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

2023-11-26 8页 doc 60KB 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只想守护你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 &nbsh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         王立圣     企业文化是...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

&nbsh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

 

 

    王立圣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与支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企业形象就如他的外表或行为给别人的印象,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工作人员内在的修养和素质,是他们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体现。这不仅决定了他们对表象的重视程度,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所以企业文化支配和支撑着企业的形象,业绩突出的企业往往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工作效率。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值得每一位企业职工认真研究与探讨。
     一、不良文化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在旧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中,企业组织者用来组织和牵引个体或整体行为朝着有益于企业发展方向前进的机制,是强硬的、机械的、教条的,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以此达到企业组织者的管理目的。这种看似有效的、见草锄草式的,非理性管理的

常常迫使企业职工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完成企业目标,因而属于一种短期行为,容易使企业职工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的企业文化。不良文化导致了错误的价值观,具有严重的“自我杀伤力”,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有的时候,人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的企业,其职工收入不高,但是他们却热情满怀,企业业绩也蒸蒸日上;而有的企业,其职工待遇很好,却个个怨声栽道,不思进取。”除了工资收入能左右企业职工行为外,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发生作用,那就是一个企业中盛行的文化和价值判断标准。那么,如何来区分什么是好的企业文化,什么是不良的企业文化呢。很多时候,人们对自己“嫉妒心”的控制程度便是一把衡量的尺子。在“嫉妒经济学”中,衡量一个人幸福的标准不再是物质享受、名誉与尊重的多少,而是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名次排列”。好的企业文化会将这种由差距产生的张力正确地引导,奖励通过增强实力而接近或超越领先者的行为,惩罚选择“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而不良的企业文化将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多数人共同努力,试图把领先者拉下来,“每个人正常职务晋升、获得荣誉与赢得尊重的企图都成为泡影。本来是希望自己成为领先者,结果却断送了一切改善自己处境的可能性”。卖力工作、机智地偷懒或者只说不做并没有区别。为了避免形成这种局面,更多的企业开始反思并坚守“价值判断标准”的公正性,而非职工待遇及选拔程序的“公正性”。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要改变以往“多做少说、只做不说”所谓的“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二要通过正确引导,打消企业职工“不说不错,说错就可能错,错了就可能丢官”的顾虑;三要扭转“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所谓“企业文化”。
     二、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通过工作实践,结合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的特点,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总结、提炼、升华、创新而形成的一整套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一致的行为准则,是人格化或人性化了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是企业及其成员在组织经济活动和管理大小事务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以及群体意识、精神风貌、形象标识等的统称。尽管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不一定十分贴切,但“企业文化”确实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美国托马斯〃沃森这样描述:任何伟大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都会消亡,只有精神才是不死的光芒。这里的“精神”就是“文化”,这种解释当然也可以用戴尔的话来佐证:“当我们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成长时,如何还能维持挑战者的精神,到目前为止,在管理上遭遇到最神秘的层面不是机制的运作,而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元素,它往往隐藏在企业的内核里形成根基,对企业的影响无时不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凝聚人才。反之,那些只重形式没有基础的企业在遇到风浪时就会动荡不安。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为特征和方向定位,可以有不同的具体的企业理念。然而,不同企业的核心理念的建立都应遵循一种基本轨迹。那就是重视人的至高无上的尊严,使人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体验到精神的成就和心理的满足,自然而然地造就出人们持久地处于自我激励状态的氛围,使公理变得简单而有效。这正是目前许多企业所缺少的。因此,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的重点。
     三、努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人们对某一企业的认可,其实首先还是对其文化的认同。
     1、以人为本。从企业角度讲,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也是人。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思考、感受和生活方式,即人的心理程序,或叫心理软件,而与之相呼应的企业心理软件就是文化,其核心就是对人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实现科学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良好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其根本是以人为本。“人”是第一位的,过去强调“创新”,又是“技术创新”,又是“制度创新”,现在看来,关键是“人的创新”。
     2、提高层次。企业文化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素质的高低,这个文化层次并非仅仅指企业的研究生、大学生数量,其决定因素在于企业领导者能否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营造出一个让企业职工感到只有存在与高于自身素质的企业中才能进步的氛围,使每个企业职工都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企业文化“和谐氛围”一旦形成,就会对每个企业职工产生角色规范和价值导向作用,就会使每个企业职工逐步接受、认同、共识这一文化。
     3、公开透明。有些企业工作人员甚至给公众乃至其他企业取得信息设臵障碍,以便将企业公共信息据为私产,用以谋取个人或本“部门”的利益。虽然这些年来制定了大量法规,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往往还是只有少数人掌握而不为大众知晓的内部文件、“董事长指示”等。这使一般职工难以了解和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难以确切预期自己的行为后果,容易衍生了种种类似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场固疾,诱发了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等腐败现象,引起群众严重不满,导致干群矛盾与冲突,加剧员工之间的对立。所以,公开、公平、公正愈显重要。
     4、树立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在良好的企业理念、文化指引下逐步形成的。企业职工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最终影响到了社会对企业的评价,所以企业形象是外界对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的反应,只有好的企业文化才会有好的企业形象。
     5、有机联动。企业形象既是企业文化影响结果的一部分,又是企业文化外在表现。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含有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团结意识、企业文体活动、企业价值观、企业素质、企业形象等若干子系统,几乎涵盖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它象空气一样渗透到了企业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影响到了企业工作的每一个成果。建立有机联动机制才会有效。
     6、形象再造。要进一步开展与企业共荣的思想教育,提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努力实现企业自身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与外界的沟通顺畅。创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挖掘企业职工的潜能、引导企业职工的行为,从而最终体现在效率和业绩的增加乃至企业形象的再造,达到“无为无不为”、“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内和外顺的美好境界。
     第二篇:胜任素质与企业文化再造龙源期刊网http://.cn
     胜任素质与企业文化再造
     作者:李格凤
     来源:《科学与管理》2021年第03期
     摘要。再造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落实企业价值观,而落实价值观的前提条件是员工的胜任素质,胜任素质法是企业文化再造的有效途径,对于重建企业文化的企业来说,应该运用胜任素质法再造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胜任素质企业文化再造
     “文化制胜”,当日本人首先提出这一理论时,世界为之惊诧;而当企业文化发挥出它那无与伦比的效果时,对于它的魅力人们都不再怀疑。时至今日,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管理者们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再造企业文化。本文深入到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体系之中,力图发现新的路径,使之成为现代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一、再造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落实企业价值观
     对于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较为规范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社会实践物质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本质上都是受价值观的指导。先进的价值观或企业理念能使企业乘胜前进,借助于已有的核心能力,扩大战果,并为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准备,注入新的资源。
     杰克·韦尔奇曾这样描述企业文化的作用。“如果想要列车再快10公里,那只要加大马力就可以了;但要是想让车速提高10倍的话,那就必须得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得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
     既然企业文化如此重要,如何建立一种积极向上、具有推动作用的企业文化自然就成为许多企业急待解决的难题。本质上,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做的工作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再造则更多的是有一种破旧立新的意思,是向一个新的方向努力。再造企业文化当然不是一个新命题,很多观点已经被提出、总结并实际运用于企业文化再造工作中。
     一般认为,建立企业文化的步骤应该是。提高认识一调查研究一选择企业价值观一提炼企业精神一进行企业文化的外显层次的建设。这套方法确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要真正按这样的步骤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工作的话,有一个难关却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如何才能落实所选择
     的企业价值观。也就是说,如何强化企业价值观对每一个员工的影响,如何保证更多的员工接受这样一个价值观。很显然,落实企业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再造的关键。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努力,改变观念,规范行为,将企业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落实企业价值观的前提是员工胜任素质
     再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但是许多企业虽然形成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念、意识,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者和员工树立新的价值观,并不代表企业文化再造的完成,很多企业选择了自己企业的价值观的同时,确没能找到适应、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来落实企业全体成员形成的共识——企业价值观,导致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的走入了误区。
     一个企业的文化具体表现为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普遍接受并加以实践的工作行为规范,因此,再造企业文化,落实企业价值观,关键是识别所要求的新行为规范,帮助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新行为规范,按照新行为规范调整个人行为,并帮助他们形成按照新行为规范工作的习惯。
     很显然,落实企业价值观,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员工的胜任素质。也就是说,在落实的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员工按照新行为规范调整个人行为,而要达到规范行为的标准,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规范行为胜任素质,至少有部分人具备相应的胜任素质。很多在企业文化再造中失败,正是因为缺乏具有胜任素质的员工,而那些在企业文化再造中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员工们具备胜任素质。海尔人的企业文化,从创业初期的“生存文化”一直到激励体系、永远创新,如果没有海尔员工的胜任素质,根本就不会有这么优秀的海尔企业文化,也不会有现在成功的海尔企业。
     三、胜任素质法是企业文化再造的有效途径
     所谓胜任素质,是指影响一个人大部分工作(角色或者职责)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他们与工作的绩效紧密相连,并可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对他们进行测量,而且可以通过培训与发展加以改善和提高。胜任素质法是通过处理组织发展中与人员有关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胜任素质体现出的是差异性的行为特征,胜任素质方法以最终结果为判断标准,但是以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为作用对象,行为导向是胜任素质应用的主要特点。
     依前文所言,企业文化再造,建立新文化的关键是识别所要求的新行为规范,这恰恰为胜任素质法提供了用武之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管理者总能找到一部份(尽管可能不多)工作出色,同时令多方满意的员工群体,并从这个人群中抽出一定数量的员工,作为标准组。然后,再从更广大、更普遍的群体(需要调整个人行为的)中抽出同等数量的员工,作为比较组。通过在两组中使用相同的判断胜任素质水平的一系列方法(如360度胜任素质水平测评),判断标准组和测评组的行为差异。管理者把标准组的行为特征作为该岗位
     要求的胜任素质,并按照员工的层级对全体员工作出相应的要求,通过对每个个体的行为方式加以规范,来实现改变员工整体行为模式进而改造企业文化的目标。
     企业文化再造的直接目标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工作行为模式,而胜任素质法通过规范细致的行为化描述,建立了企业需要的行为模式,对员工的规范要求不但从定性上升到定量,而且整个任务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当员工被要求达到标准的行为规范时,员工们看到的是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要求,不再是一个停留在纸上的口号。员工们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参照样本,这一切都是能够帮助落实企业高层所选择价值观的表现。
     改造企业文化的工作,在引入了胜任素质方法以后,就可以通过细化和具体量化的各个胜任素质目标,建立必要的行为模式对员工的行为加以明确规范,使之逐渐转变,在终极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得以较好地发展,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胜任素质法是企业文化再造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胜任素质法再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实践本质决定了它很难仅仅通过“灌输”就发生转变的。从文化的角度看,人们的价值观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又形成于人们的行为。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把文化分成两个层面: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虽然科特教授只说了两个层面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但这两者间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企业文化的形成阶段,由浅入深应该是一个自然的影响发生方向;而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的阶段,处于较浅层次的行为则受到来自较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影响要多得多。
     企业文化再造是通过行为层面对价值层面的改造。价值观是从行为中沉淀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东西,任何想绕过行为层面直接触及价值层面的尝试都是白费心机。国内许多企业试图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倡导、思想教育来进行文化再造显然是行不通的。对于企业来说,树立典型,是希望员工对先进人物行为特征的模仿来达到整体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文化上的转变。这个思路与胜任素质方法不谋而合,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究竟要一般员工向先进典型学习什么是不.明确的,这一点是该做法最大的问题所在。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处于关键地位、真正需要调整的只是那些与工作直接相关并体现出明显差异性特征的个体,仅仅向全体员工提出“学先进”这样的一个口号,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模糊的,也许有的员工注重于自身关注的特征的改变,有的员工又努力想要实现另外的个人特征的转变,但是这些员工对到底要转变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也不清楚;甚至可能有的员工因为看到自己与先进典型差别不大,而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个人目标的模糊使得员工即使存在较强的学习驱动力,方向也是任意和分散的,所形成的指向整体目标的合力强度也是极为有限的。
     胜任素质法明确地指出一般员工需要转变什么,不需要转变什么;它的行为化描述又使员工了解到应该转变到什么程度。在胜任素质法的帮助下,单个员工的转变驱动力是明确的、统一的,所形成的推动企业文化改变的合力也是强大的,收到的效果也将是良好的。
     第三篇: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理念识别专题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理念识别
     企业理念的实施
     企业理念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理念识别渗透于企业与员工行为及视觉标识的过程。理念识别的实施目的在于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及员工的心态,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理念的实施要经过企业全体员工的了解、领悟和实践。
     了解企业理念是渗透工程的第一步。要使企业理念内化为员工的信念和自觉行动,必须让员工知晓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目标、行为准则、企业口号、以便使企业理念初步为员工所认识。员工对企业理念的了解程度从企业内部讲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对企业理念传播的态度,而是企业信息的沟通渠道及传播媒体。二者从主观决策者到信息载体,构成企业理念传播渗透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优秀企业的领导都十分注重让广大员工了解企业理念及其具体内容。他们往往通过创业史的教育、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宣传、重要的动员大会、厂史厂规等知识竞赛进行渗透性灌输。通过经常性的群众性活动,使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熟悉并了解企业理念。企业内部传播的渠道因企业情况而异,一般财力较好的企业其设备等硬件可以得到保证。
     领悟是认知的高级阶段。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理念及其具体内容,只有理念识别实施过程的起点,要让员工从表层接触到心灵的契合,还要求员工对企业理念的把握上升到领悟阶段。领悟的途径有多种,如企业领导或先进模范通过切身体验和感受阐释企业理念,从而引导员工领悟理念。不仅要让企业员工领悟,而且要尽可能的成为社会公众关切的试点。
     实践作为理念是别的系统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仅仅了解和领悟企业理念还不够,还应当领悟到的精神运用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行动中去。由抽象的理念感知到付诸行动是一个由内向外的复杂过程。它既带有员工个体的主观意志的认同差异,又在客观上要求理念是别的认同具有一体化的特性。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企业运用时间锤炼的原则,通过心理强化从众心理、模仿心理等手段反复教育与引导,从而使员工自觉的将理念由一种心态转换为一种行为习惯。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让新员工了解和领悟企业理念,使他们上岗后自觉或不自觉的适应企业理念。企业还可通过赏罚分明的措施,队员功夫和企业规范的行为进行奖励,对违反企业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惩罚。通过奖罚,达到员工重复或终止某一行为,强化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的实施和渗透工程有种种方法,其目的是真正有效的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员工的共同心态。目前广泛采用的实施方法有反复法、翻译法、环境法、游戏法和英雄式领导法。
     反复法通常采用所谓“唱和”的做法,朗读企业理念的小册子,宣读张贴在墙上的企业理念。但在实施前,要考虑时机、频率、对象层的选择。因为唱和容易使人产生某种强制的感觉,同时也会让人怀疑实施对象的低层次水准,况且新老职工站在一起唱和会造成老职工的心态不平衡,因而持反对态度。在朗读企业理念的时候,要求采用洗练、精简的口语化方式,要有亲切感,避免命令式口吻。
     反复法不仅指唱和、朗读,也可利用立体音响,借助传播工具请传播员朗读,在公司里播放给全体员工听,或利用流行歌曲形式进行演唱。
     翻译法是指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阐释自己公司的理念,使共有的企业理念化为每个员工的理解,使自己的工作实际与企业抽象理念融为一体,并在此理念引导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寻找正确的方针。做法有:找出自己应该具有的方针,然后在小范围内发表感想;或者将这些感想刊载于ci新闻或公司的刊物上,再对此进行讲评火爆奖。在采用征文形式的同时,也可以用明信片形式。
     环境法是将企业理念视觉化,使之适用于企业环境。例如以图案来象征企业理念,做成匾额、壁画或海报,设置于办公室、工厂或其他工作地方的墙上。
     仪式及游戏法就是将企业理念的传播融进仪式或游戏活动之中,以增强凝聚力。
     英雄式的领导法是利用英雄式领导起到示范作用。只会在口头上阐释企业理念,而不能切身体验,实现这个理念的董事长或主管,企业员工便不可能见贤思齐,企业理念也就只能沦为装饰性的、虚有其表的空洞仪式。一般企业中只要有一个英雄式的领导者,最好是中层主管,因为他是众人的楷模,要使他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要使人产生“有为者亦若是”的观念,才具有现实意义。英雄式领导法的本意是向人们昭示:企业内的人只要努力,就有象眼前看得见的那个人一样好的希望;即使不能完全一样,也应当相当接近。
     从功能看二者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发生作用的能力,也即企业这一系统在企业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行为具有导向的功能,体现在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确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
     导向功能同时也包括对员工的约束、自控、凝聚。指企业通过制度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企业全体员工的言行,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企业通过广大员工认可的价值观而获得的一种控制功能来达到企业文化的自我控制;企业文化将企业员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具体通过目标凝聚、价值凝聚、理想凝聚来实现。
     其次是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激励功能是指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具体包括信任激励、关心激励和宣泄激励。调适功能是指为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环境和氛围,给员工以心理调适、人际关系调适、环境调适、氛围调适。
     最后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还有不断向社会发散的功能,主要途径有:(1)软件辐射,即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等发散和辐射;(2)产品辐射,即企业以产品为载体对外辐射;(3)人员辐射,即通过员工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向社会传播企业文化;(4)宣传辐射,即通过具体的宣传工作使企业文化得到传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企业理念的功能多有重复或相近似,而企业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其主导与提携作用是十分明确的。企业理念的核心地位为世界上一批又一批企业的成功经验所证明的。正确的理念是企业存在和运行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与企业文化相似,企业理念为企业行为提供导向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山而下的统一目标,是很难参与市场角逐的,更难于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理念的作用正是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
     企业的效率是其生命所在,没有效率的企业不可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而企业低效率的原因在于企业能否调动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未来企业的成功需要看能否聚集创意,是否激励员工和管理人员一起从事创造性的思考而定,而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又在于能否树立正确的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之所以成为企业活力的源泉,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就在于一方面理念能把广大员工的潜力发掘出来,使之服务于该企业共同的事业;另一方面是使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得到统一,减少企业的“内耗”。
     在一个企业里,什么样的行为受欢迎,什么样的行为会被禁止,用什么方法比别人得到更多的赞赏,什么样的行为才能为周围的人群所接受,企业理念可以发挥规范性作用。企业理念又包括经营理念和行为理念。经营理念是为了实现企业目的、企业使命、企业生存意义所制定出来的企业规范,也是有效的分配经营资源和经营能量的方针。行为理念则是广大员工将企业的生存意义、经营理念转换成一种心态,在平常的言行中表现出来,以明
     确易懂的组织规范,让员工明了如何共同强化企业力。
     一盘散沙的企业与关系协调、融洽的企业经营业绩是不大相同的,两种不同的企业状况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理念。强调凝聚力的企业,必定重视企业内部的干部教育、员工教育、全体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业、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从而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企业理念不仅使企业领导层之间、也使干部与员工之间产生凝聚力、向心力,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向心力和归属感反过来又可以转换成强大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的理念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带普遍性的企业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它不仅会在本企业起到很大作用,而且还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渗透、传播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甚至不同行的企业,对其他企业起到楷模的作用。
     理念识别的民族性问题
     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总是建立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并与该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就某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它的企业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它所处的文化背景。
     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使之具有新的生命力,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点的新生文化,正日益成为人们注目的现象。
     50年代的美国,企业管理进入了系统科学时代,他们全面应用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朝着严密化、定量化、硬科学化的道路发展,这个给美国带来极大繁荣的“计划和技术至上”的理性主义管理方法发展到70年代之后,受到了日本的强烈挑战。美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与日本相比,美国管理的落后不在于管理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缺少一种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于是一种叫“企业文化学派”的管理思想在美国企业界日渐风行。他们呼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上面,批判企业管理中的“纯粹理性注意”,恢复企业管理中人的中心地位。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称:“成绩卓著的公司能够创造一种内容丰富、道德高尚而且为大家接受的文化准则。一种紧密相连的环境结构,使员工们情绪饱满、互相适应和协调一致。他们有能力激发大批普通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产生由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产品的热爱、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愿望和鼓舞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美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的这种描述,是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的重新认识,它从较高的层次上反省了企业文化的价值。它揭示了东西方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具有横向借鉴与沟通的必要与可能,而也只有这种比较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创造新的企业文化。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抛弃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国家,只有珍惜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为中国企业文化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而言,影响我国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特色的并非只有儒学一家(儒学文化背景和儒学价值对于东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发展经济的企业理念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除儒学外,法家、道家、佛家等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作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思想,加以现代化改造,使之运用于企业管理,在企业决策、生产、开发、营销、发展等环节上,都可以借鉴其创新精神、

/
本文档为【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再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