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卡塞尔文献展

2018-05-02 14页 doc 98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文献展 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展览之一,在德国城市卡塞尔每五年举办一次,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文:La Biennale di Venezia)、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在三大展览中资历排行第三。 历史 卡塞尔文献展诞生于1955年,该文献展5年举办一次,开展时间多为六月,至今已经成功推出了12届,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3)将于2012年6/9至9/16展开。...
卡塞尔文献展
卡塞尔文献展 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展览之一,在德国城市卡塞尔每五年举办一次,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文:La Biennale di Venezia)、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在三大展览中资历排行第三。 历史 卡塞尔文献展诞生于1955年,该文献展5年举办一次,开展时间多为六月,至今已经成功推出了12届,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3)将于2012年6/9至9/16展开。各类展览作品和相关的艺术活动散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卡塞尔文献展的主要展场分布于: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Museum Fridericianum)、文化火车站(Kulturbahnhof)、文献展厅(Documenta-Halle)、橘园宫(Orangerie)、宾丁啤酒厂(Binding-Brauerei)等。 文献展的诞生主要希望能够洗脱纳粹时期笼罩着艺术发展的乌云,所以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传统,和一般以国家权力较劲的大型艺术展有别,每五年举行一次,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大展之一。文献展的起源只是当时德国联邦园艺展的一个周边活动,却由画家卡塞尔及大学教授 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 及其友人的提议,将“艺术朝圣者的麦加”的想法,以回顾、文件及改造形式呈现二十世纪初,近五十年艺术历史的进程,展览“1945年后的艺术”(Art After 1945)包括野兽派及未来主义等大师作品回顾,第一次便吸引了超过十三万人潮,展览空前成功。 首三届以展示20世纪欧美的前卫艺术发展回顾为主,至第四届(1968件)才把主注意力拉回当代艺术。执行策展人的文献展,策展人由工作委员会指任,第一至四届都是由创始人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所策划,第五届(1972)开始创设国际评审团制度,选出担任总策划人。 Documenta 11(第11届文献展) 提前于2001年3月的维也纳开幕为期二个半星期,由 Enwezor策画的“论坛”系列,一共五场,首四场在世界不同城市,最后一场在文献Okwui 展的传统现场卡塞尔举行,表现强烈对抗欧洲本位主义与“去中心”意图。这五场讲坛被视为当届文件展的参考文献。 "四周是一片废墟。我们寻找某种可以克服和战胜那被摧毁状态的东西。" ~出生于卡塞尔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 1955年7月15日,首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这是年轻的联邦共和国的一件文化盛事。纳粹政府倒台10年之后,德国公众终于又能再次欣赏现代艺术。前来参展的670件作品分别来自近150名艺术家,其中包括克莱、康定斯基、毕加索、夏卡尔和贝克曼。 卡塞尔文献展创始人阿诺德?博德(Prof. Arnold Bode):在绘画、家具设计、展馆建筑学等领域多有建树的阿诺德?博德是一名不懈的、独树一帜的策展人。纳粹政府曾经封杀他的艺术创作。1945年之后,阿诺德?博德想要重返艺术殿堂,最好在家乡卡塞尔。他将弗里德利希广场上的阿鲁门博物馆(Museum Fridericianum)定为主展馆。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已经残缺不全。最初,文献展只是德国联邦园艺展的一个附加部分,让美术成为园艺展的伴随节目。 首届展会可谓是现代艺术成就的一个"大观园":20世纪上半叶的雕塑、素描以及绘画--特别是那些受到纳粹诋毁的作品得到了全面展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送来了毕加索的神秘的《镜子前的女孩Girl Before a Mirror》,法国国家博物馆也借出几幅立体派画作。回忆往事,阿诺德?博德指出1955年文献展获得的成功表现在国际媒体的强烈反响,以及参观者的人数之多,他们"如饥似渴地赶来欣赏那些在纳粹当政的可怕年代无缘会面的杰作。"首届文献展的访客人数达到将近13万5000人,成为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大事件。 艺术圈的圈内人士也成群结队地赶来黑森州的这座小城朝拜。 文献展的字面意思是文献资料的汇编工作,按照拉丁语的语义理解,还有"教导"以及 "精神"的含义。可见,文献展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1955年还无人能够预见它的辉煌未来。1959年,第二届文献展召开,此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作品被送到这里,展馆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当代艺术作品从此走上了在这里系列展出之路。 1972年以来,文献展不断更换艺术总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展览的艺术风格。2007年,第十二届文献展的访客人数达到400万人。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但也频出丑闻:一会儿文献展报出赤字;一会儿,地方政府认为,这不过是文化精英的艺术秀,而打算取消展出;一些遭到展会负责人拒绝而不让参展的艺术家甚至将主办方告上了法庭。 在卡塞尔文献展总能看到当前风格和未来趋势的折射。抽象的表现主义和色彩明快的波普艺术争奇斗艳,极简主义也有一席之地。公众既能见到相片真实主义的画作,也能在一望无际的装置艺术、摄影和录像艺术的海洋里大开眼界。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媒介,文献展表达自己对当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思考。展览其实具有教育的性质,第十二届文献展的艺术总监 罗杰米?博格尔(Roger M. Buergel)认为,"文献展不同于我们通常获得的肤浅而枯燥的信息。" 历届展览: 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对于当代艺术的意义,可以用“奥斯卡”来形容,它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诞生于1955年,该文献展5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推出了11届,真实地见证了欧洲的艺术历程。作为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卡塞尔文献展已不仅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是西方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镜像。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在经济上也在文化上与国际社会有了广泛的交流。卡塞尔文献展自然也引起了中国艺术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国内,理论家们对文献展纷纷著文评价,媒体也进行了极其广泛与深入的报道,卡塞尔文献展对中国直接间接地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的卡塞尔文献展50年展览回顾,以视觉形式展示过去11 届文献展的文本、图片和宣传材料。是对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卡塞尔文献展的回顾和总结,也是一个了解德国文化及艺术发展的良好机会。 视点一 纯正的德国风味 2007年了,原汁原味的东西似乎不那么被人们所接受,连KFC都搞“本土化”策略。不过艺术就应该有那么点与众不同吧。卡塞尔文献展50年,作为国际顶级的艺术大展,由德国专派的布展工作人员将与艺术馆工作人员一起投入展览作品的布置。11个空间和内部布局都按照德方的要求进行,对材料、尺寸和涂料等德国方面都有要求。除了因展场不同,11个空间的排列有所不同外,此次展览与先前在西班牙等国家地区的展览视觉效果是一样的。德国人把卡塞尔文献展当作自己最重要的对外文化名片,到世界各国巡展。在他们看来,这是对本国文化形象的推广,他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卡塞尔,了解德国文化。这不由得让人有些艳羡。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够有这样一张响当当的对外文化名片呢,放眼现在的艺术市场,小部分艺术家为了迎合买家的口味而“异化”的现象就像一颗毒瘤在滋生着。名利场上的诱惑使得艺术变了味儿,不但局限了艺术家的发展,也给整个艺术市场带来的消极的影响不禁令人扼腕。 原汁原味,有时候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的启示 在国内,卡塞尔文献展影响力越来越大,2012年的文献展已经开幕,人们对展览的关注更侧重于策展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但对于展览背后的组织结构、媒体运作、评价机制、教育项目,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把展览推向国际化、高水准的至关重要的隐形部分,更值得当下的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图1:文献展的管理结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以200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为例,来谈一谈展览前前后后的故事。文献展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艺术生涯中闪亮的一笔;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日程安排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它的意义已远远不止五年举办一次的展览。令中国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如此知名的文献展其常规工作人员只有7-8人,而到了临近展览开幕的前一年,才会有大量 人员加入组成文献展的工作团队,投入到展览的各种工作当中。与德国其它政府资助的美术馆不同的是,文献展似乎是一个临时机构,政府资助的金额只占其全部费用的10%,而其它90%的费用都需要他们自己去找赞助,这种状况跟国内很多展览相似。文献展一直是由一个公司运作,6-8人的顾问团体决定总策展的人选。全世界策展人通过报名、面试等程序最终确定。比如,第13届文献展的总策展人卡洛琳•克里斯托弗-巴卡吉福就是从30多个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总策展人根据自己的策展方案,再选出不同部门的人选。所以,每一届的主题和展览方式都会根据完全不同的组成人员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文献展的管理结构非常特殊,它没有收藏和保护部门,其宗旨就是文献,保存下来的东西没有实物,都是文献档案,这是很多专业人士觉得遗憾的地方。而文献展的组织方也在和当地文化部门交涉,希望改变其现状,能够有自己的收藏。 图2:工作结构图 在上述的管理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明确一个美术馆所面临的日常工作。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会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和对策。国内的美术馆、艺术展览都比较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卡塞尔文献展也一样,媒体是展览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平台。12届文献展的媒体团队与全世界100多家当代艺术和文化研究的编辑部门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不仅向这些媒体发布关于文献展的文本和图像,而且也搜集媒体对展览的报道,并且,通过他们的平台,媒体间也可以相互知晓对方的文献展报道。媒体报道的整理工作一直要持续一年半,三百篇以上的文章、访谈和图像系列被最终收入到文献展的档案库中。对于卡塞尔文献展来说,展览结束之后,除了搜集整理媒体的报道,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其竞争者的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大片展层出不穷,从欧洲到美国,从东亚到西亚,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的输出。作为五年一次的文献展,如何与那些高密度举办的双年展去抗衡,如何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如何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都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和分析。这些调研不仅有来自对竞争者的分析,也有对自身的分析和评估,根据调查数据来制定进一步发展策略。 对于2007年的文献展国内很多人肯定记忆犹新,据组委会统计,有3.9%的观众来自中国。这是文献展引以为豪的地方,也是他们期待2012年展览所能达到的效果。下面笔者用 一份对于第12届文献展的评估来具体分析一下德国展览评价系统。 这是一份来自卡塞尔大学哥德-迈克•赫尔斯滕博士教授的分析。在游客来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有14%的参观者来自卡塞尔本地,58%的观者来自德国,28%的观者来自国外。大部分德国以外的游客来自欧洲国家,来自亚洲国家的观众总数已经超过美国。在对观众年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20-29岁以及50-59、60岁以上的观众比例最高。在常规游客的分析中显示,第一次来看文献展的人数占42%,经常来看展览的人数占58%,其中专业人士占40%。在游客职业分析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有学术背景的人占31.3%,学生14.8%,艺术家13.2%,退休人员8.8%,公立和私立机构的执行官7.7%,自由职业者7.6%。在游客停留时间的统计中,停留一晚的占30.99%,两晚占29.1%,三晚22.55%,一周13%。这份调查分析中,还包含了一些著名艺术家对游客的吸引力统计、活动分析、来自同时期举办的其它艺术展的游客统计等等。详尽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主办方的专业程度。通过对观众的分析,主办方可以了解文献展在全球的影响力并制定下一步的展览策略,也可以根据统计结果规划下一届的教育项目和观众开发策略。反观我们的展览,似乎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哪个艺术家参加了展览、谁策划了展览、谁出售了多少件作品,展览是参与者彰显权利的机会,是利益斗争的聚合。而展览给谁看,展览如何体现文化身份、文化遗产,这些内容并不是大家关心的议题。 卡塞尔文献展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观众,不仅因为其在世界艺术圈里的学术地位,而且因为其艺术教育项目培养了很多热爱艺术的普通忠实观众。从第四届到第七届文献展,巴宗•博若克将他的“参展的学校”的理念带入文献展。他的想法由博伊斯实行,例如,第七届文献展博伊斯的《7000个橡树》和“自由国际大学”的协调办公室,这些作品成为德国美术馆教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87年,卡塞尔大学介入了美术馆教育,并将之作为一种导览服务,集中在艺术作品传授的知识以及已经存在的观众上。与之前的文献展相比,第十二届文献展的教育项目有了一种强烈出发之意,艺术总监罗格•M.比格尔、策展人鲁斯•诺亚克将艺术教育功能策划的讨论框架中。历史上第一次在文献展的在新闻发布会上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其主要的研究主题。艺术总监和策展人试图强调美术馆教育在12届文献展中的变革角色。在开展之前,他们就开始文献展的教育活动,他们开发了自己的项目,这些项目与展览类似在卡塞尔不同地方展开。而且,艺术指导委托宋雅•帕泽夫尔作为美术馆的教育者指导一个中小学生参与的项目。 文献展教育项目的实施者来自一群有美术馆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他们不是遵照项目负责人的意志向观众去复述事先准备好的导览词,也不是简单的安排几场讲座或者讨论,他们可以自由地去开发和实施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文献展共有21个教育者参与了一个研究项目。团队的研究工作根据观察的不同领域,分工合作。在展览期间,他们每周在一起研究三到四个小时,如果需要,还会有单独的会议。教育者主要关注的内容主要是的反思,包括:他们如何建立起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对谁有价值,他们抑制了哪些内容,如何防止这些内容被抑制,当讨论艺术时,用实验性的游戏或者诗一样的语言作为开始和终结。教育项目关注的领域有:人种、性别在美术馆教育中的属性;教育的观念;反种族的美术馆教育;美术馆教育与同性恋行动主义。行为干预包括:通过美术馆教育行为来表达行为艺术;自反性;将舞蹈元素引入美术馆教育等等。所有这些内容都融入到每天的美术馆教育行为当中,并且他们经常讨论和反思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工作情况。文献展教育项目最终的执行可以被描述为解构和转换的叙述,这使得美术馆教育成为超越艺术机构真实权利关系限制之可能的反思空间。 各种关于美术馆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在不同的教育者中得以研究和实施。例如在丹妮丝•苏仁的研究中,她将文献展看作是一个舞台,美术馆教育看作是舞蹈。美术馆作为特殊仪式的发生地,参观者变成了舞台上的演员。通过仪式框架,美术馆建构了各种社会、性以及政治身份。 基于对美术馆的这种认识,苏仁用现代舞蹈理论中的即兴表演技术来分析美术馆 教育中的仪式。她通过邀请编舞合作,来发展一种介于当代舞蹈、当代艺术和足球之间的跨学科的美术馆教育项目。项目中,青年足球运动员也参与到足球编舞中来。教育项目的负责人乌尔里克•斯苏特克策划了“手掌果园”的项目。它是用20厘米的线在地上画了十二个的方形圈,分布在展地、市内不同的地方。美术馆教育被视为置入到这个文本中,并产生了一个艺术能作为交流、作为公共范围的框架。主办方为了阐述“手掌果园”是否通过转换展览活动而创造公共范围,提出了两个议题:一、手掌果园为观众提供了哪一种结构来反映和质疑他们在展览系统中个体的位置,二、果园如何质疑文献展作为一个机构的角色和功能,尽管每位参观者对果园的反映不一,但通过一个封闭的白线,使得每个人在其中就如同在一个舞台上,不论观众是在艾未未的椅子上睡觉,还是孩子们用手机在其中拍照,所有的景象变成了展览的一部分。私人空间自发的交换变成了产生社会场景的发源地。事实上,在这种看与被看的系统中,观众将专注于他们自己,意识到作为一个共同体,他们的异质性。其他的教育者,将后殖民、语言学、性别的理论融入到教育项目之中,使得文献展远远超过了展览的意义,成为人们向往的艺术朝圣之地。 从上述对卡塞尔文献展的分析可以看出,办好一个展览,创立一个品牌,不仅需要站在艺术前沿的策展人,而且需要建立在务实的理念下的管理方法和操作团队。从媒体报道,到评估系统,再到教育项目,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踏实而认真的态度,科学而严谨的方法。去除浮躁,平静心态,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个展览才是当下中国艺术圈需要的专业素养。 2012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观看指南 火热的六月,5年一度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展——2012年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Kassel 13),将于6月9日正式在德国卡塞尔开幕。届时,将会有来自55个国家的150多位艺术家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参展者们将会来带包括绘画、摄影、录像和表演艺术等能够展现现当代艺术新趋势的作品。在为期100天(2012.6.9-2012.9.16)的展期中,这座城市将迎接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 (一)2012卡塞尔文献展行程指南 开放时间:2012年6月9日——9月16日每天上午10点——晚上8 : 00 展览场地:主场馆为弗雷德里西(friedrichsplatz)博物馆,但文献展活动将会贯穿卡塞尔整个城市,其他设施包括:中央火车站(Central train station)、新画廊(Neue Galerie)、卡尔斯奥公园(Karlsaue Park)、橘园博物馆(Orangerie)、卡塞尔文献展展厅(documenta Halle)宾丁啤酒厂(Binding-Brauerei)等。 交通:离卡塞尔最近的国际机场是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从机场到弗雷德里西博物馆有火车直达,大约需要1.5小时。 售票:您可以在弗雷德里西博物馆(friedrichsplatz)、橘园博物馆(Orangerie)、文化火车站(KulturBahnhof)买到票,或者可以在卡塞尔官方网站在线购买,在线购票网址:#to-buy/ •1日票20欧元 •2日票35欧元 •夜场票(下午5时后)10欧元 联系方式: 电话:+ 49 561 70 727 70 电子邮件:visitors@documenta.de">visitors@documenta.de">visitors@documenta.de\ (二)卡塞尔文献展的前世今生 文献展的由来 文献展的字面意思是文献资料的汇编工作,按照拉丁语的语义理解,还有"教导"以及 "精神"的含义。可见,文献展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直到1955年还无人能够预见它的辉煌未来。 卡塞尔文献展的发展主线 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展览之一,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1955年7月15日,首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这是年轻的联邦共和国的一件文化盛事,纳粹政府倒台10年之后,德国公众终于又能再次欣赏现代艺术。前来参展的670件作品分别来自近150名艺术家,其中包括克莱、康定斯基、毕加索、夏卡尔和贝克曼。 前三届以展示20世纪欧美的前卫艺术发展回顾为主,至第四届(1968年)才把注意力拉回当代艺术。文献展实行执行策展人制度,策展人由工作委员会指任,第一至四届都是由创始人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所策划,第五届(1972)开始创设国际评审团制度,评选总策划人。 1972年以来,文献展不断更换艺术总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展览的艺术风格。2007年,第十二届文献展的访客人数达到400万人。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但也频出丑闻:一会儿文献展报出赤字;一会儿地方政府认为,这不过是文化精英的艺术秀,而打算取消展出;一些遭到展会负责人拒绝而不让参展的艺术家甚至将主办方告上了法庭。 卡塞尔文献展的风格与趋势 卡塞尔文献展强调脱离政治意识争执、国际政治、经济与权力较量的双年展模式,文献展的起缘原只是当时德国联邦园艺展的一个周边活动,却由画家卡塞尔及大学教授 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 及其友人的提议,将“艺术朝圣者的麦加”的想法,以回顾、文件及改造形式呈现二十世纪初,近五十年艺术历史的进程,展览“1945年后的艺术”(Art After 1945) 包括野兽派及未来主义等大师作品回顾,第一次便吸引了超过十三万人潮,展览空前成功。 在卡塞尔文献展总能看到当前风格和未来趋势的折射。抽象的表现主义和色彩明快的波普艺术争奇斗艳,极简主义也有一席之地。公众既能见到照相写实主义的画作,也能在一望无际的装置艺术、摄影和录像艺术的海洋里大开眼界。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媒介,文献展表达自己对当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思考。展览其实具有教育的性质,第十二届文献展的艺术总监 罗杰米•博格尔(Roger M. Buergel)认为,"文献展不同于我们通常获得的肤浅而枯燥的信息。" (三)卡塞尔城市指南 卡塞尔(Kassel)是德国黑森州北部唯一的一个大城市,也是黑森州内继法兰克福以及威斯巴登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卡塞尔6月的平均温度在11?~23?,7月的平均温度则为13?~24?。卡塞尔使用的是单 一货币欧元。 卡塞尔历史上曾经做过黑森州的州府,并于1277年至1866年之间行使过州首府的职能。今天卡塞尔同时是黑森州卡塞尔行政专区(黑森州一共有达姆施塔特,吉森(Giessen)以及卡塞尔三个行政专区)以及卡塞尔地方专区的驻地,由此卡塞尔和其周围的区县构成了黑森州9个大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1899年卡塞尔人口数首次超过十万,并由此跻身于德国的大城市行列,目前的人口数目不超过20万。
/
本文档为【卡塞尔文献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