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2013-10-11 4页 pdf 288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5974

暂无简介

举报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2009年第7期 学 术 论 坛 (总第222期) ACADEMICFORUM NO.7,2009 (CumulativelyNO.222)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李 白 【摘要】《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刺时”、“归隐”、“采桑”和“情歌”等四种 观点。经考察《十亩之间》的字词含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此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 吻。抒写了他与妻子共同归隐于桑园的愿望,表迭了一种人生选择一归隐,远离十亩之外那喧嚣的世界, 回归十亩之内这宁静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诗经·...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2009年第7期 学 术 论 坛 (总第222期) ACADEMICFORUM NO.7,2009 (CumulativelyNO.222)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李 白 【摘要】《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刺时”、“归隐”、“采桑”和“情歌”等四种 观点。经考察《十亩之间》的字词含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此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 吻。抒写了他与妻子共同归隐于桑园的愿望,迭了一种人生选择一归隐,远离十亩之外那喧嚣的世界, 回归十亩之内这宁静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归隐 [作者简介】李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084一04 一、《十亩之间》主旨众说种种 《魏风·十亩之间》是《诗经》中的一首短诗, 因其短小精悍,留给后世读者无限想象与解释的空 间,故对其主旨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 大的有四种观点,即“刺时说”、“归隐说”、“采桑 说”和“情歌说”。 “刺时说”产生最早,受到了汉唐时代经学家 们用美刺的标准来解释诗歌的风气的影响。此说 出自《毛诗序》:“《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 小,民无所居焉。”[1](P36S)后郑玄《笺>、孔颖达《毛 诗正义》和钱澄之《田间诗学》等都采用这种观点。 宋代,疑《序》之风掀起,受此影响,苏辙提出 了“归隐说”,认为《十亩之间》是“君子不乐仕于其 朝之诗也”[2】‘珊哪)。后世由此引申出四种观点, 即“招人以偕隐”(曹学俭《诗经剖疑》)‘3】‘珊,驯、 “朝士之妇,劝其君子归隐”(姜炳璋《诗序补 义》)‘4】(珊嘣)、“择地偕隐”(牟应震<诗 问》)‘2】(32胛17’和“夫妇偕隐”(方玉润《诗经原 始》)洲嗍’。 王质则提出了“采桑说”,认为此诗描摹了魏 国采桑养蚕的风俗:“魏俗多以蚕为业,以缣转食, 盖地势隘而稼事不广也。蚕月,壮者用力于外,弱 者用力于内,昼夜奔疲,今其风尚如此。”[2】‘珊删’ 当代学者如高亨、陈子展等持此说。 84 清代,姚际恒从文学角度来评价《诗经》,认为 此诗是“刺淫之诗”,并指出:“古西北之地多植桑, 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此描 摹桑者闲闲、泄泄之态,而行将与之还而往,正类其 意。”C6]㈣刎现当代学者多认为此诗表现了劳动与 爱情。如袁梅说:“这是表现劳动与爱情的歌。一 群群采桑的女子,在茂密宽大的桑林间愉快地劳动 着。在劳动结束时,她们收拾工具与桑叶,准备回 去。有的姑娘便唱歌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 走。”[7】(呦’虽然,二者的情感倾向有所不同,但都 认为此诗描写了男女之事,可归为“情歌说”一类。 二、《十亩之间》主旨众说辨析 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刺时说”出现最早且影 响较大,但其说难圆。首先,l:毛诗序》提出此诗是 “刺时”、刺“其国削小”,郑玄又补充说:“古者一夫 百亩,今十亩之间,往来者闲闲然,削小之 甚。”【1】(嗍’认为诗中所说“十亩”是一个实数,并 认为“十亩”有狭小之意。但从诗歌文本看,“十 亩”并无狭小之意。况且《孟子·梁惠王上》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里的“五亩”比“十亩” 更少,然并无狭小之意。即使真是一夫“十亩”,那 么“刺时”与“国削小,民无所居”又有何必然联系 呢?如杨简所云:“若日:国以无道致侵削,则可 万方数据 刺;惟日:国削小,民无所居,则不可刺矣,况诗中本 无刺国之意。”[2】‘咖M’其次,毛<传>将“闲闲”释为 “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先秦典籍中仅此一例,并 无他据,孤证难立。且“男女无别,往来之貌”与 “削小”并无必然联系,正如魏源所说:“闲闲,男 女往来无别之貌’(毛<传>),无国削民迫 之意。”[3】(77册·船) 以苏辙、朱熹为代表提出的“归隐说”影响也 比较大,但持此说的学者对诗中一些字词的理解是 有分歧的。如对于“十亩”的解释,或认为是“郊外 所受场圃之地”[8】(嬲),或认为是“一夫受五亩,合 二人而言之”【3J(60册·聊)。对于“闲闲”、“泄泄”的理 解,除牟应震将“泄泄”解释为“弛缓怠惰不急正 业”(2](32m,P417),并据此认为此诗主旨是“择地偕 隐”外,大部分学者都将“闲闲”和“泄泄”释为往来 自得之意。其中,关于“子”的解释分歧最大,或认 为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季本《诗说解 颐>)‘2】¨3册,麒,,或认为是“君子”(姜炳璋《诗序补 义》)⋯珊·嘣),或认为是女眷,所以出现了招人 偕隐、妻劝夫隐和夫妇偕隐等不同的意见。 王质提出的“采桑说”颇得现当代学者的认 同。王质从魏国风俗的角度,认为此诗描写了采桑 者“昼夜奔疲”的情景。他将“闲”字释为“空也,言 桑叶稀也”。将“泄”释为“漏也,言桑阴薄 也”【2】‘珊·嗍)。以此推之则“桑者”即为桑树而不 是采桑的人。由于“地势隘而稼事不广”,因此桑 叶稀少,所以有“获而径归者”,有“无获而不肯空 归,前迈而他求者”[2】(珊·删)。王质所说“地势隘 而稼事不广”与孔颖达所云:“土田狭隘,不足耕垦 以居生”(1】(嗍’语意相同,但王质解此诗的着眼点 在采桑。其“可见当时促迫气象”一句,表明当时 采桑并无轻松之感,这又与现当代学者的解释有所 不同。现当代学者多把“闲”和“泄”释为“悠闲” 和“和乐”【9】(Pn∞的样子,则“桑者”是采桑之人,将 此诗理解为快乐的采桑歌。如蒋立甫说:“这是采 桑女歇工时邀伴回家唱的歌⋯⋯字里行间跳动着 她们劳动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确实能给人以美的 享受。’’[10】(n17) 以姚际恒、袁梅为代表的情歌说较晚出,然有 欠完备。笔者将姚际恒的“刺淫之诗”和袁梅的 “劳动与爱情的歌”同归为情歌一类,主要是因为 二者都认为此诗表现为男女之事,虽然二者的情感 倾向有所不同。姚际恒追随毛《传》,将“闲闲”、 “泄泄”释为“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并根据“桑” 的意象,“桑中之约”的习俗,认为此诗是“刺淫之 诗”,必定写男女之事。他说:“古西北之地多植 桑,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虽 然桑意象确实多与男女情爱相联系,但并非所有的 桑意象都与男女之事有关。《诗经》中有二十多首 诗都写到了桑,其中如《廓风·定之方中》《曹风· 鸬鸠:}《豳风·东山><小雅·小弁>等几首中的桑 就与男女情爱无关。<毛诗序》解释《定之方中:》为 “美卫文公也”⋯㈣⋯,其中“降观于桑”一句,写卫 文公下到田地去考察,看是否适宜种桑养蚕;<鸬 鸠>“鸬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几旬,写布谷鸟在桑树上饲 养幼子始终如一,不改操守,借此赞美品行善良、操 守不变的君子;《东山:》“蜗蜗者蝎,蟊在桑野”,则 用桑虫久在桑野来比喻战士常宿在车下的辛苦;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则由眼前的桑树与 梓树,引发出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因此肃然起 敬。由此看来,《诗经》中的桑树、桑意象还有着其 他的文化内涵,不宜根据《十亩之间》出现“桑”,就 断定此诗是描写男女之事。 三、《十亩之间》的主旨 通过以上辨析,笔者认为现今关于《十亩之 间》主旨的四类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对诗歌个别 字词理解有所不同。而要探寻此诗的主旨,必须立 足于诗歌文本,分析此诗的具体字词含义及诗歌文 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探寻出比较接近诗人本意 的主旨。综合方玉润和牟应震的观点,笔者认为此 诗主旨是夫妇择地偕隐。 首先,我们来辨析“十亩”、“闲闲”和“泄泄” 这三个关键词语及诗歌的人称关系。 对“十亩”一词的解释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 郑玄认为是“一夫十亩”;朱熹言“郊外所受场圃之 地”;严粲说“或谓井庐、邑居各二亩半,合为五亩 之宅合八家,则在井者二十亩,在邑者亦二十亩,一 处本共有二十亩之桑。今止有十亩,是其削半。 ⋯⋯未必尽拘名数也”(2]{9m,P149);马瑞辰云:“指公 田十亩及庐舍二亩半言也。”[11】(聊) 郑玄之说并无根据。即使魏国再小,也不可能 一夫十亩,如孔颖达云:“魏虽削小,未必即然。”又 <庄子·让王》中记载颜回不愿出仕,说自己有“郭 外之田五十亩”和“郭内之田十亩”,这些“足以给 钎粥”、“足以为丝麻”[12】(P76¨,足以解决温饱问题。 颜回的最低的生活标准和最贫贱的生活状态也有 田地六十亩,所以魏国是不可能只有一夫十亩的。 85 万方数据 孔颖达认为“举十亩以喻其狭隘耳”,其目的在于 《毛诗序》所说的“刺时”,然而“刺时”与“国削小, 民无所居”并无必然联系(前文已作说明),因此 “十亩”既不指一夫十亩,也无刺意。 朱熹之说源于张载,《张子全书》说:“十亩,场 圃所任园地也。⋯⋯不独筑场纳稼,亦可毓草木 也。”[4】‘231册t嘲’但此句系猜测之词,不足为据。 马瑞辰的观点也欠完备,因《汉书·食货志》 载:“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环庐树 桑。”[13】(4册川∞’且“公田”是否多种桑树,还有待进 一步考证。 相比之下,严粲所说较为合理。《孟子·梁惠 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周礼·地官· 载师》也载:“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 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郑司农云:‘宅不 毛者,谓不树桑麻也。”“14】(丹孙33趵《汉书·食货 志》云:“环庐树桑。”从以上资料看,桑树多被植在 住宅旁边。又根据《庄子·让王》“郭内之田十亩, 足以为丝麻”,可知宅旁的桑田多被看作“十亩”, 正如程俊英、蒋见元所说:“十亩之间,指房屋墙边 或附近种桑麻之处。”[15】‘嗍’后世文学作品中也有 相关的记载:“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陌。”(陆游 《种桑》)‘4】‘3湖}·舢)“亦有一廛宅,能无十亩桑。” (彭汝砺《途中》)‘4】(3鹋册,P94’既然“十亩”桑田指宅 旁的桑田,那么“十亩”指的就是家园、主人公的所 归之处,如清代查慎行的诗句:“吟残蜡烛三更笛, 梦结春云十亩桑,不是无家轻远别,天南回首一摧 肠。”(《贵阳除夕次家德尹去年此夜湘南见怀原 韵》)‘4】(443册,P7’又如明代杨基的诗句“他年得遂归 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寄题水西草 堂》)㈨(411册’P200)。 “闲闲”,《释文》作“网网”,“音闲,本亦作 闲”。圊,《说文》释云:“隙也,从门从月。”因其有 缝隙,所以有空间,空闲。故“闲闲”有闲暇之意。 李樗释《大雅·皇矣》“临冲闲闲”时也说:“闲闲, 乃闲暇也。”[4】(23册,删’又因其闲暇,故引申出舒缓 不迫、闲暇自得的含义。因此,“桑者闲闲兮”,实 描绘了采桑人在采桑时周围空间大,因而闲暇自得 的状态,诗人所向往的正是这样的境界。 “泄泄”一词在先秦典籍中有两种含义:一种 释为“舒散也”【16]‘麟),同“溲波”,如《左传·隐公 元年》“大隧之外,其乐也波溲”之“波溲”;一种释 为“多貌”(贾昌朝《群经音辨》)‘4】(76册·嘲),如《诗 经》中之“泄泄”。“泄泄”在《诗经》中出现过三 次,除本诗之外,还有《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 86 泄其羽”和《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释“泄泄,犹沓 沓也”⋯(n1伽。沓,《说文》:“语多沓沓如水也。” 《孟子·离娄上》引“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句并说: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 也。”[17】(喇6’大抵由于群臣话多,喧闹,“所言不由 先王之道”,因此,沓沓、泄泄才有不敬的含义。可 见,这里的“泄泄”指话多,有多的含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范处义《诗补传》云: “泄泄猫沓沓也⋯⋯雄雉之飞,杂沓其 羽”[2】(珊,嗍),也有多的含义。 结合以上两处“泄泄”的解释,笔者同意毛 《传》将“桑者泄泄兮”之“泄泄”释为“多人之 貌”⋯(嗍)。王先谦也说:“‘三家泄作撤,一作哑’ 者,《说文》‘耙’下云:‘多言也’引《诗》。又‘ⅡI!}’ 下同。耙、瞪皆三家文。今毛《诗》《大雅》作‘无然泄 泄’。多言由于多人,故此又释为多人貌。”【18】‘附’另 从E下文的逻辑来看,“泄泄”也应指“多人之貌”,下 文将作论述。 从使用人称的情况看,此诗是以第一人称来叙 述的,诗中的“子”为第二人称,“桑者”是第三人 称。由于古代大多是女子采桑(假如“桑者”为男 性,则“采桑说”和“情歌说”不攻自破)。因此, “桑者”应是采桑的妇女。有些学者如朱谋认为 “子”指“桑者”,不合逻辑。“桑者闲闲兮,行与子 还兮”,显然“桑者”与“子”并不同指。再如袁梅所 说,子指“所爱的男子。相当于‘您’字”[7】‘呦),也 不合逻辑。“行与子还兮”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 的,而采桑的妇女不可能同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 称。这就再次证明了“情歌说”不成立。从“桑者” 为采桑女这一角度出发,诗应是以一个男子的口 吻,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诗人看见十亩桑 田之内,采桑的女子闲暇自得,顿生羡慕之感,于是 想要与“子”,即你,一同归还此处。而“子”到底应 该是谁?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还是男 子的家眷呢?笔者认为指男子的家眷更为贴切。 其一,“同仕之人”亦“居同里”又同有相约归田之 志,此种情况概率不高。其二,归隐之人隐于田园, 也需要谋于生计,而桑园更适合女眷劳动,正如方 玉润所说:“贤者既择地偕隐,则当指桑茂密处。 妇女之勤于蚕事者相为邻里,然后能妥其室家,以 成一代淳风。”[5】(1恐47) 其次,从诗歌内在的逻辑关系看,此诗分为二 章,一章和二章是相对而言的。一章的“十亩之 间”对应二章的“十亩之外”,范围不同,内外相反。 万方数据 “闲闲”与“泄泄”相对应,人少而闲暇自得与人多 嘈杂喧闹形成对比。“还”与“逝”相对应,方向相 反,一回一往,回到人少而闲暇自得的十亩之内,远 离人多嘈杂喧闹的十亩之外。则此诗大意为:十亩 桑田内,采桑人闲暇自得,我将与你回到此处。十 亩桑田外,采桑人多嘈杂,我将与你远离那里。从 诗中,我们看到了一种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归 隐,十亩之内是主人公自己安静固守的精神家园, 而十亩之外就是喧闹的外面世界。正如余培林先 生所说:“全诗重心在一‘还’字。还者,还于其故 处,亦即归于‘十亩之间’也。掌握此字,即掌握诗 旨矣,何必纷纭其说哉!‘十亩之间’有‘容膝易 安’之意。”【19】(嘣’这也正是不能将此诗简单地视 为采桑歌的原因所在。也许正是后世的诗人参透 了《十亩之间》作者的归隐本意,才有了将“十亩” 桑与归隐主题联系在一起的诗句,如“剩组乌豆种 红秫,十亩桑麻居八九。软浸苴屑饭晨犊,浓汤秫 腴剪社酒”(杨奂《题赵继卿耕隐图》)‘‘】(伪册·n43’; “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杨基《寄题 水西草堂》);“水莳一池芡,园栽十亩桑,不知篱下 菊,秋后肯分香”(王绂《寄包徵士公 慢》)[4](413re.P313);“衣食有端终岁计,江山美信故园 情,蹉跎十亩桑阴地,惭愧花林鸟劝耕”(居节《谷 日感怀》)‘4】(482册,P13引。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此诗的主旨是归隐,而且 是夫妇择地偕隐,抒发了一位男子与其妻子共同归 隐于桑园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9. [2]夏传才,等.诗经要籍集成[A].北京:学苑出版 社。2002. [3]续修四库全书[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编.文渊阁四库全书 [A】.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方玉润.诗经原始[MJ,北京:中华书局,1986. [6]姚际恒.诗经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8. [7]袁梅.诗经译注[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8]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9]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10]蒋立甫.诗经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11]马瑞展.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泣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 [1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 局.1991. [16]杜预泣,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 [17]朱熹.四书幸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8]王先谦,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 局。1987. 【19]余培林.诗经正诂[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 司。2005. [责任编辑:戴庆埴] 87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