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魏石窟与禅

2013-05-10 22页 pdf 4MB 10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616

暂无简介

举报
北魏石窟与禅 北 魏 石 窟 与 禅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北魏时期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当时僧人的宗教行为特别重视修禅 。 这 个问题汤锡予先生在他所著的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 , 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述。 值得注意 的是 : 与盛禅的情况相应 , 这一时期大量修造石窟 , 这些石窟寺遗址至今大多保存下来 。 当时 修造石窟的目的 , 除了像一般所讲的是为了进行礼拜 、供养等宗教仪式和修福田 、修功德 , 乃至 一些个人的造像愿望和要求以外 , 修禅很可能也是僧人造窟的重要目的之一 。 本文就是想从 石窟所在...
北魏石窟与禅
北 魏 石 窟 与 禅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北魏时期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当时僧人的宗教行为特别重视修禅 。 这 个问题汤锡予先生在他所著的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 , 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述。 值得注意 的是 : 与盛禅的情况相应 , 这一时期大量修造石窟 , 这些石窟寺遗址至今大多保存下来 。 当时 修造石窟的目的 , 除了像一般所讲的是为了进行礼拜 、供养等宗教仪式和修福田 、修功德 , 乃至 一些个人的造像愿望和要求以外 , 修禅很可能也是僧人造窟的重要目的之一 。 本文就是想从 石窟所在的环境和石窟造像的题材入手 , 来探索当时僧人修窟与习禅的关系 。 本文撰写过程中 , 曾多次请教汤锡予先生 。 先生正在养病期间 , 热心为我讲授北魏佛学上 的问题 , 并指导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 , 谨此致谢 。 一 、 北魏盛禅与开窟 北魏的佛教 , 继承姚秦和北凉。 姚秦和北凉的佛教都重修禅 , , 。 姚秦鸿摩罗什精于禅法 , 并且翻译禅经 2 , , 教授门徒幻 。 北凉昙无徽曾受业于白头禅师4 , , 释玄高也专业禅法”。 上述几人 都是西北佛教的大师 , 他们的宗教活动 , 直接影响着北魏佛教的性质6)o 北魏的皇帝多尊重禅僧 , 对他们特别加以优礼。 太武帝甚重世号白脚禅师的惠始 , “每加 礼敬 ” , ,。 灭凉之后 , 迎接玄高到平城 , 太子晃事玄高为师酌 。 太武帝毁佛后 , 听了禅师惠始的话 而有些后悔 , , 。 至文成复法时 , 起用师贤和昙耀10) , 他们都来 自凉州 。 而昙嘿又以禅业见称‘1) 。另 l) 参阅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第十四章 起佛教之北统》。 2 ) 姚秦鸿摩罗什么所译禅经有《坐禅三昧经》二卷 , 《禅法要解 , 二卷 , 《禅秘要法经》三卷 , 《思维略要法 , 一卷。 3 ) 《晋书 · 姚兴载记》上 : “兴如逍遥园 , 引诸沙门于澄玄堂 , 听鸿摩罗什演说佛经 ⋯⋯兴既托意于佛道 , 公卿已下莫不 钦附 , 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 , 起浮图于 (长安) 永贵里 , 立波若台于中宫 , 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州郡化之 , 事佛者 十室而九矣。 ”又见《续高僧传 , 习禅篇后论》 。 4 ) 《高僧传 晋河西 昙元截传》。 匀 《高僧传 · 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 。 6) 汤用彤 :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第十四章 。 7 ) 之魏书 · 释老志》。 8 ) 《高僧传 · 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 9 ) ‘续高僧传 · 魏北 台石窟寺恒安沙门释昙暇传》。 10 ) 《魏书 · 释老志.o 1 1) ‘高僧传 · 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附昙甲传、 一3 3 7一 考古学报 1 9 7 8 年第 3 期 一致力于复法的高僧僧亮 , 受业于僧周 , 僧周常在篙山头陀坐禅力。 献文帝造招隐寺 , 召坐禅 僧, ,。 孝文帝时佛陀禅师至北台 , 孝文“敬隆诚至 ” , “国家资供 , 倍加余部 ”3) 。 禅师僧达 、僧实也 都被礼遇 , 洛问禅秘 , 从受禅法 , “无有加焉 ”。。 太和二十一年 , 下诏为鸿摩罗什建浮图” , 而罗 什是北禅的大师 。 其后 , 孝明 、孝武也都敬礼禅僧 。 僧稠在怀州马头山 , 孝明帝三召不出 , 乃就 山送供 。 孝武帝又在尚书谷中为之立禅室。 集僧徒供养 6 , 。 从上面皇帝尊重禅僧的事例 , 也可 以看出北魏佛教重禅的特点是很明显的”。 就目前所知 , 我国北部许多著名的石窟群 , 如敦煌 、麦积 、炳灵等处 , 保存下来的早期重要 洞窟 , 多属北魏时期。 云冈和龙门石窟则是北魏所开凿 。 现存的北魏石窟的数量 , 在各时代造 窟的总数中 ,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特别是北魏窟的规模宏大 , 为后世石窟所不及 。 开凿石窟和重禅 , 是北魏佛教信仰上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 , 凿窟人往往又是禅僧 , 敦煌武 周圣历元年《李君莫高〔窟佛l盒碑》记莫高窟最早石窟就是禅僧开造的 。 “莫高窟者 , 厥墓(前 ) 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僧戒行清虚 , 执心恬静。常杖锡林野 , 行至此山 , 忽见金光 , 状有千佛 , 口口 口口口造窟一盒。 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 , 又于傅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 , 滥筋于二僧”a)o 著名的云冈石窟 , 也是在禅僧昙灌的主持下雕凿的 , 》。麦积山石窟 , 虽然没有确实是禅僧开凿的 明文记载 , 但业禅的玄高曾和麦积有密切的关系‘。, 。 北魏晚期的禅僧僧稠 , 入北齐后为石窟寺 主 , 1) 。根据以上情况 , 我们推测北魏佛教的重禅和盛行凿窟二者之间 , 应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二 、 石窟的地理环境和禅僧窟居 莫高窟的位置 , 在敦煌东南二十五公里 , 大泉西岸的鸣沙山麓 。 云冈石窟 , 在大同城西十 六公里的武周山 , 前临武周川。 龙门石窟 , 在洛阳城南十公里余 , 伊水从窟前北流 。 这些石窟 在地理环境上的共同点是 : 避开喧嚣的城市 , 远居山区 , 在石窟的附近有山泉或河流(图版壹 , 1 ) 。 其他石窟的位置 , 也常具有上述特点‘2 , 。 l) 心高僧传 · 宋长安寒山释僧周传附僧亮传》。 2 ) 《法苑珠林 · 传记篇 · 兴福部》 。 3 ) 《续高僧传 · 魏篙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传》 。 嘴) 《续高僧传 · 齐林虑山洪谷寺释僧达传》 、《周京师大追远寺释僧实传》。 5 ) 《魏书 · 释老志》 。 6 ) 《续高僧传 · 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 。 7 ) 关于禅法流行的原因, 参阅《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第十九章《北方之禅法净土与戒律 .o 5 ) 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刘燕庭旧藏拓本。 夕) 在魏书 · 释老志》。 10 ) 《高僧传 · 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 : “高乃杖策西秦 , 隐居麦积山 , 从学百余人 , 崇其义训 , 察其禅道 ” 。 《庚子山集, 卷 十二趁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盒铭 》 : “方之鸳岛 , 迹遁三禅 ”。 都说明麦积与禅僧有关 。 1 1 ) 《续高僧传 · 齐邺 西龙山云门 寺释增稠传》。 12 ) 如永靖炳灵寺石窟前临大 寺沟 , 敦煌西千佛洞前临党河 , 安西榆林窟前临踏实河 , 酒泉文殊山石窟位于一条开阔的河 床西岸 , 张掖马蹄寺石窟位于马蹄河西岸 , 金塔寺石窟前临大马渡河西岸的大刺沟 , 武威天梯山石窟前临黄羊川 , 庆 阳寺沟石窟(北石窟寺)前临蒲河 , 径州王家沟石窟(南石窟寺)前临径水. 一3 3 8一 刘慧达 : 北魏石窟与禅 . 僧人习禅 , 是一种思维修法 , 要进行禅思 , 需要有安静的环境 , 《坐禅三昧经》卷上云 : “闲 静修寂志 , 结枷坐林间” 。 《禅秘要法经》卷中云 : “出定之时 , 应于静处 , 若在缘间 , 若在树下 , 若阿练若处”。 同书卷下亦云 : “佛告阿难 , 佛灭度后 , 佛四部众弟子 , 若修禅定 , 求解脱者⋯⋯ 当于静处 , 若缘间 , 若林树下 , 若阿练若处 , 修行甚深 , 诸圣贤道” 。 经文说明 , 修禅定的人应当 住在郊外山林静处 1) 。 《观佛三昧海经沪和《付法藏因缘传尸对于在山间修禅的环境 , 叙述得更 为详细 。 《观佛三昧海经》卷七《观四威仪品之余》云 : “摩诃迎叶 , 徒众五百 , 化作琉璃山。 山上 有流泉浴池 , 七室行树 。 树下皆有金床银光 , 光化为窟 。 摩诃迩叶, 坐此窟中 , 常坐不卧 , 教诸 弟子 , 行十二头陀” 。 《付法藏因缘传》卷一云 : “于是迎叶即辞如来 , 往誉 l萄崛山宾钵罗窟 。 其 山多有流泉浴池 , 树林茜郁 , 华果茂盛 , 百兽游集 , 吉鸟翔鸣 , 金银琉璃罗布其地 , 迎叶在斯 , 经 行禅思。 宣畅妙法 , 度诸众生” 4) 。 这种环境 , 正和北魏开凿石窟选择造窟地点的地理环境相 同” o 经文不仅说明坐禅要山居 , 而且明确地指出应在石窟中坐禅。 《付法藏因缘传》卷二 : “山 岩空谷间 , 坐禅而完定 , 风寒诸勤苦 , 悉能忍受之”。同书卷四又云 : “有一比丘名达摩蜜多。⋯ ⋯ 南天竺国有二比丘 , 心意柔和 , 深乐善法。 素闻尊者坐禅第一 , 即共相将往诣其所 。 于其住处 有三重窟。⋯⋯尔时二人进至上窟 , 见向比丘已于中坐 ”。 史传记载北魏禅僧居山岩石窟坐禅的情况 , 和上述的情况也极相似 , 《魏书 · 释老志》云 : “高祖践位 , 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宫 , 览习玄籍 , 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 , 去崇光右十里 , 岩房禅 堂 , 禅僧居其中焉 ”。 高允《鹿苑赋沪亦有 “凿仙窟以居禅 , 辟重阶以通术” 之句。 此外 , 《高僧 传 · 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续高僧传 · 魏篙丘少林寺天竺僧佛陀传》、又《齐邺西龙山云门寺 释僧稠传》以及《名僧传抄 · 伪魏敦煌释道韶传》均有记述 , 此处不一一赘录 。 这种禅窟 7) , 在北魏石窟群中已经发现的 ,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 · (一) 在石窟群附近 , 离开造像窟一定距离 , 选择更幽静的地方 , 单独开凿的小窟 。 窟门拱 形。 窟内平面略呈方形 。 长和宽都在一米左右 。 窟顶高约一米余 , 平顶或弯窿顶。 窟内壁面 没有造像和雕饰 。 如云冈石窟群附近和敦煌莫高窟北部的许多小石窟 , 就是这种形式 。 (二 ) 石窟群中的一些小型窟 , 形制大小略同(一 )型。 石窟内四壁雕有造像 。 云冈石窟西 部和中部上方有许多属于这一类型的小窟 。 l) 北魏王朝对当时离开山林修禅的增人也给以严厉的斥责 , 见心魏书 · 释老志、 2 ) 《佛说观佛三昧诲经》 , 东晋天竺佛陀跋陀罗译 。 3) 《付法藏因缘传》 , 元魏西域吉迎夜共昙胭译。 4 ) 昙圈在复法当时 , 一面参与翻译像《付法藏因缘传》这样的佛经 , 一面主持云冈开窟 , 推测他可能是以云冈石窟来仿效 一 如叶在奢朋崛山宾钵罗窟的 “经行禅思”和‘宣畅妙法 , 度诸众生 ”的 。 5) 参阅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九章《北方之禅法净土与戒律》的 七禅窟与山居》节。 ‘) 高允《鹿苑赋 》 , 录人《广弘明集》卷二九上 。 7) 禅窟凿在石山中的事例甚多 , 参看《高僧传 · 晋洛阳娄至山诃罗竭传》、 《晋始丰赤城山竺 昙酞传》、 ‘晋蜀石室山释法 诸传》 、《齐京师后冈释僧侯传》。 一3 3 gse 考古学报 1 9 7 8 年第 3 期 (三 ) 附属于造像窟中的小窟 , 即所谓兄诃罗中的小僧房 。 这种小僧房凿在觅诃罗的左右 壁下部 , 形制大小和 (一)型相近 , 其中也没有造像 。 敦煌第 2 68 窟中的第 2 6 7 、 2 69 、 2 70 、 2 71 窟和第 2 85 窟1)左右壁下部的八个小窟就是这种类型的 。 敦煌第 2 85 窟窟顶周围 , 画有正在石 窟中坐禅的禅僧图像(图版壹 , 3 ) , 画上的小窟附近山峦起伏 , 窟门也画作拱形 , 窟室大小 “仅 容膝头”刀 。 我们把这种图像和本窟下部的小窟对照来看 (图版壹 , 2 ) , 它的含义就十分明显 了a)o ’ 、 三 、 禅僧观像和石窟造像题材 在石窟群中 , 保存数量最多的 , 是雕塑有佛像的造像窟 。 这种像窟 , 也和修禅有关。 禅经中说 , 修禅须先观像 , 《坐禅三昧经》卷上云 : “若初习行人 , 将至佛像所 , 或教令 自往 , 谛观佛像相好”。 《五门禅经要用法尸 云 : “若行人有善心已来 , 未念佛三昧者 , 教令一心观 佛” 。 因为 , 观像就如同见佛 。 《思维略要法 · 观佛三昧法》云 : “人之自信无过于眼 , 当观好象 便如真佛”。 释迎牟尼佛前生为精进王子时 , 即曾枷坐观像 , 并且因此而得成佛道 。 《法苑珠 林 · 敬佛篇 · 观佛部》引《迎叶经》云 : “有一菩萨 , 名大精进 。 ⋯⋯有一比丘于白戮上画佛形 像 , 持与精进 , 精进见像 , 心大欢喜。 · ·一既得出家 , 持像人山 , 取草为坐 , 在画像前 , 结枷跌坐 , 一心谛观此画像 , 不异如来。 ⋯⋯佛告迎叶 , 昔大精进 , 今我身是 , 由此观像 , 今得成佛 , 若有人 能学此观 , 未来必当成无上道” 。 可见观像是修禅的一个必经步骤 。 禅经又说 , 习禅所见的各种化佛形像 , 多在石窟中。 《观佛三昧海经》卷三 《观相品》: “是 时世尊欲令大众见佛色身 , ⋯⋯佛即化精舍如白玉山 , 高妙大小犹如须弥 , 百千完窟 , 于诸完窟 影现诸像与佛无异”。 同书卷七 《观四威仪品之余》: “尔时如来勤诸比丘皆在窟外 , 唯佛独入 自敷坐具 。 敷坐具时 , 令此石山暂为七宝” 。 又云 : “观佛影者 , 先观佛像 , 作丈六想 , 结加跌 坐 , 敷草为坐 , 请像令坐 。 见坐了了 , 复当作想作一石窟 , 高一丈八尺 , 深二十四步 , 清 白石想 。 此想成 已 , 见坐佛像住虚空中 , 足下雨花。 复见行像人石窟中。 入已 , 复令石窟作七宝山想” 。 以上都说明佛的影像是在石窟中” 。 晋释慧远在庐山营筑盒室 , 图写佛影 。 在他所写的 《万佛 影铭》中有“深怀冥托 , 霄想神游 , 毕命一对 , 长谢百优 6) 。 这段话说明他造佛影的目的之一在于 对佛影坐禅 。 高允《鹿苑赋》亦云 : “命匠选工 , 刊兹西岭 , 注诚端思 , 仰模神影 ”。 据此推测 , 玄 高之于麦积 , 昙嗜之于云冈 , 以及鹿苑石窟中的禅僧等 , 他们大概都是对佛像坐禅的。 1) 敦煌 2 85 窟的北璧小幅说法壁画下部有西魏大统三 、四年的发愿文。 大统三、 四年上距北魏分裂不过四 、五年 , 估计 该窟开凿的时间应在北魏末年 。 2) 《续高僧传 · 后梁荆拼玉泉山释法忍传》所记法忍在覆舟岩下“所止盒室 , 牙容膝头 ”叹盒室 , 大概就是这种小窟 。 3) 上述这三种类型的禅窟 , 《义楚六帖 》名之日“定窟” , 见该书卷七 。 定窟一词出北凉天竺三藏昙无滋译 《大般涅案经》 卷三十《师子吼菩萨品》。 4 ) 《五门禅经要用法》 , 宋蜀宾昙摩蜜多译 。 芬) 参看北凉沮渠京声译心治禅病秘要法》卷上《治利养疮法.o 6) 慧远《万佛影铭》 , 录入《广弘明集》卷十五 。 一3斗0一 刘慧达 : 北魏石窟与禅 裹 观观的的 经 名名 经 文 摘 要要 石窟造碑特征征 实 例例内容容容容容 相相相 禅秘 要 法经 ,, 应当谛观顶上肉髻髻 高肉嘴嘴 云冈第加窟窟 好好好 卷中中 次观像面 , 像面圆满 , 如十五日月月 面形丰满满 大佛 (图版版 复复复复观额广平正正 额部方广平正正 贰 , 1 ))) 眉眉眉眉间毫相 , 白如坷雪 , 如颇梨珠珠 眉间有圆形白毫毫毫 观观观佛三昧海经经 或有欲系心观佛眉者者 眉修长而清晰晰晰 序序序序 或有欲系心观佛牛王眼相者者 眼相分明明明 禅禅禅秘 要 法经 ,, 复观像鼻 , 如铸金挺 , 似鹰王嘴 , 当于面门门 高鼻端正正正 卷卷卷中中中中中 观观观 佛 三 昧 海海 自有众生乐观如来脱鬓如蛾斗形 , 流 出光光 毙须刻旨如蛾纤纹纹纹 经经经 , 卷一一 明者者 唇上颜际轮廓清楚楚楚 自自自自有众生乐观如来唇上聘际者者者者 禅禅禅秘 要法经 ,, 复观像口 , 唇色赤好 , 如频婆罗果果 口唇端好好好 卷卷卷中中 次观像颈 , 如琉璃筒 , 显发金颜颜 颈项圆润润润 次次次次观佛像臂 , 如象王鼻 , 柔软可爱爱 臂修长而圆柔柔柔 次次次次观像手 ,十指参差 , 不失其所所 手指长短参差适度度度 次次次次观像身 , 方坐安稳 , 如真金山 , 不前不却 ,, 像身端坐 , 庄严而又 稳定定定 中中中中坐得所所 像胫回满满满 次次次次观像胫 , 如鹿王揣 , 脯直圆满满 加跌平满满满 次次次次观足肤 , 平满安摩摩 足森齐齐齐脚脚脚脚指齐整 , 参差得 中中 坐像或立像足下大都有莲华华华 足足足足下莲华 , 千幅具足足 座有莲瓣形身光及回 形项项项 如如如如是诸事及与身光 , 圆光项光 , 光有化佛 ,, 光 , 身光项光中有化佛 、比丘丘丘 诸诸诸诸大比丘 , 众化菩萨 , 如是化人 , 如旋火轮 ... 及化菩萨 , 作飞旋状 , 光焰雕雕雕 旋旋旋旋逐光走走 成火焰纹纹纹 观观观佛三昧海经序序 自有众生 乐观如来说法时瑞应相者者 佛手作施无畏印印印 立立立 观 佛 三 昧海海 佛告阿难 , 佛灭度后 , 现前无佛 , 当观佛像 ,, ’ 相好分明之释迩应像像 云冈第 16 窟窟 像像像 经 · 观像品品 乐逆观者 , 从像足指 , 次第仰观 , 顺观相者 ,,, 大佛佛 从从从从顶上诸益文间 , 具足观身 , 渐下至足 , 如如如如 是是是是往返 , · 凡十四遍 , 谛观一像极令了了 , 观观观观 一一一一成已 , 出定人定恒见立像在行者前 , 此此此此 念念念念想成 , 名观立像像像像 坐坐坐 同上上 尔时世尊复为来世诸众生故 , 更说观像坐坐 释池结加肤坐莲华座像像 云冈第20 窟窟 像像像像 法 , 观像坐者 , 至心系念 , 令前立像 , 足下下下 大佛佛 生生生生华 , 作此想时 , 有宝莲华 , 千叶具足 , 应应应应 想想想想而现 , 即见华已 , 请诸想像 , 令坐宝华华华华 (((((((注))))))) 禅禅禅秘 要 法经 ,, 唯见一像独坐华台 , 结枷肤坐 , 谛观此像 ,,,, 卷卷卷中中 三十二相 , 八十种好 , 皆使明了 。 见此像已已已已 名名名名观像法法法法 注 : 禅经讲观像 , 有的是观真正 的造象 , 如上文的观“相好 ”和观立佛 , 有的则是作理想观 , 如观坐像 。 然而想理观也是 在现实像的 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 所以禅经中有一些想像中的像 , 在石窟里也被雕 造出来 。 - 3斗1 - 考古学报 1 9 7 8 年第 3 期 在云冈石窟第七 、八窟和第十二窟的窟门上部 , 明窗口左右 , 有浮雕的禅定僧像 , 这种形像 大概就是当时的僧人在石窟内或石窟附近观像坐禅的具体写照 (、图版壹 , 4 ) 。 禅经记载 , 禅僧观像的种类大致有以下数种: 释迎牟尼佛 、释迩与多宝佛、十方三世诸佛 、 无量寿佛、四方佛 、七佛和弥勒菩萨等 。 这些佛和菩萨的形象 , 正是北魏石窟中的主要造像题 材 。 现在 , 我们把禅经所见的现象经文和石窟中的同类造像 , 对比列如下: (一 ) 观释迎牟尼佛像 观释迎像是从观佛的“相好”开始 , 谛观佛的立像和坐像(表一 )。 《法苑珠林 · 放生篇 · 感应缘》记秦沙门释周事 : “夜四更尽 , 众僧皆眠 , 周起礼拜 , 还欲坐 禅 , 忽见四壁有无数沙门 , 悉半身出 , 见一佛螺髻分明了了。 ⋯⋯俄而霍然无所复见。 当尔之 时 , 都不见众会诸僧 , 唯靓所置释迎文行像而已 ” 。 释周大概就是在观释迎像之后坐禅 , 因而出 现了见佛的幻境 。 观立像和观坐像之外 , 还有观佛卧像(表二) 。 表 二 观的内容 卧 像 经 名 经 文 摘 要 石窟造像特征 实 例 观佛三昧海经 · 观 四威仪品之余 作是观者名, 名观如来卧 , 观如来卧者 , 先 当观卧像 , 见卧像已当作是念 , 佛在世时所 以透呀 , 或为慈憨诸比丘故现右胁卧 , 如是卧者 , 是大悲卧 。 佛枕右肘 , 右胁累 足而卧 , 身下有宝 床 炳灵寺第82 窟卧佛 (图 版贰 , 2 ) 禅秘要法经 , 卷中 世尊在世教诸比丘右胁而卧 , 我今亦当观 诸像卧 , 寻见诸像碟僧伽梨 , 枕右肘右胁而 卧, 胁下自然生金色床 , 金光梅檀 , 种种杂 色 , 众妙莲华以为敷具 , 上有宝帐垂诸理 路 《观佛三昧海经》卷七 《观四威仪品之余》: “佛告阿难 : ‘若有众生乐观佛卧者 , 若有众生 闻佛卧法及诸比丘随顺佛语不坏威仪 , 右胁卧者 , 如此比丘现世坐禅 , 见十方佛为说大法” 。《高 僧传 · 齐始丰赤城山释慧明传》: “释慧明 , 姓康 , 康居人 , ⋯⋯齐建元中 , 与沙门共登赤城山石 室 , 见酞公尸骸不朽 , 而禅室荒芜 , 高跳不继 。 乃雇人开荔 , 更立堂室 。 造卧佛并酞公像 , 于是 栖心禅诵 , 毕命枯搞” 。 慧明当是观佛卧像坐禅‘ 在观释迩像时 , 伴随释迎佛像而出现的 , 又有化佛和护法诸天等形象(表三 )。 石窟中的诸天伎乐等形象 , 大都刻划在窟门和明窗左右 , 或是盒相和窟顶部分 。 可以看出 它们在石窟中是居于从属地位。 观佛“本生”和佛传 , 也是观释迎像的一个组成部分(表四 ) 。 《观佛三昧海经》卷一 《序观地品》, 在讲若有众生欲观佛传之后 , 云 : “佛告父王 , 佛涅类 后 , 若四部众及诸天龙夜叉 , 欲系念者 , 欲思维者 , 欲行禅者 , 欲得三昧正受者 , 应当次第教其 系念。 ” —3 4 2— 刘慧达 : 北魏石窟与禅 衰 三 观观的的 经 名名 经 文 摘 要要 石 窟 造 像 特 征征 实 例例内内容容容容容 LLL 化化佛佛 观佛三昧海经卷一一 云何名为如来成佛时大人相相 主尊造释迎大像像 云冈第 18 窟(图图 观观观相品品 见无量无数百亿千万化释迩文 , 眉眉 大 佛遍身刻小化佛像像 版叁 , l))) 间间间间白毫正长丈五 , 一一毛中出无量量量量 光光光光 , 一一光中无量化佛 , 化佛眉间亦亦亦亦 复复复复如是是是是 同同同书卷四四 云何名为观于如来眉间光明明 眉间有白毫毫毫 观观观相品品 时佛 眉间即放白毫大人相光 , 其光光 窟内窟外壁面雕无数盒窟 , 一一窟窟窟 分分分分为八万四千支 , 亦八万四千色 , 遍遍 中有一化佛 , 结加肤坐 , 手结定印印印 照照照照十方无量世界 , 一一光色化一金金金金 山山山山, 尸一金山无量完窟 , 一一窟中有有有有 一一一一化佛 , 结枷跌坐 , 人深禅定(注))))))) 摩摩酸首首 治禅病秘要法 , 卷卷 复当想一摩酸首罗 , 乘金色牛 , 持宝宝 摩酸首罗骑牛像像 云冈第 8 窟拱门门 罗罗天天 下下 水瓶 , 至行者前前前 东侧侧 金金 刚刚 观佛三昧海经 · 观观 时金刚神, 手把大柞, 化身无数⋯⋯⋯ 力士形像 , 梳发髻 , 手执金刚杆, 举举 云冈第1 0窟前室室 四四四威仪品之余余 时诸光中一切皆是执金刚神 , 奋金金 手用力 , 作奋金刚柞状状 北壁门侧 (图版版 刚刚刚刚柞柞柞 叁 , 2 ))) 伎伎乐乐 坐禅三昧经 , 卷上上 诸天空中弦歌供养 , 散花雨香 , 一切切 演奏乐器 , 歌舞散花之飞仙仙 云冈第 34 窟窟顶顶 天天女女女 众生 , 咸敬无量量量 (图版肆 , l))) 注 : 参看《观佛三昧海经》卷七《观四威仪品之余》、卷九《本行品》的有关经文 。 表 四 观的内容 l 经 经 文 摘 一 要 石 窟 造 像 特 征 实 例 本 生 观佛三昧海经 四威仪品之余 尔时世尊还摄神足 , 从石窟出 , 与诸 比丘游履先时为菩萨时 : 两儿布施 处 投身饿虎处 割肉代鸽处 须大那太子本生 龙门宾阳洞前壁 右方 萨睡那太子本生 萨波达太子本生 敦煌 2 54 窟南壁 同上北壁 佛 传 观佛三昧海经 观地品 佛告父王 , 若有众生 , 欲观佛者 , 欲 知佛生时相者 乘白象投胎 树下降生 , 初行七步 口演法言 云 冈第 20 窟 以 西小窟 云冈第 6 窟 欲知佛纳妃时者 欲知佛出家时者 欲知佛苦行时者 纳妃 出家喻城 苦行像(注) 欲知佛降魔时者 欲知佛得阿褥多罗藐三菩提时者 降虎 成道 云冈第 12 窟前室 南壁(图版肆 , 2) 云冈第 ‘窟东壁 (图版伍 , l) 欲知如来轮法轮时相者 鹿野苑初转法轮 注 : 石窟中苦行像的小完是比较多见的 。 苦行是释迎坐禅时的形象 , 这种形象对于禅僧可能有更大的感染力。 在石窟中表现“本生”和“佛传 ” , 大都是浮雕或画成连环图画的形式 (图版贰 , 4 ) , 有时也 采用某些故事的重要情节 , 作成单独的小完 (图版伍 , 1) 。 _ · ‘3 斗3一 考古学报 1 9 7 8 年第 3 期 表 五 观观的内容容 经 名名 经 文 摘 要要 石 窟 造 像 特 征征 实 例例 释释遨多宝宝 思维略要法 ·· 三七 日一心精进如说修行 , 正忆念念 有四种形式 ::: 云冈第 2 窟中心心 共共坐坐 法华三昧观法法 法华经者 , 当念释迩牟尼佛于誊馨馨 1 . 中心柱窟 , 心柱雕成七宝塔 , 塔内内 塔柱下层正中完完 崛崛崛崛山与多宝佛在七宝塔共坐坐 造释迎与多宝共坐像像 敦煌第 2 59 窟窟 222222222 . 以释迩多宝共坐像作为一窟的主主 云冈第 11 窟南南 尊尊尊尊尊造像像 壁(图版伍 , 2 ))) 333333333 . 窟壁浮雕宝塔形盒 , 兔内造释迩迩 云冈第19 窟西小小 多多多多多宝共坐像像 窟(图版伍 , 3))) 斗斗斗斗斗. 释迩多宝共坐的小盒盒盒 十十方化佛佛 同上上 十方分身化佛遮满众生所移国土之之 在雕造三世佛和十方诸 佛 的 石窟窟 云冈第 2 0 窟窟 中中中中中 中 , 有释迩多宝共坐盒(注 ))))) 普普贤菩萨萨 同上上 如是三七 日中 , 则普贤菩萨乘六牙牙 普贤菩萨骑象象 云冈第 9 窟明窗窗 白白白白象至至至 西侧(图版伍 , 4 ))) 注 : 参见《北魏石窟中的三佛》 , ‘考古学报》 19 , 8 年 4 期 。 (二) 观“释迎牟尼佛于省朋崛山与多宝佛在七宝塔共坐”像 这种观法在《思维略要法》中名之为“法华三昧观法”。 修这种观 , 可以见十方分身化佛 , 并 有普贤菩萨乘白象来现 。 这种题材在北魏石窟中很多见 , 可以证明它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观法 之一(表五 )。 (三) 观三世佛和十方诸佛 三世佛是过去佛 、现在佛和未来佛 。 修习这种观 , 名为“菩萨念佛三昧 ,’( 表六)。 表 观的内容 三世佛和 十方诸佛 经 名 经 文 摘 要 石 窟 造 像 特 征 摘 要 坐 禅 三昧 海 经 , 卷下 若行者求佛道 , 人禅先当系心专念 十方三世诸佛生身 , · ·⋯佛身如是 , 有三十二相 , 八十种好 , ⋯⋯常念佛 身相 , 如是行者便得十方三世诸佛 悉在心目前一切悉见三昧 , · , ·⋯是 时便见东方三百千万千万亿种无量 诸佛 , 如是南方 、西方 、北方四维上 下 , 随所念方 , 见一切佛 , ⋯⋯是为 菩萨念佛三昧 窟内正 、 左、 右三面造三尊大佛像 , 作为一窟的主要造像 、窟内和窟外壁面密雕小佛像 云冈第 20 窟(图 版叁 , 3 ) 云 冈第 15 窟 南 壁西壁(图版陆 , l) 六’ 《禅秘要法经》卷下云 : “佛告阿难 , 我灭度后 , 若有比丘比丘尼 , 式义摩尼 、沙弥沙弥尼 、优 婆塞优婆夷 , 若有欲学三世佛法 , 断生死种 , 度烦恼河 , 竭生死海 , 免爱种子 , 断诸使流 , 厌五欲 乐 , 乐涅鬃者 , 学是观” 。 可见修禅实际上就是修三世佛之法。 而三世佛又可以为修禅的人说 念佛三昧 。 《观佛三昧海经》 卷九 《本行品》云 : “佛告阿难 : 此观佛三昧 , 是一切众生犯罪者 药 。 ⋯⋯汝今善持慎勿忘失 。 过去 、未来三世诸佛 , 是诸世尊皆说如是念佛三昧 。 我与贤劫诸 大菩萨 , 因是念佛三昧力故 , 得一切智威神自在。 如是十方无量诸佛 , 皆由此法成三菩提” 。 这 一3 4 4— ..toj 慧达 : 北魏石窟与禅 . 些 , 大概也是北魏石窟中出现这种题材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僧传 · 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云 : “释玄高⋯⋯进游凉土 , 沮渠蒙逊 , 深相敬事 , 集会英 宾 , 发高胜解 。 时西海有樊僧印 , 亦从高受学 , 志狭量偏 , 得少为足 , 便谓已得罗汉 , 顿尽禅门 。 高乃密以神力 , 令印于定中备见十方无极世界诸佛 , 所说法门不同 。 印于一夏寻其所见 , 永不 能尽 , 方知定水无底 , 大生愧惧 ” 。 是所谓在定中见十方诸佛 , 并且闻佛说法的例子 。 (四) 观无量寿佛(表七 ) 衰 七 观的内容 ! 经 名 摘 石 窟 造 像 特 征 无量寿佛 思维略要法 · 观无量寿佛法 无量寿佛 , 其身妹大 , 光明亦妙 , 西 向端坐 , 结加肤坐 , 颜容巍巍如紫金 山 , 行者若欲生于无量寿佛国者 , 当 作如是观无量寿佛也 无量寿佛像与释湘牟尼像相似 }龙门古阳和“魏 }神单二年杜永安 l造无量寿佛 观 无 量 寿经 (宋西 域 蛋 良 耶舍译 ) 无量寿佛住立云中 , 观世音大势至 是二大士侍立左右 , 光明炽盛不可 具见 是故智者应 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 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 , 但观眉间 白毫 , 极令明了 , 见眉间白毫相者, 八万四千相好 自然当见 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 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 次观大势至菩萨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莲华 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 , 于肉髻上有 一 宝瓶 左右侍立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 l云冈第户窟前壁 观世音戴化佛冠 大势至宝冠有宝瓶 《高僧传 ,. 晋江左竺僧显传》: “竺僧显 , 本姓傅氏 , 北地人⋯⋯业禅为务 , 常独处山林 。⋯⋯ 后遇疾耗笃 , 乃属想西方 , 心甚苦至 , 见无量寿佛 , 降以真容 , 光照其身 , 所苦都愈 。 是夕便起澡 浴 , 为同住及侍疾者说己所见 。 ⋯⋯至明清晨 , 平坐而化” 。 同书 《宋长安太后寺释慧通传》: “释慧通 , 关中人⋯⋯初从凉州禅师慧诏 , 诸受禅业 , 法门观行 , 多所游刃 (, 常祈心安养、 , 而欲栖 神彼国 。 微疾 , 乃于禅中见一人来 , 形甚端严 , 语通言 : ‘良时至矣 ! ’ 须臾 , 见无量寿佛光相晖 然 , 通因觉禅。 具告同学所见 , 言记便化 ” 。 这两人当都是观无量寿佛 , 而愿往生彼国者 。 (五 ) 观四方佛(表八) 表 八 观观的内容容 经 名名 经 文 . 摘 要要 石 窟 造 像 特 征征 实 例 rrr 四四方佛佛 禅秘;要法经 ,, 如前系念 , 观琉璃人 , 琉璃地上 , 于于 中心柱窟 , 心柱四面各开一盒 , 盒内内 云冈第石窟中心心 卷卷卷中中 四方面生四莲华, 其华金色 , 亦有千千 各造一佛 , 有身光和项光 , 足下有莲莲 往往 叶叶叶叶 , 金刚为台 , 有一金像结加跃坐 ,, 华华华 身身身身相具足 , 光明无缺 , 在于东方 , 南 、、、、 西西西西 、北方 , 亦复如是是是是 一3 斗5一 考古学报 1 9 7 8 年第 3 期 表 九 一 , . . . . . . . . . . . . . .观的内容七 佛 经 名 经 文 摘 要 石 窟 造 像 特 征观 佛 三 昧海经 · 念七佛品 佛告阿难 , 若有众生观想心成 , 次当复观 , 过去七佛像 昆婆尸佛偏担右肩 , 出金色臂摩行 者顶 , 告言 : ‘法子 ! 汝行观佛三昧 , 得念佛心故 , 我来证汝 ’ 尔时 昆婆 尸佛慰行人已 , 即时化作 大宝莲华 , 如须弥山, 佛在华上结咖 肤坐 , 为于行者说念佛念法 佛告阿难 , 尔时行者见昆婆尸心欢 喜故 , 我与六佛现其人前如是诸佛 各入普现色身三昧现其人前 , 令其 行者 , 心得欢喜 七薄并列的立佛像 云冈第 13窟南壁 窟门上部 (图版 肆, 3) 七尊并列的坐佛像 , 佛结加跌坐莲 }云冈第‘。窟主室华座 , 手作施无畏印 } 南壁(图版陆 , 3) 或结定印 七佛的位置多在石窟内 的 窟 门上 方 , 或在佛会的盒相上 治 禅 病 秘 要 法 , 卷下 复当谛观昆婆尸佛眉间 白毫 , 尸弃 佛眉间白毫 , 提舍佛眉间白毫 , 拘楼 弥佛眉间白毫 , 迎那舍牟尼佛眉间 白毫 , 边叶佛眉间白毫 , 释迩牟尼 佛眉间白毫 , 见七佛眉间白毫如颇 梨色 七佛眉间白毫分明 (六 ) 观七佛像(表九 ) 从表中所引经文可以看出 , 禅僧观七佛像的 目的是为见七佛 , 祈求七佛为他修禅作证 , 并听七 佛说法‘, 。 (七) 观弥勒像 弥勒也是北魏石窟中较多见的造像题材之一 2, 。 因为他是未来世佛 , 所以他的形像 , 有时 被雕塑成菩萨像 , 有时又被雕塑成佛像 (表一O )。 表 一O 观观的内容容 经 名名 经 文 摘 要要 石 窟 造 像 特 征征 实 例例 弥弥 勒勒 观弥勒菩萨上上 应当系念 , 念 佛形象 , 称彼佛名名 弥勒像大都被作成交脚像。 头部有有 云冈第 9 窟前室室 生生生 兜率 天 经经 佛灭度后, 四部弟子 , 天龙鬼神, 若有有 高肉髻的是佛像像 西壁上层层 (((((宋沮 渠 京声声 欲生兜率陀天者 , 当作是观 , 系念思思 戴宝冠 , 作菩萨装束的是菩萨像像像像像像像像像像译译译))) 维 , 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 , 一 日至七七七 敦煌第 z 了5 窟本本 日日日日 , 思念十善 , 行十善道 , 以此功功功 尊(图版陆 , 2))) 德德德德迥向 , 愿生弥勒前者 , 当作是观观观观 《观佛三昧海经》卷七《观四威仪品之余》云 : “此人观像因缘功德 , 弥勒出世见弥勒佛 , 初 l) 关于观七佛问题 , 参看《禅秘要法经 》卷中。 另外 , 据说坐禅的人念七佛名 , 还可以医治禅病 , 使不能得定的人人定 , 见 《治禅病秘要法》卷下 。 2) 参阅稼本善隆《支那佛教史研究北魏篇 · 龙门石窟l二现扛扎 石北魏佛教 , 三《龙门造像刃盛衰 七尊像Q变化、 - 3 4 6— . 刘慧达 : 北魏石窟与禅 . 始坐于龙华树下 , 结加跌坐 , 见己欢喜 , 三种菩提 , 随愿觉了 ” 。 《禅秘要法经》卷下 : “佛告阿 难 : 若有四众修系念法 , ⋯⋯ 当知此人世世所生不离见佛 , 于未来世值遇弥勒 , 龙华初会 , 必 先闻法 , 得证解脱。 ”说明修禅和观像可以值迁弥勒 , 闻佛说法 。 《名僧传抄 · 宋城 (成) 都香积 寺释道法传》: “道法本姓遭 (曹)氏 , 敦煌人 , 禅思 出于人表 , 苦行照见三涂 。 ⋯⋯坐禅习诵 , 昼 夜无废。 每至夕 , 辄脱衣于弥勤(勒)像前 , 养怡蚊虹 , 如此多年 , ’后见弥勒放种种光” 。 道法应 就是观弥像坐禅 。 《付法藏因缘传》卷四云 : “尔时罗汉即人三昧 , 深谛思维不能觉了 , 便以神 力分身飞往兜率陀天 , 至弥勒所 , 具宣上事 , 请决所疑” 。 《名僧传抄 · 宋积园寺释智严传》: “智 严西凉州人也 。 ⋯⋯儿童时曾受五戒 , 有所犯 。 后受具足 , 恐不得戒 。 积年禅观 , 不能自决 , 大 为忧苦 。 遂更与弟子智羽 、智达汛海重至天竺 , 以事问罗汉 , 罗汉复不能决 , 乃为人定 , 往兜率 问弥勒 。 弥勒答云 : ‘得戒 ’乙严大欢喜 。 于是步还至廊宾 , 无疾而卒 t) 。 可见所谓僧人人定见 弥勒 , 还想解决疑难问题 。 《观佛三昧海经》卷二 《观相品》云 : “观如来眼睫相⋯⋯命终之后 , 生兜率天 , 面弥勒菩萨 , 身色端严 , 应感化导 , 既得见已 , 身心欢喜 , 人正法位” 。 《五门禅经要用 法》亦云: “行者志求大乘 , 若命终随意所欲 , 生诸佛前 , 若不尔者 , 必生兜率天 , 得见弥勒 , 定无 有疑也”。 《名僧传抄 · 伪魏长安大寺释僧印传》: “僧印姓 樊 氏 , 金城榆 中人 。 释玄高玄 子 。 二少 ·修大乘观 , 所得境界为禅学之宗 。 ⋯⋯尝在江陵教一比丘受禅 。⋯⋯此僧欣然日 : ‘由 来愿生西方 , 。 得应之后 , 或有劝往兜率者 , 此僧磋疑良久 , 至三更方决云 : ‘定向兜率 , 。 言意 就卧 , 同学起看 , 命已逝矣” 。 这些见佛闻法 , 请佛决疑和死后往生兜率值迂弥勒的事例 , 大概 是当时许多禅僧所响往的z)o 从以上各表来看 , 当时居住在石窟寺中的僧人 , 很可能就是以石窟里的许多造像 , 作为禅 观的对象的 3, 。 《观佛三昧海经》卷二《观相品》还这样指出: “若比囚犯不如罪 , 观 白毫光阴黑不见 , 应当 人塔观像眉间 , 一至三 ,日 , 合掌谛泣一心谛观 。然后人僧说前罪事 ”。 “云何观如来眼睫相 ? ⋯⋯ 若坐不见 , 当人塔观 。 人塔观时 , 亦当作此诸光明想 。 至心合掌糊跪谛观 , 一日至三 日心不错 乱 ”。 同书卷七《观四威仪品之余》: “观如来坐者 , 如见佛身等无有异 , 除百千劫生死之罪 。 若 不能见 , 当入塔观切坐像 , 见坐像已忏悔障罪” 。 北魏石窟的中心柱式窟 , 心柱大都作成塔形 , 如云冈第 1 、 2 、 6 窟等 。 有的在石窟门外还凿出双塔 , 如云冈第 5 、 6 窟 , 第 7 、 8 窟和第 3 窟 。 东魏至北齐的北响堂山石窟第 2 、 3 、 5 、 7 等窟 , 更把窟门及其上部都雕成塔形。 因此 , 我们推 测当时僧人进人这类石窟中去观像 , 也就等于 “人塔观像” 。 四 、 禅僧造像和礼佛供养 禅僧造像的目的 ,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观像 , 因为造像这件事情本身 , 就是一种功德 。 《观佛 l) 定中见弥勒事例 , 又见《名僧传抄 · 宋中兴寺释慧榄传》。 2) 另外 , 医治修禅的许多病症 , 也需要念弥勒 , 见《治禅病秘要法》。 3) 石窟中的另外一些题材 , 如维摩文殊问答像等 , 就 目前所知似乎与修禅没有直接关系。 一3 4 7一 考古学报 1 9 7 8 年第 3 期 三昧海经》卷六《观四威仪品》: “佛告阿难 : ‘汝从今 日持如来语 , 遍告弟子 ! 佛灭度后 , 造好形 像 , 令身相足 , 亦作无量化佛色相 , 及通身光及画佛迹 , 以微妙彩及颇梨珠安白毫处 , 令诸众生 得见是相 , 但见此相心生欢喜 , 此人除却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 ,,l ’。 昙嗜等的造像 , , , 必然也包含了这种 目的 。 造像和观像之外 , 禅僧还要礼拜和供养佛像 (图版贰 , 3 )。 《观佛三昧海经》卷六《观四威 仪品》: “若有众生于佛灭后 , 造立形像 , 惜花众香持用供养 , 是人来世必得念佛清净三昧 ” 。 在观像的仪式中也有礼佛的供养。 《观佛三昧海经》卷九《观像品》: “观佛像者 , 若比 丘比丘尼 , 优婆塞优婆夷 , 天龙八部 , 一切众生 , 欲观像者 , 先入佛塔以好香泥及诸瓦土涂地令 净 , 随其力能烧香散花供养佛像 , 说已过恶 , 礼佛忏悔 。 如是伏心 , 经一七 日 , ⋯ ⋯心柔顺已 , 住 于靖处 , 烧众名香 , 礼释迎文 , 而作是言 : ‘南无大德 , 我大和上应正遍知大悲世尊 , 愿以慈云复 护弟子 , 。 作是语已 , 五体投地 , 泣泪像前 , 从地面起 , 齐整衣服 , 结加跌坐” 。 入定之前和出定之后也都要礼佛 。 《法苑珠林 · 救厄篇感应缘》记秦沙门释周事 : “夜四 更尽 , 众僧皆眠 , 周起礼拜 , 还欲坐禅” 。 《禅法要解》卷上云 : “或从定起 , 礼佛法众 , 赞叹供养 , 亦得心喜 。 ” 礼拜供养的对象 , 大致也不出前述观像的范围。 如《达摩多罗禅经》卷上所记 : “前礼牟尼 尊 , 炽然烦恼灭 , 流转退住者 , 度以升进道 。 修行微妙法 , 能离退住过 , 亦灭一切恶 , 成就诸功 德” 3) 。 即是礼释迎牟尼。 《观佛三昧海经》卷三《观相品》云 : “佛告诸释子 : ‘汝今可称过去佛 名 , 为佛作礼 , 并称汝父 , 礼过去佛。 亦称我名 , 敬礼于我 。 ‘ 未来有佛 , 号日弥勒 , 亦当敬礼 , 说 汝先世 , 邪见之罪’ ”。 即礼三世佛。同书卷十《念十方佛品》云 : “佛告阿难 : ‘此念佛三昧若成 就者 , ⋯⋯应当供养十方诸佛 。 云何供养? 是人 出定 , 入塔见像 , 念持经时 , 若礼一佛 , 当作是 念 , 正遍知 , 诸佛心智无有限碍 , 我今礼一佛 , 即礼一切佛 , 若思维一佛 , 即见一切佛 , 。 ” 即礼十 方诸佛 。 《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云 : “未来世中诸众生等 , 闻是菩萨大悲名称 , 造立形像 , 香花衣服 , 增盖幢惜 , 礼拜系念 , 此人命欲终时 , 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 , 与诸天子 , 雨曼 陀罗华 , 来迎此人 。 此人须臾即得往生 , 值遇弥勒 。 头面礼敬 , 未举头顷 , 便得闻法 。 ”即谓造弥 勒像礼拜供养者 。 可见观像的对像 。 也就是礼拜供养的对象。 东魏天平二年四月 《中岳篙阳 寺碑》云 : “有大德沙门生禅师⋯⋯于太和八年岁次甲子 , 建造伽蓝 , 筑立塔殿 , ⋯⋯虔礼禅寂 , 六时靡辍” 。 《高僧传 · 宋余杭方显寺释僧淦传》: “释僧诊 , 姓张 , 辽西海阳人 , ⋯⋯为北大学都宗 , 后 过江止京师 二 :.. ·平昌孟领 , 于余杭立方显寺 , 请诊居之 , 率众翘勤 , 禅礼无缀” 。 同书《齐永兴柏 l) 参看姚秦鸿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 · 方便品 》。 2) 《高僧传》中记业禅井画像或造像或协助造像的高僧, 有宋京师只恒寺求那跋摩 、 上林寺昙摩蜜多 、 蜀武担寺释道汪 、 齐蜀后山释玄畅 、 山阴法华山释慧基 、 梁京师正觉寺释法悦等 。 《续高僧传 · 魏春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传》也记佛陀 “在房门之壁 , 手画神像 ” 。 3 ) 《达摩多罗禅经 》 , 东普天竺佛陀跋陀罗译 。 ee 3 斗8一 刘慧达 : 北魏石窟与禅 林寺释弘明传》: “释弘明 , 本姓赢 , 会稽山阴人 。 · ·⋯ :止山阴云门寺 , 诵法华 , 习禅定 , 精勤礼 截 , 六时不辍” 。 这些也都证明禅僧不仅要观像 , 同时还要礼佛 。 由此可见 , 造像 、观像 、礼佛和供养 , 都是禅僧修持的课题 , 亦即北魏时代禅僧们大行开窟 造像的重要原因” 。 五 、 余 论 上述性质的凿窟 , 开始于北魏以前 , 北魏最盛 , 历东魏、西魏 , 北齐 、北周 , 一直延续到隋 。 著名的响堂山石窟 , 有禅僧造像和供养佛的铭文 。 南响堂第二窟中心柱西侧南璧 : 犷⋯⋯ 统定禅师造六十佛” 2 , 。 小响堂第二窟南壁西侧 : “昭玄统定禅师供养佛时 ,,3) 。 《续高僧传 · 齐 相州鼓山寺释道丰传》: “释道丰未详氏族 , 世称得道之流 , 与弟子三人居相州鼓山中。 时石窟 寺有一坐禅僧 , 每 日至西则东望山颠 , 有丈八金像现 , 此僧私喜 , 谓截灵瑞 , 日日礼拜 , 如此可经 两月 , 后在房卧 , 忽闻枕间有语 , 谓之日 : ‘天下更何处有佛? 汝今道成 , 即是佛也。 尔当好作 佛身 , 莫自轻脱 , 。 此僧闻已 , 便起特重 , 傍视群僧犹如草芥 , 于大众前侧手指胸云 : ‘尔辈颇识 真佛不 ? 泥盒画像 , 语不能出唇 , 智虑何如 ? 尔见真佛不知礼敬 , 犹作本 日欺我 , 悉堕阿鼻 , 。又 眼睛已赤 , 呼叫无常 , 合寺知是惊禅” 。 鼓山石窟 , 就是现今的响堂山石窟。 可知响堂石窟在 当 时也是住禅僧的 。 北齐的天龙山石窟为宏礼禅师所开凿村 。 东魏至隋 , 邺西宝山寺释道凭”和相州演空寺释灵裕‘, , 都和宝山石窟有关 , 而且他们也都 修禅 。 《续高僧传 · 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记北齐天保三年救为禅僧僧稠建精舍 , 并请他 作石窟大寺主 。 《北齐书 · 文宣帝纪》云 : “ (天保十年)帝如辽阳甘露寺 。 ⋯⋯帝于甘露寺 , 禅 l) 北魏毁佛以后的复法时期 , 僧人为了宏扬佛法 , 并为皇帝修福 田 , 当然也是 当时造像凿窟的重要原 因。 至于 “清信士 女”造像 , 他们的目的虽各有不同 , 但大致不 出王胭 《北朝造像诸碑总论》所记 : “综观造像诸记 , 其祈祷之词 , 上及国 家 , 下及父子 , 以至来生 , 愿望甚赊 , 其余鄙理不经⋯⋯然其幸生 畏死 , 伤离乱而想太平 , 迫于不得已 , 而不暇计其妄 诞者 ”。 本文主要在于探讨北魏石窟和当时僧人 习禅的关系 , 所以对这一问题不多赘述 。 2 ) 水野清一 、长广敏雄 : 《响堂山石窟》 。 3 ) 鼓山水浴寺石窟 , 俗名小响堂石窟 , 与南北响堂属于同一区域 。 1 9 57 年 12 月 ,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实 习 . 曾前往调查 。 这段铭文就是在调查中发现的 。 铭中所记的定禅师 , 当与上述南响堂第二窟的定禅师为一人 。 幻 常盘大定: 《支那佛教史迹踏查记 , , 《支那文化史迹》第八辑‘解说》 , 5) 安阳宝山灵泉寺有魏武定四年《道凭法师造碑记》。 《续高僧传 · 齐邺西宝 山寺释道凭传》云 : “八夏即登 , 遂行禅境 , 漳溢伊洛 , 遍讨嘉欲 , 后于少林寺摄心夏坐 , 问道之僧 , 披棒而至⋯⋯ 以齐天保十年三月七日卒于邺城西南宝山寺 ” 。 参阅常盘大定 、关野贞《支那文化史迹》第五辑《解说》 。 6) 灵裕塔现存宝 山石窟侧。 灵裕在宝山造大住圣窟 , 窟内有隋开皇九年 《造窟铭》 。 《续高僧传 · 隋相州演空寺释灵裕 传, 云: “年十五 , 潜欲逃世 · ·~ 二默往赵郡应觉寺 , 投明 、宝二禅师而出家焉 · ·一 年四十有七 , 将邻知命 , 便即澄一心想禅虑岩阿⋯⋯宝山一寺裕之经始 · ·‘⋯大业七年)奄终于演空寺焉⋯⋯即殡于宝山灵泉寺侧 , 起塔崇焉⋯⋯ (灵裕 ) ’ 又营诸福业 , 寺宇灵仪 , 后于宝山造石完一所 , 名为金刚性力住持那罗延窟 , 面别锈法灭之相 ”。 参阅 《支那文化史迹, 第五辑《解说.o 一3 4 9— 考古学报 1 9 7 8 年第 3 期 居深观 , 唯军国大政奏闻” 。 仍是北魏皇室重禅的继续 。 这一时期 , 禅僧造像 、观像的 , 也还有不少。 《续高僧传 · 齐大统合水寺释法上传》: “释法 上 , 姓刘氏 , 朝歌人也⋯ ⋯至于十二投禅师道药而出家焉 。 ⋯⋯所得世利造一山寺 , 本名合水 , 即邺之西山 , 今所谓修定寺是也 。 山之极顶造弥勒堂 , 众所庄严 , 备禅华丽 , 四事供养百五十 僧。 及齐破法湮僧 , 不及山寺 , 上私隐俗服 , 习业如常 , 愿若终后勤靓慈尊 , 如有残年 , 愿见隆 法 , 更一顶礼慈氏如来。 ”同书《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领传》: “⋯⋯旋归台岳 , 躬率禅 门。 ⋯ ⋯不久告双曰 : ‘吾当卒此地矣 ! ⋯⋯命学士智越往石城寺扫洒 , 吾于彼佛前命终”。施 床东壁 , 面向西方 , 称阿弥陀佛波若观音 。 ⋯⋯言已端坐如定 , 而卒于天台山大石像前” 。 同书 《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释彦琼传》: “⋯⋯间弟子日 : “斋时至未? ⋯⋯斋时已至 , 吾其终 矣 ! ’索水盟手焚香 , 迎弥勒画像 , 合掌谛观 , 开 目闭目 , 乃经三四 , 如入禅定 , 奄尔而终”。 同书 《唐京师延兴寺释吉藏传》: “⋯⋯每 日持钵将还 , 铣足人塔 , 遍献佛像 , 而后分施 。 ⋯⋯隋历告 终 , 造二十五尊像 , 舍房安置 , 自处卑室 , 昏晓相仍 , 竭诚礼纤又别置普贤菩萨像 , 帐设如前 , 躬 对坐禅 , 观实相理 , 镇累年纪 , 不替于兹” 。 这些事例 , 都和北魏僧人造像修禅的意义相同 。 初唐以后 , 佛教分宗 , 在我国佛教史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石窟的性质也随着产生了 新的变化 。 因为已经越出本文讨论的范围 , 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 ‘夕6 2 年 7 月 2
/
本文档为【北魏石窟与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