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23届辽宁省大连协作校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题及答含解析

2023-05-20 8页 doc 516KB 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坚持101

暂无简介

举报
2023届辽宁省大连协作校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题及答含解析2023届辽宁省大连协作校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题及答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PC+PD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A.(-3,0)B.(-6,0)C.(-,...
2023届辽宁省大连协作校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题及答含解析
2023届辽宁省大连协作校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及答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PC+PD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A.(-3,0)B.(-6,0)C.(-,0)D.(-,0)2.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km/hB.乙的速度是10km/hC.乙比甲晚出发1hD.甲比乙晚到B地3h3.化简的结果是(  )A.B.C.D.4.如图,AB是⊙O的弦,半径OC⊥AB于D,若CD=2,⊙O的半径为5,那么AB的长为(  )A.3B.4C.6D.85.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6.用五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A.B.C.D.7.如果边长相等的正五边形和正方形的一边重合,那么∠1的度数是()A.30°B.15°C.18°D.20°8.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70米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9.如图1,点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点P从点B出发沿BE→E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从点B出发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若点P、Q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当0<t≤10时,△BPQ是等腰三角形;②S△ABE=48cm2;③14<t<22时,y=110﹣1t;④在运动过程中,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的P点一共有3个;⑤当△BPQ与△BEA相似时,t=14.1.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5x﹣2x=﹣3xB.(a+3)2=a2+9C.(﹣a3)2=a5D.a2p÷a﹣p=a3p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_.12.已知(x、y、z≠0),那么的值为_____.13.有5张背面看上去无差别的扑克牌,正面分别写着5,6,7,8,9,洗匀后正面向下放在桌子上,从中随机抽取2张,抽出的卡片上的数字恰好是两个连续整数的概率是__.14.将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1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在Rt△ABC中,∠A=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点E是垂足.若DC=2,AD=1,则BE的长为______.17.从﹣1,2,3,﹣6这四个数中任选两数,分别记作m,n,那么点(m,n)在函数图象上的概率是.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0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点E在⊙O,C为弧BE的中点,过点C作直线CD⊥AE于D,连接AC、BC.试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若AD=2,AC=,求⊙O的半径.19.(5分)漳州市某中学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测试,为了解测试结果,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将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不合格、一般、优秀,并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请将以上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若“一般”和“优秀”均被视为达标成绩,则该校被抽取的学生中有_▲人达标;若该校学生有1200人,请你估计此次测试中,全校达标的学生有多少人?20.(8分)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定△ABC的形状.21.(10分)如图,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边AB、BC上,ED∥BC,EF∥AC.求证:BE=CF.22.(10分)如图,在Rt△ABC中,∠C=90°,翻折∠C,使点C落在斜边AB上某一点D处,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边AC、BC上)若△CEF与△ABC相似.①当AC=BC=2时,AD的长为  ;②当AC=3,BC=4时,AD的长为  ;当点D是AB的中点时,△CEF与△ABC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3.(12分)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C,P是△ABC外接圆⊙O上的一动点(点P与点C位于直线AB的异侧)连接AP、BP,延长AP到D,使PD=PB,连接BD.(1)求证:PC∥BD;(2)若⊙O的半径为2,∠ABP=60°,求CP的长;(3)随着点P的运动,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给出证明.24.(14分)已知,如图,直线MN交⊙O于A,B两点,AC是直径,AD平分∠CAM交⊙O于D,过D作DE⊥MN于E.求证:DE是⊙O的切线;若DE=6cm,AE=3cm,求⊙O的半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C【解析】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CD′交x轴于点P,此时PC+PD值最小,如图所示.直线y=x+4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为A(﹣6,0)和点B(0,4),因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可得点C(﹣3,1),点D(0,1).再由点D′和点D关于x轴对称,可知点D′的坐标为(0,﹣1).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CD′过点C(﹣3,1),D′(0,﹣1),所以,解得:,即可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令y=﹣x﹣1中y=0,则0=﹣x﹣1,解得:x=﹣,所以点P的坐标为(﹣,0).故答案选C.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2、C【解析】甲的速度是:20÷4=5km/h;乙的速度是:20÷1=20km/h;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故选C.3、D【解析】将除法变为乘法,化简二次根式,再用乘法分配律展开计算即可.【详解】原式=×=×(+1)=2+.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4、D【解析】连接OA,构建直角三角形AOD;利用垂径定理求得AB=2AD;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O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度,从而求得AB=2AD=1.【详解】连接OA.∵⊙O的半径为5,CD=2,∵OD=5-2=3,即OD=3;又∵AB是⊙O的弦,OC⊥AB,∴AD=AB;在直角三角形OD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4,∴AB=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OA构建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相关线段的长度.5、B【解析】解:根据中心对称的概念可得第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中心对称图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本题的解题关键.6、A【解析】从正面看第一层是三个小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小正方形,故选:A.7、C【解析】∠1的度数是正五边形的内角与正方形的内角的度数的差,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角的度数,进而求解.【详解】∵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8°,正方形的内角是90°,∴∠1=108°-90°=1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五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求得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关键.8、C【解析】根据图像,结合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逐项分析可得出答案.【详解】从图象来看,小明在第40分钟时开始休息,第60分钟时结束休息,故休息用了20分钟,A正确;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米/分),B正确;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C错误;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70米/分,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米/分,D正确.故选C.考点:函数的图象、行程问题.9、D【解析】根据题意,得到P、Q分别同时到达D、C可判断①②,分段讨论PQ位置后可以判断③,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方法确定④,根据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判断点P在DC上时,存在△BPQ与△BEA相似的可能性,分类讨论计算即可.【详解】解:由图象可知,点Q到达C时,点P到E则BE=BC=10,ED=4故①正确则AE=10﹣4=6t=10时,△BPQ的面积等于∴AB=DC=8故故②错误当14<t<22时,故③正确;分别以A、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将两圆交点连接即为AB垂直平分线则⊙A、⊙B及AB垂直平分线与点P运行路径的交点是P,满足△ABP是等腰三角形此时,满足条件的点有4个,故④错误.∵△BEA为直角三角形∴只有点P在DC边上时,有△BPQ与△BEA相似由已知,PQ=22﹣t∴当或时,△BPQ与△BEA相似分别将数值代入或,解得t=(舍去)或t=14.1故⑤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判定、等腰三角形判定,应用了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0、D【解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和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5x﹣2x=﹣7x,故此选项错误;B.(a+3)2=a2+6a+9,故此选项错误;C.(﹣a3)2=a6,故此选项错误;D.a2p÷a﹣p=a3p,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和整式的乘除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1<x≤1【解析】解不等式x﹣3(x﹣2)<1,得:x>1,解不等式,得:x≤1,所以不等式组解集为:1<x≤1,故答案为1<x≤1.12、1【解析】解:由(x、y、z≠0),解得:x=3z,y=2z,原式===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度适中,关键是先用z把x与y表示出来再进行代入求解.13、【解析】列表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恰好是两个连续整数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概率.【详解】解:列表如下:567895﹣﹣﹣(6、5)(7、5)(8、5)(9、5)6(5、6)﹣﹣﹣(7、6)(8、6)(9、6)7(5、7)(6、7)﹣﹣﹣(8、7)(9、7)8(5、8)(6、8)(7、8)﹣﹣﹣(9、8)9(5、9)(6、9)(7、9)(8、9)﹣﹣﹣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20种,其中恰好是两个连续整数的情况有8种,则P(恰好是两个连续整数)=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m(m+n)(m﹣n).【解析】试题分析:原式==m(m+n)(m﹣n).故答案为:m(m+n)(m﹣n).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15、k<1且k≠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的意义得到k≠1且△>1,即(﹣2)2﹣4×k×1>1,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k的取值范围.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1且△>1,即(﹣2)2﹣4×k×1>1,解得k<1且k≠1.∴k的取值范围为k<1且k≠1.故答案为k<1且k≠1.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6、【解析】∵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DB=DC=2,∵BD是∠ABC的平分线,∠A=90°,DE⊥BC,∴DE=AD=1,∴BE=,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解析】试题分析:画树状图得:∵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点(m,n)恰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有:(2,3),(﹣1,﹣6),(3,2),(﹣6,﹣1),∴点(m,n)在函数图象上的概率是:=.故答案为.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直线CD与⊙O相切;(2)⊙O的半径为1.1.【解析】(1)相切,连接OC,∵C为的中点,∴∠1=∠2,∵OA=OC,∴∠1=∠ACO,∴∠2=∠ACO,∴AD∥OC,∵CD⊥AD,∴OC⊥CD,∴直线CD与⊙O相切;(2)连接CE,∵AD=2,AC=,∵∠ADC=90°,∴CD==,∵CD是⊙O的切线,∴=AD•DE,∴DE=1,∴CE==,∵C为的中点,∴BC=CE=,∵AB为⊙O的直径,∴∠ACB=90°,∴AB==2.∴半径为1.119、(1)见解析;(2)1;(3)估计全校达标的学生有10人【解析】(1)成绩一般的学生占的百分比=1-成绩优秀的百分比-成绩不合格的百分比,测试的学生总数=不合格的人数÷不合格人数的百分比,继而求出成绩优秀的人数.(2)将成绩一般和优秀的人数相加即可;(3)该校学生文明礼仪知识测试中成绩达标的人数=1200×成绩达标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详解】解:(1)成绩一般的学生占的百分比=1﹣20%﹣50%=30%,测试的学生总数=24÷20%=120人,成绩优秀的人数=120×50%=60人,所补充图形如下所示:(2)该校被抽取的学生中达标的人数=36+60=1.(3)1200×(50%+30%)=10(人).答:估计全校达标的学生有10人.20、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首先把等式的左右两边分解因式,再考虑等式成立的条件,从而判断△ABC的形状.【详解】解:∵a2c2-b2c2=a4-b4,∴a4-b4-a2c2+b2c2=0,∴(a4-b4)-(a2c2-b2c2)=0,∴(a2+b2)(a2-b2)-c2(a2-b2)=0,∴(a2+b2-c2)(a2-b2)=0得:a2+b2=c2或a=b,或者a2+b2=c2且a=b,即△ABC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1、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DE=CF,再证明EB=ED,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ED∥BC,EF∥AC,∴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DE=CF,∵BD平分∠ABC,∴∠EBD=∠DBC,∵DE∥BC,∴∠EDB=∠DBC,∴∠EBD=∠EDB,∴EB=ED,∴EB=CF.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22、解:(1)①.②或.(2)当点D是AB的中点时,△CEF与△ABC相似.理由见解析.【解析】(1)①当AC=BC=2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若△CEF与△ABC相似,分两种情况:①若CE:CF=3:4,如图1所示,此时EF∥AB,CD为AB边上的高;②若CF:CE=3:4,如图2所示.由相似三角形角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A=∠ECD与∠B=∠FCD,从而得到CD=AD=BD,即D点为AB的中点;(2)当点D是AB的中点时,△CEF与△ABC相似.可以推出∠CFE=∠A,∠C=∠C,从而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详解】(1)若△CEF与△ABC相似.①当AC=BC=2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答图1所示,此时D为AB边中点,AD=AC=.②当AC=3,BC=4时,有两种情况:(I)若CE:CF=3:4,如答图2所示,∵CE:CF=AC:BC,∴EF∥BC.由折叠性质可知,CD⊥EF,∴CD⊥AB,即此时CD为AB边上的高.在Rt△ABC中,AC=3,BC=4,∴BC=1.∴cosA=.∴AD=AC•cosA=3×=.(II)若CF:CE=3:4,如答图3所示.∵△CEF∽△CAB,∴∠CEF=∠B.由折叠性质可知,∠CEF+∠ECD=90°.又∵∠A+∠B=90°,∴∠A=∠ECD,∴AD=CD.同理可得:∠B=∠FCD,CD=BD.∴AD=BD.∴此时AD=AB=×1=.综上所述,当AC=3,BC=4时,AD的长为或.(2)当点D是AB的中点时,△CEF与△CBA相似.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连接CD,与EF交于点Q.∵CD是Rt△ABC的中线∴CD=DB=AB,∴∠DCB=∠B.由折叠性质可知,∠CQF=∠DQF=90°,∴∠DCB+∠CFE=90°,∵∠B+∠A=90°,∴∠CFE=∠A,又∵∠ACB=∠ACB,∴△CEF∽△CBA.23、(1)证明见解析;(2)+;(3)的值不变,.【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45°,∠ACB=9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PB=90°,得到∠AP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2)作BH⊥CP,根据正弦、余弦的定义分别求出CH、PH,计算即可;(3)证明△CBP∽△A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详解】(1)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C,∴∠ABC=45°,∠ACB=90°,∴∠APC=∠ABC=45°,∴AB为⊙O的直径,∴∠APB=90°,∵PD=PB,∴∠PBD=∠D=45°,∴∠APC=∠D=45°,∴PC∥BD;(2)作BH⊥CP,垂足为H,∵⊙O的半径为2,∠ABP=60°,∴BC=2,∠BCP=∠BAP=30°,∠CPB=∠BAC=45°,在Rt△BCH中,CH=BC•cos∠BCH=,BH=BC•sin∠BCH=,在Rt△BHP中,PH=BH=,∴CP=CH+PH=+;(3)的值不变,∵∠BCP=∠BAP,∠CPB=∠D,∴△CBP∽△ABD,∴=,∴=,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解:(1)证明见解析;(2)⊙O的半径是7.5cm.【解析】(1)连接OD,根据平行线的判断方法与性质可得∠ODE=∠DEM=90°,且D在⊙O上,故DE是⊙O的切线.(2)由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可得AD的长,又有△ACD∽△A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代入数据即可求得圆的半径.【详解】(1)证明:连接OD.∵OA=OD,∴∠OAD=∠ODA.∵∠OAD=∠DAE,∴∠ODA=∠DAE.∴DO∥MN.∵DE⊥MN,∴∠ODE=∠DEM=90°.即OD⊥DE.∵D在⊙O上,OD为⊙O的半径,∴DE是⊙O的切线.(2)解:∵∠AED=90°,DE=6,AE=3,∴.连接CD.∵AC是⊙O的直径,∴∠ADC=∠AED=90°.∵∠CAD=∠DAE,∴△ACD∽△ADE.∴.∴.则AC=15(cm).∴⊙O的半径是7.5cm.考点:切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
本文档为【2023届辽宁省大连协作校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题及答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