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芙蓉辨_论黛玉_晴雯之_芙蓉_

2017-09-02 28页 doc 51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芙蓉辨_论黛玉_晴雯之_芙蓉_芙蓉辨_论黛玉_晴雯之_芙蓉_ 芙蓉辨 ———论黛玉、晴雯之“芙蓉” 陶玮 内容提要:《红楼梦》之《芙蓉女儿诔》中晴雯所谓的芙蓉花神,指的是木芙蓉,芙蓉花神是宝玉沿用古人芙蓉馆主、芙蓉城主的传说来祭奠、追念晴雯的一种方式。《芙蓉诔》诔晴雯实诔黛玉,这个芙蓉花神的哀悼意义和象征意义是晴雯黛玉共用的,其真实指向是林黛玉,它预言着林黛玉最终的结局也是“仙逝”。 而掷花签的芙蓉,指的是林黛玉在神韵上、个性上集美人气质、隐士精神于一身的木芙蓉;尤其木芙蓉在历史诗文中形成的暗示落第、仕途不济、屈居牡丹之下等象征意义,是对宝钗、黛...
芙蓉辨_论黛玉_晴雯之_芙蓉_
芙蓉辨_论黛玉_晴雯之_芙蓉_ 芙蓉辨 ———论黛玉、晴雯之“芙蓉” 陶玮 内容提要:《红楼梦》之《芙蓉女儿诔》中晴雯所谓的芙蓉花神,指的是木芙蓉,芙蓉花神是宝玉沿用古人芙蓉馆主、芙蓉城主的传说来祭奠、追念晴雯的一种方式。《芙蓉诔》诔晴雯实诔黛玉,这个芙蓉花神的哀悼意义和象征意义是晴雯黛玉共用的,其真实指向是林黛玉,它预言着林黛玉最终的结局也是“仙逝”。 而掷花签的芙蓉,指的是林黛玉在神韵上、个性上集美人气质、隐士精神于一身的木芙蓉;尤其木芙蓉在历史诗文中形成的暗示落第、仕途不济、屈居牡丹之下等象征意义,是对宝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关系以及最终在择媳事上也就是二人与宝玉的爱情婚姻结局的一种比喻。木芙蓉秋牡丹最终敌不过艳冠群芳的春牡丹,东风压倒了西风。以木芙蓉比 1 喻黛玉乃至晴雯,主要是对黛玉外貌、气质、个性、神韵的赞美,也是对黛玉不得遂愿的预示和同情。 芙蓉花签上的“莫怨东风当自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学中长久以来形成的木芙蓉意象特质,曹雪芹借助木芙蓉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199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00特有的文化寓意、象征意义,涵盖了林黛玉这个形象的丰富特征,预示和概括了黛玉、晴雯的命运、结局,饱含了作者的无限爱怜和惋惜之情。关键词:《红楼梦》芙蓉木芙蓉黛玉晴雯象征意义在我国古代诗文中,“芙蓉”出现的频率可谓极高。芙蓉”很早以来就指两种花卉,一种是水中的荷花,又名芙蓉”、“水芙蓉”;一种是陆生的灌木或小乔木,名为“木芙蓉”,简称“芙蓉”,别名拒霜花,与木槿、扶桑同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乔灌木,其色近似荷花,其花形似牡丹。在古诗文中,“芙蓉”有时指水芙蓉,有时特指木芙蓉,并且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各有指代习惯,这就带来了后世读者 2 认识上的混乱。《红楼梦》中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的芙蓉、黛玉所掷花签上“风露清愁”的芙蓉究竟是荷花还是木芙蓉,无论是草根红学还是主流红学,抑或是民间大众,都还没有形成共识。大部分人认为她们必定只能是水中高洁的荷花,有人却执意认为是水边拒霜的木芙蓉;有人认为晴雯是木芙蓉,黛玉是水芙蓉;而有人认为雪芹笔下的“芙蓉”融会了水芙蓉和木芙蓉的特点,因此二者都无不可,只是一种文学想象,不必较真。总之,关于象征黛晴的究竟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仍然是一个没有探讨清楚的问题。而“芙蓉”这一意象,涉及到曹雪芹对于晴雯特别是林黛玉这个形象和命运结局的构思,因此这个问题仍然是值得探讨的。““ 、“芙蓉生在秋江上”一 ———《芙蓉女儿诔》中的芙蓉和花签上的芙蓉都是木芙蓉 1.水莲开尽木莲开 ———秋季盛开的芙蓉是木芙蓉 曾有先贤指出分辨诗词中水木芙蓉的办法,第一个就是要看这芙蓉所开的时令。 水芙蓉荷花,民间认为她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可见此时是荷花盛开之时。在我国大部分地方,“六月菡萏为莲”,到农历八月渐渐凋零,莲蓬满池。秋天荷花乃至荷叶、莲蓬大都凋残零落,成为一池“残荷”,这一点多数人都不会 3 有意见。 而木芙蓉始开于仲秋八月,盛时是农历八九月,在南方温暖的地方,则能开到农历十月份。 孟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以花染缯为帐,名芙蓉帐。(宋)赵抃《成都古今集记》 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生于陆,故曰地芙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 木芙蓉……其干丛生如荆,高者丈许。其叶大如桐……冬凋夏茂。秋半始着花,花类牡丹、芍药,有红者、白者、黄者、千叶者,最耐寒而不落,不结实。(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01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02在荷花已经凋谢的时节,木芙蓉才开始绽放,因此谓“水莲开尽木莲开”(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植物名实图考》载:“木芙蓉即拒霜花。”在霜寒露冷的金秋时节 4 与菊花、桂花同芬芳。木芙蓉最晚在唐代已普遍进入了诗人们的视野。而宋代则是吟赏木芙蓉的高峰期,几乎大多数著名的作家,留下过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在古人留下的欣赏木芙蓉的诗词作品中,大多是称叹它的带霜而开、独殿群芳的秉性。历代文学作品中关于秋天盛开的木芙蓉的描写并不鲜见,大量例子如下: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唐)刘谦《木芙蓉》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宋)刘珵《木芙蓉》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确实最宜霜。(宋)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宋)陆游《拒霜》木落林疏,秋渐冷、芙蓉新拆。(宋)白君瑞《木芙蓉》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宋)韩愈《木芙蓉》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宋)晏殊《诉衷情》 八月寒露下,朵朵开红葩。(宋)王禹偁《栽木芙蓉》 堪与菊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霜清。(明)吴孔嘉《木芙蓉》 棠梨花正幽,更芙蓉开暮秋。(明)孟称舜《娇红记》 八月中秋,凉飙微逗,芙蓉却是花时候。(明)《金瓶梅》第十回“义士充配孟州道妻妾玩赏芙蓉亭”由此可见,在古代诗词曲文中,盛开于秋季的木芙蓉具有和菊花一样令人尊敬的“拒霜”、“耐霜”品格,她在落木萧萧的秋天,和菊花、桂 5 花一同灿放于清霜冷雨间,备受赞誉。因此才有古代诗文中极其常见的所谓“金菊对芙蓉”、蓉桂竞芳”、“秋艳芙蓉”之语。 这样,从时令上看,就很容易理解和区分水芙蓉与木芙蓉――盛放在夏季的是水芙蓉,在秋季的是木芙蓉。 而《红楼梦》中黛玉和晴雯的芙蓉,都是秋季开放的芙蓉。 《芙蓉女儿诔》中第一段就已经很清楚地指明祭芙蓉时正是秋季: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03“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04“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秋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红楼梦》第78回)“蓉桂竞芳之月”是秋,“秋艳芙蓉”更明指出此芙蓉乃艳于秋季之木芙蓉。此外,“况金天属节,白帝司时”、“连天衰草”、“雨沥秋垣”描写的都是秋。同时,小说描写晴雯死后: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 6 池上芙蓉正开。(《红楼梦》第78回)晴雯被逐之后,时间是“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晴雯被逐后过了几日才夭逝。这“八月时节”是中秋过后几日的八月下旬。八月下旬正是《红楼梦》所描写的金陵或北京地区“水莲开尽木莲开”的时节。依此,至少《芙蓉诔》中的芙蓉,是指“正开”于“八月时节”的木芙蓉。“正开”指开得正好,此时虽然荷花可能还有晚开的几朵,但肯定并非开得正好,多已是莲蓬高举,绿肥红瘦。而木芙蓉是盛开之时,才可以说“正开”。所以,从时令上判断,代指晴雯的芙蓉女儿或芙蓉花神正是秋季盛开的木芙蓉。而林黛玉所掷芙蓉花签上的“风露清愁”四字,也暗含着秋意。“风露”在古诗文中往往与秋意相连,给人风寒露冷之感,“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白居易《秋槿》)、“风露高寒接素秋”(陆游《芳华楼夜宴》)、“风露澹秋容,汀洲肃秋气”(宋程公许《重阳后一日亲友会饮於沧洲以初九未 成旬重阳》),等等。可以想见,在古代诗文中,“风露”多数特指秋夜里的凉风冷露,即便美如“金风玉露”,也是秋风秋露。 “清愁”当然也是用来形容秋愁最为贴切。 “莫怨东风当自嗟”更是对秋芙蓉特有的传统描写。虽然从所引的欧阳修《明妃曲》来看,主要是感叹“红颜胜人多薄命”,但是若结合其他以同样寓意来描写木芙蓉的古诗文来 7 看,就能体会到其实借此诗意写的还是木芙蓉。且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这没有开在东风(春风)中而生在秋天的江上的芙蓉,当然是木芙蓉。这点在后文将有详细论证。 2.花水相媚好 ———“池上芙蓉”是木芙蓉 因为《红楼梦》在《芙蓉诔》前后的描写中两次提到“池上芙蓉”,很多读者认为与池水相关的当然是水芙蓉,也就是荷花。不少学者已经详细说明,这是一种未能深究所带来的误解,然而仍然有人无视这一显而易见的正常推理。其实,在阅读古诗文时,对其所描写的“芙蓉”的时令、生长环境、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大部分情况下能判断出同样与水亲近的芙蓉究竟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而这由古典诗文中获得的判断知识用到《红楼梦》中的芙蓉上是完全适用的。 的确,木芙蓉是陆生灌木或小乔木,生长范围很广,但是古代园林造景学认为:“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抗霜。”木芙蓉最美、最讲究的姿态是沿水岸生长,园林中主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05 二 8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06要植于池畔、溪边、水际或墙角、楼头,并配以山石、垂柳。即便不是富贵人家的园林,乡野之人在大自然中种植木芙蓉,也多沿江、沿溪、沿湖,在大江大湖等阔大水边种植大量木芙蓉,形成芙蓉江、芙蓉溪、芙蓉池、芙蓉塘等等美丽景致。这些都有诗为证: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长物志》)西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宋)苏东坡《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芙蓉》傍碧水,晓妆初鉴,露匀妖色。(宋)白君瑞《木芙蓉》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宋)王安石《木芙蓉》芙蓉襟闭,宜寒江,宜秋沼,宜轻阴,宜微霖,宜芦花映白,宜枫叶摇丹。(明)吕初泰《花政》江边谁种木芙蓉,寂寞芳姿照水红。(清)赵执信《题画芙蓉》芙蓉丽而开,宜寒江秋沼。(清)陈扶摇《花镜》 因此,古代诗文中描写木芙蓉常常提到“池上芙蓉”、池边芙蓉”、“芙蓉江”、“芙蓉塘”、“生在秋江上”等,不能简单判断那一定就是水芙蓉,相反,与节令相结合判断,极有可 9 能是木芙蓉。例如: 涉江采芙蓉,欲采寄所思。所思今何在,望断天一涯。 将花照秋水,秋水清且漪。行乐不得再,日暮空凄悲。(宋)邓允端《涉江采芙蓉》 湖上野芙蓉,含思秋脉脉。 娟娟如静女,不肯傍阡陌。 诗人杳未来,幽艳冷难宅。(宋)欧阳修《芙蓉花》照水枝枝蜀锦囊,年年泽国为谁芳。 朱颜自得西风意,不管清秋昨晚霜。(宋)舒亶《和刘珵西湖芙蓉》 今年古寺摘芙蓉,憔悴真成泽畔翁。 聊把一枝闲照水,明年何处对霜红。(宋)张耒《芙蓉》 满池红影蘸秋光,始觉芙蓉植在旁。 赖有佳人频醉赏,和将红粉更施妆。(宋)朱淑真《芙蓉》 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 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司花手法我能知,说破当知未大奇。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07“ 二〇一〇年第四辑208乱剪素罗妆一树,略将数朵蘸胭脂。(宋)杨万里《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首》亚白方依稀记得昨夜五更天,睡梦中听见一阵狂风急雨,……先去看看 10 一带芙蓉塘如何,……门前芙蓉花映着雪白粉墙,倒还开得鲜艳。(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六十一回:舒筋骨穿杨聊试技,困聪明对菊苦吟诗以上几例,都未说明是何种芙蓉,但从时令和水边种植等特点均可判断为木芙蓉。因此,《红楼梦》所言“池上”芙蓉,不仅不能断定为水芙蓉,相反,加上时令在秋以及关于“花枝”、“花丛”等描写,可以断定《芙蓉诔》所指必是木芙蓉无疑。而芙蓉美在照水,令人联想到林黛玉出场时的描写: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弱柳扶风。(《红楼梦》第3回)对文字敏感的读者,面对这娇柔静美的照水的花朵,能不领会到,她与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的“照水弄娇斜”的木芙蓉,绝对是如出一辙的,而黛玉所掷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引申到含义相同的“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则可以推测,作者心中所想,必是木芙蓉。这木芙蓉生在“秋江”之上,风流袅娜、清丽绝伦如娇花照水。3.他日葬侬知是谁———以芙蓉相喻是对晴黛共同的死谶 《芙蓉女儿诔》中,赞美晴雯“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意思是晴雯品性高洁,不沾染任何俗世污浊,个性真率本色,没有虚伪矫饰。而在历史上被誉为芙蓉花神的石曼卿和丁度,都是这样率真本色的人。 石曼卿和丁度在死时都被认为是去做芙蓉花神了。书面记载如下。 11 “,石,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忽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庆历中,有朝士将晓赴朝,见美女三十余人,靓妆丽服,两两并马而行,观文丁度按辔于其后,朝士惊曰,丁素俭约,何姬之众耶,有一人最后行,朝士问曰,观文将宅眷何往,曰,非也,诸女御迎芙蓉馆主耳,俄闻丁卒。(叶梦得《石林燕语》) 去当芙蓉城主、芙蓉馆主是一种死谶。这种诗意的想象和追悼方式,从宋代以来,在民间及文坛都流传久远。 如馆如城几艳丛,拒霜不觉老西风。曼卿人见骑驴去,丁度仙游按辔空。 惆怅二公皆死谶,浅深十里尚秋红。且图席地看花醉,肯羡豪家绣褥工。(宋)董嗣杲《芙蓉花》 大暮安可醒,一痛成千古。岂真记玉楼,果为芙蓉主。(清)敦敏《懋斋诗钞?吊宅三卜孝廉》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09 二 〇 一 〇年 12 第 四辑 210苏轼诗曰:“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而石与丁,都是个性朴直率真、不染俗浊、不懂逢迎的人。宋代就有了芙蓉城的传说,而且把石曼卿、丁度的去世传说为去当芙蓉城主、芙蓉馆主。一离世就被传说为芙蓉花神的,多是性情率真、不同凡俗之人———也是禀清灵明秀之气而生之人。例如,石曼卿,据载其人“有慷慨坦荡之气“,《宋史本传》说:“延年(石曼卿)为人,跌宕任气节”,“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卓尔不群”,“英豪之气”。丁度,北宋人,性朴实,不重仪表,一生任职较多,建树亦多,很受仁宗器重,称为“学士”,不直呼其名。木芙蓉又是痴情女子的一种象征。传说,古代有一女子,丈夫溺死于水中。这女子不甘心丈夫就此死去,每日在水边端坐,目不转睛地凝视水面,企盼着丈夫从水中出现。水边的野花倒影到水面,她在花的倒影中恍惚看见了丈夫的面容。从此这花就被命名为“夫容”。女子以“夫容”相伴终生,不再另嫁。而在封建时代,没有被封建礼教束缚,不掩饰自己的情感,甚至表现出执著痴情,肯定是最率真、最质朴、最本色的人。按照《红楼梦》作者的说法,像黛晴这样禀轻灵明秀之气生的人“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而黛晴二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宝玉都怀有一腔炽热的情感,并且最终都因为 13 这种炽热的情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是深情、多情、痴情的典型。在《芙蓉女儿诔》之后,宝玉怀着对晴雯的满腔感情,紧接着写下了《姽婳词》。这个长长的歌行,含义是很深的,并不是简单的应对贾政的考察。实际上这是对《芙蓉女儿诔》未尽情感的再一次尽情宣泄,从另一种角度去祭奠晴雯,是另一种形式的悼亡诗,表面上追颂林四娘,实际 上为晴雯作赞歌。与《芙蓉诔》不同,这首诗是借写林四娘的节烈勇敢来歌颂晴雯,《芙蓉诔》实际诔的是黛玉,至少是二人共用一诔。而《姽婳词》才是真正单独为晴雯所做的祭文。在作者心中,晴雯是死于对宝玉的忠贞热烈的情感,是忠贞的烈性女子。这种观念无疑有很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不可否认,《红楼梦》也赞美这类封建时代特有的忠诚于主人的侍女,例如绿珠就是。晴雯归于忠贞的林四娘、绿珠一类,而袭人归于息夫人一类。当然,这部分思想内容可能要涉及到《红楼梦》成书过程的讨论。 总之,与宝钗、袭人的圆于世故、善于周旋、长于掩饰自己真实情感相对应,晴雯、黛玉都是痴情、多情、感情炽热的,她们对自己的情感很少假饰,喜怒形于色,一心痴于情。她们的个性中都有更多本真、本色的体现。宝钗和袭人都能把对宝玉的心藏于深处,黛玉晴雯却四处张扬着在那个时代被视为极度危险的内心情感。 二、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14 既然晴雯黛玉都是芙蓉,为什么书中掷花签一段又说: 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红楼梦》第63回) 这是因为,晴雯被封为芙蓉花主,是悲愤欲绝的宝玉借用了古时人们为了怀念石曼卿和丁度,假说他们做了芙蓉花神,这里用芙蓉花神,更多的是一种表达追悼的方式。对晴雯的祭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黛玉的死谶,这个宝玉所诔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11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12的木芙蓉,其真实指向是林黛玉,它预言着林黛玉最终的结局也是“仙逝”。而掷花签一节,花签上的花卉,主要用途也是预言主人公的命运,同时也涵盖着最重要的性格特征。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而 15 “黛玉也自笑了”,说明对于这个芙蓉,众人认可,黛玉满意,必然是作者煞费苦心求索得来,是作者颇为得意的一笔,是最能涵盖林黛玉神韵风采的。1.娴静如娇花照水———木芙蓉的静美是病西施黛玉的独有写照前面提到,芙蓉美在照水,并常与垂柳伴生,一派清秋景致,令人联想到林黛玉“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弱柳扶风”。当然外表酷似黛玉的晴雯也有几分“病西施”的娇弱美,但是却缺少黛玉静美的神韵和内涵。历史上以木芙蓉来形容娇艳美人由来已久。木芙蓉的品种很多,有大红千瓣、白千瓣和半白半桃红千瓣;有一日内晨正白、午微红、夜深红的醉芙蓉;三天内由白而稍红而大红的添色芙蓉;一日白、二日鹅黄、三日浅红、四日深红、落时紫色的弄色芙蓉;更有花色红白相间的鸳鸯芙蓉和一本九色的九子芙蓉。除了红白两种主色外,另有一种黄色的芙蓉花极其名贵罕有。木芙蓉颜色艳丽清雅,花朵大如人面,十分像妙龄女子的笑靥。同一朵花从雪白变淡粉,淡粉变酡红,这种颜色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美人的红颜。把木芙蓉的花色与佳人联系在一起,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唐五代以前,用木芙蓉的美色来形容娇艳绝伦的美女十分流行。这时,木芙蓉与水芙蓉的指意区分得并不明显,因为,本来就是因为色状相似,才共用一名,仅仅用于对美人面的比喻,两种花都无不可。如今硬要从中区 分出水木芙蓉,并无十分意义。例如: 16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肌肤柔滑如脂。(描写卓文君,《西京杂记》卷二)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描写杨贵妃,唐?白居易《长恨歌》)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唐)韩愈《木芙蓉》 幽石生芙蓉,百花惭美色。(唐)钱起《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莲花》 郎有蘼芜心,妾有芙蓉质。(唐)曹邺《筑城三首》细加鉴赏,这里面还可区别出水木芙蓉,作为一种美貌的比拟,水木芙蓉都是清丽、娇艳、柔美的象征,二者都艳丽妩媚、娇艳欲滴,区别微乎其微,其中还往往有认为木芙蓉比水芙蓉更红艳动人的意思。 到了对人的精神世界更为重视的宋代,吟咏木芙蓉的诗篇中,木芙蓉的美首先是一种慵懒娇艳之美,它或依偎在小窗前,或垂照于碧水幽波之上,明艳动人,娇艳婀娜,多比拟晓起梳妆的明艳女子或午后微醉的慵懒美人。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 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五代宋)徐铉《庭下木芙蓉》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13 二 17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14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宋)王安石《木芙蓉》慵妆酣酒夕阳浓,洗尽霜痕看绮丛。(宋)范成大《题羔羊斋外木芙蓉》明妆炫朝丽,醉态羞晚困。(金)党怀英《西湖芙蓉》午醉未醒全带艳,晨妆初罢尚含羞。未甘白贮居寒素,也著绯衣入品流。(元)蒲道源《转观芙蓉》晴雯与黛玉虽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丫环,两个人却都被目为“病西施”,平日里都娇弱无比,慵懒过人。黛玉在贾母的关照下,由丫鬟妈子伺候着,娇贵无比,而晴雯呢,身为丫鬟,本应勤快些,不料主仆两个人竟然因为同样的娇懒而被袭人麝月报以同样的不满:“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黛玉,《红楼梦》第32回)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红楼梦》第51回)“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得横针不拈,竖线不动。……”(晴雯,《红楼梦》第63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写的是 黛玉“午睡未醒”的娇慵妩媚。晴雯被王夫人唤去质问的那 18 一段,写的也是晴雯久病卧床、午睡初醒的美艳:“睡中觉才起来,正发闷———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 两个病西施病重时红颜楚楚的模样颇像木芙蓉的醉颜酡红: “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发热,面上作烧,起至镜台前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黛玉,《红楼梦》第34回) 宝玉因记挂着晴雯袭人等事,便先回园里来.到房中,药香满屋,一人不见,只见晴雯独卧于炕上,脸面烧的飞红,又摸了一摸,只觉烫手。(晴雯,《红楼梦》第52回) 能被形容为木芙蓉的女子,必是十分清丽动人、娇艳无比美人儿。在美貌和高傲上,黛玉和晴雯自然都当仁不让。若是仅仅这点美貌和傲气,用清丽、健康、高洁的水芙蓉荷花来形容也是足够的。但娇弱、慵懒、因病或醉引起的面色酡红则是木芙蓉独有的情态。 只是,前文已详细说明,木芙蓉更令人浮想联翩的,是她临水照影的那份静雅和幽思,那是一种娇弱美人的外表、敏感诗人的内心的融合。而这种“娴静如娇花照水”正是黛玉特有的娴雅情态,正所谓“半临秋水照新妆,澹静丰神冷艳裳”(明吴孔嘉《木芙蓉》);“湖上野芙蓉,含思秋脉脉,娟娟如静女,不肯傍阡陌,诗人杳未来,幽艶冷难宅。”(欧阳 19 修《木芙蓉》)晴雯远无这样的情思与神韵。与木芙蓉如出一辙的“风露清愁”是黛玉独有的气质,是他人无法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15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16趋近的。既美丽娇弱,而且娴静典雅,孤芳自赏,的确只有黛玉才配得上。综上,贵为千金小姐的黛玉,贱为使唤丫鬟的晴雯,都十分娇懒柔弱,而且都有一种与其他大观园女子不同的病态的娇艳,因此都被称为“病西施”、“美人灯”。身体娇弱、性情敏感、个性多愁所带来的慵懒娇贵,加上天生丽质,使两个人有着接近的娇艳慵懒之美,都喻为木芙蓉并无不妥。不过,晴雯作为丫环,更多的是俏丽可人,开朗泼辣;而饱读诗书、惯弄笔墨、诗才敏捷、孤高自许的黛玉有着更多的文化内涵,并且具有多愁善感的情感世界,更具有涓涓静女、清雅文士的特点,其神韵上真正与木芙蓉相得益彰。因此,在外形和神韵上,除了林黛玉,没有人能真正配得上芙蓉花。对晴雯喻以木芙蓉,更多的是一种哀悼, 20 甚至是为了引出对林黛玉死谶。这也体现了“晴为黛影”的创作手法。2.孤标傲世偕谁隐———孤芳自赏的隐士寓意堪喻孤洁遗世的黛玉清高、孤傲、敏感、任性,不肯逢迎权贵,孤高自许,眼里无人,不懂得经营自己的人生关系网,不入权贵眼,这是黛玉与晴雯的共同特点,但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千金小姐,一个是身为下贱的丫鬟,表现的方式大有不同。而木芙蓉特有的隐士象征意义,则只有具有诗人、文人气质的孤洁遗世的黛玉才配得上。在《红楼梦》的书首,作者借雨村之口说有一种人是禀清明灵秀之气所生的:“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趋制驾驭,必为奇优名 倡。”(《红楼梦》第2回) 林黛玉自然是富贵人中的情痴情种,而生于薄祚寒门的晴雯,虽然不是奇优名倡,但是也并不“甘遭庸人趋制驾驭”,她“身为下贱,心比天高”。 禀清明灵秀所生的这类人都是逸士高人的胚子,是封建时代特有的一种文人群体,多数是因各种原因无法步入仕途的文人,空有满腹诗书,空有凌云壮志,却不能施展,只能隐居于世外。他们怀才不遇,孤高自许,独善其身。 黛玉出身高贵,但身世凄凉,幼失母亲投靠外祖母。寄人篱下,却不懂逢迎,一味任情任性,只关心宝玉的心,除此 21 以外,吟诗弹琴,葬花调鹦,遗世而独立,孤芳自赏,本来才貌双全,却不被视为做贾府儿媳妇的首选。晴雯呢,是个孤儿,被卖做丫鬟,无依无靠,却不知道为自己的未来筹划,一心只想跟着宝玉,只知道在宝玉面前因娇恃宠,争风吃醋,不如袭人懂得八面玲珑,结交权贵,结果远不如袭人受王夫人和凤姐的喜爱,甚至在有人进谗之前,王夫人根本不知道她视如心肝的宝贝儿子身边有这个心灵手巧、美貌过人的丫鬟,空有美貌和巧手的晴雯在王夫人面前仅一次露面就以惨烈告终。 从个性上说,黛玉和历史上那些怀才不遇只能孤芳自赏的隐士、逸士、君子非常接近。恰恰在古典诗文中,木芙蓉常常被誉为高洁的隐士。 花中被誉为隐士的,最著名的是菊花,菊花开在清冷秋风之中,有傲霜美名,更因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士情怀给菊花带来了千古流芳。但菊花花型单薄,缺少华贵娇艳的贵族美人气质,用来比拟黛玉晴雯,不甚妥当。木芙蓉开得比菊花还更晚,花期更长,并且常常种植于水边,霜风中美艳异常,既具有绝代佳人的艳美丰韵,更有清高、孤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17 傲、遗世独立的隐士、君子气质。历来被认为是清丽、脱俗、孤高、别有雅趣的象征。 22 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唐)黄滔《木芙蓉三首》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18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宋)王安石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确实最宜霜。(宋)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宋)陆游拒霜》堪与菊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霜清。(明)吴孔嘉木芙蓉》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清)汪灏《广群芳谱》凡有篱落人家,此种必不可少,如或傍水而居,而岸不见此者,非主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清)李渔《闲情偶记》木芙蓉潇洒无俗姿……(清)高士奇《北墅抱瓮录》《《《《 而水芙蓉荷花虽可象征高洁美人、高尚君子,却没有孤傲隐士的这层寓意。 总之,木芙蓉不仅娇艳欲滴,而且拒霜傲秋,隐居于田园水畔,不为权贵所器重,因此,既被视为花中绝世美人,同 23 时也被视为花中高洁隐士。这两种特性恰好黛玉均具有。以文人雅士的隐者态度来衡量,当然是黛玉更与木芙蓉相亲相近,因此,这是众人觉得除了他,别人,哪怕是晴雯,都配不上木芙蓉的原因。在作者心目中也是如此,所以在给晴雯写了《芙蓉女儿诔》的同时,却明里暗里不断强调“诔晴雯实诔黛玉”,说明晴雯做了芙蓉花主的假说是对林黛玉的一种隐喻。 三、“莫怨东风当自嗟” 很多读者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以木芙蓉来比拟黛玉,因为与黛玉“双峰对峙”的宝钗是以“花中之王”———牡丹———来比拟,而木芙蓉在名花谱中根本无法与牡丹抗衡,甚至还不如水芙蓉荷花的地位,因此很多人宁愿相信黛玉花签上的那枝芙蓉是水芙蓉荷花。有的人认为晴雯可用芙蓉比喻,地位尊贵的黛玉则不应该。其实,若了解在古代文学中木芙蓉这一文学意象中很重要的一面寓意,就知道以木芙蓉来与牡丹抗衡,其实是渊源有自,而且用于隐喻钗黛之间相互抗衡的关系是极为恰当的,并且这涉及到《红楼梦》作者对于小说主题、主线、人物塑造、人物命运的总体构思。 1.一样花开为底迟 ———生不逢时的秋牡丹是晴黛在荣国府地位的写照在民间以牡丹作为富贵象征的同时,木芙蓉并不落后,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4 219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20无数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民间工艺中的吉祥图案可以,木芙蓉和牡丹在吉祥寓意中是地位相当的。“芙”与“富”谐音,“蓉”与“荣”谐音,“花”与“华”谐音,在古代通用,所以芙蓉花历来被人们用求象征富贵荣华。例如,牡丹配芙蓉花,寓意“荣华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芙蓉桂花(夫荣妻贵);由芙蓉、桂花、万年青三种瑞草借谐音手法组成的吉祥图案,称为“富贵万年”;牡丹、菊花、芙蓉、灵芝及蝙蝠等吉祥图案,寓福寿如意、富贵长寿之意。木芙蓉美丽、优雅、绚丽、高贵,“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白居易),在民间也常常作为富贵花卉出现,但是名气和地位却不如在外形和品格上近似的牡丹、荷花甚至菊花。牡丹,《花经》和《瓶史》列为一品九命;菊花,《瓶史月表》列一品九命;荷花,《花经》和《瓶史》列为三品七命。而《花经》中木芙蓉九品一命、 25 《瓶花谱》木芙蓉六品四命,都是低微的品阶。同时,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荷花,被尊为“花中君子”;菊花,被尊为“花中隐士”。一个个地位显赫。木芙蓉具有他们全部的美艳与品德,却少有人知,更无一个像样的名号~文人们以木芙蓉自许,觉得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得不到赏识,得不到建功立业、飞黄腾达的机会,就像木芙蓉空有傲人的美丽和品格,却幽居在山野田间。《群芳谱》在介绍木芙蓉时,感叹:“总之,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深含对于容貌美艳、气质清雅绝伦却命途冷清的木芙蓉的怜惜之意。那么,怀才不遇是为何,作为花来说,人们归咎于它没有得到春风的垂青,独自开放在清冷的秋风之中,是由于生 不逢时,才成为“俟命之君子”。就像现实中的才子们、志士们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遭遇冷落。 就这样,木芙蓉成为落第、隐士等怀才不遇之士寄托情怀,大鸣不平的载体。诗人们替这花愤愤不平,同时也道出了自己的苦闷。 本自江湖远,常开霜露馀。 争春候秾李,得水异红蕖。 ———(唐)霍总《木芙蓉》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 26 ———(唐)张立《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 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唐)崔橹《山路木芙蓉》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 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宋)范成大《菩萨蛮》 紫茸排萼露微红,不比春花对日烘。 冷落半秋谁是侣,可怜妖艳嫁西风。 ———(宋)陈经国《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归桃李,一生开落任春风。 ———(南宋)吕本《木芙蓉》 野花能白又能红,也在天工长育中。 长对秋烟颜色好,岂知人世有春风。 ———(宋)李公明《芙蓉》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 之,芙蓉, 221 二 〇 27 一 〇年 第 四辑 222江边谁种水芙蓉,寂寞芳姿照水红。莫怪秋来更多怨,年年不得见春风。———(清)赵执信《题画芙蓉》他们质问,与荷花菊花相比,木芙蓉有什么不如它们的呢,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唐)刘兼《木芙蓉》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宋)洪迈《芙蓉》秋风无意开俗眼,俗眼不开须在侬。接篱斜欹勿嫌重,满 何恤惊儿童。岂必黄金菊,叹古辛白玉锺。———(宋)韦骧《木芙蓉词》托根不与菊为奴,历尽风霜未肯降。本是无心岂有怨,年年清艳照秋江。———(宋)赵眘《书刁光允木芙蓉画幅》千林摇落见孤芳,销得诗人赋拒霜。高压菊花还独步,静窥池水试新妆。自怜衰病追欢懒,忽睹骚吟引兴长。何必采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宋)王之道《次韵徐伯远木芙蓉》三冬已至休争气,九月将残未觉寒。自有荣华趁时节。免从兰菊论丰端。———(宋)吕南公《晓过城隍街马上看木芙蓉》当文人们为木芙蓉鸣不平时,与春天盛开的牡丹相对, 把花型近似牡丹的木芙蓉称为秋牡丹,偏爱孤芳自赏、高 28 洁遗世的文人们,向牡丹挑战、为木芙蓉大鸣不平: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 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 ———(唐)黄滔《木芙蓉》 妖红弄色绚池台,不作匆匆一夜开。 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 ———(宋)郑域《木芙蓉》 尘世鸾骖那肯驻。尚忆层城,仙苑飞琼侣。 能共牡丹争几许。惜花对景聊为主。 ———(宋)赵师侠《蝶恋花?癸卯信丰赋芙蓉》 若比洛阳花盛品,万枝开遍瑞云红。 ———(宋)韩维《芙蓉五绝呈景仁芙蓉五绝呈 景仁》 却笑牡丹犹浅俗,但将浓艳醉春风。 ———(宋)方岳《木芙蓉》 未甘白纻居寒素,也着绯衣入品流, 若信牡丹南面贵,此花应自合封侯。 ———(元)蒲道源《转观芙蓉》 这些,都不过是文人雅士们将怀才不遇的情结寄托在了木芙蓉之上而引发的各种花语。 综合了以上历代文人诗文中木芙蓉与牡丹之间的纷争所蕴含的寓意,可以探想,《红楼梦》中掷花签这段描写,体现 29 了作者对于人物性格、命运构思中的精心对比。 宝钗: 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23 二 〇 一 〇年 第 四辑 224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红楼梦》第63回)黛玉: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红楼梦》第63回)两相比较,牡丹花签无疑具有无人可以企及的王者地位。而黛玉的木芙蓉花签却形影相吊,充满凄凉嗟叹之意。妙的是孤芳自赏地“自饮一杯”还不够,却还要牡丹“陪饮一杯”。为什么是牡丹陪饮,联想到春牡丹的繁华丰盛与秋牡丹的清冷孤寂,以及那些春秋牡丹地位之争的满含愤懑和酸楚的诗文,读者方可以体会 30 到作者此时复杂的情感。回想对她们的命运和地位具有决定权的元妃、王夫人等人对她们微妙的态度,例如元妃省亲,以及后来元妃赐物的薄厚高低,宝钗送燕窝给黛玉,王夫人驱逐“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晴雯等情节来看,无疑黛玉和晴雯一样,是相对不被重视,受到忽视和冷落的,并且很早就被打入另册,不具备与宝钗、袭人竞争的资格和能力。作者对此报以了深刻的同情和哀叹。总之,木芙蓉生在秋江上,摇曳于霜风之中,其清冷的境遇与生在春风中、妖娆于宫苑之中尽享贵人青睐的碧桃、红杏以及艳冠群芳的牡丹难以比拟,就像现实中,命运不济、不受重视、没有地位的黛玉、晴雯与宝钗、袭人等得到贵 人赏识的地位高女子相比。 2.芙蓉虽好不成春 ———木芙蓉预示着黛玉晴雯在选媳竞争中的落选 木芙蓉早先被誉为绝世佳人,后来加上了出世隐者的寓意,再后来,许多文人把对仕途坎坷、举子落第的失落和愤懑寄寓到木芙蓉之上,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她成为落第失意的象征。 林黛玉芙蓉花签上的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原诗是欧阳修的《明君曲》: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过。 31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城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表面上写的是王昭君空有绝世美貌,却因性情耿直不肯贿赂画工而没有机会得到汉帝面见,最终被朝廷糊里糊涂送给了匈奴人。汉帝追悔莫及,而昭君命运已难以改变,只得自叹红颜薄命,不敢埋怨君主不识。诗的寓意则是指在仕途中没有得到贵人赏识、没有得到期待的官职所带来的失落感,这是由高蟾干谒高侍郎所作的落第诗《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化用而来的,高蟾诗如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25 二 〇 一 〇年 第 32 四辑 226芙蓉生在秋江上,莫向东风怨未开。碧桃与红杏都是春天盛开的花,是得到东风垂青的幸运花,象征得到赏识、仕途顺畅之人;而木芙蓉在清冷的秋风(西风)中开放,处境凄凉,象征受到冷遇、仕途坎坷之人。东风、春风在历史上历来就是皇帝和朝廷或高官垂青的象征,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莫怨东风当自嗟”、“不向东风怨未开”,意思相同,都是说只能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好,没有在春天开放,只能开放在清冷的秋风之中,忍受冷落与寂寞,这不是春天的过错,错就错在自己开放在西风中,不能怨东风没有垂怜———其实这里面饱含对命运、对东风的怨尤。还是晏殊说得直截了当:霜华满树,兰凋蕙惨,秋艶入芙蓉;胭脂嫩脸,黄金轻蕊,犹自怨春风。———(宋)晏殊《少年游》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不知多少幽怨,和露泣西风。———(宋)晏殊《诉衷情》作者郑重其事地给了黛玉这样一句诗,其含义显而易见。那就是,黛玉虽然才貌俱佳,并且得到宝玉的真爱,但是,在家长们的反复选择中,结果她是落选了的。就像王昭君没有机会得到赏识,不被当权者所了解赏识,被忽略和牺牲掉了。就像木芙蓉在名花地位上作为秋牡丹输给了艳冠群芳的春牡丹,她输给了同样爱慕宝玉、但是更符合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需要的薛宝钗。她所珍爱的爱情失利于世俗的婚姻制度面前,东风 33 究竟还是压倒了西风。 锋芒毕露的晴雯呢,在与“温柔和顺”的袭人的竞争中,为王夫人所极度厌恶和无情抛弃。 这就是木芙蓉所昭示的黛玉与晴雯的命运结局。只不过,晴雯是在毫无准备中惨死,令宝玉在痛悼中联想到芙蓉花主;而花签上的那枝木芙蓉,却是作者苦心设计用来预示黛玉的爱情和命运结局的。 在世俗生活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谁能够成为赢家,往往难以预料。这枝木芙蓉,体现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综上所述,《红楼梦》之《芙蓉女儿诔》中晴雯所谓的芙蓉花神,指的是木芙蓉,芙蓉花神是宝玉沿用古人芙蓉馆主、芙蓉城主的传说祭奠追念晴雯的一种方式。并且,《芙蓉诔》诔晴雯实诔黛玉,这个芙蓉花神的哀悼意义和象征意义是晴雯黛玉共用的。其真实指向是林黛玉,它预言着林黛玉最终的结局也是“仙逝”。 而掷花签的芙蓉,指的是除了林黛玉,在神韵上、个性气质上谁也无法配得上的集美人气质、隐士精神于一身的木芙蓉;尤其木芙蓉在历史诗文中形成的暗示落第、仕途不济、屈居牡丹之下等象征意义,是对宝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关系以及最终在择媳事上也就是二人与宝玉的爱情婚姻结局的一种比喻。木芙蓉秋牡丹最终敌不过艳冠群芳的春牡 34 丹,东风压倒了西风。以木芙蓉比喻黛玉乃至晴雯,主要是对黛玉外貌、气质、个性、神韵的赞美,也是对黛玉不得遂愿的预示和同情。当然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这就是《红楼梦》中木芙蓉的独特象征意义。 本文作者:文化艺术出版社,邮编:100029芙蓉辨———论黛玉 晴雯之,芙蓉, 227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5
/
本文档为【芙蓉辨_论黛玉_晴雯之_芙蓉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