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交响音乐鉴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2018-12-04 63页 ppt 3MB 7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精品资料库

初级护师

举报
交响音乐鉴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810~1910)第一节德国、奥地利作曲家1、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有“歌曲之王”称号,代表作品有歌曲《野玫瑰》、《鳟鱼》、《魔王》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交响曲《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伟大”交响曲》。作品欣赏:《f小调音乐瞬间》(aba三段式)a段:乐曲欢快、轻盈,b段:情绪激昂,富有阳刚之气,最后a段再现。声乐套曲《冬之旅》(根据诗人缪勒同名诗作创作)-全曲24...
交响音乐鉴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810~1910)第一节德国、奥地利作曲家1、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有“歌曲之王”称号,代作品有歌曲《野玫瑰》、《鳟鱼》、《魔王》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交响曲《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伟大”交响曲》。作品欣赏:《f小调音乐瞬间》(aba三段式)a段:乐曲欢快、轻盈,b段:情绪激昂,富有阳刚之气,最后a段再现。声乐套曲《冬之旅》(根据诗人缪勒同名诗作创作)-全曲24首第一首“晚安”(夸斯索夫演唱)《冬之旅》写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爱人的拒绝,而离乡背景踏上茫茫的旅途。套曲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沉睡着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潺潺的小溪等,来衬托和刻划主人公的心理。整个作品之中的情感是多变的,有表现幸福温馨回忆的例如《菩提树》《春梦》,也有表现热情和奔放情绪的如《邮车》《风信旗》,也有伤感和失落情绪比如《晚安》《乌鸦》《在河上》等,还有情感压抑中的爆发和抗争比如《暴风雨的早晨》。2、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1809~1847)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9岁时,门德尔松已经是光芒四射的钢琴家,十六岁时,他就在家中与私人交响乐团一起为柏林知识界和艺术界的精英演奏。1829年,门德尔松首次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掀起了复兴巴赫的运动。33岁时,门德尔松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经常以指挥家、钢琴家等身份在各地演出。其音乐风格优雅、清新、活泼。主要作品:《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作品《无词歌》——“春之歌”、“船歌”、“纺车之歌”《无词歌》-“春之歌”(aba三段式)a段旋律流畅、欢快、波浪起伏,表现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b段情绪热烈,仿佛从春景描绘到对春天歌咏,最后a段再现。《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op.6)很热情的快板、奏鸣曲式。管弦乐的琶音营造了略微伤感的背景,主奏小提琴奏出优美而又略带忧郁的主部主题,迅速把乐曲带入了梦一般的世界,过渡段后,长笛与单簧管奏出咏叹、温馨甜美的副部主题。发展部主部主题变成大调出现,显得格外明朗。经过长大的华彩段落,进入再现部。再现部由长笛、单簧管稍显宁静的重复主部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之后由木管以E大调重复副部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最后主奏小提琴跑动音符,逐步将乐曲推向高潮结束。3、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出生乐师家庭,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作曲天赋,14岁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20岁在欧洲旅行演出,并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对其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人们常把他和巴赫、贝多芬称为“三B”主要作品:四首交响曲二部钢琴协奏曲室内乐《摇篮曲》、《第5号匈牙利舞曲》(著名小型作品)童年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天赋,最初志向当诗人、剧作家,十五岁听到贝多芬交响曲,立志当作曲家,音乐以自学为主。1831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1849年参加德累斯顿起义,后遭通缉,流亡瑞士,完成系列论著《歌剧与戏剧》、《未来艺术品》等。1864年在拜鲁伊特建立节日剧院,专门上演自己的歌剧。他的歌剧及艺术哲学不仅对音乐家还对诗人、画家、剧作家都产生深刻影响。其影响力延续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4、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乐剧(musicdrama):取材于神话故事;取消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界限;交响乐队具有主导作用。其乐剧是交响化的歌剧。主要作品:《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全剧约长16小时)《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莱茵河的黄金》人物:众神之王:沃坦火神:娄格青春之神:费莉亚巨人兄弟:法索尔特、法夫纳侏儒王:阿贝利希5、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生于波西米亚的一个小村落。马勒从小在音乐上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引起了他父亲的重视,在马勒15岁那年,他进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马上成了佼佼者,但迫于生计,马勒决定从事指挥。而最早确定马勒音乐家地位的并不是作曲,而是指挥,马勒可以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指挥之一。马勒在音乐上主要的贡献是交响曲,他是继贝多芬、勃拉姆斯之后,德、奥最杰出的交响曲、声乐曲作曲家。在交响乐领域里,马勒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比如《第八交响曲》由于编制庞大,又号称“千人交响曲”。另外,马勒喜欢声乐,除了在交响曲中几乎都加入人声之外,马勒的几部大型的声乐作品,相比舒伯特、舒曼的艺术歌曲来说,马勒的艺术歌曲的特点是交响化,织体庞大而厚重。如《旅行者之歌》、《青年魔术号角》等,堪称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精品。作品欣赏《大地之歌》创作于1908年。《大地之歌》共有六个乐章,在六个乐章中,第1、3、5乐章加入了男高音独唱,第2、4、6乐章加入了女中音(或男中音)独唱,这里讨论第六乐章。这个乐章的歌词分别来自于孟浩然和王维诗。特别是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志,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的那种反复吟咏,去意已定的消极情绪令人愁闷的透不过气来。乐曲的开头用中国的大锣敲出低沉的鸣响,随之而来的双簧管吹奏出一段哀愁伤感的旋律:仿佛在向这个尘世告别时,吐露的最后一丝哀鸣,这段旋律的动机贯穿全曲,给人一种肃穆冰冷的感觉。第二节波兰、匈牙利作曲家1、肖邦(FredericChopin1810~1849)——钢琴诗人自幼学习钢琴。7岁公开演奏。15岁发表音乐作品。16岁入华沙音乐学院,19岁毕业,21岁去法国就此定居。——创作:华沙时期以风俗性,技巧性为特征。巴黎时期风格成熟,体裁扩大,内容加深。——体裁范围:练习曲、前奏曲、玛祖卡、波兰舞曲、夜曲、圆舞曲、叙事曲、谐谑曲等。作品欣赏:1、《c小调“革命”练习曲》《E大调“离别”练习曲》2、《降B大调玛祖卡》-abab1acac1a3、《b小调圆舞曲》4、《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aba5、《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比较聆听:柴科夫斯基《波兰舞曲》-出自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6、《降E大调夜曲》-aba练习曲是一种为学习而作的乐曲,通过练习,帮助演奏者获得一定的演奏技能。《c小调练习曲》乐曲从不协和音开始,引出一连串汹涌澎湃的短促音符。曲中有突然的跃进、有激流般倾泻而下的乐音、有戏剧化的夸张及偶尔的抒情。《E大调练习曲》主题音调亲切、温存,又充满惆怅与忧郁,左手纯朴的伴奏音型像是远方传来的故乡风笛声。玛祖卡是波兰的一种社交性舞蹈。三拍子、速度不太快,特点是重音常出现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降B大调玛祖卡》主题旋律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中二个插段都是波兰民间风俗场景的描绘。插段一:音调在狭窄的音域平滑地流动着,表现玛祖卡特有的滑行式舞步。插段二:左手音响空洞,模仿波兰民间乐器“都达”的音响效果,右手音调诙谐,表现一个拉不准音乡村提琴手和“都达”合奏情景。 波兰舞曲:是一种三拍子舞曲,源于一种波兰贵族庄严的队列舞曲。《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乐曲开始呈现了一个雄壮的主题,此段雄伟有力;中间段出现类似进行曲的旋律,左手不间断快速重复的八度伴奏着,它考验演奏者的力度和耐力;最后再现英雄气势的旋律。夜曲:起源于英国天主教晚祷歌词,第一个写夜曲的作曲家是英国作曲家菲尔德 《降E大调夜曲》 乐曲有着长长的旋律,还有肖邦曲特有的装饰音,伴奏带有舞曲风格的轻快节奏。2、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自幼随父学钢琴。1821年全家迁往维也纳,后随车尔尼学琴。1823至1835在巴黎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1848至1861移居德国魏玛。1865年在罗马成为修士。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长。作品:13首交响诗(著名的有《前奏曲》、《塔索》、《玛捷帕》)。两部交响曲《浮士德》《但丁》。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旅游岁月》(三集)作品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查尔达什:(缓慢的)拉苏舞、(欢快的)弗里士舞交响诗《玛捷帕》取材于法国诗人雨果的同名诗交响诗:由李斯特首创。交响诗大多取材于文学或诗歌。通常为单乐章,结构严谨,主题变形是其常用的创作手法。 《爱之梦》主题出现在中音区,浑厚的音色、朴实的音调,在模仿竖琴音响的背景之下,主题显得含蓄深沉;中间情绪热烈像是爱的炽热表达;再现段主题旋律在高音区出现。《钟》根据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钟》改编。采用回旋曲式,主题多次出现,因钢琴模仿性强,主题给人印象深刻。钢琴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该曲,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奏鸣曲式呈示部:主部主题雄伟壮阔、沉着有力。副部主题明朗充满柔情。展开部:转入快板。暗示人生旅途中暴风雨即将来临。插部:田园曲,暴风雨后人们尽情享受乡间安逸的生活。再现部:副部主题,有原先抒情性格变为雄伟的进行曲。主部主题,好似一曲壮丽的青春诗歌。诗人拉马丁法国作曲家杜卡(1865~1935)交响诗《小巫师》——取材于歌德的同名叙事诗,全曲分为引子、中段和结尾三部分。乐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中情节。第三节法国作曲家1、柏辽兹(HectorBerlioz1803~1869)法国作曲家,出生医生家庭。早年遵从父母愿望,考入巴黎医学院,后放弃医学,182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走上了创作、指挥、音乐评论的道路。代表作《幻想交响曲》(1830年)——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在《幻想交响曲》中,作曲家表达了他自己的幻想,激发他幻想的是,作曲家迷恋上一位爱尔兰女演员史密森。史密森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扮演奥菲莉亚。史密森小姐化作热情的主题,出现在第一乐章,后在其它乐章反复出现。一位极度敏感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年轻作曲家,正处在无望的爱情的深深的痛苦中,因此服用了鸦片。然而鸦片的药效无法致命,却让他进入各种各样古怪的幻觉中。他脑中闪过的激动、情感和记忆,都转变为音乐的形象和乐思。他挚爱的女子,变成一段旋律,一个不断再现的主题(固定乐思),萦绕在他脑海中。第一乐章:梦幻、热情——(固定乐思热情洋溢又高贵羞怯)第二乐章:舞会(圆舞曲)—aba三段式(固定乐思变为圆舞曲)第三乐章:田野风景最后两个乐章表现主人公,为忘却单相思的爱情,吞服鸦片所产生的幻觉。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第五乐章:女巫安息日之梦(固定乐思变成怪诞、粗俗的曲调)进行曲最初用于军队队列音乐,后扩大到婚礼、葬礼、节庆等。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瓦格纳“婚礼进行曲”(歌剧《罗恩格林》)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2、比才(GeorgesBizet1838~1875)比才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为出色的歌剧作曲家。他的《卡门》为法国带来世界性的荣誉。比才是在一个音乐家庭中成长起来,他的父亲是歌唱教师,母亲是优秀的钢琴家。比才9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直到18岁毕业,期间创作的作品及在钢琴、管风琴比赛中多次获奖。此后,事业进展的不太顺利,一些作品上演没有激起观众的热情,1875年3月《卡门》首演受到冷遇,三个月后比才去世。三年后,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最伟大的歌剧,是至今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作品欣赏《卡门》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剧中人物:卡门(吉普赛女郎)唐·荷塞(骑兵班长)艾斯卡米约(斗牛士)卡门舞台剧照序曲(“命运动机”)——哈巴涅拉舞曲——谢吉第亚舞曲——吉普赛舞曲——斗牛士进行曲——花之歌——终曲3、轻歌剧作为歌剧的一个种类,轻歌剧又被称为小歌剧。它的剧情一般比较轻松幽默,音乐大多风趣活泼,常常用圆舞曲、浪漫抒情的船歌、情歌等,体现出一种世俗的浪漫主义情调。(法国和奥地利是轻歌剧的主要演出场所)A、奥芬巴赫(1819~1880)《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娜》作品欣赏《霍夫曼的故事》——船歌(朱丽叶塔、尼克劳塞二重唱)乐曲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和节拍写成,曲调十分优美,伴奏部分采用6/8拍子,表现有规律的荡桨节奏。《地狱中的奥菲欧》剧照B、约翰·斯特劳斯(1825~1899)《蝙蝠》 序曲 笑之歌(阿黛拉咏叹调)剧中人物:埃森斯坦伯爵罗莎琳德(伯爵夫人)法尔克医生奥尔洛夫斯基亲王阿黛拉(女佣人)作品欣赏《闲聊波尔卡》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闲聊波尔卡》合唱歌词喳喳叽叽说的是悄悄话叽叽喳喳我也来听听喳喳叽叽听完了告诉他那多嘴多舌的人们啊不说话闷得慌就喜欢闲聊和说闲话象叽叽喳喳小老鼠大花猫蚊子叫马儿跑东拉西扯实在可笑叽叽喳喳你说的是什么喳喳叽叽说的是悄悄话叽叽喳喳你也来听一听喳喳叽叽听完就去告诉他本来是小老鼠传来传去你传我我传他说得比那大象还要大大街小巷到处在讲闲话男女老少人人爱讲闲话古往今来总是在讲闲话第四节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出生于师家庭,自幼学琴,曾在圣彼得堡司法部任职。1862年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6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6年和梅克夫人建立通信关系,梅克夫人定期向他提供资助,其通信长达13年之久。其作品将民族精神与国际元素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充满主观和激情的音乐。创作范围:歌剧、舞剧、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等。代表作:交响曲(4、5、6)管弦乐《1812序曲》《罗米欧与朱莉叶》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歌剧:《尤根·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室内乐:《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欣赏《如歌的行板》——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乐曲结构为aba三段式。a段:主题取之于乌克兰民歌,委婉忧伤。b段:是一个诉说性主题,带有热切和忧郁的情调。最后是a段再现。《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作于1874年,作曲家起初是献给俄罗斯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但遭到他的拒绝,其理由是,作品粗俗、没有章法,不符合古典,还对作品提出了修改意见。柴科夫斯基一气之下非但一个音都没改,而且将作品献给著名的德国钢琴家冯•彪罗。1875年由彪罗首演于波士顿,大获成功。三年后,尼古拉•鲁宾斯坦重又演奏此曲,誉满欧洲。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引子主题宽广壮丽;主部主题源于乌克兰民歌;副部主题甜美富于幻想色彩。《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1893年写成的。关于这部作品,柴科夫斯基在信中曾这样写道:“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部交响曲中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在旅途中起腹稿时我常常恸哭失声。”“我确实认为它是我的全部东西里最好的,特别是,最真挚的,我从不曾像爱它这样爱过我的其它音乐子女。”作品的标题“悲怆”,是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杰斯特所起,非常贴切地揭示出交响曲所表达的内容,因此,柴科夫斯基就欣然接受了。全曲表现了悲哀、痛苦、幻想和斗争,而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穿始终。第一乐章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乐曲开始的引子,缓慢、暗淡,充满了叹息和伤感的音调,由大管在低音区沉重地奏出。呈示部主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它那急促的、痉挛式的节奏和跳动不息的音调,显得焦虑不安。副部主题是作曲家作品中最动人旋律之一,它那迷人的抒情曲调,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小提琴曲《忧伤圆舞曲》芭蕾舞剧: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艺术形象的舞台艺术。哑剧不用台词而以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芭蕾舞剧《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讲述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齐格费里德王子相遇并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魔法,奥杰塔公主恢复了人身。《天鹅湖》——天鹅主题、四个小天鹅、西班牙舞曲在竖琴荡漾的琶音衬托下,木管乐器奏出温柔、凄美的天鹅主题。木管四重奏奏出的“四个天鹅”,节奏轻快活泼、旋律跳跃,生动地表现其形象。西班牙舞曲热烈粗犷,全曲贯穿波莱罗强劲的节奏。第五节意大利作曲家1、生平1813~1901——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受到商人安东尼奥·巴列齐资助——18岁报考米兰音乐学院被拒绝;后随斯卡拉剧院总监维拉尼亚学习音乐——《纳布科》使其成名。——中期作品《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伊达》——晚期作品《奥赛罗》、《法尔斯塔夫》1、威尔弟的歌剧2、作品《纳布科》——合唱“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弄臣》——咏叹调“女人善变”《茶花女》——二重唱“饮酒歌”《游吟诗人》——合唱“铁匠之歌”《阿伊达》——凯旋进行曲3、作品欣赏《茶花女》取材于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主要人物:维奥列塔、阿尔弗莱德(贵族青年)、乔治·阿蒙(阿尔弗莱德父亲)歌剧刻画维奥列塔心理转变的三个阶段:欲罢不能的爱情渴望(第一幕);迫于外力的自我放弃(第二幕);无可挽回的悲惨结局(第三幕)欣赏:男女声二重唱“饮酒歌”明朗的大调色彩、轻快的舞曲节奏、贯穿全曲的跳跃音调,抒发对真诚爱的渴望。;《弄臣》取材于雨果戏剧的《国王寻乐记》主要人物:曼图亚公爵、黎格莱托(弄臣)、吉尔达(黎格莱托之女)、刺客兄妹剧中弄臣黎格莱托是宫廷的玩偶,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又是一个不幸的受害者,歌剧具有警示含义。欣赏《可爱的名字》(吉尔达咏叹调)华丽的旋律,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洋溢着浪漫幻想的抒情气息,表达初恋少女热烈喜悦的心情。《女人善变》(公爵咏叹调)节奏轻快活泼、音调花俏,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2、普契尼(1858~1924)普契尼的歌剧通俗,但隐含着生命的激情,尤其是他的那些热血沸腾的咏叹调,更是将这种激情推向了极致。其有着高超的旋律天赋,善于表现女性命运和心理,其著名歌剧都是用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的。《托斯卡》:讲述演员女主角托斯卡的刚烈和对爱的忠贞。《蝴蝶夫人》:讲述日本艺伎巧巧桑的无助和被遗弃的命运。《图兰多》:讲述中国古代公主图兰朵美丽、冷酷,最终被爱感化。《波希米亚人》又称《绣花女》:讲述女主角咪咪的痴情和不幸。欣赏:《贾尼·斯基基》——劳蕾塔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全曲旋律温婉典雅,结构短小精炼,音域适中。演唱时以单纯朴素的情感、连贯流动的声音、均匀柔和的声线,表现出劳蕾塔利用“以软弱获胜”的女性特质,对父亲发出“不能相爱,宁愿死去”的温柔威胁。《蝴蝶夫人》——巧巧桑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乐曲运用了朗诵式的宽广抒情旋律,表现蝴蝶夫人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当唱到“谁来了,谁来了”时,曲调由平稳转入急促,音调与唱词渐趋密集,近似说话,勾画出她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图兰多》——卡拉夫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眠”第六节民族乐派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乐派把民族性的表现作为追求目标,其作品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音乐语言上,还表现在题材等内容上。1、俄国A、格林卡(1804~1857俄国民族乐派奠基者)代表作:《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B、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鲍罗丁(1833~1887)代表作: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歌剧《伊戈尔王》-“波罗维茨女奴”合唱莫索尔斯基(1839~1881)代表作:交响诗《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里姆斯基·科萨可夫(1844~1908)代表作:交响组曲《雪赫拉查德》强力集团十九世纪中叶形成于圣彼得堡,其成员大都未受过正规音乐专业训练,自学成才、业余时间作曲,非常重视民间音乐,都是李斯特交响诗的拥护者。鲍罗丁化学家,被称为“星期天”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当过军官,退役后在政府部门任职,成员中最大胆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海军军官,成员中音乐素养最高的,退役后,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作曲和配器法教授。《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基辅王的女儿柳德米拉与武士鲁斯兰举行婚礼时,新娘被魔法师抢走了。新郎凭着他超人的武艺和机智勇敢,借助一把神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救出了新娘。序曲音乐明朗,热烈而富有变化,用奏鸣曲式写成。主部主题欢快、明朗,热情奔放,表现了鲁斯兰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副部主题优美如歌,来自剧中鲁斯兰的咏叹调,表现了对爱的憧憬作品欣赏:《图画展览会》——“牛车”这部钢琴组曲共分10段,每段表现了一幅绘画。“牛车”表现了一幅木轮的波兰牛车图。乐曲开始沉重、缓慢的和弦,生动地表达了牛车笨重的形象。交响诗《荒山之夜》神奇的声音从地下涌上来,幽灵出现,最后是魔王上场。颂赞黑暗之神魔王和女巫们安息日的狂欢。在狂欢进入高潮时,远处传来小教堂的钟声,驱散了幽灵。天亮。整个乐曲形象逼真、富有戏剧性。交响组曲《雪赫拉查德》第二乐章——卡兰达王子的故事乐曲开始独奏小提琴奏出的旋律优美流畅,是温柔美丽的雪赫拉查德的主题。整个乐章都有浓郁的东方色彩。2、捷克斯美塔那(1824~1888捷克民族乐派奠基者)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有6首交响诗组成)——第2首“沃尔塔瓦河”最为著名德沃夏克(1841~1904)代表作:《第九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水仙女咏叹调“月亮颂”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乐曲细致优美的描绘了源于波希米亚森林中的两股清流,一个清凉、一个温暖,波动起伏,潺潺而下,在晨光下汇成宽阔的沃尔塔瓦河,时而汹涌,时而蜿蜒而下,流经一处处山谷、村庄、牧场。《第九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旋律哀婉动人,后被人填上歌词,取名为《思故乡》,更受世人喜爱。歌剧《水仙女》-水仙女咏叹调“月亮神”水仙女请求月亮告诉英俊的王子,自己在湖边等他。旋律甘美、饱含深情。3、挪威格里格(1843~1907挪威民族乐派奠基人)代表作应易卜生之邀为其戏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二段乐曲,从中挑出八首,编成二套组曲,第一组曲最为著名。《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一首晨景——第四首在山魔的宫中晨景乐曲开始在长笛上奏出了柔美、清朗的主题,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连续出现,表现出了太阳冉冉升起的景象。5、西贝柳斯(JeanSibelius,1865-1957)是半路出家的作曲家,20岁的时候,西贝柳斯还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在音乐学院进修音乐。但天资的偏好最终使他放弃了法律,随后的几年,西贝柳斯在柏林,维也纳等地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最终学成归国担任音乐学院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林期间,西贝柳斯结识了同样来自芬兰的作曲家卡扬努斯,在这位作曲家的启发下,西贝柳斯开始关注本民族的历史和史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在19世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中,几乎都不约而同的扎根在本民族传统中。如果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观念其实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普遍信仰。作品聆听交响诗《芬兰颂》作品《芬兰颂》作于1899年。这一年沙皇俄国加紧了对芬兰的统治,激起了芬兰人民极大的愤慨和爱国民族激情,西贝柳斯为一次爱国活动写下了这首作品。由于作品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国思想,被沙皇禁止在芬兰演奏和出版,作品曾多次改名。直到1917年芬兰独立,才得以公开演出。作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苦恼。在定音鼓轮奏的轰鸣声中,铜管乐器奏出了沉重压抑的主题,表达了祖国的危难。 随后出现木管乐器赞美诗般的四部和声,继而转为弦乐器演奏,表现了深挚的民族感情。音乐的行进逐渐加快,铜管乐器吹出了急促、号角性的音调: 它的节奏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第二部分表现被压迫民族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胜利的信心。 一开始在低音乐器上出现被称为“号召动机”,接着引出木管乐器上进行曲式的、铿锵有力的主题; 在铜管激昂的号召下,定音鼓和打击乐的加入,音乐更加激情澎湃,在戏剧性的高潮,情绪突然发生转折,木管乐器奏出一段合唱风格的、平静而肃穆的旋律: 它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渴望。进行曲式的主题再次重现,最后,音乐在雄壮的乐队全奏中以浑厚、丰满的音响结束。 第五章二十世纪音乐二十世纪音乐,在风格上已经不像十九世纪那样,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对现代派作曲家来说,他们不在乎大众的反应,只是告诉别人“我”就是这样想的,作曲家们热衷于音响实验的探索,这也使得二十世纪音乐流派纷呈、多元化。现代派作曲家在创作手法、音乐语言上,都表现出反传统性,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二十世纪可供分析、思索、探讨的音乐作品不少,但能激起群体性兴奋的作品太少。作品欣赏:1、传统风格的——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远古气息的、诗意、浪漫、唯美)2、传统与爵士风格的——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传统技术手法与美国爵士乐、布鲁斯、拉格泰姆相融合)3、现代原始风格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以参差不规则的节奏和粗鲁的和声,取代传统有规律的节奏运动)4、现代传统风格的——巴托克《小宇宙》no.128(民间素材与现代化的不对称节奏型相结合)5、现代无调性风格的——韦伯恩《5首管弦乐曲》(没有旋律,只有声音大小、节奏长短的对比变化)一、印象主义受“印象主义”绘画影响,“印象主义”绘画注重阳光和色彩,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音乐用音色和新颖的和声,来表现阳光下的感觉世界。德彪西(1862~1918)代表作:前奏曲《牧神午后》—取材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作。二、新原始主义从原始艺术中寻找创作素材,它崇尚狂烈的节奏和相互撞击的不协和音。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代表作:舞剧《火鸟》、 《春之祭》——少女的舞蹈三、表现主义音乐:与“表现主义”绘画同步产生,“表现主义”绘画常用夸张、扭曲的形体,灰青色彩来表现人内心的苦闷、绝望。“表现主义”音乐的特征是无调性、力度的极端变化、音响的刺耳、不协和。1、勋伯格(1874~1951)代表作:《一个华沙幸存者》《月光下的皮埃罗》2、韦伯恩(1883~1945)代表作:《五首乐队曲》3、贝尔格(1885~1935)代表作:歌剧《沃切克》四、其它、萨蒂(法国人)——“烦恼”、钢琴曲《裸者舞蹈》赖奇(美国人)—“六架钢琴”约翰·凯奇(美国人)——钢琴曲“4分33秒”斯托科豪森(德国人)—《一个房子的音乐》、“钢琴曲”
/
本文档为【交响音乐鉴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