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

2020-10-04 14页 doc 562KB 20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夏末之后

资深品质组长,擅于团队管理,表单制作等。

举报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第一单元学前教育学概述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教育”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作用;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学前教育学。2、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并能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计划,明确资料摘录和分类的方法,会做学习卡片。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意义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课时:3课时主题一什么是学前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学前教育&rdq...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
第一单元学前教育学概述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教育”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作用;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学前教育学。2、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并能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明确资料摘录和分类的方法,会做学习卡片。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意义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课时:3课时主题一什么是学前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概念;理解“学前教育”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意义。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学准备:学前园活动录像片段;CAI(古今中外教育家论教育,学前教育案例);各种版本的《学前教育学》教材。教学重点: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育和教育学(一)教育——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经验陈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谈谈什么是“教育”?【理论研讨】教育史上,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解释。《教育学》对教育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如学前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观点辨析】问题:教育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动物性生存活动吗?分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归纳总结】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教育学——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观点辨析】问题1:教育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懂教育,教育谈不上是什么科学。问题2:著名女作家三毛与席慕容在数学课上的不同遭遇与她们不同的人生轨迹。问题3:“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人。”——乌申斯基提问思考:教育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分析: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又是特殊的人——人活动,有它独特的规律性。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受教育者造成的伤害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补救。【理论研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在17世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有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的不同,教育科学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学、教育史、特殊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等。学校教育学的范围很广,包括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也即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学前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教育要素与形式;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任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手段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评价等。教育学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需要其他有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等的参与。二、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学习学前教育学首先必须理解“学前教育是什么”?以此为基础,由事实层面的概念了解过渡、升华到一种价值层面的理想追求,追求一种好的或者说真正的学前教育,才是我们理解学前教育,学习学前教育学的真正目的。【理论研讨】1、人的年龄分段与对应的教育分段。2、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学前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学前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学前的家庭生活的形态,父母养育他的态度和方式,学前周围的人和事,他所读的书,接触他的人,看电影、电视等等,都可说是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则特指学前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案例分析】案例1:《儿童权利公约》。案例2:《学前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对学前教育地位的描述;学前园活动录像片段。案例3: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评述。案例4: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的长达20年的早期补偿教育研究。案例5: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于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提问讨论:(1)个人经验陈述:你上过学前园吗?对学前园生活还有印象吗?(2)了解上面的案例后,你觉得学前教育有怎样的地位?可以发挥哪些作用?【理论研讨】(1)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地位——基础教育的基础,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奠定的。你们对五岁前儿童所做的一切,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而以后就是继续教育人、造就人的过程。”——马卡连柯(2)学前教育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社会的意义,这两方面的意义不可分割。对于个体而言,学前教育为学前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让每一个学前健康成长,可以提高社会新生一代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具体来看,学前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A.可以保障学前的生存、学习与发展的权利。B.可以促进学前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学前教育在促进学前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影响学前终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的养成,如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态度、好奇心与求知欲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说明了什么问题?C.可以帮助学前适应学校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还承担着为孩子入小学作准备的任务。准备什么、怎样准备……是学前教育必须研究的问题。D.减轻父母教养孩子的负担并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状况。【观点辨析】问题:有些孩子可以不用接受学前教育。分析:《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宣布,学前教育不是少数天才儿童或家境富裕儿童的专利,而是面向社会全体儿童的,每个学前都拥有生存、学习和发展权利。(二)学前教育学——研究和指导学前教育的科学【问题讨论】问题: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你们能根据前面的学习讨论给学前教育学下定义,并描述它的主要内容吗?归纳总结:学前教育学是研究3-6岁学前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与学前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目的与学前园的教育任务;学前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手段和方法;学前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小衔接等。学前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19世纪后期才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的,因此,学前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与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园各领域教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以及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之间发生着渗透。主题二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学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掌握学前教育学的作用。2、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学前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家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案例);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并做成学习卡片。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作用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时量:1课时教学过程:【观点辨析】问题1:有人说,做学前教师,只要爱学前就够了,其他都不重要。问题2:有些人认为,小孩子爱唱歌跳舞,喜欢漂亮的人,当学前教师,只要会唱会跳,长得漂亮就可以了。分析1: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前教师,只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许多特殊的条件。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减少教育的失误,提高教育质量,为此,不学习和研究根据前人经验总结提炼出的教育理论,就很难胜任教师的工作。2:要做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了解孩子的基本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会观察和了解学前、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往、会设计和安排学习环境、会按照不同孩子的水平和特点来指导他们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案例分析】案例1:一个自闭症儿童的例子。案例2:一天傍晚,一位年轻的母亲要其5岁的儿子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洗一洗,儿子不肯。母亲先是以糖、钱哄;不行,又说不脱下就要打,儿子一听就跑了。一位来访的学前园老师见状,想起小孩说过喜欢姥姥,常去姥姥家,便过去抱起孩子,亲切地问:“星期天你还想去姥姥家吗?”“我们每个星期天都去。”“姥姥喜欢你吗?”“姥姥最喜欢我!”“你把衣服脱下让妈妈洗,到星期天穿上又干净又漂亮的衣服去,姥姥一定更喜欢你。”孩子便高高兴兴地将衣服换下交给妈妈了。案例3:某对父母望子成龙,听说什么好,就叫自己4岁的儿子去学什么。结果,儿子在他们的逼迫之下,要学钢琴、珠心算、围棋、英语、识字,每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孩子疲于应付。过生日那天,孩子所许的愿望是:希望我再也不用学习了,天天可以玩。问题讨论:你感觉教育学前和教育青少年有什么不同?作为未来的学前教师,你认为自己可能需要掌握和了解哪些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本领?【理论研讨】一、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1)学前的特点学前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知识经验贫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思维具体形象,情绪外露,易激动,易受暗示等。(2)学前教育的特殊要求1、保育与教育的结合2、学前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等二、学前教育学的作用《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对学前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3)帮助我们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指导学前教育实践1、掌握学前教育科学——学前教育学的基本观念和理论。2、掌握学前教育技能——学前园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1)掌握学前园教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2)养成学前园教育教学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3、指导学前教育实践。(1)指导自己的学前教育实践。(2)指导家长的学前教育实践。(4)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1、掌握近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树立正确的教师观。3、在“出口”和“引进”学前教育理论的热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三)巩固我们的专业思想,使我们为即将从事的事业而骄傲,愿意献身教育事业欣赏:宋庆龄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温家宝看望北京六一学前园的孩子的照片;某学前教师在BBS帖上的发言;画家毕加索的言论;诗歌《向孩子学习》;泰戈尔《园丁集》中的诗句提问:你们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孩子能带给我们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学了解学前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清晰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更深入地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学前教育在社会建设中和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作用,认识到学前教师任务的艰巨和光荣,增强责任感,从而热爱学前、热爱学前教育工作、树立为学前教育事业奋斗的志向。【操作练习】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学前教育学》有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并将自己的心得做成学习卡片。主题三怎样学习学前教育学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特点,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学前教育学。2、能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计划,明确资料摘录和分类的方法,会做学习卡片。教学准备: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布置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学前教育的问题,汇总有关资料并做成学习卡片。教学重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参与式学习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纵向深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钻研学前教育学理论【参与学习】问题搜集:请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总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归纳本组所找到的学前教育中的焦点问题。班级发言: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发现,同时,教师汇总各组的发言。问题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你对学前教育学的理论有何看法?归纳总结: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首先用理论武装自己。一方面,学前教育学已积淀一定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还有很多理论尚不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将本课程的学习和学前教育的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充实和发展学前教育学。在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中,有以下一些是需要重点钻研和思考研究的,也是同学们学习本课程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教育与学前发展;学前园课程与教学;学前游戏;幼小衔接;学前园与家庭、社区如何合作;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等。二、横向联合——联系学前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一)联系学前教育实际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案例陈述:中班歌唱活动“迷路的小花鸭”片段。分析讨论:从教师行为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并对因材施教有感性认识。【归纳总结】教育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要深入领会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就必须接触实际,用理论解释幼教实践现象或用理论指导不同情境下的幼教实践。因此,根据学习需要,我们应经常下学前园见习、实习,开展调查研究和各种专业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观看录像:高年级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片段。(二)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理论研讨】从学前教育学的主要内容看它的相邻学科:学前发展—→生理学、心理学学前全面发展教育—→学前园各领域教育、语言学、数学、艺术学等儿童观—→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资料索引: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思考。(三)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案例分析】案例1:某家长冲进园长办公室,气冲冲地质问园长:“我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的学前园每天布置家庭作业,要孩子们背3首古诗,做30道计算题。你们学前园为什么不做?”案例2:某家长说,国外的东西就是好,国外的幼教肯定没错。我帮孩子选择学前园,就看它是不是弄了国外的理论。分析研讨:在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尤其应注意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学习学前教育学,发挥学前教育学的鉴别和引导作用,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一是国外幼教理论的引进与本土化问题;一是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认识问题。【操作练习】在班级交流自己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认识,拟订一份学习计划。第二单元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识记影响学前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学前教育与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家庭与社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会运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家庭和个人宣传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4、在充分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的基础上,能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并对学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影响学前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6课时主题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在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形态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学前教育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2、感受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学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教学准备:《百年幼教》电视录像片;CAI课件(古今中外教育家论学前教育,各个时期的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照片);请各小组的同学分别查阅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做好发言准备。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历史形态教学难点: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参与式学习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前教育的产生【理论研讨】(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学前教育是种社会现象,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世界上第一个学前园的诞生。1840年,福禄贝尔和他的“学前园”。2、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1903年,湖北幼稚园。提问思考:为什么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学前教育,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直到近代才产生?二、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学前教育形态的发展【理论研讨】1、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形态。2、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形态。3、近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形态。(1)资本主义早期的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欧文的“学前学校”;福禄贝尔的幼稚园;蒙台梭利的“学前之家”)。(2)十月革命后,苏联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学前社会教育。(3)现代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日趋多样:有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等开办的各种托幼机构,如学前园(日托、寄宿)、托儿所、流动学前之家、社区托幼机构、游戏小组、假日儿童中心等,以及主张不同理论的学前园。4、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1)旧中国学前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学前社会教育)。(2)革命根据地的学前社会教育(解放区学前教育)。(3)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恢复、整顿、稳步发展的十七年;横遭破坏的十年;新时期的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观看《百年幼教》电视片,思考讨论:中国学前教育从其产生之始就具有什么特点?(二)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理论研讨】教师简单介绍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1、古代欧洲哲学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思想。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观》中对于学前教育的论述2、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论著中的学前教育思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和《世界图解》;裴斯泰洛齐的学前学校;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的学前学校3、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福禄贝尔代表作《人的教育》的学前园4、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法》(又名《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教育人类学》的学前之家;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弗洛伊德;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格塞尔;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班杜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陶行知、陈鹤琴的幼教理论与实践。【经验陈述】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介绍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归纳小结】我们在谈论、理解学前教育的时候,必然带着一种价值追求,将学前教育幻化为“理想的学前教育”,必然会从什么是“好的学前教育”、什么是人们理想的、期望的学前教育展开。当我们讨论“学前教育”是什么的时候,就必须要思考,“学前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好的学前教育是什么”?也就是要从价值层面来分析、理解“学前教育”这一概念。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来看,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变迁:追求工具性价值阶段—→重视学前教育内在价值的孕育阶段—→儿童中心价值的确立阶段—→儿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的探索。三、学前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参与学习】1、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良好的学前教育?如果你是一名学前教师,你将如何诠释、实施学前教育?2、头脑风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在组内陈述自己对于学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此基础上,各组归纳出本组对于良好的学前教育的观点和认识,并书写在大白纸上。3、陈述观点:各组选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的观点。4、归纳总结:教师归纳各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社会调查】寻找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的旧址。主题二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教学目标:1、识记影响学前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理解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与社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2、在充分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学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能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教学准备:学前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教学重点:社会各因素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学难点: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一)政治因素【案例介绍】案例1:美国的“芝麻街”与HighScorpe课程。案例2:中国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案例3:中国学前教育目标与日本1990年颁布的新的学前园教育要领的比较。【问题思考】什么是政治?政治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影响?【理论研讨】1、什么是政治。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影响教育目的。(2)政治影响教育。(3)政治影响教育财政: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4)政治影响受教育权:任何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都是由统治阶级来分配的,如阶级社会里的等级制,贫富差别悬殊,贫民阶层就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3、政治与学前教育。(1)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2)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比较好的,1992年统计3-6岁学前入园率约为31%,加上入一年学前班的学前则入园率可达60%。印度8亿6干万多人口,而入园率却不足1%,农村几乎为0。(3)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我国学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学前教育对于社会政治也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一定社会的学前教育通过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奠定基础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二)经济因素【问题思考】什么是经济?经济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影响?【案例介绍】案例1:义务教育制度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国的实施状况比较。案例2:浙江、湖南和西藏三省2001年在学前教育上的经费投入统计数据比较。案例3: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变化:①初创时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②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一一不限于看护儿童,还对儿童施行促其身心发展的教育;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一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的学前教育;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一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1、什么是经济。2、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是社会诸因素中尤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决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反作用于经济。(1)生产力发展与学前教育。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学前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决定学前教育的形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制约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变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影响着学前园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2)生产关系与学前教育。生产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教育也就具有了社会关系的属性。如阶级社会中学前教育显然存在着不平等,而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消灭了这种现象。(3)生产方式与学前教育。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变革。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由生产方式变革这一根本原因所导致的。3、学前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观点辨析】观点:学前教育是教小娃娃的事情,每天唱唱跳跳,能对经济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在我看来,学前教育离经济发展太远了。分析:一定社会的学前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奠定基础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案例介绍】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的儿童为对象,研究早期补偿教育能否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他在长达二十年的追踪研究中得出结论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的效益,发现该早期补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7.16美元,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从这个例子可看出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和对社会的积极的意义。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儿童进行适宜的教育,使他们得到正常的发展,首先满足了个体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发展也做出了贡献。(三)文化因素【理论研讨】1、什么是文化。2、文化与教育。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即传导一定的经济政治的要求,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的性质与水平。如舆论文章、书籍、影视导向正是现实文化反映政治、政治的要求影响教育。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如传统文化观念、外国文化渗入都不是现实经济的反映,但却在影响着教育。课堂讨论: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有哪些影响作用?3、文化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要从儿童年幼时,就将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传递给他们,使其成为学前认识周围社会和自然的基本工具,并将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保存和发展下去。可以说离开了教育(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文化便无法保存和发展;没有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学前教育便失去了传授的内容。具体而言:(1)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学前教育内容中反映出来。(2)应该根据家庭与区域环境的文化水平状况设计学前教育,组织学前教育。如适应儿童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致力于提高家长文化水平与育儿观念的教育。(3)我国学前教育也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收入新文化(知识、观念、技术等),丰富教育、改善教育。例如电化教育手段的利用。(4)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也应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5)应不断地改革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案例介绍】学前园活动录像:福建高甲戏欣赏——“群丑献艺”;江苏地方戏欣赏——“俏花旦”。(四)人口因素1、什么是人口。2、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2)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3)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案例分析】案例1:2001-2008年高考学生数量的变化极其带来的高考招生政策等的变化。案例2:1992年出现的中国“猴年生(孩子)羊年不生(孩子)”现象给未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住房、供应以及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快与慢,关系普及教育中战略重点是量的发展还是质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人口增长速度跳动过大,则对教育规模和经费产生影响。3、我国人口与学前教育。(1)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又将临第三次人口高峰,预计本世纪初人口增长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较大的冲击,各地区要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之准备。(2)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一一优育-一一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与教育开始。(3)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形式,发展适应农村的学前教育,如河北省滦平县的学前教育,形式有中心学前园、混合班、学前班、儿童辅导站、学校及家长活动站等。(五)家庭与社区因素1、家庭与学前教育【问题讨论】问题1:从自身成长的经验来谈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特点和作用的理解。问题2:你认为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分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教育、全程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学前的成长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持续性;家庭生活和教育交织在一起;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2、社区与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孟母三迁”的。分析: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居住相近的家庭逐渐形成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的基本群体。社区在各个家庭间架起互助、交流、联系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邻里是一个小而复杂的社会。社区友善的邻里关系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在与邻里中的长辈和同伴接触中,可学习人际交往。同时,在邻里生活的熏陶下,可使儿童增长见识,懂得事理。【社会调查】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份学前教育价值的社会调查问卷,利用周末到城市街道进行问卷调查,写出。2、调查一个工厂或一个街道居委会或一个村的学前社会教育发展与变化的情况。具体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学前社会教育的制约,以及学前社会教育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主题三学前教育与现代社会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教育的特点。2、会运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家庭和个人宣传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教学准备:学前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教学重点:现代教育的特点教学难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冲击与挑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现代社会的特点【理论研讨】(一)整体化趋势:现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横向联系使得现代社会,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彼此之间互相连接,互相适应,互相影响。整体化趋势使学前园与高科技部门接壤,打破了各部门各自封闭的状况。(二)变动性、革命性趋势:变革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些变革首先反映在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急剧增加上。(三)现代化趋势:对于现代化的标准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描述。问题思考: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二、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 精髓 弊端 教育民主性(世俗化、普及性和平等性)。 注重系统科学的传授。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纵向知识体系学习,轻知识的横向联合和应用。 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只注重灌输,注重研究教师怎么教,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开放性。 班级授课制。 只重视课堂,忽视课外,忽视因材施教。 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在教育研究方面注重观察实验。 教育决策、教育规划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致化。 提倡针对各年龄段教育对象的特点来实施教育。 思考讨论:我们应对传统教育抱什么样的态度?【观点辨析】观点1:现代社会,有钱人接受优等教育,没钱人接受劣等教育,或者是不能接受教育。观点2: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是指要重视国际间的教育比较研究,不能关门办教育,要了解别的国家,而不是学前园向家庭和社会开放。三、当前的社会建设与学前教育【理论研讨】(一)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现代学前教育地位的变化。(1)具有相对独立性。(2)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2、国际社会关于儿童问题的几个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3、我国关于儿童问题以及学前教育的几个纲领性文件:《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学前园管理条例》、《学前园工作规程(试行)》、《学前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意见》。(二)现代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观点分享】1、各学习小组介绍本组关于社会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的调查报告。2、思考讨论:从社会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感觉学前教育的地位怎样?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理论研讨】1、背景:(1)儿童研究的进展包括儿童发展的生理原因,成长发展的过程等等,带来人们对儿童更加透彻的了解。(2)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家长从关怀孩子的健康发展到关怀孩子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强烈的要求。(3)儿童观的演变。2、需求:(1)世界科技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2)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3)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带来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优质的学前园教育。3、对策:(1)提倡以科学为依据的胎教。(2)要求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3)依据大脑功能的发展规律施教。(4)要坚持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和个性化,避免不适当的早期定向化培养。(5)要依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巧妙地使用教育方法。(三)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冲击与挑战【案例分析】案例1:浙江宿迁学前教育改制中的问题。案例2:留守家庭的学前的教育问题。案例3: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理论研讨】1、抵制教育市侩的冲击,保护学前健康发展的导向。2、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如何满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学前园生存与发展问题:(1)学前园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从依靠型的管理转向经营型,发展自主观念、经营观念,学会开辟财源,理好财政。(2)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以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为目标,在创优竞争中去赢得信誉、吸引生源,学前园的生命才可以长存并健康发展。(3)以城市和乡村社区为依托,走社区化的多种类、多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学前园是其中一种完满的教育形式。社会实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组分别设计一份宣传与介绍学前教育价值的宣传资料,张贴在学校附近的社区,向人们宣讲学前教育。第三单元学前教育与学前身心发展教学目标:1、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2、理解学前身心发展的含义、特征和内容,以及影响学前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学前教育与学前身心发展的关系。3、在充分了解学前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影响学前身心发展的各个因素以及相关的理论派别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对待学前教育实践。教学重点:学前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难点:学前教育与学前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学课时:6课时主题一学前身心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身心发展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影响学前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2、在充分了解学前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影响学前身心发展的各个因素以及相关的理论派别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对待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准备:“人的生理发展”录像教学片段。教学重点:学前身心发展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客观辨证地对待影响学前身心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学前身心发展的概念【理论研讨】(一)什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的变化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也是充满着量变、质变、内容及结构变化的过程。教育学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研究是为了开发人的潜在力量,提高每个个体的人生质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可能。(二)什么是学前身心发展学前的身心发展是指学前期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性方面有规律地、连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的变化过程,也是学前身心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不断转化和实现的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变也有质变。(三)对学前身心发展的理解一方面学前身心发展是指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过程。身体的成长和机能的成熟,是指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形态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以及功能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成熟。另一方面的发展是指学前通过掌握社会经验,形成心理特征和能力。如学前认知、情感和意志力的发展,这是心理的成熟,也包括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学前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身体的发展为心理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前提条件,而心理的发展又影响着身体的发展。学前两方面的发展是既不可分,又不可缺的,它们统一构成学前的发展。【观点辨析】观点:发展就是进步;发展就是接受教育。分析:学前身心的发展蕴含于学前主体的活动之中。学前的发展不是“变化”两字的简单概括;学前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学前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学前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二、学前身心发展的特点(一)学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儿童发展的特征是依一定的顺序表现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是前一个特征为下一个特征的出现做准备的,这是普遍性的规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2、发展具有阶段性。(1)婴儿期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2)学前期则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二)学前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1、学前生理和心理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学前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三)学前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1、学前身心发展有着独特的年龄规律性。2、学前身心发展的特点随着社会生活与教育条件的变化而缓慢变化。(四)学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三、影响学前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影响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二)关于影响因素的历史争论——“天性一教养”之争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1)观点介绍: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韩愈的性三等论、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等。重点介绍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2)评价:柏拉图、笛卡尔以及格塞尔等人,试图仅以先天遗传或生理成熟因素来解释儿童发展的内部机制,把环境和遗传当作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在二者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二分选择”。这种做法和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2、环境决定论——性相近,习相远。(1)观点介绍: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洛克的白板说、华生的教育万能论。(2)评价:教育万能论观点夸大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遗传和生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儿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儿童成为万能教育的被动接受者。3.遗传一环境交互作用论。(1)观点介绍: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ALmanastasi)提出的遗传一环境相互作用理论。(2)评价:这一理论确实把遗传(天性)环境(教养)问题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当我们用这一理论单独讨论遗传或环境的影响时,其条理是清楚的,也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当我们把遗传和环境的各种可能性综合加以考虑时,就很难说清楚二者是如何交互作用的了。事实上,目前我们仍然只能一般性地谈论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不能更具体地阐明二者的交互作用过程。这是安娜斯塔西遗传一环境交互作用理论的最大不足之处。【观点辨析】观点1:请评价“树大自然直”的教育孩子的观点。观点2: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个著名的论断——“如果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儿童,让我把他们放在特殊的环境中教养,那么我可以保证,在这十几名婴儿中,随便拿出一个来,我都可以把他们训练为任何一方面的专家一一无论其能力、爱好、兴趣、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使他成为一名医生,一名律师,一名艺术家,或者是商界首领,乞丐或窃贼。”试分析之。(三)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生物因素是学前身心发展的前提,但对学前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2、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学前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学前的身心发展;个体的先天特点和健康状况影响学前个别特点的形成。3、后天环境和教育。环境对学前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在学前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活动是学前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学前发展的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表 个体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为遗传素质)——发展的既定的潜在因素 后天因素(出生后形成的身心特征)——可塑性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特别是学前家庭、学前园、社区)主题二学前教育与学前身心发展教学目标:1、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理解学前教育与学前身心发展的关系;会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的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2、在充分理解社会、儿童和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并学习用科学的学前教育观指导社会实践。教学准备:学前园活动录像片段教学重点: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难点:社会、儿童和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教育在学前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剖析学前教育与学前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解释与阐明学前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命题。阐明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起点在于阐明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社会、儿童、教育这三者的关系进行综合的考察与研究,把这三者的关系理解成为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在这样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中,研究和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1)儿童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教育的地位与职能(2)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的社会制约与影响(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儿童的制约与影响儿童的价值与权利问题是儿童与社会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讨论教育的职能与作用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社会制约与影响,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关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2)关于教育促进儿童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3)关于教育过程中儿童发展的特点问题。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正是一系列的独特性,使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一)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案例分析】关于教育作用的历史争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界著名的“诱导一促进”之争案例陈述:1、前苏联教育学家的看法:维果斯基与“最近发展区”;赞可夫的“教学的结构决定儿童发展进程”的思想;查包洛塞茨的观点。2、学前教育职能的两种界说:美国心理学家戈特利伯(Gottlieb)提出的后天(教育)经验对儿童认知发展“维持”“促进”“诱导”作用的三种模式。美国的阿斯林等人(Aslin&Pisomi)对这三种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分析:前苏联的学者试图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教育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改变了非此即彼的简单的直线式的思维逻辑,也不像行为主义学者那样认为教育机械地决定儿童发展。儿童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既不是由外因(教育教学)机械决定,也不是由内因(自然成熟)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决定的。也即儿童发展主要是由适合其发展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所决定的。这就是典型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学说。但是,对于学前教育这一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及起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原苏联的学者们未能(也不可能)作出更详尽的回答。因为这需要科学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来解决,理论思辩和经验总结对此已无能为力。现代“野孩”的案例为彻底解决“诱导一促进”之争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契机。这一实例至少可以证明,从根本上讲,后天教养(学前教育)经验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该起诱导作用。即: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学前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生与发展。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争论仍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关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界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二、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儿童权利与价值以及教育促进儿童怎样的发展(一)儿童观——关于儿童权利与价值的思考【理论研讨】1、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如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2、几种不同的儿童观。(1)社会本位的儿童观。(2)个人本位的儿童观。“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成为该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卢梭、福禄贝尔、20世纪在美国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3)现代儿童观—&m
/
本文档为【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