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书评: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书评: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2013-12-21 6页 pdf 462KB 1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3707

暂无简介

举报
书评: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397 BIBLID 0254-4466(2010)28:2 pp. 397-402 漢學研究第28卷第2期(民國99年 6月) 書 評 王 國 瓔* Stephen Owen 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827-860)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6. 59...
书评: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397 BIBLID 0254-4466(2010)28:2 pp. 397-402 漢學研究第28卷第2期(民國99年 6月) 書 評 王 國 瓔* Stephen Owen 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827-860)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6. 596 pages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ISBN 0-674-02137-1, ISBN 978-0-674-03328-3 哈佛大學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於2006年出版的《晚唐詩:第 九世紀中葉(827-860)的中國詩歌》,乃是繼其所撰《初唐詩》(The Poetry of the Early T’ang, 1977)、《盛唐詩》(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1981)、 以及一本有關中唐文學文化的論文集《中國中世紀的尾聲》(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ddle Ages’, 1998), 再度以唐代詩歌為重點研究的一部 2010年2月18日收稿,2010年4月19日修訂完成,2010年5月6日通過刊登。 * 作者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Wang Kuo-ying is a part-tim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 Stephen Owen, The Poetry of the Early T ’ang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 2 Stephen Owen, 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 ’ang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1). 按,筆者聞說《初唐詩》與《盛唐詩》已有中文譯本,惟遺憾的 是,筆者撰寫此「書評」之際,因寓居一隅,對兩部中文譯本尚未能拜閱。 3 Stephen Owen, 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ddle Ages’: Essays in Mid-Tang Literary Culture 1 2 3 漢學研究第 28卷第 2期398 巨著。此書所以堪稱為「巨著」,非僅指篇幅之巨,更以其間不時流盪的一股 意欲總攬唐詩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學之「大氣」。筆者撫讀之際,不得不佩 服宇文教授致力研究唐詩以及唐代詩壇現象的雄心與愛心。 本書主要乃是從文學發展史的角度,以晚唐詩歌在內涵旨趣與格式體制 方面的發展概況為筆墨重點,藉此顯示晚唐詩歌如何在沿襲前人傳統之際, 亦頗有其時代的創新。著者於「緒說」章(Introduction: Latecomers),即明 確點出,書中所論及的晚唐詩人,在李唐王朝三百多年歷史的詩壇上,乃屬 「晚來者」。並以這些「晚來者」,對前代詩歌成果頻頻回首之餘,繼而以自身 所處當下時代環境的眼光與胸懷撰寫詩篇,雖然眷顧前人的經驗感受,卻已 經重新創作出屬於一個新時代的作品。此外,著者於此亦特別聲明,在撰述 論析的基本立場觀點上,本書與一般「中國學者」研究唐詩的方法角度均有 所不同;不過,有關中國學者對個別詩人生平遭遇細節的探索,以及對詩人 撰寫某作品之際,其所處環境背景的考核,則予以尊重。 綜觀全書,其論述主體共分為十五章。茲簡介如下: 第一章「背景介紹」(Setting the Stage):主要乃是概述晚唐詩人身處的 政治社會之環境背景,尤其是自中唐後期以來,朝廷內外的種種亂象,包括 地方藩鎮與宮廷宦官之間如何爭權奪利、排除異己。 第二章「老輩詩人」(The Old Men):概舉晚唐新時代詩人的作品為例, 展示他們對於中唐後期存活下來的「老輩詩人」,以及中唐諸名家如白居易、 劉禹錫等作品之尊重,甚至是創作之際的模擬對象。或許以此可證明,晚唐 詩發展之繼承脈絡。 第三章「短句律詩」(Regulated Verse in the Short Line):以晚唐「五言 律詩」作品為論析焦點,並追述中唐詩人白居易、賈島、張籍等之五律,曾 經如何延續盛唐詩人,如王維等之傳統,遂將五言律詩的體制格律穩固下 來,終於促成晚唐「五言律詩」體制的定型。 第四章「重詩藝者」(The Craftsmen of Poetry):主要舉出中唐至晚唐 以來,特別講求詩歌格律、對偶等藝術技巧的詩人,如姚合、賈島等的作品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此書除了幾篇有關中唐詩歌之論析,還介紹中唐 時期傳奇故事所以興起的源由概況。其間並收入兩篇唐代傳奇故事〈鶯鶯傳〉與〈霍小玉 傳〉的英譯,再加上一篇討論後世論者評析〈鶯鶯傳〉之際,何以會出現全然不同,甚至 相互抵觸的觀點。 399王國瓔/評Stephen Owen, The Late Tang 為例。其間甚至還包括一些並未於當今一般文學史所論及的作者,諸如顧非 熊、馬戴、周賀、項斯等的詩作,可以顯示詩歌藝術技巧在晚唐詩壇如何受 到普遍的重視。 第五章「李賀傳統」(The Legacy of Li He):特別以中唐著名詩人李賀的 「歌行」在格局旨趣方面對晚唐詩人創作之際的影響為筆墨重點,並舉晚唐詩 人的「歌行」作品為例,以此點出對李賀歌行之作的緬懷與繼承,或可作為 晚唐「歌行體」之所以盛行詩壇的主要淵源。 第六章「長句律詩─懷古之章」(Regulated Verse in the Long Line─ The ‘Meditation on the Past’):主要則以在句行字數上較通篇五言稍長之「七 言律詩」為關注中心。並選析初唐、盛唐詩人用七律撰寫的一些著名的「懷 古詩」為先河,其中包括王勃、李白、王昌齡等人之作,以此來比照晚唐詩 人如許渾、李商隱等,以「七律」創作同類「懷古詩」之際,有哪些承傳沿 襲現象。 第七章「七律詩人」(Poets of the Long Line):繼而以晚唐詩人諸如許 渾、張祜、趙嘏、李群玉等的七言律詩為例,展示他們如何在格局體制方 面,對前代作家七律作品之繼承,並從逐句分析中,點出晚唐七律詩作雖有 所承傳沿襲,卻亦不乏創新之處。 第八章「杜牧」(Du Mu):則以晚唐詩人杜牧為全章論述之重點,且例 舉一些著稱的詩篇,以證明杜牧在創作表現中,雖顯示其頗重視詩歌藝術技 巧,且每每流露個人「苦心」經營的痕跡,然而在抒情述懷之際,卻仍然不 免繼承前代詩人往往藉詩歌以抒發個人懷才不遇或委婉求遇情懷的傳統。 第九章「道家曹唐」(Daoism: the Case of Cao Tang):轉筆以曾留下一百 多首「遊仙詩」的曹唐為關注焦點。當然,自漢魏以來,「遊仙」已是許多 文人士子因面臨時亂藉此抒發個人離世意願的題材;可是,儘管李唐皇室皆 信奉道教,曹唐本人卻並非道教的信奉者。或許以此顯示,晚唐詩人主要乃 是繼前人之創作而來,不一定實寫個人一己之志趣。這更足以證明,即使在 一般文學史上視為「次要」詩人的筆墨下,已經展現晚唐詩乃是為「創作」 而寫的作品。 第十章「李商隱:深趣之始」(Li Shangyin: Preliminaries):4以晚唐著 4 蓋筆者對此章標目的中譯,並無十分把握,僅能依循此章中所述之內容而概譯。 漢學研究第 28卷第 2期400 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為筆墨重點,並詳細論析其題為〈藥轉〉、〈雨夜寄北〉 ⋯⋯等名篇,亦即曾經令歷代詩論者解讀之際,往往出現各取其意的諸般現 象,以此宣稱李商隱創作之際,如何為詩歌的「深趣」意味立下典範。 第十一章「李商隱:隱晦之作」(Li Shangyin: The Hermetic Poems):再 以李商隱作品為關注中心。且特別舉一些令後代讀者解讀紛歧,難以確解的 名篇為例,諸如〈無題〉、〈錦瑟〉、〈閨情〉、〈河陽詩〉⋯⋯等,或許可證 明,其詩乃屬刻意醞釀之藝術「創作」,不一定與作者個人實際人生遭遇密切 相關,乃至予人以「隱晦」的印象。 第十二章「李商隱:詠史之篇」(Li Shangyin: The History Poems):復 舉李商隱沿襲前代作家吟詠歷史古蹟、詠懷歷史人物或事件的「詠史詩」為 例。其中包括對南朝、隋宮、玄宗朝之盛衰興亡的回顧與感慨,以及針對歷 史上一些著名個別人物事跡,如王昭君出使等的觀點,甚至還包括對前代詩 人如杜甫、韓愈等遭遇的緬懷與同情。均顯示李商隱即使繼前人「詠史」,展 現的則已是其個人特有的情懷風貌。 第十三章「李商隱:詠物之章」(Li Shangyin: Poems on Things):轉以李 商隱的「詠物詩」為例,其中或吟詠當下耳目所及自然界的鳴蟬、牡丹、垂 柳、霜月⋯⋯,以及人世間日常生活中用品的描繪與引發的情緒,諸如夜晚 的燈燭,情人的眼淚⋯⋯等。且藉此比照前代詩人同類詠物之作,以展示李 商隱的詩歌創作,畢竟有其個人獨特的朦朧色調。 第十四章「李商隱:漫興偶成」(Li Shangyin: The Poems on Occasion): 繼續以李商隱之詩為全章關注焦點。主要選析以上諸章所論詩歌題旨之外的 即興而詠之作為例,其中包括大凡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因某些偶遇場景,而 引發了詩情的長短不同篇章。諸如行旅途中、參宴之際的感懷,以及酬贈友 人問候、居家孑然獨處、悼友人傷懷之情等。以此展現李商隱詩篇在抒情述 懷之際的個人色調,且證明晚唐詩人在詩作方面流露的創新。 第十五章「溫庭筠」(Wen Tingyun):轉而以另一位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 為論述重點。其中且引某些酬唱詩作為例,就如與友人段成式相互回應之戲 作,或許令傳統詩評家可藉此考核溫庭筠生平與聲名的依據。當然,本章筆 墨間主要還是顯示所引論溫庭筠之詩作中,對前人之繼承與個人之創新。除 此之外,最後還引述幾首溫庭筠在文學史上著名的「詞」為例;以此展現, 401王國瓔/評Stephen Owen, The Late Tang 溫庭筠無論在晚唐詩壇或歌壇,均佔有一席不容忽視的承先啟後地位,或許 亦可視為唐詩與宋詞之間文學聯繫的證據。 整體觀之,本書在體制格局上編排之詳密,不容質疑。最先乃是從晚唐 詩人所處政治社會環境背景與詩壇流行現象為開端,繼而則逐章引詩為證, 論析晚唐詩人在詩歌的格式體制與內涵旨趣方面表現之特色,並自文學發展 史的角度,展現「晚唐詩」如何在繼承與創新方面顯示其特有的時代色調。 其間最引筆者矚目,且認為頗具學術貢獻者不少,以下茲舉數項: 首先,長達數千年的「中國文學史」,自十九世紀以來,已經有中外學者 紛紛編撰論述。5雖然現今所見各坊間版本,其中大凡論及中國文學作品的承 先啟後現象之際,從未忽略「晚唐詩」之發展狀況;不過或限於體制篇幅, 或由於視野局限,幾乎均未嘗如本書作者如此集中筆墨論析晚唐詩之諸種面 貌,尤其是對一些詩人個別作品論析之細膩周詳,亦屬少見。 其次,最令筆者驚喜,且認為頗能彌補當今一般研究中國文學史,尤其 是唐詩發展史的著作之處,就是論及晚唐詩歌之際,未嘗忽略「次要詩人」 作品的論述。就如本書第四章中,論及一些特別講求詩歌藝術技巧的詩人之 舉例,其中概覽的顧非雄、雍陶、周賀、劉得仁、項斯⋯⋯等的詩篇,均可 提供此後意欲撰寫文學史,尤其是討論唐代詩歌史者,不可忽略的重要參考。 再者,本書乃是以英文撰寫者,其中所論析的詩歌作品之英文翻譯,雖 限於英文語法的嚴格要求,諸如主詞不能省略,介系詞的介入,以及動詞須 交代時式⋯⋯等的「干擾」,乃至不能像原作那樣,因中文語法的靈活,即使 詩句中僅展現幾個具體名詞,也能引發讀者對其間情懷意境的意會。然而值 得慶幸的是,大凡本書著者所引述的詩作之英譯,在文辭與意境方面,均已 盡量顯示中文原詩之原味,這是不可多得的貢獻。不僅令英語世界的讀者可 分享中國詩歌之味,且為國際漢學界研究唐詩者增添了一部不可忽略的重要 資源。 當然,任何一部由作者苦心經營的書籍,就如宇文所安教授這樣一部巨 5 按,現今所見最早的,且以中文論述之「中國文學史」,首推林傳甲(1877-1921)為京師 大學堂國文課程編寫的《中國文學史講義》(1904年印行)為先驅。另外以英文撰寫者, 當屬Herbert A. Giles 於1901年出版的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ork: Grove Press Inc., 1958 reprint),為開山之著。其後於國際漢學界,包括日本、韓國學者,亦不乏論述有 關中國文學發展情況之專著問世。 漢學研究第 28卷第 2期402 著,還是難免會令細心閱讀的讀者,對書中的一些小瑕疵,諸如全書體制方 面的安排,以及其間一些論述的瑣屑問題,引發感想或補充。例如: 其一,在全書編排的體制格局方面,除「緒說」與「結語」之外,共分 十五章。且各章分別以詩歌某種類型的產生與成熟固定,例舉著名詩人的作 品為論述焦點。不過,既然是綜論「晚唐詩」,其中各章的標目,除了以繼續 前代而盛行晚唐詩壇的詩歌體式為篇章標目之外,另外則以幾位主要詩人之 名,諸如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等為標目。這樣的篇章安排,整體視之,難 免會顯得篇章焦點稍嫌零星跳躍,甚至可能予人以本書乃是將不同單篇文章 之撰述編排連結起來,以便綴成一書的印象。 其二,作為一部書之整體,其中各章中的論述,雖不乏精彩之處,卻稍 嫌不夠平衡。按,既然以「晚唐詩」為書名,而李商隱一人,竟然佔有五章 之多,難免予人以篇章之分配安排有所「偏愛」的印象。當然,李商隱的確 屬於晚唐「大家」級的詩人,不過是否在晚唐數十多年的詩壇,可以據有如 此獨佔一方的地位,則難免會令有心讀者認為或另可商榷。 其三,以「溫庭筠」作為全書之尾章,可能因為溫庭筠在文學史上除了 詩歌之外,還具有開啟「花間詞」派的「創跡」。不過,倘若能在第十五章以 溫庭筠為論析焦點的前言中,稍作解釋說明,或許更可令當今讀者明瞭其將 章節如此安排之「用心」。 其實,任何一部學術著作的出版,對曾經辛苦經營、勤力研究的作者, 均屬值得欣慰與稱賀的成果。宇文所安教授此書,雖亦難免有令嚴格讀者提 出批評不滿之處,仍然無以掩蓋其畢竟是一部令當今國際漢學界,尤其是對 唐詩有興趣的研究者,不容忽略的一部重要著作。
/
本文档为【书评: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