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2017-09-01 18页 doc 63KB 20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悦培乐学假期班《生活与哲学》诗句与成语类专题 选择题集中训练by陆智乐1(“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相同的诗句是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 B(?? C(?? D(??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悦培乐学假期班《生活与哲学》诗句与成语类专题 选择题集中训练by陆智乐1(“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相同的诗句是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 B(?? C(?? D(??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2(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述正确的是 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与《易传》中这一观点体现的?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哲理一致的诗句是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A.??; B.??; C.??; D.?? D(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3(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10(宋朝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中的寓意是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A.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A(?? B(?? C(??? D(???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下列D.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诗句与题中诗句蕴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有( ) 1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A(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句体现了( ) B(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5(关于庐山瀑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列对该诗12(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句分析解读正确的一组是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烟”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 ?世界是运动的 ?“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的使用体现出意识的能动性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疑是银河落九天”说明人能有目的地改造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A(A?? B(?? C(?? D(?? (??? B(??? C(??? D(??? 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1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菊落地,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联系是随意的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这一7(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诗句体现了( ) 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5(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A(?? B(?? C(?? D(?? 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8(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多富含哲理的俗语与诗句。下列对俗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 人间词话》)上题所引杜诗便是"有我之境"之一例。据此,下确的是 列诗句中同属"有我之境" 的是 试卷第1页,总1页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C.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6(著名诗人雷抒雁曾有一段描写枯树和柔藤的诗句,读来令人感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动:“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24(唐代诗人李峤在《中秋月》中写道:“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以你也得到了美。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诗句表明了 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这段描写说明 A(人与自然界是协调发展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A(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B(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的 C(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间都有本质联系 D(事物内部存在着和谐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德国诗人莱辛有这样一著名诗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25(下列诗句与右边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贵。”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认识不能停滞,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D(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占有真理则不然 18(下列诗句与右图漫画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 A.历尽夭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B.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 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 C.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 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2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A(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空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无限性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古今不变的 28(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 20(下列诗句中与漫画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A(不符合社会实际,永远无法实现; A. 春 B(完全是作者的主观意愿;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春 29(下列诗句与“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的哲学寓意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一致的是 中 A(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C(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行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1(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 30(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22(卢梅坡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纸卜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D(认识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3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23(下列诗句中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哲理相似的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述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试卷第2页,总4页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39(随着“山寨手机”的出现,“山寨”成为流行语,山寨文化也C.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 在中国火爆起来,如“山寨电影”“山寨春晚”等。对此,有人认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32(下列诗句中与“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所蕴含的民间创新文化。下列诗句中与材料中对山寨文化认识体现哲理相同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的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春江水暖鸭先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0(“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要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学上看,诗句主要体现了( ) A.?? B(?? C.?? D(?? A.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33(下列诗句中,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包含同C: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一哲理的是( ) 41(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A(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和深邃寓意为世人所称道。诗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楼。”所蕴含的哲理是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 34(在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诗人巧妙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地将雪花比拟成梨花,说明: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诗人根据“雪花”与“梨花” 的固有联系,建立 了新的联系 4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诗人认识到了“雪花”、“梨花”包含着的矛盾的普遍性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诗人善于捕捉灵感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诗人的认识实现了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飞跃 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 B?? C?? D??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正35(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哲理的是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43(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揭示的哲理是: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3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诗句蕴含的哲理相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同的是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44(下列体现价值取向的诗句是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7(下列对谚语或诗句包含哲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45(2008 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汶川地震中临时安置的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字,勉励该校师生共克时艰,建设美好家园。下列诗句中,与“多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难兴邦”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8(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竹枝,日间挥写夜间 C、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方誓不休 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 4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片。”诗句中原本如“风、月、鹊、蛙”等平常景物,通过诗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巧妙结合就变得生动而魅力无穷。这是因为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是不同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 B(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 A、?? B、?? C、?? D、??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佳功能 试卷第3页,总4页 D(事物要素结构和顺序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7(“月落灯前闭北堂,神魂交人杳冥乡。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衡芜觉后香。”这是徐寅《梦》中的诗句。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有时犹如现实生活。对梦境的正确认识是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55(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B、梦境可是神的启示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C、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诗句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56(“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春阴咽管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C(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49(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下列诗句中与孔子这一思想蕴含相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同哲理的是 57(在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黄金无赤足,白璧有微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蕴含的哲理是 A(?? B(?? C(?? D(??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0(“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的这一诗句对我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性 们的启示主要是( )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规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8(唐代元稹《蚁》: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C(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质变 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51(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 ) 下列诗句与诗文蕴涵哲理相—致的是( ) ?2010年6月8日,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机面世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11年5月12日,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六星连珠”现象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A(?? B(?? C(?? D(?? 59(我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52(下列诗句与“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蕴含的哲理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有 相一致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欲知山中事,请问打樵人 D(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60(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53(下列古诗句中,与“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中蕴含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的哲理不相一致的是 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作者笔下的“明月”是 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B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C(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54(“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是毛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东在1935年10月所写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道理是 A.??? B.??? C.??? D.??? 试卷第4页,总4页 参考答案 【解析】 1(C 分析:?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症相同,治疗方法不同,不2(A 同病症,治疗方法相同,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正确;?【解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体现的哲理是意识对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发展的观点,选项错误;?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排除?。?观点错误,仓廪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知道柴米贵要当家,感知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哲理,而不父母恩要成为父母,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头痛医头,是意识的反作用,故排除。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体现矛盾双方脚痛医脚,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误。该题选A。 的相互依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体现实践是认考点: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识的来源,故??排除。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的判断和理解,学生不3(A 仅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对体现的哲学道理准确解读。难度【解析】 较大。 试题分析:新竹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有较强的生命力。新竹9(B 的成长全凭老干扶持,说明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10(D ??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错误;【解析】B项表面上看体现了事物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不符合题?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意,排除;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必须是一个事物,而花与人是两个考点:新事物 事物。B项实际上更好地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点评:该题考察学生对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认识和区分,要求学生要C两项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也与题意不相符,排除;张先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和理解题意,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借月盈必亏中。 的道理,说明团圆固然是世人之所盼,但团圆之后,接踵而来的往4(A 往便是又一次别离。“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是说年年【解析】 今日的夜晚,月光如白色的丝带,而相思之人在千里之外。美好的试题分析:“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事物总是充满了遗憾,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的意思,最适合的东西才是最好用的,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11(C 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强【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调黄山与其他名山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故A入选。今人嗤点流传赋,田。”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不觉前贤畏后生,当时(唐朝)的人讥笑庾信传下来的文章,以至式,选C;运动是无条件的,A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于庾信都“害怕”他们了(主要是反话,讥讽讥笑他文章的人)。一特性,B错误;净值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 体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故排除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12(A 头活水来,体现辩证否定,故排除C。D选项体现对立统一,一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与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为二,故排除。 运动、变化、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1)联系: 5(B ?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6(B 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解析】该题最大的迷惑项是A项。苏东坡的嘲讽是有事实根据的,?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但他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他并没有见过落英的秋菊,所以他认为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王安石的诗句有误,这说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故B项正确。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7(A ?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解析】 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试题分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发展的。发展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2)区别: ??项错误。本题选A项。 ?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考点:物质是运动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的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8(A 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 答案第1页,总3页 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 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21(B 22(C 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 【解析】明白诗意是做好该题的关键。该诗的意思是说梅花与白雪?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争春,它们互不相让,文人作出了客观评论,它们各有长短。故选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C项。 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23(C 24(C 25(D 26(C 由上分析,本题选A。 27(B 13(B 14(A 【解析】“坐”,表明的是一种静态,但这种静止是相对的,因为15(D 人即使“坐”着也能“日行八万里”,这说明了运动的绝对性。A【解析】本题较好地处理了引入新材料与使用语言的复杂性之间的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认识能力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关系。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准确理解所选的几句杜诗的。 的;C、D都是正确的观点,时间和空间都能无限延展,但题干并无16(A 此含义。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判 28(C 断的能力。材料中心是枯树与柔藤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体现了事物【解析】杜甫的诗句,忧国忧民,反映了让广大民众居者有其屋的之间存在联系。B、C、D本身表述错误。 美好愿望,这种愿望来自民众居无定所的客观社会现实,故C项符17(C 合题干要求;A、B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解析】 29(B 30(C 31(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认识、真理等知识点,B观点错误,认识世界32(B 和改造世界同等重要,D观点错误,无论追求真理还是占有真理均【解析】 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题干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是强调试题分析:“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体现了事物是变真理应该是不断变化发展,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故C化发展的。??也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选B。?反映的哲理是要符合题意,A观点正确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C。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选。?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考点:认识、真理 除。 点评:考生要注意对于认识的无限性理解:客观物质世界是不断变考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化发展的,我们的认识也是伴随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改造点评:做此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题中古诗体现的哲理,然后在选项中世界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找出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选项。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实践条件,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难度一般。 33(B 34(B 18(B 35(C 【解析】 【解析】题干强调规律的客观性,C项符合题意。 试题分析:根据漫画中的 “想在光明中行走,就别怕踩到黑暗” 文36(C 37(C 38(B 39(C 字,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的。选项ACD体现的是事物的40(C 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的道理。B选项中的成与败是对立统【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一的,因此答案选B。 事物。诗句中“留将要蒂在,岁岁有东风”表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的相关知识。 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同时,题干要求选出“主要体现了”,故应选19(A C项。 【解析】悲与欢,离与合,阴与睛,圆与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41(B 体现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这里我们不能把 “悲、阴、缺”42(A 看成缺点,同样也不能把“欢、合、圆”看成是优点。B不是哲学【解析】由诗句的意思可知A是正确的。 道理。 43(C 44(B 45(B 46(D 47(C 48(C 20(C 49(D 【解析】 【解析】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试题分析:本题漫画表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而不同”的思想,其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有不同的看法。A项反映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外因是事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即对立统一(全面)的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等;B项反映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观点。??符合题意,选择D项。??与对立统一的观点不相符,的眼光看问题;D项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由此可见,答案是C项。 不能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内外因、发展的观点、50(B 答案第2页,总3页 51(C 【解析】根据题意,王安石改诗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具体问题具 【解析】 体分析,没有遵守物质决定意识,而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故 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BCD入选。A选项观点错误,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故排除。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都属于发展,选C。??属于【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辩证法 一般的变化,没有发展,排除。 考点:发展的实质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要把握发展的实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52(C 【解析】“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体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B体现的是做好量的积累;D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 53(B 54(D 55(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发展的观点。A是全面的观点,B是实践的观点,D是抓主要矛盾,C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6(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诗句中可以看出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C符合题意。 57(C 【解析】 试题分析:月圆月缺有本身运动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情天再补虽无术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故本题选C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58(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也体现要注重量的积累。故本题选D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体现发展的观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联系的观点。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9(B 【解析】 60(D 答案第3页,总3页
/
本文档为【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