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史族南北排班对照表【精品文档】

2018-02-16 32页 doc 59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史族南北排班对照表【精品文档】史族南北排班对照表【精品文档】 史族南北排班对照表 世系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支系 溧阳埭头支 君 仲 原 文 存 世 以 忠 溧阳夏庄支 继 致 泗阳西支 泗阳东支 浙江支 师 水 弥 之 卿 孙 公 祖 必 仕 本 立 自 元 孝 世系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支系 溧阳埭头支 良 显 缵 述 是 景企 嘉 彦 庆 斯 衍 方 正 守 宗 溧阳夏庄支 顺 积 美 乔...
史族南北排班对照表【精品文档】
史族南北排班对照【精品文档】 史族南北排班对照表 世系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支系 溧阳埭头支 君 仲 原 文 存 世 以 忠 溧阳夏庄支 继 致 泗阳西支 泗阳东支 浙江支 师 水 弥 之 卿 孙 公 祖 必 仕 本 立 自 元 孝 世系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支系 溧阳埭头支 良 显 缵 述 是 景企 嘉 彦 庆 斯 衍 方 正 守 宗 溧阳夏庄支 顺 积 美 乔 期 仍愈 贤 来 裔 仪 悠 远 会 运 昭 泗阳西支 慎 守 广 居 硕 修 聿 至 效 泗阳东支 传 家 以 厚 为 善 浙江支 起 宗 在 节 义 积善 致 悠 久 济 美 习 庭 训 纯 世系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支系 溧阳埭头支 法 诗 书 佩 圣 言慧 敏 尚 道 义 树 立 务 洪 延 溧阳夏庄支 简 编 泗阳西支 法 从 先 用 恒 乃 嗣 泗阳东支 其 昌 浙江支 采 名 显 荣 慎 终 仍 复 始 一九九五年孟冬吉日 1 泗阳史氏历次修谱情况简介 支目 年 代 主持人 溧世 规模 发行量 47 西支 明?天启后 史言 起草 50 清?康熙四十年 史全 草续 53 清?嘉庆七年 史鸿名 初创 53 (1802) 史宾 54 清?道光三十年 史锡龄 续修 55 清?光绪二十二年 史诣仁 重修 57 (1896) 史斯敏 56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史尹臣 六次 200套 55 ( ) 史晓峰 重修 52 东支 清?雍正元年 史书烈 起草 52 清?乾隆十年 史书敬 草修 清?乾隆三十年 史如璧等 草修 清?嘉庆八年 史如栋等 初创 清?光绪二十三年 史芾南等 重修 58 东西合谱 一九九五版 史广祥等 重修 500部 一九九五年孟冬吉日 2 史氏原源新考及人物事记 据‚溧祖碑文?、老谱‚谱序?、《中国通史纲要》、《史记》和《辞海》考证:史氏之族~在三千多年前与周朝远祖有一脉之系。周是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它的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弃居住在邰~,今陕西省武功县,十二世后迁居岐山下的周原~即今陕西省岐山县。从古公但父起被尊为太王~他的下一代是季历。又称王。季历时周渐强盛。季历的儿子昌继立~就是后来有名的周文王。周原:古地名~在陕西省岐山县北岐山下。《史记》载:‚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周公庙~周太王墓在此。史姓起源至今约3040年。 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而以地望明贵贱。 史氏之姓~始於周朝之初~以官得姓。谱载:‚史之先~以官为氏~文王长子伯邑考~考生佚~佚为太史。?史书载:‚史?及官名。是掌管记载史事的官。佚公为人严正~后人赞扬他为史官的楷模。由於他在周初终身任太史~‚有世功?子孙便以此 3 为姓~称史氏。 堂号:太史佚公及子孙居住京兆郡~故称京兆堂。 变迁:谱载:‚始居关中?~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周都‚镐?~始祖史佚居此。其后~分支较多。徙鲁郡者为我宗支前辈。桃谱序载:‚晨?系近宗。‚晨?即西周鲁相史晨。,现考:1935年前后~山东曾三次来桃续谱。,恭祖先鲁济北分支~於西汉武帝元狩中,公元前124——120年,再迁陕西~京兆郡之杜陵,杜县,。东汉光武帝时崇祖封溧阳侯~由杜陵而徙溧阳。 溧系宗衍: 桃西支~系溧三十四世惟净公衍支后代~惟净公宋进士~授丹阳令~历任至礼部侍郎~自溧阳埭头徙居丹阳千口~生子元善~单传七世。至溧四十一世旺公始生福公兄弟五人。福公,溧四十二世,又生禄公兄弟十五人~其中有昭公即溧四十三世~於明朝成化年间,1466——1487,由丹阳徙桃源~即桃西支一世。桃一至六世祖墓地均在老泗阳西二里桥西南一里多地。 桃东支系溧三十世~宋朝大将彦虬公衍支~彦虬公生二子~庭祚庭允~溧谱载:‚溧四十五继章公~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随父学公~山东政任~十月~直棣,明京师地区,、霸州,河北,盗起~继章年十五~随仆回籍。仆受惊至桃源河头集,今 4 泗阳张家圩,病故。公即定居桃地~为东支一世。继章公墓地在小史集老庄。 深考我宗历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有许多事绩。 一、 周代 望出两周~太史之首。 文人荟萃~流芳千秋。 史姓在西周有四位太史~一位国相~八大名人。 ‚文王长子伯邑考~考生佚?~即史佚。佚为太史‚是周朝首任太史。据《史记》载:?文王长子伯邑考~有同母兄弟十人~母亲叫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妃。‚伯邑考为商纣所害。?文王次子武王发~‚四子周公旦?文王驾崩以后~因伯邑考早逝~即由次子发继位。 武王攻打纣中~史佚为太史。武王灭纣取胜第二天~宣告周朝成立~其文告在盛典上由史佚宣读。武王登基后~封几个弟弟为侯~史佚为右太史~是西周首任太史。‚世守史职?。史书载:‚博闻强记~接给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佚公和周公、召公、太公辅政~号称四辅。并有许多著作留世。‚佚子升绍任太史之职~?而且 5 做得很出色。其后~任太史之职的还有~周宣王太史史籀~其撰‚太史籀书?~流传於世。史伯~任西周末期太史。史晨为西周后期鲁相~有碑文在曲埠~书法端正谨严。为学汉隶者所取法。 周朝八大名人是:史兴、史籀、史赵、史墨、史黯、史鱼、史苏、史晨等。他们都有刊著留世。史称‚国有闻人?~‚金声玉振?者指此。 二、 西汉 积代勋业~联姻帝室。 朝中要职~九位侯爵。 从汉武帝起~后经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百年间~我宗支杜陵恭祖直系~先后在西汉朝中任司马一人~中郎将三人~侍中六人~将军二人~封侯九人。大司马一职:当时掌管全国军政大权。中郎将:是当时京都司令。侍中~侍从皇帝左右间~实际上就是宰相。 ,西汉武帝,刘彻,时期。史恭~出身济北~元狩中年,公元前122年,保汉有功~升任朝中郎将~担任保卫京都长安的最高将领。这时西汉进入盛世期~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朝廷的权力~他把郡国划为十三部~各设立剌史~史 6 恭此时除任中郎将外~又被委任凉州刺史~所辖范围~在今甘肃~宁夏~陕西部份地区~主要任务是~受朝廷史命巡行监定豪强和守相~以加强西汉对地方的控制。这时恭已由鲁济北徙居京兆,西安,之杜陵。恭母还养着幼年的汉宣帝。,, 公元前七十四年~昭帝崩~宣帝即位。宣帝是一个重视地方行政的皇帝。恭之妹节~为卫太子良娣生悼皇考~皇考者宣帝父也~宣帝微时依倚外家,史家,及即位~而恭已去世。宣帝念旧恩~追封恭为杜陵侯~,杜陵原为杜县~宣帝逝后葬此~称杜陵,~恭有三人:高、曾、元~皆以旧恩封侯。 汉宣帝时~公元前73年~史高公被封为侍中发大司马~侍从皇帝左右~掌管军政大权~并封乐陵侯~加车骑将军大司马~禄尚书。至元帝时~公元前48年去世~赐安车驷马。,一辆车配四匹马,。黄金百斛等~赠之数加於常人。朝廷派乐成侯许廷寿监护丧事。 高子史丹~字君仲~汉元帝时为中庶子~驸马都尉~调升侍中~奉元帝诏书~护太子家。元帝病重垂危时~皇帝对立太子有动议~丹乘间直入元帝卧榻~伏青浦涕泣~诉实情~太子遂及即位~避免一场宫廷政变。丹拔长乐卫~调升侍中~右将军~赐爵关内侯~转左将军~光禄大夫~封武阳侯永始至逝~ 7 赐黄金百斛~安车驷马归第。 丹长子史邯~除尚书附马都尉~袭武阳侯。 丹次子史护~字茂德~嗣爵武阳侯~除光禄勋~当王莽叛~诏侯领兵十万~冲突贼阵~杀戮万计~逝於王事~赠侍中~前将军。 恭第二子史曾除侍中转光禄大夫~封关内侯~以恩泽进爵蒋陵侯。 恭第三子史元~除长乐卫尉~升侍中~中郎将~封关内侯。以恩泽进爵平台侯。 元子史恁~为奉车都尉~升侍中~中郎将~嗣爵平台侯。 恁子史习~为中书令~除驸马都尉嗣爵平台侯。习子崇~西汉末期。权力鼎盛~左右朝政。 东汉至宋 鼎力兴东汉 绩勋万户侯 一代丰碑立 遗泽润千秋 恭祖四世孙~宗伯勤~幼而慷慨~有文武全才~生於西汉末期~动乱之时~长习军旅之事~居身清正~临阵勇决~而绩代勋业~联姻帝室~常欲平乱雪耻~为国报仇~王莽篡汉文~崇公投袂荷戈~奋不顾身~手携两刃~腰佩双建~策马控弦。 8 长驱深入~无不以一当百~降盆子於杜陵~破王寻四十五万精兵,号称百万,於昆阳~杀了王寻~莽军大败。史称:‚这一战役是中国战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战役大胜~为后来东汉成立~刘秀登基奠定了坚实在军事基础?。史考:东汉光武帝初~崇公为汉鼎力百战。史称:‚东汉良将。?‚英略备举?‚忠惟卫主?~‚奇绩累累?。‚身先士卒。?‚有此武功推而不居归之元帅~皇恩屡加赏不逾月~除右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骠骑将军封溧阳万户侯~胙之茅土~誓以山俾其后世永相传习。 崇公七十有九病逝於新镇~除青冀二州刺史~诏赠使持节~徐、充二州刺史~建史侯祠。宋大观元年,1106年,~宋朝廷特封为灵济公,称神,~建显惠庙~官府和民间常年不断敬拜神。 溧祖而后~至三十四世~前后经东汉、晋、隋、唐、五代十国~宋~近千年不衰。自溧祖子颢~字叔升~元和元年,东汉~公元84年,嗣爵为侯资从政事~遵父风~其后代侯位代传没有间断~相继身为侯位的先后有史崇~史洽~史泽~史铉~史藻~史琬~史谅~史净滋九位~其中史净滋,溧二十一世,~为唐驸马~朝议大夫~轻车将军都尉~赠溧阳开国侯。此间~还有将军九人~刺史五人~进士三人~即溧三十四世惟净公~ 9 宋进士~受丹阳令~历任至礼部侍郎。 史弥远,1164—1223,南宋~明州鄞,今浙江鄞县,人~淳熙进士。南宋宁宗时历任太师~右丞相~枢密使等职。 史嵩之~南宋~明州,今浙江鄞县,人~,史弥远侄,。嘉定进士。 四、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昭公来桃五百年~繁衍人丁数万千~南北一线四十里~异域他乡由此迁。这一时期主要指溧系昭公和继章公来桃两支~昭分一支先来桃居老泗阳~后发展至县西北乡。清末有徙居东北沈阳的~民国间有徙居台湾的。继章公来桃~先定居县东北乡张家圩~后发展至淮阴等地~民国间亦有徙居台湾的。两支来桃后~近五百年间~发展迅猛人口已近三万多。 昭公一支清末发展迅猛~居桃西北乡~南北纵向~四十多里~主居基本在几个高岭一条子午线上~拥有良田数万亩~每年间350多名男性中~有太学生以上高称者近八十多人~其中进士一人~柱公。贡生十一人~宾公舆书五十三卷~载县志文汇生。 溧五十八世孙广信 于1989年9月9日 10 溧阳一世祖: 讳崇~字伯勤~汉朝人~公生于西、东汉交替的扰攘之时~因临阵勇决~屡建奇功~后封溧阳侯。食邑一万户。诏赠使持节徐兖二州刺史~司空。谥曰:‚壮侯?。 侯生至今两千余年~子孙遍及大江南北~江浙皖闽~后裔十万余人。 11 汉溧阳壮侯史公庙记略 汉溧阳壮侯史公庙~简称‚侯庙?。东汉光武中兴后~史崇因战功封为溧阳侯~子孙就食封地~因以埭头为家~建立史氏谱载家庙以祭列祖列宗~是为侯庙。侯庙初建于汉~当时尚书左雄撰碑记其事~后毁于唐。唐〃会昌六年丙寅重建~又毁于元〃泰定丙寅年~七年后重建~复毁于明〃万历甲寅。又由史氏族人合族重建~并于清〃乾隆时加以修饰庙貌。重新庙宇款式。头门三间款曰:‚汉溧阳壮侯史公之庙?。 篆字对一 爵锡五代扶炎汉~ 庙食千秋镇溧阳。 仪门三间匾曰: ‚溧阳侯祠? 又曰:‚敕赐显惠之庙? 其对一: 汉廷爵土分封远 宋室龙章锡号新 后移于灵雨坊上 12 左为‚萃英堂?三间。其对曰: 千秋俎豆传家乘 奕世衣冠属本枝 右为‚萃奂堂?~其后有汲古书屋三间~小对曰: 礼乐四时隆庙貌 文章千载在沧州 正殿三间上有匾曰‚庙貌重新? 长对二: 其一 庙貌溯千秋指顾间湖山襟带堂构即万年轮奂应与左碑俱远 汉封累七叶先后代圭组蟑联箕裘虽百世琬琰犹同郑谱共传 其二 立礼成乐系侯国羽仪克遵前宪而表燕贻行见声容益盛 砺山带河是汉廷旧物愿修明德以馨菽荐会观汤沐维新 寝王间匾曰: ‚海岳堂新? 安晦庵朱熹书对一 诗曰: 庙貌更新百里湖山增物色 松楸拂郁九重雨路荫孙枝 其后即为汉司空溧阳侯墓。 13 溧阳史氏族谱原序 溧阳史氏族谱原序之一 尝谓史氏之所以得姓~因官而赐之也。其流芳悠远~历数千载~贤智间出~代不乏人~记诸简策之间~班班可考。故作美颂而不谀~鲁僖之德~昭告其下而勿忘晋献之祸。至于肇大篆者~珍迹世传~进直谏者~忠言上达。泣伏青蒲~痛悟万乘~斯为关内侯。诛除赤眉~荡销狷孺斯为溧阳侯。在西汉有戚里之盛~在李唐有藩将之雄~其能建丰功立伟绩者~固多不暇概举而悉数也~原其所出~始于鲁之济北~而族系传序随宦沿别~谱录所在~仅可推考。兹邑敕封显惠庙灵济公~所谓诛除赤眉者是也。以战功佐光武中兴~获封于此。既殁能以祸福惊动于人~遂致血食~而子孙即是家焉。自东汉至今逾千载~宏碑钜版~叙其盛烈多矣~而久未闻达。至崇宁丙戌。知县李亘以祷雨灵验~上奏朝廷。明年正月~诏以显惠庙号。后六年~知县奉议郑公骧自延安帅幕府来宰斯邑~下车以来~款谒祠宇~欲 而 ~欲雨而雨~雨 之应~每无愆期~所以有年荐臻者~皆神贶也。郑公念神之绩~遂以事实闻于朝廷。逮政和丙戌夏初~诰命锡封神为灵济公~而又委吾宗人~新其殿宇~希其庙像~则郑公所以答神之贶~致力甚也。呜呼:史氏编户何其幸欤。 14 愚念兹始祖~明而为人~幽而为神~皆能立功名~施惠泽以耸动民人而垂休永。于是博采遗编以成集~乞名于郑公~公命之曰:‚庆传录?。殆将藏之巾笥~以为传家之宝~抑亦冀诸宗人~更相传授~郑重之毋忽焉。 大宋政和丙申年~三十四世孙越州萧山县三友谨序 15 史氏族谱叙之二 辛酉,1681年,季秋~夔脂车北上~赴试春闱。路经桃源,泗阳,~忆昔有宗支于桃~因访而谒焉。适季叔祖子鱼公,史秉直是也,、诸叔昆弟召夔聚会~谊至厚且笃。瞻其琳 郎玉树~森然满座。余跫然而喜矣~寒族自溧阳析派以来~其占籍于桃者~皆翩翩杰出者也。非独为当世望~亦且为宗党光矣。因出斗酒~叙宗谊~午夜不寐~及季叔祖持太祖信庵公,史言是也,遗谱稿~嘱余增修~并语于首谊不获却。然仓卒未修。壬戌会试~辄叻列翰林院。勤于王事~不获于宗党相聚翕~祗以书牍问慰而已。然修谱之嘱~究未尝刻臵也。是以承命踵事。敬 公曰:谱牒之立~讵徒纪爵里名字而已哉~所以志不忘也。夫孝莫先于敬身~身之所从来不知~可谓孝欤,惟知其所自出~则尊祖敬宗之心当油然生焉。故先王盛世~必建宗法~著本支而严氏族。至晋、魏犹设谱局~有郎令以主之。稽其贵贱~辨其亲疏~ 弗忘者~无非为崇孝广敬之归耳。今季叔祖子鱼公~虽述志思修~仍以勤劳河工未暇补葺。越季叔文饶公,史全是也,修纂笔削~踵而增之。而谱牒始成~洵可谓不忘先人者矣。人之不忘其先~则人之可谓孝敬矣。非所谓孝敬积于躬~令名昭于时~特立两间而无愧者乎~余仰思先世累业积德~其嘉言 16 懿行~遐哉不可尽述。姑即所闲聊补其大概~犹日望其永思~自 寝昌寝炽也已。谨书其事~而邮寄之~以为他年之左券云。 大清康熙四十年~吉旦~赐进士出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纂修《三国志》史官、《康熙字典》副编,第三名,。 五十一世孙夔拜撰。 17 续庆传录 溧谱原序之三 ‚庆传录?有宋政和丙申通直郎三友首编也。垂三百年~再罗兵变~巨族所藏~遂致毁亡~甚为叹息。因每搜访~适一畸居~阅其尘阁而得之。虽蠹鼠陈迹~足慰区区之念。喜袖以归。会德润共览~余阅旧本~楮敝墨剥~非惟亥豕鲁鱼难名~复虑割深而田州观亦误~将若之何,彼徐答曰:是无伤也~容及闲暇仍当重整耳。后果如约、相与参订。内或阙者补之~讹者正之。举政和以后~未遑者增之。焕然具备。盖德润可谓吾宗白眉矣。故得其人则事必集存。其诚则物不遗。苟无恒心而不念祖宗之绪~则兹谱废臵而昭穆寻类~途人又奚怪焉。乃书新本~示来裔珍重毋忽。 洪武二十六年春分日~兵部办事人村孙均用序。 18 史氏族谱序之四 三代所谓姓者~本其祖~考所自出~百世不变者也。所谓氏者~别其子孙所由分~数世一变者也。天子建德~因生赐姓~得姓则一而已~兄弟子孙别为氏者~不胜其繁。自秦汉而后~赐姓者少~世守一姓可谓简而易知者矣。然人自支分派别之后~竟不知木本水源之为谁者~盖由谱之明与不明~以致今人之知与不知~故耳我史氏赐姓于周~望出任城~人所知也。我宗世居溧阳~再迁丹阳。由丹而又迁桃源~遂于桃而占籍焉。始居河北镇,今众兴镇,~祖宗之庐墓在焉。后被黄河水冲~坟墓虽迁~庐居无存~而祖宗之名字皆有所考。迨五世,溧阳四十七世,伯祖讳言号信庵公~由贡生任河南卫辉府教授~于官暇之余~粗有遗传。创修家谱~但未付枣梨。又恐传世远而生齿繁、枝叶茂而根本忘矣。八世,溧五十世,孙全与胞兄藻~尝出草谱一牒~以计议修谱一事~奈期会未几~兄藻又蚤逝。全兴言及此~未尝不流涕而长叹息也。及此时而谱牒不讲~将今人追感于前人者~后人复致感于今人也。必矣。全益为此 瞿~因其遗稿而葺之。事贵有徵言皆记实。书名、纪人也。书字、敬名也。书爵、荣遇也。书子、著代也。书配、存母党也。定其昭穆~以明世系。记其茔兆、以崇时思。会先世于目前~萃群支 19 于一牒~合累世之名称实事勒为成书。凡我宗支~必家给户有~俾展卷了然~各悉支分派别之次~共敦水源木本之思。世虽远而不远~虽分而不分~而尊尊亲亲之之意~不知其油然生焉。谱之为义大矣哉: 购铅椠付之梓人~墨而授之~庶与前人创修之意无忽坠焉。使上覆下承~永言绎思~虽千百世之下~引伸而替可也。是有望于继起之贤而任事者~故因以为序。 大清康熙四十年 五十世孙 全薰沐拜书 20 史氏族谱序之五 粤稽家谱之刻~自古皆然。人以为纪世代之迁流~抑知有定分~正名之义存焉。分不定则尊卑失次~名不正则先后雷同。惟谱之一修~则为宗为祖~以及诸父伯叔昆季子孙~宜昭者穆不得而混之、宜穆者昭不得而淆之。昭穆之分定昭穆之名。亦因之而正也。谱之为义綦大矣哉~则甚矣。谱之不可不修也:吾史氏原籍镇江府溧阳县~后迁至丹阳~由丹阳而又至桃源入籍焉。相传数世~并无谱牒。吾伯太祖言公任河南卫辉府教授~于官暇之余~仅据来桃一支创为草谱~虽足垂训后世~但笔载一书~未得刊刻~难以遍及族门。使家藏户晓~尤恐久而有失~上负先人垂训之心~下启子孙荆蔓之弊。用是燕处深思~尝与堂叔藻~全二大人商酌~时为急务~因欲命梓人刊而广之~使家藏一本~一以防祖宗之遗训不致沦落无稽~一以纪世代尊卑之名不致紊乱罔序~谱之刻也不綦重哉:是谱也~吾辈守之吾辈修之~尚望后世子孙世世守之~世世修之云。 时大清康熙四十年 谷旦 溧五十一世孙 柱 敬撰 21 史氏谱序 礼大传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盖别子者。始祖也。继别者。始祖之嫡子~为百世不迁之大宗。继祢者~始祖之庶子~为五世则迁之小宗。然宗有大小~皆始祖所出也。洎乎支分派别代远年湮~世系莫辨~昭穆茫然~遂有觌面不相识者矣。故赖谱以为纪载~则世系分晓~昭穆秩如~尊卑之分定而长幼之序明~尊祖敬宗之念油然以生~敦伦睦族之心殷然难已。谱之为义大矣哉。 粤稽我史氏赐姓于周~以官为氏。受氏名佚者~世守史职。迨春秋间著名列国~代有闻人~指不胜屈。至西汉时~有凉州刺史讳恭者~由济北徙居京兆之杜陵~以王室懿亲~追封杜陵侯~而史氏由此著名焉。嗣后三世袭封~至孙讳习者~谥曰昭侯。昭侯之后则壮侯矣。壮侯讳崇、字伯勤。佐光武中兴~以军功封溧阳侯。子孙因家焉。遂为溧阳一世之祖。而江南、江北、浙、闽诸省~由此徙居者~皆其后裔焉。其籍隶溧阳者~显荣舄奕。久光志乘~兹不复赘~远徙他省者~亦未暇悉考。惟查迁桃二支~其自溧来桃者~则有书烈兄之始祖继章公,溧四十五世,是为东支。其祖居溧阳~继迁丹阳~后迁桃源入籍者~则自昌始祖昭公始焉。迄今居桃十数世~虽未能如溧阳通 22 显~而人敦孝弟~户习诗书~或隶名任版~或著绩武闱~或飞腾黉序~或誉重成~均载在县志~班班可考。此莫非祖宗德泽之流长也。但族属蕃衍~谱牒未备~散漫难稽。前明远祖讳言者~任河南卫辉府教授~公暇之余~曾撰草谱以示后人~但未能遍录嗣后。叔祖文饶公~以及堂伯彝章公俱作序修谱~并有溧阳宗伯夔公谱序~载录家乘~均未付梓。迄今阅世愈久~丁户益繁。不刊族谱~何以纪远垂后。昌久欲邀族公修~客冬遇堂侄承修~议及谱事。承修先得我心~早已赴溧阳、丹阳备录宗谱~合之桃邑草谱~世系源流~灿然明备。修谱之举~有不能再缓者矣。因邀本房诸侄共 义举~校正编次~刊订成帙。俾家藏一本~以备检查。有事聚会则大宗小宗了然不紊。为昭为穆~秩然不淆~尊卑长幼~有文以相接~有分以相守~雍雍肃肃依然一家人也。谱之所系不綦重哉。所尤望者~继起有人~十年一查~二十年一修~继继承承~引伸勿替~是则史氏之厚幸也夫是为序。 时 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吉旦 五十二世孙林昌薰沐拜撰 23 史氏支谱序 谱以传信~有疑必阙~此即作史之法也。我宗以官为姓~自周时佚为太史~世守史职~因得姓焉。始居关中~继迁济北~迨汉武帝时有凉州刺史讳恭者~为王室懿亲~因旧恩封杜陵侯~遂由济北而徙杜陵焉。史氏之谱~由恭祖而上~祗知晨系近宗。代远年湮~中多渺茫断续~莫能稽考~毋宁阙之~正所以信之也。自恭祖而下。四传至崇公佐光武中兴封溧阳侯~由杜陵而徙溧阳~因家焉。遂为溧阳一世之祖。及三十四世~有宋朝礼部侍郎惟净公~由溧迁丹~遂为丹阳一世之祖。至四十三世~吾始祖昭公于明成化年间~由丹迁桃~遂为桃源一世之祖。夫关中固远难考矣~济北亦断续无稽。自杜陵而至溧阳是一宗也。因地立宗~因宗推祖~虽有远近之分要~皆一脉之衍。计西汉恭祖而下。迄今一千九百余年。而继继绳绳~相维相系于不替者~端赖有谱以纪之。查溧阳‘庆传录’所载。侯之子孙。历汉、晋、唐、宋间、除 封世袭外~及身而得五等之封者~三十余人~猗欤盛哉:可不谓先人之遗泽孔长欤。至仕宦赫奕~科甲连绵~更属世所代有~指不胜屈。今支分派析~族姓繁多~其迁徙他方远莫能稽者~固不暇备录~而溧阳之大宗与丹阳之分派~近有可据者~卷帙浩繁~亦不能悉载。桃以上、祗溯本 24 源~桃以下~生齿日盛~迁徙渐夥~不有谱以志之~历代久而寻宗考派~保无有断续渺茫之叹乎:迁桃及宾十一世矣~其世数转徙~于五世祖言公、曾祖全公、堂伯祖柱公之谱序。并溧阳宗伯祖夔公诣桃所撰谱记~墓铭班班可考~合之溧谱丹谱~而世系源流皎然弗爽。即东支史氏自三十一世分支而称谓于今弗乱。但草谱未经刊刷~久必将湮~宾深为此瞿用是谋之族人~商之堂伯端揆公。伯年逾七旬~竟慨然以为已任~因并言于首以记~董率之勿忘耳。 时 乾隆五十八年三月吉日 五十三世孙 宾敬记 25 初修史氏支谱引 尝闻敬宗收族之道~惟在建祠、修谱二事而已。盖祠不建则不能安我先灵~谱不修则不能联我族姓。忆昔清明祭扫时曾亲承诸伯叔父面谕曰:我五房现在公建支祠~将来落成后而修谱一事即宜次第举行。名等敬聆之下无不铭之肺腑~讵意言犹在耳~而诸先人俱已辞世~其未了之愿未始~非名等责任也。昨之祠堂冬祭~追述前言~议及修谱~诸昆弟均为踊跃。拟即照五世伯祖信庵公所创草谱~编次考订以成之。惟惜远年世系弗能尽悉~未免兴水源木本之思~及检叔父端揆公所遗谱序~稔知堂弟承修曾于数年前亲赴溧阳、丹阳~备录前代谱牒~藏之匣笥~以备参考~因邀同贻远弟亲诣请出~逐细检阅~则见其溯本穷源于历代~昭穆秩然不紊。此真叙谱之明鉴也:又授余以叔曾祖文饶公及堂伯祖彝章公谱序~并溧阳宗伯祖夔公所撰谱志~墓铭均堪冠之于首~以垂不朽。且于一切应办事宜~惠中、承修弟俱慨然自任而不辞~赖 赞有人~更易为力耳。爰议及行草创~编次成帙~传送各房~互相考订~然后付之梓人。斯举也~议在建祠之始~成于落成之后~悉遵诸先人之遗训焉。名等特继志述事而已矣。第恐派远支分弗克搜罗~悉备时殊世异~敢云考核无遗~惟有望于继起而任事者更为校正焉耳。 时 嘉庆七年岁次壬戌季冬 溧五十三世孙 鸿名等敬撰 26 史氏修谱序 谱也者~谱其世系~敬宗收族之谓也。敬宗则溯其所自收族则推其所分。苏老泉云:‘谱为亲作~其初一人之身~一分之~再分之~递分递杀~以至亲尽服绝~而不敢以途人目之者~盖为伯叔兄弟也。当何如用吾情哉’。欧阳文忠公曰‘子弟不知姓之所自出~而昧于昭穆之义~非人也’故谱有谱例、谱录、谱图、谱系~而我史氏之谱~迄今一千九百余年~代有贤嗣~缵修罔替~猗欤盛哉:可不谓全璧欤,然其中兵燹之余~断而复续~追叙无从者亦何可胜道。晋永和八年~十三世孙宁朔将军道济公~重立司空庙碑~所以纪世代也。至唐贞观时石断碑磨 十八世孙越王府东阁祭酒仲谟公~仿摹重立矣。二十三世孙上柱公修谱一十八支~至至和元年全谱无存~止存谱录。三十世孙将仕郎太子正字仁彦公~重修族谱~世代中多有缺名矣。至重修于建炎二十四年。三十七世孙安常公其谱~自上江宁国宗人处搜求而获也。重修于洪武二十六年~三十八世孙兵部辨事人材均用公其谱~自畸居尘阁中鼠蠹之余拾来也。年湮代远~简断篇残~此中不无遗憾。至重修于永乐十四年。四十三世孙进士授行人讳常者~序内则叹~寿公一支~莫知所之者一十五人~重修于隆庆二年。四十六世孙太仆寺少卿讳际者序内又叹。 27 埭头一支~莫知所往者~三十七世以上~三十七人~三十七世以下~一百一十几人。而下庄不与焉。呜呼:以濑水宗公之盛~而犹多缺略~若此矧吾桃也乎哉。犹幸桃邑两支宗派未湮~西支之谱一追记于桃五世,溧四十七世,之君右公~再追记于吾曾祖文饶公。东支之谱一初记于来桃之继章公~再追记于居桃之书烈公。源源本本~宗派无讹~各家抄存~均未付梓。今生齿日繁~渐有订吊莫通~觌面莫识者~若不及早厘定~恐逾时有失数典而忘~宁不抱痛。今与族人重商修辑~雕刷珍藏~用垂不朽。敬宗收族胥视此矣。赋不胜欢欣鼓舞援笔而为之记。 时 嘉庆八年仲春~五十三世孙 赋 敬识 28 修谱序 合族之有谱、何为也哉,盖族盛则渐暌~统之以谱~俾人知本源所由~合而吉凶哀乐之意~肫仁之至也。族繁则易渎~厘之以谱~俾人知支派所由分~而长幼亲疏之伦。正义之尽也。然则族之不可无谱~而谱之不容不修也~明矣。粤稽我始祖昭公~自丹阳迁居桃源~传至典等十一世~典等曾孙辈十四世矣。自一世以至四世~人丁尚少~无庸谱序~迄乎五世、六世~人丁渐盛~支派亦纷~维时五世伯祖卫辉府教授信庵公仕优之余~始创草谱~断自昭公。以前者不载~非敢略也~皆因昭祖来桃系离乱时播迁~虽有溧阳丹阳全谱~未遑携带。而信庵公相距百载~未能悉知~且居官辑谱~又不敢擅离职守~越境远求~故当日就桃言桃~亦良史阙疑之意也~然而原籍溧阳一迁丹阳~再迁桃源~则自我祖来桃之后合族习知~此必昭公之尝有是言~而后父以传子~子以传孙~世世相传~户晓而家喻也。以故曩者叔曾祖文饶公重修草谱有序~堂伯祖彝章公有序~宗伯祖夔公有序~所记乡贯履历~佥同无异词焉。惜乎~未付梓人~尚为缺典耳。今于嘉庆壬戌冬~公议修谱~行见观成矣~其中编次纂辑堂兄青标不辞劳瘁~至考证溧阳、丹阳事迹则堂弟承修亲至其地~煞费苦心~不容不识。典等职司校对~无所发明~ 29 然区区之见~所有厚望于族人者~亦不敢自愧不文也。盖闻族谱之修~原不在仰附前贤~自矜华胄~但愿家藏一本~时加检阅~观后人而念先人~因先人而笃后人~勿起猜嫌~勿怀嫉妒~上而善成先志~下而垂裕后昆~俾异日之芝兰玉树~咸得自致于青云~则我史氏倍有荣施矣。是为序。 嘉庆癸亥闰二月吉旦五十三世孙 罗典敬撰 30 史氏重修宗谱序之十一 语云:创业难~守成不易。或有以斯言衡之修谱者。仁窃以为不然。夫创业守成难易或可并论~至于修谱~则创者孝敬于本源~敦睦推及宗族~或远追于数百年之上或偏寻于千百里之遥~跋涉辛勤~良非易事。若守之者旧章具在~一听遵循~而或年湮代远~久臵弗修~以致族众丁繁~中多失考~是先自失其易者而后乃即于难也。不深可惜哉。我史氏自昭公来桃~迄五世伯祖信庵公始创草谱~八世叔祖文饶公增而修之~及仁祖辈~始商付梓。族祖承修公因至溧阳而考其远宗~复至丹阳而寻其近派~然后详绘系图刊订成帙。是历数世之久。而信庵公之志以成~厥后族伯松严公不惜勤劳~不捐族众~慨然以谱事自任~修于道光二十五年~惜工未及~竟而伯逝矣。幸象离、少白两兄~克承父志~续修于道光三十年~梨枣之工既毕~梓人之费既偿~虽未经刷墨而业已出红~其未成之功~仅一篑耳。不谓捻乱适作~谱事遂因以中止。迄今不修者~又经四十余年。虽云年湮代远~族众丁繁~失考者尚属几希~及此时修至为易事~若过此以往~恐易者难矣。因商之族弟~味秋弟谓仁曰:兄五房祠堂倘能出半赀~弟三房公项亦可筹半赀~其余各房任意~此事之成~反手间耳。仁念此说~与鄙意适相吻合~爰命族侄孙辈。即行创草~付梓刊刻。未逾年而工告竣云。是为序。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吉日 五十五世孙 诣仁敬记 31 史氏六修支谱叙 昔欧阳文忠公云:子弟不知姓之所自出~而昧于昭穆之义~非人也。盖谓其家族无谱~子弟冥顽~遂致数典而忘其祖者可耻孰甚焉。夫家非谱则无以敬宗收族~世系之源流不知~支派之攸分莫辨~水源木本~盲昧于心~几不知身从何来矣。为人后者能无抱愧乎,吾族谱事之告成~至前清而大备。念自始祖昭公迁桃以来~至尹等十四世~四百余年~在前三四世间~甫奠新居~丁寡族微~祠祀谱牒~略而未举。迨五世八世~户口渐繁~闻人代有~创始缵修~陆续告竣。延至尹先叔辈~不知几费经营~载列前叙~班班可考。无俟尹等之赘言也。回忆光绪丙申年间~距今又几、四十载矣。族众丁繁~又值频年兵燹~时世阽危~几如燕雀处堂~朝不保暮。失今不修~恐过此以往~代远年湮~简断篇残~端委莫识~宜昭者或淆于穆~宜穆者或混于昭。先人累世缔造之勋。不将从兹而坠乎,尹深惟此 ~于去岁冬祭时~会聚本宗伯叔兄弟~以及房族侄孙辈共商之。房弟慎闻、堂侄兆奎、族侄廷良、运楼、守远、族孙广 、广梵等~靡不踊跃乐从~共襄义举。于是命运楼招集本房开会~提议款项~照房公摊~手续随才任职~有任收款者~有任缮写者~有任编辑者~有任校对者~沿旧增新~共成四卷~付之梓人~不数月而告厥成功。从此家藏一帙~展卷了然~庶足以慰我先人于地下~而垂裕后昆矣。爰缀数言~弁诸简端~以告后之贤子孙负重修之责者~略述其梗概如左。 时 民国二十二年 季春吉日 五十六世孙 尹臣谨识 32 史氏续修谱序 说文云:谱者、录也~籍也~所以录世系而成典籍也。溯自汉魏以来~谱学肇兴~其时论人材者~专以门胄判尊卑~而上之操选政者~且必以谱籍辨其真伪。故桓谭撰谱~匡衡辨谱~眉山考谱~欧阳讲谱~诚以家之谱等于国之史~国无史~无以考累朝之事实。家无谱~无以溯历代之宗支。谱之关系不綦重欤吾史氏始祖自受姓于周~厥后家族渐隆~人文蔚起~历朝封侯筮仕~累代光显门祚~前序厕载~班班可考。兹予小子~何必再述。迨至逊清光绪间~谱经族兄仞庵重修后~迄今三十余年~未曾修辑~阅十世族祖端揆公谱序云:十年一查~二十年一修~准是以观~修谱之期~固已相差十稔矣。倘再迁延~则丁口愈增而愈多~门户愈分而愈众~况乎时局不靖~迁徙靡常~荒乱频仍~流亡莫定。一脉之亲不几涣散~而莫可收拾欤:壬申春~宗祠会祭~公议续修~凡我族众~莫不赞成~愧予年届龙钟~眼花耳聩~兼之才疏学浅~实难任事。当举族侄尹臣~平素老成~持重合族信仰~专理修谱重任~覆 无虞。并令族曾孙广梵、广 等随同办理~踊跃争先~亦不辞劳。至于修谱一切公项~按照各房支配~平均仍归各房~极力筹办~同声认可~绝无推诿。惟念族大丁繁~散处各地不下千余户~非一二 33 人~所能创就。幸搜罗者有人~编辑者有人~缮写雠校者犹有人~群策群力~各司其职。不数月间~大工告竣。其所以举事易而成功速者~半仍先人成迹~半由族众之赞襄~论其操理成绩~予何有焉。因谱刊定~爰缀数语~以志简端~俾后之人知修谱之不可缓~届期举行~毋或逾越。是予之厚望也。尚其勉旃。 时 民国二十一岁次壬申九月 五十五世孙 晓峰敬撰 34 序文摘抄 《溧谱续序》载:“《郑渔仲通志》略云:周又有史兴,晋有史苏、史黯、史赵,楚有史狎,卫有史鳟皆以史为氏,又有太史氏,内史氏,左右史氏亦皆主于史,盖非独佚也。”据具记载,当时汉人史姓只不过十家否定了姓史皆史佚之后的说法。 明?永乐壬寅 杨士奇撰 摘《史赋谱序》 史氏石碑,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由十三世孙宁朔将军史援、字道济公重立司空庙碑,所以纪世代也,至唐贞观时石断碑磨,十八世孙越王府东阁祭仲谟公仿摹重立矣。二十三世孙上柱公修谱一十八支,至至和元年全谱无存,史存谱录。三十世孙将仕郎太子正字仁彦公重修族谱、世代中多有缺名矣。至重修于建炎二十四年,三十七世孙安常公其谱,自上江宁国宗人处搜求而获也。重修于洪武二十六。三十八世孙兵部办事人材均用公其谱,自畸居尘阁中鼠 之余拾来也,年湮代远,简断篇残,此中不无遗憾。至重修于永乐十四年,四十三世孙进士授行人讳常者序内则叹,寿公一支莫知所之者一十五人。重修于隆庆二年,四十六孙太仆寺少卿讳际者序内又叹,埭头一支,莫知所往者,三十七世以上、三十七人,三十七世以下, 35 一百一十几人,而下庄不与焉。据资料分析,溧阳史氏谱,初创于唐朝中叶,由二十三世孙上柱公修谱一十八支,为史族第一次修谱,后三十世孙仁彦公,大约宋初人,作第二次修谱。三十七世孙安常公、建炎二十四年、为三次重修。第四次洪武二十六年,由三十八世孙均用公修也。永乐十四年,史常修谱为五次,六次为隆庆二年,际公修谱。 36 汉溧阳侯崇公赞 虞诩 赤飚中绝,妖氛四起,帝祚再兴,膺符白水。方召勋猷,云台媲美,疏附后先,尚多烈士。公起杜陵。奇绩累累,记载失传,名湮青史。搜考遗编,流风未已,武略膺扬,股肱是倚。遏除草窃,赤眉盆子,胙土分茅,濑水之 矣。宽政宜民,南天化被,殁有余荣,永绵厥世,奕叶胎留。族常用纪,前有千古,伊谁其似。我怀西京,更追丰芑,山高水深,哲人并峙。镇西 间亦罔实,户以伪增,将军溧阳侯茅公赞——虞诩(汉崇吏治 王城晋佚,宽猛相济,世德之贻,壁宫俎豆,君子攸宜。) 37 汉司空溧阳侯史公庙碑 维史氏之先,其来尚矣,引长澜于姬水,接峻阜于岐山。远绪遥源。击壤鼎食,经仁纬义,门播清芬。是以大司马父子继位三台,平台侯兄弟皆封两国。克作 颂,美盛德于鲁侯,丹伏青蒲,赞皇基于汉帝,爰自厥初,逮于中叶,简册播美,传素流芳。复乃盛椒房于后宫, 农帝华于京室。婚姻厘降,帝女貂 当岂七叶而已哉。与夫鱼、籀、晁、赵、墨、黯、苏、黄莫不著蜚声于一时,腾茂实于千古。可谓金声玉振而嘉猷不坠者焉。公讳崇,字伯勤。鲁郡济北人也。高祖恭徙居杜陵,遂为宗辅。蝉联舄奕,冠盖成荫,茂绪纷纭,声名藉甚,公幼而慷慨,有文武全才,生于扰攘之时,长习军旅之事,居身清正,临阵勇决,而积代勋业,联姻帝室,常欲平乱雪耻,为国报仇。更始之时,赤眉孔炽,引兵数万,来寇京师, 希突蚁聚烽堠相望。公投袂荷戈,奋不顾身,手携两刃,腰属双 建,策马控弦,长驱深入,不待云棚,无劳地道,声势一临,凶渠弥溃。遂乃降盆子于杜陵,破王寻于浊水,虽身先士卒,有此武功,推而不居,归之元帅。皇恩屡加赏。不逾月,除右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骠骑将军。封溧阳侯。食邑一万户。胙之茅土,誓以山河,俾其后世永相传习。假使长松都尉,细柳将军,彼此 38 一时无惭曩烈,既而奸雄销荡,天下艾宁,诏遣公侯,悉皆就封。公褰帷 位政。求民之莫被之以宽,简示之以宪章,不劝而众自遵,不威而下自化。畋渔有让,桑梓成荫,虽卫、霍将军兵袭汲政,蔑以加矣。方欲追踪颇、牧,刻石封山,不幸遘疾。殁于新镇。春秋七十有九。榜人舍棹,桑女投笼,惟见与闻,莫不挥泪。诏赠使持节徐兖二州刺史,司空。谥曰:“壮侯”。公字颢,字叔升。元和元年嗣爵为侯,资润昆山,气禀兰畹,自然颖异,无待琢磨。及遭家不造,殆将毁灭,哀感庭禽、悲摧陇树。既而世痛内侵,大礼外夺杖而复起从政事,一遵父风,三年无改。门闾忽生芝草,里门芬芳馥郁,表闻赐钱万缗,绢千匹,以彰厥善,永和癸丑年,七十五。谥曰:“文侯”。侯子茅、字德英,元初三年嗣爵为侯,除尚书,上应列宿,下重千金,虽亲弗居,惟才是处。迁侍中,转镇西将军。雍州牧。宰治得宜,宽猛相济。嘉声美化,被之歌谣:德政仁风,旁沾草木,永嘉乙酉,年八十七。谥曰:“顷侯”。侯子洽、字君普。本初元年,嗣爵为侯,除河内太守,转司隶校尉,同雍州刺史羽仪,当世骨鲠,一时茂绩光于前古,德音播于后代。永寿丙申年六十一。谥曰:“成侯”。侯子泽,字素广,延禧元年嗣爵为侯,除左中郎将,转上郡太守迁御史大夫。正色立朝,振威 39 独座,贵戚 手,豪右侧目。建宁庚戌,年七十七,谥曰:“节侯”。侯子铉,字安鼎。建宁四年嗣爵为侯,改封兰山,迁冀州刺史。发道德齐礼之政,科条咸备。立崇本抑末之教,章程具举。建安甲申年八十五,谥曰‘康’。侯子藻,字睿文。建安十三年嗣爵为侯,志性过人,遭丧泣血,服除积岁。复其爵邑,精究庶事,明察枉直,下无谤言,士无横议。由是爵相传延于汉末,受封斯土,苗裔因以为家焉。昔成周伯邑考之子佚。作史官,有世功,因以为氏。 高祖恭有女弟,为卫太子良娣,生悼皇考。皇考者,宣帝父也。帝微时,依倚外家,及即位,而恭已殁。有子三人:高、曾、玄。皆以旧恩贵幸。高为侍中,发大司马霍 事。封乐陵侯,食邑二千三百户,加车骑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至元帝时,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百角 ,就第殁。谥曰:“安”。给束园密器赙赠之数加于常等。敕遣乐成侯许延寿监护丧事。高子丹、字君仲,元帝时,为中庶子驸马都尉,迁侍中,奉诏护太子家。元帝寝疾,太子有动摇之议,丹乘间直入,卧榻伏青蒲,涕泣以谏,太子遂定。及即位,擢长乐卫,迁侍中、右将军,赐爵关内侯,转左将军,光禄大夫,封武阳侯。永始致仕。赐黄金百角 ,安车驷马。归第数月,殁。谥曰:顷。长子邯,除 40 尚书,驸马都尉,袭武阳侯。谥曰:炀。次子护,字茂德。嗣爵武阳侯,除光禄勋。当王莽 窃,盗贼峰起,诏侯领兵十万,冲突贼阵,杀戮万计,飞矢 胃刺,奋不顾身殁于王事。赠侍中前将军。恭第二子曾,除侍中,转光禄大夫,封关内侯,以恩泽进爵蒋陵侯。谥曰:哀。恭第三子玄除长乐卫尉,迁侍中中郎将,封关内侯,以恩泽进爵平台侯。谥曰:“康”。子恁为奉车都尉,迁侍中中郎将,嗣平台侯。谥曰:“戴”。子习为中书令。除驸马都尉,嗣爵平台侯。谥曰:“昭”。侯生公(崇)光武时,以军功封溧阳侯。 逮及八世孙嵩,字仁基,吴平越中郎将,苍悟郁林二郡太守,封抚陵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懿字恒善,吴司空府谘议参军。征南将军,九真,陇西二郡太守。隐字世逸,从吴归晋,除尚书侍御史,本国大中正,九世孙光,守伯朗,晋中书侍郎,迁侍中。爽字孟开。吴建中校尉北中郎将,迁五兵部尚书,本国大中正,封零陵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绍字仲延,晋镇西参军,除武阳将军,司徙府长史。楚字长材。晋宁朔将军。建安太守,封安吉伯。十世孙雅,字叔安,晋中书令,散骑常侍陈留郡太守。绍字子尚,晋交州属国都尉,豫章郡太守,封阳羡侯,食邑一千四百户。琬字子玉,齐王府参军。散骑常侍, 41 轻车将军,封宜春男,加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十一世孙辉,字秀明,晋积射将军。晃、字明远。晋轻车将军。南蛮校尉,长沙郡太守。谅,字叔大,晋榔琊王府主簿,右军长史,平苏峻,桓温有功。封常安侯。十二世孙畴,字伯伦,晋豫章郡太守。渊,字泳中。晋松滋令,迁尚书左民郎,江阳郡太守,封秭阳侯,食邑二千户。陵,字伯因,晋积身将军,左中郎将,御史中丞。十三世孙,宪,字景法,晋尚书左民郎,建安太守,封山阴侯。潢,字涧达晋中郎将,苍梧郡太守。援,字道济,晋宁朔将军,中郎将。虽世代悠远,多历年数而祠堂石殿岿然独存。于虚 天长在久,陵谷尚期贸迁,日往月来,缣素理当磨灭,忍使忠臣良将寂寞而无闻乎,若不镂石雕金,何以纪其声绩。是以树此丰碑,略标梗概,罄竭庸短乃作颂言:山岳降精,川泽耀灵,猗欤史氏,世济其英。忠言允塞,嘉猷有声,含香清琐,敷奏彤廷。内侍帷幄。外典专城,为政以德,察狱以情。王室斯赖,诸侯以宁,金相玉质,不殒厥名。昔在隆汉,姻娅皇家,惟帝念功,爵命屡加。三台五鼎,驸马奉车,何彼 农矣,常棣之华。笃生我侯,英略备举。有艺有才,允文允武。孝以奉亲,忠惟卫主。赤眉始结,白波犹侮。截彼长蛇。歼斯猾竖。策赏庙堂。书勋王府。功成不居,名立弗取。简在帝心。酬庸 42 胙土。厥土维何,在溧之浒。初食三千,卒封万户。葭 揭揭, 鹿 。禾役 ,蝗飞火灭,还珠去虎。子民辑悦。建兹城宇。大厦耽耽。德政之所。至春秋兮,祭祀不阻。晋永和八年岁次壬子仲春望已未日,嗣孙援重立石。隋末大乱子孙避地闽越,殿宇摧崩,旧碑压破,今以大唐贞观十四年庚子,率诸院子孙仿旧镌题。 十八世孙越王府东阁祭酒仲谟识 43 桃邑司马文饶公墓志 粤稽吾宗,望出宣城,析派于桃,斯为独隆。昔试春闱,止辔从容。诸父昆弟,翕然相逢,谊厚且笃,类属伟英,惟吾仲叔,文饶宗公,恂恂自牧,独表素风,负性端方,峭刻不形。望隆乡国,果荐辟雍。入试铨曹,职应州丞,将佐五马之车,书堪辅龚黄之奇勋。如操左券,属望维殷,且陶淑弟侄,悉攀黉宫。行观彩翮之齐蜚,用彰教育之成功,余方遥为慰藉,必尔克振家声。岁在丙戌,天夺我公,讣音递至于京邸,未尝不陨涕以沾襟。思公之德,仰公之行,是宜荷天锡之百录兮,永以绵其寿考。何期甲子之未周兮,乃遽遨游于上穹。膝下凤啼兮,爱日之诚未已。庭前桂泣兮,风木之痛无穷。犹幸子嗣翩翩,已备儒林四哲。孙乃缉缉,殆衍盛世群英。缵承丕基,昆耀门庭。公纵浩然而长逝,自可佑启夫后人。第天各一方,未获诣灵,伤也何极。仰天椎心,谨备不腆,并述懿行,遣使邮递,志之珉贞。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总裁。 愚侄夔薰沐拜撰 44 儒林郎仲叔文饶公墓志 余忆仲叔,年几弱冠,即失所怙。未期年而失恃,孔填不宁,惟余与叔穷年相依,未忍须臾弃离也。犹思叔于言论之常,惟恐饔餮之不给。赋佥 之积逋时,勤殷忧故其勤其慎,勉力经营,后稍获丰裕,即以 周穷血 匮为已任。凡我史氏饥寒不免者,则抚而育之。婚丧未遂者,则惠之助之。即如余也,选期日迫,而赀斧维艰,叔皇皇焉,促余以行,且破囊相济。临歧执手,欣戚交感。迨抵都遴选,任守广德,获邀一命之荣,微叔之力不至此也。及赴任之后,虽日劳于军务,而魂梦依依,无时不神 也于叔右。因而委任归里,愿得与叔永朝永夕,欢聚一堂,以终余年焉,足矣。何期欢聚未几,叔染沉柯,余奉汤药惟谨,时叔长男如龙在侧,叔抚而言曰:“吾之造家,皆由勤苦中来耳,当顺承吾志,以勤俭仁厚为本,庶可守成念尔兄弟三人,惟尔年最长,必善御之,勿以吾逝而忘吾言也。当时闻之,遏胜潜然,乃日复一日,病果愈笃,延医莫痊,叔竟舍余而长逝矣。呜呼~以叔视余犹子,余未获伸一日之报,每一念至,忽然忘生,亦惟仰天号呼,泣尽而继之以血耳。叔虽往矣,言犹在耳,岂敢心忘,愿余弱弟踵而行之,安知仲叔之逝不犹若未逝者哉。缘是备述之,俾志于碣,庶可顾是而兴思云。 赐进士出身任广德州守府兼都督佥事 侄柱拜撰 45 徐太夫人传 太夫人(1610~1685),余之伯高祖逢尧公德配也。年十七归我伯高祖。越二载,而伯高祖去世,所生伯曾祖麟笔公在襁褓中呱呱泣耳。此时为太夫人计,欲偷生则已失所夭,欲殉节则莫与存后,不綦难哉。而我太夫人,志明皎日,节励清霜,毅然以养亲抚孤为已任,惟其笃于性天,故所见者大也。不宁惟是,余高祖子鱼公,伯高祖之胞弟即太夫人之小叔也,生数月而母氏多病,乳哺维艰,太高祖虑其不寿,深以为忧,而太夫人不待姑命,移子鱼公于麟笔公一处,弱叔孤儿并加抚养。饮之、食之、教之、诲之,不独自爱其子,而爱姑子更甚于已子,则岂非巾帼中所绝无而仅有者哉~幸而子鱼公,麟笔公俱各早岁成名,延先嗣而振家声,虽祖功宗德之所致,而实太夫人之有以启之也。以故我高祖居家时,事孀嫂以事母之礼,每与子孙辈追维畴昔,辄不禁欷觑而流涕曰:生我者母也,活我者嫂也。我之从事河工,非敢急于仕进,实欲博一 封之典。以报嫂恩,惜乎~有志未逮耳,汝等谨志之。厥后提督江苏学政李嵩阳先生,廉得此事,奖云:“冰操性植”。巡按府县俱有旌额。载在县志,此亦足以不 矣。待恐我族中不见国史者多,未免久而或忘耳。於乎~我高祖生我嫡曾祖又竹公(史藻),二 46 叔曾祖文饶公(史全),三叔曾祖鸣鹿公(史敏)是为三房。至三房后人有住居顺德乡之至公镇者,(即史集)有住居崇河乡之史家楼者,有住居恩福乡之董家荡者,幼子童孙、凡百余丁,皆高祖裔也。而所以培植我高祖。俾得立命修身,裕后昆而衍余庆者,则太夫人教育之功也,顾可忘哉~兹因纂修族谱,用缀数言于家乘,凡以志后人感泣之私,亦以垂史氏闺门之范云。 侄元孙 罗典 敬撰 47 清例 授武义都尉史公、赠淑人徐淑人墓志铭 史公讳逢尧,字和宇,世居桃邑,生前明万历辛亥年,年十八,娶淑人徐氏,年十七。越二载,生子载竹。仅数月,崇祯庚午,公年二十即世,淑人卓有深心,置大难不顾,专以奉翁姑,存夫后为已任,时公弟子鱼亦仅数月,母适多病,淑人不待翁姑之命,将子鱼移与载竹一处抚养。及长延师教诲。载竹由京籍入武学,中式顺治丁酉科武举,考授漕标千总。子鱼由廪贡生候选训导,兵部尚书河宪靳委任何工,勤劳王事三载,又署宿虹厅事,大有政声。公长孙圣传,次孙彝章中式康熙甲子科武举、乙丑会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任广德州守府,升本营游击。是年,淑人令终。寿七十有三。前蒙总督漕院蔡赠“柏节冰心“匾额,学台李赠、“冰操性植”匾额,府县俱有褒奖,事详府县志,葬穿城镇东南里余。后人以不曾建坊为憾,迄今三百余年。迭经兵燹,匾额皆荡然无存,因此后人同愿立碑,属冠代志。冠忝居西席,特将府县志及史氏家乘,细加检阅,谨志其实,乃为之铭曰:粤稽史氏,世胄遥遥。由溧迁丹,由丹迁桃。三世入籍,五世名高。孙支繁衍,迭出英豪。检阅谱牒,指不胜屈。忠孝节义,累累在目。惟公不寿,大为可惜。国家旷典,赏赉攸及。仰惟淑人,决意抚孤。区区儿女,究竟 48 何如。承先启后,仅有绝无。流芳百世,巾帼丈夫。埋兹荒草,姓字余香。永垂不朽,望重乡邦。挹此清芬,下拜不遑。惟有俚语,阐发幽光。 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孟冬下浣 沭邑后学尚冠山敬撰 49 详请旌表原稿 桃源县教谕孙廷 宁训导张兆登看得节妇葛氏,故民葛论之女,考授州同史全之妻也。相夫子而戒鸡鸣,虽逾一旬之初度,失伉俪而悲黄鹄,遂矢未亡,以终身抚弱子以成人,上遵翁姑之遗命,训诸孤以昌后,下慰故夫于九泉,节茂松筠,名标巾帼。知桃源县事眭文焕,看得史葛氏,性同金石操劲冰霜。孝事翁姑,贤淑已传于乡党,敬和妯娌,柔谦复见于家庭。中 哀馈勤劳,不愧相夫有道,义方抚育,克副教子成名。何期杞妇 苦节,停标于彤管,敢效共姜矢志坚贞,独映夫青编,守节四十四年现今七十三岁,洵女中之豪侠,实巾帼之完人,堪膺盛世之覃恩允协圣朝之旌表。 淮安府知府白、巡抚部院顾(邵)、总督部院赵、提督部学院张,乾隆二年具题奉旨照例赏银自行建坊。 50 谱记 嘉庆壬戌季冬,青标大兄,贻远三弟向余兄弟来商修谱事,余曰:修谱之事至难而亦至易也。难者何,人众口杂,纷论难调。未修之先沿门逐告,挨查奔走,往来纂修。删订既成之后。遍族传阅,不漏不遗,无訾无议,然后付梓,其工费以房分论,则丰啬不同;以境地论,又慨涩不一。噫~岂不难哉,因难而以分任之则在在需人,处处费力,则其难转甚。故刻谱之举,屡议而难成。惟难而以独任之,则劳苦不计,赀费不恤,则难转为易。今纂修之事,大兄族望素著,请独任之。奔走之苦,大兄子侄多,亦请独任之。至雕工纸本刷印,诸项不议费,不劝捐,愿输者随意,不愿输者听之,其余余兄弟与大兄、三弟四人包足此事,亦甚易耳。大兄欣然而喜曰:两弟所言,正合吾与三弟来意,即如此办理,稿不三月而成,遍传族阅,咸称善。余捧读之下,见其世系源流,考较精详,搜罗明备,不漫不支,无泛无谀,呵冻笔书,苦心毕见,特记始末,非表成事之长,盖为再修作则,以见独任之无难耳~并将输修刻印诸费刊列于后 五十三世孙赋敬记 51 谱记 谱之于天下也,久矣。谱云:何谱者,籍也、录也。然非特原祖籍、标世代、录名字、存配氏已也。其中厚风俗,励人心,教忠教孝、有无穷之深意存焉。年谱记一身,支谱记一房,族谱记一族,姓氏谱记天下。周小史辨昭穆,定世系,即谱之所由肪。太史公三代世表,即谱之所由立。汉有邓氏官谱,应邵氏族篇,王符姓氏记,而谱学大行。魏定九品中正格,以稽选举。晋缮谱状以藏秘阁。宋选百家谱以助铨序。齐设郎令以主之,而世族郑重。唐命儒臣刊正姓氏族志,颁行天下,而谱系说明,谱之为要大矣哉。谱与史同重。家之谱即国之史也。史以忠孝节义为本,谱以忠孝节义为归。盖人生天地间, 氏此忠孝节义数大事维持于不坠。纲鉴史册无非记载此事,圣经贤传无非发明此意。宇宙无此四字,便不成世界,人生离此四字,便不能立足。郑樵通志载谱记一百七十余家,而眉山苏氏,庐陵欧氏,松陵范氏谱法独垂千古,悉遵此意。今吾史氏青标兄。仿而行之,亦教忠教孝之道也,乃族人有起而非之者,不思谱无他法,谱其遗像,谱其世系,谱其坟墓,孝也,谱其忠贞,谱其节烈。忠也,谱其家法,谱其贤达,谱其祠祀,亦忠孝之心也。于此不讲苏眉公所以有六行既绝之叹也,阅历代谱与各家氏族文集,当自知之书其事而详其人,亦老泉亭之遗意也。 时嘉庆元年孟春月上浣 五十三世孙宾谨记 52 诏文 束 封汉溧阳侯为灵济公诏 束 江宁府溧阳县显惠庙神,溧阳侯史崇,联为功高者报必隆,泽深者祀必久。尔神本东汉之良将也,功在王室者五世,泽及封邦者千年。是宜封侯于当时,庙食于后世也。爰自前代,大显威灵,逮至我朝,益著休烈。虫蝗水旱,无感不孚,寇盗灾殃,有祷辄应。需章来上,朕用“叹嘉”加封二字之上,公用慰一方之民望。庙曰:“显惠”彰既往之,休爵曰:灵济。侈方来之,祜益宏景贶、茂对宠光。可束 封灵济公,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大宋政和六年四月初十日 诏 53 束 赐显惠庙记 崇宁丙夏不雨,祷诸寺庙无应,按图经县之东北二十里有史侯祠,求之每验,六月乙酉,知县事李亘率民吏走告迎神以归,车盖发途,云霭随至,晡雨晨足,岁以有年,县上其事,漕使者以闻,明年正月戊戌,诏以“显惠”为额,答神贶也。按传记神于光武时多战功,官至骠骑将军,封溧阳侯,列土于此,因以家焉。今史族衍且富侯实其神。自东汉至今,血食千有余载,殿碑壁板神威列多矣,而久未闻达,及是始锡命,岂时数固有待耶。方今圣德,贤业交修,治具山川土地之神,宜各勤职,然有功不报,无以格于幽显,今神能以惠利 民,能以明灵告上,而朝廷又旌显之感无召矣,惟吏与民,宜念神功,继今以往,勤事无怠。神其鉴吏之诚,怀上之赐,而永祜斯民,使吏得以复请,而朝廷复褒大之,顾大美哉。 大观元年二月乙丑命至权知县张绩率其属往祭因使志诸石以示来者且以告神云。 大宋通直郎知县事武 骑尉李亘上闻。邑丞方洙撰文 54 55
/
本文档为【史族南北排班对照表【精品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