      证候分析:胃阴受伤,胃络失养,故见胃脘疼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胃失和降则食后饱胀,干呕嗳气;阴虚津少则口干舌燥,渴喜冷饮;肠道失润则便干;舌红少津有裂纹,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治则:养阴益胃。      方药:叶氏养胃汤加减。      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石斛15克 白芍9克 扁豆9克 乌梅3克 蒲公英15克 木香6克 火麻仁9克 甘草6克 随症加减:胃脘胀痛暧气者,加八月札12克、佛手6克、绿萼梅9克,以加强理气功效而不伤阴;口于甚而心烦者,加黄连3克、吴茱萸2克,以辛开苦降;反复吐血、便黑、有瘀点者,加蒲黄炭10克、参三七粉3克(吞),以止血。      5:瘀阻胃络 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便血色黑。舌质黯红有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气滞则血瘀,血瘀有形,可有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血脉受伤,可致便血色黑;舌质黯红有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内结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五灵脂9克(包煎) 蒲黄9克 丹参15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郁金9克 当归9克 陈皮6克 随症加减:有黑粪者,加参三七9克、花蕊石15克、地偷炭12克,以止便血;吐血者,加白及粉3克,以止血。      【中成药】      1:胃苏冲剂  每次1包,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胃炎肝胃不和型。      2:胃复春片  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3:猴菇菌片  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      4:养胃冲剂  每次1包,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型。      【简便方】      1:小茴香6克、生姜6克,加水先煮取什,去渣,加粳米  100克煮为稀粥。适用于慢性胃炎虚寒腹痛者。      2:生萝卜200克,捣汁,沸水烫温,分数次温眼。适用于慢性胃炎腹胀纳呆者。      3:鲜山楂适量,捣汁,每日服50毫升,入蜂蜜适量调匀,分次细咽。适用于萎缩性胃炎。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内关、中院、足三里穴,如见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期门,脾胃虚寒加胃俞、脾俞、公孙,病久有血瘀者加肝俞、三阴交。操作可用平补平泻。而脾胃虚寒者宜补法,并可加灸。      耳针法:取穴肝、胃、皮质下、下脚端。每日1次,选用2~3穴,留针15~20分钟。      食疗:牛奶200毫升,煮沸,睡前饮,长期饮用。酸奶50毫升,沸水烫温,或入抬糖少许,每日2次,空腹饮用。适用于萎缩性胃炎。      (1)大麦芽100克,用纱布包扎,与红枣250克共煮,至枣烂,去核捣成枣泥,冷却后,加猪板油适量,山药粉100克,白糖150克成馅,用面粉做成包子,上笼蒸熟,当饭食用。适用于慢性胃炎腹胀、食欲不佳者。      (2)甘蔗绞汁100毫升,早晚2次服。适用于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胃炎胃阴受损者。      【注意事项】      1:戒烟酒;积极治疗口腔及咽喉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贫血。      2:患者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应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禁忌煎烤、奶酪腌熏食品;对萎缩性胃炎患者或伴缺铁性贫血者,应注重多吃牛肚、猪肚。此外,可多吃橘子。山植,也可选用鱼、肉、禽、蛋等食品,以起到刺激胃酸分泌的效果。      3: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少数演变为萎缩性胃炎。 [临床验案1] 硫糖铝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效 摘自《120种老药临床新用》282 [临床验案2] [临床验案3] [临床验案4] [临床验案5]
/
本文档为【14慢性胃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