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2013-11-29 4页 pdf 292KB 1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0442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农村 生态环晚 (学报 ) R u r a l E e o 一 E n v ir o : In 一e n t 1 9 9 4 . 1()( 3 ) 2 2 ~ 2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郑允文 薛达元 张更生 (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 21 。04 2) 提 要 本文针对我国 自然保护区 的实际状况 , 筛选出多样性 、 代表性 、稀 有性 、 自然性 、面 积适宜性 及脆弱性和人类威 胁等 诸项指标进行分析 、 比较和解析 , 进而制定了一套较 为系统完 整而又 操作简 便的生态...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农村 生态环晚 (学报 ) R u r a l E e o 一 E n v ir o : In 一e n t 1 9 9 4 . 1()( 3 ) 2 2 ~ 2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 郑允文 薛达元 张更生 (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 21 。04 2) 提 要 本文针对我国 自然保护区 的实际状况 , 筛选出多样性 、 代表性 、稀 有性 、 自然性 、面 积适宜性 及脆弱性和人类威 胁等 诸项指标进行分析 、 比较和解析 , 进而制定了一套较 为系统完 整而又 操作简 便的生态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 该 标 准适用于 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 自然保护区 生态状 况 的定量评价 .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评价 指标 标准 自然保护 S tu d y o n e e o lo g ie a l e v a ju a 吐io n e r ite r ia a n d s t a n d a r d s fo r n a - 一u r e r e s e r v e s in C h in a . Z h e n g Y u n 切。n e r a l. (N a n jin g In 、t it u re o f E n v ir o n rn e n t a l Sc i e n c e , N E PA , N a n jin g 2 10 0 4 2 ) E c o 一 E n 别 i r o 刀m 己n t , 1 9 9 4 . 10 (3 ) : 2 2一 2 5 A b s tr a e t T h e s e re e n e d e r ite r ia o f d i v e r s iry , r e p : R u ra l r e s e n ta - r iv e n e s s , r a r iry , n a ru r a l n e s s , s u it a b ilit丫 o f a r e a a n d b o th in t r in - 5 ie f r a g il 一t y a n d t卜r e a t o f h u m a n in r e r fe re n e e w e r e e x p o u n d e d , e o 川Pa r e d a n d a n a ly z e d in a e c o r d a n e e w iz h th e s ra 飞u s o f n a t u re r e s e r v e s In C } 1一n a . T h e r e la t iv e l丫 s ys te m a tie a n d p r a e t ie a l e r ite - r ia , s t ‘江n d ‘互r (] 5 a n d m e r h o d o f e e o lo g ie a l e v a lu a r io n fo r n a ru r e r 护 s e r v e s w 护 r e e s rn b lis h u ‘1 . It e a n 卜七 u s e d in q u a n zil a t iv e e v a lu - a t旧 n o f t h e n £兔t u re r e s e r v e s In rlle n 奋生t u r a l e e o s y s t e m s . K e y w o r d s n 之l ru r e r e s e r v e , e e o lo g ie 去王1 e v 矛一lu a tio n , e r it e r i- a , 5 ta n d a r d . e o n s e r v a r lo n 自然保护区的综 合评价由生态评价 、社会 经济评价及有效管理评价 3部分构成 。生态评价 是其综 合评价的主体 。 评价保护区现状进而预测其变化 , 需建立 一个全面完备的指标体系 。 但 目前 尚无统一的 指标设置标准 。根据本研究制定的指标选取原 则 , 吸收评价研究中高频次 出现的指标 (S m ith e t a l · 1 9 8 6 ; M a r g u le s e t a l . 1 9 5 1 ) , 并结合我国 自然保护区的实际 , 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 而又操作简便的 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与评价标准 , 以期能对我国 自然保护区的选择 、 建立 、管理方针与策略制定 、 保护与管理等级划 分 、 保护效能评判 、 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 、 以及 政府决策和投资的投向提供决策依据 。 1 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分析 L l 多样性 多样性是评价自然保护区价值的最重要标 准 , 又可细分为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等 。 一般而言 , 多样性指标对于 自然性物种匿 乏地带 , 重要性显得不高 。 另外 , 对于不同生境 类型的区域 , 其多样性的可比性不强 。生物多样 性依赖于一组复杂的环境要素及其问的相互作 用 , 因而有着很大的地域差异 。所以 , 本研究增 加了一项评判子项—物 种相对丰度 : 物种相对于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 比例 。这就相对缩小了热带雨林物种极丰地 区 与高寒荒漠物种极乏地区的多样性差异 。 L Z 稀有性 稀有性 是 自然保护评价中常用的直观 概 念 , 可划分为物种稀有性 、 生境稀有性和群落稀 有性等 。从常规至稀有是连续分布的 ,所以精确 测定稀有性是困难的 。 本研究在评价物种稀有性时 , 同时兼顾稀 有性类型与水平 , 具体讲就是地理分布状况与 不同地理范围的稀有程度都加以考虑 。 在评价 生境稀有性时 , 同时兼顾生境稀有性水平与生 境重要性 。 1. 3 代表性 自然保护 区代表性 的评价有两种基本方 法 。第一 , 将所研究的地理区域上全部可能的自 然特征列出或进行分类 , 并与需评价的保护区 对照 、比较 , 选出代表性强的保护区 。第二 , 根据 生物与非生物特征 . 对研 究区进行区划或进一 步分区 . 再在每一区域 内选择代表性 强的保护 区 。 生态系统类 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并不简单 地用某一或某几个物 种来 衡量 。代表性的保护 区全方位展现了整个保护 区系统的 自然特征 . 19 9 4 一 0 3一 3 1 收稿 表现了生物区系状况 , 其中包含 了普通物种或 典型物种 , 也可能包含稀有种 。保护区含有几种 稀有物种并不意味着它的代表性高 , 而是稀有 性高一些而 已 . 代表性状况需要全体物种加以 反映 。 1 . 4 自然性 自然性的评价实质就是评价人类对 自然环 境的侵扰程度 。显然 , 自然性高的保护区可提供 最佳的本底值 . 自然性较多地用于物种群落 、 自然生态 系 统与自然遗迹的评价 ,也可用于物种的评价 。一 般讲 , 人为增 加的外来物种 , 必然会对物种的结 构 、物种丰度 、种群平衡 、原有生态位等造成影 响 、或者构成威胁 , 甚至毁灭原有生态系统 。所 以 , 虽然有些引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时 难以评估 , 但它能降低该 系统自然性是可以肯 定 的一般可根据人为影响的多寡把 自然性分 成 4种类型 , 完全 自然型 、受扰自然型 、退化自然 型和人工修复型 。自然性评价在具体操作时 , 虽 应全面考察整个保 护区的状况 , 但主要还是看 其核心区的状况 。总之 , 自然性是 自然保护区的 基本属性 , 自然性越高 , 保护价值越大 。 1 . 5 面积适宜性 任何保护区均需足够大的面积容纳保护对 象并维持其生存 .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物种 平衡理论 , 一个孤岛状较小的保护区所含有的 物种量比较大面积 、较少隔离的保护 区要少 。不 同物种所需的生存领域不同 , 最小生存种群亦 不同 , 因而对保护区面积的需求不尽相同。若能 找 出食物 网最高营养级的物种 , 并根据该物种 的个体生存领域和最小生存种群计算确定该物 种的生存空间 , 就可求出最小的保护 区面积一 般 而言 ,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大小要从生态 的完整性加以考虑 , 遗传资源保护区的大小要 从物种能继续演化方面加以考虑 。含有大型野 生动物的保护区大小可从最小生存种群计算得 出 。另外 , 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与野生动物类型保 护区面积要求相对大一些 , 而野生植物类型保 护区可适当小一些 。 面积适宜性还常与保护区的形状 、位置 、边 界压 力及缓 冲区等因子有关 。它 们可用以共同 评价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状况 。 总之 ,较大面积的保护区更具重要性 , 它可 支撑大量的肉食与草食性动物种群 , 抵抗外来 冲击与威胁的能力更加强大 。但较大的保护区 也未必能支持得了较大的物种量 . 值得一提的 是 , 生物类保护 区实际有效面积应该是其物种 生存所需的生境面积 . 因此 , 保护区面积的测定 应与生境面积的测定或估算协同进行 。 1 . 6 脆弱性和人类威胁 脆弱性反映了物种 、群落 、生境 、生态系统 及景观等对环境变化的内在敏感程度 。稳定性 与脆弱性则是完全相对的概念 , 评价中也常用 前者替代后者 . 脆弱性很容易在顶极群落中得到应用 , 因 为顶极群落 已处于稳定阶段 。然而在生态演替 的过程中 , 中间群落是 自然变化着的 , 很难确定 多少变化是演替所致 , 多少又是外界扰动形成 . 因此 , 脆弱性更多地反映了顶极群落的特征 , 不 大适于评价生态演替初期的群落 . 本研究拟采用物种生活 力 、生物种群稳定 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反映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脆 弱性 . 物种的地理分布状 况也可反映其内在脆 弱性 , 但已在稀有性指标中应用 , 本处所指的物 种 、生物种群应该是保护 区的主要保护物种及 其种群 , 或者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关键物种 , 或者是特别重要的指示性物种 . 物种生活力反 映了物种生存竞争能 力 , 这主要表现在物种对 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繁衍能 力方面 。种群稳定性 主要从最小生存种群的角度考虑其保护的价 值 . 生态系统稳定性 则反映了自然保护区内生 态系统结构完整性 、合理性及衰退状况 。 人类威胁是指因人类在保护区内外的活动 而对保护区的生物 、土地 、景观等自然资源造成 的危害状况 , 又分为直接威胁与间接威胁两类 。 直接威胁主要可用资源利用状况来反映 , 如保 护区内土地的开发利用 、偷猎 、放牧 、旅游开发 等 。间接威胁则可用环境污染与保护区周边地 区开发状况等保护区面临的环境压力来反映 , 如工业 污染与农用化学 品污染 对保护区的影 响 , 保护区因周边地区开发而呈孤岛状等 。 人类威胁指标实质上并不是以生态学原理 为基础的 , 但它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 使用频次很 高 。可用于独立评价各个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为兼顾不同类保护区较大的差异性及评价 一系列保护区所需的可 比性 , 本研究根据我国 G B / T 1 4 5 2 9 一 9 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 原则 , 针对 自然生态系统类 、野生生物类及 自然 遗迹类三大类保护区制定 了3套评价标准 。 现仅 就前两类加以论述 。 2 . 1 评价指标和赋分标准 本研究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和调查分析的 基础上 , 将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后一个层次上的 指标等级化处理 , 并根据各指标在评价中的影 响力差异赋予不同分值 , 获得如下评价标准 。 A 多样性 A , 物种多样 (A , 、十 A , , ) A ll 物种多度 ·物种多祥性极丰 . 高等植物 妻 2。。。种 . 或高等动 物) 3 0 0种 (8分 ) ·物种多样性较丰 , 高等植物 l 。。。~ 1 9 9 9种或高等 动物 2 0 0一 2 9 9种 (6分) ·物种多样性中等丰富 , 高等植物 5 00 一 9 9 9种 , 或 高等动物一0 0 ~ 1 9 9种 (4分 ) ·物种量较少 . 高等植物 < 50 。种 , 高等动物< 100 种 (2分) A ! 2 物种相对丰度 ·保护区内的物种数占其所在生 物地理 区或行政 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相对极高 , > 50 % (7 分 ) ·保护区 内的物种数占其所 在生物地理 区或行政 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相对较高 , 达 30 % ~ 50 写 (5 分 ) ·保护 区内的物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 理 区或行政 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相对一般 , 达 10 % ~ 29 . 9 % (3 分 ) ·保护区内的物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 理 区或行政 省内的物种总政的比例相对较低 , < 10 % (l 分 ) A Z 生境类型多样性 ·保护区内生境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极 为复杂 , 并且有很多种类型存在 (10 分 ) ·保护区内生境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 比 较复杂 , 类型较 为多样 (8 分 ) ·保 护 区内生境或 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与结构比 较简单 , 类型较少 ( 6分 ) ·保护区 内生境或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与结构简 单 , 类型单一 (4分 ) B 代表性 B , 自然特征代表性 ·在全球范围或同纬度区 内具有懊 出的代表意义 (1 5分 ) · 在 全国范围或生物地理 区 内具突出的代表意义 (1 1分 ) ·在地 区范围或生物地理 省 内具代表意义 (7 分 ) ·代表性一般 (3 分 ) C 稀有性 C , 物种濒危程度 ·全球性珍稀濒危物种 (8 分 ) · 国家重点保护 I 类动物或 I 、 I 类植物 (6分 ) · 国家重点保护 I 类动物或 I 类植物 (4 分 ) · 区域性珍稀濒危物种 (2 分 ) C : 物种地区分布 ·地理分布极窄 , 仅有极少产地的地方性物种 (6 分 ) ·地理分布较窄 , 或虽 广布但局部少见 及生物地理 分布区边 缘之物种 (4 分 ) · 广布砷 (2 分 ) C : 生境稀有性 ·世界范围 内唯一或极重要之生境 (6 分) ·国家或生物地理 区范围内唯一或极重要之 生境 (4 . 5分) ·地 区范围内稀有或重要生境 (3 分 ) ·常见类型 (l . 5分 ) D 自然性 ·未受人类侵扰或极少侵扰 . 保持原始状态 , 自然 生境完好 , 核心区未受人类影响的完全 自然 型保护 区 (1 5分 ) ·已受到轻微浸扰和破坏 , 但生态系统无明显 的结 构变化 , 自然生境基本完好 , 核心区未受或较少受到影 响的受扰 自然型保护区 (1 。分 ) · 已遭受较严重的破坏 , 系统结构 发生变化 , 但尚 无大量的引入 物种 , 自然生境退化 . 核心 区受到 中等强 度影响的退化自然型保护 区 (5 分 ) · 自然生境 全面遭 到破坏 , 原始结构 已不复存 在 . 有大量的人为修饰迹象 , 外源物种被大量引入 , 核心 区 受到很大影响 , 自然状态基本已为人工状态所替代的 人工修复型保护区 (I 分 ) E 面积适 宜性 ·有效面积大小适宜 . 足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 有效保护全部保护对象 (15 分 ) ·有效面积大小较适宜 , 基本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结 构与功能 , 有效保护主要保护对象 (10 分 ) ·有效面积的大小不太适宜 , 不 易维持生态系统的 结构与功能 , 不足以有效保护主要保护对象 (2 分 ) F 脆弱性和人类威胁 F , 脆弱性 (F 卜 , + F l : 十F , 3 ) F l . 、 物种生 活力 ·主要或关键性物种适应性差 . 需特化生境或生活 力弱 , 繁殖力很低 (2 分 ) ·主要或关键性物种需较为特化生境或生活力 、繁 殖能力较低 (l . 2分) ·主要或关键物种不需特化生境 , 生活与繁殖能力 强或较强 (0 . 4分) F L Z 生物种群稳定性 ·个体数量少 , 密度低 , 最 小生存种群 很难维持 气乙分 ) ·个体数 量较多 , 但密度 低 . 或个体数量少 , 但 密度 高 , 最小生存种群不易维持 (l . 2分 ) ·个体数量多 , 密度高 , 最小生存种群可以维持 (0 . 4分 ) F I . :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不成熟或结构不完整或不合理 , 很脆弱 (2分) ·生态系统较为成熟或结构较不完整或较不合理 , 较脆弱 (1 . 2分 ) · 生态系统处 于预极 状态 , 结 构完整合理 , 较稳定 (0 . 4分 ) F : 人类威胁 (F州十F曰 ) F泪 直接威胁 (区 内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 人类侵扰性活动强度很大 . 人 们有过分开发 、利 用保护区 内 , 特别是核心区内的水体 、土地 、矿藏 、生物 或景观等资源的趋势 , 资源的有效保护受到较大威胁 (2分 ) ·有少量的人类侵扰性 活动存在 , 人们开发利用保 护 区 内 , 特别是核心区内水体 、土地 、 矿藏 、生物或景观 等资源的强度中等 , 资源 的有效保护受到一 定威胁 (1 . 2分 ) ·保 护区 , 特别是核 心 区内很少 有人类的浸 扰 , 或 者人们对保护 区 内水体 、土地 、 矿藏 、生物或景观 等资 源 开发 、 利用适度 . 对资源 的 有效保护不 构成威胁 (0 . 4分 ) F曰 间接威胁 (周边地 区开发状况 ) ·保护 区已为开发区域所环绕 (2 分) ·保护 区周边地 区尚存有未开发的生境 (1 . 2分 ) ·保护 区与另一保护 区毗邻或有通道相连或为未 开发生境所环绕 (0 . 4分 ) 2 . 2 评价方法 自然保护区评价可以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 标 , 赋分标准和计算 公式 , 由专家 、管理官员等 组成评审团 进行 , 应具有权威性 、代表性 、 有评 审经验和熟悉评审对象 。评审 团成员宜20 人以 上 , 最少不能低于 10 人 。 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生态评价分值 一 乙 A . + B , + 乙c 十 D 十五+ 乙£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生态评价分值 _ 5 , 甲 户 ; 。 , 。 , 甲 。 、一言(白C 十 D 十 E 十 白F,) 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生态评价可能的分 值分布为 20 . 5 一 100 . 野生生物类则 为 1 7 . 5 一 10 0 。 3 结语 自然保持区评价是件极复杂的工作 , 国 内 很少有开展 , 也无详细记述 。它涉及大量各种类 型保护区及千变万化的自然和管理条件 , 同时 也受评价人的知 识水平 、 专业经验和对被评价 对象熟知程度的限制 , 加上所制定的评价指标 体 系 、 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相应的理论还欠完 善 , 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充实 。 主要参考文献 M a r g u l 。 、 C R a n d U s l 、e r 卜I B , 19 8 1 . C : 一te r 、 d s 。己 In a 5 S e ‘ 卜1 门 g w l】(』l一f七 e o n s e r y 之一r lo n o o tc n t 二£1 1 : a r 七 v 、e w , 己1 0 1 . C o n s e r y . 2 1 : 7 9一 1 U g S m lr } 1 P G R :, 。 d T 卜。 l。。r g o J B . 1 , 8 6 . A r e v : e w o f e r ir e r一a fo r e v a l u u t in g n a t u r 是皿1 a r e 之、5 . E 日 v 一r o n . 入Ia n a g e . , 1 0 ( 6 ) : 7 15一 7 34
/
本文档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