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__省略_尧...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__省略_尧...

2014-03-16 25页 pdf 1MB 1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5866

暂无简介

举报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__省略_尧...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专题研究·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 ———以刘尧诲 《督抚疏议》中林凤史料为中心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汤 开 建   摘 要:林凤为隆庆末万历初活跃于闽广海上的粤东巨盗之一,亦是揭开中 国与西班牙交往序幕的重要人物。刘尧诲 《督抚疏议》中载林凤事共九件奏疏, 为目前所见录林凤事迹最为详瞻之中文文献。利用 《督抚疏议》,结合其他中西文 献,可以...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__省略_尧...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专题研究·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详考 ———以刘尧诲 《督抚疏议》中林凤史料为中心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汤 开 建   摘 要:林凤为隆庆末万历初活跃于闽广海上的粤东巨盗之一,亦是揭开中 国与西班牙交往序幕的重要人物。刘尧诲 《督抚疏议》中载林凤事共九件奏疏, 为目前所见录林凤事迹最为详瞻之中文文献。利用 《督抚疏议》,结合其他中西文 献,可以得知:万历元年初窃据澎湖者为林凤而非林道乾;万历二年三至四月, 林凤被明军击败后,西遁雷琼及东返闽海;万历二年五至十一月,林凤再次活跃 于台澎地区;万历二年十一月至三年六月,林凤拥众逃亡吕宋及西班牙使臣首次 使华之史实。特别是考证出明军官王望高调集吕宋番兵歼灭林凤主力一事,订正 了西方文献长期流传的讹误。 关键词:林凤 刘尧诲  《督抚疏议》 吕宋 中西关系 林凤为隆庆末万历初活跃于闽广海上的粤东巨盗之一,亦是揭开中国与西班牙交往序幕的 重要人物,其事最早见于隆庆二年 (1568),最晚见于万历四年 (1576)。关于林凤之事迹,《明 史》并无专载;《明实录》之穆宗、神宗部分有零星记载;而 《广东通志》、《福建通志》、《琼州 府志》、《潮州府志》、《潮阳县志》、《澄海县志》及 《惠来县志》保留了林凤的部分纪录;《万历 武功录》则有一个较为完整的 《林凤传》;① 俞大猷 《正气堂集》及 《张居正集》亦有一批涉及 林凤的奏疏与信函。因此,关于林凤的中文史料不可谓不多。但上述记载对于我们认识林凤之 事,仍有很多不明之处,特别是关于林凤逃遁台湾、吕宋之事,各记载更是简略,以致出现 不少错讹。而西文资料记录林凤事时则有夸大本国人功劳和不承认中国人功绩之现象。关于林 凤研究,东西方学者多有涉猎,但多是针对林凤征菲史迹而展开,尚无人对林凤事迹作一全面 研究。② 蒙华盛顿大学陈学霖师赠刘尧诲 《督抚疏议》中相关林凤事件之抄本,其载林凤事共九 ·34· ① ②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万历壬子序刊本,第53—57页。 George Phillips,Early Spanish Trade with Chincheo(Changchow),"China Review,vol.XIX,1890; Gregorio F.Zaide,The Philippines since Pre-Spanish Times,Manila:R.P.Garcia Pub.Co.,1949;Antonio de Morga,Sucesos de las Islas Filipinas,Mexico,1609;Juan de Medina,Historia de la orden de S.Augustin de estas Islas Filipinas,Manila;John Foreman,The Philipine Islands,London,1899;陈慎:《明海寇林阿凤 考》,《东方杂志》第31卷第7期,1934年;Wang The-ming(王德明),Lim-ah-hongs Affair,"(UP term paper),1951;Wu Ching-hong(吴景宏),Supplements to a Study of References to the Philippines in Chinese Source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Ming Dynasty(?-1644),"Journal of East Asiatic Studies, 件奏疏,① 为目前所见录林凤事迹最为详瞻之中文文献。其中尤以报告林凤在东番魍港及吕宋等 处之活动为其他中文文献所缺,其载亦可与当时西文史料相互映证。又 《督抚疏议》一书为海 内仅存孤本。在拙稿之前,除陈学霖师曾予以披露外,② 尚未见学界有人使用这一文献。刘尧诲 为万历元年至四年的福建巡抚,是主持追剿林凤的地方大员,其所奏林凤事为其亲身经历,故 应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下面据 《督抚疏议》中有关资料,结合 《明实录》、《万历武功录》、《正 气堂集》、《张居正集》及部分西班牙文献,对林凤事迹展开考证研究,以求对林凤事迹有一个 更为准确的认识。 一、隆庆六年前林凤的早期活动 林凤,一名林阿凤,西人称之为Limahong,③ 广东饶平人,为巨盗林国显之族孙。④ 门多 萨 《中华大帝国史》称林凤: 这个海盗生于广东潮州城。他出身卑微,自小就在放任和邪恶中长成。他天生好战, 本性凶恶,不愿意学行业,而在道路上抢劫。因此变得十分有经验,很多人前去跟他干那 种勾当。他自己成为2000多人的头目,强大到使他所在的省份都恐惧。⑤ 据 《支那大王国志》载:“支那国的海盗李马洪……出身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中等家庭。从小其父 母将他置于放纵无忌的环境中培养,因此,他生来就具有粗暴、品行不端的性格。没有任何职 业和技术,一路抢劫,充分发挥了他的行劫本事,很快有许多人聚集到他的周围。他被推为首 领,横行于省的一方。此事国王和他的内阁们都知道。国王为确保海盗横行的那个省的安全, 命令地方官尽可能快速集中边境警备兵力,逮捕海盗李马洪,并押解到京。如果在敌不过的情 况下,把海盗的脑袋送来。”⑥ ·44· 历 史 研 究 2012年第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958(Printed August 1961);Foo Tak sun(傅德燊),A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Magnitude of Chinese Immigration to the Philippines,"Chung Chi Alumni 11,April,1962;陈荆和: 《十六世纪之菲律宾华 侨》,香港: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1963年;方豪:《台湾早期史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4 年;曹永和:《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台北:台湾联经出版图书有限公司,1979年;张维华:《明史欧洲 四国传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陈台民:《中菲关系与菲律宾华侨》,香港:朝阳出版 社,1985年;刘芝田:《中菲关系史》,台北:正中书局,1964年;张增信:《明季东南中国的海上活 动》,台北:私立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88年。 ① 刘尧诲:《督抚疏议》15卷,前江苏省国立图书馆藏万历刊本,为海内孤本。此书今归南京图书馆古籍 部,卷1—3收录关于林凤事迹奏疏共9篇,分别为:(1)《海贼突犯查参失事人员疏》、(2)《夹剿海寇 林凤疏》、(3)《海寇远遁谨陈善后疏》、(4)《飞报海洋贼船疏》、(5)《报剿海贼林凤疏》、(6)《林贼遁 番疏》、(7)《谕夷剿贼捷音疏》、(8)《飞报追剿海寇大捷疏》、(9)《余贼未殄乞行专剿并勘功级疏》。 陈学霖:《张居正 〈文集〉之闽广海寇史料分析》, 《明代人物与史料》,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321—361页。 关于林 (阿)凤为 Limahong之考证,可参见 George Phillips,Early Spanish Trade with Chincheo (Changchow)";张星烺: 《菲律宾史上李马奔Limahong之真人考》, 《燕京学报》第8期,1930年12 月;李长傅:《菲律宾史上Limahong之真人考补遗》,《燕京学报》第9期,1931年6月。 周硕勋纂修:乾隆 《潮州府志》卷38 《征抚》,光绪十九年重刊本,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第31页。 门多萨 (J.G.de Mendoza):《中华大帝国史》,何高济译,第2部第1卷第2章,北京:中华书局, 1998年,第159—160页。 转引自松浦章:《明清时代的海盗》,李小林译,《清史研究》1997年第1期。 有关林凤早期活动的记录,或出于西班牙文献,或来自民间传说,但无中文文献和档案佐 证,可信程度无法确证。 林凤在中文文献中第一次露面在隆庆二年。据乾隆 《潮州府志》,隆庆二年冬十月,林凤陷 神泉镇。① 三年九月,林凤率曾一本残部入犯琼州清栏港,指挥崔世承兵溃被杀。② 四年正月,当 时福建广东都御史刘焘曾建议招抚一本残党许瑞及林凤于潮阳白土,然知县黄一宠拒纳,众党 由是继续肆虐。③ 五年九月,林凤复陷惠来神泉司,但为官兵追赶至碣石入海。④ 六年七月初一 日俞大猷称: 据本道呈议,调拨船兵预防广贼林凤等突犯缘由。照得贼首林凤虽称闽人,其徒党则 多雷、廉、琼之人。向在此三府海洋往来偷珠。……若来住泊南澳,则与林道乾、莫应敷、 朱良宝诸巢相迩。……向在甲子澳,今在白沙湖,是已向西退去矣。且其白艚等船三十八 只,乌船只五只。五只乌船,岂敢犯闽境,敌闽之大尖艚船乎。⑤ 甲子澳在碣石卫,也是隆庆五年明军赶林凤入海的地方。而到六年,林凤已经西退至惠州的白 沙湖 (今汕尾市东之白沙湾),此时其活动范围尚局限于广东,并未进入福建。俞大猷为当时镇 闽主将,因此熟知林凤情况。 隆庆六年八月,招抚林凤之议起,巡按广东御史杨一桂反对。《明神宗实录》载: (隆庆六年八月)庚辰,巡按广东御史杨一桂奏:广东之弊莫不善于招安,善于城守, 琼崖之南,自有寇警,调兵不止一处,用费已盈数千,无冲锋格斗之功,有破船损师之失。 及计无所出,又仰面于剧贼李茂之手,茂破我县治,毒我生灵,非惟不正罪,且欲深纳其 交,岂计之得?今又有议招海贼林凤于惠州者,凤党不过五六百人,非有大声势难以扑灭。 且既挟官告招,又不时出没劫杀,为害如此,犹复招之,所谓养虎遗患,夫使百姓不知有 为民之安,惟知有为贼之利。盗贼安得不日多,招安之说,今所当禁止。⑥ 李茂亦是林凤之党。据 《万历武功录》,李茂在琼州受招抚其部共392人,有船80艘。⑦ 而当时 林凤则在惠州,其部属 “不过五六百人”,有船40余艘。杨一桂认为林凤在惠州的兵力不过五 六百人,“非有大声势难以扑灭”者,故极力反对招降林凤,而时任两广总督的殷正茂也是反对 招抚力主对林凤征剿者。 二、万历元年初窃据澎湖者为林凤而非林道乾 从隆庆六年年底至万历元年五月之前,两广总督殷正茂督率大军对盘踞在惠、潮地区的海 ·54·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乾隆 《潮州府志》卷38 《征抚》,第39页。 明谊纂修:道光 《琼州府志》卷19上 《海黎·海寇》,光绪十六年补刊本,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 1967年,第7页。 《明穆宗实录》卷41,隆庆四年正月戊寅,台北:台湾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第 1015—1016页;周恒重纂修:光绪 《潮阳县志》卷20 《艺文上》,光绪十年刊本,台北:台湾成文出 版社,1966年,第2—3页。 张玿美纂修:雍正 《惠来县志》卷11 《兵事》,雍正九年刊本,民国19年重刊本,台北:台湾成文出 版社,1968年,第10页。 俞大猷:《正气堂全集》之 《近稿与议稿》,廖渊泉、张吉昌整理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493—494页。 《明神宗实录》卷4,隆庆六年八月庚辰,第179—180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8页。 寇山贼发动了大规模的进剿。据 《明神宗实录》,到万历五年五月时,林道乾早已平定,林道乾 本人则 “叛招出海,驾言奔投外国”。① 殷正茂平定林道乾后,遂集结大军,又对当时尚在惠、 潮两地的林凤及诸 (朱)良宝集团发动进攻。 《海贼突犯查参失事人员疏》引分守建宁道右参议徐时可呈, “海贼林道乾等逃入闽海,窃 据彭湖为患”。② 该文并未署明年份,但同卷下一份奏疏 《夹剿海寇林凤疏》的时间是 “万历二 年三月二十三日”,③ 而这一文件所载之事在 《夹剿海寇林凤疏》上疏时间之前,故知此疏开头 的 “本年八月初十日”应是万历元年八月初十日。而文中所称之林道乾,当为林凤。据 《万历 武功录·林道乾传》称: 是岁,癸酉 (万历元年)二月十五也,林道乾既行至甘浦寨,乃出囊中装五百金,帛 五十纯,因阳四送奉寨主,乃以乾属把水使翁十、苏老、林十六等所部,而阳四亦得蒲履 绤 诸物,费无虑千金。④ 《正气堂续集》之 《与凌洋山书》亦称: 海贼林道乾逃去西南番甘埔寨,上山居住,似无复回之理。⑤ 据前引 《正气堂集》可知,隆庆六年时,林道乾、莫应敷、朱良宝等人都在南澳附近;而至万 历元年二月间,林道乾已逃遁至甘浦寨。 《苍梧总督军门志》亦载: “万历元年春,山寇荡平, 议乘胜捣之,林 (道乾)、朱 (良宝)侦伺先叛,林径投往夷寨,朱西走阳江犯城。”⑥ 《明神宗 实录》万历元年五月癸巳条亦明载在此之前: “林道乾闻山寇荡平,叛招出海,驾言奔投外 国。”⑦ 刘尧诲 《督抚疏议》中记录万历元年八月间的一份报告亦称:“林道乾雄据广潮,威行于 内地十年已,一旦大兵压境,援应未周,故浮海而南,焚弃旧巢,以示无复东意,实未尝一日 忘广东也。”⑧ 各书均载林道乾于万历元年初就已逃遁至甘浦寨了。因此,万历元年八月建宁道 右参议徐时可呈报的 “窃据彭湖为患”的 “海贼”就应该不是林道乾,而是林凤。 当时文献将林凤误为林道乾者非止一次,《明史·吕宋传》:“万历四年,官军追海寇林道乾 至其国,国人助讨有功,复朝贡。”⑨ 万历四年,官军追林道乾至吕宋之事亦是将林凤之事误记 到林道乾头上,关于此事张维华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已作了详细的考证,官军追至吕宋者,确为 林凤而非林道乾。瑏瑠 为什么当时人会将林凤之事误记到林道乾的头上,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两人都姓林,一为惠来人,一为饶平人,均为潮州巨盗。在文献上,二人均被称为 “林贼”。万历元年,张居正给当时正在围剿林凤的殷正茂回信:“林贼既失巢穴,飘泊海上,必 不能久。”瑏瑡 此林贼指林凤;七年,张居正 《答两广刘凝斋》称:“昨据闽中报,柬埔寨主言林贼 ·64· 历 史 研 究 2012年第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瑏瑠 瑏瑡 《明神宗实录》卷13,万历元年五月癸巳,第421页。 《督抚疏议》卷1 《海贼突犯查参失事人员疏》,第9—11页。 《督抚疏议》卷1 《夹剿海寇林凤疏》,第31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45页。 《正气堂全集·续集》卷1 《与凌洋山书》,第543页。 应槚、刘尧诲:《苍梧总督军门志》卷21 《讨罪五》,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 第33页。 《明神宗实录》卷13,万历元年五月癸巳,第421页。 《督抚疏议》卷1 《海贼突犯查参失事人员疏》,第11页。 《明史》卷323 《吕宋传》,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370页。 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第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9—61页。 《张居正集》卷18 《答殷石汀计剿海寇》,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01页。 虽投入暹罗,尚往来攻彼寨。”① 此 “林贼”当指林道乾。二林并称 “林贼”,极易混淆。 第二,两人崛起的时间相近,均在嘉靖末隆庆初;早期活动的地区也大致相同,均在潮州 屯结。《明史·殷正茂传》:“当是时,群盗惠州蓝一清、赖元爵,潮州林道乾、林凤、诸良宝, 琼州李茂,处处屯结。”② 故也容易造成混淆。 第三,林凤、林道乾、诸良宝三支海盗队伍相互关系十分复杂。这三支海盗最初均为曾一 本之部属,③ 曾一本死后,林道乾势大,一本余党尽归道乾,“广贼道乾雄据广潮,威行内地十 年”。④ 诸良宝、林凤也隶属林道乾名下。⑤ 林道乾出逃后,诸良宝又与林凤合兵为乱。正因为 这种复杂关系,林凤、林道乾之名容易被各种探报、消息混淆。 刘尧诲的同一疏章也非常清楚地讲明了进入澎湖者为林凤: “贼人林凤等向为道乾部 落,各以知力互相羁縻,此其志亦欲为道乾耳。故道乾既遁,乃率众入闽,栖泊于彭湖之 间,观衅而动。”⑥ 据此,万历元年初,由于殷正茂督师对林道乾部及其党羽的打击,林道乾被迫逃往柬埔寨, 林凤为躲避明军打击,则率部入闽,应栖泊在澎湖之间。俞大猷隆庆六年七月间称林凤 “岂敢 犯闽境”,林凤很快便率部从惠州进闽海,且窃据澎湖。可见,俞大猷的判断完全失误。 又据 《夹剿海寇林凤疏》称: 林贼招集亡命四千余人,频年行劫于海上,自旧岁十月间入广,屯结于潮州河渡门, 迄今半年矣。阳为听招,阴肆屠掠。⑦ 上疏的时间为万历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可知 “旧年”即万历元年。也就是说元年十月间,林凤 又从澎湖移师进入潮州,屯驻于河渡门。上段文字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 “招集亡命四千余人”。前文隆庆六年杨一桂的奏文明确指出,林凤部众不过五六百 人,⑧ 到万历元年时,部众已达四千余人。笔者以为,这就是西方资料所言,林凤曾与另一海盗 Vintoquiam势力差不多,经过一次海战后,收纳后者之人众和船只,拥有95艘船。⑨ 据巴士特 尔 (P.Pablo Pastells)考证,Vintoquiam一名,其大写V显为L之伪,应为Lintoquiam,即 林道乾。瑏瑠 《万历武功录》:“(诸良)宝与林道乾并皆用归降,受我冠带。……道乾遂逯逃入于 海,而宝亦接踵去,与林凤合兵为寇乱。是岁上万历元年也。”瑏瑡 西文所言林凤与林道乾之间发 生了一场海战是否可信,尚无确证,但通过上述资料,可以推出,林道乾万历元年初率众逃遁 去柬埔寨后,其旧部大多归并于诸良宝和林凤。这就是林凤 “招集亡命四千余人”的来历。而 曹永和先生则据西文资料径称: “自万历元年以来,林凤的实力渐大,后打倒林道乾,并其党 ·74·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瑏瑠 瑏瑡 《张居正集》卷24 《答两广刘凝斋》,第864页。 《明史》卷222 《殷正茂传》,第5859页。 邓钟:《筹海重编》卷3 《广东倭变记》, 《四库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史部地理类, 第227册,第66页。 《督抚疏议》卷1 《海贼突犯查参失事人员疏》,第12页。 《督抚疏议》卷1 《海贼突犯查参失事人员疏》:“贼人林凤等向为道乾部落,各以知力互相羁縻,此其 志亦欲为道乾耳。”(第12页) 《督抚疏议》卷1 《海贼突犯查参失事人员疏》,第12页。 《督抚疏议》卷1 《夹剿海寇林凤疏》,第33页。 《明神宗实录》卷4,隆庆六年八月庚辰,第180页。 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第160页。 转引自陈荆和:《十六世纪之菲律宾华侨》,第34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47页。 羽,实力已颇雄厚。”① 陈荆和先生又云:“然至1574年 (万历二年)四月下旬,诸良宝已被剿 灭,因而二林 (指林道乾与林凤)之间亦不难发生如孟度撒所述一次决定雌雄之战斗。”② 曹、 陈二前辈由于未见刘尧诲 《督抚疏议》之资料,故所推理与实际尚有一些距离。 二是 “阳为听招,阴肆屠掠”。林凤屯驻潮州河渡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接受朝廷的招抚,也就 是明朝第三次提出要招抚林凤。第一次在隆庆三年,第二次在隆庆六年,第三次则在万历元年。这 一次招抚的过程及详情,文献无记载,但据 《督抚疏议》,这一次林凤确实是被招抚了。其文载: “据广东监军道揭称,抚贼林凤叛招,开洋南遯,不知湾泊所止。”③ 既称 “抚贼”,则是已经招抚。 又据 《万历武功录》之 《林凤传》:“居顷之,凤自玄钟还潮,谋劫闾里。已款塞,请归降,会南洋 军书急,边吏佯为许降,以缓其势。”而据上文,这次招抚作为林凤一方,自非诚心归降,只是想 “从玄钟还潮,谋劫闾里”,④ “阳为听招,阴肆屠掠”。而作为明朝一方也不是真心去招降林凤, 只是因为 “会南洋军书急,边吏佯为许降,以缓其势”。⑤ 这次招抚并未获两广总督殷正茂批准。 《明神宗实录》亦载:“海贼林凤复扰潮、惠,泊舟钱澳,挟求招抚。合咨两广总督殷正茂、福 建巡抚刘尧诲严督官兵会剿,不许狃信之说,袭招抚之套。”⑥ 《明史·凌云翼传》称:“万历元 年……凤初屯钱澳求抚,正茂不许。”⑦ 殷正茂拒绝林凤乞降,实际也是遵照张居正的指示。张居 正 《答两广殷石汀计招海寇》:“辱示凤贼事,前闻闽人招之,已入彀矣。近又有出洋之报。仆窃料 此贼,目前恐未可得。……是我以招抚诱贼,而贼亦以招抚啗我,非计之得也。仆愿广中俱勿以招 抚为名,但严兵备之,禁海上人,勿与接济”。⑧ 故知,明廷这一次仅只是 “计招”而已。 三、万历二年三至四月林凤西遁雷琼及东返闽海 前已明证,万历元年十月间,林凤率部离开澎湖进入潮州,并接受明廷的诱招,故获准屯 驻河渡门。据 《督抚疏议》中上于万历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的 《夹剿海寇林凤疏》,林凤入驻 潮阳之后,虽然已接受朝廷招抚,但匪性不改,仍然在潮州地面 “肆掠无忌”, “虏获男 妇”。⑨ 据嘉庆 《澄海县志》:“万历元年冬十二月,海寇林凤犯澄城,知县左承芳御却之。”瑏瑠 可 见,林凤进入潮州后不久即对澄海县城发动了一次进攻。两广总督殷正茂、福建巡抚刘尧诲, 督领广东总兵张元勋 “整搠官兵,多备萏粮火器”,准备会剿林凤。由于当时诸良宝 “据潮故 巢,居高山巅,不出战”,瑏瑡 而官军在进攻诸良宝寨时,损失严重,故明廷方面决定 “俟平朱之 后,即议袭林”。 ·84· 历 史 研 究 2012年第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瑏瑠 瑏瑡 曹永和:《早期台湾的开发与经营》,《台湾早期历史研究》,第142页。 陈荆和:《十六世纪之菲律宾华侨》,第34—35页。 《督抚疏议》卷1 《夹剿海寇林凤疏》,第33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3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3页。 《明神宗实录》卷22,万历二年二月丁巳,第582页。 《明史》卷222 《凌云翼传》,第5861页。 《张居正集》卷18 《答两广殷石汀计招海寇》,第502页。 《督抚疏议》卷1 《夹剿海寇林凤疏》,第31—33页。 李书吉:嘉庆 《澄海县志》卷22 《海防》,第9页。此事在乾隆 《潮州府志》卷38 《征抚》中被误记 为隆庆戊辰之明年,即隆庆三年。后 《澄海县志》的作者李书吉根据 《职官志》和王天庆所作 《左承 芳传》改正。 《明史》卷212 《张元勋传》,第5627页。 广东总兵张元勋最后在万历二年三月间平定诸良宝,① 遂与福建总兵胡守仁联合会剿林凤。 而据 《督抚疏议》万历二年三月十八日上 《海寇远遁谨陈善后疏》称:“续据广东监军副使陈烈 揭报,该省于三月十一日进兵攻剿,朱良宝已平,海贼林凤闻知,即开遁外洋去迄。”② 因为林 凤归降本非诚意,故还在明军尚未彻底消灭诸良宝之前即在万历三年二月间 “叛招”。 《夹剿海 寇林凤疏》称:“抚贼林凤叛招,开洋南遯,不知湾泊所止?”林凤这次开洋南逃,是逃往何处 呢?《万历武功录》称: 万历初,(林凤)常与诸良宝为徒侣,楼船将军俞大猷常提兵问诸海岛,凤遂鼓行而去 魍港。③ 《明史》称: 万历元年…… (凌云翼)提督两广军务,代殷正茂。时寇盗略尽,惟林凤遁去。凤初 屯钱澳求抚,(殷)正茂不许,遂自彭湖奔东番魍港。④ 林凤这次逃遁,是否如 《万历武功录》和 《明史》所言,直接逃往魍港呢?否。据 《万历武功录》: (林凤)竞以百余艘突入清栏港也。前是天久雨,城颓,凤引其众由颓城入,竞略畜 产,卤 (掳,下同)七十人而去。是时,备兵海南使陈复升提兵至铜鼓角讨贼,逼凤还所 卤略,遂遁入海。是时,甲戌 (万历二年)二月也。⑤ 清栏港,即琼州府清栏所下的港口,今海南省文昌县的东南。《琼州府志》所载不同: (万历)二年四月,指挥牛启督修白沙兵船,适参将白某追贼林凤西下,调海南北寨兵 夹击贼,遂乘虚突入白沙,牛启被略。五月,林凤驾巨舰一百二十艘,泊清栏港,以名刺 投县云:欲来市买瓜菜。千户丁其运忿怒攻之。会大雨堞坏,贼遂登城,杀百户蔚章,裂 其尸。军民商疍被杀掠者二千二百人。越三日,援兵至,始遁去。⑥ 林凤部进入琼州白沙在万历二年四月,而至清栏港在五月,与 《万历武功录》的万历二年二月 进入清栏港的记录有三个月误差。然据 《督抚疏议》,则可证 《万历武功录》所载为误; 《琼州 府志》记录比较准确。《海寇远遁谨陈善后疏》言: 即日开驾过广,四月二日直抵广东潮府马耳澳,初四日检蓬州所前后节据总兵官胡守 仁报称,贼人林凤已离马耳澳开往甲子所等处。继因贼中遭船南哨,被该省白参将冲击, 随即惊遁外洋,不知去向,及查该省各参将所领兵船俱收泊碣石港内,时已入夏。⑦ 据此,林凤从潮州逃出,四月二日至潮州马耳澳,四日又往甲子所,明军情报已不知林凤去向。 《明实录》万历二年四月丙寅条亦载:“今诸良宝已倾巢穴,但林凤尚在潮州。”⑧ 也就是说林凤 在万历二年四月初还在潮州境内,因此,他就不可能于二月间抵达琼州清栏港。而道光 《琼州 府志》称林凤四月间抵白沙寨,五月入清栏港,应与史实相合。 林凤从琼州清栏港遁出的时间应是万历二年五月,前往何处, 《督抚疏议》亦无记载。赖 《万历武功录》保存这一过程之详情,其奔亡路线应是先从潮州之河渡门西行至琼州之清栏港, ·94·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明史》卷212 《张元勋传》,第5627页。 《督抚疏议》卷1 《海寇远遁谨陈善后疏》,第38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5页。 《明史》卷222 《凌云翼传》,第5861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3页。 道光 《琼州府志》卷19上 《海黎·海寇》,第10页。 《督抚疏议》卷1 《海寇远遁谨陈善后疏》,第34页。 《明神宗实录》卷24,万历二年四月丙寅,第623页。 在明军追击下,又从清栏港逃至大星海,然后又逃至香山、大金海及北津,又进入电白县的莲 头澳及吴川县的碙洲岛,再逃至琼州海峡,追至新英洋、昌化洋及临高外海,又从长沙港至白 沙湖,再逃至崖州。后林凤又从大塘开洋,行至调懒外海,又逃至广海卫之柳渡门,接着林凤 藏匿于老万山边。明军穷追不舍,林凤又乘风东行直达碣石、甲子海洋,然后进入广澳,再向 东北走,进入闽海至澎湖。① 《飞报海洋贼船疏》称 “据 (白石)澳民戴宗兴等禀称,五月三十 日午时,有贼船大小百余只,突到彭湖地方。”② 据此可知,林凤至澎湖的时间应在万历二年五 月三十日。从万历二年四月初至五月底,林凤在广东海上长达两个月时间。值得注意是,林凤 出逃躲避官军的地点主要在高、雷、廉、琼等州,特别是琼州府海南岛,林凤几乎是围着海南 岛跑了一个圈。为什么?前引俞大猷言,林凤徒党则多雷、廉、琼之人,且琼州还有林凤之爪 牙李茂在。③ 所以当林凤在潮州无法立足之时,首先想去的地方即是海南岛了。 又,《督抚疏议》中 《飞报海洋贼船疏》④ 与 《万历武功录》记录相互映证,全面反映了林凤 集团万历二年三月底至五月底的逃亡活动。但此事在 《实录》中基本没有反映。《明神宗实录》载: (万历二年六月)戊申,福建巡抚刘尧诲揭报:广贼诸良宝,总兵张元勋督兵诛剿。其逋 贼林凤鸣拥其党万人,东走福建,总兵胡守仁追逐之。因招渔人刘以道谕东番合剿,远遁。⑤ 《实录》不提林凤在诸良宝攻灭后西遁雷、琼等地之事,而径称林凤 “拥其党万人,东走福 建”。此处之 “林凤鸣”当即林凤, “凤鸣”或为凤之字号。此处还有一点应引起我们注意。 据前引 《夹剿海寇林凤疏》,万历元年十月时,林凤在彭湖仅 “招集亡命四千余人”,而至万 历二年六月,刘尧诲却称其 “拥其党万人”。林凤在万历二年二月至五月间的西逃东遁中,不 断遭受明军打击,损失应该不小。大星海之战,白翰纪、胡震败林凤集团, “斩首二百有五 级,俘获七十五人,夺船三十四艘,焚二十余艘,溺死者无算”;黄屯角之战,胡震破林凤集 团,斩首捕虏53级,俘获13人;新英洋之战,姚冗恭等追林凤,斩首71级,俘获36人, 夺船十余艘;鸡心洋之战,陈忠等将破林凤,斩首2级,俘获16人。据广东总兵官张元勋 称,明军追击林凤,“所获功首数多,又冲沉贼船于大塘,老万山等处,计其原船百余,而见仅 半耳。”⑥ 按理说林凤集团经过这些打击,应该是 “贼人殆尽,即有遗者,亦兵余残魄”,⑦ 为什 么到万历二年六月时,刘尧诲还说林凤 “拥众万人”,是否夸大了林凤的兵力?应该没有。据前 引 《督抚疏议》,万历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进入广澳的林凤船 “约有一百一十余只”,⑧ 《琼州府志》 甚至称林凤有 “巨舰一百二十艘”。⑨ 而前引俞大猷言,隆庆六年时,林凤集团仅有白艚38艘, 乌船5艘,故刘尧诲感叹:“不谓今又拥众犯潮州,而径渡彭湖为患,且船数不减于昔,乃知贼 人之势尚猖也。”瑏瑠 可知,刘尧诲称林凤 “拥其党万人”并非虚言。 这就必须回答,为什么林凤集团在连续遭到明军打击的情况下势力反而越来越大,其部众 ·05· 历 史 研 究 2012年第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瑏瑠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4—56页。 《督抚疏议》卷1 《飞报海洋贼船疏》,第43页。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8页。 《督抚疏议》卷1 《飞报海洋贼船疏》,第43—45页。 《明神宗实录》卷26,万历二年六月戊申,第646页。 上引诸战役,均见 《万历武功录》卷3 《广东》,第54—56页。 《督抚疏议》卷1 《飞报海洋贼船疏》,第44页。 《督抚疏议》卷1 《飞报海洋贼船疏》,第44页。 道光 《琼州府志》卷19上 《海黎·海寇》,第10页。 《督抚疏议》卷1 《飞报海洋贼船疏》,第44页。 越来越多?笔者认为,虽然林凤在西逃过程中屡遭重创,其原部应确实损失不小,但在东走福 建、复返惠潮时,于万历二年三月间被广东总兵张元勋攻灭的诸良宝残部应又被林凤收编。《明 史》称林凤为 “诸良宝党”,① 前引 《万历武功录》亦称,万历初, “(林凤)常与诸良宝为徒 侣”,“(诸良)宝……与林凤合兵为寇乱”,均可反映诸、林两集团关系十分密切。故诸良宝被 明军攻灭后,其部属一定会投奔林凤。这就是万历二年三月后,林凤集团虽屡遭明军重创,实 力不仅不减,反而有所增加的重要原因。 四、万历二年五至十一月林凤在台澎地区的活动 林凤第二次入驻澎湖的时间并不长,从万历二年五月三十日进入,至六月初八离开,时间 不过八九天。在福建总兵胡守仁率领福建全省水陆军兵及广东总兵张元勋率领的广东水师的围 追堵截下,他不得不率部离开澎湖而直奔台湾。此事在 《报剿海贼林凤疏》中有详细记录,② 又 《明神宗实录》亦载: (万历二年十月)辛酉,上御文华殿讲读:福建海贼林凤,自澎湖往东番魍港,总兵胡 守仁、参将呼良朋传谕番人夹攻,贼船煨烬,凤等逃散。③ 《实录》载此事十分简略,赖 《督抚疏议》保存林凤集团进入台湾的详细资料:万历二年六月初 八,在广东、福建 “两省兵力”合围的情况下,林凤集团不得不从澎湖逃离而直奔东番魍港。 “东番魍港即古之哒哩嘛国,去彭湖千余里。”④ 哒哩嘛国,未见前载。魍港,最早见 《闽书》: “东番夷人,居澎湖外洋海岛中,起魍港,加考湾,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双溪口、 加哩林、沙巴里、大帮坑,皆其居也”。⑤ 清代又称蚊港,《台湾府方舆考证》称:“蚊港在 (嘉 义)县西。”⑥ 现为台湾台南市东部的一个小港。林凤集团到达魍港的时间是六月十日,进入魍 港的船只是 “六七十号”。林凤集团船只不仅到了魍港,而且驾船深入台岛四十里的 “新港劫取 米粮”,并且在新港登岸 “栅营而处”。新港,台湾地名,《台湾志略》称:“鹿耳门港亦名隙仔 港,在南北二汕之间。初近北汕以入为旧港,今近南汕而入为新港”,⑦ 在今台湾台南市南。在 新港,林凤集团与当地番社番人格斗了三天,彼此均有伤亡。由于林凤集团拥有鸟铳和火器, 在武器上较新港社番占有优势,故新港番人难以取胜。福建方面遂派 “通晓番语”的鸟屿澳渔 民刘以道为通事,赴新港 “往谕番人谋为内应”,即 《实录》所言: “因招渔民刘以道谕东番”, 并运去一批布货给赏番人,同时又命哨官蔡复春率精悍水兵150名驾民船5艘同行。七月十日, 蔡复春所率明军及通事刘以道在新港秘密登岸,并与番人会见。新港社番见明廷援军到来,欢 喜雀跃,坚决不接受明廷赏赐的布货,只要求共同消灭林凤集团。双方约定出兵日期。七月十 ·15·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明史》卷212 《张元勋传》,第5627页。 《督抚疏议》卷2 《报剿海贼林凤疏》,第1—4页。 《明神宗实录》卷30,万历二年十月辛酉,第731—732页。 《督抚疏议》卷2 《报剿海贼林凤疏》,第4页。 何乔远:《闽书》卷146 《岛夷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59页。 许鸿磐:《台湾府方舆考证》之 《山川》, 《台湾文献丛刊》第21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 印,1965年,第64页。安倍义明 《台湾地名研究》称魍港,清代称为蚊港,为现时台湾东石镇塭港。 (台北,武陵出版社,1998年,第241—242页)此说不确,明代台湾东部尚无开发。明代由澎湖进入 台湾者,大多是今台南沿海一线地区,而不会至台东。 李元春:《台湾志略》卷1,《台湾文献丛刊》第18种,第8—9页。 四日,蔡复春哨船从新港出海,遇3艘林凤船,蔡复春兵船发火器攻击,三船人船俱烬,并生 擒陈五等4人。林凤又派10艘船进入新港,遭明军与番兵300人的围攻。林凤见明军与岛上番 人已经联合行动,形势对己不利,遂匆忙驾船东逃至澎湖,连所劫取的粮米都来不及带走。这 是一段林凤在台湾活动重要史料。诸书均仅载林凤东走魍港 (台湾),但林凤进入台湾所进行的 活动诸书无一字记载。方豪先生称 “林凤等或未能在台湾登陆”,① 因未见 《督抚疏议》也。据 上疏可知,林凤集团不仅到了台湾之魍港,还深入行进40里至新港,并在新港登岸扎营,还与 番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后在明军与番社的夹击下,林凤才率军离开台湾而东走澎湖。陈荆和 先生据 《明实录》史料则称:“万历二年十月辛酉合于西历1574年11月3日,魍港之战斗应在 该年十月下旬。”② 陈氏之言有两误,一是明廷与东番夹击林凤的战斗不是在魍港,而是在新港; 二是这一场战斗爆发的时间不是万历二年十月下旬,而是该年的七月中旬。在台湾林凤与明军 的战斗,其结果并不如 《实录》所言 “贼船煨烬”,而是仅损失了3艘小船。 《实录》所言,实 为夸大。当然,这一场战斗最后亦归功到刘尧诲身上。据曾朝节撰刘尧诲的行状称: “公授方 略,合番汉兵攻之,于是有东番魍港之捷。”③ 万历二年七月十四日,林凤从台湾退出后,并没有直接去吕宋,而是 “随即开驾去澎湖”。 林凤到澎湖后,将部众进行整编,将他在各地掳掠的男女人口全部留在澎湖,而这些留在澎湖 的人口由于无粮食供给,全部饿死。据后来上岛的明军所见:“澎湖枕尸遍野,不下千余”。④ 明 朝大部队应是在七月二十四日抵达新港,这时林凤已经离新港至澎湖十天了,明军撤离新港的 时间是八月九日。在明军撤走后,林凤集团十一月再次进入新港。刘尧诲称: 旧岁十一月间,林凤复回新港……海贼林凤于十一月初二日自新港开去,打劫麻荳番, 被栖林等番夹攻,杀贼五百余人,于初七日开遁南去。⑤ 麻荳番,荳又作豆,即麻豆社番,为台湾番社之一,麻豆社在新港社之北。 《东瀛识略》称: “嘉义县辖熟番八社:曰萧垄,曰麻豆……”⑥ 《治台必告录》称:“新港,目加溜港,萧垄、麻 豆四社近府”。⑦ 栖林等番,亦疑为栖林社番,或亦为台湾之番社。⑧ 这就告诉我们,林凤部在 澎湖修整至少有一个多月时间。明军撤离新港后,林凤又一次率部进入台湾新港,并从新港出 发,打劫稍北面麻豆番社,但遭到了栖林和麻豆等番社的夹击,损失了500余人,才率部众离 开台湾向南逃遁。即 《报剿海贼林凤疏》中所言: “以轻舟四五十号走西洋吕宋等国”。这就是 林凤离开台湾赴吕宋的时间,是万历二年十一月七日,即西历1574年11月19日。⑨ “吕宋去新 港又十三昼夜水程”,据西文资料,林凤船队出现在马尼拉湾的时间是1574年11月30日。瑏瑠 可 ·25· 历 史 研 究 2012年第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瑏瑠 方豪:《台湾早期史纲》,第103页。 陈荆和:《十六世纪之菲律宾华侨》,第34页。 曾朝节:《紫园草》卷5 《明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凝斋刘公行状》,明万历二十五年吴楷等河东刊本, 第21页下。 《督抚疏议》卷1 《报剿海贼林凤疏》,第3页。 《督抚疏议》卷2 《谕夷剿遁番疏》,第31、58页。 丁绍仪:《东瀛识略》之 《番社》,《台湾文献丛刊》第2种,第67页。 丁日健:《治台必告录》卷1,《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第63页。 栖林,查明清台湾文献,未见栖林一地名,查明清台湾番社,亦未见栖林社之记录。则栖林番社当是 台湾之早期番社,后渐消失,故文献无载。 《督抚疏议》卷2 《报剿海贼林凤疏》,第3页。 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第164页称林凤在1574年的 “圣安德鲁 (St.Andrew)日”抵达马尼拉。 圣安德鲁日为11月30日,星期二。而实际应是11月29日夜。 见 《督抚疏议》的记载十分准确,与西文资料完全相合。 纵览 《督抚疏议》之 《飞报海洋贼船》、 《报剿海贼林凤疏》及 《林贼遁番疏》等三疏,可 以得知林凤集团从万历元年五月三十日进入澎湖,六月十日进入魍港及新港,七月十四日又退 居澎湖,八月以后又一次进入新港,再于十一月七日离开新港去吕宋,前后在台澎地区活动长 达六个多月时间。林凤这六个多月的活动诸史不载,为 《督抚疏议》一书的独家资料。这些资 料不仅可以订正其他文献及前人研究的许多错讹,还可以为台湾史增添许多新的内容,特别是 记录明朝军队第一次登陆台湾联合番众驱逐林凤之史实,更为今台湾史研究之缺。 五、万历二年十一月至三年六月林凤在吕宋的活动 林凤集团万历二年十一月七日从台湾新港开洋南去吕宋。据 《谕夷剿贼捷音疏》称:“旧岁 十一月间,林凤复回新港;欲渡澎湖入广”。① 这是林凤的谋主林逢春等人招供的,可知林凤复 入新港的目的就是想在台湾打劫粮米 (上次劫取的粮米没带走),准备军需而重新返回广东,当 时并没有想到要去吕宋发展。为什么林凤集团没有返回广东而是南下吕宋呢?笔者认为主要有 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广东、福建两省已形成联合捕剿林凤之势,林凤欲返广东,必遭闽粤联军的强势围 剿,林凤之力不敌。张居正去信殷正茂云:“林贼既失巢穴,漂泊海上,必不能久。宜与闽中约 会图之。闽抚刘君有智计,勇于任事,必能助公共擒此贼也。”② 刘尧诲 《飞报海洋贼疏》:“两 省兵力既合,声势复揭,期在旦夕破贼”。③ 而南遁吕宋,正好避开闽粤之重兵围剿。 其二,在赴吕宋之前,林凤获得一重要情报。 《中华大帝国史》载:林凤退居Tonzuacaotican (大山官港,即澎湖)时,④ 捕获两艘从马尼拉返航的中国船,内载黄金及大批墨西哥铸造的4 雷阿尔银币和其他的货物,还了解到当时西班牙人在马尼拉者不足70人,没有防御的力量。这 一情报增强了林凤集团南下马尼拉的信心。 其三,林凤南遁吕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谕夷剿贼捷音疏》所称 “因伙长颜祐 谦熟知吕宋番情,故驾彼国”。伙长颜祐谦是林凤部下主要将领,明军称其为 “贼总”。⑤ 正因为 颜祐谦是一位 “吕宋通”,故林凤应是在颜祐谦的建议之下才最后决定南下吕宋的。 据西文资料,林凤赴吕宋的部队,拥有大小船只62艘,陆上部队2000余人,水手2000余 人,妇女1500人,共5500余人,包括各种工匠、农人及其他技术人员。⑥ 《报剿海贼林凤疏》 ·35·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督抚疏议》卷2 《谕夷剿贼捷音疏》,第58页。 《张居正集》卷18 《答殷石汀计剿海寇》,第412页。 《督抚疏议》卷1 《飞报海洋贼船疏》,第45页。 Tonzuacaotican一名,裴化行 (H.Bernard)已将此名考订为澎湖。安倍义明称:澎湖本屿之古名,又 称大山屿,而其澳则称为妈宫澳,妈宫又称官庙,故澎湖又作 “大山官港”。(《台湾地名研究》,第329 页)转引自陈荆和:《十六世纪之菲律宾华侨》,第35页。 《督抚疏议》卷2 《谕夷剿贼捷音疏》,第60页。 Francisco de Sande,Relation of the Filipinas Islands,"in E.H.Blair and J.A.Robertson,eds.,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03,Cleveland,Ohio:The Arthur H.Clark Company,1903,vol.4 ,pp. 25,38.而据菲督拉维撒里致明廷的信函称,林凤之全势力为3000人,70艘船,转自陈荆和:《十六世 纪之菲律宾华侨》,第43页。 称林凤是 “以轻舟四五十号直走西洋吕宋国”,① 而在 《谕夷剿贼捷音疏》中万历三年王望高的 报告则称 “林凤有船六十余只”。② 王望高的报告与西文资料完全吻合。林凤集团在万历二年五 月间尚有船 “一百一十只”,而去吕宋时其船尚存60余,则知万历二年明军在台澎地区对林凤 的追剿,致使林凤集团的实力大概损失了一半。《明实录》称赴吕宋之前的林凤 “拥其党万人”, 而至马尼拉时为5500人,如以损失一半的人数来看,中文数据与西文资料亦大致相合。 据西文资料,1574年11月23日,林凤船队驶至吕宋岛伊禄古 (Ilogus)近海时,与1艘西 班牙大木船相遇,该船载有22名西班牙士兵,并装载1门小青铜炮。在林凤部众的围攻下,这 艘木船被焚毁,船上的西班牙人亦被消灭,青铜炮则成为林凤远征马尼拉的第一件战利品。当 时驻守在伊禄古地方的西班牙军官撒示度 (Juan de Salcedo)获悉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马尼拉 向菲督拉维撒里 (Guido de Lavezares)报告。11月29日夜,林凤船队抵达马尼拉湾口之科雷 希多岛 (Corregidor),林凤命部将日本人庄公 (Sioco)率领400名精锐士兵登上小舟准备进攻 马尼拉。30日清晨8时,林凤部众弃舟登陆,以200名火枪手在前,200名精兵随后。在向导的 指引下,林凤军首先进攻位于马尼拉地峡西北端的炮台和菲督官邸,第一个遇害的是西班牙军 队守将戈蒂 (Martin de Goyti),林凤军 “把遇到的东西都烧光和摧毁,呼喊胜利”。在他们尚未 进城前,马尼拉市民已知道了林军来袭的消息。队长维尔克斯 (Velasquez)和查昆 (Chacon) 急速召集驻守之士兵赶至海岸,以火绳枪向林军射击。尽管当时林军数量多于西军,但由于西 军的顽强抵抗,迫使林军上船撤退。这一仗,西兵死亡14人,而林军则多达80余人。 林军撤退以后,菲督拉维撒里接受在马尼拉居住的华人Sinsay (当即 “先生”之译音——— 作者注)的劝告,下令动员所有西人连夜修建防御栅栏和工事,又在小炮台上架起4门大炮, 准备迎战再来之林凤。12月2日,林凤亲自指挥全部船队来到马尼拉港,约有1000—1500名士 兵,分为三队,从三个方向攻城。有80名林凤的士兵冲入城中,但在西兵的还击下,这80名林 军全部遭到杀害。最后,林凤军队在西班牙士兵的顽强抵抗下,不得不撤退。林凤第二次进攻 马尼拉的战役亦告失败。这一仗,西军战死13人,伤数人,而林军损失则达200余人,主要将 领日本人庄公亦在这一战役中阵亡。 两次进攻马尼拉的战役失败后,林凤显然断绝了攻取马尼拉之念,率部众撤退驶向距马尼 拉40里格的傍佳施栏 (Pangasina)河口,于距河口4里格的上游之地设置基地,并建筑要塞, 准备拒守,以迎击西军的反击。③ 关于林凤来到马尼拉湾,两次进攻马尼拉之史实,西文文献记录多种,亦甚详细。而中国 文献基本没有记录,唯 《谕夷剿贼捷音疏》简单提及: 因当堂面审谋主贼总林逢春、颜祐谦等各供称,旧岁十一月间,林凤复回新港,欲度 彭湖入广。此时,新港夷人报知,八月内福建总兵官胡守仁领兵亲到港中驻扎数日,凤等 惊惧,即驾船出港,因伙长颜祐谦熟知吕宋番情,故驾往彼国。连日攻打不下,吕宋次酋 长被贼杀死,各贼中中番人鸟铳而死者四五百人。因据玳瑁城,筑城二座,与番拒守,方 欲修洗船只,整溯 (搠)兵器,待南汛复回广中。④ 这是中国文献记载林凤进攻马尼拉的唯一记录,十分重要。记载虽然简略,但与西文资料基本 ·45· 历 史 研 究 2012年第6期  ① ② ③ ④ 《督抚疏议》卷2 《报剿海贼林凤疏》,第3页。 《督抚疏议》卷2 《谕夷剿贼捷音疏》,第56页。 以上史实主要依据Francisco de Sande,Relation of the Filipinas Islands,"pp.36-37;门多萨:《中华大 帝国史》,第162—169页。 《督抚疏议》卷2 《谕夷剿贼捷音疏》,第60页。 一致。“连日攻打不下”,林军从11月30日开始第一次进攻到12月2日的第二次进攻,前后三 天,最后还是没有攻下马尼拉。“吕宋次酋长”① 被杀一事,当即指西军守将戈蒂被林凤军杀死。 林军 “中番人鸟铳而死者四五百人”。西文资料公布两次攻城林军死亡的人数不到300人,而林 军方面统计的人数则稍偏大,至 “四五百人”,很可能林军败退中有部分人散失,故在林军统计 中死亡人数较西文资料为多。同疏又载:“林凤现据玳瑁港”,玳瑁港为吕宋境内港口名,张燮 《东西洋考》:“玳瑁港,地势转入,故称玳瑁湾,而山环其外。凡舟往吕宋,必望表 (山)而 趋,故兹山推望镇焉。湾名玳瑁,然玳瑁非其所出,所出苏木耳。”② 可知,玳瑁城亦是因建于 玳瑁港而名。刘尧诲疏早于张燮之 《东西洋考》,可知,吕宋玳瑁港及玳瑁一名首见于刘尧诲之 《督抚疏议》。然据西文资料,林凤撤退拒守之地位于傍佳施栏河口。《东西洋考》又载:“玳瑁 港,东是傍佳施栏”。③ 又 《顺风相送》称:“玳瑁港过东是傍家施兰港。”④ 可知,玳瑁港与傍 佳施栏并非一地,傍佳施栏港在玳瑁港的东边。但由于两港均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岸的仁牙因 (Lingayen)省境内,故双方记录均为不误。西文资料对林凤退据玳瑁港的目的有所误解,门多 萨称 “他 (林凤)已在这条傍佳施栏大河自立,人们都承认他是他们的君主”,⑤ 而稍后出任菲 督的桑德则称:林凤在傍佳施栏 “建筑要塞以作永久居计”。⑥ 林凤在玳瑁港称王是实。《万历武功录》载:“前是,(林)凤在吕宋筑玳瑁港为城,自号称 为国王。”⑦ 但西方文献称林凤打算在傍佳施栏永久居住,却是错误的。《苍梧总督军门志》称: “(林凤)攻吕宋玳瑁港,筑城据守,且修战舰,谋胁番人,复图内逞。”⑧ “复图内逞”是林凤暂 居玳瑁城的目的。而据上引刘尧诲疏称其 “待南汛复回广中”,可以看出,林凤始终想回广东, 南赴吕宋不过是迫于无奈的权宜之计。邓钟 《广东倭变记》亦有相同记载:“(林)凤因奔外洋, 攻吕宋玳瑁港,筑城拒守,且修战舰,谋胁番人,复图内逞”。⑨ 俞大猷 《与凌洋山书》则更清 楚表述:“唯林凤逃去东南洋吕宋港中,暂时泊船,势必复回。”瑏瑠 可知当时人都看得十分清楚, 林凤到吕宋只不过是暂时泊船,他一定还会杀回来的。西方文献中大讲林凤赴吕宋主要是想在 海外割据为王,而中国学者则演绎林凤赴吕宋主要是移民定居,瑏瑡 恐怕与史实均有一定的差距。 林凤退据玳瑁港 (或傍佳施栏港)的消息传到马尼拉后,菲督拉维撒里认为,林凤将为菲 律宾之心腹大患,决心铲除。于是调集人马船只,准备北上。据西文
/
本文档为【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__省略_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