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文凭与能力

文凭与能力

2017-11-30 35页 doc 73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文凭与能力文凭与能力 现在应该是个非常时期,许多人都忙着考各种各样的证件。我是学计算机的,对于证书,我们专业老师说,你考了证不代表你有能力,但你证都考不到,又用什么证明你的能力呢, 文凭和能力的关系也是如此。他们从本质上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只能说她们之间是主次关系而不是存在与替除。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文凭与能力之间,能力为主,文凭次之。就好像一件商品,文凭是招牌或包装,而能力就是其真正的质量~ 其实真正的文凭并不仅是一纸空文,它作为一种任职资格条件自是有道理的,它代表一定的知识水准,是你学习知识程度高低的最好证明。事实上,目前社会中...
文凭与能力
文凭与能力 现在应该是个非常时期,许多人都忙着考各种各样的证件。我是学计算机的,对于证书,我们专业老师说,你考了证不代表你有能力,但你证都考不到,又用什么证明你的能力呢, 文凭和能力的关系也是如此。他们从本质上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只能说她们之间是主次关系而不是存在与替除。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文凭与能力之间,能力为主,文凭次之。就好像一件商品,文凭是招牌或包装,而能力就是其真正的质量~ 其实真正的文凭并不仅是一纸空文,它作为一种任职资格条件自是有道理的,它代表一定的知识水准,是你学习知识程度高低的最好证明。事实上,目前社会中很多行业的就业都需要文凭,不仅仅是中高级人才,甚至连营业员等都需要持有相应文凭。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一种国情,也可以说是现实所迫,毕竟面对众多的求职者的自荐,企业负责人也并不能一一考核,依据文凭的高低来选择也是不得已的。就像老师说的,你说你有能力,可是为什么连文凭也考不到呢,文凭是包装没错,可是请问,买东西的时候不在乎包装的又有几个,所以说文凭还是很重要的。我们那些各种各样的证也还是要考的。 有人说:“文凭是敲门砖。”这个我信,在所有人找工作的时候,文凭都是极其重要的,是让你的能力更快的被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请记住,文凭的作用是能力的凭证,文凭只是能力的一种验证方法。它与能力不一定成正比。有没有能力并不为有没有文凭所决定。在你没有被别人了解的时候,拥有文凭的确使你事半功倍。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进门而是让自己做事,在做事里当然是能力比文凭重要~我们不能总是敲门而不进去,不是吗, 能力是文凭的升华,是我们生存的根本。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实干,而不是纸上谈兵。重文凭轻能力的用人观念已在转变。联想集团总裁扬元庆说:“用人的价值取向是:不重学历重能力,不重资历重业绩。”如今很多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依照的是:选人如选鞋。如果鞋子不合脚,就算再华丽的外表再名牌再高的价钱,也是无济于事的没有用的,最后获得的还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下场。 而我们,为什么要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乃至更高,为的只是那一张 纸吗,不是吧。我们现在坐在这,是想学到生存的技能,学到可以让我们在社会站得更稳的能力~而那纸文凭只是我们获得能力的书面说明而已。毕竟我们最终决定买不买一件商品,依据的是它的质量,不是吗, 如果说文凭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那么能力是成功的钢筋架构。两者应该是相互左右的两个联系体。可是文凭是铁饭碗,会锈;能力才是金饭碗,终身受益”~如果两者兼备,金碗的光芒会更耀眼。 在当前的社会,学历似乎已经像户口一样重要,从招聘、找工作、找对象,凭职称等等等等,都会有一个“学历”栏,而学历的不同也把人分为了三六九等,这是为什么呢, 学历只是一种学习经历的证明,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学历并不全等于能力,高学历低能力的人比比皆是,这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到处都能遇到的事。 然而,当今的选人用人注重“高学历、文凭化”的倾向也是到处都能遇得到的事。对选录对象,往往都用所谓“刚性”的学历、文凭进行“一刀切”,对于不符合标准者就一律淘汰,凡学历高、文凭硬(所谓重点、名牌大学)的人,不论其德、才如何,可“择优”任用。 今年年初,重庆市人社局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称,到2012年12月31日截止,对全市各区县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又没有在校学习或者补习的在职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员,视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予以辞退(聘)处理。 公务员没有完成大专学历教育,几年后就将被辞退,这是一个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硬措施、严要求。对于重庆市相关部门推出的这项举措,引来方方面面的关注,支持的有之,反对的也不少。从中我们引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底是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对于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在职场漂,许多东西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由市场来决定的。 官场是有句顺口溜:“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能力当参照,关系最重要。”看出了学历和能力的某些关系,孰轻孰重。在人才市场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学历是许多工作单位的入场券,他们招聘新人员时往往对学历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学历达不到他们规定的要求,就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就算你再有能力,没有施展的舞台,也将无从发挥。有一个求职朋友说,手持中专毕业证,自己都不敢正视那些要求本科以上的招聘启示。对于这命题不只是业务员本身,而是全社会都戴着这么一个有色眼镜。单从招聘的角 度来看,基本上大企业招聘销售人员第一条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甚至非本科勿扰。行政机关也是一样,就拿公考选拔干部或者招聘工作人员来说,明确规定学历必须是大学或者更高学历。在他们的印象里:学历等于能力~ 学历就是敲门砖,没有学历面试官都不会正眼看你,更别说给你展示的机会了。 也会有人说,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他会说,在实际的工作中,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是你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工作阶段,学历的重要性将不再有明显的体现。有学历不一定就有知识,没有学历也不一定没文化,这其中的关键只在于个人的学习和努力。有较高的学历只能证明一点——此人受到过正规教育,有系统学习的条件和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这个人究竟在学校学到多少的知识并不是学历能证明的,也就是学习成绩也有好坏之分。但是关键问题是,如果你连学历这个敲门砖都没有,你又如何展示你的能力呢, 唐骏的成功人生像我们阐述了文凭在工作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么文凭不重要唐骏为什么要造假学历?看来,一纸文凭还是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虽然文凭仅仅起到一个证明是否修完该学业,或者具备该行业的基础知识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文凭对于初入职场的来说,也是价值的证明,一个具有本科文凭的和一个具有博士文凭的能相提并论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在门未敲开以前,学历比能力重要,但门敲开以后,能力要比学历重要,还有就是升职加薪的时候,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谁的学历高了。 “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啊,你拿的是什么文凭啊,”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一提“文凭”两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围城》中方鸿渐的“买假文凭事件”。我不敢对方鸿渐妄加评论,但是对于他的“文凭事件”我想我们或许能从中思考些什么, 留学四年的方鸿渐兴趣颇广,生活懒散,并未致力攻读某个学位。但是他父亲不断来信询问他是否能拿到博士学位,方鸿渐能忍心让他失望吗,没有文凭就好比在精神上赤裸着没有包裹。在方鸿渐看来,出国留学一定是要衣锦还乡的,但是自己的轻浮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文凭),于是,只有出此“良策”买了一个假文凭。虽说心里有点不踏实,但是它毕竟满足了方鸿渐的虚荣心,毕竟让方鸿渐做到了“衣锦还乡”~ “文凭”是结果吗,我想它至少不应该是学习的最终结果,所谓学海无涯,学习本无止境,又何谈什么“最终结果”呢,我看我们国人的最大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太看重它的“结果性”了。我曾看过王小平女士著的《本领恐慌》一书,她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方面介绍了“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能力”。很显然,在这种正确学习的姿态下,文凭不等于能力~ 既然“文凭不等于能力”,那么文凭又为何如此抢手呢,甚至有人把它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永远追求最高文凭。根源在于我们的人才“价值观”——“文凭就是能力的标签”。人才价值观的扭曲,使我们用人的导向发生了偏差,选拔人才时,不是选贤任能,而是以文凭的高低论英雄。文凭,在很多人眼里也就成了能够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法宝”。 那么,“文凭”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文凭”应该是我们继续学习的心理基础,我拿到这个文凭说明我可以在相关的专业和领域中能够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它应该是继续学习的新起点,而不是最终结果。 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文凭”。我想我们不能把拿到手中的文凭撕掉,但是我们绝对要撕掉心理的文凭;我们不能以追求文凭作为最高目标,而应该透过文凭找目标;我们不能藐视文凭,还应该科学的、理智的尊重文凭。 如今,人们开始崇尚业绩、崇尚能力,进而有很多先见之明的人士开始调节自己的人才价值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过:“联想在择才方面的标准是„善于总结?”;另一位老总说:“学历文凭只能代表一个人的静态能力,而学习才是一个人的动态、实在可用的能力”;还有一家闻名全球的会计事务所在北大招聘员工时,只看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因为这两样反映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并不是看所谓的文凭。 我不希望大家都去学比尔盖茨和王小平,但是我们都应该对文凭有着更为客观的,希望大家在努力拿到真正高含金量的文凭的同时,积极寻求它背后的更深意义及更高目标。(作者单位:武汉广播电视报) 关于学历与能力的讨论,一直是现在许多大学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以及若干研究的群体热议的话题之一。至于所谓输在文凭上的人――有,但并不是很多。认为无聊的只能证明他孤陋寡闻而已。 关于能力与学历,个人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试问你只有高文凭就能有人高薪聘用吗,no~你到薪资较高的外企、私企去试试,如果没有能力,可能连试用期没过就被拿下了。那些手拿高文凭想得到高回报的人,只能是在被歪曲的或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中忽悠顽童的一个梦想~太小儿科了。 如楼上所说,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文凭,究竟能有多少含金量,那只是在现今满足一些国企、行政事业单位中某些人为了捞其政治资本和虚荣心而已。根本不能代表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除此而外,又有何益, 既然文凭不等于能力,那文凭又为何如此抢手呢,甚至有人把它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根源在于我们的人才价值观――文凭就是能力的标签。人才价值观的扭曲,使当今用人的导向发生了偏差,选拔人才时,不是选贤任能,而是以文凭的高低论英雄;另外在单位招聘过程中第一次接触时,往往招聘人员对被聘用人员的了解不是很多,自然有文凭作为首选。此时的文凭,在很多人眼里也就成了能够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法宝”。 实践证明:文凭应该是我们继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我拿到这个文凭说明我可以在相关的专业和领域中能够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它应该是继续学习的新起点,而不是最终结果。 以上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仅提供参考------我的结论是,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该充电的充电,该追逐的还要追逐,大家说呢, 如果你拥有了能力,文凭自然会有了;文凭只是能力的一种形式,是能力发挥的敲门砖,不能等同能力,你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你不可以没有能力。 能力才能决定人生,文凭是标志着在学校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国家对其知识程度的认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和能力。人们认为其文凭的高低在一定程度证明了知识的多少,其目的还是为了证明能力的高低,所以说一个人具有今年是研究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为什么呢,随着用人单位的胃口越来越高,文凭招牌难以一劳永逸,单位更加注重实用能力,研究生也没有那么从容了。山东大学的一位王姓研究生不久前从济南来到西安,奔波于各大人才交流会上,在求职大军中同样被挤得焦头烂额,频遭“滑铁卢”,单纯的研究生学历难以居下,如今的时代是靠实力说话,也得现实点。说这话时,王某刚跟一家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尽管薪酬只有预想的一半。几翻折腾之后,王某更清楚现实的处境了。 西安某高校一研究生告诉记者: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他就以“压力之下无惧色”这句话作为自勉,而如今这结局话似乎离自己已越来越远了。记者从西安部分高校了解到,一些研究生普遍期望月薪3500 元以上,实际上2000 元就可签约,严峻的形式让研究生就业的期望值也在不断调整。“真论实际操作能力,如今的研究生还真很难说水平能高出多少,如今企业已经不需要靠学历撑门面,我们还是看实力”。西安一家IT 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这样对记者说。“他认为,毕业研究生的”稀缺性“在下降,高学历人才的”消费虚热“已经开始降温,硕士与学士没有完全体现出层次上的差异性,只有靠自己实实在在的能力才能赢得企业的尊重~ 高文凭在找工作时会方便一些,但是关键还是要靠能力,高文凭不等于高能力一个大学生不是有了学历就什么都解决了,讲学历更要讲能力。能力是各种各样的,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组织能力、有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克服困难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等等。当然有了能力还要讲工作激情和为单位、为祖国服务的精神。能力是从那里来的呢,是从工作学习中来,从理论结合实际中来。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要有两个决心:一是要下定决心,不怕苦不怕累地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努力工作并和广大职工建立感情,取得共同语言,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信息和经验,才有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二是要不断满足,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讲究终身学习,就是要不停顿的继续学习,也就是过去讲的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讲究终身学习就是要靠自己刻苦钻研,结合自己的工作自学。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是入门的基础,光靠这个基础是不够的。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要经常转换工作部门、单位和职业岗位,转行是经常的事,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所以,光有文凭是不够的,只 有自己有过人的能力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前不久,西安翻译学院从大一新生中层层筛选出100 名“敢死队员”办起了“不要文凭要能力,真才实学打天下”的“英语独立本科翻译班”学制5 年不拿文凭。这一新举措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称赞,被誉为“素质教育的实验田”,挑战传统用人的,突破现行量才法则的大胆探索。这就说明只要我们拥有了能力,也就自然会拥有文凭。华南咨询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弘德认为,现在企业用人虽然看中学历要求,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志。因为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人的能力,但学历高并不一定代表能力强,研究生不一定比本科生强,本科生不一定比研究生差,企业需要的是能为公司创造利益的人才,不管是黑马白马只要是有能力的马,就是好马,企业的大门都是向着好马敬开的。刘总用了他自己的用人之道例证:他最近相中了三匹马,一匹是大专生,两匹是研究生,但是大专生一个月的待遇是两个研究生待遇半年的总和。因为哪个大专生懂得如何使能力转化为效益,转化能力是其他两个人的几倍,而那两个研究生只是口头将军,动手不强。现在企业看中的是个人能力。 西安翻译学院百名敢死队员 苦读五年不拿文凭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08日 10:50) 文汇报消息:前不久,西安翻译学院从大一新生中层层筛选出100名“敢死队员”,在全国民办大学中率先办起“不要文凭要能力,真才实学打天下”的“英语独立本科翻译班”,学制5年,不拿文凭。 首页 公告板 央视报道 主持人语 日记手记 媒体报道 这一新举措受到国内媒体的称赞,被誉为“素质教育的„实验田?”、“挑战传统用人规范,突破现行量才法则的大胆探索”。但也有媒体提出“是„破天荒?还是„撞南墙?”的疑问。 西译的这块“实验田”5年后能否“丰产”,会不会“撂荒”、“长不出庄稼”,社会是否将来认可和接受这些没文凭但有能力的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丁祖诒院长陷入了沉思,他重重吸了一口烟,对记者说:“是啊~我们是冒着风险搞这个„实验?。谁敢保证它就100,能成功,学生会不会中途减少,甚至办学夭折,难以预料的因素太多了。” 西安翻译学院地处秦岭北麓终南山下的太乙宫镇,经过16年的艰辛创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首家民办高校样本学校”,位列“全国十所万人著名民办大学之首”。 在去年8月的大一新生家长会上,院长丁祖诒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同家长们商榷:能不能创办一个“甩掉学历,不要国家文凭,不受自考课程和教材的束缚,只要真才实学”的“英语独立本科翻译班”,封闭学习5年,采用“英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全外语氛围,搞一块“实验田”,看看手中没有国家学历文凭,能不能捧上个“金饭碗”,原担心会遭到大家 的质疑甚至“万炮齐轰”,没想到支持率很高。呼啦啦报了210个人,都是高考上了专科或本科线的大一新生。 此后,经笔试、面试和临时义务劳动“三关”,98名(后增到101名)学生“入围”。10月29日,“英语独立本科翻译班”在新校区开学了。学生及其家长同学院所签的《书》“约定”:“学制5年。学院不组织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或学历文凭考试,学生凡修业满5年且成绩合格,学院颁发不属于我国国民教育系列的西译自己的本科学业证书”“学院保证解决合格毕业生的就业,但因学生毕业后没有获取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可能要影响报考研究生和职称评定。”“由于学生自身原因中途退出该班,如学业满三年以上且成绩合格者,颁发本院专科学业证书。”“实行淘汰制。对每学期期末考试两门课程不及格者,学院有权予以留级或劝退处理,也可转入自考班继续学习,但其损失由学生及其家长负责;对违反校纪和道德品质差的学生,学院有权进行淘汰和处分。损失由学生和家长负责。” “吃螃蟹”的创办者——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我们是在试图甩掉学历,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探索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是在崭新的市场人才观上先走一步,是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在向学历文凭挑战,花代价、冒风险都是值得的~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这个„螃蟹?~”谈起创办“独立本科班”的初衷,丁祖诒很是感慨。 他坦言,自学考试制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功德无量,它催生了民办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但仅仅为获取一张文凭,学生们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一些对将来工作并没有多大帮助的课程上,况且很多课程适应不了市场的急剧变化和需求,其设置和使用的教材又滞后,没有与时俱进;要帮助学生过自考关拿文凭,民办院校也只能“亦步亦趋”。 “我们搞这个班,就是想越一点„雷池?,探索一条既能摆脱自学考试的束缚,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高,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新路,想吃这第一只„螃蟹?,验证一下不要学历照样可以就业。”丁祖诒强调说,“办这个班只是想用实践来说明,自学考试不是学生成才的惟一通道,但并不是要把学历„打倒?,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至关重要的。西译现有在校生3.3万人,99,的学生还在为通过自学考试拿文凭而学习。” 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敢迈这一步是基于本院16年来的办学实践,西译毕业的学生不是以重文凭的国家单位为就业方向,而是“三资企业”,人家都是提前上门要人,并不是冲着文凭来的。“我们觉得,学生是否拿到文凭并不太影响就业。因此,我们办班推出„英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教学模式,就是在以往自学考试的基础上,掺进第二专业方向和各项技能等“沙子”,但我们是以牺牲自学考试的通过率为代价的,这些学生都是拔尖生,通过自学考试拿文凭没问题。 “敢死队员”——只要学到真本事就值 “只要有„金刚钻?就敢揽它„瓷器活?”学生赵秉国、原沛告诉记者,学历文凭虽然重要,但未来社会更看重人的实际能力。单纯为文凭学习迟早要被社会淘汰。石家庄籍学生李赛表示:“一张文凭并不代表你就有了实际能力,文凭只是„敲门砖?,将来的社会能力比文凭更重要~”来西译前,她已被河北师大中文系录取,但她看中了西译的全英语环境和师资水平。 “5年后没文凭咋找工作,想过吗,”辽宁沈阳籍学生赵智男说:“把本事学到手,怕个啥~ 将来学院向外推荐不出去,还能留校。即使做不了翻译,其它行当照样能干,要是出国,人家国外重的是能力而不是你的本本。”包头籍学生李美艳是在当地上了两年预科英语和一年英语自考班后,跑到西译来的。她说:“拿张文凭纸,没真东西,永远也不会感到充实。” 据了解,这个班的100多名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外省。唐山籍学生富天奎去年进了邢台一家公办学院学国际商务专业,4年半后就能拿个本科文凭,期间还能去澳大利亚学习一年半。可刚学了一年他就跑到西译来了。56岁的父亲富新刚从唐山市开平区外经委内退,他告诉记者,老伴在唐山一家中学当教师,他们深知办学的甘苦,西译为办这个班是花了大本钱的。 “孩子在这样好的环境里,5年后的实际能力肯定比我想象的还要高。”富新说起话来斩钉截铁。 “100个人能选上你是你的福份,你可要好好学哪~”这是石家庄籍学生孙丽妙的母亲、河北宁晋县农民段京维接到孩子电话时的嘱咐。小孙的父亲孙成材是几位亲戚联办的一家民营企业的顾问,谈起对孩子将来就业有无担忧时,孙成材在电话那头说:“担忧是多余的,虽然有危险性,但西安翻译学院办学很严格,肯定能办好。我常给孩子说:好好学吧,„不成功便成仁?~” “实验田”探访 占地30亩、可容纳六七百人的新校区,成了这100多名学生的专设“特区”,实行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校内、校外,男女生公寓楼,教学区与公寓区三个“严格分开”。新区内建设了专门的视听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计算机室和外文图书室等先进教学设施,还重金从国内外聘请了一批英语教师,使用了最佳的教材组合。 院办管理员李菁领记者踏进新区,这里浓厚的纯英语环境令人耳目一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一条写着“Warmly welcome the students to the new campus~(热烈欢迎同学入住新校区)”英文的大红横幅,李菁用英语将记者来意向门卫校警介绍过后,校警操着英语向记者指示路线。记者在这里转悠了一圈儿,却没发现一个汉字,黑板上、教学楼过道墙上和教工办公室里,全是英文的世界,就连食堂的主食和菜名也是英文。主管这一校区的学院丁晶副院长告诉记者,学院规定在新区内相互之间必须说英语,不仅是管理员、教工、学生和校警,就连清洁工和厨师也概莫能外,不能说一句汉语。 100多名学生被分成4个小班教学,按照双专业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教育模式教学。记者在视听室里看到,有25名学生正在微机上欣赏美国原版影片。美籍教师艾美丽告诉记者,这些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将来他们会很出色。 丁晶告诉记者,开班前,7门公共课程已强攻完了;第一二年是英语主干课程,每周26个课时;第三四年涉外翻译和笔译口译成为主干课程,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国际经济学等并行;第五年增加旅游、科技等专业英语课程,开始社会实践,或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外派,或与国内名牌语言院校进行交流。 西译成功之路的昭示(之一) 2011-07-07 18:21 ——远大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实践结合 地处翠华山下,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以自身的综合实力、特色办学魅力而著称天下的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1987年10月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万千高考落榜生的成才需要,以及立足为国家分忧,为家长解难,为社会育才的实际应运而生了,从那时到现在,西安翻译学院从零起步,历经坎坷,在一无资金、二无设施、三无师资的“三无”困窘里,创始人丁祖诒先生硬是凭着一腔执著于祖国民学的热血,凭着对万千落榜青年求学成才的诚挚情怀,凭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创业奉献精神,毅然辞去本可丰厚的“金饭碗”待遇,倾其所有,四处举债,带领仅有的数名员工,在西安市团结南路一处5亩见方的租赁地上,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史。到如今,历经22年,西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中国民学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西译何以成为中国民学发展的排头兵,何以成为具有雄厚实力的中国民学佼佼者,这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多,也需要总结的方面很多。22多年来,许多专家、教授、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广泛探讨。迄今,这种探讨仍是持续不断。 结合笔者的亲身体会和耳濡目染,纵览西安翻译学院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发现,作为西安翻译学院的成功办学经验,主要的最突出的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办学者所应有的远大目标与其踏实的脚步相结合;二是学院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学理念与其科学的经营管理相结合;三是学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北京时间目标与其创新型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四是学院封闭式的管理与其开放型的教育相结合;五是学院一流的硬件建设与其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六是学院全英语环境的普遍提高与优质人才的脱颖而出相结合;七是院长的个人魅力和团队精神相结合。 一、远大的目标与踏实的脚步相结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知道,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事先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奋斗的目标。 目标,即方向,即理想、愿望的终极,长远的、发展的目标,则是这种理想、愿望的战略性规划,是长远的发展目标的战略性规划、实施及步骤。换言之,战略目标就是具有远大的创见性目标,它是对一切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任何一项企业、事业重大活动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事业宗旨中确认的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事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这种战略目标、远大目标与一般性其它目标相比,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关于西译这一宏伟的民办高教事业的战略规划,长远发展,丁祖诒先生自办学之初,便大胆提出了“创东方哈佛”的这一远大目标。虽然,无论从办学的规模、实力,还是所处的各种环境等综合因素全面考察,似乎这一目标与有着3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世界第一名校——美国哈佛大学相较,颇显微茫、遥远,难以比及,以致曾一度引起了不少人士的猜测、指点,甚至诬蔑、讥讽。尽管丁祖诒先生面对种种非难、攻讦,也曾屡屡在不同场合,立足西译长远 发展,宏观视域,未来设想,奋斗目标对此进行了反复论证,但至今某些狭隘者的偏论,仍不绝耳。 温家宝总理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迎接国际风云的瞬息万变,加快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进程,“信心比基金货币更珍贵。”如果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事业,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一个长远的总体规划,没有一个坚定自信的信心,那还能有长足的发展,励人的动力,高昂的激情,惊人的创举,昨日的业绩吗,诚然不能,也完全不能。马克思、恩格斯在全面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形势后,将人类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伟大理想,定格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远大目标之上,又有谁能否定了其思想内涵的革命性、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恰恰正由于此,才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势如破竹、声势浩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才使一大批具有激进的共产主义者冲破重重阻碍,树立远大理想、胸怀革命豪情,不气馁、不畏缩,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创东方哈佛”既然是几代或十几代西译人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远大理想、战略发展规划,是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团结进取,矢志一求的最终愿望、伟大夙愿,那其本质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急促而蹴就能完成的空的梦幻,也绝不可能是任何一种狭隘偏激的空论者所说的是“夜郎自大”、“空谈”、“做白日梦”。 “创东方哈佛”这一远大目标,它与其它任何一项有为的战略目标、远大目标一样,有其显著的特点,且这一战略目标、远大目标是与西译人踏踏实实的每一前进步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西译发展的战略目标——“创东方哈佛”的显著特点 “创东方哈佛”的提出,丁祖诒先生是有长远思虑的,它是一种科学的思想内涵的凝炼与升华,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出于对中国民学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前瞻性预设,又正确分析了自身及中国民办高教的发展特点,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向西译创业者们提出,以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奋发有为,向着更加神圣的目标迈进,这对作为华夏民办高校排头兵的西译,引领中国民学的发展航向,在应对国际、国内众多挑战与机遇中,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教育目的,肩负何种使命等方面,都无疑是一种鞭策、启迪和考验,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创东方哈佛”在此层面上而言,其与战略目标相比,更具宏观性、长期性、相对稳定性、全面性、可分性、可接受性、可检验性、可挑战性的特点。 (一)宏观性。战略目标是一种宏观目标,它是对统观全局的一种总体设想,它的着眼点是整体,是从宏观角度对整体未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设定。它所提出的,是整体发展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它所规定的是整体发展的根本方面。因此,人们所提出的某一战略目标总是高度概括的。 “创东方哈佛”是西译发展的一种宏观目标,是对西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迈进的一种全局的、总体的、长远规划与设想,也是西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做学商奸商,取之于学,用之于学,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为国育才,争创一流这一整体发展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它的规定,使西译的未来发展有了明确的根本性的方向,更是对西译总体战略目标的全局驾驭、高度概括。 (二)长期性。远大的战略目标是一种长期目标。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和长远,而非眼前和当下,是对于伟大事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与设想。它所设定的,是全体融入这一伟大事业中来的人们通过自己的长期努力奋斗而达到的对现实的一种根本性的改造。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决定了努力的目标,发展的方向,决定了事业的长期而艰巨的攻坚任务,绝不是一蹴而就所能奏效,而是要经相当长的不懈奋斗才能够实现。 “创东方哈佛”是西译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长远性目标,具有显著的长期性特点。既然是长期的,它就不是短期行为,必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艰苦跋涉、艰辛奋斗历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量的积累,才有望达到质的飞跃,由量变到质变,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对于从建校至今仅22年发展史的西译来说,要达到有着300多年发展史的世界一流水准的美国哈佛实在是一个极具严峻挑战的大考验。困难固然不少,艰辛自是当然,然而从已走过的22年拼搏历程,与同期美国哈佛的发展程度相较而言,西译却尽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先机,同期的某些方面也明显处于优势地位。由此,我们试图设想,从22年到300多年的这一长期性的战略发展中,有着良好开端西译,在保持平稳、快速、高效的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劲,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创东方哈佛”的长远目标完全有望成为“东方的哈佛”。 (三)相对稳定性。战略目标既然是一种长期目标,那么它在其所规定的时间内就应该是相对不变的。这样,人们的行动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对目标的实现才会树起坚定的信念。当然,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的稳定性并不排斥根据客观需要和情况的发展而对长远发展目标作出必要的修正。 “创东方哈佛”这一长远的战略目标,是西译人树立自信、坚定意志,一步步向着崇高目标迈进的心声,这一长远发展目标,是西译人的誓言,矢志不移的追求。因之,在西译人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奋斗,努力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中,其贯穿奋斗的主线是不变的,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说,西译22年方方面面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或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对某些不合时宜的方面所作的变革、改进与修正,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创东方哈佛”这一相对稳定性的总方向,总任务而服务的。 (四)全面性。长远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是一种全面性、整体性的要求。它虽然着眼于未来,但却没有抛弃现在;它虽然着眼于全局,但又不排斥局部。科学的战略目标,总是对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综合反映,科学的战略目标虽然总是概括的,但它对人们行动的要求,却又总是全面的,甚至是相当具体的。 “创东方哈佛”是西译长远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它着眼于西译发展的全局、整体,着眼于西译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教育大潮里的未来趋势和广阔前景。其中蕴含的深意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奋斗热情,可以唤发人们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因为它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优秀传统,符合中华民族愿望、科学、要求的基点上而提出的,是对西译这一引领华夏民办高教发展方向的伟大事业奋斗目标的全面概括,是适应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需要的总方向、总任务。 (五)可分性。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所具有的客观性、全面性的特点,本身就说明这种目标的整体不可分,但作为这一整体,全面的目标所蕴涵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却是可分的,具有明显的可分性特点。换言之,富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总目标、总 任务、总要求,往往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分解成某些具体的任务目标和要求。这种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的分解,既可以在空间上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方面又一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又可以在时间上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人们只有把战略目标分解,才能使其成为可操作性的东西。可以这样说,因为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可分的,因此它才是可实现的。 “创东方哈佛”这一着眼于西译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西译人为之共同奋斗,矢志一求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要求,它同样具有可分性的特点。在空间上,西译将这一总目标分解成了若干个具体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譬如:1987年10月创建始起至今,22年时间里西译先后确立并为之倾注大量心血,不断完善或不断加强的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如1987-1993年年底所分解的第一次创业时间段里所实现的由租赁校舍到完全拥有自己独立的固定校舍的飞跃,由数亩租赁的校园、数名教工、数十名学生的培训部到千余亩自有校园的飞跃,由数百名落榜生的生源到逐步提高入学门槛的数千名优质生源规模的飞跃。1994年所分解的第二次创业时间段里,所实现的投巨资、扩大硬件建设,打造一流教学设施的飞跃,所实现的由数千名优质生源到年招逾万名优质生源的飞跃,所实现的单一专业向多学科、多层次、多门类专业、院系的飞跃。1999年初-2001年底所分解的第三次创业时间段里,所实现的“以„物?的„革命?到„人?的„革命?”的软件建设的飞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提高,教学师资力量更雄厚,“向教学腹地进军”,“大力改进教学质量”,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成效显著;2002年初至今的第四次创业的几个阶段里,学院又实现了软、硬件建设的由较完善到更完善,由较先进到更先进的飞跃,各二级学院、各专业体系更趋完备,统招由高职升为本科,进而又突现三本到二本的跨越,非统招由大专、本科并行机制日益发展为全本科制,生源由入口到出口更加优化,取得了10万西译学生,其中6万毕业生、4万在校生,年均就业率98%以上,年均入学100%达到或突破国家录取线以上的好成绩等等。在时间上,西译又把这一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了若干个“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在实现“创东方哈佛”这一长期目标中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具体要求的分解,不是随心所欲,空中楼阁,而是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是对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科学分解、科学实践。因此,既是可分的,可操作的,也是能够实现的。 (六)可接受性。战略目标的实施和评价方面,最主要要通过从事这一事业的内部人员及外部公众来实现的,因此,战略目标必须能被他们所理解、所支持并能够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在现实中,不同利益集团往往有着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目标,因此,确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时必须要注意协调各方关系。一般来说,能反映事业所肩负使命和功能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易于为奋斗其中的成员所接受。 “东方哈佛”是每一个有志于献身民办高教事业,誓为这一宏伟事业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愿为中国民学的巨大腾飞傲然于世,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的梦想与追求。“创东方哈佛”则是他们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向着既定的恢宏的目标欣然搏击的信心源和动力源。因为它既能够被全体西译人所理解、接受,又符合他们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也能被素有崇尚文明、自强不息精神传统美德和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们所理解、支持和接受,从根本上说,西译人的“创东方哈佛”的誓愿,并不仅仅是西译人创业、探索精神的可贵体现,也不仅仅是民办高校西译的愿望、要求,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大潮里,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奋起直追,发展教育,争当第一的大豪情、大气魄的集中体现。 正因为“创东方哈佛”的可接受性,西译的这一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得到了一切有识之士们的由衷敬佩和赞誉。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现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李建国同志2000年6月视察西译时,曾非常高兴地称赞说:创东方哈佛,是个大目标,有气魄,世界上人人都知道有个美国哈佛大学,它却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才达到了现在的规模、实力;西译才刚刚起步,发展得就如此迅速,只要坚定目标,不懈努力,东方哈佛的梦想总有实现的那一天。大批的专家、学者、名流及广大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西译人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理想和追求,无不啧啧称赞,无不热血沸腾,无不支持激励、勉怀又加。描写以丁祖诒先生为代表的西译人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历经千辛,遭遇万苦,矢志一求,不气馁,不后退,大胆创新,豪迈进取,无私奉献,争创一流民学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为了中国的哈佛》一书,更是对西译人为了这一目标所作的艰辛探索、感人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誉,此书在1996年首发及此后的几次再版,成了全国民众汲取精神养液,增进爱国热情,倍受思想启益的热点读物,成了中宣部选定的“五个一工程”优秀读物。“创东方哈佛”的目标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同,接受和支持,成了先进的中国人进军世界教育的最强音。 (七)可检验性。为了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要求,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每一被分解的具体的任务、方面、要求是否正确,是否切实有效,是否会对长远的战略目标实现有利、有力,这就必须对此进行具体的检验,这便是战略目标应有的可检验性。也就是说,具体的任务、方向、要求将在何时达到何种结果,取得何种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一边摸索、探讨,一边总结、改进,用定量化、定性化的方法对具体的目标、任务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以便总结经验,反复实践,增强认识,提高效率。 在逐步推进各项建设实践,不断加快“创东方哈佛”宏伟目标实现的众多复杂艰巨任务面前,西译人对四次创业的几个不同阶段大的决策、部署、实施目标、实施步骤与实践环节都置之于长远的发展战略这一整体的全局的目标之中进行反复实践、反复检验,才有效保障了每一阶段具体方向的正确,任务的落实,要求的实现。譬如,破天荒于2003年开设了不要文凭要能力,重实效的5年制高级翻译研修生院,从每年进校的新生中经层层筛癣考核,最终选拔100名优秀生,成为生源主体,自己开设专业、选定教材的人才培养,这在全国民办高校及至公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颇具风险的挑战。经过6年多时间的大胆尝试,经过对首届毕业生的所教、所学、所用多方实践、检验,最终证实了这一惊人之举,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优势特色。100名首届学生的成功就业,国外深造,接连之后几届的学生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大赛中的屡屡夺冠,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应变和遥遥领先的口语能力,令人折服。这一切都更加印证了西译创建高级翻译研修生院的巨大成功。又譬如,著称于世的西译“全封闭、全住校、全日制、全方位、全过程”的“五全”式准军事化学生严管模式,从始至今,历经22年,不管其他学校如何开放,也不论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如何对大学生的管理“松绑”,西译从未放弃富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誉也好,毁也罢。尽管也有微词异说,但22年的西译学生严管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因之,不怕谣言诽谤,雷打不动,坚持依旧。这种严管模式,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杜绝了各种事故隐患,确保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与井然有序、和谐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当然,西译的严管,又并非单单的一味“封闭”而不知“开放”,一味“堵”而不知“疏”,一味“严”而不知“宽”,相反,它是在22年的管理实践中反复探讨、总结出来的既“封闭”又“开放”,既“严管”又“宽松”的严宽相济,严宽相和,具有亲情化、人情味,具有课内封闭严管、课外活动开放、课堂、自习严管,思想情趣开放相融合、相辩证的统一体。 (八)可挑战性。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激励力量,特别是当某一 事业目标充分的体现了全体内部及外部成员的共同利益,使这一战略大目标和个人小目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极大的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这种工作热情和献身精凝聚在实现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分解的一个个具体目标、任务、要求上,就会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爆发力、具有某种惊人的挑战性。 为了最终实现“东方哈佛”这一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西译人以敏锐的市场需求意识,结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勇敢的挑战,实现了一个个具体目标: 1.教育模式上,西译打破了绵沿两千多年单一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将国际上“通才教育”的构想,演绎并推出了身身独创并实践了22年的“外语 专业 现代化技能”或“专业 外语 现代化技能”的双专业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教育模式,使学生既懂专业又精外语,一专多能,复合实用,紧贴市场需要,又具挑战实力。这种对普通高校传统的单专业教育模式战略性的挑战,铺就了6万名西译毕业生的绿色就业通道,又给4万余名在校生的夯实专业基础,打造外语厚功,练就多种本领,掌握多种技能,积聚多种能力提供了巨大潜力,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赋予了西译足以与公办高校分享生源的强劲实力,孕育和引发了我国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变革以及与国际高等教育的接轨。 2.教育理念上,西译以对国家、对社会,对千千万万的学生及家长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承“读书、做人、文明、亲情、变革、奋进”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育人宗旨,坚持“取之于学,用之于学”,不做学商、奸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花国家一分钱,没有社会一分钱赞助,没有收取任何一项社会巨额的集资,仅靠面向工薪阶层的低廉学费,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和献身于民办高等教育的事业心,发展教育、创新教育,培育英才,打造品牌,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适应市场,迎接挑战,在这一极具挑战的教育理念下,西译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6万名毕业生,为国家滚动和积累了10亿多元的固定资产,发展成为现有住校生40000人,占地2000余亩和校舍70多万平米的昭昭业绩,展现了西译人献身民办高教的赤子之心。 3.综合实力上,西译敢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挑战”,不拘成规,不囿于已有的成绩,不断开拓,不断进取这已成为22年来西译人挑战教育风潮的普遍意识。 综合实力的挑战表现之一:先看校园规模,硬件建设。在1993年底西译结束了靠租赁校舍为生的历史,一举拥有了占地1000余亩、40万平米校舍的自我固定校园时,几乎全部民办学校还仍停留在租赁为生的水平线上;在西译从1994年起先后对原有校舍历经三次大规模创业,投入3亿多元,进行全面改建、重建,并不惜代价对一切包括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多功能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生活、后勤保障系统进行高规格、高标准、数字化、国际化建设、使用时,部分民办学校才逐步以种种不同方式开始拥有独立校舍。西译在此与其它民办学校相比,可以说遥遥领先,发展的速度更快,迈出的步子更大更稳,放眼未来的目光更阔更远,也更具挑战性、竞争力。 综合实力的挑战表现之二:再看“入口”与“出口”的双优共赢。西译及早就给自己的招生提出了严格要求,不达当地国办高校大专录取线者不招,不达思想品德鉴定关者不招,不达招生所定其它标准者不招,且年年提高生源入围门槛,确保优质生源,严把招生“入口”关,甚至在2000年学院始有纳入国家统招大专生资格起,到2005年升入本科院校招生资格,对于招生的标准,无论统招与非统招都在原有基础上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于每年的近万名统 招、非统招大专、本科各专业新生,几乎清一色全是当地国办高校大专录取线上生,这其中许多甚至还超越了国办高交的三本、二本录取线。自1998年起至今连续12年年头里,西译不仅创下以名校效应分别招录了“一年招一个大„大学?的神奇效应,还以年均80%的高考上线生入围营造了全国民办高校绝无仅有的优质生源,这不能不说是西译在面对近年来民办高校与国办高校同台竞争,生源大战日趋激烈严峻考验面前,敢于向自我挑战的一大成功。 再看西译连续多年来,年均7、8000名统招与非统招大专、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年均达98%以上高就业率,严格招聘标准,提高就业层次,把好毕业生就业的“出口”关情况。更不难看出,在此方面,西译人的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挑战精神;与生源大战相联系的便是逐年愈演愈烈的“就业大战”,日益剧增的国办、民办高校数百万、数千万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巨大压力,造成了社会需求的供大于求的尖锐矛盾,也同时给诸多国办、民办高校提出了严峻考验。对此,西译依旧不降就业标准,确保就业质量,毅然敢于自我挑战。在就业上,一贯坚持学院推荐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双条腿走路,多渠道就业的新路子;在引入用人单位的招聘原则上,一贯坚持用人单位不守信用者不得入校招聘;用人单位薪酬待遇不够学院要求标准者不得入校招聘;用人单位或所聘职位层次过低者不得入校招聘。 尽管如此条件近于严苛,但来人来函招聘者络绎不绝,每年未到毕业生毕业之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往往就会有70%以上的学生被用人单位招走或提前预定,从始到毕业生毕业时间,真正没有聘到合适岗位的毕业生几乎廖廖无几,98%以上的就业率连年稳中有升。 当然,在实现毕业生连年高就业率的这一具体目标、任务、要求的过程中,西译之所以不惧就业大战的剧烈,不避就业整体形势的冷峻,依然敢自我挑战,自我加压,不卑不亢,其主要还在于对自我实力的自信,对每一个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具体要求的高效率、高质量实现的自信。 综合实力的挑战表现之三:再看教学、教师与学生质量、水平同提升的软件建设。在应对软件建设的教学质量提高这一具体目标上,西译从一开始在倾力打造软件设施,优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就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向课堂9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向教学腹地进军的口号,紧紧围绕课堂质量不放松,要求班主任每节课必须跟班听讲,教务部门组织专人检查效果,学生可视任课教师讲授优劣如实填报课堂,每课之后,专人汇总,分析优劣得失,总结经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直至课堂知识讲授精准,艺术手法精湛,学生融会贯通,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达到100%满意率。同时,还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机构,吸收专家、学者加盟,集中力量,研究改进专业设置、教材配备、教学规划,实践配套等方方面面,以达学生走上社会,学用结合,学优用优之目的。 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先从入关着手,严格标准,不留死角,所聘教师几乎都是硕研或副高以上的精通专业学科,又有丰富教学经验,教业奉献,还要管理的长期身处教学教研一线的专业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对于这些高素质教师的使用,为确保教学质量学院还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并实践了各种非常严格的奖惩措施。多举措,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建设上,谁也不敢怠慢,不敢疏忽,环环相扣,良性循环,其实践的结果是教师心服口服,乐业敬业,学生爱学勤学。为了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年轻教师队伍,增强教学后劲,学院经常开展各种培训、讲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教学实力,还制定一系列优待政策,多方支持、鼓励年轻教师的深造和科研开发。又多方面解决他们的住房,提升他们的待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以利于他们能为学院教学质量大提高,管理 水平上档次,办学品牌更优质而踏实工作,不断创新,开拓进龋 强师资,抓教改,提质量,不仅是为学院的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作虑,而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对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的高度负责。抓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提高,西译在实现这一具体目标上,值得称道的地方更多。譬如,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封闭式严管模式,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熏陶和培养:为满足不同方面兴趣最好的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学院先后建立了60多个涉及人文、地理、环境、卫生、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法律、政治、科研等各专业门类的学生社团组织,建有专门活动场所,设有专门指导教师,划拔必要活动经费,22年来,象这样的学生社团先后有3万人是在其中接受过学习、锻炼的骨干。由于组织有力,方向正确,这些学生社团中的30%以上还在国家、盛市高校同类社团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大赛中夺得了骄人的成绩,有的象国旗班、桃李文学通讯社、蓝天艺术社、冉飞话剧社、口语尖兵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还是闻名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佼佼者,他们以先进事迹在校内外被广泛传颂,他们成功经验,可贵探索被众多高校学生社团学习借鉴,他们的出色表现给广大学生以莫大的鼓舞激励,同时又是西译学生管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更好诠释。 重视口语听说能力培养是西译提高学生素质的又一法宝,22年来从未间断的强化训练雷打不动。人人皆知的晚自习后的“口语角”活动雷打不动,外事活动刻意组织学生的现场翻译交流更是习以为常,走出校门的西译学生通过多方面的磨砺、打造,货真价实。通专业、精外语、肯吃苦、善创新,已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相抢聘的主要因素。 在实现学生素质大提高的这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具体目标里,最为显著的成绩是出脱了一大批在全国大学生外语大赛中的拔萃者:例如1990年-2008年在陕西省及全国最具挑战性的外语口语演讲辩论和翻译、主持人大赛中,西译就夺得了16项冠军、22项亚军、季军大奖项,涌现出了45人次摘金夺冠的优秀选手。 管理的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实现了,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具体目标、任务的实现,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师资队伍加强了,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从而才能促进学院诸多软件建设的更大发展。 综合实力的加强,每一个战略发展的具体目标的挑战,对于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西译发展的战略目标——“创东方哈佛”所具有的宏观性、长期性、相对稳定性、全面性及可分性、可接受性、可检验性、可挑战性的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与之相对的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具体的任务和方向,这便构成了实现“东方哈佛”这一远大的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内涵。 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涉及的是学校长远利益、核心价值的问题,是针对学校的整体利益、长远发展、核心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和思路。 在“创东方哈佛”的这一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中,西译创新实践的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五年计划”方面。 1.第一个“五年计划”,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体制日益健全。 2.第二个“五年计划”,办学规模再上台阶,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不断攀升。 3.第三个“五年计划”,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全面打造精品工程。 4.第四个“五年计划”,多渠道开拓,多元化发展,多视角挖潜。 5.第五个“五年计划”,变革、奋进、立足“十二字”方针,推动西译可持续发展。 6.第六个“五年计划”,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实现建设国内高水平综合大学阶段性目标的战略思路。 四、诚然,这几个“五年计划”就是西译人向着远大目标迈进的阶段目标,远景目标,它们分期实施,努力践行,在很大程度上为“创东方哈佛”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无限生机和丰富内涵,同样也是宏伟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和力量储备。 一所大学的发展,总有一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也有一定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方向,但囿于各种因素,一般大学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各有所异,异中趋同,其总体特点,正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博士对中国100多年的现代大学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特点概括的那样,第一种是“无目标”的战略的目标发展模式,口号提得响,目标放得大,行动却迟缓,或只是“纸上谈兵”的一切空,发展中的战略目标无“目标”。第二种是“指令”式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不从实际出发,主观大于客观,行政命令干预,指令发展目标,实际发展滞后。第三种是“模糊”式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学校自主权虽然扩大,但政府仍然还管着,有的大学似乎有一些目标、理念和想法,有的大学领导有某种意图,但并不十分明确,也没有与学校的整个历史、未来发展方向和基本理念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学校发展处于一种目标模糊的状态。第四种是“紊乱”式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目标大而失当,具体目标、任务、方向实施纷繁错杂,缺乏主线,忽东忽西,时左时右,或是高校决策层“临阵换将”、“知难而退”,弦法易张,或是上下不一,各使其能等,原因固然很多,但总体一点就是在战略目标的发展中出现一系列杂乱不堪的局面,最终往往是半途而废,另起炉灶。 与一般大学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不同的西译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一)“有目标”的战略发模式。西译的发展从起步伊始,就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但不是领导讲话中的一句轻飘飘的空口号,而是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从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靠辛勤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我积累、自我滚动发展起来的。它不像发展了百年、数十年的国办高校,受种种因素影响,明确的发展目标严苛点说就是乏善可陈,在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或者说,没有循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发展,也不能视学校领导的讲话或者是学校规划中提到的目标就是战略发展目标,它们的实际做法与所讲及相继的领导间继往缺乏一种可持续性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而西译这种人为的或其它客观因素的制约相对较少,办学者对其自身的发展定位、目标规划、战略思考,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往往发展目标一经确定,就能组织实施,有效推进,因而,它的战略发展目标可以说是较易付诸行动的、是明确的。 (二)“自主”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国办高校教育历来是集权管理的,高等教育是政府高度控制的事业,大学的发展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统编教材等基本都要受政府的批准,具有明显的“指令”性,形成千校一面的模式。西译的发展战略目标,与之相反,却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虽然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配置等方面也或多或少需经上报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但绝不影响学院依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对所需专业的确定,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用等方面的应有自主权。为了实现最终的发展战略目标,它所坚持的一步一步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坚持的具体方向,也是立足学院自身发展,实际而自主决策,逐步可以实现的。 (三)“明确”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与“模糊”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相对的是西译“明确”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在“创东方哈佛”这一远大的宏伟战略目标提出后,西译的每一具体目标、任务和行动也无一不是朝着这一远大战略目标的明确推进,从起步时的租赁校舍办培训班,到开始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校舍、师资、固定的生源、完全的全日制全住校在校生的学习和全封闭、全方位、全过程的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如此,从数张破桌椅、数名教师、零起步的资产积累,到软、硬件建设的突飞猛进,综合实力的民校领先目标的实现,也莫不如此。我们不难发现,西译的建设、发展都是在“创东方哈佛”这一远大目标的引领下,由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由一个目标的实现到另一个目标的实现,由近到远,由弱到强的螺旋式的上升、渐进过程。只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科学规范的内部教育、管理,与时俱进的理念,实践创新,向着远大目标奋进的每一具体目标、任务、方向的明确、规划和实施的强而有力,就会最终实现远大的战略目标的。它不像某些国办大学那样,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基本理念时系时断、缺乏贯通性,始终处于一种模糊的发展状态,到现在的好多单科大学或多科大学、综合大学,让各种学科的教育资源汇聚到一起,能够为所有学生享用。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产生,只要有接受任何院系的教育和课程,就可以选修它们的课程,它们都应当提供方便并保证这种需求。而且大学还要鼓励这种需求,办综合性大学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氛围,形成办学的个性。其实,在我们的国办大学中,名为综合的不少,但除了少量的教育改革计划,其它绝大多数的综合大学还是按照单个学院那样办学,学科专业之间的界线分得清清楚楚。如此情形下的名为综合、实是单科的大学发展模式,其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实现上就是一种模糊发展模式。西译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之所以异于其它,就是因为它的远大的战略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实现之间始终是明确的。 (四)“有条理”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西译的发展模式显显特色之一便是有条理、不紊乱,从创办到如今,前后累积发展22年,教育、教学、管理、科研、专业设置之不理、教学大纲、人才培养、院系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配备、硬件建设、人才引进、优质生源打造,就业渠道拓展、师生素质提高、质量品牌提升、综合实力加强等,都在循序渐进的4次大的不同创业阶段得到了多方面的强化,也都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的实现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它没有大多国办大学那样遇扩招就扩招,遇扩规模就扩规模,遇上新专业就上新专业,遇人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自己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紊乱状态的弊端,西译战略目标有条理,发展规划不散乱,推进进程有秩序,4次大规模创业,4次大踏步迈进,4次实现4大突破,4次实现大飞跃。 五、远大的战略发展目标的阶段实施及其意义。 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一所高校的成败兴衰、关系则一 所高校每一阶段的发展,每一目标任务的实现,以及学校的长远规划、宏伟目标的终极奋斗与蓝图的实现,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对于一切硬件、软件建设的顺利发展、圆满成功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因此,西安翻译学院在办学伊始提出“创东方哈佛”这一宏伟目标后,在20多年的发展里,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制定和实施了朝着这一宏伟目标奋斗的具体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任务,主要体现在从1987年10月至今的22年时间里的4次大规模的创业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肩负并完成了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为以后的诚如丁祖诒院长所预示的那样,“经过几代人、数十代人的艰辛努力,东方哈佛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在“创东方哈佛”的创业历程中,西安翻译学院从零起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发展的历程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四次创业高潮,我们可以说,这四次大规模的创业的成功,为“创东方哈佛”的这一远大目标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次创业,形成了初步的物质条件,为“创东方哈佛”的远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起飞的基矗 1987年至1993年是西安翻译学院发展历程中的起步阶段,也是发展的艰难摸索时期。一切都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在西安西部一处五亩见方的小小院落,开始了创业的航程,从那时起,西译在几近“三无”的境地里,艰辛跋涉,从几间旧房子,几张破桌椅,几名教师,几十名学生的“西安外国语培训班”起步。 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各地民办学校还尚处萌芽状态,发展缓慢,许多方面仍不成熟,能形成一定气候的几乎没有,西译却能在培训班的基础上,由短期培训到长期教学,学生来源由寒暑假的初、高中生辅导强化,到全日制的在校生的固定学习。从规模上说,靠租赁校舍的初始到举资680万元一次性买断原国营西安第一钟表机械厂厂址,拥有自己的独立校舍,拥有初初始的1000多亩的校园面积,拥有了由50名培训班学员起步到3000名全日制在校生的第一次创业高潮结束时的省事源规模。拥有了由创始时的零的起步到第一次创业高潮结束时的3亿多元的固定资产的自我积累,拥有了由创始时的流动或无毕业生到第一次创业高潮结束时的近5000名学生的毕业生规模。 在体制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西译同样走在了同类民办高校的前列,第一次创业高潮时所提出的“创东方哈佛”的宏伟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具体目标的这关施,不仅使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各项体制日趋健全,也使学院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 正缘于有了1987年10月至1993年12月,近10年时间的艰辛跋涉,不断积累以及软、硬件设施建设的逐步加强,为创东方哈佛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矗 (二)二次创业,形成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创东方哈佛”的远大目标的实现,再次积累了腾飞的能量。 1993年12月,以一次性买断原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厂址为起点,至1997年底为西安翻译学院的第二次创业阶段。这一创业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结束了靠租赁校舍办学的格局,这也是第一次率先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结束靠租赁校舍为生的标志。 西译第二次创业阶段,不仅对一个破败不堪的废弃大厂,不惜代价,进行了全面的改建、修建、扩建,更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有旧厂址的风采,新建了几栋崭新的可容纳上万人学习的教学大楼,并建成了十几栋豪华的现代化学生公寓楼;校园的各种硬件设施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特别是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一座座计算机室、语音室、语言教学室、信工实验室等具备了相当规模,一些远在陕西扶风、江苏洪泽、浙江永康等地的学生实训实习基地也相继建立。 在第二次创业的这个阶段,西译院对原有的两个模式,即“外语 专业 现代化技能”或“专业 外语 现代化技能”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对其中的某些环节作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教学模式“英语 专业 现代化技能”或“专业 英语 现代化技能”原为“外语 专业 现代化技能”或“专业 外语 现代化技能”,经过不断改革完善后,突出了英语特色,发挥西译向来重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一路领先的强劲实力,突出英语专业水平的独特优势。当然,也有如德语、日语等这样的第二外国语教学,但毕竟同西译固有的英语王牌专业相较,仍有天壤之别。学生在校经过4-5年的本科或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强化了英语水平,同时不仅扎实掌握了理工、文、经、法等多学科多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能使学生很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小车驾驶等现代化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学生,既懂外语,又精通专业,还会现代技能,成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副其实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正是因为如此,西译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稳定98%以上,深受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全日制、全封闭”的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西译经过多年以来的不断改进完善,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又增进了一些新的内容,使原有的管理模式,发展成了“全日制、全封闭、全住校、全方位、全过程”的“五全”式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确保学生的安全、校园的稳定、教学秩序的程定,能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矗“五全”式准军事化严管模式表面上十分严格,其实质渗透透了较多的人性化成分,比如,严管中有慈爱,慈爱中有严管,宽严相济,严爱相交,班主任的早晚自习跟班,学生学习、生活困难中的帮助,思想情绪上的解压,教育管理中的文明与亲情,严格与宽容等都体现出了西译人性化管理的探索思路和实践特色,从而也为办学的整体质量提升拓展了新的领域。 不仅如此,诸如学院的第三次创业、第四次创业阶段的不同发展时期,先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化,师生通体素质的提升,党团学联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人事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创新、多种办学渠道的全方位拓展、学生就业市场的“多条腿走路”深化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三次、第四次的创业中,西译人同样没有放弃向着“创东方哈佛”的这一宏伟目标前进的信念,而是更踏实、更有效地一步步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冲刺、去迈进。 “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读书、做人、文明、亲情、变革、奋进”。丁祖诒院长于西译院20多年的创业实践与经验,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正缘于有这一被公认为西译发展的“十二字”方针的指引,各方面的支持,全体同仁的努力,西译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样,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实践指导的办学理念、发展方针、不仅仅是西译近期目标实现的前提基储思想动力、指路明灯,也为西译人“经过十几代,甚至数十代人的努力”,必将最终实现“创东方哈佛”的这一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六、西译创业之路的经验启示。 从始至今,22年的办学历程中,推动西译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启示就是,西译的发展始终是在科学可行的宏伟目标指引下的不懈奋斗,即“正确目标 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 当然,面对社会上有些人针对西译所提出的“创东方哈佛”的种种疑问,我们更有足够的理由予以反驳,因为这一目标,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想当然,它靠的是西译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奋进,永不停步的开拓与创新,靠的是每一个创业阶段脚踏实地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的是每一个创业阶段脚踏实地的一次次实实在在行动的、向着宏伟目标的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是一个个阶段目标的成功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的有效实践,所累积,所突破,所向宏伟目标的渐进或靠拢。 “西译效应”、“西译现象”、“西译旋风”,诸多社会盛誉的魅力,是世人对西译巨大成就的肯定,对西译创业者无私奉献的肯定,更是对西译人脚踏实地向着自己“创东方哈佛”宏伟誓愿开拓进取精神的肯定。
/
本文档为【文凭与能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