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报告)

2017-11-12 14页 doc 34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doc】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报告)【doc】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报告) 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报告) . 102.诊断治疗 2.临床表现;患者人群中21例主诉头痛,头晕伴或不 伴有恶心呕吐,18例表现为癫痫发作,5例表现为肢体症 状,少数出现语言不畅,视物不清.部分在体检中发现. 3.CT表现:脑囊虫常好发于顶叶,其次为额,颞叶. 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片状密度减低影,边缘清楚,部分 其内可见小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多数不强化,部分病人 出现环行强化及小点状强化.脑室型脑囊虫病,表现为一侧 脑室饱满,脑室形态异常,脑室局限性不对...
【doc】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报告)
【doc】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 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报告) . 102.诊断治疗 2.临床现;患者人群中21例主诉头痛,头晕伴或不 伴有恶心呕吐,18例表现为癫痫发作,5例表现为肢体症 状,少数出现语言不畅,视物不清.部分在体检中发现. 3.CT表现:脑囊虫常好发于顶叶,其次为额,颞叶. 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片状密度减低影,边缘清楚,部分 其内可见小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多数不强化,部分病人 出现环行强化及小点状强化.脑室型脑囊虫病,表现为一侧 脑室饱满,脑室形态异常,脑室局限性不对称.脉络丛移 位,阻塞性脑积水,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等.多发结节钙化 型,脑实质内可见多发散在的小点状小结节状钙化影,一般 直径在2mm左右,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二,资料与方法 1.本组50例脑囊虫病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CT表 现,实验室脑囊虫补体实验阳性者,CT增强扫描及临床治 疗CT复查随访确诊的. 2.使用东软CT—C2800全身螺旋CT扫描机,以眶耳 线为基线连续扫描到头顶层面,层厚10ram,层距10mm, 增强扫描注射60%泛影葡胺或65%安其格钠芬60—80ml, 用高压注射器每秒1.8ml的速度一次快速注射选择层面或全 层面增强扫描,50例病人均CT平扫,其根据病灶大小形态 数目及分布的情况强化程度加以分析. 三,讨论囊虫病多为吞食猪绦虫(有钩绦虫)虫卵所 致(多为食米猪肉和不洁蔬菜).囊虫可寄生在人体内任何 组织,但一般以脑部,眼部,肌肉和皮下组织明显多见.一 般寄生于皮下及肌肉组织无明显症状,如果寄生在眼部可影 响视力甚至失明,寄生在脑部可压迫脑组织使颅内压升高,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死亡.囊 虫一般存活5年以上,死亡后钙化沉积于脑内,形成小点状 钙化.从发病到钙化往往需要10年左右时间,囊虫钙化所 在部位不同,钙化的形态大小而不同,躯干和四肢内钙化一 般呈椭圆形或梭形.位于肌肉者,顺肌束排列长约10mm, 宽数毫米.颅内钙化为小点状弥散分布的致密影,轮廓不很 光整,一般2.5mm. 脑囊虫的CT表现: 1.钙化:脑实质内散在不对称的圆形钙化影,其形态 类似大米粒,大小不一致,钙化周围多缺乏水肿征象,以幕 上多见,偶尔也可呈线条状或小环状钙化影. 2.囊性低密度灶:于脑实质内及脑室内可见边缘清楚 的低密度区.病灶多为椭圆形,中心为脑脊液密度,无明确 光整的囊壁结构,可多发或单发.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 在0.3—1.5cm大小,以脑白质区多发,也可以发生在脑中 线旁区,鞍旁和基底节区气球状低密度,囊壁环形强化,密 度低而均匀,边缘不锐利.生长在脑室内者脑室受压变形并 且合并脑积水.发生在脑池内时,多表现基底节或脑裂内不 规则小串珠样低密度,可伴有点状钙化和脑积水. 3.脑积水:可出现对称性脑室扩大,当囊虫压迫堵塞 室问孔可引起脑室不对称性扩大.脑积水时,脑室壁水肿增 厚,脑脊液在脑室内潴留,引起脑室旁组织缺血缺氧,可出 现脑室旁片状低密度区,强化后脑白质水肿衬托使其明显. 4.结节密度影:多发的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界模糊, 有明显的中心强化,还可以表现为直径3—5H帅的等密度或 高密度影,数目不等,有时分布较均,周围常有水肿带.个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年第8期总240期 别病例可呈低密度占位表现,强化后可见囊壁影.单发或多 发的小点状小结节状圆形椭圆形的高密度或囊性低密度影, 边缘清楚,并可伴有周围环行低密度水肿带. 小结脑囊虫CT诊断: 1.脑实质型(急性脑炎型)脑白质弥漫水肿低密度灶, 灰白质分界模糊. 2.脑室内囊虫钙化多位于第四脑室内并伴有脑积水. 3.小粟粒点状及小囊状内可见点状钙化影. 4.脑质内不对称圆形钙化灶,多发点状结节状环状及 环内点状强化影. 5.脑内多个直径约3—5n帅的等密度或高密度结节伴 有脑白质水肿,为脑囊虫的诊断依据. 6.实验治疗随访观察及增强扫描. 7.实验室囊虫补体实验. [参考文献] [1]闰伟林,等.脑囊虫病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8年.第14卷第一期,33—34. [2]王宏伟.脑囊虫病的一例报告.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第113期,第1期,1995,94. [3]医学影像学.刘怀军,等主编.第281页.河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 [4]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收稿:2005—04—28) 肺底积液X线诊断 (附19例报告)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卫生院(211100)陈国祥 肺底积液(intrapulmonaryeffusion)为液体聚集在肺底 和横膈之间的局限性胸腔积液.本文通过对1988年一2005 年4月的19例肺底积液的X线资料,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 和. 运用多种体位投照,摄片与透视相结合,综合临床资 料,目的提高对肺底积液的认识. 1.本组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7岁, 最大73岁,平均49.6岁.右侧一16例(其中2例同时分别 伴左侧胸腔少量和中等量游离性积液),左侧3例.临床症 状有:发热,咳嗽,胸闷,气促,胸痛,上腹痛及躯体浮 肿,少尿等. 2.X线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2.1站立后前位:液体在肺底聚集,使肺底上移,形 成多种形态假膈影.本组平坦形2例,假横膈顶最高点在外 1/3的10例,内高外低4例,假膈形似真膈3例.心淹征 12例(心淹征是指患侧心瞒角变钝,心下缘被液体掩盖淹 没):肋膈角模糊,变浅或消失12例,变深,变锐6例.假 膈上方肺纹理水平走向,聚拢,或于膈面中断,或盘状肺萎 陷5例.横裂或斜裂显示者3例.右侧肺底包裹性积液2 例,其中一例示:右侧肋膈角,右膈外1/3消失,右膈中 1/3隐约可见,包裹积液上缘较模糊(胸部多体位透视及B 超均示:右侧肺底腋后包裹性积液).右侧肺底积液时,横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年第8期总240期 裂显影者,向上轻度凸起,与假膈顶的距离缩短1例.左侧 肺底积液者假膈与胃泡间距增宽. 2.2站立侧位:前,后肋膈窦可模糊变钝,密度增高, 向上止于前后胸壁,假膈而后缘上翘.液体进入斜裂使其下 段底部增宽,而顶端向上渐变细.2例包裹性积液均位于后 肋膈窦,其前上缘光整,清晰,中部略凸. 2.3患侧卧位水平投照:检查的l3例中l2例肺底液 体游离弥漫流到侧胸壁及前后胸膜腔,表现为肺野外中带密 度增高阴影,上缘呈凹面向上弧形,上界模糊,有的与中等 量游离性积液相似.1例为包裹性,见肋膈角向上延伸的下 宽上窄类三角形致密阴影,边界清楚,锐利,边缘可略膨 出.有5例叶间胸膜由于液体进入而显影. 2.4透视:患侧肺下野纹理可密集,透亮度减低,肺 门影增深.假膈运动不同程度地减弱或正常.呼气相时,较 易观察到假隔顶外偏的表现.躯体向患侧倾斜约60.时,部 分液体溢出至肋膈角,并上升至胸外侧壁,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肝下界位置正常.仰卧位时,液体向上流动,显露出真 膈面.两侧肺野透亮度不同:患侧透亮度降低,或同时伴胸 外侧壁条带状阴影;健侧透亮度正常.液体量较少时,透亮 度差异不明显.包裹性积液随呼吸运动相对较弱或不明显, 多体位透视下液体无明显的流动性.较局限的包裹性积液, 在切线位上可见其呈典型的类似”D”形样阴影,密度均 匀. 3,讨论 3.1肺底积液的形成机制:一般认为,肺底积液是液 体重力作用,胸膜腔的负压,毛细血管的吸附作用及胸腔粘 连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J.多为单侧,以右侧多见. 分游离性和包裹性两类,以游离性多见O立位时,重力使液 体首先积聚于肺底与横膈之间,肺组织被推压向上膨胀不全 或不张,而膈顶向下.当积液达到一定量后,才向外侧进入 肋膈角处.较多量的游离积液使肺浮于液体之上【2j.另外, 肺底组织弹性较大,易受压回缩,局部负压升高,横膈张力 向下拉,肺的收缩容易积聚于其间,有助于积液.因肺外围 部分的膨胀大于中央部分,当肺底积液时,下叶外围部分的 收缩不张更为显着,在直立位时,由于重力关系,使液体更 趋向于外侧,故假膈顶最高点多外移;又因在呼气状态时, 下叶外围部分的体积减小较中心部分更甚,故呼气时更易显 示假膈顶外移的特殊表现.当心力衰竭时,可能由于下叶肺 间质水肿伴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小支气管阻塞,使下 叶肺的顺应性减低.当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时,可能是腹水 引起横膈活动受限,造成肺底通气量减少,或者是由于液体 的低蛋白减少了粘滞性,及液体的重力因素【2J. 3.2病因:多种疾病可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病因 不同,液体的性质也不同.胸膜炎可产生渗出液;化脓性炎 症则为脓液;心肾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血浆蛋白过低, 可产生漏出液;胸部外伤及胸膜恶性肿瘤可为血性积液;颈 胸部手术伤及淋巴引流通道,恶性肿瘤侵及胸导管及左锁骨 下静脉,均可产生乳糜性积液.x线检查能明确积液的存 在,但难以区别液体的性质. 3.3X线诊断: (1)正常膈面呈圆顶状,一般位于第9或l0后肋水平, 相当于第6前肋间隙【3J,右膈顶较左膈顶高约l一2cm,|uj 诊断治疗.103. 侧分别与胸外侧壁和心下缘形成锐利的肋膈角和心膈角.假 膈抬高是肺底积液的主要x线征象.由于肺底积液对肺底 胸膜面的压迫推移程度的不均匀,造成假隔弧度和形态的改 变【.许多横膈或胸腹腔病变也能引起横膈抬高.膈顶外移 的原因也很多,如:膈面外侧部的局部隆起,膈下占位性病 变和胸膜粘连等,非肺底积液所特有.诊断肺底积液时观察 假膈形态,弧度改变尤为重要,并与肋膈角,心膈角,肺底 纹理的改变及叶间胸膜显示等伴随X线征象综合分析.立 位后前位片上患侧血管纹理在假膈平面突然中止,是假膈面 下已无肺组织的原故.站立后前位斜裂显示可提示肺底积液 可能.出现此征与叶间存在的液体,肺下叶受压膨胀不全, 斜裂旋转和X线相切有关.其出现率不高,如一旦出现, 结合其它征象,则具有较大诊断意义.胸膜粘连的包裹性肺 底积液,虽采用变动各种体位检查,但液体仍不能流动.诊 断不明时,B超和CT可有助于确诊. (2)患侧卧位水平投照是诊断肺底积液有效方法之一, 并可用于鉴别是否为包裹性积液.水平投照时增加患侧卧位 时间,或作头低足高位患侧位,或仰卧位适当抬高健侧等, 有利于肺底液体流出和增加叶间积液显示的机会. (3)肺底积液量少时,无抬高假膈,X线征象少,易漏 诊.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可疑病例的筛选,选用恰当的 检查方法.患侧卧位水平投照,少量液体也能显示于患侧胸 腔的外侧壁.患侧卧位水平投照对少量肺底积液有很高的敏 感性和早期诊断意义【4J.弥散型的病例站立向患侧倾斜透 视,液体也可溢人肋膈角,但如有胸膜粘连,或年老体弱行 动不便的患者,向患侧倾斜不够或不能配合都会影响效果. 因此,无论从检查体位的舒适,还是有利于液体流出,都以 患侧卧水平投照为优,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 3.4鉴别诊断: 一 侧横膈升高原因多种,可来自胸腔,腹腔或膈肌等病 变.胸腔病变:肺梗塞,肺硬变,肺切除手术后,肺不张, 广泛性胸膜粘连增厚等.腹腔病变:肝脏靠顶部的肝癌,肝 脓肿,肝包虫病,膈下脓肿,膈下间位结肠,胃泡过度积 气,脾肿大等.膈肌病变:膈麻痹(透视下可见膈肌矛盾运 动),膈膨升症(横膈显着升高,可高达第3_4前肋平面. 透视下患侧膈运动降低).有时,肺底积液易误认为下肺野 病变,如:肺炎等.一般下肺野病变在适当的投照条件下, 可使患侧横膈显影,横膈运动正常,肺纹理分布无异常改 变.如果下肺野病变经治疗,病灶无明显吸收时,应想到是 否有肺底积液的存在. 两侧横膈升高多见于肥胖,腹水,气腹,妊娠,肠梗 阻,腹腔巨大肿瘤等. 肺底积液引起假横膈升高.一般只要结合X线透视, 多体位摄片,其随体位改变而出现相应变化,诊断较为容 易. (参考文献] [1]陈九如,等.肺底积液,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 l58. [2]荣独山.X线诊断学(第一册胸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1. [3黑恩惠.影像诊断学.第三版.北京: . 1995,74. 第二版.上海: 人民卫生出版 . 104.诊断治疗 [4]金以文,等.肺下积液X线诊断浅见,实用放射学杂 志.1996,1:39.(收稿:2005—04—27) IVU诊断肾盂源性囊肿的体会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放射科(211700)高唏 肾盂源性囊肿系肾脏囊性病变的一种,肾盂肾盏与囊肿 之间有一细管相通.其病因不明,II缶床不常见且极易误诊, 其诊断取决于IvU即排泄性尿路造影.相关文献认为, IVU可见”球拍征”,但笔者就工作中发现”球拍征”并不 常见,本病易于与其它肾脏囊性病变相混淆.为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现将工作中所见7例肾盂源性囊肿作一回颐分析. 一 ,临床资料 1.1本组7例患者,1例行囊肿去顶减压术,余6例 经超声及临床观察证实诊断. 1.2临床多以泌尿系结石或感染症状就诊,男性5人, 女性2人,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0.1岁,表现为腰疼 6例,尿急尿痛1例,查体患侧腰部扣击痛7例,实验室检 查:肉眼及镜下血尿4人. 二,方法 2.1本组7例患者均做腹部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检 查. 三,结果 3.1本组7例肾盂源性囊肿均显示单发,囊肿0.5— 6.4crn大小不等,其中右肾2例,左肾4例,均位于双肾上 极和中间部,下极均未见,合并囊内结石4例. 3.2本组7例在10分钟均可显影,25—30分钟显影 进一步加强,密度增浓均匀且边缘清晰,延时拍片囊肿内密 度更高.腹部解压后,肾盂肾盏造影剂迅速减少,囊肿内造 影剂密度依旧浓密,其滞留时间长短不一,本组l例4小时 后拍片仍见囊内造影剂显影. 3.3本组7例囊肿患者除l例IvU显示肾盂肾盏与囊 肿之间有细管相通,具有”球拍征”外,其余6例均未见 “球拍征”,肾盂肾盏亦无破坏或推移征象. 四,讨论 4.1肾盂源性囊肿系肾实质内肾盏旁囊肿,又称肾盂 肾憩室,与肾盂之间有一细管相通,其内壁为移行上皮细 胞.本病病因不明,文献资料有先天发育解剖异常和后天感 染创伤学说.本组资料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1)囊肿内造 影剂密度在造影时间内随时间延长而变浓.这和囊肿内壁覆 盖的移行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2)解除腹压后, 肾盂肾盏造影剂速减少,囊肿内造影剂密度依旧浓密.但本 组除1例显示”球拍征”外,均未显示肾盂肾盏与囊肿之间 有一细管相通.笔者认为这与肾盂肾盏与囊肿之间相连的管 道较细,合并感染后易发生狭窄粘连,造影剂排出迟缓有 关,本组1例”球拍征”即腹部解压后延时拍片所得.(3) 肾盂肾盏无异常,囊肿左肾多于右肾,上极和中间部多于下 极,下极未见,易合并囊内结石.与文献报道相符.肾盂源 性囊肿肾盂肾盏无破坏一般亦无受压改变,囊肿较大可压迫 附近肾盏,甚至造成肾盂变形.囊内结石笔者认为和发育解 剖异常,感染梗阻,自生钙磷代谢障碍,尿盐在囊内异常沉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年第8期总240期 积有关.本组资料观察结果与文献基本相符,但”球拍征” 不易观察到.笔者认为:1.”球拍征”固然是诊断肾盂源性 囊肿可靠征象,但并不常见.2.动态观察排泄性尿路造影 肾实质内囊腔的密度变化对肾盂源性囊肿诊断十分重要且容 易做到. 4.2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空洞溃疡型肾结核:脓腔边缘不光整,充盈较淡, 密度不均,邻近肾盏狭窄变形. (2)孤立性肾囊肿;一般与肾盂肾盏不通,不显影,仅 可见肾盂肾盏受压改变.如果囊肿破人肾盂或肾盏,不易与 肾盂源性囊肿区别,组织学检查是唯一方法. (3)肾盂旁囊肿:大多为囊性丛状生长,囊肿本生不显 影,肾盂肾盏可受压变形,囊壁组织学与肾盂肾盏肾盂源性 囊肿也不同.(收稿:20o5—05—09) 美宝湿润烧伤膏防护化疗 所致静脉损伤临庶察 胡静王芳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77500)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肿瘤综合治疗重要手段之一,临床 应用非常广泛.使用外周静脉化疗因其药物化学性,酸,碱 性及高浓度等,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静脉炎,影响治疗等 不良后果.2002年6月一2003年12月我们对住院接受化疗 患者,在穿刺点及其近心端皮肤浅表血管处外涂美宝湿润烧 伤膏,防治静脉损伤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本科化疗患者152例,男70例, 女82例,20—84岁.其中乳腺Ca34例,胃Ca3l例,肺 Ca30例,结肠Cal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对照组76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药物应用等方面差异无显着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用药方法: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选择粗, 直,有弹性宜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同一处静脉不得连续 使用2次或2次以上.观察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时穿刺成功 后,静脉滴注化疗药物前,在注射部位沿血管走向近心端均 匀涂3×15crn美宝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不采取防护措施. 1.2.2观察方法:在用药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穿刺 部位有无红肿,局部皮肤是否变红和范围大小,有无向近心 端放射.并询问患者无酸,麻,胀痛等自觉症状(但应排 除液体外渗).轻度刺激症:穿刺局部有酸,麻,胀痛感觉, 但能忍受.中度刺激症:局部症状感觉较重,且伴有烦躁不 安,出汗,心率加快,情绪不稳定.无菌静脉炎,表现为自 穿刺点沿静脉上纩10—30cm皮肤变红,织热,血管壁增 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有的甚至管腔闭塞,静脉截流, 穿刺点上的静脉塌陷…1. 1.2.3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 2.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损伤程度比较结果见表 l.由表1可见,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局部外涂美宝湿润
/
本文档为【【doc】肺底积液X线诊断(附19例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