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桠杈河默神

桠杈河默神

2014-03-16 2页 pdf 152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2927

暂无简介

举报
桠杈河默神 1 桠杈河默神 □ 江良发 桠杈河,地名。治河渡镇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这个地方,常常让我魂牵梦绕,让 我默神——这是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记忆的地方! 地名的由来,是华容河南支的分支严家河在这里再度分叉,一支流向张家渡南堤拐入华容河 北支,一支流向轭头湾入华容河南支。因此,人们称其为桠杈河。这是一个典型的地理特征性 地名。 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洞庭湖区。河湖冲击,浮沙淤洲,造成了许多高埠,形成了大片肥沃 土地,因而引来了不少拓荒者。最早来到桠杈河的,是江、郝、戴、陈、严、郑、李七姓...
桠杈河默神
1 桠杈河默神 □ 江良发 桠杈河,地名。治河渡镇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这个地方,常常让我魂牵梦绕,让 我默神——这是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记忆的地方! 地名的由来,是华容河南支的分支严家河在这里再度分叉,一支流向张家渡南堤拐入华容河 北支,一支流向轭头湾入华容河南支。因此,人们称其为桠杈河。这是一个典型的地理特征性 地名。 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洞庭湖区。河湖冲击,浮沙淤洲,造成了许多高埠,形成了大片肥沃 土地,因而引来了不少拓荒者。最早来到桠杈河的,是江、郝、戴、陈、严、郑、李七姓人口, 稍后又有不少其他姓氏人口加入。他们诛茅结庐,芟夷垦植,把这里逐渐开发成宜耕宜居之地。 “禾场插得竹篙稳,棒槌落地也生根”,是当时人们对这里的描述和赞誉。现在,这里是一个 四村交界之地,学惠、登瀛、民主、月亮湖四村在这里交会。在政区地理上,三地交界的地方 很多,四地交界地方很少。治河渡镇唯此一处。 听父辈们说,日军侵华曾来这里。日本鬼子的军用地图上,标有“桠杈河”。在桠杈河上游 300 米的地方,有一道学士耳垸挪堤,中日军队在这里展开过激烈的交战。小的时候,我同伙伴 们曾在挪堤上挖到过交战时留下的子弹,弹头长约一寸,尖尖的。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曾在这里设置哨卡,共产党地下组织也在这里设置秘密联络站。湖匪渔 霸聚散于斯,三教九流分合以时。解放前后,这里曾设有私塾,一位姓刘的和一位姓邓的先生 先后在这里座学,张学东将军小时候在这里发蒙读书;这里曾设有医疗诊所,方圆十里的人都 要到这里来求医问药;这里曾设有小商店,周围的民众都习惯来这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这里 曾建有一副石碾,就在桠杈河垱坝下两百米处的河滩上,周围的人户要靠这副石碾碾米做饭。 这里的河流本来是流水河。1958 年华容河调关建闸堵塞后,桠杈河也做了一道垱坝,从此 成了“哑河”。桠杈河西边的学士垸,是民国时期县教育局学田。学士垸和福惠垸在社教时合 并,组成了学惠大队。东边,是一块地势高于学士院约 1.5 米、名为“西洲”的湖洲土地。解 放前,这里虽然已有人户居住,但一直是水来水去的地方,1950 年才由人民政府组织围挽,称 民主垸。民主垸现有民主(曾名西洲大队)、月亮湖(曾名卫星大队)两个村。桠杈河西南的 登瀛垸,据说是为纪念革命烈士朱登瀛曾在这里闹革命而命名的。 解放后,桠杈河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向来被人们看重。大跃进时,人们根据大跃进的, 按军事建制,在这里建立“副业连”,把桠杈河周边本属各村的人户和土地划出来单列管理, 从事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捕捞和开办工厂。有蔬菜队、水产队、万头猪场、养鸡场和几 蓬麻鸭。还开办了一个草包、草绳厂,机械设备是用木头制作的草包机和草绳机。副业连由于 是吃大锅饭,经营不善,效益不好,1961 年下半年随着公社食堂的解散而解散。 1962 年,桠杈河抽水机站开始建设。据说这是华容第一的大型抽水机站(华容县 1958年首 先引进 10 台柴油抽水机,总功率仅 102 马力),这里安装的两台各 80 马力的柴油抽水机(本 来计划安装三台),能将垱坝下面的河水,通过直径 1.3 米的管道,抽到垱坝上面一丈多高的 河里,再自流灌溉农田。这个抽水机站寿命短暂,在 1964 年轭头湾电力排灌站建成后废弃。 原副业连的水产队,由于有月牙湖的外湖捕捞业务,一直保留了下来,后升格为潘家公社水 2 产队。在抽水机站废弃后,水产队重新回到桠杈河设置大本营(后转到张家湖,改名张家湖渔场)。 水产队还把附近的部分农田挖成鱼池,并尝试在鱼池里吊养珠蚌。这些鱼池虽没有形成良好效 益,但这在本地属于首创。 1970 年年底,全县四级农科网建设启动。当时的潘家公社拟划出一块土地作公社农科站。 人们又想到了桠杈河附近的学士耳垸这块宝地。当时公社里已经采取行政,把当时属于新 胜大队(今学惠村)第九生产队的一半划出,实行单独建制。后来因规模太小,条件受限,又 因重新确定从新民大队(润德村)划出四个生产队、从星光大队划出一个生产队建立公社农科 站(今潘家村)而作罢。从新胜九队划出的十几户人家和百多亩土地,没有了归属,只好并入 公社水产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县开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潘家公社建成了三横六竖的路渠格局。 原先凌乱的田亩,通过平整土地,开挖农渠,建设长 80 米、宽 25 米的 3 亩丘块,形成了整齐 划一的田园化新貌。居住在桠杈河附近的学惠九队的人犹显勤奋,他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废 掉了学士耳垸的挪堤和河套,填平了本来可以调蓄水源的 23个池塘,开垦了数处荒地和废弃的 间堤,新增了约 60余亩耕地。可是,七十年代末,学惠村开展均衡全村田亩活动,将这个队五 十年代查田定产时核定的上等良田划出 50多亩给了别的生产队。勤奋之得换来的是痛心之失。 这个队里的人,居然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 桠杈河的人勤劳智慧是远近闻名的。这里能人辈出,机匠、裁缝、木匠、理发匠、瓦匠、茅 匠、酒匠、郎中、兽医等等,个个技艺精湛。种田作地、捕鱼捞虾、打草砍柴,人人都是行家 里手。这里的人会读书。解放后,这里出了很多大学生。有的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家名校,有的考上了师范大学、医科大学, 成为报效国家的有用人材。 就是这短短的一百多年,桠杈河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沧海桑田,天翻地覆; 这里的人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风云变幻,不胜枚举。但是,这里的人没有奢求,也没有 遗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静地生活在这里。出门在外,当有人问你是哪里人,你一定会 不假思索:我是桠杈河人! 我不得不承认,桠杈河之所以让我难以释怀,是因为它是我的出生之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相信所有出生在桠杈河又离开了桠杈河的人,都有与我相同的感觉和感受——桠杈河,一个可 以脱离视野,但永远不会淡出记忆、让人默神的地方!
/
本文档为【桠杈河默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