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资平

2017-11-17 5页 doc 18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资平【doc】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资平 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 资平 —— 访红军老战士李资平 李资平口述 陶丽赵兴董顺刚记录整理 我入党是参军以后的事,我是1934年7月参军 的,1935年10月入党的,张文碧当时是我的入党介 绍人,他当时是保卫科科长.我当时很年轻.那时候, 闽浙沿海受日寇骚扰,蒋介石不抗日,可是我们要去 抗日.那个时候我的思想很简单,就是抗日这个目 的.后来,入党的时候我表现特别积极.我参军的第 一 天,我们部队就和国民党打起来了,我们一个班的 班长被打掉了,浑身血淋...
【doc】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资平
【doc】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资平 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 资平 —— 访红军老战士李资平 李资平口述 陶丽赵兴董顺刚记录整理 我入党是参军以后的事,我是1934年7月参军 的,1935年10月入党的,张文碧当时是我的入党介 绍人,他当时是保卫科科长.我当时很年轻.那时候, 闽浙沿海受日寇骚扰,蒋介石不抗日,可是我们要去 抗日.那个时候我的思想很简单,就是抗日这个目 的.后来,入党的时候我表现特别积极.我参军的第 一 天,我们部队就和国民党打起来了,我们一个班的 班长被打掉了,浑身血淋淋的.指导员说,把他背下 来.当时的我只有15岁,却冲了上去把他背下来.指 导员看到我冲上去,很勇敢,回来以后就开会表扬我 表现好,想让我积极表现争取入党.加入共产党,我 当时思想很简单,觉得对自己的前途发展上可能会 有更好的帮助.在当时,解放全人类是认识不到的, 只觉得对个人进步上有好处,但是打倒蒋介石这个 目的是很明确的,实行共产主义也是后来誓词会上 提出来的.入党以后我才慢慢提高觉悟,认识到要为 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开始只是想打倒日本,打倒国 民党蒋介石,只觉得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出 自己的贡献,也只有跟随党组织才是真正的出路. 还记得,我们去浙南,闽东一带的时候,那几个 县有一百多人参军,都是青年学生.他们是本地人, 不愿意离开家乡跟随挺进师.我当时很向往中央红 军,我在念书时就听说"红军打赢来都是几千几 万",我很羡慕他们.当时我们十几个人跟了七军团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O周年<< 李资平(1920一)祖籍福建,生 长于浙江温州.曾就读于温州第十 中学.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 1935年春到1937年冬跟随粟裕活 动在浙西南,闽浙边和浙南的广大 地区,做宣传员工作. 走,七军团不在浙江活动.我们十几个 人中有开小差的,部队走远了,他们就 觉得找不到家了,想回家了.后来他们 劝我一起走,我说:"你们到底干吗? 你们回去了还有好日子?国民党会放 过你们?"我劝他们不要回家.他们看 我不同意,就偷偷走了,走了以后呢, 在路上被国民党抓走了.后来知道,有 个人还当了国民党的连长,叛变了.解 放以后,他在浙江被抓住枪毙了.这个 人他姓雷,他的意志不坚定,他想家. 家离得这么远,有好几个(像)他这样 的,都想走,我劝他们不要走,回家十 吗?干革命就要跟着共产党,国民党知 道你加入过共产党会不杀你?但是,我 没有把他们劝过来,工作没有做完.我 当时刚刚参军不久,懂的道理也很少, 大道理讲不多,所以没有劝住他们.他们的年龄都比 我大,但是他们读书少,受党的影响也少,姓雷的他 是小学生,没多念过书,就念过一两年,他不知道共 产党是什么样的党,也不知道跟着共产党才是对的. 我当时是中学出来的,读书比他们多.所以我坚持跟 随党组织坚持了浙江的游击战争. 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负伤.因为1937 年7月敌人围剿浙西的根据地,我们的部队从那里 撤出来了,(后来)敌人跑了一些,留下了不多的人, 粟裕指挥我们回去收复这些根据地.是徐成坤带我 们回去的,当时的情况我们不是很了解,敌人走了, 却留了一个很大的部队在那里,我们只有少数部队 打回去了,我们吃了亏,徐牺牲了,我也负伤了.在松 阳县附近的白岩镇里养伤.和我一起的还有一个战 友,我们俩就在那里养伤一两个月.白岩镇离(我们 养伤的)山沟有五六里路,接应我们的是一个叫孑L 宜的地下党,他家里很有钱,他把我们带到这里隐 蔽.开始,我想孔宜同志怎么知道我们的呢?我负伤 以后部队要走,带不走我们,就把我们安排在白岩的 一 个草寮养伤,我和另一个同志都带了驳壳枪,虽然 负了伤,但是我们很清醒,警惕很高.有个早上,一个 人向我们走近,我们当时怀疑是坏人,如果是坏人, 我就跟他拼了.结果那人进来,告诉我他是孔宜,是 挺进师派来接应我们的.他说明以(下转第38页) 现代化管理 数据的规范性;第四,数据的稳定性. 3,档案信息安全问. 安全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 方面,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 档案信息的保密和安全.通常采取的措施可以分为 管理和技术保证两类,档案馆在数字化建设中 对此应该形成一套体系,此外还需要有相 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自动控制.如上城区档案馆存进 行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保 密和安全,在软件设计初期就在技术合同上提出安 全保密及密级要求,确保技术处理安全;在制度和实 际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在进 行档案数字化加工时对有机密性的,暂不开放的档 案限制扫描;同时在借卷加工过程中实行专人负责, 完善登记手续,采取进出馆检查等方式来保证档案 信息的安全. 4,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成败的另 一 关键.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是与新知识,新技 术的普及密不可分的,必须考虑培养系统开发与维 护,数字化加T与管理,化建设,数据库运行管 理等专业人员.如目前上城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档 案管理知识相对陈旧,尽管对纸质档案的管理有一 套丰富的经验.但相对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日 后的数据维护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就基层档案 馆来说,对培养和引进人才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 培养既具有档案专业知识又具有计算机等相关知识 的复合性人才,同时必须重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 作,重视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档案馆数字化 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技术革 命进程的动态审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8 ?张晓霞,王宇晖,王萍:《数字档案馆——2l世纪档 案工作的新发展》,《兰台世界》,2000年第l期 ?胡昌云:《数字档案馆的建没与发展》,《兰台世界》, 2004年第7期 (作者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档案馆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上接第29页)后,我不敢相信,怕被骗,我问他是 哪个村的,问他外号叫刘彪的电话员的出身.他把粟 裕的代号都告诉我了,粟裕的代号是05,化名叫金 米,刘英是010,叫可夫.首长的代号是党内的秘密, 别人不知道的.后来我就谢谢孑L先生,他将我们带去 山洞里养伤.这地方很隐蔽,崖口砌有一道矮矮的石 墙,还塞了些茅草,可以挡御风寒,原先这地方是老 乡堆积灰肥用的.在我们躲藏的山沟上面的斜坡上, 搭有一个看守苞谷的草棚,草棚的门口挂着一个破 火油箱.地下党员孑L宜的父亲就住在这草棚里,他是 组织上特地派来保护和照顾我们两人的.这是一个 非常勤劳,忠实的老人,他每天上山下山,风雨无阻 为我俩送饭.老人还同我俩约定了联络的暗号.以敲 打火油箱的急缓和次数的多少来报告山下的动静. 老人风趣地说:现在不是防备调皮的猴子来偷苞谷, 而是要防备白狗子(对国民党军队的蔑称)来抓红 军的伤员.每天,他老人家都要发几次"平安无事" 的信号,好让我们爬到崖口外面来晒晒太阳,透透空 气. 在国民党两次大围剿浙西南根据地的时候,我 都跟随粟裕.记得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我跟随粟裕 到平阳,福鼎,泰顺建立根据地,刘英那时候在地方 上,在浙江泰顺县活动,不和我们在一起.我一直和 粟裕在一起搞宣传工作.随部队行动,部队打到哪里 我就去哪里.刘英同志是搞地方党组织的,他是隐蔽 的.粟裕很关心我们,经常和我们在一起.部队从江 西打出来,到浙江,我们一直在一起,他教我们国际 歌,教我们"十月革命",和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第 二次国民党围剿的时候,我依然跟随粟裕在泰顺,龙 泉活动.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 (1937年9月,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同国民党浙江省当局达成了合 作抗日的.)我们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 浙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3月18日,部队奉令 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向新四军军部报到.当时,总部 下属三个支队,一个教导队和一个新兵连,共约500 余人,全都集中在平阳县的一个叫山门街的小镇上. 离开山门街没几天,部队被要求换上国民党的衣服. 以前,我们的一切军需物资,从来都是在战斗中缴获 的,今天领到了这些军需品,一个个都不愿意穿戴. 经过动员,衣服穿上了,却舍不得脱下头上的八角 帽,更不愿意摘下红领章和帽子上的红五星.同志们 流着眼泪把红领章和红五星藏进了包袱.有什么办 法呢?道理上明白了,思想感情扭不过来啊!我们踏 着强健有力的步伐,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继续前 进.1938年4月18日,我们被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 第4团第3营.稍后,粟裕副司令员率先遣支队挺进 苏南敌后.6月17日首战韦岗.至此,终于完成了4 年前接受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 实现了无数先烈的遗愿.我和同志们又一次回忆起 山门街挥泪告别浙南父老兄弟时的动人情景.直到 这时,我们才真正认识到,那是我们挺进师由国内革 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新起点,具有重大 的历史意义. (记录整理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指导教师:胡 晓阳尹敬媛洪玲)
/
本文档为【【doc】那些永不消逝的记忆——记红军老战士李资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