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工程测量习题

2017-09-19 50页 doc 1MB 2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工程测量习题第一章习题      1.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定    (A),研究确定并展示    (B)的科学。   答案:(A)①地面形状,②地点大小,③地面点位置。           (B)①地物表面形状与大小,②地球表面形态与大小,③地球体积大小。 2.工程测量学是研究      。 答案:①工程基础理论、设计、测绘、复制的技术方法以及应用的学科。       ②工程建设与自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行的测量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③交通土木工程勘察设计现代化的重要技术。     3.从哪些方面理解测绘科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地...
工程测量习题
第一章习题      1.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定    (A),研究确定并展示    (B)的科学。   答案:(A)①地面形状,②地点大小,③地面点位置。           (B)①地物表面形状与大小,②地球表面形态与大小,③地球体积大小。 2.工程测量学是研究      。 答案:①工程基础理论、、测绘、复制的技术方法以及应用的学科。       ②工程建设与自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行的测量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③交通土木工程勘察设计现代化的重要技术。     3.从哪些方面理解测绘科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4.概念:垂线、水准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体 5.参考椭球体的常用参数?     6.投影带带号N=18,n=28, 问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LO分别是多少?     7.国内某地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2053410.714m,=36431366.157m。问该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意义?      8.已知A、B点绝对高程是=56.564m、=76.327m,问A、B点相对高程的高差是多少?     9.试述似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10.测量有哪些技术原则? 11.为什么测量需要检核? 12.1.25弧度等于多少度分秒?58秒等于多少弧度? 答案参考     1.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定  ③  ,研究确定并展示  ②  的科学。     2.工程测量学是研究  ②    。     3.从哪些方面理解测绘科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答:从交通土木工程规划建设、勘察设计现代化、顺利施工的保证作用、房产地产管理、检验工程质量和监视工程设施安全等方面理解测绘科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6.投影带带号N=18,n=28, 问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LO分别是多少? 答:N=18,=6N-3=6×18-3=105°。n=28, =3n=3×28=84°     7.国内某地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2053410.714m,=36431366.157m。问该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意义?  答:表示该点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为2053410.714米。 =36431366.157m。含带号36,500,Yp=-68633.843m(即减去原坐标中带号38及附加值500)。表示该地面点在中央子午线以西-68633.843米。 8.已知A、B点绝对高程是=56.564m、=76.327m,问A、B点相对高程的高差是多少?     解:因为 故A、B点相对高程的高差是76.327m-56.564m,即19.763m。 12.1.25弧度等于多少度分秒?58秒等于多少弧度? 解:1.25弧度化为度:1.25弧度/(180/π)=71.61972439,即71°;0.61972439°=0.61972439×60ˊ=37.1834634ˊ,即37ˊ;0.1834634ˊ=0.1834634×60″=11.01″。故1.25弧度是71°37ˊ11.01″。 58秒/206265″=0.0002811916709弧度。 第二章习题      1. 图2.1的水平角是      。     答案:①∠mNp。②∠MNp。③∠MNP。      2. 图2.1,观测视线NM得到的水平方向值m'=59°,观测视线NP得到的水平方向值p'=103°,问水平角∠mNp=?      3. 图2.1中,NT至N P的天顶距Z=96°,问观测视线N P的竖直角α=?α是仰角还是俯角?NT至N M的天顶距Z=83°,问观测视线N M的竖直角α=?α是仰角还是俯角?     4.光学经纬仪基本结构由        。 答案:①照准部、度盘、辅助部件三大部分构成。       ②度盘、辅助部件、基座三大部分构成。       ③照准部、度盘、基座三大部分构成。 5.水准器作用是什么?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各有什么作用?     6.光学经纬仪的正确轴系应满足    (A)。    (A)答案:①视准轴⊥横轴、横轴∥竖轴、竖轴∥圆水准轴。             ②视准轴⊥横轴、横轴⊥竖轴、竖轴∥圆水准轴。             ③视准轴∥横轴、横轴∥竖轴、竖轴⊥圆水准轴。 7.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轮和望远对光螺旋有什么作用? 8.“水平度盘与竖轴固定安装,随竖轴转动。竖直度盘套在横轴可自由转动”,正确?    9.望远镜的一般对光动作____(A)。   (A)答案: ①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注意消除视差。               ②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注意消除视差;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               ③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注意消除视差。 10.图2.14,读数窗“V”竖直角窗口的分微尺测微读数过程    。 答案: ① 78°~52.3′~78°52′18″。       ② 52.3′~78°~78°52′18″。       ③ 79°~52.3′~79°52′18″。 11.测站上经纬仪对中是使经纬仪中心与__    (A),整平目的是使经纬仪__    (B)。 (A)答案: ①地面点重合。②三脚架中孔一致。③地面点垂线重合。 (B)答案: ①圆水准器气泡居中。②基座水平。③水平度盘水平。 12.经纬仪安置的步骤应是      (A)。 (A) (A)答案:①经纬仪对中、三脚架对中、三脚架整平、精确整平。           ②三脚架对中、经纬仪对中、三脚架整平、精确整平。           ③三脚架整平、经纬仪对中、三脚架对中、精确整平。 13.一般瞄准方法应是__    (A)。 (A)答案:①正确对光、粗略瞄准、精确瞄准。         ②粗略瞄准、精确瞄准、正确对光。         ③粗略瞄准、正确对光、精确瞄准。 14.水平角测量的精确瞄准的要求是什么? 15.如果经纬仪照准部有二个管水准轴互相垂直的管水准器,三脚架在第二步整平时是否要转动照准部90°? 16.光学经纬仪水平制动、微动旋钮机构主要作用是什么?     17.什么是盘左?什么是盘左观测? 18.以方向法、全圆方向法角度测量一测回,各有哪些检验项目?     19.如何进行方向法二测回观测水平角的第二测回度盘配置?     20.试计算下表的角度观测值。在△α容=±30"时查明哪个测回观测值无效?   测回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度 ° ′ ″ 一测回角度 ° ′ ″ 备注 1 2 3 4 5 6 7 1 左   1 3   0 12 00 181 45 00     △α=α左-α左 =   △α容=±30″ 右 3 1   1 45 06 180 11 42   2 左 1 3 90 11 24 271 44 30     各测回角度平均值 ° ′ ″ 右 3 1 91 45 26 270 11 42       21.说明一般竖直角观测方法与自动归零的竖直角观测方法的差别。 22.式(2-18)与式(2-20)在计算竖直角中有什么不同? 23.试述以中丝法竖直角的测量方法,计算下表的竖直角、指标差。 竖直角测量的记录 测站及 仪器高 目标高度 测 回 盘    左 观 测 值 ° ′″ 盘    右 观 测 值 ° ′″ 指标差 ″ 竖 直 角 ° ′ ″ 竖 直 角 平 均 值 ° ′″ A M 1 93 30 24 266 29 30 2.9 -3 30 26.9 -3 30 26.9 2 93 30 20 266 29 26 6.9 -3 30 26.9 24.说明下表经纬仪各操作部件的作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目镜调焦轮   水平制动旋钮   望远对光螺旋   水平微动旋钮   脚螺旋   微倾旋钮   垂直制动旋钮   水平度盘变换钮   垂直微动旋钮   光学对中器       26.光学经纬仪在盘左、盘右观测中可以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27.如果对中时偏心距e=5mm,d=100m,问对中误差=? 28.光学经纬仪在盘左、盘右观测中可以消除    。 答案:①视准轴误差Δc、横轴误差Δi、度盘偏心差照、准部偏心差。       ②视准轴误差Δc、横轴误差Δi、对中误差ε、竖轴误差Δδ。       ③视准轴误差Δc、旁折光的影响、对中误差ε、竖轴误差Δδ。 29.在水平角测量中,如何避免竖轴误差的影响?     30.什么是光电测角? 31.什么是光电经纬仪? 32.与光学经纬仪相比,光电经纬仪具有哪些特点? 33.光电经纬仪瞄准目标后的读数是      。 答案:①记录显示结果。           ②光电读数系统获取瞄准目标的角度信息,由微处理器处理后直接显示。           ③在瞄准之后,启动自动记录按键进行数据记录。     参考答案   1. 图2.1的水平角是  ① 。 答案:①     2. 图2.1,观测视线NM得到的水平方向值m'=59°,观测视线NP得到的水平方向值p'=103°,问水平角∠mNp=?      答:∠mNp=103°-59°=44°     3. 图2.1中,NT至N P的天顶距Z=96°,问观测视线N P的竖直角α=?α是仰角还是俯角?NT至N M的天顶距Z=83°,问观测视线N M的竖直角α=?α是仰角还是俯角? 答:Z=96°,竖直角α=90°- Z=90°-96°=-6°,俯角;     Z=83°,竖直角α=90°- Z=90°-83°=7°,仰角。     4.光学经纬仪基本结构由    ③ 。 5.水准器作用是什么?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各有什么作用? 答:参考page 17、18。作用:指示测量仪器的整平状态。管水准器、圆水准器是水平状态特征的器件,管水准器用于精平;圆水准器用于粗平。     6.光学经纬仪的正确轴系应满足  ②  。    答案:② 7.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轮和望远对光螺旋有什么作用? 提示:参考page 17第9、10行。 8.“水平度盘与竖轴固定安装,随竖轴转动。竖直度盘套在横轴可自由转动”,正确? 提示:参考page 18第17~21行。 9.望远镜的一般对光动作__③__。   答案:③ 10.图2.14,读数窗“V”竖直角窗口的分微尺测微读数过程  ①  。 答案:① 11.测站上经纬仪对中是使经纬仪中心与__③  ,整平目的是使经纬仪__③  。 (A)答案: ③ (B)答案: ③ 12.经纬仪安置的步骤应是  ②  。     答案:② 13.一般瞄准方法应是__③  。 答案: ③。提示:参考page 22。 14.水平角测量的精确瞄准的要求是什么? 提示:参考page 23第4~6行。 15.如果经纬仪照准部有二个管水准轴互相垂直的管水准器,三脚架在第二步整平时是否要转动照准部90°? 答案:不必转动照准部90°。可参考page 125图6.15,page 126第7~10行。 16.光学经纬仪水平制动、微动旋钮机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参考page 22倒第4行~page 23第3行。 17.什么是盘左?什么是盘左观测? 提示:参考page 33第11、12、17、18行,page 34第14行。 18.以方向法、全圆方向法角度测量一测回,各有哪些检验项目? 答案:方向法一测回检验项目:检核Δ是否大于容许误差Δ容。全圆方向法一测回检验项目:归零差Δ0、二倍照准差2C及2C互差Δ2C。     19.如何进行方向法二测回观测水平角的第二测回度盘配置?     提示:参考page 23倒第1~7行。     20.试计算下表的角度观测值。在△α容=±30"时查明哪个测回观测值无效?   测回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度 °  ′  ″ 一测回角度 °  ′  ″ 备注 1 2 3 4 5 6 7 1 左   1 3   0 12 00 181 45 00 181 33 00 181 33 12 △α=α左-α左 =-24″   △α容=±30″ 右 3 1   1 45 06 180 11 42 181 33 24 2 左 1 3 90 11 24 271 44 30 181 33 06 无效 各测回角度平均值 ° ′ ″ 右 3 1 91 45 26 270 11 42 181 33 44     答:2测回观测值无效,△α=38″>30″。 21.说明一般竖直角观测方法与自动归零的竖直角观测方法的差别。 提示:参考page 32倒第6行。 22.式(2-18)与式(2-20)在计算竖直角中有什么不同? 答案:式(2-18)可用于精密竖直角计算。式(2-20) 用于一般竖直角计算,经纬仪指标差<±1′。 23.试述以中丝法竖直角的测量方法,计算下表的竖直角、指标差。 答案: 竖直角测量的记录 测站及 仪器高 目标高度 测 回 盘    左 观 测 值 ° ′″ 盘    右 观 测 值 ° ′″ 指标差 ″ 竖 直 角 ° ′ ″ 竖 直 角 平 均 值 ° ′″ A M 1 93 30 24 266 29 30 2.9 -3 30 26.9 -3 30 26.9 2 93 30 20 266 29 26 6.9 -3 30 26.9     24.说明下表经纬仪各操作部件的作用。 答案:操作部件 作    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目镜调焦轮 转动,眼睛可看清楚十字丝象 水平制动旋钮 控制照准部水平转动 望远对光螺旋 转动,眼睛可看清楚目标 水平微动旋钮 精密控制照准部水平转动 脚螺旋 仪器对中,整平 微倾旋钮 调整竖直度盘水准气泡居中 垂直制动旋钮 控制望远镜纵向转动 水平度盘变换钮 水平度盘的配置 垂直微动旋钮 精密控制望远镜纵向转动 光学对中器 经纬仪对中 26.光学经纬仪在盘左、盘右观测中可以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提示:参考page 33“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参考page 34仪器构件偏心差。 27.如果对中时偏心距e=5mm,d=100m,问对中误差=? 提示:参考page 35表2-10。 28.光学经纬仪在盘左、盘右观测中可以消除  ①  。 答案:①。 29.在水平角测量中,如何避免竖轴误差的影响? 答案:严格整平仪器,精密测量时水平方向值进行改正。 30.什么是光电测角? 提示:参考page 36~page 37。 31.什么是光电经纬仪? 提示:参考page 36~page 37。 32.与光学经纬仪相比,光电经纬仪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参考page37。 33.光电经纬仪瞄准目标后的读数是  ②  。 答案:②。 第三章习题   1.光速c已知,测量D=1km的距离,光经历的时间t2D=?     2.光电测距是____(A)瞄准____(B)以后可以距离测量。 答案: (A)①经纬仪;②测距仪;③望远镜。(B)①目标;②地面点;③反射器。 3.测距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4.图3.5,测距仪的光源发射    (A),经反射器返回后经接收装置    (B)与er比较    (C)。 答案: (A)①调制光波。②光束。③调制频率。       (B)①直接进入测相装置。②光电转换为电信号进入测相装置。③测得时间t2D。       (C)①计算距离D。②计算。③并由数字电路把距离D显示出来。 5.说明某红外测距仪的测距精度表达式m=±(3mm+2ppm.D)的意义?  6.D3000红外测距仪应用中的一般基本过程是      。 答案:①安置仪器,启动测距仪电源开关,瞄准反射器,测距,测量气象元素,关机。       ②安置仪器,瞄准反射器,启动测距仪电源开关,测距,测量气象元素,关机。       ③安置仪器,启动测距仪电源开关,瞄准反射器,测量气象元素,测距,关机。 7.红外光测距测线上应该      。 答案: ①没有障碍物;测线上只架一个反射器;不存在强烈光源,严禁强烈光对射测距仪;测距时应加强监察。 ②有障碍物;测线上可架多个反射器,不存在强烈光源,不能有强光对射,测距有自动化功能不必监察。 ③有障碍物;测线上架一个反射器,也可有多个反射器,有强烈光对射测距仪,测距时应监察。 8.下述应用反射器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应用反射器时,①只要反射器的直角棱镜受光面大致垂直测线方向,反射器就会把光反射给测距仪接收。②可以根据测程长短增减棱镜的个数。③反射器与测距仪配合使用,不要随意更换。 9.已知测距精度表达式(3-12)问:D=1.5km时,mD 是多少? 10. 测距仪的加常数ΔDk主要是      引起的。     答案:①测距仪对中点偏心;反射器对中点偏心;仪器内部光路、电路的安装偏心。           ②通过对测距仪和反射器的鉴定。           ③测距仪等效中心偏心;反射器等效中心偏心;仪器内部光路、电路信号延迟时间。 11.已知t:29.3℃ p:99.6kpa,试计算DI1600测距仪的比例改正。 12.接上题,求DI1600测距仪在1.656km的气象改正。 13.按下表成果处理。光电测距得到的倾斜距离D=1265.543m,竖直角α=3°36′41″,气压P=98.6kpa,空气温度t=31.3℃,仪器的加常数k=-29mm,已知气象改正公式是  项  目 数    据 处理参数 处理后的距离 说      明 距离观测值 D:            m           m           m 未处理的倾斜距离 Dkm:            km     以公里为单位的倾斜距离 仪器加常数               mm k :           m 加常数改正后倾斜距离 气象元素 t:    ℃ p:    kpa ΔDtp :    mm           m 气象改正后倾斜距离 平均型平距 α:  °  ′  ″ +14.1″Dkm           m 平均高程面的平距 测站型平距 Z:  °  ′  ″ -30.3″Dkm           m 测站高程面的平距     14.钢尺量距的基本工作是      。 答案:①拉尺;丈量读数;记温度。②定线,丈量读数;检核。③定线,丈量,计算与检核。 15.图3.20是定线时分段点测钎在望远镜里的倒象,说明测钎位置在观测者方向AB的    。 答案:①AB线上。②左側。③右側。    16.一般量距一条边,D往=56.337m,D返=56.346m。问相对较差k=?     17.平视距测量步骤是经纬仪望远镜水平瞄准远处    (A),读取    (B)。计算    (c)。 答案:(A)①反射器。②目标。③尺子。       (B)①读数为中。②上、下丝所截尺面上读数。③竖直角α。       (c)①平距D=100×。②斜距D。③视距差。 18.=下-上=1.254m,按式(3-65)计算平距D。 19.斜视距测量平距计算公式可以是DAB=100(下-上)×sin2L? 20.=下-上=1.254m,竖直度盘读数L=88°45′36″。按上题答案求DAB=? 21.接上题,1)α=90°-L=1°14′24″,DAB=?2)如果L=90°,DAB=? 22.钢尺精密量距计算题:尺段长度、尺段平均长度、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倾斜改正的计算。总长及相对误差计算。(计算数据在下表,尺长方程式:=30m+0.008m+α(t-20)×)   尺  段 丈量 次数    后端读数 (mm) 前端读数 (m) 尺段长度 (m) 尺长 改正 温度 改正数 改正后 尺段长度 高  差 平距化算 1 2 3 4 5 6 7 8 9 A~1 1 2 3 平均 0.032 0.044 0.060 29.850 29.863 29.877     27.5℃   0.360m 1~2 1 2 3 平均 0.057 0.076 0.078 29.670 29.688 29.691     28.0℃   0.320m 2~B 1 2 3 平均    0.064 0.072 0.083 9.570 9.579 9.589     29.0℃     0.250m 长度、相对误差计算                  AB平均长度:              改正后AB往测总长:                  较差: 改正后AB返测总长:68.950m            相对误差: k=    参考答案 1.光速c已知,测量D=1km的距离,光经历的时间t2D=? 解:t2D=D×2/(c)=1 km×2/( 300000 km/s)=6.67×10-6 s     2.光电测距是__②(A)瞄准__③(B)以后可以距离测量。 答案: (A)②。(B)③。 3.测距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提示:参考page 47。 4.图3.5,测距仪的光源发射  ①(A),经反射器返回后经接收装置  ②(B)与er比较  ③(C)。 答案: (A)①。(B)②。(C)③。 5.说明某红外测距仪的测距精度表达式m=±(3mm+2ppm.D)的意义?  提示:参考page 49。 6.D3000红外测距仪应用中的一般基本过程是  ②  。 答案:②。 7.红外光测距测线上应该  ①    。 答案:①。 8.下述应用反射器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答案:应用反射器时,①只要反射器的直角棱镜受光面大致垂直测线方向,反射器就会把光反射给测距仪接收。②可以根据测程长短增减棱镜的个数。③反射器与测距仪配合使用,不要随意更换。 9.已知测距精度表达式(3-13)问:D=1.5km时,mD 是多少? 答案:m=±(5mm+5ppm.D)=±(5mm+5ppm×1.5km)= ±12.5 mm 10. 测距仪的加常数ΔDk主要是  ③  引起的。     答案:③。 11.已知t:29.3℃ p:99.6kpa,试计算DI1600测距仪的比例改正。 答案: 12.接上题,求DI1600测距仪在1.656km的气象改正。 答案: 13.按下表成果处理。光电测距得到的倾斜距离D=1265.543m,竖直角α=3°36′41″,气压P=98.6kpa,空气温度t=31.3℃,仪器的加常数k=-29mm,已知气象改正公式是 答案: 项  目 数    据 处理参数 处理后的距离 说      明 距离观测值 D:  1265.543m           m           m 未处理的倾斜距离 Dkm: 1.265543km     倾斜距离以公里为单位 仪器加常数           -29mm k : -29mm 1265.514m 加常数改正后倾斜距离 气象元素 t:31.3℃ p:98.6kpa ΔDtp :25.8mm 1265.540m 气象改正后倾斜距离 平均型平距 α:3°36′41″ +14.1″Dkm 1263.020 m 平均高程面的平距 测站型平距 Z: 86°23′19″ -30.3″Dkm 1263.012 m 测站高程面的平距     14.钢尺量距的基本工作是  ③  。 答案:③。 15.图3.20是定线时分段点测钎在望远镜里的倒象,说明测钎位置在观测者方向AB的  ② 。 答案:②。    16.一般量距一条边,D往=56.337m,D返=56.346m。问相对较差k=? 提示:参考page 60式(3-37)~式(3-39)。     17.平视距测量步骤是经纬仪望远镜水平瞄准远处  ③(A),读取  ②(B)。计算  ①(c)。 答案:(A)③。(B)②。(c)①。 18.=下-上=1.254m,按式(3-65)计算平距D。 提示:参考page 66式(3-65)。 19.斜视距测量平距计算公式可以是DAB=100(下-上)×sin2L? 解答:因为L是盘左竖直度盘读数,DAB=100(下-上)×cos2,=90- L,       所以DAB=100(下-上)×cos2(90- L)= 100(下-上)×sin2L。 20.=下-上=1.254m,竖直度盘读数L=88°45′36″。按上题答案求DAB=? 答案:DAB=125.341 m 21.接上题,1)α=90°-L=1°14′24″,DAB=?2)如果L=90°,DAB=? 自解。 22.钢尺精密量距计算题:尺段长度、尺段平均长度、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倾斜改正的计算。总长及相对误差计算。(计算数据在下表,尺长方程式:=30m+0.008m+α(t-20)×) 尺  段 丈量 次数    后端读数 (mm) 前端读数 (m) 尺段长度 (m) 尺长 改正(mm) 温度 改正数(mm) 改正后 尺段长度 高  差 平距化算 1 2 3 4 5 6 7 8 9 A~1 1 2 3 平均 0.032 0.044 0.060 29.850 29.863 29.877 29.818 29.819 29.817 29.8180 7.9 27.5℃ 2.7 29.8286 0.360m 29.8264 1~2 1 2 3 平均 0.057 0.076 0.078 29.670 29.688 29.691 29.613 29.612 29.613 29.6123 7.9 28.0℃ 2.8 29.6230 0.320m 29.6213 2~B 1 2 3 平均    0.064 0.072 0.083 9.570 9.579 9.589 9.506 9.507 9.505 9.5060 2.5 29.0℃ 1.0 9.5095 0.250m 9.5062 长度、相对误差计算                    AB平均长度: 68.952 m 改正后AB往测总长:68.9539 m                  较差:0.0039 m 改正后AB返测总长:68.950m              相对误差:k=1:17680   第四章习题 1.水准仪基本结构由        (A)构成。 (A)答案:①瞄准部、托架和基座。         ②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③瞄准部、基座。 2.一测站的后视读数是      (A),前后视读数是      (B)。 (A)答案:①。②。③-。 (B)答案:①。②。③-。 3.水准仪的正确轴系应满足____(A)。   (A)答案:①视准轴⊥管水准轴、管水准轴∥竖轴、竖轴∥圆水准轴。             ②视准轴∥管水准轴、管水准轴⊥竖轴、竖轴∥圆水准轴。             ③视准轴∥管水准轴、管水准轴∥竖轴、竖轴⊥圆水准轴。 4.说明一测站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 5.尺垫“顶面”是获取标尺读数的参照面,因此当在水准点立尺时,应在水准点标志上放上尺垫。对吗?为什么?     6.一测站水准测量基本操作中的读数之前的一操作____(A)。     (A)答案: ①必须做好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标尺的工作。             ②必须做好安置仪器,瞄准标尺,精确整平的工作。             ③必须做好精确整平的工作。 7.一测站水准测量<,则h<0。那么    。 答案:①后视立尺点比前视立尺点低。②后视立尺点比前视立尺点高。③-。     8.自动安平水准测量一测站基本操作____(A)。     (A)答案: ①必须做好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标尺,读数记录。             ②必须做好安置仪器,瞄准标尺,精确整平,读数记录。             ③必须做好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标尺,精确整平,读数记录。 9.说明下表水准仪各操作部件的作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目镜调焦轮   水平制动旋钮   望远对光螺旋   水平微动旋钮   脚螺旋   微倾旋钮     10.水准仪与经纬仪应用脚螺旋的不同是      。 答案:①经纬仪脚螺旋应用于对中、精确整平,水准仪脚螺旋应用于粗略整平。     ②经纬仪脚螺旋应用于粗略整平、精确整平,水准仪脚螺旋应用于粗略整平。     ③经纬仪脚螺旋应用于对中,水准仪脚螺旋应用于粗略整平。 11.表4-10是改变仪器高观测法一测站的观测记录数据,判断哪些数据超限?                                         表4-10 测站 视    距s 测次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h=- 备      注 1 56.3    1 1.737 1.215 0.522   51.0 2 1.623 1.113 0.510 d 5.3 ∑d 5.3 平均h 0.516     12.改变仪器高观测法一次观测的观测值是    。 答案:①后视距读数和,,前视距读数和,。②,,,。③d,,∑d,。     13.在测站搬设中,为什么前视尺立尺点尺垫不得变动?     14.表4-11是一测段改变仪器高法往测各测站观测记录,计算各测站观测结果及测段往测高差。计算的检核见表4-1。 表4-11 测站 视    距s 测次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h=- 备    注 1 56.3    1 1.731 1.215   δ=  mm 53.2 2 1.693 1.173   d   ∑d   平均h   2 34.7 1 2.784 2.226   δ=  mm 36.2 2 2.635 2.082   d   ∑d   平均h   3 54.9 1 2.436 1.346   δ=  mm 51.5 2 2.568 1.473   d   ∑d   平均h   15.上题的测段起点为已知水准点A,高程HA=58.226m,终点为未知水准点B。利用上题的测段往测高差计算未知水准点B高程HB。 16.测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可削弱或消除      误差影响。 答案:①视准轴与管水准轴不平行和标尺升沉。       ②水准标尺和视准轴与管水准轴不平行。       ③视准轴与管水准轴不平行和地球曲率。 17.自动安平水准仪是否有管水准器气泡居中误差? 18.阴天观测可减少大气折射影响,为什么? 19.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公式hAB=DAB×sin(αA+14.1"Dkm)+A-B各符号的意义      。 答案:①hAB:B高程;DAB:A、B之间平距;αA:A观测B的垂直角;A:角;B:目标高。       ②hAB:A、B之间高差;DAB:A、B之间平距;αA:A观测B的垂直角;A:仪器高;B:目标高。       ③hAB:A、B之间高差;DAB:A、B之间斜距;αA:A观测B的垂直角;A:仪器高;B:目标高。 20.利用光电三角高程测量精密公式计算下表各镜站点位的高程。 测站 镜站 光电测距斜距 m 竖直角 °  ′  ″ 仪器高 m 目标高 m 高差 m 高程 m A HA:76.452m 1 1253.876 1 26 23.7 1.543 1.345     2 654.738 1 04 43.2 1.543 1.548     3 581.392 0 56 32.6 1.543 1.665     4 485.142 0 47 56.8 1.543 1.765     5 347.861 0 38 46.3 1.543 1.950     21.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有        。 答案:①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平距三角高程测量,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②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平视距三角高程测量,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③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平距三角高程测量,斜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22.写出用天顶距代替竖直角的视距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     23.说明双面尺法测量高差的工作步骤和计算检核项目。 24.水准路线有哪些形式?     25.计算图4.35闭合水准路线各水准点的高程, 表4-12。     26.计算图4.36附合高程导线各高程点的高程,表4-13。     27.第三章"习题"13题,设A点高程HA=142.436m,仪器高=1.562m,反射器高=1.800m,按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求B点的高程HB及测线AB的平均高程。 28.电子水准仪具有那些特点?     29.简述电子水准仪的测量原理。 图4.35                      图4.36     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表4-12 序 号 点 名 方 向 高差观测值 h'i(m) (1) 测段长 Di(km) (3) 测站数 nI (4) 高差改正 vi=-Wni/N (mm)(7) 高  差 最或然值 (m)(8) 高    程 (m) (9)     BM             67.648 1   1.224 0.535 10     A   2   -2.424 0.980 15     B   3   -1.781 0.551 8     C   4   1.714 0.842 11     D   5   1.108 0.833 12     BM 67.648               (2)W=∑h'i=    mm W容 =±58mm (5)[D]=        km (6)N=    (10)∑v=  mm ∑h=    附合高程导线的计算                                          表4-13 序 号 点 名 方 向 高差观测值 h'i  (m) (1) 测段长 Di (km) (2) 高差改正 vi=-WD2/[DD] (mm) (5) 高差最或然值 hi=h'i+vi (m) (7) 高  程 H(m) (8)     BM1           231.566   1 30.461 1.560     A   2 51.253 0.879     B   3 120.315 2.036     C   4 78.566 1.136     D   5 -36.560 1.764     BM2 215.921               (3)W=    mm W容 =±54mm (4)[D]=      km [DD]=      km (6)∑v=   mm         参考答案 1.水准仪基本结构由      ③(A)构成。 (A)答案:③。 2.一测站的后视读数是  ② (A),前后视读数是  ① (B)。 (A)答案:②。 (B)答案:①。 3.水准仪的正确轴系应满足_②_(A)。   (A)答案:②。 4.说明一测站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 提示:参考page 79,式(4-4)、式(4-5)。 5.尺垫“顶面”是获取标尺读数的参照面,因此当在水准点立尺时,应在水准点标志上放上尺垫。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水准点高程的位置是水准点标志的“顶面”,尺垫放在水准点标志上使标尺增加一个未知高度,将造成高差测量不准确。 6.一测站水准测量基本操作中的读数之前的一操作__③__(A)。 提示:参考page 74。     (A)答案: ③。 7.一测站水准测量<,则h<0。那么  ② 。 答案:②。     8.自动安平水准测量一测站基本操作__①(A)。     (A)答案: ①。 9.说明下表水准仪各操作部件的作用。 答案: 操作部件 作    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目镜调焦轮 使十字丝像清楚,消除视差 水平制动旋钮 粗瞄标尺的起动与制动 望远对光螺旋 使标尺像清楚,消除视差 水平微动旋钮 精瞄标尺 脚螺旋 粗略整平 微倾旋钮 精确整平     10.水准仪与经纬仪应用脚螺旋的不同是  ①    。 答案:①。 11.表4-10是改变仪器高观测法一测站的观测记录数据,判断哪些数据超限?                                           表4-10 测站 视    距s 测次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h=- 备      注 1 56.3    1 1.737 1.215 0.522   51.0 2 1.623 1.113 0.510 d 5.3 ∑d 5.3 平均h 0.516     答案: d>5m,超限。Δh= h1- h2>±6mm超限。     12.改变仪器高观测法一次观测的观测值是  ②  。 答案:②。     13.在测站搬设中,为什么前视尺立尺点尺垫不得变动? 答案:前视尺立尺点尺垫的“顶面”高程是整个测站观测过程的成果。测站搬设中一旦前视尺尺垫变动,则原高程成果不是“变动后的顶面”高程,“变动后的顶面”不再有高程,往后的高程测量没有高程传递值。 观测过程的成果是前视尺“尺垫的顶面”高程,是往后高程测量的高程传递值。在测站搬设中,前视尺立尺点尺垫不得变动,“尺垫的顶面”与高程传递值一致,才可以进行往后的高程测量。 14.表4-11是一测段改变仪器高法往测各测站观测记录,计算各测站观测结果及测段往测高差。计算的检核标准见表4-1。 本题自解。 表4-11 测站 视    距s 测次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h=- 备    注 1 56.3    1 1.731 1.215 0.516 δ=-4mm 53.2 2 1.693 1.173 0.520 d 3.1 ∑d 3.1 平均h 0.518 2 34.7 1 2.784 2.226 0.558 δ=+5mm 36.2 2 2.635 2.082 0.553 d -1.5 ∑d 1.6 平均h 0.556 3 54.9 1 2.436 1.346 1.090 δ=-5mm 51.5 2 2.568 1.473 1.095 d   ∑d   平均h 1.092 15.上题的测段起点为已知水准点A,高程HA=58.226m,终点为未知水准点B。利用上题的测段往测高差计算未知水准点B高程HB。 答案:HB= HA+h1+h2+h3=58.226m+0.518+0.556+1.092=60.392m。 16.测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可削弱或消除  ③  误差影响。 答案:③。 17.自动安平水准仪是否有管水准器气泡居中误差? 提示:参考page 82倒第3行。 18.阴天观测可减少大气折射影响,为什么? 提示:参考page 84第3行~17行。 19.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公式hAB=DAB×sin(αA+14.1"Dkm)+A-B各符号的意义  ③  。 答案:③。 20.利用光电三角高程测量精密公式计算下表各镜站点位的高程。 答案: 测站 镜站 光电测距斜距 m 竖直角 °  ′  ″ 仪器高 m 目标高 m 高差 m 高程 m A HA:76.452m 1 1253.876 1 26 23.7 1.543 1.345 31.814 108.266 2 654.738 1 04 43.2 1.543 1.548 12.350 88.802 3 581.392 0 56 32.6 1.543 1.665 9.543 85.915 4 485.142 0 47 56.8 1.543 1.765 6.560 83.012 5 347.861 0 38 46.3 1.543 1.950 3.524 79.976 21.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有  ①      。 答案:①。 22.写出用天顶距代替竖直角的视距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 提示:参考page 116式(6-10)。 23.说明双面尺法测量高差的工作步骤和计算检核项目。 提示:参考page 78~79。 24.水准路线有哪些形式? 提示:参考page 88。 25.计算图4.35闭合水准路线各水准点的高程, 表4-12。 图4.35 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表4-12 序 号 点 名 方 向 高差观测值 h'i(m) (1) 测段长 Di(km) (3) 测站数 nI (4) 高差改正 vi=-Wni/N (mm)(7) 高  差 最或然值 (m)(8) 高 程 (m) (9)     BM             67.648 1 + 1.224 0.535 10 +4 1.228 A 68.876 2 + -2.424 0.980 15 +7 -2.417 B 66.456 3 - -1.781 0.551 8 -4 -1.785 C 68.244 4 - 1.714 0.842 11 -5 1.709 D 66.535 5 + 1.108 0.833 12 +5 1.113 BM 67.648               (2)W=∑h'i=-25 mm W容 =±58mm (5)[D]=3.74       km (6) N=56 (10)∑v=25mm ∑h=  0     26.计算图4.36附合高程导线各高程点的高程,表4-13。 图4.36           附合高程导线的计算                                          表4-13 序 号 点 名 方 向 高差观测值 h'i  (m) (1) 测段长 Di(km) (2) 高差改正 vi=-WD2/[DD] (mm) (5) 高差最或然值 hi=h'i+vi (7) 高  程 H(m) (8)     BM1           231.566   1 + 30.461 1.560 -8.0 30.453 A 262.019 2   - 51.253 0.879 +3.0 51.256 B 210.763 3 + 120.315 2.036 -15.0 120.300 C 331.063 4 - 78.566 1.136 +5.0 78.571 D 252.492 5 + -36.560 1.764 -11.0 -36.571 BM2 215.921               (3)W=42 mm W容 =±54mm (4)[D]= 7.375 km [DD]= 11.753 km (6)∑v=-42 mm     27.第三章"习题"13题,设A点高程HA=142.436m,仪器高=1.562m,反射器高=1.800m,按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求B点的高程HB及测线AB的平均高程。 倾斜距离D=1265.540m,竖直角α=3°36′41″,仪器高=1.562m,反射器高=1.800m,HA=142.436m。 HB=142.436m +1265.540m×sin(3°36′41″+0.0014×1.2655km)+ 1.562m-1.800m=222.022m Hm =(HA+ HB)/2=(142.436m+222.022m)/2=182.229m。 答:B点的高程HB=222.022m,测线AB的平均高程Hm=182.229m。 28.电子水准仪具有那些特点? 提示:参考page 87。     29.简述电子水准仪的测量原理。     提示:参考page 86。   第五章习题       1.图5.1,光电边D=561.334m,所处高程Hm=1541.3 m,R=6371km。设高程基准面的地球曲率半径R=6371km,求光电边投影到高程基准面的改正。若投影到假定的高程基准面的相对高程是H'm=41.30m,求这时的投影改正。 2.接上题。S=561.334m,ym=15451.56m,R=6371km。计算高斯平面距离改化△s值。 3.试述地球面上边长和角度不进行高斯改化的条件。 4.按1956高程基准的某地面点A的高程H'A(1956)=54.021m,换算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绝对高程。 5.按1956高程基准某地面点A的相对高程H'A(1956)=74.372m,换算成珠江高程基准的相对高程。 6.已知珠江高程系统、广州高程系统的高程零点差分别+0.557m、-4.443m,P点的珠江高程系统相对高程H'珠江=56.368m,求P点的广州高程系统相对高程H'广州。 7. 某直线段的磁方位角=30°30′,磁偏角δ=0°25′,求真方位角Α=?若子午线收敛角γ=2′25″,求该直线段的坐方位角α=?     8.直线段的方位角是      。     答案:①两个地面点构成的直线段与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②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线段所得的水平角。           ③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直线段所得的水平角。 9.式(5-19)的δ本身符号有正负,说明A = M +δ的大小意义。     10.图5.8,设D点的子午线收敛角=11′42″,过D点DB边的真方位角ADB=91°55′45″,试计算DB的坐标方位角αDB。     11.某线段磁方位角M=30°30′,磁偏角δ=0°25′,求真方位角Α=?若子午线收敛角=0°02′25″,求该直线段的坐方位角α=? 12.图5.21中,A点坐标xA=345.623m,yA=569.247m;B点坐标xB=857.322m,yB=423.796。水平角=15°36′27″,=84°25′45″,=96°47′14″。求方位角,,,。     13. 罗盘仪是一种      . 答案:①用于测定直线段磁方位角的仪器。       ②测量真方位角的测量仪器。       ③可计算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工具。 14.试述磁方位角的测量方法。 15.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时,磁针指示的度盘角度值是    。 答案:①磁北方向值。                                                图5.21       ②磁偏角δ。       ③望远镜瞄准目标的直线段磁方位角。 16.一测回角度测量,得上半测回A左=63°34′43″,下半测回A右=63°34′48″。求一测回角度测量结果,结果取值到秒。     17.水准测量改变仪器法高差测量得一测站h1=0.564m,h2=0.569m。求该测站测量结果,结果取值到mm。     18.S=234,764m,坐标方位角α=63°34′43″,求△x,△y。结果取值到mm。   19.试述陀螺经纬仪的指北特点和原理。     20.试述坐标换带计算的意义,试述间接法换带计算的基本思路和电算换带的计算步骤。 21.说明近似数的凑整原则,说明测量计算"多保留一位运算"的原理。   参考答案     1.图5.1,光电边D=561.334m,所处高程Hm=1541.3 m,R=6371km。设高程基准面的地球曲率半径R=6371km,求光电边投影到高程基准面的改正。若投影到假定的高程基准面的相对高程是H'm=41.30m,求这时的投影改正。 解答: 在高程Hm=1541.3m 投影改正=-0.136 m。       在高程H'm=41.30m,投影改正=-0.0036 m。 2.接上题。S=561.334m,ym=15451.56m,R=6371km。计算高斯平面距离改化△s值。 解答: 计算公式       △s=561.334×15451.562/(2×63710002)=0.00165m 3.试述地球面上边长和角度不进行高斯改化的条件。 提示:参考page 99第7行,page 100第10行~第15行。 4.按1956高程基准的某地面点A的高程H'A(1956)=54.021m,换算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绝对高程。 解答:HA(1985)= H'A(1956)+ =54.021m+0.029=54.050m。 5.按1956高程基准某地面点A的相对高程H'A(1956)=74.372m,换算成珠江高程基准的相对高程。 解答:1) HA(1985)=H'A(1956)-=74.372m+0.029=74.401m。     2) HA(珠江)=HA(1985)+=74.401m +0.557=74.958m。 6.已知珠江高程系统、广州高程系统的高程零点差分别+0.557m、-4.443m,P点的珠江高程系统相对高程H'珠江=56.368m,求P点的广州高程系统相对高程H'广州。 解答:1) (1985)=( 珠江)- =56.368m -0.557m=55.811m。       2) (广州)=(1985)+ =55.811+(-4.443m)=51.368m。 7. 某直线段的磁方位角=30°30′,磁偏角δ=0°25′,求真方位角Α=?若子午线收敛角γ=2′25″,求该直线段的坐方位角α=?        提示:参考page103式(5-19) 式(5-20) 式(5-21)。 解答:Α= M+δ=30°30′+0°25′=30°55′。α= A-=30°30′-2′25″=30°27′35″。     8.直线段的方位角是  ③  。     答案:③。 9.式(5-19)的δ本身符号有正负,说明A = M +δ的大小意义。 提示:参考page102倒1、2行。 10.图5.8,设D点的子午线收敛角=11′42″,过D点DB边的真方位角ADB=91°55′45″,试计算DB的坐标方位角αDB。 解答:αDB= ADB-=91°55′45″-11′42″=91°44′03″。 11.某线段磁方位角M=30°30′,磁偏角δ=0°25′,求真方位角Α=?若子午线收敛角=0°02′25″,求该直线段的坐方位角α=? 参考上题。 12.图5.21中,A点坐标xA=345.623m,yA=569.247m;B点坐标xB=857.322m,yB=423.796。水平角=15°36′27″,=84°25′45″,=96°47′14″。求方位角,,,。 答:=344°07′55.4″。 = 179°44′22.4″,=275°18′37.4″,= 192°05′51.4″。 13. 罗盘仪是一种    ① . 答案:①。 14.试述磁方位角的测量方法。 提示:参考page106倒12行~倒6行。 15.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时,磁针指示的度盘角度值是 ③ 。 答案:③ 16.一测回角度测量,得上半测回A左=63°34′43″,下半测回A右=63°34′48″。求一测回角度测量结果,结果取值到秒。                图5.21 答案:一测回角度测量结果:63°34′46″ 17.水准测量改变仪器法高差测量得一测站h1=0.564m,h2=0.569m。求该测站测量结果,结果取值到mm。 答案:该测站测量结果:0.566m 18.S=234,764m,坐标方位角α=63°34′43″,求△x,△y。结果取值到mm。 答案:△x=104.463m,△y=210.242m。 19.试述陀螺经纬仪的指北特点和原理。 提示:参考page107第10行~page108。 20.试述坐标换带计算的意义,试述间接法换带计算的基本思路和电算换带的计算步骤。 提示:参考page109、111。 21.说明近似数的凑整原则,说明测量计算"多保留一位运算"的原理。 提示:凑整原则:根据小数点后保留数,“四舍”、“五入”、“奇进偶不进”。“多保留一位运算”的原理:数的最少小数位一经确定,其它数的小数位可以多保留一位,多余的小数位在运算中没有意义。 第六章习题   1.全站测量是对地面点      (A)的同时测量。   答案:(A)①地形、地貌;②坐标、高程;③距离、角度。 2.全站测量的地面点至测站点的方位角按图6.1C)      (A)计算。   答案:(A)①;②+;③++180。     3.用光电经纬仪以光学速测法全站测量,其中      (A)。       答案:(A)①水平角、竖直角、距离由光电经纬仪自动测量;②水平角、竖直角由光电经纬仪自动测量;③距离由光电经纬仪自动测量。 4.光学经纬仪以光学速测法全站测量的直接测量参数是      (A)。   答案:(A)①水平角,标尺读数、、,竖盘读数;②距离,水平角,竖直角;③平距,方位角,高差。 5.半站速测法与全站速测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6.与光学经纬仪相比,全站仪中有哪些光学经纬仪的特点?     7.基本型全站仪的主要技术装备包括      (A)。     答案:(A)①照准部、基座;②光电测量系统、光电液体补偿技术、测量计算机系统;③望远镜、水准器、基本轴系。   8.双轴液体补偿可以实现      (A)。     答案:(A)①仪器精平;②距离修正;③水平角、竖直角的修正。 9.程式测量是      (A)。 答案:(A)①设定的连续测量;②按设计的程序控制的快速间接测量;③设定的跟踪测量。 10.全站仪的自动瞄准是如何实现的? 11.600是      (A) 全站仪。 答案:(A)①日本索佳生产的;②公司生产的精密型;③中国生产的普通型;④公司生产的普通型。 12.600测量显示标准方式的内容是      (A)。 答案:(A)①水平角、竖直角、平距、高差;②点号、坐标、坐标、高差;③点号、水平角、天顶距、斜距。   13.南方型全站仪如何实现初始化?该仪器的、的意义是什么?在测距方式,如何选取斜距显示。 14.全站仪键盘应用有哪些特点?     15.2000的测量准备工作就绪,启动的ALL键,可以      (A)。 答案:(A)①完成距离测量;②完成角度、距离测量;③完成一次边角的全部测量与记录。   参考答案 1.全站测量是对地面点  ②  (A)的同时测量。   答案:(A)②。 2.全站测量的地面点至测站点的方位角按图6.1C)  ②  (A)计算。   答案:(A)②。     3.用光电经纬仪以光学速测法全站测量,其中  ②  (A)。       答案:②。 4.光学经纬仪以光学速测法全站测量的直接测量参数是  ①  (A)。   答案:(A)①。 5.半站速测法与全站速测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案:半站速测法数据处理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地面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全站速测法:全站仪瞄准目标(反射器)以后启动测量,测角、测距、数据记录与处理         几乎同步自动进行。 6.与光学经纬仪相比,全站仪中有哪些光学经纬仪的特点? 提示:参考page 119倒16行~倒3行。     7.基本型全站仪的主要技术装备包括  ②  (A)。     答案:(A)②。   8.双轴液体补偿可以实现  ③  (A)。     答案:(A)③。 9.程式测量是  ②  (A)。 答案:(A)②。 10.全站仪的自动瞄准是如何实现的? 提示:参考page 121倒8行~page 122第11行。 11.600是  ②  (A) 全站仪。 答案:(A)②。 12.600测量显示标准方式的内容是  ③  (A)。 答案:(A)③。 13.南方型全站仪如何实现初始化?该仪器的、的意义是什么?在测距方式,如何选取斜距显示。 答案:初始化,即开垂直制动,纵转望远镜可实现。       “HR”,顺时针转动方向增加水平度盘记数。“HL”,逆时针转动方向增加水平度盘记数。       按MODE 为测距方式,按V%变换选取斜距显示。 14.全站仪键盘应用有哪些特点? 提示:1)键盘硬键控制功能状态。2)键盘软键执行确定功能。     15.2000的测量准备工作就绪,启动的ALL键,可以  ③  (A)。     答案:(A)③。 第七章习题 1.在GPS卫星信号中,测距码是指         。 答案:①载波和数据码,②P码和数据码,③P码和C/A码,④.C/A码和数据码。 2.GPS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是        。 答案:①WGS-84大地坐标系,②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③高斯坐标系,④独立坐标系。 3.实际采用GPS进行三维定位,至少需要同时接收        颗卫星的信号。 答案:①2 ,②3, ③4,④ 5。 4.在载波相位测量相对定位中,当前普遍采用的观测量线性组合方法有        。 答案:①单差法和三差法两种,②单差法、双差法和三差法三种,       ③双差法、三差法和四差法三种,④双差法和三差法两种。 5.GPS全球定位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6.与常规测量相比较,GPS测量有哪些优点? 7.数据码(导航电文)包含哪些信息? 8.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有何区别?为什么相对定位的精度比绝对定位高? 9.什么是伪距?简述用伪距法绝对定位的原理。 10.要将伪距D′转换为真正的几何距离D,应考虑哪几项改正? 11.什么是整周未知数N0?什么是周跳? 12.载波相位实时差分(RTK)定位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1.在GPS卫星信号中,测距码是指  ③  。          答案:③。 2.GPS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是  ①  。              答案:①。 3.实际采用GPS进行三维定位,至少需要同时接收  ③  颗卫星的信号。 答案:③。 4.在载波相位测量相对定位中,当前普遍采用的观测量线性组合方法有  ②  。 答案:②。 5.GPS全球定位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参考page 135第二节。 6.与常规测量相比较,GPS测量有哪些优点? 提示:参考page 135第一节。 7.数据码(导航电文)包含哪些信息? 提示:参考page 137第18、19行。 8.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有何区别?为什么相对定位的精度比绝对定位高? 提示:参考page 140第4~6行,第19~27行;参考page143第12~21行。 9.什么是伪距?简述用伪距法绝对定位的原理。 提示:参考page 140~141。 10.要将伪距D′转换为真正的几何距离D,应考虑哪几项改正? 提示:参考page141式(7-5)。 11.什么是整周未知数N0?什么是周跳? 提示:参考page141式(7-8),page142第7行。 12.载波相位实时差分(RTK)定位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提示:参考page144倒6~2行。 第八章习题     1.如何检验测量误差的存在? 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2.概念: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错差。     3.系统误差有哪些特点? 如何预防和减少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5.写出真误差的表达式,指出偶然误差的特性。     6.说明精度与观测条件的关系及等精度、非等精度的概念。     7.指出中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式,理解极限误差取值二倍中误差的理论根据。     8.已知丈量2尺段及 q,=30m,q=16.34m。丈量的中误差m=±2cm,问按式(3-35)计算钢尺量距结果d和中误差md=? 9.△ABC中,测得∠A=30°00′42″±3″,∠B=60°10′00″±4″,试计算∠C 及其中误差mc。 10.测得一长方形的二条边分别为15m和20m,中误差分别为±0.012m和±0.015m,求长方形的面积及其中误差。 11.水准路线A、B两点之间的水准测量有9个测站,若每个测站的高差中误差为3mm,问:1)A至B往测的高差中误差?2)A至B往返测的高差平均值中误差? 12. 观测某一已知长度的边长,5个观测值与之的真误差△1=4mm、△2=5mm、△3=9mm、△4=3mm、△5=7mm。求观测中误差m。 13.试分析表8-11角度测量、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从属的误差类型及消除、减小、改正方法。 表8-11 测量工作 误  差  名  称 误差类型 消除、减小、改正方法 角 度 测 量 对中误差 目标倾斜误差 瞄准误差 读数估读不准 管水准轴不垂直竖轴 视准轴不垂直横轴 照准部偏心差     水 准 测 量 附合气泡居中不准 水准尺未立直 前后视距不等 标尺读数估读不准 管水准轴不平行视准轴     14.观测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    。 答案:①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大。       ②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高。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低。       ③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差。反之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 15.在相同的条件下光电测距二条直线,一条长150m,另一条长350m, 测距仪的测距精度是±(10mm+5mm)。问这二条直线的测量精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16.测量一个水平角5测回,各测回观测值是 56°31′42″、56°31′15″、56°31′48″、56°31′38″、56°31′40″,△α容=±30″。试检查5测回观测值,选用合格观测值计算水平角平均值。      序号 各测回观测值 合格观测值 1 2 3 4 5 56°31′42″ 56°31′15″ 56°31′48″ 56°31′38″ 56°31′40″   17.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      。 答案:①n次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           ②n次等精度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           ③是观测量的真值。 18.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按      计算得到。 答案:①白塞尔公式           ②真误差△。       ③观测值中误差除以测量次数n的开方根。 19.防止系统误差影响应该    。 答案: ①严格检验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观测中削弱或抵偿系统误差影响。 ②选用合格仪器工具;检验得到系统误差大小和函数关系;应用可行的预防措施等。 ③严格检验并选用合格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以正确观测方法削弱系统误差影响。 20.光电测距按正常测距测5测回的观测值列于表8-12。按下表计算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5测回观测角度算术平均值及精度评定             表8-12 测回 n 距离观测值 m (1) v =(X-) (3) vv   (4) 计算结果 1 2 3 4 5   546.535m 546.539m 546.541m 546.538m 546.533m       (2)算术平均值: X=[]/n= (5)观测值中误差: m=± (6)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Mx =± (7)最后结果:       (2)x= [v]= [vv]= 21.按表8-13的各水准路线长度D和高程H计算Q点的带权平均值及中误差。 表8-13 水准 路线  名称 起点 起点测至Q 点 高      程 Hi(m) (1) 路线长   (2) 权 (c=10km) (3) () () (7)     L1 L2 L3 A B C 48.421 48.350 48.392 14.2 10.9 12.6     (4) [PH]=                  (8) [Pvv]=              (10) Mx=±u× (5)[P]=                    (9) u=±                        =±      mm (6) X=[PH]/[P]=      m          =±    mm(10km)    (11) u(1km)=±  /    =±    mm   题21:带权平均值的计算(qbasic程序见附件5程序一)     1.键入程序 10--270行     2.在270行data后键入数据h(i),s(i),即:48.421,14.2,48.350,10.9,48.392,12.6     3.启动程序,显示n=?,键入3,回车。 4.抄录显示的数据到表8-13。退出。   22.根据各水准路线长度D和高差h',按条件平差解题,在表8-14、表8-15、表8-16中计算C、D点的高程。 表8-14 点 位 高 程 (10) 单位权中误差 (11) 平差值函数中误差 (12)         A* B* C D 56.374 52.760     [pvv]: r: u10km:± u1km:± [ff/p]= F'TQ= 1/PF= Mz=± 表8-15 序号 高差 观测值 h'(m) (1)    水准路 线长度 D(km) (2) 条 件 方 程 a    b    c (3) 权 pi 高差改正数 (mm) (8) 高差最或然值 (m) (9) 权系数 1 2 3 4 5 5.853 3.742 9.640 2.270 7.384 3.05 2.74 3.97 2.58 2.97 0        0 1        1 0      -1 0        1 -1        0 3.279 3.650     3.367     0 0 0 -1 0   闭合差   31  [pvv]:     表8-16 法 方 程 系 数 N (5) 逆  方  阵  系  数 N-1 (6) 联系数 k (7) 权常 数F' (5')    转换数 Q (7') [aa/p]  [ab/p]  [ac/p] [ab/p]  [bb/p]  [bc/p]   [ac/p]  [bc/p]  [cc/p]       题22:水准测量的条件平差:应用程序见附件5程序二、三、四、五。   1.条件式数据准备表8-15,(D,h'的抄入;闭合差计算;系数的列出;权的计算)     2.法方程系数的计算:           1)键入程序二10--180行                  2)r=3 n=5 的实际数据代入180 data 是条件式系数;权                3)启动程序,然后抄录法方程系数到表8-16。           4)退出。     3.求逆            1)键入程序三10--480行           2)在480行data后键入矩阵N数据           3)启动程序,键入n=3,回车,然后抄录逆阵数据到表8-16。           4)退出。     4.求联系数k           1)键入程序四10--200行。           2)在200行data后键入逆阵、闭合差。           3)启动程序,然后抄录联系数k到表8-15。           4)退出。     5.求最或然改正数v           1)键入程序五10--240行。           2)在240行data后键入条件式系数、权、联系数。           3)启动程序,抄最或然改正数v到表8-15。           4)退出。     6.计算高差最或然值,并把数据填入表8-15。     7.计算C、D点的高程,并把数据填入表8-14。 参考答案 1. 1.如何检验测量误差的存在? 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参考page 146,第6~9行;第10~12行。 2. 2.概念: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错差。 提示:参考page 146,倒8~1行;参考page 147,第1~11行。 3. 3.系统误差有哪些特点? 如何预防和减少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提示:参考page 146,倒3~1行;参考page 147,第1~4行。     5.写出真误差的表达式,指出偶然误差的特性。 提示:参考page 147式(8-1),参考page 148,第1~9行。     6.说明精度与观测条件的关系及等精度、非等精度的概念。 提示:参考page 148,倒16~7行。     7.指出中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式,理解极限误差取值二倍中误差的理论根据。     提示:参考page 149式(8-9),参考page 149,“2.极限误差”。 8.已知丈量2尺段及 q,=30m,q=16.34m。丈量的中误差m=±2cm,问按式(3-35)计算钢尺量距结果d和中误差md=? 解答:式(3-35):D往=n往+q往 ,量距结果d=76.34 m。 按误差传播率,中误差====3.5 cm。 即76.34 m3.5 cm。 9.△ABC中,测得∠A=30°00′42″±3″,∠B=60°10′00″±4″,试计算∠C 及其中误差mc。 解答:∠C=180°-∠A-∠B=180°-30°00′42″-60°10′00″=89°49′18″。 ==±5″。 10.测得一长方形的二条边分别为15m和20m,中误差分别为±0.012m和±0.015m,求长方形的面积及其中误差。 解答:面积:15×20=600m2, 面积中误差按式(8-35)计算:=±0.339 m2。 13.试分析表8-11角度测量、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从属的误差类型及消除、减小、改正方法。 解答: 表8-11 测量工作 误  差  名  称 误差类型 消除、减小、改正方法 角 度 测 量 对中误差 目标倾斜误差 瞄准误差 读数估读不准 管水准轴不垂直竖轴 视准轴不垂直横轴 照准部偏心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严格对中 目标垂直立稳 正确瞄准 认真读数 严格精平 严格整平 盘左盘右观测. 水 准 测 量 附合气泡居中不准 水准尺未立直 前后视距不等 标尺读数估读不准 管水准轴不平行视准轴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严格精平 立稳立直 测站调整 认真读数 检验校正 11.水准路线A、B两点之间的水准测量有9个测站,若每个测站的高差中误差为3mm,问: 1)A至B往测的高差中误差?2)A至B往返测的高差平均值中误差? 解答:1)A至B往测的高差中误差=±×3=±9 mm。       2)A至B往返测的高差平均值中误差==±6.4 mm。   12.观测某一已知长度的边长,5个观测值与之的真误差△1=4mm、△2=5mm、△3=9mm、△4=3mm、△5=7mm。求观测中误差m。     提示:参考page 149,式(8-7)、式(8-9)。 14.观测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  ② 。 答案:②。 15.在相同的条件下光电测距二条直线,一条长150m,另一条长350m, 测距仪的测距精度是±(10mm+5mm)。问这二条直线的测量精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答:不相同。因为 光电测距150m,测距精度=±(10mm+5mm×0.15),相对中误差=1:150/=1:13900。 光电测距350m,测距精度=±(10mm+5mm×0.35),相对中误差=1:350/=1:29000。 16.测量一个水平角5测回,各测回观测值是 56°31′42″、56°31′15″、56°31′48″、56°31′38″、56°31′40″,规范△α容=±30″。试检查下表5测回观测值,选用合格观测值计算水平角平均值。 解答: 序号 各测回观测值 合格观测值 水平角平均值 1 2 3 4 5 56°31′42″ 56°31′15″ 56°31′48″ 56°31′38″ 56°31′40″ 56°31′42″   56°31′48″ 56°31′38″ 56°31′40″ 56°31′42″     17.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  ②  。     答案:②。 18.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按  ③  计算得到。 答案:③。 19.防止系统误差影响应该  ③  。 答案:③。 20.光电测距按正常测距测5测回的观测值列于表8-12。按下表计算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解答: 5测回观测角度算术平均值及精度评定              表8-12 测回 n 距离观测值 m (1) v =(X-) (3) vv   (4) 计算结果 1 2 3 4 5 546.535m 546.539m 546.541m 546.538m 546.533m 2.2 -1.8 -3.8 -0.8 4.2   (2)算术平均值: X=[]/n=546.5372m (5)观测值中误差: m=±3.19mm (6)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Mx =±1.43mm (7)最后结果: 546.5372m±1.43mm     (2)x=546.5372m [v]=0 [vv]=40.8     21.按表8-13的各水准路线长度D和高程H计算Q点的带权平均值及中误差。   解答: 表8-13 水准 路线 名称 起 点 起点测至Q 点 高      程 Hi(m) (1) 路线长   (2) 权 (c=10km) (3) () () (7)     L1 L2 L3 A B C 48.421 48.350 48.392 14.2 10.9 12.6 0.7042 0.9174 0.7937 -37 34 -8 (4) [PH]= 116.863            (8) [Pvv]=2075.361          (10) Mx=±20.7 mm (5) [P]= 2.4153              (9) u=± 32.2 mm(10km)      (11) u(1km)=±10.2mm (6) X=[PH]/[P]= 48.384m  22.根据各水准路线长度D和高差h',按条件平差解题方案,在表8-14、表8-15、表8-16中计算C、D点的高程。 解答: 表8-14 点 位 高 程 (10) 单位权中误差 (11) 平差值函数中误差 (12)         A* B* C D 56.374 52.760 50.501 60.134 [pvv]: 3397 r:3 u10km:±33.6 mm u1km:±10.6 mm [ff/p]= 0.26 F'TQ=-0.15 1/PF=0.11 Mc=±11.2 mm 表8-15 序号 高差 观测值 h'(m) (1)    水准路 线长度 D(km) (2) 条 件 方 程 a    b  c (3) 权 pi 高差改正数 (mm) (8) 高差最或然值 (m) (9) 权系数 1 2 3 4 5 5.853 3.742 9.640 2.270 7.384 3.05 2.74 3.97 2.58 2.97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3.279 3.650 2.519 3.876 3.367 19.8 16.5 -8.6 -11.2 -11.5 5.873 3.736 9.631 2.259 7.372 0 0 0 -1 0   闭合差       -28  31  -14 [pvv]:3397     表8-16 法 方 程 系 数 N (5) 逆  方  阵  系  数 N-1 (6) 联系数 k (7) 权常 数F' (5')    转换数 Q (7') [aa/p]  [ab/p]  [ac/p] 0.5710    0    0.2740 [ab/p]  [bb/p]  [bc/p]   0      0.5630  0.2580 [ac/p]  [bc/p]  [cc/p] 0.2740  0.2580  0.9290   2.09029  0.32372  -0.70642   0.32372  2.08535  -0.67462   -0.70642  -0.67462  1.47213   38.603   -65.026   21.753   0   -0.258   -0.258   -0.100   0.3640   0.2059     第九章习题     1.概念:控制点、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工作规则。 2.控制测量是      。 答案:①限制测量的基准。②工程建设和日常工程测量的基础。③进行工程测量的技术过程。     3. 控制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是      。 答案:①选点、建标、观测、计算和总结.     ②建点、观测、计算.         ③做好仪器检验,了解控制点情况,明确观测要求。 4.三角测量是      。 答案:①以测角量边逐点传递确定地面点平面位置的控制测量。       ②一种地面点连成三角形的卫星定位技术工作。           ③以测角为主,测边为辅,甚至只测角不测边,观测工作比较简单。     5. 试述工程上应用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的基本图形。     6. 说明导线选点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     7. 试述精密附合导线基本条件方程的数据准备要求。 8. 附合导线的三个条件方程中,方位角条件是    (A),x坐标条件是    (B),y坐标条件是    (c).       9.闭合导线的条件方程有    。   答案:①内角和条件、x坐标增量条件,y坐标增量条件。         ②方位角条件、x坐标条件,y坐标条件。         ③方位角条件、x坐标增量条件,y坐标增量条件。     10.附合导线计算=-62.3",=0.287,=0.166,∑D=633.285。规范要求=1:2000 ,Wα容(±40,n=6)。问、、是否满足要求?   11.精密附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6,按表9-5至表9-8的形式计算。   图9.36 12.精密闭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7,按表9-9至表9-12的形式计算。     图9.37                     图9.38   13.一般闭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8,按表9-14的形式计算。   14.一般附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9,按表9-13的形式计算。 15.检查导线个别错误有哪些方法?     16.三角形条件闭合差是      。     答案:①三角形内角改正数之和。           ②三角形内角观测值之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真值的差值。         ③三角形内角观测值之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差值。         图9.39                            图9.40 17.小三角锁计算的目的是    。     答案:①求正弦秒差。           ②评价已知长度与的差额。       ③解决小三角锁的计算。   18.小三角网有哪些基本图形?各种图形有哪些条件式?   19.试述连续三角锁的边长条件式的形式和符号意义。   20.根据连续三角锁的计算例,试述小三角测量条件平差的基本步骤。   21.大地四边形的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40, 求边AB的长度。 22.测角前方交会技术的基本过程是    。 答案:①在待定点上测量角度,选择计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坐标。       ②在导线点上测量角度、边长,计算导线点的坐标,检查计算结果。       ③在已知点上测量角度,选择计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坐标。     23.下述的说明      正确。     答案:①建筑基线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具有准确长度直线段。         ②建筑基线是对建筑工程产生控制作用的直线段。         ③建筑基线是具有准确长度并对建筑工程产生控制作用的直线段。   24.下述的说明      正确。 答案:①建筑方格网是一种基于建筑基线形成的方格形建筑控制网。       ②建筑方格网是由方格组成的网形。       ③建筑方格网是由建筑物点位形成的直线段构成的方格网。 25.建筑方格网的建立思路是    。 答案:①按工程设计定建网,按"先主轴点后方格点"顺序测定方格点,检验校正方格点。       ②根据定点-测量-计算点位坐标。       ③定线-丈量-计算长度。 26.方格网垂直度以    (A)为标准进行调整。方格网直线度以    (B)为标准进行调整。 答案:①(A)~180°,(B) ~90°。       ②(A)~180°,(B) ~180°。           ③(A)~90°, (B) ~180°。   27.试述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概念及建筑基线的类型。   28. 如何检查建筑方格网的直线度、垂直度?     29.GPS网的基本构网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30.GPS测量的精度指标通常是以        来表示。 答案:①角度中误差,②点位中误差,③相对中误差,④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     31.简述GPS测量的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 1. 1.概念:控制点、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工作规则。 提示:参考page 171第5行~第17行。 2.控制测量是  ②  。     答案:②。   3. 控制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是  ①  。     答案:①。 4.三角测量是  ③  。 答案:③。 5. 试述工程上应用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的基本图形。 提示:三角测量法参考page 171倒10行~8行;page 172第1行~7行。       导线测量法参考page 172倒6行~3行;page 173第1行~11行。   6. 说明导线选点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     提示:参考page 174倒7行~1行;page 174第1行~3行。 7.试述精密附合导线基本条件方程的数据准备要求。 提示:参考page 180倒8行~page 181第6行。 8. 附合导线的三个条件方程中,方位角条件是  (3)(A),x坐标条件是  (3)(B),y坐标条件是  (3)(c).     9.闭合导线的条件方程有  ① 。 答案:①。 10.附合导线计算=-62.3",=0.287,=0.166,∑D=633.285。规范要求=1:2000 ,Wα容(±40,n=6)。问、、是否满足要求? 解答:Wα容=±98″。=,=1﹕=1﹕1907。 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 11.精密附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6,按表9-5至表9-8的形式计算。 精密附合导线计算                                      表9-5 点名 角度观测值 β’ (1) 角度 改正数 (1) 边 名 近似方位角 (3) 边长观测值D’(υ) (2) 条件式边改正数系数计算 cosα' (5x) sinα' (5y) A   B(1)   2   3   4   5   C(6) D ° ′  ″   91 45 36   234 36 20   176 10 15   182 37 53   154 29 43   246 41 14         (10.5)   (-5.0)   (-3.9)   (-3.8)   (-2.8)   (-8.7)          B(1)—2   2—3   3—4   4—5   5—C(6) ° ′  ″ 155 15 20.3   67 00 56.3   121 37 16.3 117 47 31.3   120 25 24.3     94 55 07.3   161 36 21.3 (m)   675.378 (0.016) 493.771   (0.021) 626.221 (0.024) 667.114 (0.025) 520.764 (0.020)       0.3904812   -0.5242997   -0.4662623   -0.5063850   0.0857406     0.9206109   0.8515338   0.8846465   0.8623075   0.9963175 mβ=                 αCD=161 36  07.5※         (4) 容=5=12.2    =-13.8 2983.248m =0.52+0.52D2(km) ※已知方位角 精密附合导线计算                                    表9-6 点名 边  名 近似坐标增量计算 近似坐标计算 -100/ρ× (y'n-y'i) (9x) 100/ρ× (x'n-x'i) (9y) Δx'(m) (6x) Δy'(m) (6y) x'(m) (7x) y'(m) (7y) B(1)   2   3   4   5   C(6)   B(1)-2   2--3   3--4   4--5   5-C(6)     263.7224   -258.8840   -291.9832   -337.912     -44.6506   621.7603   420.4627   553.9842   575.2574   518.8463 2433586.693   2433850.415   2433591.531   2433299.548   2433961.731   2433917.081 38514366.157   38514987.917   38515408.380   38515962.364   38516537.622   38517056.468 -1.30866   -1.00286   -0.80378   -0.53799   -0.25591 -0.32464   -0.45252   -0.32698   -0.18543   -0.02165     已知坐标:  2433917.021    38517056.571 (8)=6.01 (cm)      =-10.31 (cm)                f==11.9cm =1/(∑D'/f)=1/25000    =1/15000     精密附合导线计算                              表9-7 边 角 号 各条件方程系数 a        b        c (10) 权 p (11) 改正数 V (15) 法  方  程  系  数  组  成 N (12) 1 2 3 4 5 6 1 2 3 4 5 W 1  -1.3048  -0.3246 1  -1.0029  -0.4525 1  -0.8034  -0.3270 1  -0.5380  -0.1854 1  -0.2559  -0.0217 1      0        0 0  0.3905  0.9206 0  -0.5243  0.8515 0  -0.4663  0.8846 0  -0.5064  0.8123 0  -0.0857  0.9963   13.5  5.71    -10.4   1 1 1 1 1 1 24.7230 28.9433 25.8592 24.9128 28.3198 10.5 -5.0 -3.9 -3.8 -2.8   -8.7 1.6 2.1 2.4 2.5 2.0 6.0000  -3.8872  -1.3111       -3.8872    3.7242    1.2048       -1.3111    1.2048    0.6064 (13)  逆 矩 阵 N-1 运 算       0.51829  0.49952    0.12616       0.49952  1.23302    1.36997       0.12616  -1.36997    0.64763 (14) K=-N-1W =-8.7168  =-28.1905  =54.5114 精密附合导线计算                                      表9-8 点名 角度平差值 (17) 边  名 方 位 角 (18) 边长平差值 (19) 导 线 点 坐 标 计 算 (Δx) (20x) (Δy) (20y) A   B(1)   2   3   4   5   C(6)   D °  ′  ″   91 45 46.5   234 36 15.0   176 10 11.1   182 37 49.2   154 29 40.2   246 41 05.3       B(1)-2   2--3   3--4   4--5   5-C(6) °  ′  ″ 155 15 20.3   67 01 06.8   121 37 21.8   117 47 32.9   120 25 22.1   94 55 02.3   161 36 07.6 (m)     1628.523   1293.478   1229.419   1511.183   1305.741 (m)   2433586.693 (263.696) 2433850.389 (258.907) 2433591.482 (-292.000) 2433299.482 (-337.824) 2433961.661 (-44.640) 2433917.021 (m)   38514366.157 (621.789) 38514987.946 (420.473) 38515408.419 (554.003) 38515962.422 (575.282) 38516537.704 (518.867) 38517056.570 [pvv]=857.29 (16)    u=±16.90 已知αCD 161 36 07.5 (21)检核Δα =0.1    已知坐标 (22)检核      2433917.021      38517056.570       Δx=0          Δy =0     13题答案:                        附合导线简易计算                              表9-13 点名 角度观测值 β'i(v) (1) β   (5) 方位角计算αi (6) 边  长 Di (7) 坐标增量Δx (vxi) (m) (9x) 坐标增量Δy (vyi) (m) (9y) x 坐标 Δx (m ) (12x) y 坐标 Δy (m) (12y) A   B(1)   2   3   C(4)   D     231 02 30 (3.5) 64 52 00 (4) 182 29 00 (4) 138 42 30 (3.5)     231 02 34   64 52 04   182 29 04   138 42 34     127 20 30*   178 23 04   63 15 08   63 17 12     24 26 45*       40.510   79.040   59.120         -44.494 (0.011) 35.573 (0.021) 24.294 (0.016)       1.142 (0.006) 70.582 (0.012) 53.898 (0.008)       3509.580* (-40.483) 3469.097 ( 35.594) 3504.691 ( 24.310) 3529.001       2675.890*   (1.148) 2677.038 ( 70.594) 2747.632 ( 53.906) 2801.538   (2)Wα=αAB +n180+∑βi-αCD     =-15" (4)Vi=-Wα/n=15"/4=3."8 (3)Wα容= 60  k容 =1/2000 (8)∑D=178.67  (10) Wx=-0.047  Wy =-0.028      *:已知数据    ==0.055m                 (11)k=1/(∑D/f)=1/3248 3529.000*    (13) Δx  =1 2801.540* (13) Δy  =-2   12.精密闭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7,按表9-9至表9-12的形式计算。     解答略。 13.一般闭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8,按表9-14的形式计算。 提示:参考page 192表9-14。   14.一般附合导线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39,按表9-13的形式计算。     提示:参考page 190表9-13。 15.检查导线个别错误有哪些方法? 提示:参考page 192~page 194。垂直平分线法,坐标往返计算法,方位角法。     16.三角形条件闭合差是  ②  。 答案:②。 17.小三角锁计算的目的是  ③ 。     答案:①求正弦秒差。           ②评价已知长度与的差额。       ③解决小三角锁的计算。   18.小三角网有哪些基本图形?各种图形有哪些条件式?     提示:参考page 194 11行~13行;page 197倒9行。   19.试述连续三角锁的边长条件式的形式和符号意义。     提示:参考page 195式(9-60) ~式(9-63)。   20.根据连续三角锁的计算例,试述小三角测量条件平差的基本步骤。     提示:参考page 196。   21.大地四边形的计算题: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见图9.40, 求边AB的长度。     略。 22.测角前方交会技术的基本过程是  ③ 。 答案:③。     23.下述的说明  ③  正确。     答案:③。   24.下述的说明  ①  正确。 答案:①。 25.建筑方格网的建立思路是  ① 。 答案:①。 26.方格网垂直度以  90°(A)为标准进行调整。方格网直线度以  180°(B)为标准进行调整。 答案:③。   27.试述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概念及建筑基线的类型。     提示:参考page 200 倒1行;page 202 第1行;page 201 第4行。   28. 如何检查建筑方格网的直线度、垂直度?   提示:直线度、垂直度的检查:参考page 202倒11行~page 203 第4行。     29.GPS网的基本构网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参考page 204倒3行;参考page 204倒2行~page 205 第11行。     30.GPS测量的精度指标通常是以  ④  来表示。 答案:④。     31.简述GPS测量的工作程序。     提示:参考page 206第3行~30行。 第十章习题     1.概念: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精度。    2.图10.2中的图式符号哪些是比例符号?哪些是非比例符号?哪些是线性符号? 3.试述平板测量的原理。 4.试述碎部测量的概念。试述碎部点的概念和分类。    5.测绘地形图之前为什么要进行控制测量?     6.试述经纬仪测绘法测绘一个碎部点的基本步骤。    7.公式(3-69)(4-43)中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     8.试述勾绘地物的方法和解析法勾绘等高线的基本步骤。      9.下述最接近地形图概念的描述是      。   答案:①由专门符号表示地球表面并缩小在平面的图件。         ②根据一定的投影法则表示的图件。         ③经过综合表示的图件。   10.地形图比例尺表示图上二点之间距离d与____(A),用____(B)表示。   (A)答案: ①地面二点倾斜距离D的比值。    (B)答案: ①M (M=D/d)             ②地面二点高差h的比值。                  ②1:M (M=d/D)             ③地面二点水平距离D的比值。              ③1:M (M=D/d)     11.若图10.1A、B二点在地形图上的长度d=100mm,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M=1000。地形图表示的A、B二点实际水平距离D=?水平距离D 的精度mD=?     12.判断下列图形,在括号内用“√”认定。                               水准点  (  )                          通讯线    (  )             (1)            开采矿井(  )        (2)              低压电力线(  )                             医院    (  )                          围墙      (  )                                         房屋    (  )                        未加固陡坎(  )           (3)                栅房    (  )    (4) 未加固斜坡    未加固斜坡(  )                               在建房屋(  )                        加固斜坡  (  )                                             草地    (  )                        大车路    (  )           (5)                经济作物(  )    (6)                内部道路  (  )                               旱地    (  )                        公路      (  )             13.碎部测量根据    (A),在测站上利用全站测量技术将周围    (B) 测绘到平面图板上。 答案:(A):①地面点投影原理,②相似形原理,③平板测图原理。           (B):①地球表面,②碎部点,③地面。     14.地貌特征点是一种    (A),简称    (B)。 答案:(A)①地貌符号,②碎部点,③地物点位。(B)①地性点,②地形点,③地貌变化点。     15.归纳起来,经纬仪速测法碎部测量基本工作可简述为    。 答案:①在碎部点附近摆设仪器,瞄准测量碎部点形状,在图板上绘制碎部点图形。       ②在控制点设站,测量碎部点平距和高程,在图板上绘制等高线图形。       ③在图根点设站,测量碎部点水平角β、平距和高程,图板上定碎部点位置和绘制图形。     16.试述地籍测量的概念和工作内容。 17.试述竣工地形图的概念。   参考答案 1. 1.概念: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精度。 提示:参考page 211 地形图的概念,地形图的比例尺;参考page 212地形图精度。 2. 2.图10.2中的图式符号哪些是比例符号?哪些是非比例符号?哪些是线性符号? 解答: 图10.2中的序号(21)(22)(23)(24)(25)(26)(27)(28)(29)是比例符号。 图10.2中的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是非比例符号。 图10.2中的序号(35)(36)(37)(38)(39)(40)(41)(42)(43)(44)(45)等是线性符号。 3.试述平板测量的原理。 提示:参考page 218倒1行~page 219第1行,page 219第5行~倒7行。 4.试述碎部测量的概念。试述碎部点的概念和分类。    提示:参考page 218倒7行。碎部点的概念和分类:参考page 219倒2行~page 220第5行。     5.测绘地形图之前为什么要进行控制测量?     提示:参考page 219,理解“图根点”和碎部测量以图根点为测站的意义。     6.试述经纬仪测绘法测绘一个碎部点的基本步骤。 提示:参考page 223表10-8。     7.公式(3-69)(4-43)中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式(3-69):DAB=100(上-下)×cos2α 参考page 65式(3-53)、page 66倒2行、page 67第3行、page 115倒1行、page 116第1~10行。 提示:式(4-43):HB=HA+50×(-)×sin2α+- 参考page 67式(3-69)、page 93式(4-43)、page 67图3.33、page 116式(6-10)。     8.试述勾绘地物的方法和解析法勾绘等高线的基本步骤。      参考page 224“地物的勾绘”、“ 等高线的勾绘”。     9.下述最接近地形图概念的描述是  ①  。   答案:①。   10.地形图比例尺表示图上二点之间距离d与__③_(A),用_③__(B)表示。     (A)答案: ③    (B)答案: ③ 11.若图10.1A、B二点在地形图上的长度d=100mm,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M=1000。地形图表示的A、B二点实际水平距离D=?水平距离D 的精度mD=? 解答: 水平距离D= d×M=100mm×1000=100000 mm=100 m。 水平距离D 的精度mD=±0.1 mm×1000=±100 mm=±0.1 m。   12.判断下列图形,在括号内用“√”认定。       答案:                               水准点  (  )                          通讯线    (√ )             (1)            开采矿井(  )        (2)              低压电力线(  )                             医院    (√ )                          围墙      (  )                                         房屋    (√ )                        未加固陡坎(  )           (3)                栅房    (  )    (4) 未加固斜坡    未加固斜坡(  )                               在建房屋(  )                        加固斜坡  (√ )                                             草地    (  )                        大车路    (  )           (5)                经济作物(  )    (6)                内部道路  (√ )                               旱地    (√ )                        公路      (  )             13.碎部测量根据  ③ (A),在测站上利用全站测量技术将周围  ② (B) 测绘到平面图板上。 答案:(A):③。(B):②。     14.地貌特征点是一种  ②(A),简称  ①(B)。 答案:(A)②。(B)①。     15.归纳起来,经纬仪速测法碎部测量基本工作可简述为  ③  。 答案:③。 16.试述地籍测量的概念和工作内容。 提示:参考page 226第21行~倒1行。 17.试述竣工地形图的概念。 提示:参考page 227第4~5行。 第十一章习题         1.阅读图10.1,指出植被(灌木林、经济林、林地等)、坟地的分布位置,说明地形起伏形态(高低趋向、山脊山谷走向、坡度平陡分布);观察交通、供电的方向。     2.试确定图10.1东侧李屯山塘附近区域的汇水范围。     3.根据图11.29,图11.31,试述用断面法计算倾斜面挖土方的步骤。     4.在图11.32地形图局部中 图11.32     1)用虚线画出山脊线、山脚线的位置,并文字指明。     2)写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3)说明公路左下侧种植地的名称。     4)在图上用“×”标明鞍部位置。     5)在图上用“→”标明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的位置。 5.图上定点位涉及的内容是      。 答案:①点位的距离、高差、坐标、倾角、高程、水平角。       ②点位的坐标、高差、距离、坡度、高程、方位角。       ③点位的坐标、高差、距离、倾角、高程、方位角。     6.设图10.1的比例尺为1:2000,试量测图上A、B二点的坐标、高程,AB的实际水平距离,A、B二点连线的坡度。     7.用图选线方法中首先要明确      。     答案:①地形图比例尺1:M。地形图基本等高距,设计坡度为,求选线平距。           ②选线的用途,选线的地点。       ③计算选线平距公式和选线坡度。 8.根据表11-3的点位坐标,按1:200的比例展绘在x、y坐标系中,按解析法计算各点围成封闭图形的实际面积。 表11-3 点名 x(m) y(m) 点名 x(m) y(m) 4L 3L P左 1L L1 L2 L3 +5.9 +7.0 7.7 -0.2 -0.5 -0.5 -0.2 -7.8 -8.3 -13.1 -7.5 -7.5 -7.0 -7.0 5R 2R P右 1R R1 R2 R3 +4.4 +3.2 3.0 0.2 -0.1 -0.1 0.2 4.9 6.2 9.4 7.5 7.5 7.0 7.0 面积       9.地形图方格法测算土方的基本步骤是    。     答案:①绘方格──计算设计高程──计算填挖高差──计算填挖土方──计算总填挖土方。           ②绘方格──绘填挖分界线──计算填挖高差──计算总填挖土方。           ③绘方格──绘填挖分界线──计算填挖高差──计算填挖土方──计算总填挖土方。 10.利用地形图判明地形状态,主要应        。 答案:①判明坡度走向,区分山地、平地分布,判定村镇集市位置,分析地表种植情况。       ②注意搜集控制点,搜集重要的设施和单位的名称。           ③明确图名、编号、接图表与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测绘单位与测绘时间。     11.用解析法测算图上某一范围土地面积,____(A),____(B)。     (A)答案:①图上计算边界点坐标。             ②量取边界点图上坐标并乘以地形图比例尺分母得边界点实际坐标。             ③图上量测、计算边界点实际坐标。     (B)答案:①按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边界点范围内的土地表面面积。             ②以边界点实际坐标代入相应的公式计算边界点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③以边界点坐标代入相应的公式计算并乘以地形图比例尺分母平方得测算面积。                                 参考答案       1.阅读图10.1,指出植被(灌木林、经济林、林地等)、坟地的分布位置,说明地形起伏形态(高低趋向、山脊山谷走向、坡度平陡分布);观察交通、供电的方向。 2.试确定图10.1东侧李屯山塘附近区域的汇水范围。 上述二题参考下图     3.根据图11.29,图11.31,试述用断面法计算倾斜面挖土方的步骤。     提示:参考page 246 “具体方法”。                                 4.在图11.32地形图局部中     1)用虚线画出山脊线、山脚线的位置,并文字指明。     2)写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3)说明公路左下侧种植地的名称。     4)在图上用“×”标明鞍部位置。     5)在图上用“→”标明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的位置。       答案参考图: 5.图上定点位涉及的内容是  ②  。 答案:②。 6.设图10.1的比例尺为1:2000,试量测图上A、B二点的坐标、高程,AB的实际水平距离,A、B二点连线的坡度。 提示:参考page 233~page 235各有关公式和测算方法。 测算坐标:         =115.20+67/71.8×0.2=115386.630m         =22.200+67.8/75.6×0.2=22379.365 m 同法,=115213.365m,=22205.291m。 测算高程:=103m,=95m。 测算AB的实际水平距离:=245.21m。 测算坡度:=-3.26%。     7.用图选线方法中首先要明确  ①  。     答案:①。           8.根据表11-3的点位坐标,按1:200的比例展绘在x、y坐标系中,按解析法计算各点围成封闭图形的实际面积。 答案: 展绘略图 表11-3 点名 x(m) y(m) 点名 x(m) y(m) 4L 3L P左 1L L1 L2 L3 +5.9 +7.0 7.7 -0.2 -0.5 -0.5 -0.2 -7.8 -8.3 -13.1 -7.5 -7.5 -7.0 -7.0 5R 2R P右 1R R1 R2 R3 +4.4 +3.2 3.0 0.2 -0.1 -0.1 0.2 4.9 6.2 9.4 7.5 7.5 7.0 7.0 面积 95.03m2       9.地形图方格法测算土方的基本步骤是  ③  。     答案:③。 10.利用地形图判明地形状态,主要应  ①    。     答案:①。     11.用解析法测算图上某一范围土地面积,__③__(A),__②__(B)。     (A)答案:③。(B)答案:②。     第十三章习题       1.试述用光学经纬仪按一般方法进行角度放样的基本步骤。     2.试述用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角度放样的基本步骤。     3.说明一般光电测距跟踪距离放样的步骤。 4.试述以全站仪高差放样的方法。 5.下述说明正确的是      。 答案:①施工测量基本思想是:明确定位元素,处理定位元素,测定点位标志。       ②施工测量基本思想是:检查定位元素,对定位元素进行处理,把拟定点位测定到实地。       ③施工测量基本思想是:注意环境结合实际,技术措施灵活可靠。     6.施工测量的精度最终体现在____(A),因此应根据____(B)进行施工测量。     (A)答案: ①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B)答案: ①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精度要求             ②施工点位的精度              ②控制点的精度             ③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          ③地形和环境 7.一般法角度放样在操作上首先    。 答案:①应安置经纬仪,瞄准已知方向,水平度盘配置为0°。       ②应计算度盘读数βo+β,观察在读数窗能否得到βo+β。       ③准备木桩,在木桩的顶面标出方向线。 8.方向法角度放样可以消除    。                                图13.27 答案:①经纬仪安置对中误差的影响。②水平度盘刻划误差的影响。③水平度盘偏心差的影响。 9.按已知方向精确定向,如图13.27,S=30m,=180°20′36″。按式(13-2)计算定向改正ΔC,并改正点位。 10.根据式(13-8),已知S=100m,测距仪器的加常数K=3cm,加常数R=160mm/km。按光电测距精密跟踪放样的实际方法,在放样结束时,仪器平距显示的平距应是    才说明放样符合要求。 答案:①99.954m。②100m。③100.046m。 11. 水准测量法高差放样的设计高差=-1.500m,设站观测后视尺=0. 657m,高差放样的计算值为2.157m。画出高差测设的图形。     图13.28                              图13.29     12.图13.28,B点的设计高差=13.6m(相对于A点),按图所示,按二个测站大高差放样,中间悬挂一把钢尺,=1.530m,=0.380m,=13.480m。计算=? 13.图13.29,已知点A、B和待测设点P坐标是:   A:=2250.346m,=4520.671m;   B:=2786.386m,=4472.145m;   P:=2285.834m,=4780.617m。 按极坐标法计算放样的、。     14.激光定向定位的原理实质是    。    答案:①把激光线引入望远镜,沿着视准轴方向射出,实现视准轴直接可见性。       ②红色激光束射出望远镜,实现视准轴可见性。       ③红色激光束射入望远镜,沿着目标方向射出,实现视准轴直接可见性。                                                              15.激光定向定位的一般方法有  (A),  (B),  (C)。     (A)准备。即①安置仪器,检查激光器与仪器状态。②安置仪器,开激光电源。③开激光电源。     (B)瞄准。即①望远镜瞄准目标。②望远镜瞄准目标;激光射出。③望远镜瞄准目标;开激光。   (C)落点。即①激光落点定点。②转望远调焦螺旋,激光聚焦落点定点。③按激光定点。 16.如图13.29极坐标法放样的、的步骤是      。        答案:①A点安置经纬仪,视准轴平行轴,转照准部,丈量定P点。       ②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点,转照准部,丈量定P点。       ③B点安置经纬仪,瞄准A点,转照准部,丈量定P点。                                             参考答案 1. 1.试述用光学经纬仪按一般方法进行角度放样的基本步骤。 提示:参考page 282第1行~13行。     2.试述用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角度放样的基本步骤。     提示:参考page 282第14行~20行。     3.说明一般光电测距跟踪距离放样的步骤。 提示:参考page 284第7行~20行。 4.试述以全站仪高差放样的方法。 提示:参考page 286第7行~倒1行。设站、计算、立镜放样。 5.下述说明正确的是  ②  。 答案:②。     6.施工测量的精度最终体现在_②_(A),因此应根据_①_(B)进行施工测量。     (A)答案: ②。(B)答案: ①。 7.一般法角度放样在操作上首先  ①  。 答案:①。 8.方向法角度放样可以消除  ③  。                                  图13.27 答案:③。 9.按已知方向精确定向,如图13.27,S=30m,=180°20′36″。按式(13-3)计算定向改正ΔC,并改正点位。     答案:ΔC=-0.089m。 10.根据式(13-8),已知S=100m,测距仪器的加常数K=3cm,加常数R=160mm/km。按光电测距精密跟踪放样的实际方法,在放样结束时,仪器平距显示的平距应是  ② 才说明放样符合要求。 答案:②。 11. 水准测量法高差放样的设计高差=-1.500m,设站观测后视尺=0. 657m,高差放样的计算值为2.157m。画出高差测设的图形。 参考略图:     12.图13.28,B点的设计高差=13.6m(相对于A点),按图所示,按二个测站大高差放样,中间悬挂一把钢尺,=1.530m,=0.380m,=13.480m。计算=? 解答; 故,=1.530-0.380+13.480-13.6=1.030m                                         图13.28 13.图13.29,已知点A、B和待测设点P坐标是:   A:=2250.346m,=4520.671m;   B:=2786.386m,=4472.145m;   P:=2285.834m,=4780.617m。 按极坐标法计算放样的、。     解答:=2786.386-2250.346=536.040           =4472.145-4520.671=-48.526           ==538.232           =360-=354°49′38.1″            图13.29 同理得,=262.357m,=82°13′33.6″。 故,=-=87°23′55.5″。 答案:=87°23′55.5″,=262.357m。     14.激光定向定位的原理实质是  ① 。 答案:①。     15.激光定向定位的一般方法有  ① (A),  ③ (B),  ② (C)。     (A)准备。即①。(B)瞄准。即③。(C)落点。即②。 16.如图13.29极坐标法放样的、的步骤是  ②    。     答案:②。 第十四章习题     1.路线勘测设计的“初测”主要技术内容有      (A)。目的是    (B)。 答案:(A)①初步中线放样。②控制测量和带状地形图测量。③初步路线施工测量。           (B)①为路线工程提供完整控制基准及详细地形资料。             ②把公路中线放样于实地。             ③提供详细高程资料。 2.路线勘测设计的“定测”主要技术内容有    。     答案:①方案论证,确定规划路线的基本方案。           ②在带状地形图上确定路线中线直线段及交点位置。           ③路线中线测量(直线段及曲线放样);路线的纵、横断面测量。     3.路线工程测量有哪些特点?     4. 中线直线测量的基本任务有    。     答案:①把设计的导线点、水准点设置在实地。           ②测量公路附合导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           ③把设计的公路中线起点、终点、直线中线点、交点放样到实地中。     5.图14.38,中线直线测量得到的地面线形,测量得,,。求转角,,。 图14.38    6.中线直线段的一般放样在方法上可理解为: 答案:①放样中线点位。交点定位。转角的测量。中线桩的设置。           ②计算中线点坐标。极坐标法放样中线点位。设置中线桩。           ③获取测设参数。测设中线点。穿线调整。交点定位。     7.写出下列里程桩桩号所代表的里程:①K15+40,②K45+110,③K12+115.34。 8. 圆曲线主点是    。     答案:①圆心、交点、直线方向。②ZY点、QZ点、YZ点。③T、L、E、D。     9.已知圆曲线半径R=30m,转角=60°,整桩间距=10m,JD里程=k1+142.50,试列表计算主点定位参数、主点里程参数及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详细测设的点位参数。     10.计算圆曲线的主点需要哪些已知参数?决定圆曲线主点的定位参数是什么?     11.计算T、L、E、D为了    。     答案:①计算圆曲线的详细测设参数。②点位极坐标参数。③主点定位参数。     12.什么是缓和曲线? 在圆曲线与直线之间插入缓和曲线应涉及哪些缓和曲线特征参数?     13.含有缓和曲线的标准曲线型是一种    的曲线。     答案:①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②由缓和曲线+圆曲线。③由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4.缓和曲线标准曲线型的主点定位参数有      。 答案:①切线长、曲线长、外矢距和切曲差。       ②缓和曲线长、切线长、曲线长、外矢距和切曲差。           ③切线角、切线长、曲线长、外矢距和切曲差。 15.缓和曲线主点测设基本流程是    。     答案:①在圆心设经纬仪,按HZ点、QZ点、ZH点的顺序测设点位。           ②在JD点设经纬仪,按HZ点、QZ点、ZH点的顺序测设点位。           ③在JD点设经纬仪,按ZH点、QZ点、HZ点的顺序测设点位。     16.下列“ABCDEFG”中,缓和曲线所在标准曲线型的主点参数和详细测设参数计算过程是      。     A:确定已知参数。B:计算曲线点位坐标参数。 C:计算特征参数。D:计算主点里程参数。E:计算主点定位参数。F:计算曲线点位里程、弧长参数。G:计算曲线点位极坐标参数。     答案:①A—B—C—D—E—F—G。②A—C—E—D—F—B—G。③B—A—C—E—D—F—G。     17.下述基线法定圆曲线主点的测量与计算顺序正确者用“√”填入括号。     ①:测量、,测量AB长。计算SAD、,测定D点。计算SAE、SAF,测定E、F点。(  )     ②:测量AB长,测量、。计算SAE、SAF,测定E、F点。计算SAD、,测定D点。(  )     ③:计算SAE、SAF,测定E、F点。测量、,测量AB长。计算SAD、,测定D点。 (  ) 18.概况起来,弦线法定圆曲线主点的方法采取    。 答案:参考图14.30。①先定点(),后测角(、),再调整A点的过程。                     ②先测角(),后定点(、),再调整点的过程。                         ③先定点(),后测角(、),再调整点的过程。     19.参考图14.20,试推证式(14-59)。     20.已知半径R=1100m,转角=11°35′,=80m,整桩间距=20m,JD里程=k56+510.57,试列表计算带缓和曲线后的主点定位参数、主点里程参数及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详细测设的点位参数。     21.按图14.24计算复曲线的特征参数。已知=30°,=50°,=1200m,基线AB=510m,设计速度V=100km/h。 22.根据图14.31,回头曲线主点确定方法可概括为  (A),  (B),  (C)。 答案:(A)先一点,即①先定圆心O点。②先定B点。③先定A点。       (B)后二点,即①定O、B点。②定A、B点。③定A、O点。           (C)最后调整,即①调整O点。②调整A点。③调整B点。 23.任意测站的点位参数计算工作有: (A) (A)    选定并测量A、Q点坐标xA、yA,xQ、yQ。 (B) (B)    按一般方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坐标xi 、yi。 (C) (C)    计算测站XQQYQ坐标系的详细测设参数、。 (D) (D)    计算极坐标详细测设参数、。 (E) 计算,。 计算工作顺序是      。 答案:①(B)—(A)—(E)—(C)—(D)。       ②(A)—(C)—(E)—(B)—(D)。       ③(A)—(B)—(C)—(D)—(E)。     参考答案     1.路线勘测设计的“初测”主要技术内容有  ②  (A)。目的是  ①  (B)。 答案:(A)②。(B)①。 2.路线勘测设计的“定测”主要技术内容有  ③  。     答案:③。 3.路线工程测量有哪些特点? 提示:参考page 299第1行~14行。 4. 中线直线测量的基本任务有  ③  。 答案:③。     5.图14.38,中线直线测量得到的地面线形,测量得, ,。求转角,,。              图14.38     解答:=180°–=180°–136°=44°,      =180°–=180°–115°=65°,           =–180°=252°–180°=72°。     6.中线直线段的一般放样在方法上可理解为  ①  。     答案:①。 7.写出下列里程桩桩号所代表的里程:①K15+40,②K45+110,③K12+115.34。 解答:①K15+40里程15040m,②K45+110里程55110m,③K12+115.34里程12115.34 m。 8. 圆曲线主点是  ②  。     答案:②。 9.已知圆曲线半径R=30m,转角=60°,整桩间距=10m,JD里程=k1+142.50,试列表计算主点定位参数、主点里程参数及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详细测设的点位参数。 答案:圆曲线主点参数和详细测设参数计算表                  表14-5 已知 参数 转    角 α=60° 设计半径 R=30m 交点里程 JD里程  =k1+142.50 整桩间距 =10m 定位 参数 切 线 长 T=17.32m 弧    长 L=31.42m 外 矢 距 E=4.64m 切 曲 差 D=  3.22m 主点 里程 ZY点里程 k1+125.18 YZ点里程 k1+156.60 QZ点里程 k1+140.89 JD点里程 k1+142.50 (验算) 详  细  测  设  参  数 切线支距法 原点: ZY x 轴: ZY--JD x(m)              y(m) 偏角法 测  站: ZY 起始方向: ZY--JD θ                c 点名 桩号里程 km  m 累计弧长 m ZY 1 2 QZ 3 YZ K1+125.18 k1+130.00 k1+140.00 k1+140.89 k1+150.00 k1+156.60 0 4.82   14.82 15.71 24.82 71.30m 0 4.80   14.22   15.00   22.08   25.98 0 0.38   3.58   4.01   9.69   15.00 ° ′ "   4 36 10   14 09 07   15 00 07   23 42 05   30 00 14 (m) 4.81   14.67   15.53   24.12   30.00 10.计算圆曲线的主点需要哪些已知参数?决定圆曲线主点的定位参数是什么? 提示:参考上题。     11.计算T、L、E、D为了  ③  。 答案:③。 12.什么是缓和曲线? 在圆曲线与直线之间插入缓和曲线应涉及哪些缓和曲线特征参数? 提示:参考page 310第3行。page 313式(14-36) 式(14-38)。     13.含有缓和曲线的标准曲线型是一种  ③  的曲线。     答案:③。 14.缓和曲线标准曲线型的主点定位参数有  ①    。     答案:①。 15.缓和曲线主点测设基本流程是  ②③  。     答案:②③。 16.下列“ABCDEFG”中,缓和曲线所在标准曲线型的主点参数和详细测设参数计算过程是   ②  。     A:确定已知参数。B:计算曲线点位坐标参数。 C:计算特征参数。D:计算主点里程参数。E:计算主点定位参数。F:计算曲线点位里程、弧长参数。G:计算曲线点位极坐标参数。     答案:②。     17.下述基线法定圆曲线主点的测量与计算顺序正确者用“√”填入括号。     答案:     ②:测量AB长,测量、。计算SAE、SAF,测定E、F点。计算SAD、,测定D点。(√ )     18.概况起来,弦线法定圆曲线主点的方法采取  ②  。     答案:参考图14.30。②。     19.参考图14.20,试推证式(14-59)。 20.已知半径R=1100m,转角=11°35′,=80m,整桩间距=20m,JD里程=k56+510.57,试列表计算带缓和曲线后的主点定位参数、主点里程参数及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详细测设的点位参数。 提示:参考page 317。 21.按图14.24计算复曲线的特征参数。已知=30°,=50°,=1200m,基线AB=510m,设计速度V=100km/h。 略。 22.根据图14.31,回头曲线主点确定方法可概括为  ③ (A),  ① (B),  ③ (C)。 答案:(A)先一点,即③。(B)后二点,即①。(C)最后调整,即③。 23.任意测站的点位参数计算工作有:   (A)选定并测量A、Q点坐标xA、yA,xQ、yQ。   (B)按一般方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坐标xi 、yi。   (C)计算测站XQQYQ坐标系的详细测设参数、。   (D)计算极坐标详细测设参数、。   (E)计算,。 计算工作顺序是  ①    。 答案:①。 第十五章习题   1. 1.什么是基平测量?什么是中平测量?基平测量有哪些技术要求?     2.下述说法正确,在括号内打“√”。     答案: ①路线断面测量应在路线中线测量之后进行。(  )           ②路线断面测量应在路线基平测量中进行。(  )       ③路线断面测量应在路线勘察设计之前完成。(  ) 3.试述断面测量的基本任务。     4.路线断面测量包括有    。 答案:①纵断面测量和绘纵断面图。       ②横断面测量和绘横断面图。       ③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5.举例说明平坦地段水准法中平测量计算中线点地面高程的方法。     6.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法中平测量的步骤      。 答案:①选择测站。测站准备。启动光电三角高程测量。记录中线桩地面高程。       ②选择测站。测站准备。记录中线桩地面高程。           ③选择测站。测站准备。启动光电三角高程测量。记录中线桩里程和地面高程。 7.绘纵断面图中    (A)是中平测量的重要成果,    (B)是设计的技术说明。 答案:(A)①里程桩号与里程、平距与坡度、填挖高度。             ②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坡度与平距。             ③里程桩号与里程、地面高程。           (B)①设计高程、坡度与平距、地面高程。             ②里程桩号与里程、地面高程。             ③设计高程、填挖高度、坡度与平距。     8.试述纵断面图的主要绘制步骤。   9.参考图15.4,按表15-2绘制k100+000至k100+300的纵断面图。     10.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    。     答案:①定方向。全站测量。绘断面图。           ②全站测量。绘断面图。           ③定横向。测平距和高差。绘横断面图。     11.试述横断面测量的基本步骤。 12.缓和曲线段确定横向有二件重要计算工作(图15.9),即    。 答案:①弦切角和参考点坐标。       ②参考点方位角和切线角           ③切线角和参考点坐标。 13.说明缓和曲线横向的确定方法。     14.根据表15-1测站Ⅰ水准测量法中平测量的观测计算基本过程是    。 答案: ①观测水准点BM1标尺读数a后,计算视线高程H视线高程。观测中视读数b中,计算中桩地面高程H中桩地面高程。观测前视尺读数b前,计算转点高程H转点高程。 ②观测中视读数b中,计算中桩地面高程H中桩地面高程。观测水准点BM1标尺读数a后,计算视线高程H视线高程。观测前视尺读数b前,计算转点高程H转点高程。 ③观测水准点BM1标尺读数a后,计算视线高程H视线高程。观测中视读数b中,计算中桩地面高程H中桩地面高程, 15.按表15-5序号1的数据绘制横断面图。 16.下述说法正确者打“√”。   ①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法中平测量在二个高程控制点之间进行。  (  )   ②只有水准法中平测量在二个高程控制点之间进行。          (  )   ③中平测量应在二个高程控制点之间进行。                  (  ) 17.在纵断面图中      。 答案:①设计路面是一条平滑的细线。②地面线是一条折线形细线。③地面线是一条平滑细线。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基平测量?什么是中平测量?基平测量有哪些技术要求? 提示:参考page 332倒4行~倒3行。参考page 332倒2行~page 333第6行。     2.下述说法正确,在括号内打“√”。     答案: ①路线断面测量应在路线中线测量之后进行。(√) 3.试述断面测量的基本任务。 提示:参考page 332第15行~21行。     4.路线断面测量包括有  ③  。 答案:③。 5.举例说明平坦地段水准法中平测量计算中线点地面高程的方法。 提示:参考page 334表15-1。     6.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法中平测量的步骤  ③  。     答案:③。 7.绘纵断面图中  ③  (A)是中平测量的重要成果,  ③  (B)是设计的技术说明。     答案:(A)③。(B)③。 8.试述纵断面图的主要绘制步骤。 提示:参考page 336倒5行~page340。 1)窗口的设立(设图窗口、注析窗口。注析窗口注有:里程桩栏、地面高程栏、坡度与平距栏、路面设计高程栏、填挖高度栏等); 2)绘制纵断面图(定比例、内容注析、纵断面图绘制。纵断面图绘制有:展点、展绘纵断面图、展绘路面设计纵断面图和竖曲线与参数的备注等)。     9.参考图15.4,按表15-2绘制k100+000至k100+300的纵断面图。     略。     10.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  ③  。     答案:③。 11.试述横断面测量的基本步骤。 提示:参考page 340倒12行~倒8行。 12.缓和曲线段确定横向有二件重要计算工作(图15.9),即  ②  。     答案:②。 13.说明缓和曲线横向的确定方法。 提示:参考page 341倒17行~倒7行。     14.根据表15-1测站Ⅰ水准测量法中平测量的观测计算基本过程是  ③  。 答案:③。 15.按表15-5序号1的数据绘制横断面图。 略。 16.下述说法正确者打“√”。 答案:③中平测量应在二个高程控制点之间进行。 (√ ) 17.在纵断面图中  ②    。 答案:②。   第十七章习题   1.什么是建筑变形?什么是变形测量?为什么要进行变形测量?   2.试述沉陷观测、倾斜观测、挠度观测的技术要点。   3.试述测量仪器一般检验的基本要求。  4.试述经纬仪检验的主要项目。  5.如何检验校正经纬仪的管水准器、光学对中器?   6.试述水准仪检验的主要项目。   7.如何检验校正水准仪的角?   8.如何检验光电测距仪的加常数?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建筑变形?什么是变形测量?为什么要进行变形测量? 提示:参考page 376第6~10行,第11~15行。 2.试述沉陷观测、倾斜观测、挠度观测的技术要点。 提示:参考page 376倒1行~page 378倒1行。 沉陷观测:1)埋设观测标志。2)观测点位的高程。3)整理成果表和展绘变形过程图。 倾斜观测:1)观测底点标志,求底中心的坐标。2)观测顶点标志,求顶中心的坐标。3)计算倾斜度。 挠度观测:1)沿梁AB分段设高程观测点;2)测定梁端点高程,计算高差;3)计算分段点高程;4)测定分段点垂距。5)展绘挠度观测图。 3.试述测量仪器一般检验的基本要求。 提示:page 380倒14行~倒1行。     1)新测量仪器设备必全面检验,确认技术指标。2)应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按时检验,确认符合仪器质量指标。3)维修或受损测量仪器应及时检验,确认技术性能。 4.试述经纬仪检验的主要项目。     解答:1)管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2)十字丝正确位置的检验;3)值和值的检验;4)指标差的检验;5)光学对中器对中正确性的检验。   5.如何检验校正经纬仪的管水准器、光学对中器?     解答:1)按经纬仪对中工作步骤精确对中。2)转动经纬仪照准部180°,在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原对中装态,若不改变,可认为光学对中器对中正确。必要时改变仪器高重新检验一次。     6.试述水准仪检验的主要项目。     解答:1)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2)十字丝正确位置的检验;3)角检验。     7.如何检验校正水准仪的角?     解答:1)准备场地;长61.8米的直线场地三等分。中间二点立尺,二端水准仪。2)观测。得、、、及、、、。3)角的计算。     8.如何检验光电测距仪的加常数?     提示:参考“距离差(差分)加常数检验”。
/
本文档为【工程测量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