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外语教学心理学(11500)

2019-01-05 45页 pdf 591KB 20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9046

暂无简介

举报
外语教学心理学(11500)广东省专升本考试复习资料外语教学心理学(11500)内部资料,禁止外传【中心官方信息发布】【考试报名信息发布】吕言教育专升本公众号:OK91812中心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师地铁站B口高科大厦B座901《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重点笔记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注意和联想主义1.早在17、18世纪,外语教学中盛行的翻译法,就是在机械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出现的。2.按机械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3.著名经验主义者和联想主义者的传统理解是,一切知识...
外语教学心理学(11500)
广东省专升本考试复习资料外语教学心理学(11500)内部资料,禁止外传【中心官方信息发布】【考试报名信息发布】吕言教育专升本公众号:OK91812中心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师地铁站B口高科大厦B座901《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重点笔记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注意和联想主义1.早在17、18世纪,外语教学中盛行的翻译法,就是在机械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出现的。2.按机械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3.著名经验主义者和联想主义者的传统理解是,一切知识始于感觉,较高水平的复杂观念,则由感觉并通过联想过程获得。4.可以说,翻译法是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5.在外语教学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直接法,则以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6.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用于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室。7.直接法以模仿为主,理论无需先行,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等主张的基本点就在于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来外语教学过程。主要点也在于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8.帕默是直接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斯威特强调重复和记忆的必要性。9.学习语言是导致形成“自动化”习惯和不自觉地使用语言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导致形成概念和系统思维的学习过程。10.帕默和斯威特一样都赞同外语学习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二、巴甫洛夫学说(巴普洛夫与狗,生理学家、科学家)1.40年代至60年代在苏联等一些国家外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自觉对比法,无疑是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在心理学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自觉对比法的倡导者们正是根据两个信号系统的原理提出了依靠本族语原则。3.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原苏联外语教学界曾进行过外语教学改革的讨论—崛起自觉实践法。4.自觉实践法以别里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别里亚耶夫所著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导致巨额掌握外语。从而提出要培养外语思维。后来列昂季耶夫提出“言语活动”论。5.言语活动理论用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提法,取代了别里亚耶夫的培养外语思维的提法。使自觉实践法突出了“交际性”原则。6.巴甫洛夫学说的巨大影响,特别明显的反映在行为主义的发展上。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40年代美国兴起的听说法,其理论基础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外,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2.行为主义实际上渊源于巴甫洛夫学说。3.沃森侧重条件发射学说,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4.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成新行为主义,把重点放在操作行为上,认为强化石条件作用的规律,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S–R–S)。5.50年代,法国创始的视听法或情景法,在直接法和听说法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情景的视觉感受方面。6.视听法一般说来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把外语学习过程归结为刺激—反应过程。但强调图像和声音刺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认为通过视听觉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7.格式塔理论的公式是,“有些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的行为决定,但部分过程本身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的”,确认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从而提出了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的主张。8.里弗斯的《心理学家与外语教师》,对听说法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进行了批判的分析。9.里弗斯在1968年出版的第二本主要著作中,保持了提出第二语言学习基本上是两阶段过程这一思想的立场。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1.60年代中叶出现的认知法,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受(现代语言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2.按乔姆斯基的说法,语言学则是认知心理学特定的分支。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认为掌握新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每种智力活动都包含一定的认识结构。4.皮亚杰反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提出S→(AT)→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5.布鲁纳的“基本结构”理论和“发现法”对认知法的发展也颇有影响。6.正是在唯理主义基础上发展了与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听说习惯理论截然不同的认知学习理论。7.在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论中,乔姆斯基的理性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8.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不是模仿,而是掌握规则,主要是语法规则。9.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功能法,亦称交际法,很快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10.功能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11.功能法是以(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五、第二语言学习心理学1.克拉欣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2.克拉欣和特雷尔所倡导的自然法,就是以这种习得理论为基础。3.自然法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区别习得和学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4.(名词解释)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的能力。5.语言学习仅限于监控和修正语言。6.习得对发展交际能力较学习更重要。第二节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其发展情景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据一般了解。还应以苏联别里亚耶夫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一、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任务和研究对象(论述)请谈谈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影响:1.外语教学心理学按学科分类,意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2.外语教学心理学研究对学生进行外语教育和教学的心理基础。3.外语教学心理学作为分科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无疑应以普通心理学一般原理为基础。作为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一门学科心理学,必须以依从教育心理学上的各种规律。此外,还必须利用学习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成就。4.任务就在于研究外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为建立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并正确组织外语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二、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第二章学习理论的发展1.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控制思维过程的三条联想规律:①接近率,指同时产生的思想是相联系的;②相似率,指在某种程度上彼此相象或一致的思想是相联系的;③对比率,指于相反或颠倒的思想构成联想。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进行人的学习心理试验。第一个对记忆进行系统的调查。3.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文字进行的记忆实验。4.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学习、记忆问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实验绘制的遗忘曲线。5.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是为了对联想主义学说所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检验,立足于经验主义观点。6.学习理论从来就是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对立观点的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一切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都属于联想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中包括桑代克、巴甫洛夫、格思里、赫尔、托尔曼、斯金纳和机能主义派的学习理论。)而对立面的格式塔心理学和较新的信息加工理论,则属于理性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1.桑代克的心理学说被列入联想心理学派,其学习理论被称为“学习的联结说”或“联结主义”。他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感觉印象与反应之间的联合或联结。因此他的学说可以说是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心理学说。2.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桑代克还提出了“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试误说)。他认为低级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最典型的方式是试误式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减少,逐渐形式固定的正确的反应。3.效果率认为伴随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将于情境更牢固地联结;随伴烦恼产生的反应则与情境的联结将削弱。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1.巴甫洛夫在1890年首先发现了条件反射,从而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领域。2.无条件刺激US—无条件反射UR,条件刺激CS—条件反射CR3.把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的条件作用,归属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体系。三、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1.格思里是早期的行为主义者。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沃森,一直是行为主义最突出的代表人物。3.格斯里提出“一组刺激如与某种运动随伴产生,当该刺激再度出现时,该运动将会随之产生。”这一原理把一切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和动作的同时结合。四、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赫尔把由于偏离最优生物条件而产生的身体需要看成动机的基础,假定了内驱力这个中间变量,认为内驱力的降低是强化的唯一基础。五、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1.现代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是由沃森行为主义派生出来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他主张把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看作反射。2.斯金纳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另一是操作性行为。3.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已知刺激,而是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因而操作性行为亦称自发性行为。4.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也有两种类型:即刺激型条件反射与反应型条件反射。前者适用于应答性行为,后者适用于操作性行为。5.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属于刺激型条件反射,强化与刺激相结合;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属于反应型条件反射,强化物与反应相结合。他强调的是与应答性行为相反的操作行为。6.操作性行为就是那种(有机体)作用于环境从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为是获得刺激的手段,所以这种反射又叫做工具反射。7.反射学习是S—R过程,而操作过程却是R—S过程。8.斯金纳认为,操作强度增加的关键不在练习而在强化,行为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强化作用。9.行为主义学派曾经在心理学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在教育方面有过极大影响。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理论1.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公式可表达为:有些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的行为决定的,但部分过程本身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2.他们坚决主张,整体比它各部分的总和多。3.似动现象指没有实际的物理运动时所产生的运动知觉。4.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5.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韦特默,其合作者考夫卡和苛勤。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1.托尔曼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把中间变量的概念引进了心理学。2.把S—R这种陈述理解为S—O—R。中间变量就是在O(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可引起一定的反应去回答一定的刺激。(如饥、渴、疲劳这些生理上的需要,都可以是中间变量。)3.托尔曼提出学习的认知理论,认为连续地完成一项任务,会建立起符号格式塔,它是环境中的线索和有机体的期望之间已经习得的关系。三、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1.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从工程学引入心理学的一门理论化新技术。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运用计算机运转程序的形式来进行理论描述。2.计算机模拟这种新理论方法就称为“信息加工”(简称IP)四、认知理论的新发展1.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企图把“认知”概括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并把人看成是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其基本特征在于能够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一系列操作过程,能对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2.狭义地说,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说,只是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流派。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认知,就是“转换、分析、加工、存贮、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4.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一种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和用计算机工作的原理说明人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学。5.认知心理学似乎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意识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混合体。6.皮亚杰是瑞士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他调查了儿童从幼婴到青少年各个阶段心理过程的发展情况。7.皮亚杰认为个体和环境是在继续的相互作用中结合起来,引向对世界的重新感知和对知识的重新组织。8.图式是皮亚杰用于人们为对付环境中各种特殊情境而发展的思维结构的术语。这些图式是构成可能有组织或有结构的行为类型的认知能力。(名词解释)9.皮亚杰认为,适应有两个相互补充的过程:同化和调节。10.同化是按信息与现有图式一致的方式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名词解释)11.调节是改变图式使之更好的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名词解释)12.皮亚杰认为智力和思维过程的发展要通过四个主要阶段或时期: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13.美国第一位推崇皮亚杰所作贡献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14.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15.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第一,能提高记忆保持,因为要求学生按有意义的方式组织信息;第二,能增长一般智力,因为可给学生提供为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第三,通过使用发现过程中固有的满意和奖励可激发内在的动机;第四,促使习得进取能力和发现的启发性。16.如果说,发现学习以归纳为特征,阐释学习则是以演绎为主了。17.奥苏泊尔是阐释学习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指出,用发现法和阐释法最后都能使我们获得概念和原理。机械发现学习,机械阐释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阐释学习。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以其他一、观察学习1.班杜纳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就企图给行为矫正原理和认知心理学作出更为平衡的综合。2.社会学习理论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而且与注意做中间相比,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或读到有关报导或看到有关照片),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名词解释)3.人类的观察学习涉及两种表征系统,一是形象的,二是言语的。二、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1.加涅运用信息加工模式解释学习活动,着重考察了影响人类学习的条件。2.他认为必须明确地区别各种范畴的学习结果—既学到的各种才能。这五种主要范畴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3.加涅的八种类型的学习(P36)信号学习—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的联结,斯金纳的辨别操作、概念学习—对一类刺激的共同性反应三、学习的神经生理学第三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第一节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一、心理语言学的诞生1.奥斯古德和赛比奥克于1954年把讨论会的文件和报告汇编成专集《心理语言学:理论与研究问题概述》。2.奥斯古德和赛比奥克这本《心理语言学》的问世,标志着心理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诞生。二、心理语言学的重大发展(一)转换生成语法引起的震动1.乔姆斯基发表的《句法结构》一书,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震动。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统天下(P45)。提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等重要概念,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起了一定的开拓作用。(二)各种学科的新汇合维戈茨基提出的“内部语言”说,不仅大大丰富了认知心理学,而且创建了当时苏联心理语言学派。第二节体现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几个方面在语言的心理学中,人们关心的是三个过程:理解、表达和习得。一、语言和言语1.早在本世纪之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就提出了应区分语言和言语。这已成为当代语言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p46)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3.语言是交际工具。4.语言是社会现象,其创造者和所有者是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人民。5.语言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6.言语是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成果。7.言语是个人心理现象,其创造者和所有者是个人。8.言语作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即人的言语活动,可划分为听、说、读、写的过程,也可以是实现交际过程的结果。(什么是言语?)9.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首先是人的言语活动,亦即个人运用语言如何在心理上成为可能的问题。二、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层次有哪些?(简答题)a.音素b.音节c.词素d.词f.短语或词组g.副句h.句子i.话语或语段三、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以下2-6没划)2.在交际活动中有三个主要因素:a.说话者;b.听话者;c.信息系统。3.语言功能的这三个方面可冠以言语活动、命题内容和题材结构等名称,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4.有些学者认为语言有三项主要功能:叙事功能、表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填空)a.语言的叙事功能传递事实信息。b.语言的表态功能是提供关于说话者及其感情、偏爱、偏见和过去经验的信息。c.语言的社会功能为在人们之间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服务。5.英国语言学家哈利戴也认为语言有三种主要功能:a.构思功能b.人际功能c.话语功能。6.奥斯汀则根据讲话的意图和方式,把言语行为分为五类。(P51)四、语言和思维1.①早期符茨堡学派认为思想在表述之前已是现成的了,思想“体现”于词,如同人体穿衣一样。2.②行为主义者沃森归结为“言语的习惯”,言语是“外显的语言习惯”,思维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言语是“大声的思维”,思维则是“无声的自语”。(思维=语言)3.③△沃夫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是决定思维的结构。4.沃夫根据对印第安语的观察和与英语比较,认定不同语言具有全然不同的语法结构,因而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决定思维方式。5.沃夫的假设是强调语言反映现实的结构,他是极端的语言决定思维论者。6.④△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戈茨基在30年代发表的《思维与语言》已对思维与言语之间非常复杂微妙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7.他认为“思想不是在词中体现,而是在词中完成”。8.维戈茨基反对“完全现成的思想”的假说,提出了关于“思想”向扩展杏眼与转化的原理。9.他认为初始的“思想”与最后的外部表述之间有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是内部语言。10.内部语言是把内部的主观意思转化成外部扩展性言语意义系统的一种机制。内部言语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只有语法形式的无声言语;不同于思想,又有别于外部言语。(名词解释)11.⑤布鲁纳的观点,不象沃夫那样极端,而且受到维戈茨基和乔姆斯基等人极大影响。他强调语言是一种特有的认知系统,在思维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皮亚杰认为语言只是许多符号功能中特殊的一种,亦即语言只是一般认知活动的一个特殊方面。语言随着智慧运算阶段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发展是智慧发展的结果。13.语言和思维二者的关系是能动的、双向的,在功能上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却又存在着各自相对独立性。(简答题)五、语言的运用(一)言语的理解1.言语的理解是一个将言语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然后再转换成初始的言语思维最深层的语义表象的译码过程。(名词解释P55)2.言语不是作为一连串因素被感知的。感知的代码实际是音节和词素。词的理解是从许多可能的词义中所需意义的积极过程。3.理解(译码)句子的过程是由句子本身到表层句法结构,再到深层句法结构,最后理解句义的过程。4.整个话语的意思不等于单句意义的总和。(二)言语的产生言语产生是一个由起始动机和总的意向,经过内部言语阶段形成深层句法结构,再扩展成为以表层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语言的编码过程。(1.说什么的2.言语计划的执行)一、第一语言的习得(一)幼儿语言的初步通常把人的母语称为第一语言,亦称本族语,指随父母和生活环境自然习得并用于焦急的语言。(二)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习得语言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简答题P60)1.单独词句阶段,亦称命名阶段。2.二三词句阶段,亦称电文阶段。3.词素和转换阶段。词素通常按一定次序习得,决定这个次序的,有两个普遍性变量,那就是语言指示程度和音变可觉察程度。二、第二语言的学习1.第二语言是掌握本族语言后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另外一种语言。2.第二语言的学习与第一语言的习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首先是自然习得和有计划学习之间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5点:a.有计划的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心理和社会的要求。b.经过挑选的语言材料。c.学习语法规则。d.非真实而且有限制的语言环境。e.教学辅助手段和各种作业。第四章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第一节对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分析一、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关系1.语言和言语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二者掌握的途径不同。a.语言可以通过直觉地掌握这种语言的言语来实际掌握。b.语言还可以在学校条件下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c.至于言语,则它只能通过相应的实践来逐渐掌握。2.知识是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关系。(名词解释)3.知识的特点是可以理解和记忆。4.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名词解释)5.技能的特点是可以模仿和练习。6.技能还可以分为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7.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知识的应用则更少不了技能。知识与技能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等同。对培养技能说来,知识只能起促进作用,不能以掌握知识代替技能。8.一般说来,技能经多次重复达到自动化程度可成为熟练。但学习外语不能归结为培养外语熟练。9.掌握外语在于培养熟练的外语技能。10.按认知学派的结构同化说,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应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容纳新知识,这便是理解。二、各种言语技能之间的关系主要的言语技能,不外读、听、说、写、译等几种。第二节掌握外语言与技能的三个层级一、掌握外语言与技能的三个层级:1.领会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a.领会式掌握,表现在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当人能听懂(听觉领会)或读懂(视觉领会)言语时,这表明他达到领会式掌握言语技能的程度。b.“理解性言语技能的形成先于表达性言语技能。”(判断)c.领会式掌握以认知为特征。2.复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a.在心理学上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复用的名词解释)b.领会式认知起源于神经末梢,复用则起源于神经中枢。c.复用的特点就是再现过去感知并掌握过的某些语言材料。在复用时也会产生认识感。3.活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a.活用式掌握是以创造性再现所学材料为标志的,要求编造词的表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b.(P79)活用式掌握与复用式掌握在形式上似乎颇难分辨。最主要的区别还在于两个掌握层级之间心理活动上的差异。第三节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类型特点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两种基本心理类型:(P81)一、感性直觉类型二、理性逻辑类型掌握外语的第二种类型,以自觉推理地使用语言知识为特征。第四节掌握外语过程的神经生理基础1.早在1861年,布罗卡就发现左脑额下回和言语表达有关,是词的运动表象中枢。(P82)2.巴甫洛夫把客观世界一切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刺激物称为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名词解释)3.把由第一信号引起的皮层活动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名词解释)4.言语中的词(也可以成为条件信号,作为特殊的刺激物,标志着某一事物成为这一事物的信号。)巴甫洛夫把这种信号成为第二信号,即信号的信号。(第二信号名词解释)5.由第二信号唤起的皮层活动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名词解释)6.人在感知完全不认识的同时(无论是本族语词或外语词),当他不理解该词时,这个词还只是第一信号刺激物。7.翻译地掌握外语,不能说已真正掌握外语,因为外语词并未成为第二信号刺激物,而只能是第一信号刺激物。第五节外语能力的分析1.外语能力一般可划分为:掌握一定语言的能力、外语语感和外语思维。2.能力是顺利形成技能的前提,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掌握相应技能的难易及对技能调节的难易上。一、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a.外语语音能力b.外语词汇能力c.外语语法能力d.外语修辞能力二、语感1.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填空)2.语感应理解为对于语言的感性反映。3.语言是作为交际手段的复杂体系,使用语言的语感无疑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可在三大范畴中反映出来。4.一是反映词语所标志客体之间(即词义基础)的联系与关系;二是反映语言特征的(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特点)那些联系与关系;三是反映两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关系。(1.词义感2.关系感3.同异感)5.言语实践是形成语感的决定因素。先天素质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三、外语思维1.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在操任何语言时都是共同的。就思维内容而言,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名词解释)因为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可能形成完全相同的概念系统。2.外语思维和外语语感是外语言语能力的最高表现。第五章外语的感知1.言语知觉是言语理解的前提。2.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3.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是知识的源泉,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名词解释)4.知觉是分析器对外界事物、现象的整体进行的直接反应,是脑形成整体性映象的认识过程。(名词解释)5.知觉和感觉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6.知觉不同于感觉的是,感觉反映食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并具有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7.言语知觉是言语理解的准备阶段。8.在生理上,感知必须以大脑的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为前提。9.理解在生理上乃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在心理上则以领悟所感知到的对象为特征,展开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10.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言语的思想内容被理解,而思想的言语外壳被感知。第一节感知外语过程中各种感觉的作用一、言语听觉1.听觉器官能将频率为16—20000次/秒(赫兹)的音波—适度的听觉刺激—作为声音信息来接受。2.听觉的主观体验是音高、响度和音色,分别对应于声学上的三个基本量度:频率、强度和振动形式。(一)音高语言的音高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听到的声音频率愈高,其音调就愈高;频率愈低,音调愈低。(二)响度响度是可以听到的声音强度,与音波的物理强度对应。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声音也越响。(三)音长或音延指一个语音发音所用时间的长度。(四)音色音色指嗓音音质的特点,即基本频率和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附加振动成分(陪音)不同的声音能彼此区别开来的特殊品质。3.语调即音调变化构成的旋律模式。英语和其他许多语言均属语调语言。4.重音重音是多音节词中某一音节或句中某词发音响度较大的现象。句子的重音亦称逻辑重音。5.节奏即话语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音响运动模式。二、言语视觉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760毫微米到380毫微米之间的光波,也叫可见光。2.视敏度是视觉辨认客体或符号细节的敏锐程度。能辨认客体或符号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3.眼运动是以注视(眼停)、注视之间的运动即眼动,包括向后的运动即回视等为特征的。4.视觉幅度亦称周遭幅度,即一次注视所看到的量(通常按数目、字、字母或词计量)。5.认知幅度则是一次注视所认知和理解词的数量。(P106)三、言语动觉言语动觉是有发音器官(包括声带、口腔等)中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内各种动觉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将信息返转传入大脑皮层第二、第三额回所产生的感觉。四、言语知觉中各种感官的相互作用言语听觉、言语视觉和言语动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感知觉。在知觉口语或笔语过程中各种感官总是起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作用。五、语感的形成1.语感的心理特征,可归纳为这样三点:(简答题)第一,语感不是普遍适用的;能感觉一种语言(本族语),并不就能感觉到另一种语言(外语)。第二,语感和所有一般心理现象一样,不能遗传,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是培养起来的。是在人的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三,既然语感的结构非常复杂,人的语感形成永远不可能时立即的、整个的、各个方面的,而是逐渐形成的。2.就外语语感的形成而言,以下几方面因素是有帮助的:(问答或论述)a.先天的素质。b.语言的理论知识。c.实际运用语言的言语实践。(言语实践是形成语感的决定因素。)第二节言语知觉一、知觉的特点1.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恒常性、意义性和具体性等特点。2.整体性指知觉反映的不是客体的个别属性或标志,而是客体作为整体的形象。3.结构性在于知觉具有从分散的不必同时感知的单位建立整体形象的能力。4.恒常性指“保持”真实客体继续变化的特性;甚至客体的大小、照明状况、颜色浓淡等,都可能一直在变化,而我们能继续知觉客体的形象,正如知觉恒常不变的事物一样。5.意义性指知觉时使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东西产生意义并予指称的特征。6.具体性在于人们所知觉的,不是抽象的形象,而是实际存在的课题的形象。二、言语知觉的过程三、言语知觉中感觉与思维的统一1.语音被感知为音位,亦即感知为用以区别词义和语法形式的词。2.如果某种语言的某个音区别词义及语法形式,那么这个音就被感知为属于该语言语音组成的音位。四、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五、言语知觉中的意识部分与未意识部分六、言语中的发声材料和语言意义第六章外语的理解言语理解一般可在词汇、句子和话语这样三个层级来处理。如果把言语知觉加上去,实际上言语的处理可分为以下四个层级:1.言语知觉层级:识别语言信息的组成单位。(定义)f-i-r-e-f-i-g-h-t-e-r-s(实例)2.词汇理解层级:从记忆中恢复词的词汇表征并与继续展开的上下文结合。(定义)firefighters(实例)3.句子理解层级:在处理句子时决定其句法结构并储存句子的主要意思。(定义)Sinceshecouldnotjump,thefirefightershadtogether.(实例)4.话语理解层级:识别句子前后的上下文,并把句子的表征与上下文结合起来。(定义)Asthefireengulfedtheoperahouseanddrovebothsingersandcustomerstopanic.Therewasarushtothedoorwaysandthesopranotwistedherleg.Sinceshecouldnotjump,thefirefightershadtogether.(实例)第一节内部词汇的检索人脑中存在着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称为词汇检索。(名词解释)一、影响内部词汇检索的因素:(P125)1.词的使用频率。词的使用频率愈高,检索愈容易,检索所需时间愈短。确切的答案是在于与频率有关的另一因素---新近性。由于常听到的词一般也都是较新近的似乎频率可以预见词汇检索速度。当然实际上大部分是近现的效果。2.词素的结构。音位表征可切分为词素。内部词汇中是否有必要将词汇分解为词素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词汇的出现频率。3.语境因素。词在句子和话语中的上下文,显然对从内部词汇中恢复其意义有影响。许多实验证明语境对内部词汇检索有很大影响。影响上下文对检索的有利程度的另一因素是词对认知的难易。4.词的歧义。更多的歧义还在于词的多义。一般认为,虽然歧义词的多种意义只是简略地被容纳在一起,歧义仍能很快地解决。此外,句子的上下文信息也能较其他因素更能引发一种意义。二、内部词汇的语义结构内部词汇的各种模式:1.层级网络模式2.扩展激活模式3.语义特征模式(P130)第二节句子的理解1.奥斯汀区别说话者的表述(称为表述行为)、听者对话语的理解(称为非表述行为),以及表述对听者的作用(称为效果行为)。2.谈话的四项准则:a.量的准则:提供所要求的信息量,不必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b.质的准则:尽量使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不说任何你认为是虚假的东西。c.关系准则:提供的内容应与进行谈话的目的有关。d.方式准则:要求明确。使用语言应尽力避免含糊、歧义、唠叨和混乱。第三节话语的理解(P142)第七章外语的表达言语产生是一个在起始动机和总的意向,经过内部言语阶段形成深层句法结构,再扩展成为以表层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的编码过程,并就言语计划及其执行作了扼要的说明。(名词解释)第一节计划表达内容1.言语产生过程主要包括计划和执行这两个步骤。2.说话者在表达内容时,实际上意味着在解决问题,为此说话者有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听话人的知识。b.合作原则。c.社会语境。d.语言手段。一、话语计划(P154)(一)会话(二)描述在描写风景时,作者面临一系列问题:1.层次2.内容3.次序4.关系(三)话语的结构1.话语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等级结构,一种是局部结构。2.等级结构首先是由于说话者谈话的目的形成的。二、句子计划在计划句子时,说话者有许多选择,这些选择可划分为三个范畴:命题内容、言外内容和题材结构。(一)命题内容(P162)所计划的句子的核心是它的命题—反映说话者欲表达的思想的意义单位。(命题名词解释)(二)言外内容(P165)在计划句子时,说话者还应决定句子的言外内容—要进行何种言语行为以及如何进行。(言外内容名词解释)(三)主题结构(169)1.说话者的另一种选择涉及主题结构。他们必须决定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什么是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以及什么是框架,什么是插入物。2.总的来说,计划一个句子时,说话者必须决定他们要说的命题内容、言外内容和主题结构,然后选择相适应的句子。第二节言语计划的执行1.引导这些发音动作排序和定时的计划。这个计划就称为发音程序。(名词解释P177)2.话到嘴边现象说明两件事。第一,词的语音类型在能从记忆中提取的速度上是不同的。第二,这些类型的音节结构、重音类型及语音切分可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储存。第八章语言材料的记忆通常记忆按记忆内容可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多种。第一节记忆的一般原理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名词解释)2、按信息加工观点,识记也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则是信息贮存的过程;而认知和重现便是信息的提取过程,或称恢复或输出。一、输入和编码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人的一切记忆都从识记开始。识记按其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经过主观努力,还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亦称“随意识记”,指具有预定目的,按一定方法、步骤,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进行的识记。(名词解释P186)3、有意识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其效果取决于识记的任务。4、外语学习,特别是对语言材料的记忆,主要应进行有意识记。5、无意识记,亦称“不随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目的、不经任何努力的识记。(名词解释P186)6、无意识记有明显的选择性。实际效果取决于对象的性质。7、根据识记材料之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实际还可区分以为意理识记和机械识记。8、意理识记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的识记,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9、机械识记是依靠机械重复进行的识记,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的重复。二、储存1.按保持的状态和久暂,记忆还可划分为感觉记忆(亦称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亦称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2.感觉记忆指感知停止后瞬间即逝的记忆,是将进入的感觉信息保持到其类型被认知的系统。(名词解释)3.在识别言语的语音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非常短暂的三个阶段。这就是听觉阶段、语音阶段和音位阶段。4.感觉记忆是瞬息即逝的感觉记忆和经久储存的长时记忆之间的中间记忆过程。(名词解释)如非自觉保持,所储存的信息大约20秒后就消失了。5.一般说来,人们在短时记忆阶段主要依靠听觉编码,但有时也使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6.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称为记忆广度。在记忆不相联系的项目时,短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在5~9个信息单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魔数7+2个单位。这种单位被称为“块”。把小单位组成大单位就是所谓“组块”。7.短时记忆的材料,经过编码处理或通过语言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具有极大的容量,只要有充分的复习,记忆广度可以没有限制,而且遗忘较缓慢。有三种表征,称为记忆代码,可用以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这便是语言的(言语的)、表象的和运动的代码。其中最重要的代码是语言。8.情节记忆个人的某些经验和情节。语义记忆则储存概念和规则。9.短时记忆倾向于保持逐词内容,而长时记忆则倾向于保持意义。三、输出和恢复1.恢复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再认,另一种是重现。2.再认也称认知,是指原始刺激再度呈现时仍然认识的心理过程。(名词解释)3.再认可有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程度的确定性。这取决于两个条件:1.原始刺激在记忆中保持的牢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刺激与记忆痕迹之间的接近程度。4.事实上,不仅一般是非问题、归类问题等等属于再认,通常对外文的阅读也都是再认。至于翻译,可以说外译汉是再认的过程,而汉译外却是重现的过程。5.重现亦称回忆或再现,指过去经历过而当时并未呈现的刺激,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名词解释)6.重现按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划分为有意重现和无意重现。无意重现一般没有预定目的,自然产生。7.一个三位数放在若干个三位数中间很难记住。如果这个三位数放在若干个四位数或二位数中间就显得很容易记了。这种现象称为冯雷斯托夫效应。第二节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记忆一、词汇的记忆(一)以再认为主(P196)在以再认为主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其次,词汇的记忆方面,形式可能比意义更重要。应鼓励学习者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来帮助记忆词汇:1.地理位置2.对偶联合3.身体动作反应4.认知深度5.按形态归类6.按词根归类7.多次强化8.多通道输入(二)以重现为主1.在以表达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说来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迅速而不费劲地运用新储存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等待准确掌握所有的词汇(或完美地掌握语法)。2.以下是按意义集中词汇的几种方法:a.情景序列b.语义序列c.隐喻序列d.搭配e.预制语言预制语言包括(1)固定短语(2)短语性框架(3)指示惯用语(4)造句结构(5)情境用语(6)引语3.对词汇的记忆可从再认和重现这两个方面来考虑。再认一般先于重现。二、句子的记忆(一)意义和表层形式的记忆1.心理语言学研究证明,人们在听完句子后保存在记忆中的主要是意义而不是表层形式。2.外语学习者对句子的记忆,仍应努力在理解基础上识记表层形式。(二)记忆中的命题1.句子有两类表征,即逐字逐句表征(表层形式)和命题形式(意义)。2.命题是句子的储存方式,也是句子记忆的基本单位。命题是关于一个或几个概念的判断,大多数命题都可从一个组成成分构出。(名词解释)3.命题由一个谓语和一个或数个中项组成。谓语通常是用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中项通常用名词表示。有些句子只包含一个命题,但一个句子通常有几个命题。三、语段的记忆1.语段的基本概念单位仍然是命题。一般说来,命题是“连接”语段中各个部分的“纽带”。2.香克提出的另一种图式理论,对提高语段记忆效果也很有用。香克模式以程式概念为中心。第三节遗忘与改善记忆一、关于遗忘产生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这种解释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未得到强化而逐渐消退。2.干扰说这种解释认为,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呈现遗忘现象。3.倒摄抑制产生于新的记忆取代旧的记忆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4.前摄抑制则产生在旧的记忆取代新的记忆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二、影响遗忘进程的几种因素与改善记忆的途径(P210)1.时间因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一般说来,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2.材料性质因素(吉尔福特的研究,反映了不同性质材料的遗忘情况。)3.材料数量因素(拉伊翁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材料量的加大,识记每100个词的平均时间也随着增加。)4.输入方式因素(克劳德的试验,以一系列可能产生错误的百分比来表现识记效果也不一样)第九章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任何一种言语技能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积累语言材料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掌握外语词汇。因此,无论使用任何种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词汇教学总还是占据一定的地位。第一节词的结构一、词的感性基础1.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词的结构包含两个基本方面。(简答题)一方面是在感知和理解口笔语时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听到和看到的复合刺激物。另方面,是在口笔语中表答自己思想时可以通过发音和书写说出的回答反射。2.词具有一个视、听、动觉结构,作为其感性基础。3.作为视、听、动觉复合体的词,不仅可以感知,而且还可以表象出来。4.在记忆中恢复的词的形象称为词的表象。5.词的表象总是视、听、动觉的,亦即词的心理结构中包含着词的听觉表象、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二、词义与概念1.词义顾名思义也就是词所表达的意思。(名词解释)2.词的具体意义指的是词对所表客体或现象的关系。(名词解释)3.词的中心意义则决定于词与概括地反映着现实的相应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名词解释)4.词的中心意义总是贯穿在这个词所有的具体意义之中,因此也可称为词的基本意义。5.词的中心意义与具体意义之间的关系乃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亦即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词的中心意义或者说一般意义或基本意义相应于词所表的类概念。而所有的个别意义则相应于实际使用时属于该词所表类概念中的种概念。(P217例中心意义与具体意义的关系)6.概念是在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词却是概念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7.表象和概念的联系:(简答题)表象只是个别客体具体特点的反映,而概念则是现象的概括反映,必须用词来表达。表象中包含本质的和非本质的特征和属性。概念则只是本质特征的总和。8.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概念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利用语言相互交际而实现的。概念的形成一方面要求有词,另方面要有许多被感知或被表象的客体。9.概念的外延所指的正是由这个概念反映其本质的那些客体的数量。10.概念的内涵不是某单一物体或事实,也不是相同物体或现象的简单的总和。而仅仅是为一切相似或同类客体所共同的东西。概念的外延则以同类客体的数量为特征。11.概念之间相互关系可以有四种基本形式:a.从属关系b.完全相合或同义的概念c.部分相合或交叉d.概念的互不相涉12.较宽的概念称为类概念,而较窄的概念称为种概念。13.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也就是词与词之间的几种关系。第二节词义的揭示一、不同语言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1.一种语言的词在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与另一种语言的词相适应,而是在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多样的关系。2.不同语言的词所表的概念,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现实。3.不同语言的词不可能都是等义的,不可能完全相合而且绝对等值。4.词义完全相合的词是极少的。两种语言中大多数的词是处于概念的从属或部分祥和的关系中。二、揭示外语词义的方法1.通常外语教学中采用词汇对译的方法揭示词义,另有不少教师则强调采取直观的手段,如演示事物或图片等来揭示词义。2.至于采用直观手段揭示词义,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理由是鲜明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兴趣、帮助理解、增进记忆。3.使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最合理的方法,应当是根据此的特点,分别采用翻译、直观演示、构词分析、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手段,并着重就词所表概念进行必要的讲解。(P224)第三节词汇的习得这里的认知和熟练掌握意味着本书前面提到的领会式掌握和活用式掌握,也就是词汇的习得,就是词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储存并随机取用,这种储存在长时记忆种的词汇,是经过内化构成的内部词汇。一、内部词汇的积累(P226)1.外语词的被习得表现在:1.其意义被认知和理解(不是猜出)。不受语境影响;2.可自然而适合情境地使用,语音、语法正确。也就是表现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理解是接受性使用,表达是产生性使用。一般接受性使用先于产生性使用。(简答题)2.学习者能认知理解的词远较能产生和表达的词为多。(判断题)3.内部词汇主要是能认知理解的词汇,仅其中部分词汇达到熟练掌握,能用以表达思想的程度。(判断题)4.习得一个词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应基本上能正确发音,包括正确掌握重音和语调;应熟悉词的形态变化和使用中的搭配关系;应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一定的具体意义,并能在口语中自如地使用。这也正是外语教学中对掌握词汇的要求。5.为帮助学生使词汇联想程序化,还可在相同句法范畴中就有关的词建立纵聚合联想或横组合联想。6.纵聚合联想指在一个结构中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间的垂直关系。(名词解释)7.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还可以构成横组合关系。(P228)二、关于词汇习得的教学法考虑怎样帮助学生习得词汇?(论述题)(P229)1.词汇可以分出来集中学习。2.词汇释义应采取有效手段,力求简单而准确。3.词汇学习在形、音、义全面掌握要求下应特别重视语音。4.为丰富词汇,必须建立多方面词汇联想第十章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第一节外语语音教学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总是从学习发音开始。一、语音教学的范围与安排1.要学习外语必须学习最基本的语音。最低的要求应当是能够基本正确地朗读出来。2.语音教学范围:(简答题)我们以最有效地掌握语言为度,提出语音教学范围,大体可包含:字母和音位的发音、一般读音规则、音位组合、音位交替、音节、重音、语调等。3.语音阶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二、语音教学的方法1.加涅曾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填空)2.又将智慧技能再分为若干亚类:1.辨别2.概念3.规则4.解决问题。3.加涅认为“运动技能是协调运动的能力。”“运动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的肌肉运动”。4.发音和书写都是运动技能,都是习得的能力。(判断)5.心理学上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或知觉学习阶段,重点在于注意动作特点和作出反应的线索。(二)联系形成阶段,重点在于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三)自动化阶段,重点在形成以后随意主义为特征的熟练。(简答或填空)6.影响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简答题)第一是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对学生说来即要求注意观察、理解,以便于模仿。第二是联系,包含最初的尝试与错误和模仿活动。第三是反馈和纠正错误,使学习者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技能。(其中作为教学方法突出运用的,首先是强调模仿。)7.外语教学中把教语音的方法主要划分为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其实模仿总是直接的,这里所称直接模仿法主要指单纯模仿,即在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进行模仿。反之,分析模仿法则需由教师说明所学音位的发音部位和语音上的某些特点,让学习者自觉模仿。8.模仿在心理学上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再现或尝试的过程。9.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10.模仿对外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11.模仿是习得语言最有利的手段。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语音教学。12.对待错误的态度:行为主义者强调有错必改正;认知论者对待错误的态度则相反,他们并不主张对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多加纠正。第二节外语语法教学语法是关于语言知识的系统描写。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语法学包括形态学和句法学。是与语音学和语义学并列的。一、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1.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简答题)语言学语法旨在发展和展示使说话者理解一定情境中任意句子成为可能的机制,而教学语法则力图为学习者获得理解和产生这类句子的能力。语言学语法考虑的是关于表达能力的抽象模式,不必描述甚至也不用比较语言使用的心理过程。(对如何教学生用
/
本文档为【外语教学心理学(1150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