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法库大六家子辽井发掘简报

法库大六家子辽井发掘简报

2019-07-27 15页 doc 28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法库大六家子辽井发掘简报法库县大六家子村发现辽代古井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4年4月22日法库县柏家沟镇大六家子村村民王丙元在挖门墙基础时发现一口古井,井内出土有数件文物。据法库县文物管理所魏春光所长前期调查得知,该井为辽代古井,出土器物有白瓷双系小罐、泥质灰陶壶、木梳、“开元通宝”铜钱及一些残破陶片等。4月26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市文化局委托前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至4月27日上午,发掘工作因井壁有塌方迹象,无法继续进行,用铁钎向下探测至约0.6米已无砖壁,收集完毕各种资料后,结束发掘。参加此次发掘的人员有赵晓刚、魏春光、王世业、韩玉岩等...
法库大六家子辽井发掘简报
法库县大六家子村发现辽代古井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4年4月22日法库县柏家沟镇大六家子村村民王丙元在挖门墙基础时发现一口古井,井内出土有数件文物。据法库县文物管理所魏春光所长前期调查得知,该井为辽代古井,出土器物有白瓷双系小罐、泥质灰陶壶、木梳、“开元通宝”铜钱及一些残破陶片等。4月26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市文化局委托前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至4月27日上午,发掘工作因井壁有塌方迹象,无法继续进行,用铁钎向下探测至约0.6米已无砖壁,收集完毕各种资料后,结束发掘。参加此次发掘的人员有赵晓刚、魏春光、王世业、韩玉岩等。现将该井发掘及出土文物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地层情况 该井位于村民王丙元院内南侧,北距住房约15米,正在其挖掘的门墙基础下,西距邻居院墙约5米。该井GPS卫星定位数据为北纬42o33′10.4",东经123o42′12.8",误差9米,高度为59米(图一)。 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布一3×4米2的探方进行发掘,地层如下: 第一层:现代路土,黑色,质硬,厚 20厘米,内含炉灰、沥青、石块等物: 第二层:垫土,黑褐色,质较硬,深 45~50厘米,厚25~30厘米,内含石块、 炉灰等物; 第三层:黄褐色土,质较软,深80~90 厘米,厚30~40厘米,内含植物根茎、泥 质灰陶片等,为辽代地层; 以下为灰褐色粉沙层,纯净,为生土。 二、辽井概况 该井开口于辽代地层之下,打破生土层,青砖砌就。青砖呈青灰色,尺寸36×17-5厘米,质地坚硬,火度较高,一面较粗糙,沟纹不明显。据现场观察及村民介绍,井口据现地约1.2米,井口上覆石质盖板(已残),盖板厚8~10厘米。井内上层填土为黑灰色淤土,下层为灰白色淤沙,器物主要出土于黑灰色 淤土之中。井内现在水线距地表2.5米。 该井略呈椭圆形,外径1.36~1.6米, 内径1~1.2米,砌井时坑口直径约2米。 井壁较直,砖砌规整,推测井深约 3.2 米(从井口计)。井内出土器物以泥质灰 陶器为主(图二)。 三、出土器物 井内出土有瓷、陶、木、铁、铜钱 等器物,可复原陶器三件(其中一件口 沿残缺),白瓷双系小罐一件,木梳一件, “开元通宝”铜钱一枚。此外,还有残 碎陶瓷器数件,不能复原,可辨器型有 罐(6件)、盆(1件)等。 木梳:2004FDJ1:1,残,有32个齿, 长9,宽4.5厘米(图三:1)。 “开元通宝”铜钱:2004FDJ1:2, “元”字第二横笔右挑,形制类似唐中 期开元。轮径2.2,廓径0.1,穿0.7,厚 0.07厘米(图三:2)。 白瓷双系小罐:2004FDJ1:3,圆唇, 口微敞,短颈,柳肩,肩与上腹部间饰二竖桥耳,鼓腹,施半釉,釉为白色,圈足,鸡心底,胎为灰白色。口径7,腹径9,底径4.4,高5.8厘米(图三:3)。 陶壶:4件,形制基本相同,泥质灰黑陶,圆唇,卷沿,直颈,溜肩,鼓腹,颈下至腹中部磨光,腹中部形成两条印压条带纹,凹底,底上可见同心圆螺纹。2004FDJ1:6,口径11,腹径22,底径12.4,高25.4厘米。口沿上刻有“王一”、“王二”、“一”等字样(图三:6,图四)。2004FDJ1:4,口沿残缺,腹径28.4,底径17.2,残高30厘米(图三:5)。2004FDJ1:5,残缺大半,腹径20,底径9,残高19厘米(图三:4)。2004FDJ1:7,口径11,腹径20,底径12.4,高23厘米(图三:7)。 陶罐:4件,均为口沿残片,可分两型。 Ⅰ型:3件,圆唇,敛口,卷沿,束颈,广肩。2004FDJ1:14,泥质灰黑陶,口径18厘米(图三:14)。2004FDJ1:15,泥质灰黑陶,肩部饰印压暗纹,腹部磨光,口径20厘米(图三:15)。2004FDJ1:16,泥质灰陶,口径18厘米(图三:16)。 Ⅱ型:1件,2004FDJ1:17,泥质灰黑陶,圆唇,敛口,卷沿,束颈,广肩,肩部饰两竖桥耳,鼓腹,腹部磨光。口径20,残高12.4厘米(图三:17)。 陶盆:2件,2004FDJ1:11,泥质灰黑陶,为一盆底,凹底,底径36,残高4厘米(图三:11)。2004FDJ1:13,泥质灰黑陶,为盆口沿,圆唇,卷沿,敞口,口径48厘米(图三:13)。 器底:4件,均为平底,底部可见拉坯时形成的同心圆螺纹。2004FDJ1:8, 厘米(图三:8)。2004FDJ1:9, 泥质灰黑陶,腹径30,底径16, 残高20厘米,底部小孔直径0.4 厘米(图三:9)。2004FDJ1: 10,泥质灰褐陶,腹径30,底 径16,残高19厘米。底部小孔 直径0.8厘米(图三:10)。 2004FDJ1:12,泥质灰黑陶, 底径18,残高13.2厘米(图三: 11)。 四、结语 此次工作为抢救性发掘,而且由于井壁有塌方迹象未能将该井清理至底,故而该井底部结构不清,出土器物亦多有不能修复者,诚为遗憾! 1、井内出土陶壶及器底底部均可见拉坯时形成的同心圆螺纹,与康平海洲辽墓①出土陶壶及辽阳隆昌辽墓②所出陶壶底部特征相同,所出陶罐口沿残片与海洲辽墓所出火葬骨灰罐形制相似。通过出土器物及井壁所砌青砖来推断,该井应为辽代所筑;“开元通宝”铜钱的出土亦为该井的时代提供了佐证。 2、法库县是辽代遗存分布的密集区域,屡有辽代墓葬、窖藏和水井等遗迹发现。辽代水井在该县曾发现过数口,大多只进行了调查,基本未收集遗物③。此次发掘虽因塌陷原因未发掘完毕,但收集了一批遗物,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为辽代古井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材料。这无疑对研究该地区辽代历史、文化及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价值。 (附记:在此次发掘中法库县文物管理所和法库县柏家沟镇大六家子村村委会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文字:赵晓刚魏春光 绘图:韩玉岩孟仲凡 注释: ①武家昌:《康平海洲辽墓清理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1期 ②李庆发:《辽阳隆昌两座辽金墓》,《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2期 ③冯永谦、温丽和:《法库县文物志》第128页和第353页 照片: 白瓷双系小罐陶壶(2004FDJ1:7) 木梳陶壶口沿上刻划文字(2004FDJ1:6) 温馨推荐 您可前往百度文库小程序 享受更优阅读体验 不去了 立即体验
/
本文档为【法库大六家子辽井发掘简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