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2019-07-26 9页 doc 23KB 2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1、是事实上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2、在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事实联系”,但是却存在着内在的价值联系。 3、是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这三个方面,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学关系。(事实影响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第二,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1、是事实上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2、在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事实联系”,但是却存在着内在的价值联系。 3、是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这三个方面,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学关系。(事实影响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第二,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单纯是一种研究。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第三,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包含着下面三层意思。 其一,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在空间上,不受国家、民族的界限;在时间上,它比民族文学包含更大的时间跨度;在价值大小上,民族文学研究中较多注意文学大师和经典作品之间的比较,而比较文学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其二,比较文学的开放性还在于: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传统的文学研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作家和作品两极上,到19世纪,作家中心论;到20世纪,文本中心论。比较文学则通过影响和接受的研究引入读者大众(包括听众、演员、批评家等)以及客观世界这样的另外两极。 其三,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文学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即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及系统归纳、审美评论、历史考据等诸法。 除开放性之外,比较文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宏观角度。传统的文学研究多集中在一个民族的范围内,而且多数研究一些细枝末节。比较文学则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即便对微小的领域,也能给以宏观的比较剖析。 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时代到来,并不是民族文学的消亡,恰恰相反,它是以民族文学的繁荣为基础的。(和而不同) 民族文学会走向世界文学,但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道路却充满着矛盾,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探索过程。 伏尔泰(1694~1778) 是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他在《论史诗》(1727)和其它著作中,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从地域上看,它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对比较文学的早期和中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一批法国学者的理论,也就是比较文学史上所谓的“法国学派”的理论。 梵·第根把“精细和准确的考证”规定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梵·第根把各种文学之间的关系划作三类:希腊和拉丁文学之间的关系;中世纪文学和古代文学的关系;近代各国文学的关系。 梵·第根还对“总体文学”作了界定。 王国维评《红楼梦》 王国维评《红楼梦》:“彻头彻尾的悲剧”,放在与歌德的《浮士德》同等地位宋考察。他认为这两部作品都是描写人生苦痛及其解脱之道的悲剧,而二者不同却在于:浮土德的苦痛是天才的苦痛,贾宝玉的苦痛却是普通人的苦痛。 王国维还引证叔本华关于悲剧的理论:第一类是由邪恶的人和势力造成的悲剧;第二 类是由命运造成的悲剧;第三类是一般人在日常环境中由于各种关系的牵制而形成的悲剧。按照叔本华的悲剧观,《红楼梦》属于“悲剧中之悲剧”。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鲁迅对欧洲的几十位作家,特别是对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即所谓“摩罗派”诗人,进行下比较研究,赞扬这些“立意在反抗,指归在行动”的诗人。他之所以这样大声疾呼地歌颂“摩罗”诗派,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挥文学的作用,呼唤反封建的“精神界之战士”的出现。 比较文学经历的三大挑战 第一股潮流是所谓理论大潮。 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第三股浪潮是所谓“文化研究”的热潮。 中国比较文学复兴显示着东方的崛起。 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不是历史的、实证的、考据的,而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它包括比较、对照、解析、推论、、综合等一系列过程。 平行研究:安娜 娜拉 (表面幸福、衣食无忧、玩偶地位,起而反抗,经济不能独立,以失败收场) 宝、黛与罗蜜欧、朱丽叶爱情悲剧及其成因 追求真正爱情的叛逆意识和悲剧结局可以说是中西爱情文学的共同特性。青年男女爱情意识的觉醒面对强大的传统势力和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道德,必然地走向悲剧。 爱情悲剧的共同特性 首先, 作者真实地、完美地表现了圣洁美好的爱情本身和他们的“一见钟情”,正是这真情又使他们的性格很快成熟起来。 写黛玉眼中的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若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中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 宝玉眼中的黛玉更是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恍若远别重逢的一般”。 罗蜜欧眼睛中的朱丽叶:“啊! 火炬远不及她的明亮;她皎然悬在暮天的颊上,像黑奴身边璀璨的珠环;她是天上的明珠降落人间!” 朱丽叶眼睛中的罗蜜欧:“去问他叫什么字。———要是他已经结过婚,那么坟墓便是我的婚床”。 第二,主人公至洁至纯的爱情在封建伦理道德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具有强烈的叛逆性,这必然地决定了他们爱情的共同的悲剧性结局。 宝玉与黛玉的叛逆形象及其爱情悲剧,在《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悲剧结构中都处于中心地位。 人生道路上的共同叛逆意识,是宝、黛爱情关系的基础。而悲剧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情违反了封建的宗法思想和,并对贾府的家世利益造成损害。 罗蜜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不仅与两家的世仇产生了矛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至高无上的封建家长制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 宝、黛与罗蜜欧、朱丽叶为了追求纯洁的爱情在与封建传统势力的抗争之中,都带有明显的消极成分和悲伤的色彩。 宝玉一方面在追求个性自由、婚姻自主中与封建传统势力进行抗争;另一方面,在陷入困境时却又常到佛老门前去求解脱。 而黛玉在坚持与宝玉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爱情的同时,又把成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促成上面。 罗蜜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而与封建势力抗争的同时,又无不笼罩上了一层消极的成分和悲伤的色彩。 爱情悲剧的相异之处 宝、黛与罗蜜欧、朱丽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不同,以及他们性格的不同,必然地造成了他们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在叛逆程度上的不同,等等。 首先, 表达和实现爱情的方式不同。 宝玉和黛玉虽然在内心里满怀着对对方炽烈的爱慕之情,但在表达上则总起来讲是比较含蓄的;而罗蜜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比较起来则要大胆、率真、炽烈。 第二, 在叛逆程度上不同。 宝玉与黛玉虽然具有强烈反封建传统观念的思想意识,但他们并不敢在行动上与封建家长发生正面冲突, 不敢公然越礼;而罗蜜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则要比宝、黛彻底得多,他们在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上比宝、黛走得更远。 悲剧成因之异 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相异之处是由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决定的。 首先,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来说,罗蜜欧、朱丽叶所生活的时期正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而宝、黛所生活的中国,封建统治比较稳固,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自由的萌芽,但是还比较朦胧,力量也比较脆弱。 其次,从性格上来说,罗蜜欧与朱丽叶性格坚强、直爽。而宝玉的性格两重性比较突出;黛玉的性格内向,又加上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 使她的性格变得脆弱和多愁善感。爱情悲剧的共同成因 首先,封建家长的包办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共同原因之一。 第二,封建门第观念和家世利益思想等封建思想意识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最重要的共同原因。 “阐发研究”的弊端 首先,阐发研究决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 其次,阐发研究由于往往是在异质文化间进行的,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它们的巨大差异,在研究中必须对要采用的理论或模式,对要阐发的对象作具体分析,切实研究阐发的可行性。 颜元叔:《薛仁贵与薛丁山——一个中国的俄狄浦斯冲突》 《薛仁贵征东》 《汾河湾》 《薛丁山征西》 薛氏:1、父子之间的冲突,2、原始冲突文明化(乱伦禁忌); 共同点:1、不相识的父子之冲突,2、父子冲突起因于对同一个女性的性嫉妒,俄狄浦斯情结,杀父娶母(恋母情结),但表现不同; 相异:1、薛氏冲突更激烈,2、结局不同,薛氏故事更符合法则(弑父习俗)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对安娜悲剧的再审视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安娜悲剧的再审视,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 文化上对男性的依赖及由此而造成的女性他者的地位,是引发安娜悲剧的深层原因。安娜的死,作为对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和改变,具有一定的崇高和悲壮的性质。 一、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 二、文化上对男性的依附:他者的地位 1、安娜身份的界定:他者 2、他者观念的内化:自欺 3、他者地位的改变:反叛 《变形记》与《母猪女郎》 相同之处 《变形记》与《母猪女郎》的情节有相似之处,都涉及到人、物异形。 两部作品的叙述都指向了同一个主题:现代社会人的异化。 两个文本的某些母题有相类似之处,如现代社会中劳动对人的异化,两代人之间的冲突,背叛者或异类的孤独恐慌等。 相异之处 在《变形记》中,是工作这一外在于人的力量使人异化,而在这位女郎身上,揭示了人自身的丑恶欲望也吞噬了人的本质。 相异之处 在《变形记》中,是工作这一外在于人的力量使人异化,而在这位女郎身上,揭示了人自身的丑恶欲望也吞噬了人的本质。 在面对人类的困境时,卡夫卡表现出人类不可逃脱的孤独感、疏离感及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格里高尔的死、家人对格里高里的变形的冷漠、麻木,体现出作家对社会的一种绝望态度。 《母猪女郎》中,作者采取了与卡夫卡完全相反的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在遭遇了种种丑陋的现实之后,母猪女郎平静而幸福地享用猪的生活、猪的快乐。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现代理性的批判。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却渴望回归人类。 在否定人来社会同时,一些本该属于人的本质却出现在这头猪的身上,她找到了真诚的爱情。通过这种反差,可以看出作品中隐藏着作家对现实的强烈愤怒与讽刺。(与格里高尔相似) 两部作品共同存在着两代人的冲突这一母题,在《变形记》描写了父与子之间紧张的冲突关系。父亲对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的粗暴,使格里高尔成了一个紧缩到壳里的可怜的形象。 与《变形记》相比,《母猪女郎》完全在现实的层面上展开叙事,展示现实图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直接地指向主题。 《母猪女郎》中还出现了《变形记》中没有涉及到的爱情等问题。 两部作品明显地采用了衍生于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叙事结构,以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一种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恨。作品中充满了较强的现实批判意味。
/
本文档为【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