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_宋丽华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_宋丽华

2014-02-24 16页 pdf 995KB 1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52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_宋丽华 2 3 4 唐史论丛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 宋丽华 于赓哲 引 言 清徐大椿 《医学 源流 论 · 自序》: “ 医 , 小 道也 , 精 义也 , 重任也 , 贱工 也 。 ’, 川 一言道尽古代医人之辛酸 。 “小道 ” 与 “贱工 ” 分别指 向医学地位 的低下 和医人身份的卑微 , 而 “重任也 ” 三字隐约折射出医人 的责任感 和委屈 。 自古以 来 , 医家在传统正史 中大体皆属 “方技 (伎 )” 、 “艺术 (术艺 )’’ 之人 。 偶也有列 人 “处士 ” 或 “隐逸 ” 之伦的情形 , 如梁...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_宋丽华
2 3 4 唐史论丛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 宋丽华 于赓哲 引 言 清徐大椿 《医学 源流 论 · 自序》: “ 医 , 小 道也 , 精 义也 , 重任也 , 贱工 也 。 ’, 川 一言道尽古代医人之辛酸 。 “小道 ” 与 “贱工 ” 分别指 向医学地位 的低下 和医人身份的卑微 , 而 “重任也 ” 三字隐约折射出医人 的责任感 和委屈 。 自古以 来 , 医家在传统正史 中大体皆属 “方技 (伎 )” 、 “艺术 (术艺 )’’ 之人 。 偶也有列 人 “处士 ” 或 “隐逸 ” 之伦的情形 , 如梁代名医陶弘景收人 《梁书 · 处士列传》、 《南史 · 隐逸列传》。 而东汉名医张仲景 , 著有 《伤寒论》一书 , 奠定 了中医辨证 论治 的原则 , 对 中医 的发展做出了不朽 的贡献 , 号称 “ 医圣 ” , 而正史 中竟然无 传 , 由此可见当时医 生低下的社会地位 。 然而 , 医者在某一时代 , 社会 中扮演 的 医疗角色的轻重 , 出身的条件 , 所受到的社会评价 , 乃至对其专业 的 自视 , 往往 皆反映与影响当时医学发展和运用 的实况 。 l’〕陈邦贤在其 《中国医学史》 中提 出 : “医学史是一种专 门史 。 研究分三类 : 第一类关于医家地位的历史 , 第二类关于医 学知识的历史 , 第三类关于疾病的历史 。” 〔’〕陈先 生以医者地位的历史为 医学史三 大课之一 , 强调重建传统医者活动史迹 的意义 , 原因在于它可 以在一定程度 上 反映传统医疗的 “ 环境背景 ” 与 “ 文化现状 ” , 这也是本文立意的基础 。 金仕起 《古代医者的角色—兼论其身份与地位》一文谈论 了中国古代 医人的社会地位问题 , 但是时间跨度只局限于春秋至汉代 , 对汉 以后 的医人社会地位 问题并未涉及 ; 日本 山本德子 《中国中古医人地位》〔‘]曾经对三 国直到唐末医人地 位进行了探讨 , 但是该文拘 泥于一些名词 的变化 , 并且偏重 于职官方 面的演变 , 对于医人 的社会地位这个更有意义的话题讨论得不够深入 。 刘理想 《我 国古代 医 生社会地位变化及对 医学发展之影响》〔’〕对上古至明清的医人地位变化进行了全景 描述 , 但是失于对唐 、 宋之际儒医崛起历史背景的考察 。 陈元朋 《宋代 的儒医》〔6 〕 一文对宋代 “儒医 ” 这一特殊 的医生角色进行 了深人 的探讨 ; 庄佳华 《试论北宋 * 本文为新世纪 优秀人才支持成果之 一 , 编 号 : NC E T 一 0 7 一 0 5 3 0 。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2 3 5 医者的社会地位之转变》[ ’〕认 为北宋时期 , 由于皇帝的重视 , 在 “ 以医药施行行 政 ” 与 “抑巫扬医 ” 的治国政策下 , 士大夫求医观念改变 , 医人 的社会地位相对 提高 。 但文章的时间仅限于北宋 , 而且关注较多的是士大夫阶层求医情况 。 汉宋之间医人地位有过较大的起伏 , 秦汉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医人政治 、 社 会地位均较低下 , 唐代士大夫 中 , 出于尽孝 、 避疫 、 养生等目的 , 研修医术者逐 步增 多 , 但 “餐技 ” 与否仍为不 可突破之底线 , 至宋代 , 儒医崛起 , 医者地位得 以抬升 , 但仍无法完全改变既有状况 。 这条循序渐进 的历史轨迹 , 正是本 文考察 之重点 。 一 “ 医巫一体” —医人的辉煌时代 上古 “ 医巫不分 ” , 医学借着巫者崇高地位而拥有过较 高的地位 , 当然 , 此时 之医术尚被视为是巫术之一种 。 在人类早期社会 中 , 对疾病及多种 自然现象寻解 而不得之时 , 自然会归为某种超 自然 的力量 , 对于病 因可 以解 释为神灵鬼怪 、 祖 先惩罚 、 触犯禁忌等等 , 诊断利用 卜、 盆诸法寻找征兆 , 治疗方法也就相 应地必 然是借助于超 自然 的神秘力量 , 以巫术或祭祀来接触病痛 , 当然也会 辅以 物理及 药物治疗 。 而巫师通常拥有较多 的 自然知识和人生经 验 , 甚至有可能是文字的发 明者和掌控者 , 是知识体系的核心人 物 。 因此 , 掌握一定的医疗技 术是他们的天 然责任 , 治疗工作也是他们职能的一部分 。 在巫与医并行 的时代 , 巫医的身份地 位甚高 , 《吕氏春秋 · 勿躬篇》 有 “ 巫彭作璧 ” 的记载 , 川 《尚书 · 君爽篇》即有 “巫咸人王家 ” 的记录 。 [9] 可见 当时他们经常出人 王侯之 家 , 有的死后 甚至能上升 为上帝的座上宾 。 [l0 〕 随着社会的进步 , 科学知识得到发展 , 医学科学知识得以 萌芽 , 民间朴 素唯 物的医药知识逐渐摆脱了宗教巫术的羁绊 。 到了春秋战 国时期 , “ 学在官府 ” 的现 象被打破 , 学术下移 , 官学没落 , 私学兴起 , 更多的人接受了文化 教育 。 在这种 礼崩乐坏 , 私学兴盛的时期 , 士阶层异军 突起 。 文士是从事 “藏 书策 , 习谈论 , 聚徒役 , 服文学而议论 ” ‘川 的脑力劳动者 , 有较 高的知识 和才干 , 是 当时士 阶层 中的佼佼者 。 虽然 医学 与一般简单 的手工业 不 同 , 需要理论 学习与经 验的指导 , 但医者却没能成为文士阶层中的一分子 , 所以 , 《礼记 · 王制篇》 载 : “凡 持技以 事上者 , 史 、 射 、 医 、 卜及百工 。 ” [ ’2〕而许慎 《说文解字》中对于 “医 ” 字 的解释 为 : “ 医 , 治病工也 。 ” 〔” 〕这充分说明至少在战 国后期 医生这一职业 已然被 人们归 人到 “劳力者 ” 的范畴中去了 。 二 医人地位的下降与士大夫的习医风 习 西汉武帝时 , 董仲舒曾提出 “诸不在六艺之科 , 孔子之术者 , 皆绝其道 , 勿 使并进 ” 否川 的主张 。 承相卫给亦赞同董仲舒的意见 , 上书于皇帝说 : “所举贤 良 , 2 3 6 唐史论丛 或治申 、 商 、 韩非 、 苏秦 、 张仪之言 , 乱 国政 , 请皆罢 。 ” [ ’5 〕武帝准其奏 , 开始推 行 “罢默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文化专制政策 , 儒家思想成为此后我 国封建社会 的 统治思想 。 相对于儒学来说 , 医学亦属 于六艺之外 的 “小道 ” 、 “方技 ” 之列 , 人 们羞于行医 , 甚至以行 医为耻 , 许多知识分子在有可能从事医学活动时 , 鉴 于社 会压力及心理影响 , 往往对行医望而却步 。 《汉书》卷九二 《楼护传》: 楼护字君 卿 , 齐人 。 父世 医也 , 护少 随父为 医长安 , 出入 贵戚 家 。 护诵医经 、 本草 、 方术数十万 言 , 长者 咸爱重之 。 共谓 日 : “ 以君 卿之 材 , 何不宦学乎 ? ” 由是辞其父 , 学经传 , 为京兆吏数年 , 甚得名誉 。 楼护有精湛 的医学知识 , 时人器 重之余 , 却皆为其从 医感 到遗憾 , 故楼护弃医改 学经传 , 终于出仕为官 。 时人之轻重 由此可见一斑 。 又如东汉名医华佗 , 以身为 士人而行 医感到后悔 , “然本作士人 , 以医见业 , 意常 自悔 。 ” 故惹怒曹操 , 操杀 害华佗之时更是声称 : “不忧 , 天下 当无此 鼠辈耶 ! ” l’‘〕华佗—曹操 , 本为医患关系 , 而两人关系之恶化 , 竟基 于二人对于医学共同的轻视 。 魏晋时期 , 在养生 服食之风与长久以来形成对 医学鄙视的心态影 响下 , 士大夫阶层远离医学的情况 异常突出 , 一些 自学医术的士大夫隐藏 自己会 医术 的事实 。 《世说新语下》卷上 《术解第二十》〔” ]中记载了殷浩焚烧 医方的故事 : “殷中军 (浩 ) 妙解经 脉 。 中年 都废 , 有常所给使忽叩头流血 , 浩问其故 , 云 : ‘有死事 , 终不可说 。 ’ 浩问 良久 , 乃云 : ‘小人母年垂百岁 , 抱疾来久 , 若蒙官一 脉 , 便有活理 。 讫就屠戮无恨 。 ’ 浩感其至性 , 遂令异来为诊脉 。 处方始服一剂汤便愈 。 于是悉焚经方 。 ” 殷浩是 当 时清谈领袖 , 精内典 , 善经方 。 但他却在医好病人后 , 将 自己的经方烧 掉 , 这充 分说明当时医人社会地位低下 , 这一点已在 山本德子 《关于 中国中世纪时期 医生 的地位》一文 中予以阐明 。 山本德子据此 结合 ((颜 氏家训 · 风操》 中 “ 父母疾 笃 , 医虽贱虽少 , 则涕泣而拜之 ” 。 《咳余丛考》卷八所举之姚僧垣家 “ 讳医 ” 事 例指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医人地位之低下 , 〔’吕]本文不再赘述 , 据此可见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医人地位变化不大 , 仍属低下 。 至唐代 , 情况有微妙之变化 , 一方面 , 医人低下地位未有大 的改观 , 另一方 面 , 士大夫研习 医术风气渐起 , 为宋代儒医出现奠定了基础 。 韩愈 《师说》: 巫 医乐 师百工 之人 , 君子不齿 。 唐代医人地位之低下 比起前代可谓没有大的改观 , 但是变化 已经孕育 , 由于服食 炼丹风气 已经开始衰落 , [ ’” 1士大夫 阶层 中有很多人 开始对 医学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 。 但这不能概括此时士大夫研习 医术的全部原 因 。 隋唐时期 , 许多士大夫研 习 医学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2 3 7 是出于孝道 。 隋代名医许智藏的祖父许道幼年轻 时 , 因为 当时母亲身患疾病 , 于 是经常博览医书药方深人研究 , 遂精通医术 。 于是告诫儿子们说 : “ 为人子者 , 尝 膳视药 , 不知方术 , 岂谓孝乎 ? ” 〔’0] 。 唐初四杰之一 的王勃为了尽孝 , 到处拜 师学 习医术 , 他也认为 “ 人子不知医 , 古人 以为不孝 。 因窃求良师 , 阴访其道 ” 。 {川 正 是这种要尽孝道的思想驱使 , 唐代很多士大夫为医治父母 的疾病而开始研 习医术 。 例如 《旧唐书》卷一九一 《甄权附甄立言传》载 : “甄权 , 许州扶沟人 。 尝 以母 病 , 与弟立言专医方 , 得其 旨趣 , 遂成高医 。 ” 又 , 《新唐 书》卷一七四 《李逢吉 传》载 : “ 李逢吉 , 字虚舟 , 系出陇西 。 父颜有瘤疾 , 逢吉 自料 医剂 , 遂通方书 。 ” 《新唐书》卷一二六 《杜逞附鸿渐传》: “ 鸿渐字之翼 。 父鹏举 , 与卢藏用隐 白鹿 山 , 以母疾 , 与崔河同授 医兰陵萧亮 , 遂穷其术 。 ” 又 《新唐书》卷九八 《王 瑾 附王熹传》: “ (王 ) 熹 , 性至孝 , 为徐州司马 。 母有疾 , 弥年不废带 , 视絮汤剂 。 数从高医游 , 遂穷其术 , 因以 所学作书 , 号 《外台秘要》, 讨绎精明 , 世 宝焉 。 ”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第 9 册洛阳卷 (( (上勒 ) 行右清道副口上柱 国口口李府君墓 志铭并序》记载墓主也是 因为母亲病重 而钻研 医道 , 由此 而声名渐著 , 后来 当了 太医承 、 尚药奉御 。 同时士大夫也有从 自我健康保护的角度 出发学习医术 , 如 ((旧 唐书》卷一 三 九 《陆蛰传》: “蛰在忠州十年 , 常闭关静处 , 人不识其面 , 复避谤不著书 。 家居 瘴乡 , 人多病疫 , 乃抄撮方 书 , 为 《陆氏集验方》五 十卷行 于代 。 ” 而王煮编 写 《外 台秘要》的另一个原 因就是 出于对 自身健康 的保护 , 《外 台秘 要》原序 中写 道 : “ 以婚姻之故 , 贬守房陵 , 量移大宁郡 , 提携江上 , 冒犯蒸暑 , 自南祖北 , 既 僻且陋 , 染瘴婴病 , 十有六七 , 死生契阔 , 不可问天 , 赖有经方得存 者 , 神功妙 用 , 固难称述 。 遂发愤刊削 , 庶几一隅 。 ” 〔”〕 虽然 , 唐代医人的仕途黯淡 , 但是士大夫阶层 开始关注 医学 , 也热衷研习 医 学知识 , 这些都为宋代儒医的出现奠定 了基础 , 而正是儒 医的出现使得宋代医学 从理论 、 技术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唐人 (包括士大夫 ) 中学习 医学 的人不少 , 但是这并不表 明医人这个职业 的 地位随之抬升 , “ 习 医 ” 与 “ 以 医为业 ” 是有严格界限的 , 至少在 知识分子 阶层 是如此 。 ((集异记》 “ 狄梁公 ” 条 中叙述了一则狄仁杰用针灸术治愈病人的故事 : 梁公 , 性闲医 药 , 尤妙针 术 。 显庆 中应制入关 。 路 由华州 , 瘦 阖之 北 , 见稠人广众 , 聚观如堵 。 狄梁公 引害遥望 , 有 巨牌 大字云 : “ 能疗此 儿 , 酬绢千 匹 ” 。 即就观之 , 有 富室儿 , 年 可 十 四 五 , 卧牌下 , 鼻端 生 赘 , 大如拳石 , 根蒂缀鼻才如食筋 。 或触之 , 酸痛 刻骨 。 于是两 眼为赘 所绳 , 目睛翻 白 , 痛楚危 亚 , 倾 刻将绝 。 恻然久之 , 乃 日 : “ 能为也 ” 。 公 因令扶起 , 即于 脑后下针 , 针寸许 , 乃 询病者 : “ 气 已达 病处 乎 ? ” 病 2 3 8 唐史论丛 人领之 , 公抽针而赘应手 而 落 , 双 目登如初 , 且拜 , 则 以嫌物焉 。 公笑 日 : “ 吾哀尔命之危逼 曾无 病痛 。 其父母眷且 泣 , 吾盖急病行志耳 , 吾非 瓷技者也 。 ” 不顾而去焉 。 [” ) 这则故事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 , 证明唐人愿意学习医学 , 但是却与 医人这个职业保 持距离 。 “育技 ” 与否 , 在他们看来是一个天然鸿沟 。 唐代医人仕途的黯淡也是拦阻儒生从事医疗职业的重要障碍 。 《旧唐书》卷九一 《桓彦范传》载 : “ 时有墨救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 , 叶净 能国子祭酒 。 彦范苦言其不可 。 帝曰 : ‘既要用之 , 无容便止 。 ’ 彦范又对 日 : ‘ 陛 下 自龙飞宝位 , 逮下制云 : ‘军国政化 , 皆依贞观故事 。 昔贞观中尝以魏微 、 虞世 南 、 颜师古为秘书监 , 孔颖达为 国子祭酒 。 至如普思是方伎庸流 , 岂足 以比踪前 例 ? 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 , 滥以天秩加于私爱 。 惟陛下少加慎择 。 ” 〔’‘] 桓彦范 以 “贞观故事 ” 劝阻唐中宗放弃 以方术人郑普思为秘书监 的想法 , 但是没有得 到 唐中宗的采纳 。 为什么会以 “ 贞观故事 ” 为典范呢 ? 因为在唐太宗时 , 就立下 了 如此的规定 : “ 自此倘有乐工杂类 , 假使术逾济辈者 , 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 , 必 不可超授官 爵 , 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 , 同食而坐 , 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 ” [” ] 虽然 在字面上我们找不到这一规定与医 人有什么关系 , 但是从 医人也属于伎术人员这 个角度讲 , 医人当然也在其中 。 唐太宗本人也认为以伎术出身的人 只能用金 钱财 物来对其赏赐 , 然而却不能授官 , 因为害怕 以伎术出身得官的人与在朝 的贤君子 同立 同坐会让他们感到羞 耻 , 这也充分说明 了唐太宗对 医人等伎术人员 的轻视 。 最起码这些 医人们不是唐太宗眼中 “ 贤君子 ” 。 而到了武则天时期 , 对技术 出身的 官员则明确规定 出了其品阶的上限 。 《唐大诏令集》卷一 0 0 《厘革伎术官制》 记载神功元年 (6 97 年 ) 闰十月三 日救 : 量才授职 , 自有条 流 , 常秩清班 , 非无 差等 , 比来诸色伎术 , 因荣 得官 , 及其升迁 , 改从余任 , 遂使 器用 纸 缪 , 职 务乖违 , 不 合礼经 , 事 须改辙 。 自今本色 出身 , 解天 文者进 转官不得过太史令 , 音乐者不 得过 太乐鼓吹署 。 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 。 〔26] 那么尚药奉御品阶如何呢 ? 其他医官又如何 呢 ? ((唐六典》卷一一 《尚药局》 载 : “尚药局 : 奉御二人 , 正五品下 ; 直长 四人 , 正七品上 ; 侍御 医 四人 , 从六品 上 ; 司医私人 , 正八 品下 ; 医佐八人 , 正 九品下⋯ ⋯ 。 ” 【川 又敦煌文 书伯 2 504 号 《唐天宝年代国忌 、 诸令式等表》〔’8 ] 中有所谓 “朱笔点者 ’, 是 “ 清官 ” , 医疗系统 中 , 尚药奉御被朱笔所点 , 和尚食奉御地位一样 。 以下 的从六 品上 的侍御 医 、 正 七品上的尚药直长 、 从七品上的太子侍 医 、 正八品上太医博 士 、 正八品下 尚药局 司医等等都不是朱笔点者 , 意味者这些官职都不是所谓 的清官 , 也同时说明医疗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2 39 技术官员不受重视 的现实 。 即使医官的品阶不高不受重视 , 但唐政府中的士大夫阶层却对 医官的升迁相 当敏感 。 《旧唐书》卷七七 《柳亨附泽传》: “ 又赏罚之典 , 纪纲不谬 , 天秩有礼 , 君爵有功 , 不可因怒 以妄罚 , 不可 因喜以妄赏 。 伏见 尚医奉御彭君庆 , 以邪巫小 道 , 超授三品 , 奈何轻用名器 , 加非其才 。 ” 一个 医官授了三品官后 , 柳 氏这个典 型的士大夫代表 以医术为邪巫小道 , 表示 出对这一授官行为的不满 。 除 了其思想 中充斥着对医学及其医人的强烈鄙 视之外 , 很难再找 出任何 的原 因可 以成为柳 氏 反对授官的理由 。 对于医官的迁升 , 与柳氏持 同一态度的人更是大有人在 。 《唐会 要》卷五八 《尚书省诸司》 中记载元和七年 (81 2 年 ) 有 医士崔环 “ 自淮南小将 为黄州司马 ” , 郑余庆不 同意 , 他以为 “诸道散将 , 无故受正员五品官 , 是开侥幸 之路 。 ” 〔川柳氏与郑氏都是唐代的名门士族 , 他们代表了唐代统治阶层对 医人的看 法 , 亦证 明自武则天时代确立 的原则至此时仍被遵奉 。 以上叙述 中清楚地表明唐代官方对伎术官员的一个总体态度 , 认为伎术官是 “因荣得官 ” , 而这个 “荣 ” 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 “荣耀 ” 、 “光荣 ” 之意 , 而多少 带有士大夫对医人 因医术而被帝王 “荣宠 ” 的不屑 。 在他们看来医人及其 医术都 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小道 ” , 要是妄授官职会乱 了礼数 “ 遂使器用 纸缪 , 职务 乖 违 , 不合礼经 ” , 于是伎术官的品阶遭到限制 , 政策 的大环境 已将 医人放置于一个 卑贱的地位 , 从而也就不能给医人一个很好 的发展空 间 , 这必然会影 响到世人 习 医的进取心 。 虽然在唐 玄宗时期 , 政府 曾经 出台对志愿成 为伎术官 的补偿政策 , ((唐会要》卷六七 ((伎术官》开元七年 (71 9 年 ) 八月十五 日救 : “ 出身非伎术 , 而以能任伎术官者 , 听量与员外官 , 其选叙考劳 , 不须拘伎术例 。 ” 但这并不能改 变统治者脑 中对医人等技术官根深 蒂固的看法 , 更 不可能带来社会地位与经济地 位的上升 。 程锦 《唐代医疗研究》一文对于这个现象有 自己的看法 。 她认为 : “至神 功元年救 , 又限定各 色伎术官升迁不得超过本色任官的最高位 。 即 , 天文至太史 令 , 音乐至太乐鼓吹署令 , 医术至 尚药奉御 , 就到了仕途的上限 , 不得进一步 向 本色外升迁 。 追求升迁是大多数人仕者 的 自然欲望 , 神功元年救又保证 了不让伎 术人在功名官位的欲望 中迷失正途 , 流失于从政的空间里去 。 一般把神功元年救 令看作是对各类伎术人任官 的限制 。 但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 , 本色 出身本色任 官 , 这不过是对官员任用制度 的 。 首先 , 地位 高低只是一个相对 的概 念 , 就 是在整个国家的官僚 系统 中 , 正五 品下 的尚药奉御地位也并不算低 。 即使要提高 伎术人的地位 , 从制度 的角度也 只能是提高伎术官 的官品级 , 而不 是让 医术人 、 音声人等去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 其次 , 救令所限制 的是 ‘本 色出身 ’ , 而非所 有的医术人 , 如孟洗等非医术出身者 自然别论 。 ” 〔’“」同时她认为 : “柳泽批评彭君 庆 ‘邪巫小道 ’ , 说睿宗 ‘轻用名器 ’ 。 也 只是柳泽个 人的论调 , 至多也是代表了 24 0 唐史论丛 一部分人的论调 。 ‘邪巫小道 ’ 并不是 国家制度对医人的定位 。 而人们往往把有一 定关系的两回事混为一回事 。 ” 仁川 对程的观点笔者持有异议 。 首先 , 我们不能因为研究唐代医政 、 医学 问题而忽视 了历史大背景 , 中国古 代知识分子 的人生 目标无 疑是做官 , 对于 一个踏人仕途 的知识分子来说 , 所谓 “正途 ” 就是高居庙堂 , 身为宰相 。 如果 自身的 “技术声誉 ” 超过政声 , 则往往 成为一种耻辱 , 阎立本 耻 “ 丹青 ” 之名 的故事广为人 知 ,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对于医术 出身的官员来说 , 从政就是正途 , 限制其提升应该说就是一种歧视 , 要 不然为何不发救 明令进士 、 明经 出身者不得过五品 ? 就唐政府而言 , 这样 自然可 以保证医政人才不流失 , 可 是对 于医术出身者来说 , 这样 的政制就是对其人生 出 路的限制 。 谁能担保医术人 、 音声人中一定没有宰相之才呢 ? 说到底 , 轻视百工 伎巧的历史大背景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 , 如果说称医术为 “ 邪巫小道 ” 至多是 “代表 了一部分人 的论调 ” , 那 么笔者有疑问 , 即认为医人职业崇高的 “另一部分人 ” 在何处 ? 显然这样 的史料 非常稀少 。 唐代医人中最受 推崇 的大约是孙思邀 , 但是在有关孙思邀的种种史料 中我们不难发现 , 唐人对孙思邀的崇拜 , 首先是 因为他的道家身份 , 其次是有关 他的种种神化 、 异化传说 , 医术成分被裹挟其 中 , 被视为一种通灵神术 。 陕西师 范大学张彦灵硕士学位论文 “隋唐医学人物神化问题 ” 〔”〕曾加以研究 , 兹不赘焉 。 总之 , 笔者相信孙思邀 《千金要方 · 序》所云 “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 ” 和韩愈 《师说》所云 “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 , 君子不齿 ” 二句 , 可以代表有唐三百年 间绝 大多数唐人的观点 。 社会舆论对 于医人也十分不利 , 贪财好利是人们对 他们普遍 的评 价 , 当然 , 这与医人职业道德的缺损有很大关系 。 医人贪财的事实在史籍中常有记录 , 医人 往往成为世人嗤之以鼻的角色 。 魏晋时期的名医葛洪 , 其 ((抱朴子 内篇》 和 《肘 后方》被视为中国传统医学经典 , 但实际上葛洪本人的思想当中 , 道教及服食炼 丹才是他 的主业 , 而 医术不过是 附带涉及的副业 而已 。 甚至在他的心 目中 , 医的 形象低下 , 医学也被视为末技 、 小流 , 他有很多批评 医人 的言论 。 例如 《抱朴子 内篇》卷 一 五 ((杂应 》 中云 : “ 医 多承 世业 , 有 名无 实 , 但养虚 声 , 以 图财 利 。 ” 川」 《抱朴子 内篇》卷四 《金丹》: “既览金丹之道 , 则使人不欲复试小小方 书 。 然大药难卒得办 , 当须且将御小者以 自支持耳 。 然服他药万解 , 为能有小益 , 而终 不能 使人遂 长生也 。 ” 后 面有云 : “ 然小丹 之下 者 , 犹 自远胜 草木 之上者 也 。 ” l川 同书卷一三 《极言》: “或 问日 : ‘世有服食药物 , 行气导引 , 不免死者 , 何也 ? ’ 抱朴子答 曰 : ‘不得金丹 , 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 , 可 以 延年迟死耳 , 不得仙也 。 或但知服草药 , 而不知还年之要术 , 则终无久生之理也 。 ” [” 〕这里葛洪 把真正能够治疗疾病的医术蔑称为 “ 小小方书 ” , 医术称为 “小术 ” , 说草木药材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2 4 1 “ 服他药万解 , 为能有小益 , 而终不能使人遂长生也 。 ” “或但知服草药 , 而不知还 年之要术 , 则终无久生之理也 。 ” 这些都流露 出葛洪本人对真正医疗及 医学 的轻 蔑 。 唐代孙思邀也有透露过 因小时治病致家财散尽 的故事 , 《备急千金要方 · 本 序》: “吾幼遭风冷 , 屡造 医门 , 汤药之资 , 罄尽家产 。 ” 这些都说明民间医人以经济利益 为中心 , 患者有时需要花费巨资才能治愈疾 病 , 而这种贪财 的行为 , 在 中国古代重 “仁义” 的社会中必然会饱受非议 , 而事 实上 , 医人贪财的行为并不只见于对医家言辞上的评论 , 《医说》卷一 O 《医功报 应》载 : “宜兴段承务 , 医术精高 , 然贪财贿 , 非 大势利者 , 不能屈致 。 ” [ 36 〕 《医 说》对段承务死的记述充满神秘宗教色彩 , 认为其因为贪财没有 积功德而遭到 了 报应 , 虽然很唯心 , 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世人对医人贪财 的厌恶和鄙视 , 正是 由于这种鄙视 , 加剧 了医人这一职业的低下 。 三 “ 医人” 与 ‘. 医国” —儒医的 自觉心态及其社会地位 宋代士人 由于受儒 家思想 的影响 , 在对待医学的态度上较唐代有 了微妙 的变 化 。 虽然在唐 中后期士大夫 阶层开始关注医学 , 但也仅仅局 限在研读整理 医方和 互相交流经验的层面 , 而这些士大夫也只能说是 医学爱好者罢了 。 正 如唐人孙思 邀在 《备急千金药方》序文中所述 : 余缅寻圣人设教 , 欲使家家 自学 , 人人 自晓 。 君 亲有疾不 能疗之者 , 非忠孝也 ! 末俗小人 , 多行诡诈 , 依傍 圣教 而 多为欺 治 , 遂令朝野 士庶 咸耻医术之名 , 多教子弟诵短文 , 构小策 , 以求 出身知道 。 孙思邀是唐代的名 医 , 他的话必定可 以反应 出唐代的一些实 际情况 。 孙思邀 认为唐代士人耻于学医的原 因是 因为医学技术不能成为士人的 “ 出身之道 ” 。 有些 学者对这种论述产生了质疑 , 认为除了 “ 出身之道 ” 的背后一定有思想上的 因素 让唐代士人耻于学医术 。 如陈元朋认 为 “ 唐人受疾病侵扰 的程度绝不 比其他各朝 为小 , 而唐代 ‘卫生资源 ’ 又非尽 皆美善 , 若非是思想 因素使然 , 我们实在看不 出时人会以医学为耻的理由 。 ” 〔”】 笔者认为陈元朋先 生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 实际上正如笔 者前 文所述 , 唐人 以 医术为耻指 的是以医人 这个职业为耻 , 至于医术本身他们还是热衷的 。 或者说孙 思邀的话只能证明唐前期 的状况 。 而宋代知识分 子更是从 “ 大道 ” 上看待 医学 , 范仲淹对待 医学的态度可以 视为北宋知识分子 的代表 , 吴曾 《能改斋漫 录》 卷一 三 ((文正公愿为 良医》 云 : 范文公微时 , 常诣灵寺 求祷 , 曰 : “ 他 时得位相乎 ? ” 不 许 。 复祷之 日 : “ 不 然 , 愿为 良医 。 ” 亦不 许 。 既 而 叹 日 : “夫不 能利泽生民 , 非大丈 2 4 2 唐史论丛 夫平生之志” 他 日 , 有人谓公 日 : “ 大丈夫之志于相 , 理 则当然 。 良医之 技 , 君何愿焉? 无乃 失于卑 耶 ? ” 公 日 : “ 噬乎 , 岂为是哉 ! 古人 有云 : ‘ 常善救人 , 故无弃人 。 常善救 物 , 故无弃物 。 ’ 且大丈夫之于学也 , 固 欲遇神圣之君 , 得行其道 , 思天 下 匹夫匹 妇有不被其泽者 , 若 己推而 内 之沟中。 能及小大生 民者 , 固惟相为然 , 既不可得矣 , 夫 能行 救人利物 之心 者 , 莫如 良医。 果能为 良医也 , 上以疗君 亲之疾病 , 下以就平 民之 厄 , 中以保身长年 , 在下而 能及小大生民者 , 舍夫 良医 , 则未之有也 。 ” 陈元朋认为— “利泽生 民 ” 是这段记述的中心 , 范仲淹认为 “救人 利物之心 ”是 “大丈夫” 应有 的抱负 , 而能够实现这个抱负的途径可以是为 “ 良相 ” , 同时 为 “ 良医 ” 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 〔’a ,范氏的思想代表 了宋代大多数受儒家思想影 响 的士大夫 , 他们并不把医学看作是单纯的职业或者谋生 的手段 , 而是把 医学 活动 视为个人实现人格完善和社会价值的途径 。 通过 医学活动 , 立德 、 立功 、 立言以 达到不朽 , 从而实现其人生理想 。 而另一个方 面 , 探究医学是求知欲的满足 , 是 儒者的分内之事 。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卷一 O 四子部一 四 《医家类 二》 中关于 元代名医朱震亨的名作 《格致余论》叙述是这样的 : 孙一奎 《医 旨绪徐》云 : “丹溪生当承平 , 见人多酗酒 纵欲 , 精竭火 炽 , 复用刚剂 , 以至 于毙 , 因为此救时之说 。 后人不察 , 遂 以寒凉杀人 , 此不善学丹溪者也 。 其说 可谓平允 矣。 是编 前有 自序云 : 古人 以医 为吾 儒格物致知之 一 事 , 故特以是名书⋯ ⋯ ” [” 〕 所谓 “一事不知 , 儒以为耻 ” , 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历来崇 尚求知 。 医学知识作 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 , 既 可满 足人们 的求知 欲望 , 又是人格完善所必需 的条件 。 总之 , 在不少士人 眼 中 , 医学 兼具道德 、 知识价值 , 是 立德 、 立功 、 立言 之道 , 是知识分子完善自身的渠道之一 。 而在以儒家道德标准为主要社会规范的两宋社会中 , 濡者对特定人物 的评价 , 实可视为其社会地位的指标 。 《宋以前医藉考》中包淡为黎 民寿 《黎居士简易方》 所做的序文中可以看 出 , 时人对儒医的评价很高 : 今有迂江黎民寿 , 字景仁 , 资沉景而 思精 密 , 学有 师传 , 意兼 自得 , 悟法之精 , 蓄方之众 , 试 之辄效 , 信 者弥众 , 争造 其 门 , 或就 或请 , 日 夜不 得休 。 ⋯⋯ 虽 然 , 君 虽 以 医鸣 , 而 其渊源 则有在 矣 。 盖君 之考何 , 精于举业之文 , 予尝与之通预计偕 , 乡之彦 也 。 君少 习父学 , 自知贵重 , 后湖 自叹 日 : “ 民寿既未 能得志科第 , 以光先世 , 则 医亦济人也 , 与仕而 同济人者 同 。” 于是始进医学 , 以志在济人 , 与泛泛谋利而 医者 已异 。 且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24 3 以士为医 , 故读书尤机警 , 而知道理深处 。网 〕 针对此条史料 , 陈元朋认为 : 黎氏父子为有功名的儒者 , 而黎民寿虽然没能科举 中第 , 但是依然和泛泛 的医者不能同 日而语 , 因为他的行 为规范和儒家的道德标 准极为合 拍 , 从 而在 时 人 眼 中 “ 与仕 而 同济 人 者 同 ” , 可 以 成 为 社 会 标 榜 的 典范 。 [ ‘’〕 事实上 , 除了 “儒之为医 ” 的医人 以外 , 那些具有完美 医术及行医作风符合 儒家道德标准的 “医者” 同样可以被时人称赞 , 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 张果便是 一例 。 张呆 《医说》卷三 《太素之妙》中有 : ” 予伯祖张讳扩 , 字子充 , 款人也 , 家旧 以财雄 。 乡里族人有以医名者 , 因留意焉 。 ” 〔‘, 〕的记载 , 说明张果家族从他的 伯祖开始已经开始行 医做医人了 , 到张果已经经历了三代 。 而江畴为 《医说》撰 写的跋文云 : 季明儒生也 。 集是说 以传 于世 , 人 多笑其流于技 , 不知真儒生之用 心也 。 使世之 医者 皆以季明之 心 为心 , 虽庸 医足 以为 良医 ; 苟 以狙侩之 心 处之 , 虽 良医且庸 矣 , 况本用庸耶 。 ⋯ ⋯ 季 明之伯祖子充 , 以 医术受 知于忠宣范公 , 名满京洛 , 察脉语 证 , 妙 出意表 , 略无 毫法 隐情 , 诸公 待之如神人 , ⋯⋯ 季明父祖 , 能世其 业 , 季 明又能力学以求古人之用心 。 则凡有可 以广 人之 闻见 , 使其知所趋避 以免于疾 , 与夫参稽 已验之效 , 有疾而 能 自处其 疾 , 不 为庸 医所误 , 是季 明之仁 术也 。 ⋯ ⋯ 况季 明之 于 医 , 自有得其伯祖之秘传 , 以是心 而行是伎 , 季 明其儒医之 良者也 。 [43 1 陈元朋从江畴的跋文得出结论认为 : 张果以 “ 知所趋避 以免于疾 ” 和 “ 有疾 而能 自处其疾 ” 为 《医说》的撰写宗 旨的行为 , 在江畴这个儒者眼中 〔,4] , 不音为 儒家行仁 的表现 。 所 以 江 畴不仅称 张呆 为 “儒 医 ” , 而且 是 “ 儒 医 ” 中 的 “ 良 者 ” , 可见其评价的优劣 。 〔礴, 〕 由此看来 , 一个被称为 “儒 医 ” 的医者 , 需要医疗 技术具备一定 的水准 , 同 时能合乎儒家行事的标准 , 便可以被时人称为 “儒医 ” , 从而备受尊重 。 《四库全 书总 目提要》卷一 O 四子部 《医家类二》中对金人 张从正撰写的 《儒门事亲》 一 书有如下 的记述 : “其 曰儒门事 亲者 , 以为惟儒者能 明其理 , 而事亲者 , 当知医 者 。 ” 〔,6] 看来宋以降 , 在人们的眼中 , 儒而为医者才能够得到足够的信任 , 身份地 位也有所提高 。 两宋时期虽然出现了 “儒医 ” 阶层 , 目前学者们也都一致认 为 “儒 医 ” 的社 会地位相对提高 , 但是 “儒医 ” 阶层 以外的医者地位就不能同一而论 。 宋代 医者 陈 自明在其 《外科精要》 的序言 中写到 : “ 仆 家世大 方脉 , 每见沾此疾者十存一 二 , 盖医者少有精妙能究 方论者 。 闻读其书 , 有不能探 绩素隐 , 及至 临病 之际 , 2 4 4 唐史论丛 仓卒之间 , 无非对病阅方 , 遍试诸药 。 况能疗痈疽 , 持补割 , 理折伤 , 攻牙疗痔 , 多是庸俗不通文理之人 , 一见文繁 , 即使厌弃 。 ” 川 ] 陈自明的序言中流露出世人对外科医生 的蔑视 , 认为他们是 不通 文理 之人 。 在时人看来外科医生不需要学习任何的医学理论 , 只要实践操 作得心应手就可 以 了 , 这在当时的两宋社会应该是 异类 。 因为在两宋时期儒家学说一反 只限于道德 说教 的范畴 , 在礼仪甚至从法律规范上对上至士绅下 至普通 百姓 的思想行 为进行 了约束 , 所 以外科医生 “一见文繁 , 即使厌弃 ” 便会招来时人或者是儒者的鄙视 , 认为他们是庸俗之人 。 事实上 , “儒医 ” 阶层的出现并未从本质上改变世人对医人的看法 , 宋以降医 学技术在统治者眼中依然是卑贱的事物 。 而且宋代的医官属 于品阶官中的伎术官 行列 , 与天文 、 音乐 、 阴阳 、 膳食等官属 同一类 , 在宋代伎术官地位依然低下 , 不人文武官迁转阶列 , 政府还明确下诏令规定 , 伎术官非 战功及 随龙人不许换武 职 。 《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三 《改武选 官名诏 · 医职》云 : “ 宣和四 年六月 十三 日 , 诏 自翰林医学以上医官通理为官户 (仅翰林抵候除外 ) , ⋯ ⋯伎术官非战功及 随龙人不许换武职 。 医官阶迁转 至和安 大夫上不得转遥郡刺史 以上 。 其官品 自和 安大夫从六品到翰林医学九品不等 。 ” 这样的规定不仅让 医官与文武职官之间产生 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 人们对稍稍跨过鸿 沟的医官及其后人 的制约相 当的严厉 。 同 样 ,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 一一五云 : “ 宣 和四年 (1 122 年 ) 六月二十七 日 诏 , 医官曹孝忠儿子见任文臣 , 伎术杂流 , 站污士类 , 可换 医官 , 不得换授文资 , 令尚书省遵守 。 ” 宋 以降到 了元代 , 医人 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改变 , ((元西域人华化 考》卷二 《儒学篇》载 : “ 元宪宗即位 , 智耀人见 , 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 道 , 自古有 国家者 , 用之则 治 , 不用 则否 。 宜镯免摇役以教育 之 。 帝 问儒 家何 如 巫医 , 曰 : ‘儒 以纲常治天下 , 岂方技所得比 ? ’ 帝曰 : ‘善 。 ” ’ [4s 」从元宪宗与智耀 人的谈论中可以看出 , 医人职业是小道方技 , 不能和儒家的纲常相提并论 。 故此 , 儒医的社会地位虽然提升 , 但是人们对 医人 固存的看法却不能因为儒 医的出现及 其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 刘理想 《我 国古代医生社 会地 位变化及对 医学 发展的 影响》一文利用史料认为 : 元代前期科举制度一度废弛长达近 80 年之久 , 广 大士人仕进无门 , 并且 由于社会地位 的变化 ,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 分便 转而投身于 具有 “仁术 ” 之称的医学之中去 。 ‘49 了陕西师范大学张彦灵硕士学位论文 《隋唐医 学人物神化问题))[ 501 提及了元代 “ 三皇庙学 ” , 文中论述了 自民间兴起的奉三皇为 医家之祖 , 由医家建祠祭享的风气转 变为国家祭祀 活动的历程 , 表明 了元代政府 对医学极为重视的事实 。 但这些 所谓 的医人社会地位提升 , 也只是特定历史时期 特殊社会环境下 的暂时繁荣 , 从中国医学 史发展 的轨迹来看 , 医人的社 会地位并 不能因为元代医人处于儒士之上或者 国家 出面祭祀医家之祖的现实而得到根本性 改变 。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2 4 5 四 医人称谓变化所见之医人地位与愿景 在中国的古籍中 , 医生称谓变化可谓名 目繁多 , 通常情况古籍中对一般 医生 除直接写作 “ 医 ” 外 , 也有 写作医者 、 医人 、 医手 、 医匠 、 医家 , 医士 、 医辈 、 医官 、 中医 、 方家 、 医术家 、 针药之士等 。 偶有称医生者 , 如 《名 医录》: “ (葛 洪 ) 人山采药 , 遇白衣人问曰 : 汝非葛医生否 ? ” 田 ]唐代有医士之称谓 , 《唐会要》 卷五八 《尚书省诸司》 中记载元和七年 (81 2 年 ) : “ 有医士崔环 自淮南小将为黄 州司马 。 ” 医官本指有官阶医生而言 , 但亦有 以此称一般 医生的 , 如苏轼说 : “ 近 世 医官仇鼎 , 疗疮肿为当时第一 。 ” 啤 ]古代中医者 , 是指 中等水平 的医生 , 宋代苏 辙 《栗城后集》卷一一 《宇文融》条 : “古今善言医者患医之难 , 以为有病不服 药 , 常得中医 。 盖良医不可必得 , 而愚 医举 目皆是 。 愚 医类能杀人 , 而不服药者 未必死 。 ” 方家 , 指医有大方脉及以方药治病而言 , ((神农本草经》卷三 《下经彼 子条》案陶弘景云 : “ (彼子 ) 方家从来无用此者 , 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 。 ” 仁” ] 而 《酉阳杂蛆》卷七 《医》也 出现 了 “ 针药之士 ” 一词 : “卢城之东 , 有扁鹊缘 , 云魏时针药之士 , 以厄腊祷之 , 所谓卢医也 。 ” 此皆是医人的称谓 。 张宗栋 《医生称谓考》[ ’‘〕一 文将古人对 医人 的称 谓中分为褒义与贬义 之分 , 褒义者如国医 、 国手 、 儒医 、 名 医 、 神医 、 医仙 、 哲 医 、 老 医 、 通医 、 妙医 、 高 医 、 高手 、 明医 、 隐医 、 道医 、 善医 、 奇手 、 贤医 、 上医 、 良医等等 ; 贬义者如 : 庸医 、 庸手 、 栽医 、 妄医 、 俗医 、 时医 、 福 医 、 凡医 、 矢医 、 里 医 、 市医 、 衙推 、 愚医 、 下医等等 。 同时根据医学 的分科 , 医生的称谓种类也很 多 , 如周代分疾医 、 食医 、 疡医等 , 扁鹊则 “ 随俗为变 ” , “过邯郸 , 闻贵妇人 , 即为带下医 。 过雏 阳 , 闻周人爱老人 , 即为耳 目痹医 , 来人咸阳 , 闻秦人爱小儿 , 即为小儿医 。 ” 〔55 1唐太 医署设有医师 、 医工 、 针工 、 按摩师 、 按摩工等 。 而流动在 民间为广 大人民治病 的医生 , 被称为走方 医 、 江 湖医 、 游 医 、 游方 之 医 、 草泽 医 、 草泽 医 人 、 泽 医 、 铃医 、 民医 、 走 医 、 下走医 、 中医等 , 这些医生的技术与医德水平参差不齐 。 医人的称谓虽然种类繁多 , 但是我们看 到其 中比较流行的几种—诸如医生 、大夫 、 郎中 、 衙推 、 助教等—都与官职有关 。“医生 ” 这一称谓或许与太医署 “ 医学生 ” 有关系 。 《唐六典》 卷一 四 《太常 寺》中有 “ 医生四十人 ” 的记载 , 《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 (附唐令复原研 究 ) 中唐 《医疾令》 复原本也写到 : “诸医 生 、 针生 、 按摩生 · , · ⋯ ” 由此 推断 , “ 医生 ” 这个称谓很可能是 “ 医学生 ” 演化而来的 , 而医学生是政府选拔医官 的 后备军 . 也就是说医学生很大部分都会为官 。 唐 《医疾令》 第一三 (唐 7) 条云 : 诸医针生 , 以业成 申送 尚书省者 , 所 司覆试策 , 各十 三 条 。 医 生试 ((甲乙》 四条 , 《本草》、 ((脉经》各三 条 。 针生试 《素问》 四 条 , 《黄帝 2 4 6 唐史论丛 针经》、 《明堂》、 《脉诀》各二条 。 其兼 习之业 , 医 、 针各 三条 。 问答法 式及考等高下 , 并准试 国子监学生例 。 得 第者 , 医生从九 品上叙 , 针生 降一等 。 不第者 , 退还本 学 。 经虽不第 , 而 明于诸方 , 量堪疗疾者 , 仍 听于医师针 师内比校 , 优 者为 师 , 次者 为工 。 即不第人少 , 补阀 不 足 , 量于见任及 以理解医针生内 , 简堪疗疾者兼补。 〔’‘] 针对此条史料 , 程锦 ((唐代医疗制度研究》一文 中分析了太医署 医学生可能通过 两种路径任官 : “第一种路径 , 也是最正规的路径 , 是策试及第 , 根据考等高下 , 获得出身 。 ⋯⋯考试及第即有了出身 , 不管是否有胭位 , 皆可先叙品 , 有阔即补 。 第二种路径 , 能力较强但策试落第的医学生可 以参加医师 、 针师内的校试 , 表现 优秀者也可依次获得任官资格 。 走这种途径的 , 原则上是从 医针师 、 工任起 。 ” 〔57 ’ 既然太医署医学生 可 以出身 为官 , 那 么 “ 医生 ” 这个 称谓 也就带有 一定 的官职 色彩 。 在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对 “大夫 ” 的解释是 : “历代御史大夫的省 称 。 ” 其中的一种解释为 : “北方 医生的潜称⋯ ⋯ ” 「’g 〕 《宋代文化史大辞典》 中也 指 出 : “ ‘大夫 ’ 为宋代对 医生的称呼 , 北宋末 医官官阶有大夫 、 郎中等十四阶 , 南宋又续增数阶 。 时人遂 尊称医生为 ‘大夫 ’ , 后世沿称之 。 ” 〔川 。 顾炎武 《日知 录》卷二四 《郎中待诏》中云 : “北人称 医生为大夫 , 南人谓之郎中⋯ ⋯ 其名盖 起于宋 。 ”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一 O 四也有 “ 自抵候至和安大夫二十二 阶” 的记载 。 “郎中” 本是官名 , 《中国历代职 官别名大辞典》解释 “郎中 ” 为 : “为六部 诸司郎中的通称 , 是帝王的侍从官 。 ” 《宋代文化史大辞典》对 “郎中” 解 释为 : “宋代对医生的称呼 。 北宋政和二年以后 , 翰林医官院有 ‘ 和安郎 ’ 、 ‘ 成和郎 ’ 、 和 ‘保安郎 ’ 的官阶 , 官场或遂 以前代可称 郎官位郎中的惯例 , 称翰林医官为郎 中 。 而 民间受此影响 , 称一般医生亦为郎中 。 ” 同时 , 在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 之一一九中也有 : “ 随龙御医成和郎潘枚” 这样的记载 。 而到了清代清高宗救令编修 的 《续通 典》对宋代的医官则有 了更为系统 的 总结 : 从六 品 和安大夫 、 成和大夫 、 成安大夫 医官散阶 正 七品 成全大夫 医官散阶 从七品 和安郎 、 成和 郎 、 成安 郎 、 成全 郎 、 平和郎 、 保安 郎 医 官 散阶 [ 60 ] “衙推 ” 一词何时出现并与 医人有 了联系 , 目前还 尚未可知 。 自唐 以 降 “衙 推 ” 一词已经普遍出现在文献之 中 , 但未必 与医有关 。 例如 : 韩愈 《祭鳄 鱼文》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2 4 7 中云 : “维年月 日 , 潮州刺史韩愈 , 使军事衙推秦济 , 以羊一 、 猪一投恶骆之潭水 以鳄鱼食而告之 。 ” [el ]众所周知 , 衙推乃唐代吏名 , 而到 了五代时期 “衙推 ” 便正 式成为民间对 医人的一种称呼 , 《北梦琐言》卷一八云 : “庄宗好排忧 , 宫中暇 日 , 自负著囊药筐 , 令继岌破 帽相 随 , 似后父刘雯 以 医 卜为业也 。 后方昼眠 , 岌造 卧 内 , 自称刘衙推访女 。 ” 而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也写道 : “陈亚诗云 : ‘ 陈亚 今年新及第 , 满城人贺李衙推 。 ’ 李乃亚之舅 , 为医者也 。 今北人谓 卜相之士为巡 官 。 巡官 , 唐五代郡僚之名 , 或谓 以其巡游卖术 , 故有此称 。 然北方人市 医皆称 衙推 , 又不知何谓 。 ” 陆游也很不 明白为何称 医人为 “衙推 ” , 但是从字 面上我们 可以推断这个称谓与官职有很大联系 。 宋代尚有将医人称为 “助教 ” 者 , 按晋代即有 医学助教 , ((唐六典》卷一 四 “太医署令条 ” : “晋代以上手医子弟代习者 , 令助教部教之 。 ” 《唐六典》、 《唐会 要》、 两唐书 、 《天圣令》复原唐令均记载唐代官 医体系内 (包括中央和地方州 ) 均设有助教 , 兼负医学教育和行医之责 。 《天圣令》宋令 、 《宋史 · 职官志》亦证 实宋代官方延续此设置 , 但是有证据 表明 , 宋代 民间 医人亦有 “ 助教 ” 之称谓 , 洪迈 《夷坚乙志》卷一 “蟹山 ” : “湖州医者沙助教之母嗜食蟹 , 每岁蟹盛时 , 日 市数十枚 , 置大瓮 中 , 与儿孙环视 。 ” 按此处 “ 助教 ” 一词尚不可判断是其人官职 还是称谓 , ((夷坚丁志》卷一 O “符助教 ” : “ 宣城符里镇人符助教善治瘫疽 。 而 操心甚亡状 , 一意贪贿 , 病者疮不毒 , 亦先以药发之 , 前后 隐恶不胜言 。 ” 如此行 径应非官医 , 则 “ 助教 ” 一词当为当时医人称谓之一 。 此称谓亦直接来源于官职 。 从 “医生 ” 、 “ 大夫” 、 “ 郎中 ” 以及 “衙推 ” 、 “助教 ” 这些带有官职色彩 的 医人称谓中可以看 出 , 即使到了宋代 , 儒 医阶层兴起 , 医人地位低下 的社会大环 境并没有改变 , 从医者依然以 医这个职业为耻 , 在 “ 官本位 ” 的中国古代 , 医人 需要这种带有官职色彩 的医人称谓来烘托 自己 的身份地位 。 同时 , 我们也可以 感 受到这些从医者对人朝为官的渴望 。 这是一个低贱阶层对未来的渴望 。 注释 : 【1 ] 徐大椿撰 , 万 芳 整理 : 《医学源 流论》, 9 页 , 人民 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7 年 。 〔2」 金仕起 : 《古代 医者 的角色—兼论其身份地位》, 《新史学》, 1 9 9 5 年 , 第 6 卷 第 1 期 , l 一 4 8 页 。 〔3」陈邦贤 : (中国 医学史》, 2 页 , 商务 印书馆 , 19 3 7 年 。 〔4 」 山本德 子 : 《中国中古 医人地位》, 《日本 医史学杂志》, 1 9 7 6 年第 1 号 。 〔5」 刘理想 : 《我国古代 医 生社会地位变化及对 医学发展之影响》, 《中华 医 史杂志》 2 0 0 3 年 第 2 期 , 8 2 一 8 5 页 。 【6 」陈元朋 : 《宋代 的儒 医—兼评 R o b e rt P . H ym es 有关宋 元 医者地位 的论点》, 《新 史学》 19 9 5 年第 6 卷第
/
本文档为【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_宋丽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