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

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

2013-06-21 7页 pdf 577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9719

暂无简介

举报
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 n曩ZHONGHUAWENHUALUNTAN 【摘 要】 近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颇具争议。张献忠研究范式因1978年之前与之后的意识形态对史学领域的 影响不同而殊异。1980年代后张献忠研究较之过去有显著成就,但呈现不平衡特点。对张‘礞人’的 深层原因及影响的深刻性反思得不够,缺乏对同时期西方类似农民运动的研究以及二者间的比较研 究。尽管历史学追求客观陛这_高尚梦想,但张献忠研究到现在还没能做到纯粹的客观。 【关键词】张献忠;大西政权;四川;杀人;历史信念 【中图分类号】K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
n曩ZHONGHUAWENHUALUNTAN 【摘 要】 近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颇具争议。张献忠研究范式因1978年之前与之后的意识形态对史学领域的 影响不同而殊异。1980年代后张献忠研究较之过去有显著成就,但呈现不平衡特点。对张‘礞人’的 深层原因及影响的深刻性反思得不够,缺乏对同时期西方类似农民运动的研究以及二者间的比较研 究。尽管历史学追求客观陛这_高尚梦想,但张献忠研究到现在还没能做到纯粹的客观。 【关键词】张献忠;大西政权;四川;杀人;历史信念 【中图分类号】K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0)04—0082-5 对张献忠的研究始于明末,明末余端紫即撰有 《张献忠陷庐州记》。随后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研 究者极少,成果寥寥,台湾和海外的张献忠研究笔 者尚未见到,故本文仅就大陆近60年来张献忠研究 的简况略疏管见,粗陋之处,敬祈方家教正。 一、张献忠研究的简略回顾 对于张献忠这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研究 也颇具争议。我们自1950年代以来的对张献忠的研 究,直至1]1980年代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在传统史 学研究的上引入了社会学、心理学、计量史学 等,才使张献忠研究较之过去有显著成就。特别是 198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成都召开“张献忠在四 JJI”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30多人,会后编辑 出版了《社会科学研究》丛刊《张献忠在四川》论文 集。会上有关专家讨论J『.张献忠在四川的“杀人’问 题,得出结论认为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主要责 任不能归咎于张;对于在农民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既不能扬李抑张,也不能扬张抑李。 近60年来对张献忠的学术性研究成果不多, 涉及的领域主要为军事,而对政治、经济和文化涉 及甚g.-o论著类较重要的有胡昭曦著《“张献忠屠 蜀”考辨》(四川人民Hj版社,1980年版)、袁庭栋 著《张献忠传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简介)马芸芸.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宄所助理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丈化学院博士生,四m成都610071。 82 1‘Hz.I:、1L,\《、llI\J、 万方数据 王纲著《张献忠大西军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等。 胡先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为“张献忠起义 军的打击对象是反动势力,是地主、官僚以及从属 于他们的反动武装,这有什么不应该?当然,也要看 到,农民义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杀了地主本人,也 往往杀了他的全部家口,打击面很大,杀的人相当 多。这是可以从农民朴素的阶级仇恨和当时的历史 条件来说明的。绝不能因此而否定农民起义的革命 性,更不能加以夸大,诬说起义军见人就杀。”⋯四 川作家郑光路也就张献忠杀人问题写了《“张献忠 剿四川”真相》(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通 过剖析种种“真相”、“谜案”,以独特视角研究张 和明末清初四川那段惨烈的历史,提出了与胡先生 不同的看法。 袁先生批驳了‘八大王洗四川”的传言,以翔实 的资料佐证了张献忠并非屠蜀的刽子手,而是一个 骨子里始终浸透着小农意识的农民首领。袁先生力 图还原一个作为‘火’的八大王张献忠,令人击节。 王先生的《张献忠大西军史》,大量引用地方 志,资料翔实丰富,出版后引发许多评议,推动了对 张献忠的进一步研究。如《读王纲著<张献忠大西 军史>》幢】,《评<张献忠大西军史>》∞】,《如何撰写 农民战争史——读王纲<张献忠大西军史>感》HJ, 《用方志资料研究农民起义的新成果一一评王纲 著<张献忠大西军史>》C5},《张献忠研究的新成果 ~一评<张献忠大西军史>》№’等。 张献忠研究的论文类难说成果丰富,考证性 文章偏多一些,如:《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 是五次》"]、《张献忠名号、籍贯和年龄小考》哺3 和《再谈张献忠入川作战次数问题——答田尚同 志》∽3,《张献忠在湖北地区活动考略》u引,《李 自成张献忠永宁会师考实》ull,《张献忠屠城与藏 金之谜》¨引,《掘杨嗣昌祖墓非张献忠所为考》n31 等。一些考证颇见功力。 史沦型文章主要存《关于张献忠降明问题》u4I, 《浅谈张献忠》¨引,《关于张献忠农民起义的流寇 主义问题》C16J,《论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 LISH!、^NJIUj两炙磁‘分 用》C17J,《对张献忠(崇祯十六年)在“湖广”活动的 估价》¨引,《李自成、张献忠在明末农民战争中的 作用比较》n引,《农民起义书写了怎样的历史—— 以张献忠为例》心叫等。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而亦考 亦论的文章中有《张献忠屠蜀人数疑案》心¨(实 为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张献忠“原罪论”圣 谕——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二》、《张献忠多面性 人格——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三》和《大西政权集 中营式管理一一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四》心2’等,功 力不凡。 二、张献忠研究的特点 张献忠研究呈现不平衡的特点,盖因历史资料 的缘由,某些方面研究得较为充分透彻,而其他方 面则十分薄弱。 研究相对充分的是其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一 面,尤其是他的军事措施,这类成果较多。论著类 首推王纲先生所著《张献忠大西军史》。论文类也 不戮比如《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 《再谈张献忠入川作战次数问题一一答田尚同 志》、《张献忠在安徽的重要战绩述论》旺纠和《张 献忠在湖南作战史迹述略》旺4】;《张献忠进军江西 初探》幢51;《张献忠袭取襄阳战略初探》旺6l;《“圆 盘”与张献忠土地岭大捷》乜引、《张献忠j峡 战事述论》心引和《张献忠“以走致敌”与黄陵城大 捷》瞳9】;等等。 对于张献忠杀人问题,1960年代虽有《关于 张献忠杀人问题的探讨》旧o],但在当时阶级斗争 理论指导着史学研究的情况下,由于张献忠被定 为农民起义首领,故“屠蜀”一事众所讳言,乃至 曲为辩护,研究难以深入客观。直至“文革”后思 想解禁,对该问题才又开始作进一步反思,研究 较为深入一些,有“实录”,有考辨,但对张杀人 的深层历史文化原因尚需做更加深入的探析。如 《对张献忠‘杀戮士子”的探讨一兼与孙祚民同 志商榷》¨1】,《张献忠的屠杀政策与大西政权的失 败——读<圣教人川记>等有感》m]。及至最近10 年,对张的屠杀问题又有更为深入的追问,见《张 矮≥2010年第4期83 万方数据 曩埴ZHONGHUAWENHUALUNTAN 献忠的一桩公案——从成都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 说起》03’和《张献忠屠蜀人数疑案》。 研究相对薄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张献 忠的政权建设。《张献忠在湖南建立政权的尝 试》(347、《张献忠起义政权的科举考试情形》[3引, 这两篇论述稍显简略;不过,《大西政权集中营式 管理一一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四》对大西政权在 成都采取极端严厉的集中营式管理模式的缘由和 影响作了深刻剖析;辽宁学者张宏杰《农民起义书 写了怎样的历史——以张献忠为例》—文从与欧洲 农民运动的简略比较中,在层面对大西政权从 起义的政权沦为专制的政权这一衍变的缘由进行 了历史的拷问。 其二,张献忠的经济措施,无论是建设性的还 是破坏性的,几乎均无研究,令人遗憾,仅见《大西 政权铸币考》口6J—文。 其三,张献忠的文化措施,所议寥寥,仅有《张 献忠对待西洋科学技术的态度》(37j和《张献忠的 文风》(38]o 其四,张献忠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研究实 在单薄。仅见《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b卅和 《李自成、张献忠与传教士》(403。大西政权有无对 外关系?又是如何处理对外关系的?这一问题为张 献忠研究中的空白。 其五,对于张的个人生存状态、对其人|生的探 讨有所突破,但欠深刻全面。《浅谈张献忠的形 象》H¨叙述较为粗略,不够精准。《张献忠一一权 力之巅人陛之恶一一读<张献忠剿四川实录>》【421 认为身处权力之巅的张彰显出种种人性之恶,使其 在川无法提出合理的政治经济措施,举措多端失 调,激起各阶层反抗,从而导致大两政权无法立足 四川,终招败亡。《张献忠多面性人格一一张献忠 帝蜀实情考之三》对张人格中的人性的善、恶两面 都有论及,持之有故,令人信服。 对17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历史尤其是川渝地 区社会变迁有着重要影响的张献忠起义,我们研 究得不够、反思得不够。一个内战,让美国人反思 了-一代又一代,为什么会发牛如此剧烈的冲突呢? 84 }《)Rt、,I,、,fl{l、f、,£‘l:、L 南北双方的美国人怎么就没有足够的智慧达成共 识以避免令几十万生灵涂炭的血腥战争呢?迄今 这一反思仍未停止。正是这持续不断且愈益深刻 的研究和反思使美国在面临国内各方利益纠结之 时,能产生某种使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从而避免内 战。对照之下,我们的张献忠研究甚为逊色,多的 不说,仅就影响巨大的屠蜀问题这一项就有不少拓 展空间。这种针对平民的屠杀是大西政权的独有 特征还是中国历次农民起义或历代王朝建立均易 出现的规律现象?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有着怎 样的联系?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人’的观念有着 怎样的联系?1980年代以前的研究,几乎皆把张作 为农民运动领袖定性,对其杀人之事讳莫如深,甚 至为之辩解;1980年代以后对其认识呈现出多重 性,对其杀人之事未加避讳,但在对其杀人的深层 原因及影响的深刻性上探讨得不够,且缺乏对同 时期西方类似农民运动的研究以及对二者的比较 研究。 三、为历史信念而进行的张献忠研究 客观主义史学的代表兰克认为:“史学家的最 高职责是按事件实际发生的那样来叙述历史”。然 而,由于相关资料的匮乏或真伪莫辨、史学家个人 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的影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历史研究无法避免地呈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相对 性,张献忠研究亦是如此。 笔者囿于学识所限,仅引一个方面的问题,即 张的屠蜀问题研究的相对性,希卑它能成为引玉之 砖。张究竟杀了多少四川人?抑或是否确实实行了 规模性的屠杀?虽然已有不少考辨,但对这一问题 还不能说已经解决,还存在较大争议,需要继续努 力。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张献忠研究更多倾向于 对其作历史的肯定,将其定性为一个农民起义领 袖、推翻明朝暴政的反抗者,如《张献忠摔皇冠的 启示》H33;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研究则宽泛得 多,既有对其军事战略的解析,也有对其个人生活 等方面的考察。张献忠研究范式的转变1191978年为 万方数据 分水岭,之前与之后的意识形态影响对史学领域的 张献忠研究有所殊异。“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 80年代初的历史研究危机后⋯⋯20世纪80年代的 中国史学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革命。中国史学对其研 究对象进行了重新定向,研究的重心由政治(阶级 斗争)、经济(生产关系)和军事史(起义、革命、战 争)转向了社会经济史、文化史和思想史。”[44J的 确,我们无法否认“每一部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的 历史”。(克罗齐语) “历史学家的任务是不仅要确定事实,还要 解释它们。”【45’诚然,史学家谁不以写出反映客观 事实而又具真知灼见的文章为己任呢?然而,又有 谁的历史解释能完全脱离自身所处的时代?谁的 文章没有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无论是20世纪80 年代以前的为张屠蜀辩解还是之后的对张的杀人 方式、数量等问题作精微细致的考查,难道不都 是按自己的价值取向来取舍、假设立论?我 们必然会排除某些事实而突出另外一些事实,而 后构建一个叙述框架来容纳那些复杂的事件。因 此,从这个角度讲,所有张献忠的研究者亦都参与 了神话(即对事件进行了变形)的制造。正如查尔 ⋯⋯ I—IsHfYANJlu尼史研宄一~⋯ 一一 斯·比尔德(CharlesBeard)①所言:“历史客观性 是一个高尚但却达不到的梦想,这个梦想认为能 获得关于过去的完整的、不偏不倚的知识。然而历 史家不可能客观地再现历史事件,因为该事件已 经逝去了。有关的记载再完整也不可能全面。材料 因而是残缺不全的。历史家必须选择材料。而选择 时,又受到头脑中已有的有关该事件的结论的影 响,因此会按照某一框架来选择材料。”【4副当然, 张献忠研究者会按自己的框架来选择材料,无法 做到纯粹的客观,但我们并不冈此而放弃对张献 忠的史学研究和对这一研究的客观性追求。我们 秉持这样的信念:随着更多的证据被发现和某些 既定的结论被质疑被推翻,历史叙述将愈来愈接 近历史真实。 其实,张献忠研究在这60年中(前期经历了若 干次政治运动)取得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可以相 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历史人类学、人口史学、文 化心态史等新史学的大潮中,史学家对张献忠现象 的反思与诘问不会停息,相关的研究亦必然会有 深入拓展,张献忠研究定会涌现出更多令人欣慰的 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昭曦.“张献忠屠蜀”考辨[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28. [2]陈福林.读王纲著《张献忠大西军史》[J].史学集刊,1988,(4). [3]陈福林.评《张献忠大西军史》[J].东岳论丛,1988,(5). [4]谢天佑.如何撰写农民战争史——读王纲《献忠大西军史感》[J].安徽史学,1988,(3). [5]刘宪鲁.用方志资料研究农民起义的新成果——评乇纲著《张献忠大丽军史》[J].社会科学战线,1988,(2). [6]王兴砭.张献忠研究的新成果——评《张献忠大西军史》[J].文史杂志,1988,(2). [7]王纲.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JJ.蕈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8]王纲.张献忠名号、籍贯和年龄小考[J].社会科学研究,1982,(4). [9]王纲.再谈张献忠入川作战次数问题——答田尚同志[J].社会科学研究,1984,(2). [10]邹时炎.张献忠在湖北地区活动考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1). ’ [11]方福仁.李白成张献忠永宁会师考实[J].中州学刊,1983,(3). (12]张超俊.张献忠屠城与藏金之谜[Jj.文史春秋。2007,(9). [133陈致远.掘杨嗣昌祖墓非张献忠所为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 [14]傅玉璋.关于张献忠降明问题fJ].文史哲,1980。(2). [15]黎邦正.浅谈张献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4). ①查尔斯·比尔德(1874—1948),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毕业于牛津大学,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欧洲史纲》、《美国人民 史》、《美国外交政策》、《美国文明的兴起》和《美国宪法的经济观》等。 国2010年第4期85 万方数据 赫埴ZHONGHUAWENHUALUNTAN [16]袁庭栋.关于张献忠农民起义的流寇主义问题[J].I匹lJq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 [17]王纲.论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J].两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18]田培栋.对张献忠(崇祯十六年)在“湖广”活动的估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19]姜晓萍.李自成、张献忠在明末农民战争中的作用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1). [20]张宏杰.农民起义书写了怎样的历史——以张献忠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05,(10). (21]冯广宏.张献忠屠蜀人数疑案[J].文史知识,2009,(6). (22]冯广宏.张献忠“原罪论”圣谕——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二[J],张献忠多面性人格——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三[J], 大两政权集中营式管理——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四[J].文史知识,2010,(1),(2),(3). [23]千纲.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J],再谈张献忠入川作战次数问题~一答田尚同志[J],张献忠在安徽的 霞要战绩述论[J].江淮论坛,1981,(5). [24]王纲.张献忠在湖南作战史迹述略[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2). [253单文彬,汗锡鹏.张献忠进军江西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26]周世昌.张献忠袭取襄阳战略初探[J].军事历史研究,1988,(3). [27]滕新才.“圆盘计划”与张献忠土地岭大捷fJ].文史杂志.2001,(3). {28]滕新才.张献忠j峡战事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9]滕新才.张献忠“以走致敌”与黄陵城大捷[J].文史杂志,2002,(6). [30]袁庭栋.关于张献忠杀人问题的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1). [31]杨济垫.对张献忠“杀戮十子”的探讨~兼与孙柞民同志商榷[J].两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32]管维良.张献忠的屠杀政策与大西政权的失败——读《圣教人lillE))等有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87,(3). [33]耿法.张献忠的一桩公案——从成都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说起[J].书屋,2006,(9). [343陈权清.张献忠在湖南建立政权的尝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5). [353平川.张献忠起义政权的科举考试情形[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36]刘敏.大西政权铸币考『J].四川金融,1998,(2). [37]戴执礼.张献忠对待两洋科学技术的态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38]曹宪文.张献忠的文风[J].新闻战线,1979,(1). [39]陈沉舟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40]王春瑜李自成、张献忠与传教十.文史知识[J].1988,(3). (41]周颐厚,黎敏茜.浅谈张献忠的形象[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 (42]何南方.张献忠——权力之巅人性之恶——读《张献忠剿四川实录》[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3). [43]乇劲.张献忠摔皇冠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2). [44]何平.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J].史学理论研究。2000,(1). [45]何平.解释在历史研究中的性质和作用[J].史学理论研究,1998,(4). [46]何平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认识论的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01,(1). (责任编辑张斌) 万方数据 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 作者: 马芸芸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1 刊名: 中华文化论坛 英文刊名: 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年,卷(期): 2010(4) 参考文献(46条) 1.胡昭曦 "张献忠屠蜀"考辨 1980 2.陈福林 读王纲著《张献忠大西军史》[期刊论文]-史学集刊 1988(04) 3.陈福林 评《张献忠大西军史》 1988(05) 4.谢天佑 如何撰写农民战争史--读王纲《献忠大西军史感》 1988(03) 5.刘宪鲁 用方志资料研究农民起义的新成果--评王纲著《张献忠大西军史》 1988(02) 6.王兴亚 张献忠研究的新成果--评《张献忠大西军史》 1988(02) 7.王纲 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 1980(04) 8.王纲 张献忠名号、籍贯和年龄小考 1982(04) 9.王纲 再谈张献忠入川作战次数问题--答田尚同志 1984(02) 10.邹时炎 张献忠在湖北地区活动考略 1981(01) 11.方福仁 李自成张献忠永宁会师考实 1983(03) 12.张超俊 张献忠屠城与藏金之谜 2007(09) 13.陈致远 掘杨嗣昌祖墓非张献忠所为考 2000(01) 14.傅玉璋 关于张献忠降明问题 1980(02) 15.黎邦正 浅淡张献忠 1980(04) 16.袁庭栋 关于张献忠农民起义的流寇主义问题 1981(01) 17.王纲 论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1981(03) 18.田培栋 对张献忠(崇祯十六年)在"湖广"活动的估价 1984(01) 19.姜晓萍 李自成、张献忠在明末农民战争中的作用比较 1988(01) 20.张宏杰 农民起义书写了怎样的历史--以张献忠为例[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论坛 2005(10) 21.冯广宏 张献忠屠蜀人数疑案[期刊论文]-文史知识 2009(06) 22.冯广宏 张献忠"原罪论"圣谕--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二 2010(1,2,3) 23.王纲 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 1981(05) 24.王纲 张献忠在湖南作战史迹述略 1982(02) 25.单文彬;汪锡鹏 张献忠进军江西初探 1983(03) 26.周世昌 张献忠袭取襄阳战略初探 1988(03) 27.滕新才"圆盘计划"与张献忠土地岭大捷 2001(03) 28.滕新才 张献忠三峡战事述论[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04) 29.滕新才 张献忠"以走致敌"与黄陵城大捷[期刊论文]-文史杂志 2002(06) 30.袁庭栋 关于张献忠杀人问题的探讨 1963(01) 31.杨济堃 对张献忠"杀戮士子"的探讨--兼与孙祚民同志商榷 1980(02) 32.管维良 张献忠的屠杀政策与大两政权的失败--读《圣教人川记》等有感 1987(03) 33.耿法 张献忠的一桩公案--从成都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说起[期刊论文]-书屋 2006(09) 34.陈权清 张献忠在湖南建立政权的尝试 1987(05) 35.平川 张献忠起义政权的科举考试情形[期刊论文]-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4) 36.刘敏 大西政权铸币考 1998(02) 37.戴执礼 张献忠对待两洋科学技术的态度 1980(04) 38.曹宪文 张献忠的文风 1979(01) 39.陈汎舟 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 1982(01) 40.王春瑜 李自成、张献忠与传教士 1988(03) 41.周颐厚;黎敏茜 浅谈张献忠的形象 1978(01) 42.何南方 张献忠--权力之巅人性之恶--读《张献忠剿四川实录》 2008(03) 43.王劲 张献忠摔皇冠的启示 1975(02) 44.何平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期刊论文]-史学理论研究 2000(01) 45.何平 解释在历史研究中的性质和作用 1998(04) 46.何平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认识论的发展[期刊论文]-史学理论研究 2001(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宏杰 农民起义书写了怎样的历史--以张献忠为例[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论坛A2005(10) 2. 滕新才 张献忠三峡战事述论[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4) 3. 郑光路 张献忠"藏宝"迷案[期刊论文]-西部广播电视2010(5) 4. 李乔 关于《蜀碧》[期刊论文]-鲁迅研究月刊2003(7) 5. 冯广宏.Feng Guanghong 大西政权集中营式管理——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四[期刊论文]-文史杂志2010(3) 6. 冯广宏 民心向背问张营——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六[期刊论文]-文史杂志2010(5) 7. 冯广宏 张献忠的另一面[期刊论文]-中华传奇·大历史2010(8) 8. 方明.吴天文.Fang Ming.Wu Tianwen 彭山江口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兼论张献忠江口沉银[期刊论文]- 四川文物2006(4) 9. 冯广宏.Feng Guanghong 张献忠多面性人格——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三[期刊论文]-文史杂志2010(2) 10. 冯广宏 张献忠"原罪论"圣谕——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二[期刊论文]-文史杂志201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whlt201004017.aspx
/
本文档为【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