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2017-12-22 50页 doc 215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绪论 一、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目的和任务 1. 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 2. 中药材生产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 生物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以亲缘关系为线索,根据生物科属亲缘相近,一般含有近似成分的规律,寻找类似疗效的中药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扩大药用部位 老药新用 人工栽培、养殖 人工合成...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绪论 一、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目的和任务 1. 中药材质量规范化。 2. 中药材生产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 生物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以亲缘关系为线索,根据生物科属亲缘相近,一般含有近似成分的规律,寻找类似疗效的中药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扩大药用部位 老药新用 人工栽培、养殖 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 组织培养、生物(生物技术) ◎ 药物(Medicine, Drug):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 中药材(Chinese crude drugs):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 饮片(decoction pieces) :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 ◎ 草药(Herbal medicines):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 ◎ 生药(crude drugs):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 生药学(Pharmakognosie, Pharmacognosy):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化学成分和分析鉴定的一门科学。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教学研究实践,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drug):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价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断标准的体现。 二、 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1. 《神农本草经》: 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成书秦汉时期,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2. 《神农本草经集注》 梁代 陶宏景编著。增加药物365种,载药730种。 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 3. 《新修本草》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质的本草。唐代苏敬、李勣等人编写,载药850种。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 4. 《证类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宋代唐慎微编写,载药1746种,新增628。 5.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 按药物属性进行分类,是自然分类的先驱。 载药量最多;对中外医学和生物学有很大影响。 6. 《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赵学敏编写。拾遗补正《本草纲目》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 三、 生药学的起源和我国生药学发展 传统的本草学时期。 1. 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1 商品的生药学时期 现代生药学发展新时期。 2. 我国生药学发展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 1.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4. 按药理作用 5. 其它分类法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 1. 生药的记载大纲 名称--来源或称基源 --植(动)物形态 -- 采制--产地--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2. 生药的拉丁名 意义:国际上通用的名称,能为世界各国学者所了解,因此具有国际意义,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组成:药用部位的名称(主格、第一格)+生药名(属格、第二格) 生药名的命名有多种形式: ◎ 原植(动)物的属名。一个属中的不同种作为一种生药入药时。 ◎ 原植(动)物的种名。一个属中的只有一种生药入药时。 ◎ 兼用原植(动)物的属名和种名,用以区别同属他种来源的生药。一个属中的不同种分别作为不同生药入药时。 ◎ 直接用原植(动)物的属名或种名。菌藻类生药、完整动物制成的生药、动植物的干燥分泌物、汁液等无组织的生药。 ◎ 矿物类生药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原矿物拉丁名。 1.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 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第三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第一节 生物的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一、植物的新陈代谢 二、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 1. 有效成分(active substances):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2. 辅成分(adjuvant substances):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时候,它们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无效成分(inactive substances):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它们包括纤维素、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 一 糖类及苷类 (一)糖类(suger,saccharides):又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1. 分类:? 单糖 ? 低聚糖 ? 多糖 2. 糖类成分的鉴别 Fehling试验:生药水浸液, Fehling试剂 , 沸水浴加热 , 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检查还原性糖类)。 2 Molish试验:生药水浸液,加-萘酚试剂数滴,摇匀后沿管壁滴加浓硫酸,若有糖类成分与苷类存在,则在二液面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 (二)苷类:苷(glycosides)又称苷、配糖体或糖杂体(heteroside),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化合物以苷键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1. 分类: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O-苷、S-苷、N-苷和C-苷等类型,在自然界存在最多的是O-苷。苷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aglycon)。 二、皂苷:又称皂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苷类,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泡沫试验、溶血试验、醋酐-硫酸反应、三氯醋酸反应。 三 强心苷:一类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具有强心生理活性的甾体化合物。 鉴别反应:α-去氧糖的显色反应、Keller-Kiliani(K-K)反应、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四 生物碱类:一类存在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中,大多具显著生物活性的含氮的碱性化合物。氮通常在环中。鉴别反应: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性水溶液中,能与一些特殊的试剂(生物碱沉淀剂)作用,生成沉淀。 五 醌类:中药中存在的蒽醌衍生物主要是羟基蒽醌和它们的苷。大多数的蒽醌苷是蒽醌的羟基与糖缩合而成。鉴别反应:与碱的显色反应:羟基蒽醌类能溶解于碱溶液中,而显红色或紫红色,加酸后颜色消失,若再加碱又显红色。 六 香豆素类:又称香豆精(coumarins),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有特异香气,具有挥发性。在日光或可见光下有荧光。鉴别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生药粉末用甲醇提取,滤液中加7%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与10%NaOH的甲醇溶液各数滴,水浴微热,冷后,用稀盐酸调节pH至3,4,加1%三氯化铁试液,溶液显红色或紫色。 七 黄酮类:是一类具有2-苯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分子上有一个酮式羰基,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为黄碱素或黄酮。鉴别反应: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见的反应。将生药的乙醇提取溶液,加入镁粉少量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1,2min(必要时微热),则显红色。 八 挥发油类:又称精油,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九 木脂素类:又称木脂体,是一类由二分子苯丙素衍生物(C6-C3)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十 其他成分 鞣质类: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可用来鞣皮。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一、 目的和意义: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二、 内容: 1. 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 制定生药质量标准,保证生药标准化 3. 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生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 一、 生药的取样 i. 检品登记:日期、产地、规格、包装情况等。 ii. 取样原则: 1. 贵重药材、小于5件的一般药材逐渐取样。 2. 普通药材5,99件的,取5件;100,1000件的,按5%取。 iii. 取样量:一般生药每一个包件取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取5,10g。 iv. 抽取平均取样量:即最终供试样品量=1/3实验分析+1/3供复合+1/3作为留样保存。 二、 杂质检查:生药中混存的杂质,包括与生药来源相同但入药部位不同的杂质和来源不同的杂质。 1. 水分测定(粉末要求粉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 3 ? 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含少量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 2. 灰分测定(粉末要求粉碎过2号筛) ? 总灰分 定义:生药经过灰化后留下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成分。 分类:生理灰分:药材本身含有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成分;外来灰分-外来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成分。 ? 酸不溶灰分 定义:在总灰分中不溶于稀盐酸的灰分。 测定条件:当药材本身含有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成分较高时。 试剂:稀盐酸,硝酸银;无灰滤纸。 三、 真实性鉴定(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 1. 原动(植)物鉴定(基源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plant) ? 目的:确定生药正确学名,保证应用中品种的真实性。 ? 方法:观察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 2. 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 看:仔细观察生药形态、大小、色泽、面特征及断面特征,并以简单的术语来表示。 ? 摸:用手触摸药材,以判断药材的质地及断面情况。如:粗糙、光滑、软硬、结松、轻重、韧脆、绵性、柴性、粘性、油性、角质等。 ? 尝:用舌尖接触药材表面或取少量入口咀嚼感觉味道。酸、苦、甘、辛、咸、涩、淡。 ? 闻:直接嗅闻完整药材或剥碎、揉搓、折断时的气味来判断。 ? 水试:利用药材在水中产生的浮沉、溶解、颜色变化、膨胀性、及水的透明度、旋光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的方法。 ? 火试:药材燃烧时产生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等现象鉴别药材的方法。 3. 显微鉴定(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其成方制剂中药材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 显微制片技术 ? 常用的封藏剂 ? 细胞壁性质检查 ? 细胞内含物的显微化学实验 4. 理化鉴定(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鉴别生药的方法。 ? 显微化学法:将生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或产生特殊的颜色,从而进行鉴定。 ? 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凝点、熔点等。对于油脂类、挥发油及树脂类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微量升华法: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升华物的形状、颜色等及化学反应,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 荧光分析:利用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可见光下能产生荧光的性质,通过荧光鉴别药材。 ? 分光光度法: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物理化学方法,也是生药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 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气相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 5. 生物检定:又称生物测定,是利用药物对于生物(整体和离体组织)所起的作用,以测定药物的效价或作用强度的一种方法。它以药理学为基础。 四、含量测定 1. 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主要为药效物质基础及有毒成分。 2. 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粉末要求粉碎过2-3号筛):适用于含挥发油的生药。 4 3. 浸出物的含量测定:某些生药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含量测定,而浸出物的指标能明显区别生药 五、 第三节 生药鉴定的新方法 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一、采收期的确定 确定药材适宜的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单位面积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确定适宜的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2(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是其最适宜采收期。 3( 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最适宜采收期。 4(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单位面积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位面积产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二、一般采收原则 1(植物药的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皮类 树皮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叶类和全草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花类 ?在含苞待放时采收(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在花初开时采收(红花、洋金花);?在花盛开时采收(菊花、番红花)。 果实种子类 ?果实类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少数采收幼果(枳实、青皮);?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藻、菌、地衣类 根据实际情况采收。 2(动物药的采收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采收。 3(矿物药的采收原则 随时采收。一般结合采矿。 三、采收方法 1(采挖:适用于根与根茎类生药; 2(收割:适用于全草与花类生药; 3.采摘:适用于果实、种子、部分花类生药; 5(击落:适用于高大的木本或藤本的果实、种子类生药; 6(剥皮:适用于皮类生药。 四、采收中注意事项 1.保护资源,合理采挖; 2.兼顾各自的适宜采收期; 3.保证种群的繁殖生长。 第二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1( 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 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需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 3( 降低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有的药材毒性大,通过浸、漂、蒸、煮等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有的药材表面有 5 大量的毛状物,服用时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粘膜,引起发炎或咳嗽,如狗脊、枇杷叶等。 4( 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 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二、产地加工方法 1(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等处理后,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1)白芍、明党参煮至透心;(2)菊花、天麻、红参蒸至透心;(3)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 4(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 "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厚朴、杜仲、玄参)。 5.揉、搓 使药材皮、肉紧贴,不致空松。 6(干燥 (1)干燥的目的 除去药材中的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2)干燥的方法 晒干、烘干、阴干。一般生药干燥后含水分:8%,11% (3)生药干燥中新技术: ?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 三、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 1.根与根茎类生药:一般采挖后经过挑选、洗净泥土,迅速干燥。 2.皮类生药:一般修切成一定大小后晒干。 3.叶类全草类:含挥发油的生药,阴干。草类一般先捆扎,再干燥。 第三节 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一、生药在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 虫蛀:虫蛀是指生药被成虫蛀蚀的现象。多发生在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的生药中。 ? 发霉:即霉变,是指生药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霉菌所致的发霉现象。 ? 泛油:习称走油,生药中所含的挥发油、脂肪油、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的情况下,表面变软、粘结、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生药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可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 变色:是指生药色泽发生变化,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有些药物颜色由鲜艳变暗淡。 ? 气味散失:主要是指生药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过久气味散失或变淡。 ? 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而失去结晶水的变化。 ? 潮解:是指固体生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 粘连:是指固体生药因受热发粘而连接在一起的现象。 ? 腐烂:主要是一些新鲜生药,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腐烂变质的现象。 二、生药的贮藏 1( 生药的仓贮养护特点 (1)品种资源丰富,特性各异;(2)气候环境的影响;(3)贮藏期的影响。 2. 主要养护方法 6 (1)控制温度 (2)控制湿度 (3)除湿养护法:采用通风、吸湿防潮等方法,消除害虫和霉菌的滋生条件。 (4)密封养护:使药物与外界环境隔离。既消除了害虫、霉菌的滋生条件,又避免了气味散失、泛油、吸潮、风化等现象的发生。 (5)对抗贮存: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或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虫、防霉菌的作用。 3. 现代养护技术 (1)气调养护技术:降低氧气或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以杀死害虫和霉菌; (2)应用除氧剂养护中药; (3)60Co-γ射线辐射杀虫灭菌。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炮制,在历史上又称为“炮炙”、“制造”、“修治”、“修事”。 1(中药炮制学:研究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2(中药炮制专著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1、提高净度 净选工序,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 2、增强药物疗效 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6、矫臭矫味 7、便于调剂制剂 8、利于贮运 第三节 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一、 一般修制 1.拣:指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 2.筛:根据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通过不同规格的筛,除去杂质或分档。 3(簸: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质量不同,将杂质除去或分开轻重不同之物。 4.揉:使质脆而薄的药材成细小碎片,如桑叶。 5.拌衣: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于药物上,以起一定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神、青黛拌灯心草。 6.去毛:有些药物表面或内部常着生许多绒毛,服后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用,故需除去,消除其副作用。 (1)刷去毛,如枇杷叶;(2)刮去毛;(3)燎去毛,如鹿茸;(4)烫去毛,如马钱子;(5)炒去毛。 7.磨:利用摩擦力来粉碎药材。 8.碾捣:一些矿物、动物、植物类药物由于质地特殊或形体较小,不便切制,均需碾或捣碎,使其充分发挥疗效,如自然铜、牡蛎、芥子等。 9.制绒:某些药物碾成绒状以缓和药性,如麻黄制绒,发汗作用缓和,适用于老幼体弱者。 二、水制 1. 洗:除去杂质,多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 2. 淘:种子或果实细小的药材。淘洗除去杂质。如牛蒡子 3.漂法:多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如川乌、 天南星、肉苁蓉、紫河车等。 7 4.泡法:多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如天花粉、乌药、龟板等。 5.飞 :使药材成为细粉,多用于矿物类药材。 (1)水飞: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水飞朱砂。 (2)火飞:飞硼砂炒成细粉。 6.去心:某些药材的木质心不入药用,将心除去。如牡丹皮、远志等。 三、火制 1(烘:将药材置于近火处或利用烘房或烘箱,使所含的水分徐徐蒸发。如芙蓉花。 2(焙:用文火烘干,不需经常翻动。如焙水蛭、焙土鳖虫。 3.炒:一般是将药材放在铁锅中翻动加热。 (1)清炒 ?炒黄: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 ?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炒炭: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 (2)加辅料炒: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4(烫:炒法一种,温度较高,一般200,300。C。 5. 煅法:改变药物原有性状。 6、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常用淬液有醋、酒、药汁等。如:煅赭石。 7.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抄的炮制方法。 方法 用液体辅料,并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8.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肉豆蔻、诃子、葛根);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肉豆蔻、诃子、葛根);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脂(木香)。除去部分挥发油和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四、水火共制 1.煮法:药物与辅料拌匀后,加水煮至辅料吸尽。 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洁净药物。 清水煮(如川乌、草乌),药汁煮(如附子),还是用固体辅料煮(如藤黄),主要是降低毒性,珍珠用豆腐煮主要是为了除污。 2.蒸法: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地黄、何首乌、大黄等);减少副作用;保存药效,利于贮存;便于软化切片(黄芩)。清蒸、酒蒸、醋蒸。 3. 燀法:是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的方法。 目的:破坏药物中的酶,提高药效(苦杏仁);利于分离药用部位。 五、其他制法 1.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工艺程序,反复炮制至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如姜制半夏、胆汁制南星。 2.发酵法:将净选或处理后(杀虫、杀菌)的药物,利用酶的催化分解作用,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养料而发酵成曲。如六神曲。 3.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去油制霜(巴豆霜、千金子霜);?渗出制霜(西瓜霜);?升华制霜(信石);?煎煮后成粉渣而成霜(鹿角霜)。 4(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浸泡,发芽的方法。如麦芽。 8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机制 中药炮制前后一般主要表现:生泻熟补、生峻熟缓、生毒熟减。 1(巴豆;2(大黄 ;3(马钱子 ;4.川乌;5(斑蝥;6.黄芩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生药的资源概况 一、 "资源"是指可供利用的天然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 矿物药资源。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有12807种以上。许多药材由于有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劳动人民的精心培育,质优而高产,有道地药材之称。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甘肃的当归、大黄等。享誉国内外。道地药材也代表了药材的质量。 药用植物 11146种 87, 药用动物 1581种 12% 药用矿物 80种 不足1% 二、 广义的生药资源,还包括栽培和饲养的药用植物和动物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生物个体和活性有效物质。 三、 道地药材系指具有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各省、市、自治区的中药资源( 7大区) 1.西南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西藏 2.中南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6省 3.华东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6省及上海市 4.西北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5.东北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6.华北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7.港澳台区 道地药材:是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中药。 一般在药材名称前冠以产地, 如:川贝母、川黄柏、西宁大黄、宁夏枸杞、杭麦冬、亳白芍、关龙胆等。 1、川药类: 四川的黄连、川芎、厚朴、川贝母、附子、大黄等。 2、广药类: 广西:蛤蚧、肉桂、罗汉果、石斛,广东:藿香、砂仁、槟榔、高良姜、巴戟天等。 十大广药:巴戟天、广地龙、高良姜、化桔红、金钱白花蛇、春砂仁、广佛手、 广陈皮、沉香、广藿香。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 3、云药类: 云南的三七、云木香, 4、贵药类: 贵州的吴茱萸杜仲、天麻 5、怀药类: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 6、浙药类: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麦冬、温郁金。 7、关药类:东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 辽细辛、关黄柏, 8、北药类:内蒙古的甘草、黄芪,山西的党参、麻黄,河北的酸枣仁,山东的金银花、北沙参、阿胶、蟾酥, 9、西北药类:青海的大黄,冬虫夏草,宁夏的枸杞子、银柴胡,甘肃的当归 10、江南药类:江西、湖南的枳壳,福建的泽泻,安微的白芍、牡丹皮、菊花,江苏的薄荷。 11、藏药: 附: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 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9 三级、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 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石斛、阿魏、连翘、羌活。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析与途径 一、利用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资源。 二、从历代医书、本草记载中发掘新药源和开发新药。 三、从民族药、民间药中开发新药资源。 四、提取生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开发新药。 五、以某些药用植物成分作为新药的半合成原料或改造其化学结构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新药 物。 六、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和活性物质。 第三节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注册的程序及要求 1. 立项 2. 临床前研究 3. 临床实验的申报及审批 4. 临床研究 5. 新药生产的申报与审批 6. 新药监测期的管理 10 第八章 藻、菌类生药 海藻 Sargassum 1. 马尾藻科(Sargassceae)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Harv() Setch(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 2. 性状鉴别 大叶海藻 小叶海藻 性状 主杆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侧枝具细小小叶海藻 体较小,长15~40cm。 的刺状突起。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叶条形或 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细匙形,先端膨大、中空。气囊腋 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球形或卵球形,生,囊柄较长,气囊球形或纺锤形。 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习称“灯笼泡”;质较硬。 质脆,水浸后膨胀,肉质,粘滑。 气味 气腥,味微咸。 冬虫夏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 [性状鉴别] 药材由虫体与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20,30条环纹;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表面由1列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生于凹陷的子座内;?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2,8个线形的具横隔膜的子囊孢子;?子座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 [化学成分]含粗蛋白、D一甘露醇(即虫草酸)、核苷类(如腺苷)、虫革多糖等。 [附注] ? 混淆品: ? 蛹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习称北虫草。虫体为椭圆形的蛹。 ? 亚香棒虫草,虫体似蚕,外表类白色,子座单生或分歧,表面黑色,有纵皱或棱。 ? 凉山虫草,虫体较粗大,表面棕褐色,被锈色绒毛,子座细长,头柄无明显区别。 ? 伪品: ?用唇形科植物地蚕及草石蚕的块茎伪充。略呈梭形,外表淡黄色,有明显的环节,稍有纵皱纹,无子座。 ?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模压加工伪充。其形态大多相似,虫体光滑,环纹明显,断面白色,体重。 2(茯苓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产地]主产于安徽、云南和湖北。 11 [采收加工]用“发汗”方法加工,规格有“茯苓个”、“茯苓皮”及“茯苓块”等。 [性状鉴别]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颗粒性,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茯神);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显微鉴别] 粉末:?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水合氯醛液装片,团块逐渐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浅棕色(外层菌丝);?粉末加-萘酚及浓硫酸,团状物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化学成分]?主含β一茯苓聚糖;?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如茯苓酸等;?麦角甾醇等。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茯苓次聚糖则显抗肿瘤活性。 3(猪苓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产地]主产于陕西、云南。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质地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面;断面细腻,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粉末:?菌丝团大多无色,少数棕色(外层菌丝),菌丝细长,弯曲,有的可见横隔,有分枝或呈结节状膨大;?草酸钙结晶众多,呈双锥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有时可见数个结晶聚集在一起。 [化学成分] 含猪苓聚糖、麦角甾醇、粗蛋白等。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灵芝 Ganoderma :1. 多孔菌科真菌灵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 (Fr.) Lloyd的干燥子实体。 第九章 蕨类生药 绵马贯众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e 1. 为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2. 性状鉴别 a) 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b)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c)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d)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1.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植物体(孢子体)发达,胚珠裸露,产生种子,配子体退化,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具多胚现象 2. 含有的化学成分: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及挥发油等。 3. 常见生药:银杏叶、麻黄等。 12 侧柏叶 Platycladi Cacumen 1. 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 2.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以夏、秋季采收者为佳,剪下大枝,干燥后取其小枝叶,扎成小把,置通风处风干。 3. 产地:主产河北、山东。 4. 性状鉴别:多分枝,枝长短不一,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排成4行,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5. 功效:性寒,味苦、涩。能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等。 麻黄 Ephedrae Herba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鉴别] ?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 中麻黄:多分枝,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 ? 饮片(生麻黄):呈细圆柱形的短段;外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节上有2,3裂片的膜质鳞叶;切面平坦,木部黄白色,髓部棕红色,撕碎面呈颗粒状;膜质鳞叶三角形,灰白色,基部联成筒状,红棕色;质脆;气微,微涩、微苦。 [显微鉴别] ? 草麻黄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外韧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环髓纤维偶见;?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 中麻黄茎横切面:?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 木贼麻黄茎横切面:?维管束1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 草麻黄粉末:?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纤维木化或非木化,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主要是1一麻黄碱,其次是d一伪麻黄碱。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3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小。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3 细辛 Asari Radix et Rhizoma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i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状鉴别: 大黄 Rhei Radix et Rhizoma 1.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t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2. 采收加工:10-11月间地上部位枯萎时,或4-5月未开花前采挖生长三年以上的植物地下部分。 3. 产地: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陕西。 4. 性状鉴别(掌叶大黄)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黄(红)棕色。质坚实;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皮部极狭,可见暗色形成层环纹、棕红色射线;髓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5. 显微特征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与皮层大多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斜方形网状纹理;质坚实。横断面淡橙红色,有颗粒性;髓宽广,散有多数外木式异形维管束(星点),形成层类圆形,射线星芒状;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草酸钙结晶。 根横切面:无髓、无星点。 粉末 棕黄色;草酸钙大形簇晶众多;网纹、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大多圆球形 6. 化学成分: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以及双蒽酮苷,为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双蒽酮苷作用最强,包括番泻苷(sennoside)A,F,其中番泻苷A泻下作用最强。 7. 理化鉴定 ◎荧光鉴别:将大黄的95,乙醇提取物点于滤纸上,置紫外灯下显浓棕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检查土大黄苷)。 ◎ 微量升华:微量升华得黄色针晶,高温则得羽状结晶,加氢氧化钠等碱液溶解并显红色( 羟基蒽醌类反应)。 ◎显色反应 : ◎薄层层析: 8.. 混淆品: ◎ 同属植物河套大黄R. hotaoense. 华北大黄R. franzenbachii. 及天山大黄R. wittrochii.等的根及根茎曾作大黄用。根茎均无星点。 ◎ 同属植物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 的根及根茎为藏药,根茎有星点。 以上混淆品均含有土大黄苷(rhaponticin),新鲜断面在紫外灯下显亮蓝紫色荧光。 何首乌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1.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块根。 2.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块根,洗净,切去两端,大的块根可再对半剖开,或切片晒干为生首乌。 ◎ 用黑豆汁拌匀,炖或蒸制成制首乌。 3. 产地: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 4. 性状鉴别: ◎ 块根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凹凸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 孔;质坚实而重,横切面淡红棕色,粉性,皮部常有 “云锦花纹”,中央为一较大的中柱。 ◎ 制首乌为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表面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角质样,褐色或黑色。 5. 理化鉴定 ◎ 蒽醌类化合物反应; ◎ 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加碱液显红色。 14 牛膝 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 来源:苋科植物重齿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因产于河南,由称为怀牛膝。 1.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用硫磺熏2次,经顶端切齐,晒干。 2. 性状鉴别:根细长圆柱形,有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扭曲的纵皱纹,有细小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稀疏细根断痕;质地坚脆,折断面平坦,微呈角质样,中央有细小黄白色木心,周围有2-4轮维管束小点。 黄连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生药分别称为味连、雅连和云连。 [产地]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云连主产于云南和西藏。味连为商品主要来源。 [性状鉴别] ? 味连:多簇状分枝,常弯曲互抱,形如鸡爪;表面灰黄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的节间较长,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残留褐色鳞叶;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或橙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 雅连:多为单枝,微弯曲,略呈圆柱形;“过桥”较长。 ? 云连: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表面棕黄色,有“过桥”;折断面较平坦,黄棕色。 [显微鉴别] ? 味连根茎横切面:?木栓层;?皮层较宽,石细胞鲜黄色,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木化,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或偶见少量石细胞;?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 ? 雅连根茎横切面: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多数石细胞群。 ? 云连根茎横切面:皮层、中柱鞘和髓部均无石细胞。 ? 味连粉末:?石细胞黄色,类方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壁厚,层纹、孔沟、壁孔明显;?中柱鞘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梭形,壁厚;?木纤维鲜黄色,较细长,壁稍厚,有稀疏点状纹孔;?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细小导管,淀粉粒,木栓细胞等。 ? 雅连粉末: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多,较大。 ? 云连粉末:无石细胞和中柱鞘纤维。 [化学成分]三种黄连均含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呈盐酸盐存在;黄连碱和表小檗碱是黄连的特征性成分。 [理化鉴别] ? 黄连乙醇提取液加稀盐酸与含氯石灰少量,显樱红色(检查小檗碱)。 ? 黄连乙醇提取液加没食子酸乙醇溶液及硫酸数滴,显深绿色(检查小檗碱)。 ? 取粉未少量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放置片刻后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4)薄层层析 [含量测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 川乌 Aconiti Radix 1.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主根(母根) 2. 采收加工:一般于栽后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将子根与母根分开,洗净泥土、须根。母 15 根晒干称川乌。子根习称泥附子。 3. 产地:主产于四川、陕西。 4.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可见多角形形成层环纹;气微,味辛辣、麻舌。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 盐附子:圆锥形,形较大,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体重,横切面灰褐色。 气微,味咸而麻 黑顺片:系纵切片,上宽下窄,具棕黑色皮,剖面暗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白附片:形似黑顺片,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 白芍 Radix Paeoniae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煮至透心,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或先煮,后刮外皮,晒干。 [性状鉴别] 生药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隐约可见横长皮孔及纵皱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类白色或微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而酸。 [显微鉴别] 粉末: ?草酸钙簇晶较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有的一个细胞中含2至数个簇晶,含晶细胞常纵列成行;?木纤维长梭形,壁厚;?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团块。 [化学成分]?主含芍药苷;?苯甲酸;?鞣质;?挥发油。芍药苷为解痉、镇痛、抗炎有效成分,白芍总苷有抗肝损伤作用。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以芍药苷为对照品。 [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 【附】赤芍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褐色,粗糙,有须根痕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化学成分]? 芍药苷;?苯甲酸;?鞣质。 威灵仙 Clematidis Radix 1. 来源:毛茛科植物中华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 2. 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 3. 性状鉴别: ◎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上端残留茎基,两侧及下方着生多数细长的根; ◎ 根细略弯曲,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微细纵皱纹,有时皮部脱落露出淡黄色木部;质硬脆,断面木部类方形。 16 防己 Stephaniae Tetrandrae Radix 1. 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干燥根。 2.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断或纵剖开,干燥。 3. 产地:商品药材常称粉防己,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4. 性状鉴别: ◎ 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形或块状,常弯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而成结节状; ◎ 表面淡灰黄色,可见残存的灰褐色栓皮,有细皱纹,具明显横向的皮孔样突起,长达2.5cm,有时皮部脱落,露出弯曲的导管束条纹,纵剖面黄白色,有导管束条纹; ◎ 质坚实,断面平坦细腻,灰白色,粉性,木部占大部分,导管束作放射状排列; ◎ 气微,味苦。 厚朴 Magnoliae Cortex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凹叶厚朴(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福建、湖南。以四川、湖北所产质量最佳,称“紫油厚朴”;浙江产者质量亦好,称“温朴”。 性状鉴别: 干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具皮孔及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有细密纵纹理,指甲刻划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偶见光亮的小结晶。 根皮(根朴):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 枝皮(枝朴:单筒状,质脆,易折断。 气味 气香、味辛辣、微苦 显微特征 横切面(干皮) 木栓细胞多列,栓内层2,4列石细胞;皮层有石细胞群和油细胞散在,有的石细胞分枝状;韧皮部纤维成束;薄壁细胞稀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并含淀粉粒。 粉末 药用厚朴:石细胞类长圆形、类多角形或分枝状;纤维多成束,壁极厚,木化,孔沟不明显;油细胞多单个散在,类圆形或椭圆形,含有黄棕色油滴状物;偶见细小草酸钙方晶、木栓细胞。 凹叶厚朴:分枝状石细胞长;纤维边缘锯齿状;油细胞较少见 辛夷 Magnoliae Flos 1.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花蕾。 2. 产地:主产四川、河南、湖南。 3. 性状鉴别:花蕾呈倒圆锥形,似毛笔头;苞片2~3层,每层2片,苞片外表面密披灰白色至黄绿色茸毛,内表面紫棕色,无毛。花被片9或10~15(武当玉兰),棕色,外轮3片呈萼片状。雄蕊和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体轻,质脆,易碎。有特殊香气,味辛、凉、稍苦。 五味子 Schisandrae Fructus 5.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中华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6. 采收加工: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柄和杂质。 7. 产地: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 17 8. 性状鉴别:果实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球形或扁球形,油润,有网状皱纹;种子1,2粒,种皮硬脆,富油质。果肉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微咸而辛。 9. 显微特征 横切面 外果皮1层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间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1层小细胞。种皮外表皮1层栅栏状石细胞,其下为3,4层较大的石细胞,再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1层,长方形,含棕黄色挥发油;种皮内表皮1层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 暗紫色;种皮外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或长多角形,孔沟极细;种皮石细胞呈类多角形、不规则形,纹孔较大而密;果皮外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角质线明显,有油细胞散在。 10. 药理作用:适应原样作用;抗肝损伤作用;抗氧化作用;中枢调节作用;呼吸兴奋作用 ;改善心脏功能、强心作用。 11. 性味功效:性温,味酸,甘。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咳虚喘、遗精、自汗、盗汗、久泻、神经衰弱、肝炎。 肉桂 Cinnamomi Cortex 1.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桂树( Cinnamomum cas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 2. 采收加工:根据生长年限、采制部位、方法的不同有: ◎ 油桂筒(广条桂):5-6年树皮、枝皮,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 ◎ 企边桂:剥取10余年生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晒干。 ◎ 板桂:将老树干离地30cm处,作环状剥皮,木夹中压成长板状。 ◎ 桂心: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栓皮。 ◎ 桂碎:加工过程中余下的块片。 3.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 4. 性状鉴别: ◎ 形状:“企边桂”浅槽状,“油桂筒”多呈筒状,长30~40cm, 宽或直径3~10cm, 厚0.2~0.8cm。 ◎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地衣斑; ◎ 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 质地:硬而脆,易折断。 ◎ 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而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之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带)。 ◎ 气味:气香浓烈,味甜、辣。 5. 显微特征 横切面 ◎ 木栓层: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 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分泌细胞。 ◎ 中柱鞘: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 ◎ 韧皮部:占皮厚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 ◎ 内含物: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草酸钙针晶。 粉末 ◎ 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木化,纹孔不明显。 ◎ 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 ◎ 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 ◎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 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8. 理化鉴定:取粉末0.1g, 加氯仿1ml浸渍, 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 待挥干,滴加10,盐酸苯肼试液1滴,加盖玻片,显微镜下可见桂皮醛苯腙杆状结晶。 9. 含量测定: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按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 18 少于1.2%(ml/g);照HPLC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桂皮醛不得少于1.5%。 10. 药理作用:壮阳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扩血管作用;抗溃疡作用;增强消化机能,排除肠道积气;抑菌作用。 11. 性味功效:性大热,味辛、甘。能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 延胡索 Corydalis Rhizoma 1. 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的干燥块茎。 2. 采收加工:5-6月植株枯萎5-7天后采挖块茎,洗净,入沸水中煮3-6分,至块茎内部无白心,捞出,晒干。 3. 性状鉴别: ◎ 形状:不规则扁球形或倒圆锥形,直径0.5,1.5cm。 ◎ 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网状细皱纹,上端有略凹的茎痕,底部中央略凹呈脐状,有圆锥状小凸起。 ◎ 质地:坚硬。 ◎ 断面: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 气味:气微,味苦。 板蓝根 Isatidis Radix 1.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 2. 性状鉴别 性状 ?根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明显的横长皮孔样 突起。?根头稍膨大,顶端有盘状凹陷的茎基痕,四周有呈轮状排列的灰绿色叶 柄痕。?质坚脆,断面皮部浅棕色,形成层环深棕色,木部黄色,粉性。 气味 气微,味微甜、涩。 大青叶Isatidis Folium:为菘蓝的干燥叶。 性状 ?叶多皱缩,有时破碎仅剩叶柄。?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暗绿色,先 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延成翼状叶柄。?质脆易碎。?气特殊,味微酸、 苦涩。 青黛Indigo Naturalis: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叶经水提、石灰处理等加工所得的干燥粉末或多孔性团块。深蓝色,质轻,易飞扬。主含靛蓝5%~8%, 靛玉红约0.2%等。靛玉红具抗癌活性。性寒、味咸;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青黛与 靛玉红治疗白血病有较好效果。 杜仲 Eucommiae Cortex 1. 杜仲科植物杜仲树Eucommia ulmoedes Oliv..的干燥树皮。 2. 产地:湖北、四川、贵州、陕西。 3. 性状鉴别: 性状 ?树皮呈扁平板状,少数为卷片,厚1-7mm。?外表皮淡灰棕色,有不规则综槽及裂纹,并有斜方形皮孔,刮去部分栓皮者表面较平坦。?内表面紫褐色,光滑。?质脆,折断面有绵密具弹性的银白色橡胶丝相连 气味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留物。 4. 化学成分:含杜仲胶约20%;木脂素类,如杜仲素A;环烯醚萜类,如杜仲苷、京尼平等;三萜类,如白桦脂醇、熊果酸等;有机酸类,入咖啡酸、绿原酸等。 山楂 Crataegi Fructus 1.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 E. Br.或羽裂山楂C. pinnatifida 19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2. 产地:主产于山东,产量大,品质佳。 3. 性状鉴别 类球形,直径1~2.5cm。表面深红色,有光泽,布满细小白色斑点,顶端有凹窝,边缘有宿萼,基部有细果柄或柄痕;种子5枚,弓形。饮片通常横切,呈圆片形,果肉深黄色至淡棕色,中部横切片可见浅黄色种子5粒,但种子多脱落而中空。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4. 化学成分 有机酸类 ?三萜类:熊果酸、齐墩果酸。 ?其他:山楂酸、苹果酸、氯原酸、咖啡酸、柠檬酸等。 黄酮类 槲皮素、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等。 5.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苦杏仁 Armeniacae Amarum Semen 1. 蔷薇科植物野杏(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 sibirica L.、东北杏P. 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2. 性状鉴别 性状 ?呈扁心形。?黄棕色至红棕色。?珠孔位于尖端,近尖端边缘有短线形种脐,钝圆一端较肥厚,有椭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线形种脊,自合点散出数条深棕色脉纹;?种皮与胚乳薄,子叶2枚,肥厚,富油质,胚根介于子叶的尖端部分。 气味 气微,味苦。与水共研可产生苯甲醛香气。 3. 显微鉴别 横切面 ?种皮表皮细胞1列,间有近圆形橙黄色石细胞,突出表皮外。?表皮下为多列薄壁细胞,有小形维管束。?外胚乳为1列颓废细胞;?内胚乳细胞1列,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子叶薄壁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粉末 种皮石细胞:淡黄色或黄棕色。?侧面观大多呈贝壳形、类圆形,底部较宽,层纹无或少见,孔沟甚密,上部层纹明显,孔沟少。?表面观呈类圆形、类多角形,纹孔大而密。 4. 化学成分:含苦杏仁苷、脂肪油、并含苦杏仁酶。种子研碎后加水放置,苦杏仁苷受苦杏仁酶的作用,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 5. 理化鉴别 苦味酸钠反应阳性:取粉末少许放入试管中,加数滴水润湿,试管内悬挂一条苦味酸钠试纸,加塞密闭,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试纸由黄色转为砖红色。 6. 功效:性温,味苦。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桃仁Persicae Semen:为同属植物桃Pruns persica (L.)Batsch或山桃P. davidiana (Carr.) 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呈扁长卵形,长1.2~1.8 cm,宽0.8~1.2 cm,厚0.2~0.4 cm,表面密被细小颗粒状突起,基部钝圆稍偏斜。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含苦杏仁苷与杏仁酶。性平,味苦、甘,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孕妇慎用。 木瓜 Chaenomelis Fructus 蔷薇科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习称“皱皮木瓜”。 枇杷叶 Eriobotryae Folium 1. 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的干燥叶。 2. 性状鉴别: 性状 ?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上表面棕绿色灰绿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下表面密被棕黄色绒毛,羽状网脉,中脉下面极为突出。?革质而厚。 气味 气无,味微苦。 黄芪 Astragali Radix 1.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20 2. 产地: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以内蒙古黄芪产量大、质量佳。膜荚黄芪质稍次,多自产自销。 3. 性状鉴别?圆柱形,略扭曲。?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稀疏须根痕。?质坚实,体较重。?断面强纤维性,皮部稍松,黄白色,木部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菊花心明显。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4.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层细胞,栓内层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韧皮纤维壁厚;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间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蒙古黄芪粉末 ?纤维多成束,细长,壁厚,非木化,具纵纹,断端常纵裂成须状。?具缘纹孔导管甚短,纹孔紧密。?木栓细胞淡黄绿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薄,有的细波状弯曲。 5. 化学成分 皂苷类 黄芪皂苷?-?及大豆皂苷?。 黄酮类 山奈素、槲皮素、异是李素、芒柄花黄素等。 多糖类 黄芪葡聚糖等。 6. 理化鉴别 甘草 Glycyrrhizae Radix 1. 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2. 产地:新疆产量最大,内蒙古、甘肃次之。按产地分为西甘草和东甘草,前者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后者产于东北及河北和山西等地。 3. 性状鉴别 ?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皱纹、沟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须根痕。?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中心有髓。气微、味极甜 4.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数层。?皮层有纤维束;有的细胞含红棕色树脂状物质,??韧皮部射线宽广,弯曲,纤维成束、周围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束内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木纤维成束,周围细胞也含方晶。 粉末 ?纤维壁厚,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形大,常破碎。?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脐点点状。 5. 化学成分 三萜类 甘草甜素、24-羟基甘草次酸、去氧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内酯等。 黄酮类 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新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等。 6. 理化鉴别甘草 甜素反应: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 番泻叶 Sennae Folium 1. 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叶。 2. 产地: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我国海南、云南有引种。 3. 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叶 尖叶番泻叶 小叶片长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叶小叶片略卷曲,披针形或长卵形,叶端尖性状 端渐尖,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稍或微凸,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浅,无毛或近无毛,叶脉隆起;革质。 质地较薄脆,无压迭线纹。 21 气味 气微弱特异,味微苦,稍有粘性。 无特殊气味,微涩略苦,开水浸泡为茶色。 4. 化学成分:番泻苷A、B、C、D,以番泻苷A、B为主。 5. 功效:性寒,味甘、苦。泻热行滞,通便。体虚及孕妇忌用。 黄柏 Phellodendri Cortex 1.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2.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量大质优。 3. 性状鉴别 性状 ?片状或浅槽状,厚3~7mm,?外表面黄褐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时可见皮孔痕及残留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味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4. 显微鉴别 横切面 ?残存木栓层细胞长方形,内含棕色物。?皮层狭窄,散有多数纤维束及石细胞;石细胞多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木化。?韧皮部宽,韧皮纤维束切向排列呈层带,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随处可见。 粉末 ?纤维与晶鞘纤维鲜黄色,多成束。?分枝状石细胞较多,形较大,鲜黄色,壁厚,层纹明显,孔沟不明显。?粘液细胞易见,类球形。 5. 化学成分 生物碱:主为小檗碱、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己碱等。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 6. 理化鉴定 7. 功效: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关黄柏:为同属植物黄檗P.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2005版药典分列为“关黄柏”。板片状,厚2~4mm,残留栓皮灰白色,较厚,具弹性。外表面黄绿色,有不规则的纵脊和沟纹,内表面灰黄绿色或黄棕色。体轻质坚韧,断面纤维性,有的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有粘性。功效同黄柏。 枳实 Aurantii Immaturus Fructus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 枳壳:为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乳香 Olibanum 1. 橄榄科植物卡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li Birdw.及同属数种植物树干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2. 产地: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 3. 性状鉴别: 性状 ?球形、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小块状;?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霜;?质尖脆,断面蜡样,无光泽。 气味 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转换成胶块,黏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 4. 质量鉴定: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以色淡黄、颗粒状、半透明、无杂质、气芳香为佳。 5. 化学成分:含有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 6. 功效:味辛、苦,性温。能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功能。用于气血瘀滞、心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 Myrrha 22 1. 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及同属数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2. 产地: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 3. 性状鉴别: 性状 ?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状;?表面黄色至棕色,无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不规则颗粒状,有油样光泽。 气味 气味芳香而特异,味苦。嚼时粘牙。 4. 质量鉴定:与少量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以黄棕色、破碎面微透明、显油润、香气浓、味苦、无杂质为佳。 5. 化学成分:含有树脂25~40%,树胶57~61%,挥发油7~17%。 6. 药理作用:水浸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树脂能降低雄兔高胆甾醇血症的血胆甾醇含量,防止斑块形成。 7. 功效:味苦、辛、性平。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能。用于气血瘀滞、心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溃久不敛。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虫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 [采收加工]秋季五倍子由青转成黄褐色,成熟爆裂前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外表变成灰色时,以杀死内部的蚜虫为度,取出干燥。 [性状鉴别] ? 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褐色或淡棕色,被有灰黄色滑软的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状,有光泽;内壁平滑,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 角倍:呈菱角形,具不规则角状分枝,柔毛较肚倍明显,壁较薄。 [化学成分] ?主含五倍子鞣质,角倍含量低,肚倍含量高;?没食子酸等。 [理化鉴别] ? 五倍子粉末水提液加三氯化铁试液,产生蓝黑色沉淀。(鞣质一般反应) ? 五倍子粉末水提液加10%酒石酸锑钾试液,即产生白色沉淀。(五倍子鞣质反应) 药理作用:收敛,抗菌作用。 功效:味酸涩,性寒。有解毒,止血,抗菌功效。 沉香 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 1.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 2. 性状鉴别 性状 ?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与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 气味 气芳香,味苦。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3. 显微鉴别 横切面 ?木射线宽1-2列细胞,充满棕色树脂。?导管圆形、多角形。?木纤维多角形,壁稍厚,木化。?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形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内含棕色树脂。?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切向纵切面 ?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4-20细胞。?导管多为短节导管,两端平截,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纤维细长,壁薄,单纹孔。?木间韧皮部细胞类长方形。 径向纵切面 木射线呈横向带状,细胞类方。余同切向纵切面。 粉末 ?纤维管胞多成束,长梭形,壁较薄,径向壁上有具缘纹孔。?纤维径向壁上有单 23 纹孔。?具缘纹孔导管多见,内含树脂块。?木射线细胞壁连珠状增厚,含黄棕色物。 4.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及树脂。挥发油主为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螺醇。 5. 理化鉴别 取乙醇溶性浸出物,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于油状物上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渐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6. 功效:性微温,味辛。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丁香 Caryophylli Flos 1.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干燥的花蕾。 2. 产地: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引种。 3. 性状鉴定 性状 ?研棒状,长1-2cm,花蕾球形,直径0.3-0.5cm;花冠4,覆瓦状抱合。?表面深褐色至黄褐色。?搓碎后可见黄色细粒状花药。?萼筒圆柱形,稍扁,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4枚三角形萼片,肥厚。?质坚实,富油性。 气味 香气浓郁,味辛辣麻舌。 4. 显微鉴定 花托中部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外侧椭圆形油室2-3列排成环状。?小型双韧型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外侧叶少数厚壁纤维。 ?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间隙大。?中心轴柱薄壁细胞间有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 ?纤维梭形,两端钝圆,壁厚。?花粉粒众多,略呈三角形。?草酸钙簇晶众多。?油室多破碎,含黄色油状物。 5.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酚、乙酰丁香酚、β-丁香烯等。 6. 理化鉴定 取粉末于载玻片上,滴加氯仿混匀,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产生。直接加氢氧化钠醇溶液,亦可形成结晶。 7. 功效:性温,味辛。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人 参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1.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品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 2. 产地:园参主产于吉林,辽宁及黑龙江亦产。 3. 性状鉴别 性状 ?主根圆柱形。?表面淡灰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横纹及明显纵皱纹,下部常有支根2-3条及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根茎(习称芦头)较短细,具不定根(习称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及多数放射状裂隙。 气味 气香特异,味微苦、甘。 4. 显微鉴别 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栓内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测树脂道散在,含黄色分泌物,韧皮部束常有近形成层处2-5个树脂道径向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导管径向断续排列成放射状。?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金黄或黄棕色颗粒状或油滴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尖锐。?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淀粉粒极多。 5. 化学成分 生晒参主含人参皂苷,多为达玛烷型皂苷, 6. 理化鉴定 取粉末0.5g,加乙醇5ml,振摇5分钟,过滤,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溶液,蒸干,显紫色。 7. 功效:生晒参性平,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 24 西洋参:又称“花旗参”,为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 的干燥根。 三七 Notoginseng Radix 1. 五加科植物田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的干燥根。 2. 采制 3.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 4. 性状鉴别 性状 ?类圆锥形、纺锤形或圆柱形,少数有分支,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蜡样光泽,有多数断续细纵纹及少数横长皮孔样突起;顶端有根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下部有支根断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分离,皮部有棕色细小树脂道斑点,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 气味 气微,味苦、后回甜。 5. 显微鉴别 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层细胞。?韧皮部散布树脂道。?形成层环略弯曲。?木射线宽广,导管近形成层稍多,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少数草酸钙簇晶,射线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 ?树脂道碎片黄色,分泌细胞及腔道内含滴状或块状分泌物。?淀粉粒极多。?网纹导管较多见,纹孔较大,?草酸钙簇晶稀少,棱角宽钝。?木栓细胞淡黄色,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菲薄,细波状弯曲。 6. 化学成分 7. 理化鉴别 (1)泡沫试验:取粉末0.5g,加水5ml,温浸30min,滤过。取适量滤液置试管中,塞紧,用力振摇1min,产生持久泡沫。 (2)取粉末2g,加甲醇15ml,温浸30min,滤过。 ?取滤液1ml,水浴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紫、青、直至污绿色。 ?另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的丙酮饱和溶液与10%枸橼酸溶液各数滴,置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8. 功效:性温,味甘、微苦。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五加皮 Acanthopanacis Cortex 1. 五加科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的干燥根皮。 2. 性状鉴定 性状 不规则筒状。外表面灰褐色,具细纵皱纹及淡色横长皮孔样突起,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质脆,折断面不平坦,淡灰黄色。 气味 气微香,味微辛、苦。 3. 化学成分:含异贝壳杉烯酸、紫丁香苷、异秦皮定苷、亚油酸、维生素A及B1等。 4. 功效:性温,味微辛、苦。祛风湿,强筋骨,益气。 当归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1. 伞形科植物华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2. 性状鉴别 性状 ?根头(归头)及主根(归身)粗短,略成圆柱形,下端参差地分出2-10多条扭曲的支根(归尾)。?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向椭圆形皮孔,主根具横纹,顶端残留多层鳞片状叶鞘残基,支根有少数细根痕。?质较柔软,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油室、油管)及裂隙,形成层环棕色,木部色较淡,射线细密;?根头断面髓部也散布油点。 气味 香气浓郁特异,味甘、辛、微苦,有麻舌感。 3. 产地:主产于于甘肃、云南。以甘肃岷县和宕昌产量多,质量佳。 4. 显微鉴别 25 侧根 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窄,有时可见少数小形分泌腔。?韧皮部宽广,韧皮射线稍弯曲;有多数分泌腔(主要为油室,也有油管)散在,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呈类圆形周围分泌细胞6-10个;并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至10余列细胞;导管单个或数个成束,作放射状排列;?木薄壁细胞较射线细胞为小。 粉末 ?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壁稍厚,表面(切向壁)有微细斜向交错的纹理,有的具菲薄横隔。?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察见,含挥发油滴。 5. 化学成分 挥发油 藁本内酯、正丁烯酜内酯等。 有机酸 阿魏酸、丁二酸、烟酸等。 多糖类 当归多糖。 6. 功效:性温,味甘、辛。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柴胡 Bupleuri Radix 1. 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 2. 性状鉴别 3. 显微鉴别 粉末 ?木纤维长梭形,末端渐尖或钝圆,初生壁碎裂成短须状。?油管:多碎断,管道中含淡黄色或淡棕色条状分泌物。 4. 化学成分:含三萜皂苷、挥发油。皂苷以柴胡皂苷类为主。 5. 理化鉴别 泡沫试验:取本品粉末0.5 g,加水10 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6. 功效:性微寒,味苦。疏散退热,升阳,疏肝。 川芎 Chuanxiong Rhizoma 1. 伞形科植物川藁本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2. 产地:主产于四川。 3. 性状鉴别 ?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环状轮节,并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茎痕,顶端凹陷,下侧及轮节上有点状隆起的根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棕黄色油点(油室),形成层波状。气味 香气浓郁特异,味辛苦,味回甜,稍有麻舌感。 饮片 ?多为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厚2-3mm。?切面黄白色,有错综纹理,散有棕黄色油点(油室)。?形成层环波状弯曲。?髓部色较淡。 4.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可见根迹维管束;油室类圆形。?韧皮部宽广,油室多数,近形成层处的油室较小。形成层呈波状或不规则环状。?木质部导管大多排成“V”字形,导管多角形;偶有木纤维束。?髓有大型类圆形油室。?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 ?草酸钙簇晶圆簇状,存在于数个纵向排列的长形薄壁细胞中。?木纤维呈长梭形,壁厚薄不均,纹孔及孔沟较密。?木栓细胞常多层重叠,壁薄,微波状。?螺纹导管螺状加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5.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生物碱、酚酸类成分。挥发油含量约1,,主要为苯酞类化合物。此外含有酸性多糖。 6. 理化鉴别 ?荧光检查:横切片置紫外灯(254nm)下,显亮紫色荧光,外皮显暗褐色荧光。 ?内酯反应: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 残渣加醋酸乙酯2 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液2-3滴与氢氧化钾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 26 7. 功效:性温,味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白芷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1. 伞形科植物达乎里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和杭白芷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2. 产地:河南禹县—禹白芷,河北安国—祁白芷;浙江—杭白芷、四川—川白芷。 3. 性状鉴定 4. 化学成分:挥发油、呋喃香豆素类成分。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1. 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2. 性状鉴定 ?双悬果呈细椭圆形,两端较狭,长3-8mm,直径1.5-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棕色,顶端残留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细果柄。?分果呈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沟纹。香气特异,味微甜、辛。 5.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柠檬烯、小茴香酮等及脂肪油。 山茱萸 Corni Fructus 1.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树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 2. 性状鉴别: 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扁筒状,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有的可见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 气微,味酸涩而微苦。 3. 化学成分:环烯醚萜类、鞣质类等。 秦皮 Fraxini Cortex 1.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2. 产地: 苦枥白蜡树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内蒙者,习称“东北秦皮”。 白蜡树主产于四川、陕西,药材在四川习称为“四川秦皮”。 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主产于陕西,前者习称“陕西秦皮”,后者称“陕西白点秦皮”。 3. 性状鉴别: 枝皮——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断面纤维性。 干皮——长条状块片,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皮孔。 4. 化学成分:秦皮甲素(aesculin)、秦皮乙素(aesculetin)、秦皮苷(fraxin)、秦皮素(fraxetin)、紫丁香苷(syringin)等。 连翘 Forsythiae Fructus 1. 木犀科植物悬垂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 2. 采收加工: 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 果实熟透后采收,晒干,习称“老翘”。 3. 性状鉴别: 果实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先端多向内弯曲,基部有果柄或其断痕。 “青翘”:多不开裂,凸起的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一侧有翅。 27 “老翘”:常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有多数小疣状突起;内表面光滑,有一纵隔,质脆,种子多已脱落。 4. 化学成分:连翘苷(phillyrin)、连翘苷元(phillygenin)、连翘酯苷(forsythoside) A~E、牛蒡子苷(arctiin)等。 马钱子 Strychni Semen 1. 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2. 产地: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多进口,销全国。 3. 性状鉴别:呈钮扣状或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微凹下。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由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射出,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微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种脐,种脐与珠孔之间隐约见一隆起线。剖面 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近珠孔处有心形子叶2枚。味 极苦 4. 显微鉴别: 横切面 种皮表皮:细胞分化成单细胞毛,向一侧斜伸;毛基部膨大,似石细胞状,壁极厚,有纵长扭曲的纹孔;毛的体部有约10条肋状木化细胞。 种皮内层:为颓废的棕色薄壁细胞。 内胚乳细胞:隐约可见胞间连丝,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 ? 表皮非腺毛单细胞,壁极厚、强烈木化,基部似石细胞状,毛体部圆柱状,顶端钝圆,易纵裂,宛如纤维。 ? 内胚乳细胞壁较厚,隐约可见极细密的孔沟。 ? 色素层:种皮内层细胞。 5. 化学成分: 主含吲哚类生物碱,其中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马钱子碱(brucine)。 6. 理化鉴别: 取本品干燥种子的胚乳作切片: 加1,钒酸铵硫酸溶液1滴,胚乳显蓝紫色。(番木鳖碱反应) 加浓硝酸1滴,即显橙红色。(马钱子碱反应) 龙胆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1. 龙胆科植物粗糙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条叶龙胆(G. manshurica Kitag)、三花龙胆(G. 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 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2.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习称“关龙胆”,产量大,销全国并出口。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的条叶龙胆,习称“苏龙胆”,产量小。 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的坚龙胆,习称“川龙胆”。 3. 性状鉴别: 4. 显微特征: 粗糙龙胆横切面 ? 外皮层细胞多为类纺锤形的母细胞,母细胞被横向壁分隔成数个子细胞。 ? 皮层窄。 ? 内皮层细胞为切向延长的类长方形的母细胞,每一个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子细胞。 ? 韧皮部宽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3~10个群束,有的成“V”形排列,射线较宽。 ? 髓部明显。 粉末 ? 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纺锤形,每细胞由1~14横壁分隔成2~15个扁方形的小细胞,每个小细胞又由纵壁分隔为二。 ? 内皮层细胞巨大,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每个细胞由1~17纵壁分隔成2~18个小细胞,小细胞又常由横壁分隔为2~5。 28 ? 草酸钙针晶散在薄壁细胞中。 5. 化学成分:龙胆苦苷等成分。 香加皮 Periplocae Cortex 1. 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干燥根皮。 2. 性状鉴别:外表面灰棕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纵纹。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3. 化学成分:杠柳苷(periplocin):强心成分。4,甲氧基水杨醛:香气的主要成分。 紫草 Arnebiae Radix 1. 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 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 的干燥根。 2. 性状鉴别: 3. 化学成分:紫草素(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等。 薄荷 Menthae Herba 1. 唇形科植物单萼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2. 采收:7~8月割取地上部分(称头刀),供提取挥发油用。 10~11月割取,供药用(称二刀)。 3. 产地:主产于江苏、安徽等地(称“苏薄荷”)。 4. 性状鉴别:茎方柱形,有的具对生分枝。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节明显;棱角处有柔毛。 断面白色,中空。叶多皱缩,展开后呈长圆形或卵形,有凹点状腺鳞。揉搓时有特异清凉香气。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花冠淡紫色。 5. 显微特征: 叶横切面 ? 上、下表皮细胞有多数凹陷,内有大型特异的扁球形腺鳞。 ? 叶异面型,栅栏组织1(~2)层细胞,海绵组织4~5层细胞。 ?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2~6个排列成行;韧皮部、木质部外侧均有厚角组织。 ? 针簇状橙皮苷结晶存在与薄壁细胞、导管中。 茎? 四方形。表皮为一层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腺鳞、小腺毛、非腺毛。 ? 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四棱角处由厚角细胞组成。 ? 内皮层明显。 ? 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 ? 髓薄壁细胞大,中心常呈空洞。 粉 末 ? 腺鳞:头部顶面观球形,侧面观扁球形,由6~8个分泌细胞组成,内含分泌物。柄极短,单细胞。 ? 小腺毛:单细胞头、柄。 ? 非腺毛:由1~8个细胞组成,常弯曲,外壁有细密疣状突起。 ? 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气孔直轴式。 6. 化学成分: 挥发油,有薄荷香气,油中主要成分l-薄荷醇(l-menthol)、l-薄荷酮(l-menthone)等。 7. 理化鉴别: 取本品叶的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镜检,有针簇状薄荷醇结晶析出;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1. 唇形科植物贝加尔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2.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以春季采挖为好。 29 新根色鲜黄,内部充实者称“子芩”(又称“条芩”、“枝芩”)。质佳。 老根内部暗棕色,中心枯朽者称“枯芩”。 3.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或细皱纹。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 4. 显微特征: 横切面 粉末 ? 木栓层:为数层至20余层扁平细胞组成,其中散在石细胞。 ? 皮层:狭窄,散在纤维及石细胞。 ? 韧皮部:宽广,有多数纤维及石细胞;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周围有纤维束。 ? 老根中央有1至多个同心状木栓组织环。 ? 韧皮纤维:微黄色,壁木化,孔沟明显。 ? 石细胞:淡黄色,壁厚。 ? 纺锤形木薄壁细胞:伴导管旁,中部有横隔。 ? 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或长圆形,壁呈连珠状增厚。 5. 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scutellar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等。 6. 理化鉴别: 取本品稀醇提取液加三氯化铁试剂,溶液显灰绿色,渐变呈紫棕色(汉黄芩素反应)。 丹参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1. 唇形科植物赭根鼠尾草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 2. 加工: 采挖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将根摊开曝晒,晒至五六成干时,集中堆积发热,使内部变成紫黑色,再晒干。 3. 性状鉴别: 形状表面 长圆柱形,略弯曲,有分枝。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有不规则纵沟或纵皱纹。 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 断面 疏松纤维性,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4. 显微特征: 横切面 粉末 ? 木栓层:含橙色或淡紫棕色物,有的可见落皮层。 ? 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形成层环列;木质部:导管束作2~3歧状径向排列,导管径向或切向相接,常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成层状。 ? 少数根的皮层与皮部可见石细胞。 ? 石细胞:单个散在,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 网纹导管:长梭形,壁不均匀增厚,网孔狭细,穿孔多位于侧壁。可见具缘纹孔导管。 ? 木栓细胞:黄棕色,壁稍厚,含红棕色色素(水合氯醛透化,色素则溶解)。 ? 木纤维:纹孔斜缝状,孔沟稀疏。 5. 化学成分:主要含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 益母草 Leonuri Herba 1.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分。 2. 性状鉴别: 茎 方柱形,表面具纵向棱槽,被糙伏毛;断面只能更新有白色髓。 叶 对生,下部茎生叶掌状,上部叶羽状。 花 轮伞花序腋生,花冠紫色;宿存花萼聚集成球状。 果 萼内4小坚果,棕褐色,三棱形。干燥成熟果实称“茺蔚子”。 3. 化学成分:益母草碱(leonurine)、水苏碱(stachydrine)、益母草定(leonuridine)等生 30 物碱及槲皮素(quercetin)、芹黄素(apigenin)、山奈素(kaempferol)等。 广藿香 Pogostemonis Herba 1. 唇形科植物卡林刺蕊草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ch.的干燥地上部分。 2. 性状鉴别: 茎略呈方柱形,表面被黄白色柔毛;折断面裂片状,中心有小型髓。老茎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两面被灰白色柔毛;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被柔毛。气香特异。 3. 化学成分: 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广藿香醇(patchoulic alcohol)、广藿香酮(pogostone)、刺蕊草醇(pogostol)等。 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apigenin)、芹黄苷(apigenin-7-O-β-glucoside)等。 洋金花 Daturae Flos 1. 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习称“南洋金花”。 2. 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条状。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2/5,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喇叭状,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雄蕊5,雌蕊1,柱头棒状。 3. 粉末显微特征: ? 花粉粒:表面有条纹状雕纹,具3孔沟。 ? 非腺毛:1~5细胞,壁具疣状突起。 ? 腺毛:两种,头部与柄部均为1~6细胞。 ? 花冠表皮:气孔不定式。 ? 草酸钙簇晶、方晶、砂晶。 4. 化学成分: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其中以东莨菪碱的含量较高。 5. 理化鉴别:Vitali反应(莨菪烷类生物碱反应) 枸杞子 Lycii Fructus 1.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2. 性状鉴别: 果实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红色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顶端有小凸起状的花柱痕,另端有凹点状的果梗痕。种子类肾形,扁而翘。 3. 化学成分: 枸杞多糖、胡萝卜素(carotene)、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硫胺素(thiamine)等。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1. 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2. 采制加工: “鲜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沙藏或窖藏备用。 “生地黄”:将块根缓缓烘焙至八成干,捏成圆球形,继续焙至不再变形。 “熟地黄”:将生地黄照蒸法或酒炖法,蒸或炖至内外全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或块,干燥。 3.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山西等。以河南产者为佳,习称“怀地黄”。 4. 性状鉴别: 5. 显微特征: 横切面(鲜地黄) ? 木栓层:为数层细胞。 31 ? 栓内层:散有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见石细胞。 ? 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成环。 ? 木质部:导管稀疏,放射状排列,射线宽。 粉末(生地黄)? 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 ? 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 ? 导管: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 ? 木栓细胞:淡棕色,类方形,排列整齐。 6. 化学成分:主含苷类成分,其中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如:梓醇(catalpol)、二氢梓醇(dihydrocatalpol)、益母草苷(leonuride)、地黄苷A~D(rehmannioside A~D)等。 玄参 Scrophulariae Radix 1. 玄参科植物浙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 2. 采制:“发汗”法。 3. 性状鉴别: 形状 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 表面 灰黄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纵沟、横向皮孔样突起及稀疏的横裂纹和凹点状须根痕。 断面 黑色,微有光泽。 气味 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水试 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钩藤 Uncariae Ramulus cum Uncis 1. 茜草科植物喙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大叶钩藤U.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 hirsute Havil.、华钩藤U. sinensis (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 sessilifructus Roxb. 的干燥带钩茎枝。 2. 性状鉴别: 形状 茎枝类方柱形或类圆柱形 表面特征 红棕色至紫棕色,具细纵纹及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 枝节上具2个或1个弯曲钩,钩略扁,先端尖。 节上可见叶柄和环状托叶痕。 断面 黄棕色,茎枝髓部黄白色,疏松或已萎缩中空。 3. 化学成分: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赛鸡纳碱(corynoxeine)等。 栀子 Gardeniae Fructus 1. 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果实。 2. 性状鉴别: 形状 椭圆形或长卵圆形 其它特征 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5~8条,两棱间有明显的纵脉1条,顶端有宿萼,具5~8片长形裂片,基部有果柄痕。 果皮薄而脆,具内表面凸起的假隔膜2~3条。 3. 化学成分: 含多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主要为:栀子苷、去羟栀子苷、栀子新苷等。 金银花 Lonicerae Flos 1. 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放的花。 2.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多为栽培。 以河南密县产者为佳,称“密银花”;山东产的“东银花”、“济银花”产量大,质量也较好。 3. 性状鉴别: 花蕾细棒槌状,略弯曲。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密被糙毛和长腺毛。花萼细小,萼筒类球形,先端5裂,萼齿卵状三角形,被毛;花冠筒状,先端稍开裂,上部开裂呈二唇形;雄蕊5枚;雌蕊1枚,有1细长花柱。 32 4. 显微特征: ? 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倒圆锥形,顶部平坦,侧面观10~33细胞,排成2~4层,柄1~5细胞;另一种头部呈类圆形或扁圆形,约6~20细胞,柄2~4细胞。 ? 厚壁非腺毛:单细胞,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有的具角质螺纹。 ? 薄壁非腺毛:单细胞,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 ? 花粉粒:类球形,具3孔沟,表面有细密短刺及细颗粒状雕纹。 ? 草酸钙簇晶:棱角细尖。 5. 化学成分: 主含绿原酸,尚含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成分。 附注:1. 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茎枝。鲜叶与茎枝含多种黄酮衍生物。功效与花类同。 2. 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华南忍冬L. confusa DC.、红腺忍冬L. hypoglauca Miq.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在不同的地区药用,化学成分与金银花相似,功效与金银花同。 桔梗 Platycodi Radix 1. 桔梗科植物大花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干燥根。 2.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东北、华北产量较大,称“北桔梗”。习惯认为华东地区产品质量较佳,称“南桔梗”,尤以安徽产者质量最佳。3. 性状鉴别: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具纵扭皱纹,并有横长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4. 显微特征: 横切面 粉末 ? 木栓层:有时残存,细胞中偶含草酸钙小棱晶。 ? 栓内层:窄,常见裂隙。 ? 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散在,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形成层成环。 ? 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 薄壁细胞:含菊糖。 ? 菊糖团块:用水合氯醛(不加热)观察,多呈扇形。 ? 乳汁管:连接成网状,内含浅黄色油滴及颗粒状物。 ? 导管:梯纹、网纹、具缘纹孔。 ? 木薄壁细胞:端壁细波状弯曲。 5. 化学成分:多含三萜皂苷。 6. 理化鉴别: (1) 粉末或切片遇α-萘酚、浓硫酸试液显紫堇色(菊糖反应)。 (2) 取粉末0.5g,加水10ml,水浴中加热10min,放冷,取上清液,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 党参 Codonopsis Radix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 [性状鉴别] ? 党参:呈长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横长皮孔突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 素花党参(西党参):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断面裂隙较多;木部较小。 [显微鉴别] 33 ? 党参根横切面:?木栓层外侧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栓内层窄,韧皮部宽广,外侧常 现裂隙,散有乳管群,常与筛管交互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放射状排列;?薄 壁细胞含菊糖及少量淀粉粒。 ?粉末:?石细胞;?节状乳管碎片;?网纹导管;?菊糖;?淀粉粒。 [化学成分]含糖类、苷类及三萜类化合物。 青蒿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1. 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2. 采制: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3. 性状鉴别: 茎 圆柱形,上部多分枝。 表面黄绿或棕黄色,具纵棱线;断面中央有髓。 叶 互生,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两面被短毛。 花 头状花序小,多数,球形。 气味 气香特异,味微苦。 4. 显微特征:叶片表面观 ? 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脉脊上的表皮细胞呈窄长方形。 ? 气孔:不定式。 ? 非腺毛:为丁字毛,柄3~8个细胞单列,臂细胞横向延伸。 ? 腺毛:椭圆形,由2~3个细胞单列。 5. 化学成分: 含有倍半萜类(如:青蒿素 artemisinin)、黄酮类(山柰黄素kaempferol)、香豆素类和挥发 性成分。 红花 Carthami Flos 1. 菊科植物亭可托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 2. 采制: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3.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红黄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 柱头长圆柱形,露出于花药筒外,顶端微分叉。 4. 显微特征:粉末 ? 分泌细胞:长管状,含黄色至红棕色分泌物。 ?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起。 ? 花柱碎片: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短钝。 ? 花冠碎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柔毛状。 5. 化学成分: 花主含二氢黄酮类成分,又含木脂素类、多糖、挥发油、脂肪油和有机酸等。 6. 理化鉴别:定性分析 取本品1g,加稀乙醇10ml,浸渍。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5 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苍术 Atractylodis Rhizoma 1. 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 2. 产地: 茅苍术:又名南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 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 3. 性状鉴别: 34 茅苍术 北苍术 形状 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 特征 具茎痕或残留茎基。 断面 黄白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朱砂点”;断面暴散有黄棕色油室。 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气味 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香气较淡,味辛、苦。 4. 显微特征: 横切面 茅苍术 北苍术 ? 木栓层:有10~40层细胞,其间夹有石细胞环带3~8条。 ? 皮层:散有大型油室。 ? 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 ? 木质部:内侧有木纤维束,根茎缢缩部位木纤维束或导管群相间排列;射线和髓部散有油室。 ? 薄壁细胞:含有菊糖,并有细小草酸钙针晶。 ? 皮层:有纤维束。油室的直径较茅苍术小。 ? 木质部:纤维束较大,与导管群相间排列。 粉末(茅苍术) ? 石细胞:有时与木栓细胞连结,壁极厚。 ? 纤维:多成束,壁甚厚,木化。 ? 草酸钙针晶:细小,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 油室:多破碎,含淡黄色挥发油。 ? 菊糖:扇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呈放射状纹理。 5. 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 茅苍术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茅苍术醇(hinesol)和β-桉叶醇(β-eudesmol)。北苍术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苍术素等。 木香 Aucklandiae Radix 1. 菊科植物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2. 性状鉴别: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大部分栓皮已经除去。具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断面灰褐至暗棕色,周边灰黄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深褐色点状油室。老根木部中心多枯朽成空洞。气味 气香特异,味微苦。 3. 显微特征: 横切面 粉末 ? 木栓层:2~6列细胞,其外时有残存的落皮层。 ? 韧皮部:宽,筛管群明显。形成层断续成环。 ? 木质部:导管束径向分叉排列;木纤维少数,分布在导管周围。 ? 油室:韧皮部及木射线中均有,内含黄色分泌物。 ? 薄壁细胞:充满菊糖。 ? 木栓细胞:淡黄棕色,垂周壁有时微波状弯,壁薄。 ? 菊糖:多见,表面有放射状纹理。 ? 木纤维:纹孔口横裂缝状、十字状或人字状。 ? 薄壁细胞:淡黄棕色,内含草酸钙方晶。 4. 化学成分: 根含挥发油,主要由单萜和倍半萜内酯组成。此外,还有苷类、生物碱类等。 茵陈 Artemsiae Scopariae Herba 1. 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 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35 2. 采收: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3. 性状鉴别: 绵茵陈:? 多卷曲成团,表面灰白色或灰绿色。? 全株密被茸毛,绵软如绒。 ? 叶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全缘。 茵陈蒿:? 茎圆柱形,多分枝。? 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 断面类白色。? 叶密集或多脱落。头状花序卵形。? 瘦果长圆形。 4. 化学成分: 主含6, 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全草含挥发油。 菊花 Chrysanthemi Flos 1. 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2. 产地: 主产于安徽的滁洲(滁菊)、亳州(亳菊)、歙县(贡菊)、浙江(杭菊)、河南怀庆(怀菊)、四川(川菊)、山东济南(济菊)、河北安国(祁菊)。 3. 性状鉴别: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中央为管状花。 4. 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黄酮及萜类成分,油中主含菊酮(chrysanthenone)、龙脑、龙脑乙酸酯等。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 蒲黄 Typhae Pollen 1.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 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其他植物的干燥花粉。 2. 采制:夏季采收蒲棒顶端雄花序,晒干,碾碎,筛取花粉。 3. 性状鉴别:鲜黄色细粉,体轻,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 易附着手指上。人水不沉。无臭味淡。 以粉细、质轻、色鲜黄、滑腻感强者为佳。 4. 显微鉴别:花粉粒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7~30μm,表面 有似网状雕纹,单萌发孔不甚明显。 5. 性味功效:性平、味甘。能止血,活血化瘀,利尿。用于吐血、衄血、咯血、血滞经闭、功能性子宫出血、脘腹痛、小便不利、血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 泽泻 Alismatis Rhizoma 1. 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 Juzep.的干燥块茎。 2. 商品:“建泽泻”-----主产于福建、江西; “川泽泻”-----产于四川。习惯认为“建泽泻”质较佳。 3. 采制:冬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削去粗皮,洗净,炕干,或装入竹筐中撞去须根及 粗皮,再用硫黄熏白,晒干。 4. 性状鉴别:呈类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显淡棕色,有不规则横向环状浅沟纹,并散有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于块茎底部尤密。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味 气微,味微苦 槟榔Arecae Semen 1. 来源:棕榈科植物槟榔树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 2. 产地:主产于海南省。原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3. 采制:春末至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水煮后低温烘干, 剥去果皮,取出种子。 36 4. 性状鉴别:近圆锥形或扁圆球形, 外表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浅沟纹。 表面常附着少量灰白色内果皮碎片,基底中央有一凹窝(珠孔),近珠孔之侧有一新月形或三角形疤痕(种脐)。质坚硬,不易破断,断面呈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5. 显微鉴别 横切面 :?种皮:外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石细胞,内含红棕色物;内层为数列含棕红色物质的薄壁细胞,并散有少数维管束。 ? 外胚乳较狭窄,为数列大形、切向延长、内含黑棕色物质的厚壁细胞。 ? 内胚乳为白色多角形厚壁细胞,纹孔大,略作念珠状,含有油滴及淀粉粒。 ?错入组织系种皮内层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伸入内胚乳中形成。 粉末:红棕色至淡棕色。 ?内胚乳细胞壁颇厚,有大的类圆形纹孔。 ?种皮石细胞鞋底形或纺锤形。 6.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0.3,~0.7,:槟榔碱(arecoline)、槟榔次碱(arecaidine)、去甲基槟榔碱(guvaco1ine)等。 7. 理化鉴别: 槟榔粉末0.5g+ 水3~4m1及5,硫酸1滴 微热滤过 滤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现混浊放置 显微镜下石榴红色的球晶或方晶产生。(检查槟榔碱)。 8. 药理作用:驱虫、拟胆碱作用、抗流感病毒、抗皮肤真菌。 9. 性味功效:性温,味辛、苦。能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治疗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等。 血竭 Draconis Sanguis 1. 来源: 进口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I.植物果实渗出的红色树脂经加工制成。主产于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又称麒麟竭。表面铁黑色,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而粗糙。 国产血竭:百合科植物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含脂木质部提取的树脂。产于西双版纳的血竭为典型的国产血竭。又称龙血竭。表面黑紫色,断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 2. 按照加工情况,分为“原装血竭”和“加工血竭”。 3. 鉴别:以外色黑似铁,研粉红如血, 火烧气呛鼻,香如苯甲酸者为佳。 a) 火试—粉末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即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呈血红色;火烧气呛鼻,无松香气。 b) 水试—粉末置热水中软化成团,水不染成红色。 c) 有机溶剂—乙醇溶液呈血红色。 4. 性味功效:性平,味甘、咸。能祛瘀止痛,敛疮生肌,止血。用于跌打损伤、疮疡溃后不敛、创伤出血等症。 半夏 Rhizoma Pinelliae 1.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干燥块茎。 2.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等省。 3. 采制:夏、秋两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多炮制后应用。 4. 性状鉴别:呈类球形,有的稍扁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5. 显微鉴别—水装片 6. 理化鉴定 粉末用50%乙醇浸提,滤液加0.2%茚三酮试剂,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滤液点于圆形滤 37 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80?烘干数分钟,显蓝紫色。(以上均为氨基酸反应) 7.常见伪品区别 水半夏 同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呈类圆锥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黄色,并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细小根痕;顶端类圆形,有凸起的叶痕或茎痕,有的下端略尖。无镇吐作用 掌叶半夏 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四川等省的个别地区以掌叶半夏的块茎作半夏使用。块茎较大,直径1.5—5cm,复粒由2~10分粒组成,针晶长13~96µm。 天南星Arisaematis Rhizoma 1.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 、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的干燥块茎。 2. 性状鉴别:呈扁球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不明显,有的块茎周边具球状侧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气味 气微,味辛,麻舌而刺喉。 3. 显微鉴别 4.常见伪品:虎掌南星-为天南星科虎掌南星的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由主块茎及多数附着的小块茎组成,似虎掌。每一块茎中心各有一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 百部 Stemonae Radix 1. 来源: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i.)Miq.、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干燥块根。 2. 性状鉴别 3.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4. 理化鉴别 乙醇提取物加浓氨溶液调至pH l0-11,氯仿提取,氯仿提取物加1,盐酸,滤过液加碘化铋钾试液显橙红色沉淀;加硅钨酸试液,显乳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反应) 5. 性味功效:性微温,味甘、苦。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等症;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等症。 6. 常见伪品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生药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加工时用矾水擦去外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 松贝:呈类园锥形或近心脏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 青贝:呈类扁球形或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裂。 ? 炉贝:呈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化学成分]主含甾体类生物碱。 [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附注] 伪品: ?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的干燥鳞茎。特征:呈不规则短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至顶部的纵沟;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显粉性;味苦而微麻舌。 38 ?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又称“藤贝”。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红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19(浙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产地]主产浙江。 [采收加工]加工时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干燥;按大小分“大贝”和“珠贝”两种规格。 [性状鉴别] ?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表面类白色,被有白色粉末;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2枚鳞叶较大而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 [化学成分]含甾醇类生物碱,主要为浙贝母碱(贝母素甲)、去氢浙贝母碱(贝母素乙)等。 麦冬0phiopogonis Radix 1. 来源: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的干燥块根。 2. 产地 :“杭麦冬”,主产浙江及江苏省;“川麦冬”主产四川。 3. 采收加工: 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小满至夏至采挖。四川于栽培后第二年清明至谷雨采挖。剪取块根,洗净,反复曝晒,堆放,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4. 性状鉴别:呈纺锤形,两端略尖,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一端常有细小中柱外露。质柔韧,干后硬脆。断面黄白色,半透明,皮部宽广,中柱细小。气味 气微香,味甘微苦,嚼之有粘性。 5. 显微鉴别 横切面 ? 表皮细胞1列,根被3~5列木化细胞。 ? 皮层宽广,粘液细胞中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外侧为1列石细胞。 ? 中柱甚小,韧皮部束15~24个,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束连接成环状。 ? 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粉末:淡黄棕色 ? 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4~50μm。 ? 木纤维细长,末端倾斜,壁稍厚,微木化。 ? 导管及管胞多单纹孔及网纹,少数为具缘纹孔,常与木纤维相连。 6. 理化鉴别: 薄片,紫外光灯下,浅蓝色荧光。 7. 药理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抑菌作用。 8. 性味功效:性微寒,味甘、微苦。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治疗肺燥干咳、津伤干咳、心烦失眠、内热消渴等症。 知母Anemarrhenae Rhizoma 1. 来源:百合科植物阿斯泊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 2.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不去外皮晒干者为“毛知母”,鲜时剥去或刮去外皮,晒干着为“知母肉”(光知母)。 3. 性状鉴别: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黄棕色至棕色。顶端有残留的浅黄棕色的叶痕及茎痕,习称“金包头”;上面有一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较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味 无臭,味微甘,嚼之带粘性。 39 知母肉 表面黄白色,有扭曲的沟纹,有的可见叶痕及根痕。 山药Dioscoreae Rhizoma 1. 来源: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2. 产地:“四大怀药”之一。主产于河南焦作地区的温县、武陟、博爱、泌阳等县(旧怀庆府)。 3. 采收加工: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毛山药”、“光山药”。 “毛山药”:冬季采挖,切去芦头,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晒干, “光山药”: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用木扳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4. 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白色或淡黄白色。 淀粉粒众多,主要为单粒,脐点呈点状、飞鸟状,位于较小端,大粒者层纹明显。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约80~240μm。 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筛管邻近于导管旁,筛管分子复筛板上的筛域极为明显,排列成网状。 纤维少数,细长,直径约14μm,壁甚厚,木化 5. 常见伪品区别 参薯 薯蓣科参薯的根茎 略呈不规则圆柱形,。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白色至淡黄色。气微,味淡。 山薯 薯蓣科山薯根茎 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粉性,散有浅棕色点状物。 木薯 大戟科木薯的块根 。 番薯 旋花科番薯的块根 西红花 Croci Stigma 1. 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又名藏红花、番红花、撒馥兰、泊夫兰等。 2. 产地:主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及前苏联中亚西亚一带。我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有栽培。 3. 采收:开花期晴天的早晨采花,摘取柱头,摊放在竹匾内,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或40~50?烘干,或在通风处晾干。 4. 性状鉴别: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齐的细齿状,内方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带有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5. 显微鉴别 粉末:橙红色。 ?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长至100μm。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型,有的外壁突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 ?草酸钙方晶或簇晶或呈颗粒状。 ?花粉粒极少,呈圆球形,直径约100μm,外壁近于光滑,内含颗粒状物质。萌发孔难察见。 ?导管多为环纹导管,细小,少见螺纹导管。 6. 理化鉴别:检查番红花苷和苷元 取本品少许,置白瓷板上,滴加浓硫酸,显蓝色,经紫色渐变为红棕色。 7.. 常见伪品鉴别 ? 水试法: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水染成金黄色,若现红色,即掺有合成染料或其他色素充伪;不应有粉状沉淀,有则掺杂石灰粉或其他不挥发性盐类。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滴加碘试液,不应变蓝,变蓝则掺有淀粉及糊精。 40 ? 用滤纸(或吸水纸)挤压,纸上不应留有油痕,否则掺杂矿物或植物油。 ? 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特征是短细的管状花,花冠红黄色或红色,上端五裂,裂片呈狭条形,下端呈筒状,雄蕊五枚,花药聚合成筒状,水浸液呈金黄色。 砂仁Amomi Fructus 1. 来源: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缩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的干燥成熟果实。 2. 产地:阳春砂主产于我国广东省阳春,故名“阳春砂仁”。 绿壳砂(缩砂)主产云南 南部临沧、文山、景洪等地。 海南砂主产海南省。 3. 采收: 阳春砂、海南砂在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连壳低温焙干。 绿壳砂在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即为“壳砂”,剥除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并上白粉,即为“砂仁”。 4. 性状鉴别 阳春砂、绿壳砂 海南砂 果实 呈卵圆形或椭圆形, 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 具不明显的三钝棱,长1.5~2cm,直径有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 1~1.5cm。 0.8~1.2cm。 外表面棕色,有网状突起的纹理及密生软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被片状、分枝 刺。 状软刺。 内表面淡棕色,有明显的纵行维管束。 内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 果皮薄而软,易纵向撕裂。 果皮厚而硬。 种子 种子团圆形或长圆形,具三钝棱,中有白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3—24 粒。 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种子直径1.5~2mm。表面红棕色或深棕 5~26粒。 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 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直径约2~3mm,表 面棕红色,有鱼鳞形细皱纹,外被淡棕色 膜质的假种皮。 种子质坚硬,种仁黄白色。 气味 气芳香浓烈,味辛凉、微苦。 气味稍淡。 5. 显微鉴别 阳春砂种子横切面: ? 假种皮为长形薄壁细胞。 ? 种皮表皮细胞一列,径向延长,壁稍厚。 ? 下皮细胞1列,含深红紫色物质。 ? 油细胞层为一列切向延长的油细胞,内含黄色油滴。 ? 色素层,数列多角形棕色细胞,排列不规则。 ? 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内壁及侧壁特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 ? 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数细小草酸钙方晶。 ? 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和油滴。 豆蔻 Amomi Fructus Rotundus 1. 来源:姜科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rre ex Gagnep.、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 41 “原豆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缅甸等国。 “印尼白蔻”----主产印度尼西亚 2. 采收:10~12月间采收未完全成熟果实,干燥后除去顶端的花萼及基部的果柄,晒干或用硫黄熏,使果皮漂白。 3. 性状鉴别 4. 性味功效:性温,味辛。能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用于食欲不振、胸闷恶心、胃腹胀痛等症。 天麻Gastrodiae Rhizoma 1.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 (赤箭)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根茎。 2. 生长特性:天麻种子萌发须与白蘑科紫萁小菇共生,萌发后的原球茎须与白蘑科真菌蜜环菌共生。 3. 采制:“冬麻”—冬至以后年内采挖者,体重饱满质佳。 “春麻”—立春以前采挖者,体松皮多皱缩者质次。 挖出根茎立即洗净,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干或晒干。 4. 性状鉴别: 鉴别要点:“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松香断面要牢记”。 呈长椭圆形,稍扁缩弯曲,长5~13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黄褐色,略透明。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冬麻),或为残留茎基(春麻); 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凹肚脐”)。表面有点状突起(“芝麻点”),排列成多轮横环纹,,有纵皱纹(“姜皮样”)有时可见棕黑色菌索。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黄白色或淡棕色。气微而特异,味甘。 以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冬麻)” 质佳; 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春麻)”质次。 5.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 ? 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 ? 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 ? 中柱维管束周韧型 ?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长圆形或类圆形多糖团块或颗粒。 粉末:黄白色。 ? 厚壁细胞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71~250μm,壁孔明显。 ? 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长25~93μm。 ? 有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 ? 薄壁细胞含粘液质及卵形或长椭圆形的多糖团块或颗粒,加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 6. 理化鉴定 (1) 粉末1g+水10ml 浸渍4h、振摇,过滤,滤液,碘试液3滴,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2) TLC以天麻素和天麻对照药材为对照。 7. 含量测定:2005版药典规定,照HPLC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20%。 8. 常见伪品 植物 科 入药部位 中柱 内含物 晶体 马铃薯 茄 块茎 双韧环列 淀粉粒 砂晶 紫茉莉 紫茉莉 根 异型同心环 淀粉粒 针晶 大丽菊 菊 根 外韧环列 菊糖 羽裂蟹甲草 菊 根茎 外韧环列 菊糖 芭蕉芋 芭蕉 根茎 外韧散生 淀粉粒 簇晶 天麻 兰 根茎 周韧散生 多糖颗粒 针晶 42 石斛 Caulis Dendrobii 1. 来源: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 、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ex Lindl.、马鞭石斛 D.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 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黄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的新鲜或干燥茎。 2. 采制:全年可采收。 鲜用者采收后以湿沙贮存。 干用者去净根、叶,用开水略烫,蒸透或砂超出后,反复搓去叶鞘,晒干。 “耳环石斛”“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 3. 性状鉴别:干品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韧者为佳。 鲜石斛 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30~45cm,直径0.4~1.2cm。 表面光滑或有纵皱纹,黄绿色,节明显,节上有膜质叶鞘。 肉质,多汁,易折断,断面绿色,较平坦。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带粘性。 环草石斛 : 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长1~2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 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 无臭,味淡。 马鞭石斛:呈长圆锥形,长40~120cm,直径0.5~0.8cm,节间长3~4.5cm。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沟。 质疏松,断面呈纤维性。 味微苦。 黄草石斛 :长30~80cm,直径0.3~0.5cm,节间长2~3.5cm。 表面金黄色至淡黄褐色,具纵沟。 体轻,质实,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 嚼之有粘性。 耳环石斛(铁皮石斛) :呈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为2~4个旋纹,茎拉直后约3.5~8cm,直径0.2~0.3c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一端可见有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 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 嚼之有粘性。 金钗石斛:呈扁圆柱形,长20~40cm,直径0.4~0.6cm,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 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 味苦。 白及Bletillae Rhizoma 1. 来源:兰科植物条纹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 2. 性状鉴别 :? 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块茎的痕迹。 ?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论 动物类生药按药用部位分类如下: 1. 动物的干燥全体 如全蝎、斑蝥等。 2. 除去内脏的动物体 如地龙、蛤蚧、蛇类中药等。 3. 动物体的某一部分 如蛤蟆油、龟甲、鹿茸等。 4. 动物的生理产物 如麝香、蟾酥等 5. 动物的病理产物 如珍珠、牛黄等。 6. 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 如阿胶、鹿角胶等。 第二节 重要生药 全蝎 Scorpio 1. 来源:节肢动物门钳蝎科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 2.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捕捉,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于。 43 3. 性状鉴别: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头胸部前面有l对短小螯肢及1对长大的钳状脚须;背面覆有梯形背甲。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七节色较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腹面有足4对。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质脆,易折断,气微腥,味咸。 4. 化学成分:主要含蝎毒,是一类毒性仅次于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1.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2. 采收加工: 锯茸:夏、秋两季锯取鹿茸,立即进行煮烫等加工程序后,阴干或烘干。 砍茸:将鹿头砍下,再将茸连脑盖骨锯下,刮净残肉,绷紧脑皮,煮烫,阴干。 3. 性状鉴别: 4. 商品规格 花鹿茸:具1个侧枝者习称“二杠”,具2个侧枝者习称“三岔”,具3个侧枝者习称“四岔” 马鹿茸:具1个侧枝者习称“单门”, 具2个侧枝者习称“莲花”, 具3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具4个侧枝者习称“四岔” 5. 附注 鹿角:为马鹿、梅花鹿、驼鹿、驯鹿的已骨化的角。 鹿角胶:为鹿角加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黄棕色,半透明,质脆,断面具玻璃样光泽。 鹿角霜: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残渣。 鹿筋:鹿的四肢韧带,保留蹄壳及少许皮毛。 鹿鞭:鹿的阴茎及睾丸。 鹿尾巴:梅花鹿或马鹿的干燥尾巴。 麝香 Moschus 1. 来源: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w、马麝M.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 M.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2. 产地: 林麝:四川、西藏、云南等。 马麝:青藏高原。 原麝:东北。 四川省马尔康、陕西省镇平、安徽省佛子岭等养麝场均已进行家养繁殖,活体取香。 3. 性状鉴别 ? 毛壳麝香: 形状 囊状球体,中央有1小囊孔,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 外层 开口面的皮棕褐色,革质,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略有弹性。 中层 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状。 内层 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或“云皮”)。 ? 麝香仁: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断面棕黄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色或棕褐色或微带紫色,并有少量内层皮膜和细毛。 4. 经验鉴别 ?“冒槽”现象:毛壳麝香槽针从囊孔插入,涩针而不顶针,撮取出麝香仁,槽内麝香仁逐渐膨胀而高出槽面。 ? 水试:取麝香仁粉末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44 ? 火试:取粉末少量撒于炽热坩祸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灰烬白色。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 ? 由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的淡黄棕色半透明团块; 5. 显微鉴别 ? 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晶体; ? 可见圆形油滴; ? 偶见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组织。 6. 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麝香酮,具特异强烈香气;少量降麝香酮;多种雄甾烷衍生物;蛋白质、肽类,高分子肽类是抗炎的主要成分;脂肪酸、胆甾醇、尿囊素、尿素、无机盐 7. 附注: 人工合成麝香:以合成麝香酮为主,按规定比例配制而成。经药理试验、理化分析、临床试验证明,与天然麝香的性质和作用近似。 牛黄 Bovis Calculus 1.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胆囊结石称“蛋黄”;胆管、肝管结石称“管黄”. 2. 性状鉴别 ? 蛋黄: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裂纹,习称“龟裂纹”。体轻,质松脆易碎,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 管黄:呈管状,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有裂纹及小突起,红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 ?“挂甲”: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经久不退。 3. 经验鉴别 ? 水检法:取牛黄小块,投入清水中,不变形,水煮沸后,水质色黄清 亮为正品。 4. 显微鉴别 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至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红棕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5(化学成分 胆红素与胆酸类是牛黄的主要有效成分。 6. 附注 人工牛黄: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配制而成,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和微量元素等制成,多呈粉状,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无清凉感,水溶液亦能“挂甲”。 培植牛黄:为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亦能“挂甲”。胆酸不得少于6.0%,胆红素不得少于35.0%。功效与牛黄类同。 蟾酥 Bufonis Venenum 1. 来源:脊索动物门蟾蜍科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瞻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2.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捕捉赡蜍,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干燥。 ? 团蟾酥:呈团块状,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气微腥,粉末嗅之作嚏,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遇水起泡,并泛出白色乳状液。 ? 片蟾酥:呈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断面沾水,即显乳白色隆起。 45 4(化学成分: ? 强心甾体化合物: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羟基华蟾毒配基、蟾毒配基。 ? 吲哚类生物碱:蟾酥碱、蟾酥甲碱等。 ? 甾醇类、肾上腺素、多种氨基酸等。 5. 理化鉴别: ? 甲醇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许+硫酸数滴,显蓝紫色。(吲哚类化合物) ? 氯仿提取物+醋酐溶解,+硫酸显蓝紫色,渐变蓝绿色。(甾类化合物) ? 薄层色谱方法检查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并与蟾酥对照药材比较。 地龙 Pheretima 1. 来源: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产广东、广西、福建。后三种习称“沪地龙”,产上海、浙江、江苏。 2. 性状鉴别: ? 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 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 沪地龙 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节为生殖带。 珍珠 Margarita 5来源: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贝壳内外套膜受刺激所产生的分泌物层叠而成的颗粒状物。前者所产珍珠称海水珍珠,后两者所产珍珠称淡水珍珠。 显微鉴别 珍珠结构环:显微镜下可见珍珠磨片粗细两种类型的同心环层纹。 理化鉴别 ? 荧光法:在紫外灯下观察(365nm),海水珍珠显亮黄绿色荧光,淡水珍珠显浅蓝色荧光。伪品一般无荧光。 ? 丙酮清洗法:取本品1粒,置试管中,加丙酮适量振摇,表面珠光不退,光泽如常。 ? 弹性测定: 选择重量相等的珍珠,从60cm高处,自由落在玻璃板上,测定其跳跃高度,海产珍珠弹跳在15,25cm,淡水珍珠在5,10cm。 蛤蚧 Gecko 1. 来源: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2. 性状鉴别:头 扁平三角形,吻鳞不切鼻孔,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 背部 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绿色疣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疣点)散在。全身密被类圆形有光泽的细鳞。四足均有五趾,趾底面有吸盘,除第一趾外均有爪。 尾 细长,有不甚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数条(约5-7条)。质地坚韧。气腥,味微咸。 阿胶Asini Corii Co11a 1. 来源: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熬,浓缩而成的固体胶。 2. 产地:主产于山东、浙江等省。以山东东阿县产者最为著名,奉为地道药材。 3. 性状:多呈长方形胶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对光透视呈琥珀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 4. 常见伪品 ◎新阿胶:猪皮胶,方块状,表面棕褐色。光视不透明,断面不光亮,质不脆,韧性。煮之可见一层脂肪油,具肉皮汤味。 ◎黄明胶:牛皮胶。黄褐色,半透明,质硬不脆,韧性强,易发软。 ◎杂皮胶:黑褐色,光视色稍棕黄,质硬不脆。 46 羚羊角 Saigae Tataricae Cornu 1. 来源: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雄兽的角。 2. 性状鉴别 “环带纹自然合把”: 呈长圆锥形,略呈弓状外光润如玉,嫩者青玉色,视有“血丝”。老枝则细纵裂纹。上有隆起环脊,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称之为“合把”。“通天眼透光可见”: 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对光透视,全体呈半透明,上半段中央有1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嫩者角尖多为黑棕色,其内部常有红色斑纹。“羚羊塞紧密合槽”: 锯口面类圆形,内有骨塞,习称“羚羊塞”,槽合或锯齿状吻合,长约占全角的1/2至1/3。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 3. 伪品 ? 喉羚羊角,角呈长圆锥形而稍侧扁,黑色粗糙,有斜向环脊约8个,间距1.5 cm。 ? 藏羚羊角,角长而侧扁,长50~70 cm,黑色光滑,有斜向环脊约16个,间距2 cm。 ? 黄羊角,角呈长圆锥形而稍扁,略作S形弯曲,淡灰棕色或灰黑色,不透明,有纵纹理和微波状斜向环脊17,20个,间距小,约0.5 cm。 注:以上均无“通天眼”特征。 蛤蟆油Ranae Oviductus 1. 来源:蛙科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输卵管。 2. 性状: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叠, 凸凹不平,表面黄白色,有脂肪样光泽,偶有灰白色薄膜状干皮,手摸有滑腻感,在温水中浸泡可膨胀成白色絮状团块,5小时后体积增大10,15倍。气腥,味微甘,嚼之粘滑感。 金钱白花蛇 Bungarus Parvus 1. 来源: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 2.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省。 3. 性状鉴别: ? 小圆盘形,铜钱状,头在中央,尾常纳口中。 ? 盘径约3cm,蛇体直径约4mm;亦有蛇体较大,盘径达15cm,蛇体直径达2cm者。 ? 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体部27个以上),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 ? 气微腥,味微咸。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朱 砂 Cinnabaris 1. 来源:为硫化合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2. 性状鉴别: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质重无臭,无味。 “朱宝砂”:细小颗粒或粉末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者。 “镜面砂”:不规则板片状、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松脆者。 “豆瓣砂”:不规则团块状,颜色发暗或呈灰褐色,质重而坚,不易碎者。 3. 成分:主含硫化汞 (HgS)。 4. 理化鉴别: ? 细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呈现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 ? 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溶液2m1溶解、蒸干,加水2m1使溶解显汞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5. 含量测定:银量法,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芒硝 Nitrii Sulfas 1. 采制:天然产的不纯芒硝,含杂质较多的称皮硝,含杂质较少的称朴硝,加水溶解、放置,使杂质沉淀,滤过,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析出结晶,即为芒硝. 47 2. 成分:主含硫酸钠 (Na2SO4•10H2O)。 3. 附注: ? 玄明粉 为芒硝溶于水中,加萝卜(5-20%)同煮,过滤,放冷结晶,再将结晶风化而成的无水硫酸钠。呈白色颗粒状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咸。功效与芒硝同;外用治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痈肿、丹毒。 ? 朴硝 为较不纯的硫酸钠结晶。一般不作内服用,只供制芒硝。 ? 皮硝为极不纯的硫酸钠,不入药用(皮硝与硝石(火硝)不同,应注意鉴别。 石膏 Gypsum Fibrosum 1. 性状: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全体类白色,有的半透明。质软,体重,手捻能碎。硬度1.5,2。条痕白色,易纵向断裂,纵断面为针状结晶,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2. 成分:主要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雄黄 Realger 1. 性状:不规则块状或粉末,全体深红色或橙红色.块状者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以手触之易被染成橙黄色,具金刚光泽,断面呈树脂光泽或脂肪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质松易碎,条痕橙黄色。微有特异臭味,味淡,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味。 2. 成分:主含硫化砷(As2S2)。 滑 石 Talcum 1. 性状:白色、黄白色或带灰色,晶体具玻璃样光泽,薄片半透明或微透明.质较软而实,硬度约为1,条痕白色,用指甲可以刮下白粉,触之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无臭,无味。 2. 成分:主要含水合硅酸镁Mg3(Si4O10)(OH)2或(3MgO•4SiO2•H2O)。 信石 Arsenicum 1. 来源:天然的砷华矿石,或由毒砂 (硫砷铁矿,FeAsS)、雄黄加工而成 2. 性状鉴别: 商品分为红信石和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白信石极为少见。 红信石(红砒) 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粉红色,具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断面凹凸不平或呈层状纤维样的结构。无臭。本品极毒,不能口尝~ 3. 成分:主含三氧化二砷(As2O3)。 4. 附:砒霜为信石升华精制的三氧化二砷,为白色粉末。 48 药学业余本科《生药学》名词解析 1.药 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生 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3.本 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4.中 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6.草 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7.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8.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 15.正 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16.伪 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 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20.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 21.药 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 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22. 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确保应用中品种的准确性。 23. 性状鉴别:主要是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通过看、摸、嗅、尝等方法,去观察完整的中药材及饮片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断面特征以及气、味等去鉴定中药材的真伪。 24.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25.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一种方法。 26. 显微化学反应:是将生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或产生特殊的颜色,从而进行鉴定 27. 微量升华: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28. 荧光分析:利用生药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当紫外光照射时,能发生荧光的性质进行定性 49 或定量分析。 29. 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30.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片上,成一均匀的薄层, 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当的对照物(对照品或对照生药)按同法在同板上 所得的色谱图或主斑点作对比,用以进行生药鉴别。 31.生物检定:是利用药物对于生物(整体和离体组织)所起的作用,以测定药物的效价或 作用强度的一种方法。 32. 地道药材:是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生药。一般在药材名称前冠以产地.如川贝、浙贝、广藿香、广陈皮、阳春砂仁等。 33.资源:是指可供利用的天然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生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 34.生药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并进行其它如保健品、饮料、化妆品、香料、色素、 矫味剂、农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35.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36.钉角:生川乌顶端周围有锥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 35.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状。 36.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37.园参:人参的栽培品称“园参”。 38.山参:人参的野生品称“山参”。 39.移山参:将小山参移栽于适合山参生长的山林中,经10余年后采挖,称“移山参”。 40.狮子盘头: 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痕,习称“狮子盘头”。 41.油头:药材根头部呈呈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如川木香。 42.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43.蚯蚓头:药材根头部具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如防风、前胡。 44.扫帚头:药材根头部残留叶鞘纤维毛状物,习称“扫把头”如前胡、南柴胡。 45.芦头:药材顶端有短小的根茎习称“芦头”。 46. 芦碗:药材芦头上凹陷的茎痕习称“芦碗” 47.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 艼 ”。 48.珍珠点:全须生晒参须根具细小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 49.瘤状突起:药材表面具半圆形的突起。如三七、白术等。 50.疣状突起:药材表面具细颗粒状突起。如人参、党参、北板蓝根。 51.连三朵:款冬花常3—4朵并生,习称“连三朵”。 52.子芩:黄芩新根内部充实,鲜黄色。 53.枯芩:黄芩老根内部枯朽,黒褐色或中空。 54.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片2枚,大小悬殊,大鳞叶紧抱小鳞叶,小鳞叶只露出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55.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56.红小辫:天麻(春麻)顶端有残留红棕色的茎基,习称“红小辫”。 57.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58.芝麻点:天麻表面具多轮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点状横环纹。 59.云锦纹:何首乌切面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复合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习称“云锦纹” 60.同心纹:药材横切面具异常维管束排列成同心性纹理。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61.车轮纹:药材断面具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如广防己、粉防己等。 50 62.菊花心:药材横切面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多为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等甘草、黄芪、白芍苦参、乌药等。 63. 大理石花纹:药材横切面具棕色种皮嵌入乳白色胚乳组织中形成的纹理。如槟榔。 64.筋脉点:药材断面具多数散在的维管束小点。多为单子叶植物根状茎如石菖蒲、干姜、高良姜、莪术等。 65.星点: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状排列。 66.金井玉栏:药材横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如黄芪,党参。 67.平坦:药材折断面平整。如党参、人参、牡丹皮等。 68.纤维性:药材折断面露出不整齐的纤维,如甘草, 69.强纤维性:药材折断面露出多量不整齐的纤维。如:黄芪,桑白皮 70.粉性:药材富含淀粉粒,折断时有粉尘飞出,如甘草、川贝、山药等。 71.刺片状:药材折断面呈片状突起,如黄柏,黄芩等。 72.角质:药材富含淀粉、粘液质或多糖等,经蒸煮等加工,其断面因淀粉糊化而形成半透明状。如红参、白芍、延胡索、天麻、郁金、莪术、百合等 73.起霜:药材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或“吐脂”如苍术。 74.晶鞘纤维: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如:甘草,红芪、石菖蒲、番泻叶、黄柏等。 75.嵌晶纤维:纤维的细胞壁上镶嵌有草酸钙结晶。如麻黄、紫荆皮等。 76.金胆:熊胆囊内干燥的胆汁呈金黄色透明如琥珀者习称“金胆”或“铜胆”。 77.铁胆:熊胆囊内干燥的胆汁呈黑色或黑绿色者习称“铁胆”或“墨胆”。 78.菜花胆:熊胆囊内干燥的胆汁呈黄绿色者习称“菜花胆”。 79.当门子:颗粒状的麝香仁,习称“当门子”。 80.二杠:梅花鹿茸具一个侧枝者习称“二杠”。 81.三岔:梅花鹿茸具2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82.乌金衣: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83.挂甲: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经久不褪,习称“挂甲”。 84.羚羊塞:羚羊角锯口面类圆形,内有长圆锥形角柱,习称“骨塞”或“羚羊塞”。 85.通天眼:羚羊角对光透视,上部无骨塞部分中心有1条略呈扁三角形的细孔直通尖端, 习称“通天眼”。 86.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压力作用的能力。 87.条痕: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所留下的痕迹。 88.条痕色:矿物粉末的颜色。 89.蝴蝶片:川芎饮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 90.朱砂点:药材断面有多数红棕色油点(油室),习称”朱砂点 51 52
/
本文档为【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