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06、南宋临安

2017-09-20 46页 doc 89K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06、南宋临安06、南宋临安 六、南宋临安 自隋历经盛唐、吴越及至南宋,历经近700年,这一时期,是杭州从一个小县城发展到大都市、又从大都市发展到国都京城的历史鼎盛时期,南宋京城临安府的建设,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代都城,临安既非从头规划,亦非毫无建树,而是在吴越国都的基础上作了适合当时财力物力的改造,才使杭州成为一代皇都。 1、驻跸行都,规营宫室 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南渡,驻跸杭州,诏以州治为行宫,谓行在所,又升杭州为12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杭州。南宋将两浙路复分为东西路,两浙西路...
06、南宋临安
06、南宋临安 六、南宋临安 自隋历经盛唐、吴越及至南宋,历经近700年,这一时期,是杭州从一个小县城发展到大都市、又从大都市发展到国都京城的历史鼎盛时期,南宋京城临安府的建设,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代都城,临安既非从头规划,亦非毫无建树,而是在吴越国都的基础上作了适合当时财力物力的改造,才使杭州成为一代皇都。 1、驻跸行都,规营宫室 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南渡,驻跸杭州,诏以州治为行宫,谓行在所,又升杭州为12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杭州。南宋将两浙路复分为东西路,两浙西路治临安府,因行宫治凤凰山麓的原州治,故临安府署经多次迁治,最后徙治于“清波门之北,3以奉国尼寺故基创建”。同时于南宋初迁钱塘县治于纪家桥之西北华严寺故基;迁仁和县4治于招贤坊(今凤起路与中山路交叉口西南的原慎安里、全德里)。 南宋既定都杭州,遂在吴越子城基础上,修建皇城大内。关于皇城的择址原因,有人认为有三:一是袭吴越国治可节俭,二是“凤凰山与吴山相连,是全城的制高点,是控制5全城形势的要冲”,三是风景优美。这种解释忽略了凤凰山麓柳浦作为当时重要交通要津的关键因素。从军事地理来讲,对京都全城起重要意义的应是吴山,不是凤凰山,后者仅对皇城有意义;而论风景,西湖周边风景当比凤凰山更为优美,清代满营就是因此而建在西湖周边的。 皇城的范围,东面以馒头山(今杭州市气象站所在)东麓为界,其东有吴越时所开龙山河(今中河南段),南宋时因近大内而禁航,元延 三年(1316)疏浚后复通,其东的浙江河道在此段的流向是自南向北(今天此段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 皇城北面以凤凰山峰颠为界,凤凰山颠由两个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178米,紧邻其东不及百米处为又一小峰,皇城之东界,即在两峰之间的小马鞍部,此一带山势较缓,称6八蟠岭。 凤凰山峰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各延伸出一条山嵴,形如两翼,此乃谶言“龙飞凤7之句中“凤舞”两字的地理基础。东北嵴往东偏北向下延伸,经过民国中山纪舞到钱塘” 念林碑,再折东往下至万松岭南侧山麓,然后穿凤凰山脚路(此交界处为和宁门遗址处),8再向东抵馒头山,为皇城北界。曾有人认为皇城南界在万松岭以北。但《咸淳临安志》所附《京城图》和《皇城图》均将万松岭划在皇城之外,因此,南宋皇城大内南界在万松岭9以南,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凤凰山东南嵴比东北嵴要短,在笤帚湾北部向东南、再缓转向东延伸而下,至今宋城路经今凤凰山脚路(其交界处为丽正门遗址所在),再往东接馒头山,为皇城南界。据实地勘查,作为南界的凤凰山东南嵴并没有发现任何作为城墙基址的夯土层,杭州考古界人士也认为皇城南界无城墙。由于皇城南界与京城南界(地处月岩之南,界于大光明峰与将台山之间,从月岩向南观视,京城残垣横亘于两峰之间的山谷之中)相隔不远,其间地称1011称笤帚湾,南宋时是多为朝廷机构(如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和军营(如仪鸾司营)驻地,在安全防御方面较有保证,故皇城南界东段今宋城路一线平地应该有城墙外,其西段则以凤凰山东南嵴代为城墙。紧挨其嵴之南有圣果寺大殿的西方三释石雕遗址,再往南有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 《咸淳临安志》卷1“驻跸次弟”。 3 《乾道临安志》卷2“廨舍?府治”。 4 《咸淳临安志》卷54“官寺三?诸县官厅”。 5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第38页。 6 《淳 临安志》卷9;“八蟠岭,在今大内之后”。 7 (元)刘一清撰、(清)席世臣订《钱塘遗事》卷1“天目山谶”:“临安都城,其山肇自天目,谶云:‘天目山前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海门一点巽山小,五百年间出帝王。’„„” 8 傅伯星在其《南宋的杭州》(浙江少儿出版社,1986年)一著中,以画家的敏锐眼光,从绘画的视野,叙述了南宋杭州,具有其独到之处,附图清新,但所附《南宋京城临安(杭州)》和《皇城图》两图,将皇城北界画至万松岭以北,与史实不符。 9 此段万松岭南侧的南宋皇城墙已被发掘,见《皇城西城墙在凤凰山“露面”》(《杭州日报》1992年1月19日)但报道中误将“皇城北城墙西段”述成“西城墙”。 10 《咸淳临安志》卷9:“中兴初建于和宁门之下,绍兴二十八年移置丽正门外。„„” 11 《乾道临安志》卷1:“一在丽正门外。” 石壁上书“凤山”两大字,落款为“淳熙丁未(1187)春”“洛王大通书”十字。再往南即一片溶岩山石,崖壁洞壑,拾级而上即至月岩。从圣果寺至月岩一带,实际上已经成为12南宋皇室游息的御花园。而有人却误将圣果寺划入南宋皇城范围之内。 皇城之内,据《咸淳临安志》所载之《皇城图》,宫室殿堂主要分布于皇城城内四周, 中部为一旷地,现为凤凰山脚路所经。 作为都城,临安府(杭州)的城市建筑中,除了皇城大内外,还包括分布于京城内外的皇家建筑、中央各级省署以及帝王将相宅第。 皇家建筑主要是祭祀建筑,大都建于南宋定都临安之初,分布地点在城内城外各半,13如表6-1所示: 表6-1 南宋皇家建筑表 建 筑 名 称 地 点 建 筑 年 份 太庙 城内瑞石山之左 绍兴四年(1130) 四祖庙 城内太庙之西 绍熙五年(1194) 景灵宫 城内新庄桥之西 绍兴十三年(1143) 太社太稷坛 城内观桥东北 绍兴十二年(1142) 郊丘 嘉会门外 绍兴十三年(1143) 籍田先农坛 嘉会门外 绍兴七年(1137) 高 坛 嘉会门外 绍兴十二年(1142) 九宫贵神坛 东青门外 绍兴十八年(1148) 海神坛 东青门外 淳 十二年(1252) 中央各级省署都分布在京城之内,多建于南宋定都临安之初,有些建筑多次迁址重建, 反映了建都尹始,城内政府部门屋舍用房紧张的情况,如表6-2所示: 表6-2 南宋中央各级省署 省 署 建 筑 地 点 建 筑 年 份 尚书省 中书省 皇城和宁门北 绍兴二十七年(1157) 门下省 14枢密院 中书门下后省 都堂西 检正左右司 谏院之右,面东 承旨检详编修 枢密院 御史台 清河坊 绍定五年(1232)(重建) 谏院 后省之西 绍兴年间 15六部 三省枢密院南 建炎三年,以军兴省并诸寺太常寺 罗汉洞 监,惟太常寺如故。 玉牒所宗正寺 太庙南 绍兴三年(1129)(复置) 大理寺 仁和县西 绍兴二十年(1150)从钱塘门内迁此。 司农寺 保民坊内 寺凡三迁,绍定间建于此处 16太府寺 秘书省 天井坊之左 绍兴十三年(1143)(重建) 17敕令所 侍郎桥南 国子监 纪家桥 将作监 绍兴三年 保民坊内 军器监 18大宗正司 天庆坊 19宗学 睦亲坊 太学 20前洋街 武学 12 杭州电视台《文化公园》(李笠民编辑)栏目曾于1998年8月29日播放了一段林正秋说杭州的电视片段,画面是林正秋指着“凤山”两字讲:“这里是南宋的大内。(原意)” 13 《咸淳临安志》卷3“行在所录?郊庙”。 14 《咸淳临安志》卷4“行在所录?朝省”。 15 《咸淳临安志》卷5“行在所录?御史台?谏院?六部”。 16 《咸淳临安志》卷6“行在所录?诸寺”。 17 《咸淳临安志》卷7“行在所录?秘书省”。 18 《咸淳临安志》卷8“行在所录”。 19 《咸淳临安志》卷8“行在所录”。 20 《咸淳临安志》卷11“行在所录”。 21 此外还有院辖、监当诸局、三衙、阁职、内诸司等所属辖的各类部门近百处。 22帝王将相宅第绝大多数分布在临安城内的繁华地段,皇室宫观的分布如表6-3所示: 表6-3 南宋皇室宫观 建筑名称 地点 建筑年份 23德寿宫 望仙桥东 绍兴三十二年(1162) 太乙宫 新庄桥南 绍兴十七年(1147) 西太乙宫 孤山 淳 十二年(1252) 万寿宫 新庄桥西 绍兴十七年(1147) 佑圣观 兴礼坊内 绍兴十六年(1146) 开元宫 太和坊内 嘉泰元年(改建)(1201) 龙翔宫 后市街 淳 四年(1244) 宗阳宫 三圣庙桥东堍 咸淳四年(1268) 24 皇室邸第、诸王府、公主府以及勋臣赐第家庙在临安城内外的分布如表6-4所示: 表6-4 南宋皇室邸第、诸王府、公主府及勋臣赐第家庙 宅 第 名 称 地 点 昭慈圣献孟太后宅 慈懿李皇后宅 后市街 寿和圣福皇太后宅 显仁韦太后宅 荐桥东(咸淳五年修) 宪节邢皇后宅 荐桥南 宪圣慈烈吴太后宅 州桥东 成穆郭皇后宅 佑圣观侧 成恭夏皇后宅 丰乐桥北 成肃谢皇后宅 丰禾坊南 恭淑韩皇后宅 军将桥 恭圣仁烈杨太后宅 漾沙坑 今上皇后宅 崇新门内 濮安懿王府 即嗣王所居为府 吴王府 后洋街 秀安僖王府 益王府 新桥 庄文太子府 井亭桥 沂靖惠王府 清湖北 景献太子府 铁冶岭 荣文恭王府 佑圣观北 公主府 左藏库西 张循王府 清河坊(绍兴初赐。) 韩蕲王府 前洋街(绍兴间赐。) 刘鹿王府 明庆寺南 杨和王府 洪桥(绍兴二十六年) 太傅平章贾魏公府 葛岭 从历史事实看,南宋皇城是有规划地在原有吴越国治基础上改建的。部分皇家建筑根 据都城的要求有所规划。但中央各级省署和帝王将相宅第基本没有规划,而是择取城内外 有利地段随时建置。 2、扩城修垣,依势规划 21 《咸淳临安志》卷8、卷9和卷10。 22 《咸淳临安志》卷13“行在所录”。 23 《咸淳临安志》卷2“宫阙二”。 24 《咸淳临安志》卷10“行在所录”。 南宋京城临安府(杭州),在钱氏第三次增筑杭州城时,已基本确立了杭城的西界、北 25界和东界,后唐同光二年(924),“钱 开慈云岭,建西关城宇”,又确立了南界。历北宋至南宋的临安府城墙,即沿袭吴越国杭州城,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修筑。史载:绍兴元年 26(1131),“行都雨,坏城三百八十丈”,随后就有绍兴二十八年(1158)的拓展“东南之外 2728城”,以及绍兴三十一年(1161)五月的“增筑禁城”; 又载:隆兴元年三月,“霖雨,行 2930都坏城三百三十余丈”,其后即有淳熙五年(1178)五月丁末的“修临安府城”。 南宋京城的城墙范围,自西北余杭门(今武林门)起,由今环城北路向东沿伸至坝子桥为艮山门;再南折,沿着青龙街、岳家湾、海狮沟、东青巷,至今庆春路,为东青门;接着向南沿直大方伯、金鸡岭,至今清泰街,为崇新门;继续向南沿城头巷、直吉祥巷,至今望江路,为新门;然后向东折,沿狮子巷折至今江城路抚宁巷,为保安门;再沿今江城路南折至今六部桥直街,为候潮门;仍沿江城路南折至今江城路立交桥,为便门;然后折西略南至今天凤凰山脚路,为嘉会门;继续向西折入山林,沿山嵴线蜿蜒至海拔186.5米的大光明峰侧的月岩,再沿海拔100米等高线向西南折约400米至慈云岭北侧山嵴,然后转沿山嵴线向东北折上,经海拔202.3米的将台山夷平面、海拔178米的凤凰山峰,至九华山西仍沿山嵴线与万松岭路平行折向西北,然后顺坡而下至平地后,即为钱湖门;然后向北折入今省军区大院,再从今省军区大门北出至今南山路往北,经清波门、丰豫门(今涌金门)入今湖滨路,再沿今湖滨路往北至今庆春路口,为钱塘门;然后再沿今环城西路北抵余杭门。共有城门十三座。全城呈南北长(约7000米)东西窄(平均约2000米)的矩形,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平地与山地各占一半,城市的政治中心位于南部山地。 有人研究认为:“临安城墙高约三丈,基广二丈,上宽一丈余,呈梯状形”。又认为南 31宋临安城的“平面图仍为‘南北展,东西缩’,形如腰鼓,故有腰鼓城之称”。 不知此城墙的计量数字出自何处,而“腰鼓城”之说是《吴越备史》卷1中对吴越国罗城的形容,而南宋临安城已非腰鼓形,未知此说引自何处, 南宋京都临安府城的布局和规制,跳出了我国封建社会都城规制的窠臼,按地理环境布局,依山就水,因势而筑。其禁城,即皇城大内,并没有居于整座京城的中心略北,而是偏在西南凤凰山麓一隅。地理方位上的左东右西、上北下南的习惯称呼,在南宋临安城也被颠倒相呼,即左西右东(如左一南厢在城中西南、右三厢在城中东北)、上南下北,且沿称至今(如上城区在南、下城区在北)。 南宋京城历史地理研究中,关于城墙的范围,考古界比较谨慎,但至今没有完整的正式公布文献,一些历史学者、历史城市研究者和历史地理学者发表了一些观点,他们的观点,直观地显现于他们所绘制的南宋临安图中。就我所知,目前研究和绘制的部分南宋临 -5所示: 安历史地图有十几幅,如表6 表6-5 部分南宋临安历史地图 25 《古今图书集成》卷939 26 《宋史》卷65。 27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 28 《宋史》卷32。 29 《宋史》卷65。 30 《宋史》卷35。 31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第81页。 图名 作者 出处 年份 页码 1982 163 《西湖水利与杭州城的发中科院水电部水电科研院《科学南宋杭州与西湖水利示意图 郑连第 水利电力出版社 展》图4 研究论文集》第12集(水利史) 1983 287 南宋的杭州与西湖示意图 陈桥驿 《杭州》 陈桥驿主编《中国六大古都》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6 临安坊巷分布示意图 林正秋 附图二 《南宋都城临安》 西泠印社 书末 1986 南宋临安府及主要街道图 林正秋 附图一 《南宋都城临安》 西泠印社 书末 1986 南宋京城临安(杭州) 傅伯星 插图 《南宋的杭州》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8 205 南宋临安城复原想象图 叶骁军 图二十九 《中国都城发展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336 (南宋)杭州城市生态区分图 斯波义信 图5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988 342 宋杭州经济中枢区 斯波义信 图1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988 343 (南宋)杭州官吏区、军营区 斯波义信 图2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988 354 (南宋)杭州主要宫观寺院 斯波义信 图4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 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988 357 (南宋)杭州厢界区分 斯波义信 图5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988 359 (南宋)杭州城内外生态区分略全图 斯波义信 图6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989 2149 南宋京城图 张其昀 《南宋都城之杭州》 《张其昀先生文集》第五册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1989 10 南宋杭州城内外河道简图 吴振华 图1-6 《杭州古港史》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1 322 南宋的杭州与西湖示意图 陈桥驿 《杭州》 《中国七大古都》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3 358 南宋临安(杭州)坊巷分布图 杨宽 图62 《中国古代都城史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377 南宋临安(杭州)主要行市分布图 杨宽 图63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346 南宋临安(杭州)布局结构及主要街道图 杨宽 图59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264 南宋临安城复原想象图 宁越敏等 图7 《中国城市发展史》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57 南宋行在临安府的地南宋临安坊厢图 阙维民 《历史地理》第十二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再现—历史地图学个案研究 1997 南宋临安坊厢图 阙维民 附图 《南宋京城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末 由于缺乏考古发掘,又疏于历史地理野外考察,所以上述表中所列的南宋临安京城图,大都是示意图,其所表示的范围,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最明显之处,在于京城城墙南部的走向,实地考察发现,南宋京城城墙的南端,由于依山势而建,故成契形状,但上述所绘地图均未表现出此处的契形状城墙。我在此著所附的《南宋京城坊厢图》(见图 )中对此作了更正。 另一明显之处是南宋临安城东边新开门之南,是绍兴二十八年(1158)所拓展的“东南之外城”,因此,南宋临安城在新开门处有一个折凸处,今大狮子巷从望江路向东南斜折到江干路,即为南宋临安城在该处折凸的遗痕。多数学者没有注意此处的小变化。 32 张其昀所绘的《南宋京城图》有较大失误之处,其所绘临安城实际上是元末所筑的杭州城,而非南宋京城。(参见图-2-12) 33林正秋所绘《临安坊巷分布示意图》和《南宋临安府及主要街道图》中的临安城内 34外河道和城内厢坊,多处与史实有出入。(参见图-2-18、图-2-19)如杨宽在据林图转绘时,就对“嘉新”、“教钦”两坊的地理位置作了更正。(参见图-2-15) 3、疏河浚湖,设堰置闸 杭州的城市地理环境,依山傍水,城东南有浙江,城西有西湖,是为“左江右湖”。为了利用和整治江湖,自春秋吴越时期以来,历代开凿、疏通了许多水道、河流。至南宋时,京城临安府(杭州)的河流,城内有四:盐桥运河(初称“城内大河”,即今中河)、市河(俗呼“小河”,今已湮废)、清湖河(初称“西河”),以及至南宋末被湮的茆山河;近城外有运河、龙山河、外沙河、菜市河、下塘河、下湖河、子塘河等河道;远离京城的有 32 张其昀《南宋都城之杭州》,《张其昀先生文集》第五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89年,第2149页。 33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附图。 34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58页,图62。 新开运河、余杭塘河、奉口河,前沙河、后沙河、宦塘河、蔡官人塘河、施何村河、赤岸 35河、方兴河等河道。 盐桥运河与茆山河,其前身为唐代开凿的中沙河与外沙河。盐桥运河即今中河,南宋时为贯穿京城南北的城内运河。从五代吴越起,穿越杭城的运河,其南端通浙江有两个渡口,一为浙江闸、一为龙山闸。浙江闸即古柳浦埭旧地,是今南星桥轮渡码头的前身,龙山闸在今闸口白塔下。两闸设置于五代钱氏吴越国。运河原从龙山闸经龙山河通入城内盐桥河与茆山河。南宋建都临安后,龙山河因近临皇城大内而禁通舟航,逐渐淤塞。运河沟通浙江因而只有浙江闸一口。隆兴二年(1164)自浙江闸另开河道从保安闸保安水门入城,36在今通江桥南接盐桥河北上。盐桥河至城北,一脉出天宗水门入泛洋湖(今朝晖住宅新 37区),一脉出余杭水门,接下塘河过清湖三闸、东新关桥与运河通连。 南宋市河在民国时期杭州的后营弄巷、下焦营巷、上焦营巷、军督司巷、楚妃巷、光 38复路一线,1946年湮废。 南宋清湖河为隋代所开江南运河经杭州城的一段,由三条河道组成,其主道沿今武林 3940路东侧、龙翔桥、浣沙路、定安路一线。清波门内的流福水路,“至州前断河头止”,也是清湖河的一段河道,1999年8、9月间,在河坊街下水道施工中,出露了该河道的 4142驳石土勘和府衙前桥桥基,引发了一场“古河道”保留与否的争议。有人提倡将古河道还 43原“河坊”,“让它成为创文化名城的‘力作’”。有人建议将河坊街“建条‘水乡街道’”,444546“再加‘历史长廊’”。还有人建议“恢复‘河坊’文化,重现古城风貌”。但河坊街取 47名于清河坊,南宋高宗赐第张俊,而张被封为清河郡王,故其居地名为清河坊,因此, 48河坊街与河无涉。而全长1571米长的河坊街,历史时期也仅有200余米河道与其紧邻并 49行。历史是不可随意“恢复”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注重现实。 茆山河在民国时期的西健康路、小塔儿巷、民生路、百岁坊巷一线,至南宋建都临安以来,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逐渐被湮而用于城市建筑用地,至南宋末,在北部尚余有今西健康路(即今丝绸城)一段。 近城外运河即隆兴二年(1164)所开河道。菜市河,即今东河。外沙河非唐所开的外沙河,今为贴沙河。下湖河即是从今少年宫起,沿宝 路西侧经松木场再南沿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原杭州大学本部)东侧穿越文三、文二、文一三条道路北抵余杭塘河。下塘河从京城余杭水门与天宗水门起,经清湖三闸、东新关桥与南宋运河相连。子塘河从今圣塘闸下沿西城墙直北,至左家桥再北入于余杭塘河,其河道今仍在。新开运河,即今京杭大运河河道,从北新关桥折东再北上,经武林头、唐栖、桐乡、嘉兴北上吴锡、苏州。奉口河,从北新关桥直北,经勾庄、良渚、瓶窑直抵奉口,奉口即今獐山。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临安府城内有多处“断河”,其文化影响比较深远的有二处,一处是清波门内临安府治前的“流福水路”,是临安城内西河的分支,当时即称“州前断河 35 《咸淳临安志》卷35“山川十四?河”。 36 《宋史》卷97 37 阙维民《论运河杭州段的水道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期,第171-178页。 38 民国杭州市政府编印《杭州市政府工作》1936年。 39 《京城图》,《咸淳临安志》卷1。 40 《淳 临安志》卷7。 41 《咸淳临安志》卷21。 42 王倩《河坊街果然有河》,《(杭州日报)下午版》8月24日。 43 《“古河道”不妨还原“河坊”—有专家建议:让它成为创文化名城的“力作”》,《杭州日报下午版》,1999年8月26日,第一版。 44 《建条“水乡街道”如何——“古河道”文化内涵备受关注》,《杭州日报下午版》,1999年8月27日,第一版。 45 《“水乡街道”再加“历史长廊”—旅游界专家认为:“古河道”颇具旅游价值》,《杭州日报下午版》,1999年8月30日,第一版。 46 《恢复“河坊”文化,重现古城风貌》,《杭州日报下午版》,1999年8月30日,第一版。 47 《咸淳临安志》卷10;《西湖游览志》卷13。 48 《杭州市地名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03页。 49 阙维民《“古河道”名叫“流福沟”》,《(杭州日报)下午版》9月2日。 50头”,即1999年8月在河坊街发现的“古河道”遗址;一处是西河的另一分支,称“旱 51河头”。 南宋临安东城新开门外菜市河本通龙山河,由于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拓展“东南之 52外城”时,已经将该河填塞而成为新的“断河”,此地今仍称为“断河头”,故文献对菜市河的记载是:“南自新门外,北沿城景隆观后,至章家桥、菜市桥、坝子桥,入泛洋湖, 5354转北至德胜桥,与运河合流”。文献记载明确,但有人在其所绘《临安坊巷示意图》中的菜市河并未在新开门外“断头”,而是延伸至更南而不知去向。此外,该河在咸淳志和淳 志中明确地记载为“菜市河”,而在《临安坊巷示意图》上却标名为“南宋城河”,这不符合历史地图的编绘原则。 由于浙江(钱塘江)河口区是潮汐河流段,潮水位一日内两起两落,其所引起的直接后果,是杭州城内外的河流因入水地点的不同而有水位高差,为了调节水位,遂置闸设堰。如余杭门外的清湖堰、里沙河堰、清湖上中下三闸,钱湖门外的澄水闸,赤山埠的西闸,城南的龙山浑水、清水两闸,浙江浑水、清水两闸,保安水门外的保安闸,钱塘门外的石 55函桥闸等等。 自南宋初年起,城内外运河,尤其是城外运河,对于南宋朝廷和都城临安的交通运输和经济支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僚臣言:“国家驻跸钱塘,纲运粮饷,仰给诸道,所系不轻。水运之程,自大江而正至镇江则入 ,经行运河,如履平地,川、广巨舰,直 56抵都城,盖甚便也。„„”为保证临安城内外的水运交通畅顺,南宋官方自绍兴初就对城内外的运河水道加强了整治和疏通,如: 绍兴四年(1134),“起发诸州厢军开河。转运副使马承家等奏:申严居民粪土填河之 57禁”。 58绍兴八年(1138),“命守臣张澄发厢军、壮城兵千人开运河堙塞,以通往来舟楫”。 59绍兴十年(1140),由蒋璨主持重浚盐桥大河、清湖河。 60绍兴十六年(1146),“五月壬申,浚运河。” 61绍兴二十六年(1156),“诏治河道六千余丈,权知临安府韩仲通奏:更严其禁”。 62绍兴三十二年(1162),由赵子潇主持开浚浙江、清水闸、龙山闸。 隆兴二年(1164),“守臣吴芾言:‘城里运河,先已措置北梅家桥、仁和仓、斜桥三所作坝,取西湖六处水口通流灌入。府河积水,至望仙桥以南至都亭驿一都,河道地势,自昔高峻。今欲先于望仙桥以南开至都亭驿桥,可以通彻积水,以备缓急。计用工四万。’ 63从之”。 乾道四年(1168),“府尹周公淙出公帑钱三十余万 ,米一万六千余斛,招集游手之民,经始于是年十月,明年二月毕工。凡城内外河共千二百五十丈,通彻深浚,及治浙江 64三闸,启闭以时,„„” 乾道五年(1169),“„„又置巡河铺屋三十所,撩河船三十只,日役军民六十人,疏 50 《淳 临安志》卷10,“西河,„„三桥转西,入金文桥,至州前断后头止。„„” 51 《淳 临安志》卷10,“西河,南自旱河头,直北至众安桥止。„„”,注:《咸淳临安志》卷21将此河称为“断河头”:“西河:自断河头直北至众安桥止”。 5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 53 《咸淳临安志》卷35。 54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附图。 55 《咸淳临安志》卷39“山川十八”。 56 《宋史》卷97。 57 《淳 临安志》卷10。 58 《宋史》卷97。 59 引自吴振华《杭州古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表3-2-2《宋代杭州内河主要浚治工程表》。 60 《宋史》卷30。 61 《淳 临安志》卷10。 62 引自吴振华《杭州古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表3-2-2《宋代杭州内河主要浚治工程表》。 63 《宋史》卷97。 65通淤塞,民甚便之。” 淳熙二年(1175),“两浙漕臣赵 老言:‘欲于通江桥置板 ,遇城中河水浅涸,启板纳潮,继即下板,固护水势,不得通舟;若河水不乏,即收 板,听舟楫往还为便。’”66 淳熙七年(1180),“守臣吴渊言:‘万松岭两旁古渠,多被权势及百司公吏之家造屋侵占,及内砦前石桥,都亭驿桥南北河道,居民多抛粪土瓦砾,以致填塞,流水不通。今欲分委两通判监督,地分厢巡,逐时点检,勿令侵占并抛粪土。秩满,若不淤塞,各减一 67年磨勘;违,展一年:以示劝惩。’” 68淳熙八年(1181)十一月,浚行在至镇江府运河。 淳熙十四年(1187)“七月,不雨,臣僚言:‘窃见奉口至北新桥三十六里,断港绝潢, 69莫此为甚。今宜开浚,使通客船,以平谷直。’从之”。 70嘉泰二年(1202)六月“壬午,浚浙西运河”。 淳 七年(1247),“夏,城外运河干涸。吏部尚书安抚知临安府赵公与 新开河奏:照得临安府客旅船只,经由下塘,系有两路:一自东迁至北新桥(按:即今北大桥),今已断流,米船不通。一自德清沿溪,入奉口,至北新桥,间有积水,去处亦皆断续,„„若亟不行开浚,事关利害,今委官相视,见得自奉口至梁渚(按:即今良渚),仅有一线之脉,„„自梁渚至北新桥,则皆干涸,不可行舟,共三十六里,计五千五百三十九丈五尺。除已雇募乡夫,差委官属,分段开掘外,又契勘塘岸一带,都保久失修筑,日渐 ,纤路狭窄,艰于行往。今就此河所掘之土,帮筑塘路,庶几水陆皆有利济,实一举而两得。谨具奏闻。奉圣旨依奏。一自北新桥至狗葬(按:即今勾庄),开阔三丈,深四尺。一自狗葬至奉口,开阔一丈”。“„„开新河成,漕输既便顺,堤岸亦增辟,自是往来浙右者, 71亦皆称其便焉”。 咸淳六年(1270),朝廷始命安抚潜说友措置开修城内河道,“„„浅者浚、狭者拓、 72圮者筑、阙者补,楗以坚木,(秋瓦)以巨石,栏垣门步,焕然一新。„„” 西湖是自隋代疏凿江南运河以来经唐代的建设而最后形成的,至南宋时,不仅仍然是城内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也是城内外运河水系网的补给水源,而且已成为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游览胜地。因此,南宋时期官方对西湖水域的管理十分重视。如: 绍兴十九年(1149),临安府尹汤鹏举“请申佃种菱荷及浊污水道之禁”, 乾道五年(1169),临安府尹周淙“复申严前禁,并严侵冒填叠之禁”, 淳 七年(1247),时年大旱,“有旨令临安府开浚四至,并依古岸,不许存留菱荷茭 73荡,有妨水利”,等等。 南宋京城内外河流、西湖的疏浚开通,是临安府京城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4、增道辟路,水陆并举 南宋京城临安府(杭州)的城内交通,以南北向河流、街巷为主。御街纵贯南北,南出 64 《淳 临安志》卷10。 65 《淳 临安志》卷10。 66 《宋史》卷97 67 《宋史》卷97。 68 《宋史》卷35。 69 《宋史》卷97。 70 《宋史》卷38。 71 《淳 临安志》卷10。 72 《咸淳临安志》卷3。 73 《淳 临安志》卷10。 皇城大内和宁门,经今杭州卷烟厂,北上近北城墙时再折西北出余杭门。从南宋初开御街自南宋末,“岁久弗治”,因此,咸淳七年(1271)“安抚潜说友奉朝命缮修内六部桥路口至太庙北,遇大礼别除治外, 袤一万三千五百尺有奇, 旧铺以石衡从为幅三万五千三百有奇, 74易其阙坏者凡二万。跸道坦平, 走毂结轸若流水行地上, 经涂九轨, 于是为称”。其主要路段即今中山南路、中山中路和中山北路。 1988年杭州卷烟厂在建造当时的生产主楼时,曾挖掘出南宋御街遗址,现仍然埋于今地面以下3-4米。御街宽3-4米,包括两旁为水沟,均用砖石竖列铺筑。水沟当为排泄雨水和街两旁居民生活污水之用。有人认为:御街“两侧有砖石砌成的河道,把御道与外面隔开,防止他人进入。河中种荷花,岸上栽桃、李、梨、杏,春夏之间,绿树成荫,百花盛开,望之如绣。河道外是供市民行走的走廊。走廊与河道之间又排列着两行黑漆的杈子,禁人超越。走廊外面允许居民设铺经商。这种分道的,虽是为了显示封建皇帝的至高 75无上的权威,但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性”。但据《咸淳临安志》所附《京城图》所示,御街两旁密集地排列着几十个“坊”,如果御街两旁被拦,商业如何开展,御街两侧水沟,何以变成种花的河道,据临安三志记载,城中仅有四条河道,而没有御街两侧的河道。 有人还根据皇帝所乘“五辂舆”以及前呼后拥的仪仗队,推论出“南宋御街宽约近一 76百米左右”。这似乎与史实不符。在杭州的历史上,即使是中国六大古都中任何一都,都未曾发现有百米宽的大道。即使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交通最繁忙的国家,除广场或高速公路收费站附近外,都没有百米宽的道路。虽然《京城图》上所标绘的“御街”,在图中占据范围较宽,但这是古代地图编绘者用以表现皇权而采取的变形技术处理,实际比例并非真有百米之宽。这种变形的“位置经营”方法,在中国古代志书地图中是常见的。77 除了御街之外,南宋临安城内从钱塘门至东青门、从丰豫门至崇新门、从清波门至新门,还有三条东西向主要干道。而城中各厢坊之间,多为不规整的南北纵横街衢小巷。 京城内街道与河流相交处的桥梁,其数目的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中街道数目的增长。临安三志中,乾道、淳 两志遗存卷数不多,但所幸有关河流、桥梁、坊厢的记载完整保存至今,为今天考证南宋时期城市地理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所难得 787980的珍贵史料。城内桥梁,乾道志载有73座,淳 志增至100座,咸淳志为118座。南宋末期,还大规模地全面修茸城内桥梁,历时一整年:“咸淳四年(1268)九月安抚潜说友奉朝旨修治,乃遣僚相视撤旧更新者太半,余则随其阙坏一切整葺,庳者增崇,狭者增辟, 舟车往来始无前日逼仄阻碍之患, 工浩事殷, 越明年十月告备是役也,本月廷始拔钱四十六 81万六千缗有奇”。 京城的对外交通,以水路为主,辅以陆路。至南宋时,江南运河杭城北段,“长安闸 82至许村巡检司一带,漕河浅涩”,难通舟楫,虽经开浚,仍不见效。于是淳熙六年(1179) 74 《咸淳临安志》卷21“疆域六?御街”。 75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第88页。 76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第88页。 77 阙维民《中国古代志书地图绘制准则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第4期,第334-342页。 78 《乾道临安志》卷2。 79 《淳 临安志》卷7。 80 《咸淳临安志》卷21“疆域六?桥道”。 81 《咸淳临安志》卷21“疆域六?桥道”。 82 《宋史》卷97。 83在东苕溪西险大塘设五闸,引水补充水源。但对运河主干道上塘河仍鞭长莫及,遂于淳 84熙十四年(1187)开浚奉口河,“使通客船,以平谷值”,作为漕运主水道。淳 七年(1247),府尹赵与 又新开运河,“北新桥之北,通苏、湖、常、秀、镇江等河,凡诸路纲运,及贩米客船,皆由此河,达于行都。”“漕输既便顺,堤岸亦增辟,自是往来浙右者,亦皆称 85其便焉。”此新开运河,即今大运河卖鱼桥-拱宸桥-武林头-唐栖段航道。例如,在严大光所录的《丙子北狩》行程日记中,记载明确:“德 丙子(1276)二月初九日,„„出北关门,„„泊于北新桥岸下,„„初十日,„„是夕泊谢村,十四日,舟次平江府。„„”86北新桥即明清北新关,今杭州城北湖墅江涨桥之北的大关桥,谢村在今新大关桥之北约5公里的大运河畔,当地至今还有谢家埭等“谢”氏地名。 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官府还在京城设立市舶务,处理通商事务。市舶务落址“在 87保安门外瓶场河下,„„又有新务,在梅家桥”。 杭州城内沿街的许多窄街狭巷,大多是侵占河道而逐渐形成的。北宋苏轼知杭州时曾记述道:“„„盐桥运河岸上,有治平四年(1067)提刑元积中所立石刻,为人户屋舍侵占,纤路已行除坼外,具载阔狭丈尺,今方二十余年,而两岸人户复侵占纤路,盖屋数千 88间,却于屋外别作纤路,以致河道日就浅窄,„„”杭州城中运河,原本较宽,两岸河堤本是供纤夫背纤所行之路,而历代以来,居民临纤路盖房,又越纤路临河盖屋,使原来的纤路逐渐成为日后的街巷,却在临河屋房后再侵占河道作纤路。如果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就会出现与河道平行的第二条甚至第三条街巷。杭州城内的街巷大多就是这样在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 南宋京城城内的厢坊,分属于临安府钱塘、仁和两县地域,以斜桥、后洋街、四姑桥(即大致以清湖河)一线为界,西为钱塘、东为仁和。对外交通,陆路西至昱岭入徽州界,北至导堆入安吉州界,东北至七里店入嘉兴府界,西北至千秋岭入宁国府界,南至白峰铺入建德府界。水路东至浙江沿海郭沥港入嘉兴府界,南、东南至浙江中流入绍兴府界,北至下塘大港入安吉州界,东北至上塘运河入嘉兴府界,西南至浙江入溪至白峰入建德府界。89 5、规厢划坊,加强管理 南宋京城临安府(杭州)的厢坊,是在五代吴越国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设置的,因此,南宋时期临安府(杭州)民间老人对这些已经废弃的坊居还记忆犹新,并经文人记载而得以存名。“故老云:城内旧有坊号,久废未立,如罗汉洞巷口则曰美俗坊、金文桥下涌金门路则曰会昌坊、洪桥杨府巷口则曰紫云坊、鞔鼓桥癸辛街巷口则曰从训坊、马家桥西巷口则曰孝慈坊、洗麸桥下南岸口则曰通宝坊、洗麸桥下北岸口则曰丰财坊、通宝、丰财为 90有左藏库也。事见《耆英集?帝都赋》”。 91南宋临安城中设置厢坊的目的,据史载,是为了“分治烟火贼盗公事”。但主要目的 83 仲学辂《钱邑苕溪险塘杂记》,《浙江省通志馆刊》,1945年,第1卷,第2期,第103-104页。 84 《宋史》卷97。 85 《淳 临安志》卷10。 86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9。 87 《梦梁录》卷9。 88 《淳 临安志》卷10引苏轼《请开河奏状》。注:盐桥运河,即今中河。 89 《咸淳临安志》卷17“疆域二”。 90 《淳 临安志》卷7“城府?坊巷”。 91 《乾道临安志》卷2“在城八厢”。 当是为了统治的方便。 《咸淳临安志》卷19记载了南宋临安城内各厢的东西南北四至,除个别情况需要纠正外,其余都比较清楚,现列表6-6如下: 表6-6 南宋临安城内各厢四至厢界 厢名 东 西 南 北 备 注 据此段文字所述的方位,在辩认上比较困难, 西至中军宫 南至八盘岭 东至嘉会小寨门,接北至便门铺军拟应为南至嘉会门、西至凤凰山向东延展的山嵴城 接连左一门禁城角 连右四厢巡铺城角 即八盘岭、东至中军小寨门、北至便门城角,其厢 南厢界 界, 范围主要包括皇城大内及其外围一圈。 西自架子营南自小红门 其范围,北至清波街、河坊街,西至京城西城墙、左 东自大隐坊北自龙舌头西至钱湖门以子至青平东至吴山东侧山麓一线,南至万松岭,主要为山地。一 玉仙堂接塔儿头接左北沿城接左山铺接连从理论上讲,左一南厢界应该南抵将台山、大光明处南 左一北厢一北厢西一一北厢祝大右一厢州的京城南城墙,但因万松岭以南山地近靠皇城大内,厢 吴山新铺 铺 夫铺, 门上铺 又多为皇家军营与皇宫后园所在地,故其地不属任何厢坊。 左 东至市西坊 西至丰豫门 南至朝天门 北到清波门沿 其范围,北至涌金路、洋坝头,南至清波街、 一 御街系坝西铺竹园新铺接连城基系吴山新城一带系祝大夫北 河坊街,西至京城西城墙,东至御街。 厢 接连左二厢界 左三厢界铺接连右一厢界 铺接连左一南厢界 东自市西 西自小新 其范围,东至御街,北至凤起路,南至洋坝 南自三桥左 坊以北御庄桥东岸 北自观桥中头;西界北段从新庄桥起沿清湖河南下,至纪家子中心直二 街一带至直至三桥心以北直至桥(今武林路与庆春路相交处)沿庆春路东折,至至市西坊厢 观桥中心子河中心三桥子为界 结缚桥(今庆春路与浣沙路交界处)沿小河(今浣为界 为界 为界 沙路)南下抵定安路连接洋坝头处 东至三桥西堍 西至涌金 南至三桥西堍 其范围,北至今武林门,南至今涌金路,西左 北至吊桥中转北沿河直至结门军巡铺以以西直至涌金门以京城西城墙为界;东界从余杭水门起沿清湖河三 心接连右二缚桥豆腐巷口接北沿城直至军巡铺前河中心南下至纪家桥沿庆春路东折,至结缚桥沿小河南厢 厢界 连左二厢界 余杭门头 接连左一北厢界 下抵定安路与涌金路相接处 右 东至荐桥 西至上生 北至朝天门 其范围,东以盐桥运河(今中河)为界,西抵一 接连右四寺接连左 南至和宁门城接连右二 吴山山麓一线,南至皇城大内,北至朝天门(今厢 厢 一南厢 厢 鼓楼地)转折北至新宫桥 西至御街 其范围,东以五代吴越国都城东城墙(即沿中河西侧岸)为界,北抵梅右 东至古城 南至朝天 北至吊桥堍中心接连左家桥(今体育场路梅东高桥),南至新宫桥;西界则从余杭水门内斜桥起沿二 基接连右门接连右下接连右三一北厢、•左清湖河南下,至新庄桥沿清湖河一分支(今凤起路南侧)东折,至观桥(今厢 三厢界 一厢界 厢界 二厢界 中山北路与凤起路交界处)南折,然后以御街为界南下至新宫桥止 右 东至崇新门 西至荐桥西 南至荐桥中 北至艮山门以 其范围,北和东以就城城墙为界,南抵今清泰街,西以三 以北沿城一带堍以北直至葛心直至崇新门西直至天宗水门盐桥运河(今中河)为界。 厢 直至艮山门 家桥 接连右四厢界 接连右二厢 右 东至禁城角 西至望仙桥中 南至中军小寨 北至荐桥中心 其范围,东以京城城墙为界,南至便门中军四 接连右一厢界心接连右一厢界 门接连宫城厢界接连右三厢界 小寨,西以御街为界,北抵今清泰街 厢 南宋临安府城厢建置的变动比较简单,城内厢从八厢增至九厢而已,城外从二厢增至四厢;面坊建置比厢的变动稍大。虽然在南宋一代,临安城内外坊的绝对数在增长,但其中有增有减,先后总共曾出现过93坊,至咸淳年间达88坊。乾道年间(1165-1173),城 92内设置宫城、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和右四共八厢七十坊。至淳 年间(1241-1252),分左一厢为左一南厢和左一北厢,故厢增至九厢,坊增十五减三,净增十 93二,共计八十二坊。咸淳年间(1265-1274),九厢维持不变,而坊增六减四,净增二, 94共计八十四坊(巷、街)。如表6-7所示: 表6-7 南宋京城坊厢校勘表 ??????????????????????????????????????????????????????????????????????????? ?厢?序? 坊 ? <<乾道志 >> •卷?2" <<坊市淳 志" >>卷7"城府?坊巷 ?<<咸淳志" >>卷19"疆域四?坊巷" ? <<梦粱录>>卷7"禁城九厢坊巷" ? 92 《乾道临安志》卷2。 93 《淳 临安志》卷6“城府?厢隅”。 94 《咸淳临安志》卷19“疆域四?厢界”。 ??????????????????????????????????????????????????????????????????????????? 95?宫? ? ? 宫城。 ? 宫城厢, 在嘉会门竹竿巷。 ?宫城厢 ?宫城厢, 无坊巷, ? ? ? ? ? [<<乾道志>>卷2"•在城八厢"] ? [<<淳__志>>卷6"城府?厢隅"] ? 东至嘉会门, 禁城角; ? 东至嘉会门禁城角, ? ?城?--? ? ? ? 西至中军小寨门,接连右四厢界;? 西至中军小寨门, ? ? ? ? ? ? ? 南至八盘岭,接连左一南厢界; ? 南至八盘岭, ? ?厢? ? ? ? ? 北至便门铺军巡铺城角。••••••? 北至便门巡铺城角矣。 ? ? ? ? ? ? ?[<<咸淳志>>卷19"疆域四?厢界"]? ? ??????????????????????????????????????????????????????????????????????????? ?左?1 ? 大隐坊 ? ?大隐坊, 都酒务巷。 ?大隐坊,都酒务巷。徽宗朝,处士徐?大隐坊,都酒务西新房廊巷口相对 ? 大隐 ? ?••? ?••••••••? ? ?••__居此, 因名。 ? 徽宗朝处士徐__居此因名。 ? •••• ? 96?一?2 ? 安荣坊 ? ?径山坊, 峨眉山巷。 ?安荣坊,新房郎相对。 ?安荣坊,泰和坊相对。 ? 安荣 ? ?南?3 ? 怀庆坊 ? ?怀庆坊, 宝月山巷。 ?怀庆坊,秘书省相对。 ?怀庆坊,秘书省相对。 ? 怀庆 ? ?厢?4 ? 和丰坊 ? ? --- ?和丰坊,天井巷相对。 ?和丰坊,天井坊相对。 ? 和丰 ? ?••? ?••••••••? ? ? ?以上并在清河坊内南首一带。 ?并在清河坊内南首一带。 ? ??????????左? ?????????????????????????????????????????????????? ? ?5 ? 吴山坊 ? ?吴山坊,吴山井巷。 ?吴山坊,吴山井巷。 ?吴山坊,俗呼吴山井巷。 ?吴山坊,即吴山井巷。 ? ? ?6 ? 清河坊 ? ?清河坊,清河坊巷。 ?清河坊。 ?清河坊,宗阳宫御路对。 ?清河坊,与南瓦子相对。 ? ? ?7 ? 融和坊 ? ?融和坊,肉市巷。 ?融和坊,肉市巷。 ?融和坊,俗呼灌肺岭巷。 ?融和坊,即灌肺岭巷。 ? ? ?8 ? 新街 ? ? ?新街。 ?新街,融和坊北。 ?新街,融和之北。 ? ?左?9 ? 太平坊 ? ?太平坊, 新街巷。 ?太平坊。 ?太平坊,通和坊相对。 ?太平坊,通和相对。 ? ? ?10? 市南坊 ? ?市南坊, 巾子巷。 ?市南坊,巾子巷。 ?市南坊,太平坊北,俗呼巾子巷。 ?市南坊,即巾子巷。 ? ? ?11? 市西坊 ? ?市西坊, 灞西巷。 ?市西坊,灞西巷。 ?市西坊,俗呼坝头,又曰三桥街,今 ?市西坊,俗呼坝头, 又名三桥街, ? ?••? ?••••••••? ? ?••••••• ?为市曹。 ?••并在御街西首一带。 ? ?••? ?••••••••?一? ?••••••• ?以上并在御街西首一带。 ?•••••• ? ?一?12? 南新街 ? ? --- ?--- ?南新街,清河坊里,御史台对。 ?南新街,御史台相对。 ? ? ?13? 康裕坊 ? ? --- ?康裕坊,御史台侧。 ?康裕坊,御史台西,俗呼八作司巷。?康裕坊,俗呼八作司巷。 ? ? ?14? 后市街 ? ? --- ?后市街。 ?后市街,吴山北坊相对。 ?后市街。 ? 97?北?15?吴山北坊? ?回涛坊,吴山井后巷。 ?吴山北坊。 ?吴山北坊,后市街对。 ?吴山北坊。 ? ? ?16? 泰和坊 ? ? --- ?泰和坊。 ?泰和坊,安荣坊相对,俗呼糯米仓巷?泰和坊,俗呼糯米仓巷。 ? ? ?17? 天井坊 ? ?通浙坊, 天井巷。 ?天井坊,天井巷, 旧名通浙坊。 ?天井坊,天井巷,旧名通浙坊,稍西 ?天井坊,即天井巷,旧名通浙坊。稍西? ?••? ?••••••••? ? ?••••••• ?为龙舌头。 ? 龙舌头路。 ? ?厢?18? 中和坊 ?厢?净因坊, 楼店务巷。 ?中和坊,楼店务巷, 旧名净因坊。 ?中和坊,楼店务巷,旧净因坊。 ?中和坊,元呼楼店务巷,旧名净因坊。? ? ?19? 仁美坊 ? ? --- ?仁美坊,石板巷。 ?仁美坊,俗呼石板巷,•在通判北 ?仁美坊,俗呼石板巷, 在通判北厅之 ? ?••? ?••••••••? ? ?••••••• ?厅东。 ?••东。 ? ? ?20? 近民坊 ? ? --- ?近民坊,左院前巷。 ?近民坊,府治东,••由左司理院前 ?近民坊,府治东。 ? ?••? ?••••••••? ? ?••••••• ?出河下。 ?•••••• ? ? ?21? 流福坊 ? ? ?流福坊,府前。 ?流福坊,府治前西。 ?流福坊,府治前西。 ? ? ?22? 丰豫坊 ? ?丰豫坊, 府学巷。 ?丰豫坊。 ?丰豫坊,凌家桥西,府学在此坊内。?丰裕坊,凌家桥西。 ? ? ?23? 美化坊 ? ?善化坊, 竹园山巷。 ?美化坊,竹园山巷。 ?美化坊,府学西入巷。 ?美化坊,府学西入巷。 ? ? ? ? ? ? ? ? ? 并在清河坊北首一带, 直至州府沿? ? ? ? ? ? ? ? ?河至府学前凌家桥西。 ? ??????????????????????????????????????????????????????????????????????????? 98? ?--? 市西坊 ? --- ?市西坊 , ?左一厢界同。--- ?--- ? ? ?24? 修义坊 ? 修义坊, 凌椒姜巷。 ?修义坊。 ?修义坊,市西坊北, 俗呼菱椒巷。 ?修义坊,俗呼菱椒巷,即肉市。 ? ? ?25? 富乐坊 ? --- ?富乐坊。 ?富乐坊,修义坊北,•俗呼卖马巷。 ?富乐坊,俗呼卖马巷。 ? ? ?26? 众乐坊 ? 乐众坊, 南棚巷。 ?众乐坊。 ?众乐坊,富乐坊北,俗呼虎跑泉巷。?众乐坊,俗呼虎跑泉巷。 ? ? ?27? 教睦坊 ? 教睦坊, 银瓮后巷。 ?教睦坊,银瓮后巷。 ?教睦坊,银瓮中酒库南, •俗呼狗 ?教睦坊,俗呼狗儿山巷。 ? ?••? ? •••••••? ?•••••• ?儿巷。 ? ? ?左?28? 积善坊 ? 积善坊, 上百戏巷。 ?积善坊,上百戏巷。 ?积善坊,银瓮中酒库北, •俗呼上 ?积善坊,即上百戏巷。 ? ?••? ? •••••••? •••••• ?•••••• ?百戏巷。 ? ? ? ?29? 秀义坊 ? 秀义坊, 下百戏巷。 ?秀义坊,下百戏巷。 ?秀义坊,积善坊北,俗呼下百戏巷。?秀义坊,即下百戏巷。 ? ? ?30? 寿安坊 ? 寿安坊, 官巷。 ?寿安坊,官巷。 ?寿安坊,羲和坊对, 俗呼官巷。 ?寿安坊,俗名官巷。 ? ? ?31? 修文坊 ? 修文坊, 修文巷。 ?修文坊,修文巷。 ?修文坊,官巷北, 即旧将作监巷。 ?修文坊,即旧将作监巷。 ? ?二?32? 里仁坊 ? 里仁坊, 陶家巷。 ?里仁坊,陶家巷。 ?里仁坊,修文坊北, 俗呼陶家巷。 ?里仁坊,元名陶家巷。 ? ? ?33? 保信坊 ? 保信坊, 翦刀股巷。 ?保信坊,剪刀股巷。 ?保信坊,里仁坊北,俗呼翦刀股巷。?保信坊,俗称剪刀股巷。 ? ? ?34? 定民坊 ? 定民坊, 中棚巷。 ?定民坊,中棚巷。 ?定民坊,戒民坊相对,俗呼中棚巷。?定民坊,即中棚巷。 ? ? ?35? 睦亲坊 ? 睦亲坊, 官巷。 ?睦亲坊,宗学巷。 ?睦亲坊,定民坊相对,俗呼宗学巷。?睦亲坊,俗呼宗学巷。 ? ?厢?36? 纯礼坊 ? 纯礼坊, 后洋街巷。 ?纯礼坊,后洋街巷。 ?纯礼坊,俗呼后洋街巷。 ?纯礼坊,元名后洋街巷。 ? ? ?37? 保和坊 ? 保和坊, 砖街巷。 ?保和坊,砖街巷。 ?保和坊,安国坊相对,俗呼砖街巷。?保和坊,旧称砖街巷。 ? ? ?38? 报恩坊 ? 报恩坊, 观巷。 ?报恩坊,观巷。 ?报恩坊,保和坊北, 俗呼观巷。 ?报恩坊,俗名观巷。 ? ?••? ? •••••••? •••••• ?•••••• ?已上并在御街西首一带。 ?以上在御街西首一带。 ? ? ?39? 福德坊 ? --- ?--- ?福德坊,保和坊内, •咸淳元年居 ?福德坊,在保和坊巷内。 ? ?••? ?••••••••? •••••• ?•••••• ?民建。 ? ? 99? ?40? 招贤坊 ? 右二厢,招贤坊,仁和县巷 ?招贤坊,•旧在仁和县巷。 ?招贤坊,旧在仁和县巷。 ?招贤坊,仁和县前对巷。 ? ? ?41? 登省坊 ? --- ?--- • ?登省坊,仁和县前, 咸淳五年, • ?登省坊,县衙相对,系郭宰买民地创开? ?••? ?••••••••? •••••• ?•••••• ?知县郭应酉买民地立。 ? 此坊耳。 ? ??????????????????????????????????????????????????????????????????????????? ? ?42? 钦善坊 ? 钦善坊, 闻扇子巷。 ?钦善坊, 闻扇子巷。 ?钦善坊,井亭桥南,俗呼闻扇子巷。?钦善坊,井亭桥南, 闻扇子巷。 ? ?左?43? 甘泉坊 ? 甘泉坊, 相国井巷。 ?甘泉坊, 相国井巷。 ?甘泉坊,相国井巷口,与井亭桥对。?甘泉坊,相国井巷口, 与井亭桥对。 ? ? ?44? 清风坊 ? 清风坊, 活水巷。 ?清风坊, 活水巷。 ?清风坊,庄文府南,俗呼活水巷。 ?清风坊,庄文府南, 活水巷。 ? ? ?45? 清和坊 ? --- ?--- ?清和坊,洪福桥西,杨和王府巷。 ?清和坊,洪福桥西杨和王府前。 ? ?三?46? 兴庆坊 ? 兴庆坊, 前洋街巷。 ?兴庆坊, 前洋街巷。 ?兴庆坊,结缚桥相对,俗呼前洋街。?兴庆坊,结缚桥对前洋街。 ? ? ?47? 德化坊 ? 德化坊, 木子巷。 ?德化坊, 旧名木子巷, 今在对岸泮?德化坊,旧系木子巷,今在对岸泮阆?德化坊,旧木子巷, 在泮阆巷口。 ? ?••? ? •••••••? •••••• ?••阆巷口立。 ?巷口。 ?•••••• ? ?厢?48? 字民坊 ? --- ?字民坊, 钱塘县前。 ?字民坊,钱塘县前。 ?字民、 ? ? ?49? 平易坊 ? --- ?平易坊, 钱塘县相对, 今废。 ?平易坊,钱塘县前。 ?平易,俱在钱塘县前。 ? ? ?--? 德善坊 ? --- ?德善坊。 ?--- ?--- ? ??????????????????????????????????????????????????????????????????????????? ? ?50? 孝仁坊 ? 孝仁坊, 清平山巷。 ?孝仁坊,清平山巷。 ?孝仁坊,和宁门外西。 ?孝仁、 ? 100?右?51? 登平坊 ? 贵恕坊, 相府巷。 ?登平坊 ,?登平坊相府巷,旧名贵恕坊。,和宁门外东。 ?登平 二坊, 和宁门外西东。 ? 101? ?52? 寿域坊 ? 寿域坊, 粮料院巷。 ?寿域坊,粮料院巷。 ?寿域坊,太庙南,俗呼粮料院巷。 ?寿域坊,太庙南粮料院巷。 ? ? ?--? 保宁坊 ? 保宁坊, 太庙巷。 ?保宁坊,太庙巷。 ?--- ?--- ? ? ?53? 天庆坊 ? 天庆坊, 天庆观巷。 ?天庆坊,天庆观巷。 ?天庆坊,天庆观巷,在宰执府北。 ?天庆坊,即天庆观巷。 ? ?一?54? 保民坊 ? 保民坊, 吴山庙巷。 ?保民坊,吴山庙巷。 ?保民坊,天庆坊北,俗呼庙巷。 ?保安坊,元呼庙巷。 ? 102? ?55?怀信坊? 怀信坊, 糍团巷。 ?怀信坊,•糍团巷。 ?怀信坊,保民坊对,俗呼糍团巷。 ?怀信坊,俗呼糍团巷。 ? ? ?56? 长庆坊 ? 长庆坊, 竹竿巷。 ?--- ?长庆坊,朝天门里,西入忠清庙路。?长庆坊,入忠清庙路。 ? 95 《梦粱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本作:“„„宫、城、厢、庑、坊、巷,„„”,标点误逗, 应为“宫城厢, 庑坊巷”。 96 查《京城图》, 安荣坊后有"蛾眉山"。 97 《梦粱录》卷7原文:"后市街、吴山北坊西相对。" 98 《淳 临安志》卷7 "市西坊, 左一厢界同", 说明市西坊跨左一北厢和左二厢两厢。 99 《乾道临安志>>卷2 "拓贤坊"为"招贤坊"之误, 乾道时, 此坊在右二厢, 至淳__时, 迁至左二厢。 100 《淳 临安志》卷7 "右一厢" 中另有 "贵恕坊, 封椿康巷," 并注明: "今废。 101 《乾道临安志》卷2, "寿域坊"后载有"保宁坊, 太庙巷", 后志不载, 说明已废。 102 《咸淳临安志》 怀信坊侧有"裕民坊", 然各志不载。 ?••? ?••••••••? •••••• ?•••••• ?已上并在御街东西。 ?••以上并在大街东西。 ? ?厢?57? 新开坊 ? --- ?新开坊。 • •• ?新开坊,朝天门外,清平坊内转东 ?新开坊,清平巷转东上抱剑营路。 ? ? ?58? 常庆坊 ? 常庆坊, 柴垛桥巷。 ?常庆坊,竹竿巷。 ?常庆坊,都税务南,俗呼柴垛桥巷。?常庆坊,都税务南柴垛桥巷。 ? ? ?59? 富乐坊 ? --- ?--- ?富乐坊,荐桥西。 ?富乐坊,荐桥西。 ? 103? ?--?裕民坊? --- ?--- ?--- ?--- ? ??????????????????????????????????????????????????????????????????????????? ? ?60? 清平坊 ? 清平坊, 沙皮巷。 ?清平坊,沙皮巷。 ?清平坊,朝天门外,面南,俗呼沙皮 ?清平坊,即旧沙皮巷。 ? ?••? ?••••••••? ••••••• ?••••••• ?巷。 ?••••••• ? ? ?--? 兴檀坊 ? --- ?兴檀坊,清泠桥巷。 ?--- ?--- ? ? ?61? 通和坊 ? 通和坊, 金波桥巷。 ?通和坊,金波桥巷。 ?通和坊,太平坊对,俗呼金波桥巷。?通和坊,金波桥路。 ? ? ?--? 宝佑坊 ? --- ?--- ?--- ?宝佑坊,即福王府看位一直路。 ? ? ?62? 贤福坊 ? 延福坊, 坝东巷。 ?延福坊,灞东巷。 ?贤福坊,市西坊对, 俗呼坝东巷。 ?贤福坊,即坝东猫儿桥巷。 ? ?右?63? 兰陵坊 ? 兰陵坊, 水巷。 ?兰陵坊,水巷。 ?兰陵坊,贤福坊北,俗呼水巷。 ?兰陵坊,水巷桥巷。 ? ? ?64? 羲和坊 ? 义和坊, 炭桥巷。 ?羲和坊,炭桥巷。 ?羲和坊,寿安坊对,俗呼炭桥。 ?羲和坊,俗呼炭桥巷。 ? ? ?65? 武志坊 ? 武志坊, 李博士桥巷。 ?武志坊,李博士桥巷。 ?武志坊,羲和坊北,•俗呼李博士桥 ?武志坊,元名李博士桥巷。 ? ?••? ?••••••••? ••••••• ?••••••• ?巷。 ?••••••• ? ? ?66? 戒民坊 ? 戒民坊, 棚桥巷, ?戒民坊,棚桥巷。 ?戒民坊,定民坊相对,俗呼棚桥巷, ?戒民坊,俗呼棚桥巷,为市曹行刑之地? ?••? ?••••••••? ••••••• ?••••••• ?今为市曹。 •?••••••• ? ? ?67? 新安坊 ? 新安坊, 小新桥巷。 ?新安坊,小新桥巷。 ?新安坊,戒民坊北,俗呼新桥楼巷。?新安坊,名为新桥楼巷。 ? ?二?68? 延定坊 ? 延定坊, 鹅鸭桥巷。 ?延定坊,鹅鸭桥巷。 ?延定坊,纯礼坊对,俗呼鹅鸭桥巷。?延定坊,鹅鸭桥巷。 ? ? ?69? 安国坊 ? 祈祥坊, 北桥巷。 ?安国坊,北桥巷,旧名祈祥坊。 ?安国坊,保和坊相对,俗呼北桥巷。?安国坊,即北桥巷。 ? ? ?70? 怀远坊 ? 怀远坊, 军头司巷。 ?怀远坊,军头司巷。 ?怀远坊,安国坊北,俗呼军头司巷。?怀远坊,旧呼军头司巷。 ? ? ?71? 普宁坊 ? 普宁坊, 清远桥巷。 ?普宁坊,清远桥巷。 ?普宁坊,观桥北,俗呼清远桥巷。 ?普宁坊,在观桥之北,即清远桥巷。 ? ?••? ? •••••••? ••••••• ?••••••• ?已上并在御街东首带。 ?••皆在御街东首一带。 ? ? ?72? 同德坊 ? 同德坊, 灯心巷。 ?同德坊,灯心巷。 ?同德坊,祥符寺西, 俗呼灯心巷, ?同德坊,旧呼灯心巷, 在大街北。 ? ?••? ?••••••••? ••••••• ?••••••• ?在御街北。 ?••••••• ? 104?厢?73? 嘉新坊 ? 嘉新坊, 十郎堂巷。 ?嘉新坊,七郎堂巷。 ?嘉新坊,北酒库东,面北, •俗呼七 ?嘉新坊,北库东, 面北。呼七郎堂巷 ? ?••? ?••••••••? ••••••• ?••••••• ?郎堂巷。 ?••••••• ? ? ?74? 教钦坊 ? 教钦坊, 竹竿巷。 ?教钦坊,竹竿巷。 ?教钦坊,北酒库东,面南, •俗呼竹 ?教钦坊,俗呼竹竿巷, 北酒库东, 面 ? ?••? ?••••••••? ••••••• ?••••••• ?竿巷。 ?••南。• ? ? ?75?新开南巷? --- ?新开南巷。 ?新开南巷,荐桥富乐坊对。 ?新开南巷,荐桥富乐坊对。 ? ?••?76?新开北巷? --- ?新开北巷。 ?新开北巷,日新桥东。 ?新开北巷,日新桥东。 ? 105? ?--? 招贤坊 ? 招贤坊, 仁和县巷。 ?--- ?--- ?--- ? ? ?--? 安国坊 ? 安国坊, 仁和仓巷。 ?--- ?--- ?--- ? ??????????????????????????????????????????????????????????????????????????? ?右?77? 东巷坊 ? 东坊, 中沙后巷。 ?东坊,中沙后巷。 ?东巷坊, ?东巷坊,即上中沙巷。 ? ? ?78? 西巷坊 ? 西坊, 中沙前巷。 ?西坊,中沙前巷。 ?西巷坊,并在荐桥东, 面南,•俗呼 ?西巷坊,名下中沙巷。 ? ?••? ?••••••••? ?•••••• ?上中沙巷。 ?•••••• ? 106?三?79? 丰禾坊 ? 丰禾坊, 丰和仓巷。 ?丰禾坊,丰乐仓巷。 ?丰禾坊,崇新门内, 面西, 咸淳三 ?丰禾坊,全皇后府东。 ? ?••? ?••••••••? ?•••••• ?年建。今上皇后家庙宅第, •遂移 ?•••••• ? ?••? ?••••••••? ?•••••• ?稍东, 面南 ?•••••• ? ? ?80? 善履坊 ? 善履坊, 丰乐桥巷。 ?善履坊,丰乐桥巷。 ?善履坊,芳润桥东。 ?善履坊,即芳润桥东。 ? ?厢?81? 兴德坊 ? 兴德坊, 盐桥巷。 ?兴德坊,盐桥巷。 ?兴德坊,盐桥下西堍。 ?兴化坊,盐桥下西北。 ? ? ?82? 昌乐坊 ? 昌乐坊, 荐桥巷。 ?昌乐坊,荐桥巷。 ?昌乐坊,蒲桥东。 ?昌乐坊,蒲桥东。 ? ? ?--? 富乐坊 ? 富乐坊, 蒲桥巷。 ?富乐坊,蒲桥巷。 ?--- ?--- ? ??????????????????????????????????????????????????????????????????????????? ?右?83? 兴礼坊 ? --- ?--- ?兴礼坊,旧对清河坊,•咸淳四年建 ?兴礼,自宗阳宫墙之东,至传法寺、佑? ?四? ?••••••••? ? ?宗阳宫辟为御路, •遂移入宫墙之 ?圣观、郭、谢太后宅、福田宫, 出街? ?厢? ?••••••••? ? ?东。属右四厢界。 ?直到宁海坊, 俱属所统也。 ? ? ?84? 宁海坊 ? 宁海坊, 铁碇巷。 ?宁海坊。 ?宁海坊,荐桥东, 面北。 ?宁海坊。 ? ??????????????????????????????????????????????????????????????????????????? ?城? ? ?绍兴十一年五月七日郡守俞俟奏 ? ? ? ? ?南?85? 状元坊 ?请: 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 ?状元坊, 儿门铺前,嘉定七年为武 ?状元坊, 儿门铺前,嘉定七年为武 ? ? ?左? ? •••••••?人烟繁盛,各比一邑, 乞于江涨桥 ?举状元刘必万立。 ?举状元刘必万立。 ? ? ?厢?86? 美政坊 ?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厢,差亲民资序 ?美政坊。 ?美政坊, 本厢前。 ? ? ??????????京朝官主管本厢公事, •杖六十以 ?????????????????????????????????????????????????? ?城? ? ?下罪听决。奉圣旨依。 • ? ? ? ? ?北?87? 状元坊 ? 城南左厢,旧治便门外一里浙 ?状元坊, 北新桥南, 端平二年为武?状元坊, 北新桥南, 端平二年为武? ? ?右? ? ?江跨浦桥北,今徙于白璧营。 ?举状元朱熠立。 ?举状元朱熠立。 ? ? ?厢?--?••转运司? 城北右厢,治余杭门外六里江 ?江涨桥北。 ?江涨桥北。 ? ? ? ? ?试院路 ?涨桥镇。 ? ? ? ? ?••? ? ?[<<乾道志>>卷2"城南北两厢"]: ? ? ? ? ??????????????????????????????????????????????????????????????????????????? ? ? ? ? •乾道三年四月二十日郡守王炎奏? ? ? ? ?城? ? ?请: 以城外东西厢, 地分广阔, 巡? ? ? ? ?西?--? 状元坊 ?逻稀疏, 乞于见任官内路逐有武勇?状元坊, 赤山路口, 所立坊与儿门?状元坊, 赤山路口, 所立坊与儿门? ? ?厢? ?••••••••?之人二员, 兼城东西巡检使,•各差?同。 • ?同。 • ? ? ? ? ? ?军兵三十人, 带器仗巡警,•措置盗? ? ? ? ??????????贼。奉圣旨依。 ?????????????????????????????????????????????????? ? ? ? ? 城东都巡检使司,治城东一里,? ? ? ? ?城? ? ?罗汉院之南; ? ? ? ? ?东?88? 富安坊 ? 城西都巡检使司,治城西三里,?淳__坊。 ?富安坊, 新开门外。 ? ? ?厢? ? ?赤山之南。 • • ? ? ? ? ?••? ?••••••••?[<乾道志>>卷2"城东西都巡检使"]? ••••••••••••••••••?••••••••••••••••••••••••••••••? ? ??????????????????????????????????????????????????????????????????????????? 在京城城内九厢八十四坊巷中,有四十一坊巷沿御街两侧呈南北向分布,而以北自观桥(今凤起路与中山北路交界处)南抵朝天门(今吴山东麓鼓楼地)一段御街最为集中,依次紧连着有左一北厢、左二厢和右二厢的34个坊巷。 除了城内厢坊外,城外也设有厢坊。“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七日郡守俞俟奏请:‘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乞于江涨桥、浙江置城南北左右 107厢。’„„奉圣旨依”。 103 裕民坊, 均不见载于临安三志, 但《咸淳临安志》图上标有此坊。 104 十郎堂巷, 疑为"七郎堂巷"之误。 105 《乾道临安志>>卷2 "拓贤坊"为"招贤坊"之误, 乾道时, 此坊在右二厢, 至淳 时, 迁至左二厢。 106 《淳 临安志》卷7 "丰禾坊"在右四厢"。 107 《乾道临安志》卷2“城南北两厢”。 108 城南左厢,“旧治便门外一里浙江跨浦桥北”,乾道年间“徙于白璧营”。至咸淳年间,“公事所在嘉会门外洋泮桥东”,其界“东至钱塘江,西至禁城,南至铁井栏,北至艮山 109门。”有状元坊和美政坊。 城北右厢,“公事所在余杭门外江涨桥东”,其界“东至东新桥,西至余杭西,南至慈 110云岭,北至北新桥。”有状元坊。 “乾道三年(1167)四月二十日郡守王炎奏请:‘以城外东西厢,地分广阔,巡逻稀疏,乞于见任官内路逐有武勇之人二员,兼城东西巡检使,各差军兵三十人,带器仗巡警,措 111112置盗贼’。奉圣旨依”。“以东厢西厢系御,与南厢北厢对峙”。 113 城东都巡检使司,初“治城东一里,罗汉院之南”,至淳 年间起,“在崇新门外马 114婆巷”。其界“东至螺蛳桥,西至禁城,南至候潮门,北至保德门”,有状元坊在“赤山 115路口”。 116117 城西都巡检使司,初“治城西三里,赤山之南”,淳 年间,“在钱塘门外”,至咸淳年间,“在钱粮司岭上”,其界“东至慈云岭顶接连城南厢界,西至惠因桥接连钱塘尉司界,南至双塔儿寨前接连城南厢界,北至钱塘门真珠河水口接连钱塘尉司界”。有富安坊 118在“新开门外”。 119有人在南宋临安坊厢的研究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20一是不要更动原始的历史记载,如“招贤坊,旧在仁和县巷”,不应被更动为“招贤坊:又名仁和县巷。”“旧在”与“又名”,显然是两个概念。 二是要准确句读历史文献,如“东巷坊、西巷坊,并在荐桥东,面南,俗呼上中沙巷”。121不应被误读误解为:“位于存桥东面之南”。一字之误读,使东巷坊和西巷坊从上中沙巷 122之北挪到了该巷之南。又如“宁海坊,荐桥东,面北”。也不应被误读为:“宁海坊,位 123于荐桥东面之北”。在有关孝钦坊、嘉新坊位置的解释中,亦该如此。 三是要重视历史地理的考证,如左二厢的“招贤坊”,不应被误定在右二厢的“今百井坊巷一带”。又如,右一厢的“常庆坊”,也不应被误定为右四厢的“今西宝善巷一带”。 6、市作库仓,繁荣经济 南宋京城临安府(杭州)的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具体表现在设立于城内外的各类商业贸易、娱乐场所,以及辖属于皇室、临安府和各级省署的仓库。 商业场所专门化,是南宋临安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一种标志,现将南宋临安城内 124外的专门商业场所列表6-8如下: 表6-8 南宋临安城内外专业市场 108 《乾道临安志》卷2“城南北两厢”。 109 《咸淳临安志》卷19“疆域四?厢界”。 110 《咸淳临安志》卷19“疆域四?厢界”。 111 《乾道临安志》卷2“城东西都巡检使”。 112 《淳 临安志》卷6“厢隅”。 113 《乾道临安志》卷2“城东西都巡检使”。 114 《淳 临安志》卷6“厢隅”。 115 《咸淳临安志》卷19“疆域四?厢界?坊巷”。 116 《乾道临安志》卷2“城东西都巡检使”。 117 《淳 临安志》卷6“厢隅”。 118 《咸淳临安志》卷19“疆域四?厢界?坊巷”。 119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第101-120页。 120 《咸淳临安志》卷19。 121 《咸淳临安志》卷19。 122 《咸淳临安志》卷19。 123 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第129页,注167。 124 《咸淳临安志》卷19 城 内 外 专 业 市 场 地 点 药市 羲和坊内 花市 寿安坊内 珠子市 先在融和坊后迁至市南坊内 肉市 修义坊内 城内 北猪行 打猪巷 花团 冠巷口与钱塘门里 青果团 候潮门里泥路上 柑子团 后市街 书房 桔园亭 米市 崇果院黑桥头 余杭门外 鱼行 水冰桥头 崇新门外 近城门 南北土门 菜市 近城门 东青门外 坝子桥 城外 鲜鱼行 近城门 候潮门外 南猪行 近城门 布行 横河头 便门外 鲞团 浑水闸 蟹行 南土门 崇新门外 花团 城南 由于经济的发展,在城外也形成了许多市场,如表6-9所示: 表6-9 南宋临安城外市场 城 外 市 地 点 浙江市 今南星桥 北郭市 今武林门 江涨桥镇市 今卖鱼桥 湖州市 今宝庆桥 西溪市 今留下 赤山市 今赤山埠 龙山市 今闸口白塔岭 半道红市 今半道红 范浦镇市 今艮山门外 北土门市 今庆春门一带 南土门市 安溪市 汤村镇市 今余杭市境内 临平镇市 娱乐场所的瓦子,“盖取聚则瓦合,散则瓦解之义。故老云:‘绍兴和议后,杨和王为 殿前都指挥使,以军士多为西北人,故于诸军寨左右营创瓦舍,招集伎乐以为暇日娱戏之 地。’其后修内司又于城中建五瓦以处游艺”,“在城外者多隶殿前司,城中者隶修内司。” 南宋京城内外的瓦子难以数尽,在南宋时期有增有舍,如咸淳年间废除的有蒲桥瓦“废为125民居”,钱湖门瓦“仅存勾栏一所”,赤山瓦、北郭瓦和米市桥瓦均“惟存勾栏”。现将南126宋临安城内外的重要瓦子列表6-10如下: 表6-10 南宋临安城内外瓦子 城 内 外 瓦 子 名 称 地 点 南瓦 清冷桥西 城 中瓦 市南坊北 内 大瓦(西瓦) 市西坊内之北 125 《咸淳临安志》卷19“疆域四?市”。 126 《咸淳临安志》卷19。 北瓦(下瓦) 众安桥之南 蒲桥瓦(东瓦) 蒲桥之北 便门瓦 便门外 候潮门瓦 候潮门外北 小堰门外瓦 保安门外东 新门瓦(四通馆瓦) 新吊桥门外南 城 荐桥门瓦 崇新门外章家桥南 菜市瓦 东青门外菜市桥南 钱湖门瓦 钱湖门外省马院前 赤山瓦 步司后军寨前 外 行春桥瓦 行春桥侧 北郭瓦(大通店) 余杭门外北郭税务北 米市桥瓦 米市桥下 旧瓦 石牌头北麻线巷内 作为国都,为了供给皇家宫室、各级官吏、军营部队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127南宋京城内外,又设有许多隶属于各级封建政府机构的仓场库务: 属皇家宫室的有:“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所”(分布在近城内外的十三处大库和远离京城的九处小库),“碧香库”(五处),在府治中门内的“都钱库”,候潮门外浙江岸及椤木教场内的柴场,德胜桥东的籴场(该处今仍有米市巷、米市弄等地名),余杭门外第三闸(清湖第三闸)的瓶场,东青门外北的灰场和铸冶场,等等。 属浙西安抚司的有:在府治的激赏库,荐桥北的回易库,东青门外北的铁场,东青门外北的船场,丰储仓边家渡东的卖酒局,艮山门外的都盐仓,天宗门里的天宗仓,城东北从汤村至盐官、沿杭州湾北岸一带的十二处盐场(另有西兴、钱清两盐场在杭州湾南岸的绍兴府界内),在府治教场内的钱库,等等。 属转运司的有:抽解竹木场(即木税场)八处,荐桥门外的船场,荐桥门外的架阁库,咸淳八年(1272)创于犒赏酒库所之侧的寄收库,转运司内的公使钱酒库,楼店务侧的提领犒赏酒库所,等等。 属临安府的有:余杭门里师姑桥侧于淳 三年(1243)重建、咸淳五年(1269)•重修的镇城仓和常平仓,木场四处,柴场十九处,府衙门左淳 五年(1245)重建的军资库,丰乐桥南嘉熙元年(1237)重建的回易库,淳 五年(1245)改属通判南厅的常平库,府衙东的公使钱库,淳 六年(1246)改建于西教场东北门的公使酒库,淳 六年(1246)移建于教场东北隅、咸淳六年(1270)又移建于玉莲常旧址的甲仗库,公使库内的书板库,各类醋库十二处,白龟池的都作院,以及税务六处:府治东中和坊内的楼店务、(洋)坝头市东大和桥北的都税务、浙江岸跨浦桥南的浙江税务、嘉会门外浙江岸龙山之东的龙山税务、余杭门外淳 六年(1246)重建的北郭税务和江涨桥镇市淳 三年(1243)重建的江涨桥税务,等等。 南宋时期的经济活动场所主要以官司置为主,这与中国历史时期京城皇都的经济发展规律相吻合,因此,在以各类官置为主的经济场所带动下,南宋京城内外的城市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7、祠寺观堂,笼民稳心 在南宋京城的城市建筑中,祠寺观堂引人注目地遍布于全城内外,统治者欲以此借助宗教的力量来笼民稳心,以达到为巩固封建皇权的统治而服务的目的。 南宋京城内外的祠寺观堂分为民间祠寺,道家宫观,佛教的寺院、尼院和庵等。 民间祠寺的数目如表6-11所示: 表6-11 南宋临安城内外民间祠寺 127 《咸淳临安志》卷55“官寺四”。 土神 5 128 16 山川诸神 节义 5 仁贤 6 129寓贤 35 民间祠寺(城内外) 古神祠 9 土俗诸祠 29 东京旧祠 5 130外郡行祠 16 131诸县神祀 2 合计 128 道家宫观的数目如表6-12所示: 表6-12 南宋临安城内外道家宫观 宫观 24 道家宫观(城内外)女冠 8 132道堂 2 合计 34 佛门寺院的数目如表6-13所示: 表6-13 南宋临安城内外佛门寺院 133佛教寺院(城内 ) 61 “自慈云岭郊台至嘉会门泥路龙山” 21 “自龙山、六和塔沿江至南荡富阳县界”46 134“自方家峪至慈云岭” 10 135“自南山净慈至龙井” 42 佛 “自涌金门外至钱湖门” 10 136“自钱塘门路由北山至九里松” 55 教 佛教寺院(城外) “自飞来峰至上竺” 9 寺 “自钱塘门外霍山路扫帚坞至西溪” 21 137 “自钱塘门外流水桥东西马塍至余杭塘西良渚” 36 院 “自嘉会门沿江至城东汤镇上塘” 64 “自太平桥北前沙河至临平上塘” 28 138“自北关门外至临平下塘诸乡” 45 尼院(城内外) 31 139庵(城内外) 13 合492 计 南宋临安城内外的许多寺院,尤其是城外沿西湖周边以及西湖群山内的寺庙,在当时 还具有为行旅者提供食宿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旅馆和饭店。 8、武备兵营,禁城卫皇 128 《咸淳临安志》卷71“祠寺一”。 129 《咸淳临安志》卷72“祠寺二”。 130 《咸淳临安志》卷73“祠寺三”。 131 《咸淳临安志》卷74“祠寺四”。 132 《咸淳临安志》卷75“寺观一”。 133 《咸淳临安志》卷76“寺观二”。 134 《咸淳临安志》卷77“寺观三”。 135 《咸淳临安志》卷78“寺观四”。 136 《咸淳临安志》卷79“寺观五”。 137 《咸淳临安志》卷80“寺观六”。 138 《咸淳临安志》卷81“寺观七”。 139 《咸淳临安志》卷82“寺观八”。 作为京都,南宋临安府(杭州)城内外布署了大量的军队,以保卫皇朝的统治,从而使军营也成为京城城市布局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南宋京城的禁军营寨,最初沿袭五代吴越国和北宋,分京畿“禁军”和地方“厢军”140两类: 禁军的“东南第三将”,“自钱氏纳土之后,准朝廷处分,分屯驻扎(寨在东青门里),有正副将各一,押队官二,元管步军九指挥。”至宣和二年(1120)起,“共见管八指挥,元额四千八十人。”“京畿第二将”,建炎元年(1127),始驻杭州,“有正副将各一,押队官三,共管一十六指挥,元额七千六百六十人。”“兵马钤辖司”,“共管五指挥,元额二千五十人。”巡检司“诸寨土军一十三年,元额共管一千三六十六人。” 厢军在南宋初共有二十六指挥。“列郡有厢禁土军,而行都驻跸以来,周庐设卒,虎旅环屯,故郡兵不加益,惟仍旧额”,自南宋中后期开始增置,分别在开禧二年(1206)、嘉定四年(1211)、嘉定十四年(1221)、淳 四年(1244)、六年(1246)和九年(1249)共“增置潜火军兵总为十二隅七队”,又“招刺强壮、习水精于技艺者五百人,隶忠节指挥。”此外还有城内“城南北厢潜火隅兵”东西南北四壁共一千八百人。又“城外居民繁盛,防虞之事,亦岂容略。”遂于淳 四年(1244)设“城外四隅”东西南北四壁共一千二百人,“仍名差统制官二员,带本府钤路职事,分任四壁防虞之责,并照城内四壁约束,仍隶本府(临安府)节制。” 141 至咸淳年间(1265-1274),南宋京城的兵营分为京畿“禁卫兵”和地方“省院兵”: 禁卫兵有“班直”二十四班,“于皇城司及三衙旧司选补,皆隶殿司”。皇家“内诸司并宫观”等有兵营十九处。“太庙宫观”等有兵营八处。“殿司寨”有“指挥”营寨六处共二千兵士;马、步军寨六十一寨共七万三千兵士;“浙江水军”,“宝 二年(1254)创招二千八百人,咸淳四年(1268)增招七千二百人,以一万人为额,共十寨。”“马军司寨”有“指挥”营寨三处,“额管一千人”。“步军司寨”有“指挥”营寨七处,“额管四千六百人”;马、步诸军寨二十二处,“额管二万三千人”。“左右金吾街仗司”有兵营二处计三百五十人。省院兵有“枢密院亲兵营”四处。 分布于京城内外的马、步兵营寨,与厢坊巷街的民居和仓场库所的房屋相互交错,构成了南宋京城的一大城市特色。一些南宋军营,即使历经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部队营地,如浙江省军区所在地,即为南宋的教骏营、骐骥院、架子营、亲兵营、虎冀营、步司衙、 142牙兵寨等军营。 9、亭楼阁轩,建设园林 经过隋唐吴越国的长期经营,至南宋时,京城临安府(杭州)•城内外的园林建设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其中的楼观、园馆等园林建筑,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南宋京城内外的园林建筑包括建于隋唐以来的“旧治古迹”,包括“坐见海门山”的虚白堂、“气飘闻赤壁,语胜踊黄楼”的中和堂、以“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命名的有美堂、“高明之居”的清暑堂;“岩树罗阶下”的因岩亭、“朱轩野径连”的忘筌亭、“亭阶临水面”的碧波亭、“武林天下奇,巽亭境中绝”的南完巽亭、“左江右湖”的介亭、“直望海门”的清风亭,以及曲水亭和望越亭。此外还有“最超出州宅及园圃”的高斋、“台榭绕官曹”的东楼、“看山倚门户,待月阐东扉”的清辉楼、以及云涛观、石林轩、红梅阁、讲易堂、简乐堂、承化堂、玉莲堂、竹山阁和爱民堂等等。这些古迹,大多数至南宋 140 《淳 临安志》卷6“城府?军营”。 141 《咸淳临安志》卷34“行在所录”。 142 《咸淳临安志》卷1《京城图》。 143仍然存在,但其中的许多亭台已经毁灭,仅剩遗迹而已。 南宋京城内外园林建筑中重要的楼观主要有“去钱塘门一里”、“听水分他界,看云过别山”的望湖楼(看经楼)、有“大佛头缆船石山后”的十三间楼、有丰豫门上的涌金楼、丰豫门外的丰乐楼(耸翠楼)和湖堂、孤山的三贤堂,还有先贤堂、德生堂、江湖伟观、隆礼亭、敦礼亭、崇礼亭、潺爰亭、通远亭、橘园亭、御舟亭、安济亭和浙江亭等。重要的 144园馆主要有水月园、秀野园、真珠园、长桥南园、环碧园、择胜园和湖曲园等。而皇家“苑圃”主要有清波门外的聚景园、嘉会门外的玉津园、新门外之东的富景园、钱湖门外 145南新路口的翠芳园和钱塘门外的玉壶园等。 南宋对西湖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整治,最后使西湖成为闻名中外的著名旅游胜地。与前后历代一样,西湖整治的最大工程主要表现在浚湖以后,如何处理从湖底挖起的淤泥的问题上。从西湖湖底挖起的淤泥最后都堆到西湖中的白堤、和苏堤上。白堤是自然和人 146为作用的综合产物,苏堤乃是苏东坡“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淳 二年 147(1242),赵与 又增筑小新堤,即今苏堤自起第二桥东浦桥之东玉带桥所在的堤。湖中长堤不仅解决了浚湖后处理淤泥的难题,并且为西湖增添了光彩。“西湖十景”景名与“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即今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早期形式)的谚语均在南宋形成和出现。 南宋京城内外的园林建设,反映了当时南宋封建统治阶层偏安东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土地的懦弱无能。但在客观上对后世杭州的旅游事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0、城关郊镇,拓域展势 整个南宋时期,除了绍兴二十八年(1158)增筑东南之外城外,城廓范围没有多大变化,但城区的有效利用面积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区水域面积缩小,二是聚落居民区已渐向城廓外扩展。 宋室南迁驻跸临安后,人口急剧增加,城区人口密度增大,相应地要求居住区域的扩大,因而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更加突出。大量的城市建筑,占据了河流水道的位置。如增筑东南之外城和建造德寿宫时,就填塞了菜市河的南段水道,形成断河头。城中茆山河的湮灭,也是由于大量城市建筑占地的原因。 西湖尽管历代都被圈在城廓之外,但自五代吴越国起,它实际上已经与杭州城市休息相关,成为杭州城市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西岸群山山麓的居民聚落,本为秦汉时期钱唐县的政治中心,自六朝迁往江干柳浦凤凰山麓以来,虽然其地域再未成为杭州城市的中心聚落,但其适宜的生活环境,仍然吸引了大量人口,因此西湖周围的聚落历久不衰,尤其是环西湖周圈近城地区,多为南宋皇室家族以及历代朝廷将相的住宅和园囿。 临安城内外运河是南宋京城内外交通的主脉,对都城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交通经济的吸引力,运河沿线吸引了不少居民,逐渐形成了聚落。此即所谓“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名比一邑”,遂于绍兴十一年(1141)于城北余杭门外六里江涨桥镇(今卖鱼桥)置城北右厢、于城南旧治便门外一里浙江(今南星桥)跨浦桥北(后徙于白璧营)置城南左厢。乾道三年(1167)又在城东一里罗汉院之南设城东都巡检使 148149司,在城西三里赤山之南设城西都巡检使司。“以东厢西厢系御,与南厢北厢对峙”。 143 《淳 临安志》卷5“城府?旧治古迹”。 144 《淳 临安志》卷6“城府?楼观?园馆”。 145 《咸淳临安志》卷13“行在所录?苑圃”。 146 阙维民《钱塘湖白堤与西湖白堤》,《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147 《咸淳临安志》卷32“山川十一?湖上”。 148 《乾道临安志》卷2“城南北两厢”。 149 《淳 临安志》卷6“厢隅”。 而城南龙山闸的白塔桥(即于1997年被拆的南大通桥前身),当时已经成为从浙江水道进入临安城的交通口岸。元代人所记载的一首题壁诗,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景:“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今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披阅。有人题于壁曰:白塔桥边卖 150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此“题壁诗”又载为: 151“白塔桥边卖地经,长程短堠甚分明,如何只到临安住,不说中原有几程,” 诗中所谓的“地经”,即在题记中所述的《朝今里程图》,相当于今天的交通地图。有 152学者认为,此诗是题在“地经”上的,但从题记中“有人题于壁”的记载看,应该题在 153某处墙壁上。此诗中最后一句,有人记为“不数中原有几程,”未知其说出自何处, 如前所述,南宋京城外的集市贸易场所也分布甚广。并形成城北的江涨桥镇、城东的临平镇、 154范浦镇和汤村镇,成为南宋京城的卫星城镇。 南宋京城临安府(杭州)的城市发展,是杭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时期之一,它在隋、唐和五代吴越国的基础上,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改造,对后世的杭州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南宋的文字史料流传至今较多,为今天研究南宋京城临安的历史地理,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但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实地考察和考古发现,坚持实事求是,切不可片面夸大和随意解释。 150 (元)李有《古杭杂记》。《武林掌故丛编》第一集。 151 (元)刘一清撰《钱塘遗事》卷一。注:《武林掌故丛编》本有题识“驿路有„„题于壁曰”句,但在席世臣所订的“帚叶山房”本(嘉庆已未年(1799)镌)中无此题识。 152 王士伦《杭州文物与古迹》,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25页。 153 林正秋《杭州历史文化研究》,杭州出版社,1999年,第195页;王士伦《杭州文物与古迹》,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25页。 154 《咸淳临安志》卷20“疆域五?诸镇”。
/
本文档为【06、南宋临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