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孫氏重刊宋本《说文》序

孫氏重刊宋本《说文》序

2013-12-11 2页 pdf 251KB 90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9563

暂无简介

举报
孫氏重刊宋本《说文》序 孫氏重刊宋本《說文》序 唐虞三代五經文字,燬于暴秦,而存于《說文》。《說文》不作,幾于不知六義;六義不通, 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復識,五經不得其本解。《說文》未作已前,西漢諸儒得壁中古文,書不 能讀,謂之逸十六篇。《禮記》,七十子之徒所作,其釋孔悝鼎銘“興舊耆欲”及“對揚以辟 之,勤大命”,或多不詞,此其證也。許叔重不妄作,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即史籀大篆九 千字,故云:敘篆文,合以古籀。既并《倉頡》、《爰歴》、《博學》、《凡將》、《急救》以成書, 又以壁經、鼎彞古文為之左證,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其云古文、籀文者...
孫氏重刊宋本《说文》序
孫氏重刊宋本《說文》序 唐虞三代五經文字,燬于暴秦,而存于《說文》。《說文》不作,幾于不知六義;六義不通, 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復識,五經不得其本解。《說文》未作已前,西漢諸儒得壁中古文,書不 能讀,謂之逸十六篇。《禮記》,七十子之徒所作,其釋孔悝鼎銘“興舊耆欲”及“對揚以辟 之,勤大命”,或多不詞,此其證也。許叔重不妄作,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即史籀大篆九 千字,故云:敘篆文,合以古籀。既并《倉頡》、《爰歴》、《博學》、《凡將》、《急救》以成書, 又以壁經、鼎彞古文為之左證,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其云古文、籀文者,明本字篆文; 其云篆文者,本字即籀、古文。如古文為弌、為弍,必先有一字、二字,知本字即古文。而 世人以《說文》為大小篆,非也。倉頡之始作,先有文而后有字。六書象形、指事,多為文; 會意、諧聲,多為字;轉注、假借,文、字兼之。象形如人為大、烏為於、龜為𤕣之屬,有 側視形、正視形。牛、羊、犬、豕、𠾧、兕之屬,有面視形,后視、旁視形。如龍之類,从 肉指事,以童省諧聲。有形兼事、又兼聲,不一而足。諧聲有省聲、轉聲。社、土聲;杏從 可省聲之屬,皆轉聲也。指事別于會意者,會,合也,二字相合為會意,故反正為乏,為指 事;止戈為武、皿蟲為蠱,為會意也。轉注最廣,建類一首,如禎、祥、祉、福、祐,同在 示部也;同意相受,如禎、祥也,祥、祉、福也,福、祐也,同義轉注以明之。推廣之,如 《爾雅·釋詁》“肇、祖、元、胎,始也”,“始”為建類一首,“肇、祖、元、胎”為同 意相受。後人泥考、老二字,有左囘右注之說,是不求之注義,而求其字形,謬矣。《說文》 作後,同時鄭康成注經、晉灼注史,已多引據其文。三國時嚴畯、六朝江式諸人,多為其學。 呂忱《字林》、顧野王《玉篇》,亦本此書,增廣文字。至唐李陽冰習篆書,手為寫定,然不 能墨守,或改其筆蹟,今戴侗《六書故》引唐本是也。南唐徐鉉及弟鍇,增修其文,各執一 見。鍇有《繫傳》,世無善本,而諧聲、讀若之字,多于鉉本。鉉不知轉聲,即加刪落,又 增新附及新修十九文,用俗字作篆。然唐人引《說文》有在新附者;豈鉉有所本與?鍇又有 《五音韻譜》,依李舟《切韻》,改亂次苐,不復分別新附,僅有明刻舊本。漢人之書多散佚, 獨《說文》有完帙,蓋以歴代刻印得存。而傳寫脫誤,亦所不免。大氐“一曰”已下,義多 假借,後人去之,如祖本始廟,又為祈請道神,見《初學記》引嵇含《祖道賦序》;渾本混流,又為測 儀器也,見《太平御覽》;日本太陽之精,又君象也,見《事類賦注》;苛本小草,又曰尤劇也,見《一切 經音義》;戲本偏軍,又曰相弄也,見《太平御覽》。此類甚多,姑舉一二。或節省其文。如稷,田正也, 自商已來,周弃主之,見《大觀本草》唐本;橘,碧樹而冬生,見《韻會》;毌,古人言毌,猶今人言莫, 見《尚書》、《禮記》疏;山,凡天下名山,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有九,見《爾雅·釋 文》;䱡,一名江豚,多膏少肉,見《晉書音義》;兕,皮堅厚,可以為鎧,嶓冢之山,其獸多兕,見《蓺 文類聚》。或失其要義。如月食則望,日食則朔,見《史記正義》,當在有字下;耤,古者天子躬耕,使 民如借,見《初學記》;無底曰囊,有底曰槖”,見《詩·釋文》:大曰潢,小曰洿,天生曰鹵,人生曰鹽, 見《一切經音義》;桎,所以質地;梏,所以告天,見《周禮·釋文》;瓵,瓦器,受六合,見《史記索隱》。 或引字移易。如《御覽》引琛,寶也,乃珍字;《廣韻》引睽,耳不相聽也,乃聧,目不相聽也;《初學 記》引池,陂也,即陂下一曰沱也;《一切經音義》引繐,蜀布也,乃𦄑解。或妄改其文。如坏,丘一成 也,見《水經註》、《太平御覽》,今依偽孔傳改作再成;墓、兆域也,菿,大也,見《爾雅·釋文》及疏, 今菿作𦳙、墓作邱也;莍,裹如𧚍也,見《爾雅·釋文》,今作表如裏也;蟹,六足二𩪋也,見《荀子》楊 倞注,足當為跪,言足之屈折處,今改八足二敖。俱由增修者不通古義。賴有唐人北宋書傳引據, 可以是正文字。宋本亦有譌舛,然長于今世所刊毛本者甚多。如中,而也,而為誤字,然知而是 內之譌,今改作和也,便失其意。諴,引《周書》曰不能諴于小民,今依《書》作丕,不、丕俱語助詞; 矯,揉箭箝也,今本箝作箱;㠲,㡜裂也,今本作祭;息,喘也,今本作端;菊以秋華,今本作似秋華; 揖、攘也,扶、左也,今本作讓作佐;瘨,腹張,今本作脹。或違《說文》本義,或無其字。毛晉初印 本,亦依宋大字本翻刊,後以《繫傳》刓補,反多紕繆。朱學士筠視學安徽,閔文人之不能 識字,因刊舊本《說文》,廣布江左右。其學由是大行。按其本,亦同毛氏。近有刻小字宋 本者,改大其字,又依毛本校定,無復舊觀。吾友錢明經坫、姚修撰文田、嚴孝廉可均、鈕 居士樹玉及予手校本,皆檢錄書傳所引《說文》異字異義,參考本文。至嚴孝廉為《說文校 議》,引證最備。今刊宋本,依其舊式,即有譌字,不敢妄改,庶存闕疑之意。古人云:誤 書思之,更是一適。思其致誤之由,有足正古本者。舊本既附以孫愐音切,雖不合漢人聲讀, 傳之既久,亦姑仍之。以傳注所引文字異同,別為條記,附書而行。又屬顧文學廣圻手摹篆 文,辨白然否,校勘付梓。其有遺漏舛錯,俟海內知音正定之。今世多深于《說文》之學者, 蒙以為漢人完帙,僅存此書,次苐尚可循求。倘加校訂,不合亂其舊次,增加俗字。唐人引 據,多誤以《字林》為《說文》。張參、唐元度不通六書,所引不為典要,並不宜取以更改 正文。後有同志,或鑒于斯。嘉慶十四年太歲己巳,陽湖孫星衍撰。
/
本文档为【孫氏重刊宋本《说文》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