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物理学习资料(15篇)

物理学习资料(15篇)

2023-03-04 1页 doc 78KB 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832209

暂无简介

举报
物理学习资料(15篇)PAGE\*MERGEFORMAT1物理学习资料(15篇)物理学习资料1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
物理学习资料(15篇)
PAGE\*MERGEFORMAT1物理学习资料(15篇)物理学习资料1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转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观看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八班级上册物理学习方式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处理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处理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式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擅长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处理物理问题,可以避开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特殊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精确     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猜想的估量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试验依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接受“估算”的方式能忽视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学问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八班级上册物理学习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分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依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依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接受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学问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关怀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学问。物理学习资料2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机械运动——参照物  3.机械运动——速度  4.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的测量、密度特点与应用  5.熟识力——力和力的测量: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6.熟识力——重力  7.熟识力——摩擦力  8.熟识力——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9.力的合成  10.力的平衡:多个力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  11.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12.力与运动——惯性  13.压力与压强:压力和压强概念、压强计算、怎么增大和减小压强。  14.液体压强:P=ρgh  15.大气压强: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大气压的变化、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帕斯卡原理(或叫伯努力原理)  18.浮力:浮力概念、物体沉浮条件、阿基m德原理  19.简洁机械——杠杆与杠杆的平衡条件  20.简洁机械——滑轮、滑轮组  21.简洁机械——杠杆与滑轮作图  22.简洁机械——斜面  2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4.功的原理  25.功率  26.机械效率  27.机械能:准备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试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  物体运动状态转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转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kg。读法:9.8牛每kg,表示质量为1kg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定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始终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始终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移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物理力学学习方式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分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物理力学学习技巧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讲到解题必定会联系到题量。由于,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赐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学问。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动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消逝,造成学生气械仿照,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敏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力气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升学习成果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赐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娴熟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式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别,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规律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式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式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受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式是灵敏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洁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式,也可能是奇异方式或综合方式的适用。物理学习资料3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V(V);R→欧(Ω)。1安=1V/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务必 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假如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假如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怎样看懂电路图  1、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是构成电路图的主体。图1为无线话筒电路图中,各种图形符号代表了组成无线话筒的各个元器件。  例如小长方形表示电阻器,两道短杠表示电容器,连续的半圆形表示电感器等。各个元器件图形符号之间用连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反映出无线话筒的电路结构,即构成了无线话筒的电路图。  2、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是构成电路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强调图形符号的性质,同时也为了分析、理解和阐述  电路图的便利,在各个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旁,标注有该元器件的文字符号。例如“R”表示电阻器,“C”表示电容器,“L”表示电感器,“VT”表示晶体管,“IC”表示集成电路等。  常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见附表。  3、解释性字符  解释性字符也是构成电路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说明元器件的数值大小或者具体型号。例如图1中,通过解释性字符我们即可知道,电阻器R1的数值为3。3kΩ,电容器C1的数值为10μF,晶体管VT的型号为9014,集成电路IC的型号为μPCl651等。  声现象学问点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气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简洁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放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物理学习资料4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五、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始终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接触并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准备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式: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式:  ①减少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为滚动;  ④加润滑油。物理学习资料5  (一)转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转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g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转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取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取的热量Q的总和。  2.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取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取负值。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逝,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种表述:  (1)不行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行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4)熵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越高,物体的熵就越大。  注:1.第一类永动机是永久无法实现的,它违反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第二类永动机也是无法实现的,它虽然不违反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却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物理学习资料6  一、速度  (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二、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xg(G为重力m物体质量g重力系数)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ρ为密度m物体质量V物体体积)  四、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P=F/S(压强P压力F受力面积S)  五、液体压强  公式:p=ρgh(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  六、机械功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W是功F是物理受到的力S是距离)  七、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功率P功W时间t)  八、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移、悬浮法)  (4)阿基m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九、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5)U1/U2=R1/R2(分压公式)  (6)P1/P2=R1/R2  十、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4)I1/I2=R2/R1  (5)P1/P2=R2/R1物理学习资料7  一、起电方式的试验探究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式  使物体起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_子的力气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_子力气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_子力气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  (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全部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逝,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6.4×10-9C,QB=-3.2×10-9C,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怎么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思路点拨】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依据对称性,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电荷量.若两个球原先带同种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八班级上册物理学习方式  一、重视物理概念  学校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处理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洁的推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在学校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洁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八班级上册物理学习技巧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式,才会有拓展、提升的可能。  (2)重视探究过程,学习争论方式。物理是一门试验科学,学习物理要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试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学问,还应学习相关的争论方式,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试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升学问的迁移应用力气。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学问,拓展提升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留意培养、提升审题力气。  (4)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急,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争辩,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式。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力气。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学问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学问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留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穿。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比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留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状况屡见不鲜。物理学习资料8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洁)。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v空>v水>v玻  13、熟识一些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激光准直、激光测距、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三点一线射击、排队看齐、太阳光斑、立竿见影、日食月食、针孔照相机等。  1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5、表面是平滑的镜子叫平面镜。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虚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⑤像与物以镜面对称的。  16、在“争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试验中,在桌面直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试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找到像的位置,从而发觉平面镜成的像有大小相等的特点;假如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觉等距的规律;假如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觉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7、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式为对称法。  18、平面镜的主要应用有:(1)、利用平面镜成像;例:照镜子、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牙医用来诊断病情的反光镜。(2)、利用平面镜转变光路,例:潜望镜等。  19、平面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麻烦或光污染。例: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的像干扰了驾驶员的视线。  20、凸面镜能扩大视野。例: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2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观看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光的反射有关。  22、在“争论光的反射定律”的试验中:第一步,转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看反射光线方向怎样转变,试验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看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试验结论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4、平面镜成虚像的根本缘由是: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25、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观看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漫反射。  学好物理的技巧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整理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试验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审题要仔细  关键字眼不行疏忽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留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简洁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留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物理学习资料13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四周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上升,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假如温度再上升,分子运动更加猛烈,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遇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连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裂开,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一般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由于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升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全部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熟识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2、测量结果包括精确     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式:①留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行避开。通常接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当且可以避开的。  5、体积的单位: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kg(kg)其他单位有:  4、托盘天平的使用  调整方式: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整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式: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务必 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物质的密度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密度的公式:ρ=m/v。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kg每立方m,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m水的质量为1。0×103kg。  4、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第三章物质的简洁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转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转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推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争论问题时,要依据问题的需要和争论的便利而选取。争论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主单位:m/秒(m/s),常用单位:km/小时(km/h)。  5、匀速直线运动: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时间用钟表测量。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状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强化。(人耳听到回声的最近距离———人与障碍17m)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松软的物质会被吸取。  三、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Hz(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凹凸。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准备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6、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7、噪声是由无规定的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8、控制噪声的方式:1)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取声波;3)阻挡噪声进入人耳朵。  四、超声波  1、一般只有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探伤、除垢、粉碎。  第五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太阳光传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为8分20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为空气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2/3。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时间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射向各个方向。漫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2、实像和虚像: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只能用眼睛观看,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3、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做凹面镜。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的利用:汽车观后镜……凹面镜的利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增大(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发生折射时间路是可逆的。  五、物体的颜色  1、光的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3、物体的颜色  透亮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准备的。允许全部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是无色透亮     的。  不透亮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准备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全部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吸取全部的色光。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物理学习资料14  物理滑轮组学问点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由于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依据使用状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种滑轮定义及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转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转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转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转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视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转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担当物重绳子的段数)  滑轮组的组装:  (1)依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  (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  (3)依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转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定,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物理学习方式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觉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式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式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状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式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推断出物理模型,将方式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务必 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便利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关怀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状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学问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生疏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终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冷静冷静,依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状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状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步骤4.学问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学问结构,物理的学问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学问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学问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学问。这也提示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步骤5.观看生活  物理争论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熟识可以通过自己平常对生活的认真观看慢慢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常常在题目中消逝,丰富的生活阅历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关怀。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分吗?你观看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看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阅历积累起的直觉。  物理学习技巧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处理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处理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式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擅长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处理物理问题,可以避开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特殊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精确     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猜想的估量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试验依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接受“估算”的方式能忽视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学问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物理学习资料15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V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定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转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取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行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g氏表述:不行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开氏表述:不行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行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行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猛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取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全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
本文档为【物理学习资料(15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